[推荐学习]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近代化的探索含解析
【教育资料】2018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项复习训练:近代化探索学习专用
【专项训练】1. 钱秉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能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A.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 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C. 开启政治近代化探索D. 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答案】A【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字信息“现代化”“形式”“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判断出是洋务运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是鸦片战争,B项错误;开启政治近代化开端的是戊戌变法,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D项错误。
选A。
2. 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以上史实表明洋务运动()A.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 一定程度上增强清朝国防力量C. 促进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D. 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亚洲的强国【答案】B【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北洋水师实力最强”“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可知军事力量强大了,威慑了日本,据此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清政府的国防力量得到了增强。
故选B。
3. 下图是一幅名为《日本,巨人杀手》的漫画。
漫画中,中国巨人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小矮人手持军刀,双脚踏在巨人身上。
针对漫画这一现象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A. 地主阶级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B. 资产阶级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C. 农民阶级发动起义打击西方列强D. 无产阶级承担民主革命领导任务【答案】B【考查点】戊戌变法。
【解题思路】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受此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在此背景下,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B项正确;A项是指洋务运动,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指太平天国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在五四运动后,排除。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程突破专题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北师大版
专题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热点新闻】线索一不同阶级的探索奕、曾1.近代前期抗争探索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国探索近代化的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1)思想主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2)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的原因与启示。
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等。
启示:(1)中国要想发展,既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更要靠自力更生,走自主发展之路。
(2)在改革中,要变革、废除旧的生产关系、旧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行不通。
(4)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近代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5.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社会观念?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体现了开放、民主、平等的观念。
2017_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近代化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版
近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钓鱼岛等进行巡航,依法维护中国海洋和岛屿的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创于()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史实.2.1905年8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级革命党是()A. 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 强学会D. 中国国民党【答案】B【解析】1905,孙中山在日本京建立了中同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的一的资产阶革命政党,它的大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革运动.故选.本题考中同盟会.本主要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识记中国同盟会时间与人物.3.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A.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
故选A。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答案】D【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这里“巨变”指的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造成一定冲击.但帝国主义很快扶植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因此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选D.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熟记辛亥革命的意义,特别强调辛亥革命废除帝制或君主专制.5.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A.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B. 传播新思想C. 开始兴办新式学堂D. 筹建海军【答案】B【解析】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戊戌变法中文化教育上传播了新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内容;D.筹建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中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掌握近代化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A.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B. 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答案】A【解析】A.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通过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辛亥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掌握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主张、性质、影响是解题的关键.7.“尽管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这里评价的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它没是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陷入更大的民族危机之中.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评价,“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解答本题需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汇编-教材知识速查:中国近代史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
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
本讲知识脉络
近代化的探索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过程
地主阶级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洋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掀起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学技术
资产阶级①1894~1895年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1894~1912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辛亥革命,迈出政治近代化实质意义的第一步学制度
③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学思想文化
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科教兴国是实
现近代化的关键。
中考考点清单
洋务运动
※考纲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 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 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 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 上感觉不足。”
解读历史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器物 经济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师夷长技
变法图强
近 代 化 探 索
(技术)
政治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制度
思想
新文化运动
国家的侵略,最终的目的乃是巩固清朝的统治
材料二: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 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三: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破房子),虚有其表。”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结论?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三,推断洋务运动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失败
D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 出自(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康广仁
B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辛亥革命——柳暗花明
1905年 (东京)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激进民主主义者 民主、科学
师夷长技
(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建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 变法图强
主要 内容
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人教新版分专题)汇编:04近代化的探索(附答案)
专题04 近代化的探索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洋务运动: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
【知识拓展】
(1)洋务:又称“夷务”,泛指当时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务。
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2)洋务派: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3)洋务运动:是指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宗旨的自救运动。
因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正处于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
2、目的:大力发展和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此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知识拓展】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而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只是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5、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的概况: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近代化探索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线索一近代化的起步(一)近代化的起步二.图片展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1.近代化的探索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1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并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2.面对国民党右派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毅然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经历十年国共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线索三)中国现代化探索(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现代化探索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河。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4.农业发展: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但在科技、经济方面仍取得一定成就(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历程1.政治探索(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中共十三大:完整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共十八大:确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经济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改革,设立经济特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1.(2017年广东深圳卷)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为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在1862年创办了A.京师同文馆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北洋海军2.(2017年江苏徐州卷)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
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B.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C.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D.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3.(2017年江苏盐城卷)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了道路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4.(2017年江西卷)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2017年湖北随州卷)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6.(2017年江苏无锡卷)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7.(2017年江苏徐州卷)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
”开创这一“功绩”的是A.胡适 B.李大钊C.陈独秀 D.蔡元培8.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目睹了国家遭到列强入侵。
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尽一国之力。
他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京师大学堂D.京师同文馆9.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他认为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0.戊戌变法的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11.清光绪二十一年,聚集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几千名举人突然群情激昂,个个义愤填膺。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2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 集训题 人教版(含答案)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2017侨商广西行走进美丽防城港”在防城港举行1. 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仁人志士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
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
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
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
第二,调整行政机构。
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
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
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
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材料三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
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我疗伤”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我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所述内容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措施?依据材料概括该事件中政治方面的措施并指出颁布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是如何“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的?他的这一探索有何历史意义?2. 中国近代化是由表及里地艰难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
陈旭麓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这次探索时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近代化的探索含解析
近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3.“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这场改革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植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5.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说:“戊戌变法作为一个运动,其核心内容便是‘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
”这说明戊戌变法()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6.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甲午中日战争——康梁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派掀起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7.下图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新式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照片,关于江南制造总局说法正确的是()A.该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标志着中国迈出探索近代化道路的重要一步D.该企业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而宣告倒闭8.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出版过很多刊物,下列出版物中率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提出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是()A. B. C. D.9.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示意图,对此概括最全面的是()A.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B.孙中山发动并领导了武昌起义C.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10.以下图片分别为“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情景,这两张图片的共同特点是()A. 摆脱了中国半殖民的命运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 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这里的所说的“辛亥革命事业”是()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D.实现中国近代化12.下面是几位同学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主题讨论中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3.“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2018年中考历史考点练习卷: 近代化探索
2018年中考历史考点练习卷:近代化探索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5.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撤,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A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6.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C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植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A )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可以用于民用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8.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A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9.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 )A.师夷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0.如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B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1.“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
2018年春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6 近代化的探索(含解析)
专题06 近代化的探索1.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
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来源】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答案】C2.(题文)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B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D项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封建帝制和封建制度的区别,封建帝制只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而非整个封建制度。
由此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A.放弃天朝观念B.学习西方技术C.拥护民主共和D.反抗列强侵略【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点睛:理解“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
中国古代由于交往不变和地理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强国,所以统治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认为我们是世界的中心。
而诗歌中的“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洋务运动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3.“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
”这场改革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植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5.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说:“戊戌变法作为一个运动,其核心内容便是‘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
”这说明戊戌变法()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6.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甲午中日战争——康梁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派掀起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7.下图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新式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照片,关于江南制造总局说法正确的是()A.该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标志着中国迈出探索近代化道路的重要一步D.该企业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而宣告倒闭8.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出版过很多刊物,下列出版物中率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提出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是()A. B. C. D.9.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示意图,对此概括最全面的是()A.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B.孙中山发动并领导了武昌起义C.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10.以下图片分别为“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情景,这两张图片的共同特点是()A. 摆脱了中国半殖民的命运 B.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 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这里的所说的“辛亥革命事业”是()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D.实现中国近代化12.下面是几位同学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主题讨论中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3.“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可以作的,所以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 鲁迅B. 陈独秀 C. 胡适 D. 李大钊14.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C.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15.“自强以练兵为耍,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在此观点指导下,中国兴起了()A. 戊戌变法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16.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都是伪经,因此反对“恪守祖训”。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入西方理论C.倡导维新变法D.颠覆孔孟学说17.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知识结构图。
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8.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下列人物都为推动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宗旨的人物是()A.曾国藩B.陈独秀C.康有为D.孙中山19.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
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 师夷长技、自强B. 民主、科学、新青年C. 民族、民权、民生D. 适者生存、变法图强20.张洋同学打算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计划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到美国的入侵,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B.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C.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展 D.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21.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1898年是戊戌年,这一年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因变法失败而英勇就义。
2018年,为纪念英雄逝世120周年纪录片《谭嗣同》9月将在央视播出,2018年用干支纪年是()A.甲子年B.丁酉年C.戊戌年D.辛亥年22.“中国固有的精神其实并未被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为冲破“固有的精神”,先进中国人进行了()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23.为纪念英雄逝世120周年,电视纪录片《谭嗣同》在2018年央视即将开播,下列能体现谭嗣同等维新派观点的是()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24.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社会形势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该文集中报道的是()A. 鸦片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 C. 武昌起义 D. 红军长征25.毛泽东曾经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C. 都为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二、材料分析题26.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①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
……②1898年夏颁发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法令……许多闲职将被取消;地方政府将更加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新学校将传播欧洲的学风;西方式的生产方法将受到鼓励;国家将按西方的方式建立一支由应征入伍者组成的军队。
③但是,维新派缺乏经验,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
④皇太后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废黜了不幸的皇帝,废除所有的改革法令,杀害了六位维新派领导人。
⑤“百日维新”……的失败清楚地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1)通过阅读和整理文字材料来了解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
阅读时应从材料中提取出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如背景、经过、内容、结果、影响等。
阅读材料一,将句子番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里。
(2)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获得了极大发展。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牛顿在力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②爱迪生研制出碳丝灯泡为人类利用电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爱因斯坦上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基础。
(3)结合所学,将材料二图示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4)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
27.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解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
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经过五四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三:如下图:材料四: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
解放宣言!……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我无法待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
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
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词汇。
——《全球视野下的文明史》(1)材料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举出2例即可)(2)“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中“思想”的内容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3)图中两位人物分别与什么思想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场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我”为什么会对亚历山大二世怀有尊敬和感激之情?28.在人类文明史上,思想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
灿若霓虹。
——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实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人权宣言》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1)材料一中“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哪运动?这场运动适应了当时哪一新兴阶级打破封建教会精神统治的需要?(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
《人权宣言》是哪件历史事件的纲领性文件?(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后期传播了哪一新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思想发展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