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误差公式推导完全解析全解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共14张PPT)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共14张PPT)
μ 为无限多次测定 的平均值(总体平均值);即:
当消除系统误差时,μ即为真值
2.有限测定次数
标准偏差 : 相对标准偏差 :(变异系数)CV% = S / X 100%
第5页,共14页。
用标准偏差比用平均偏差更科学更准确.
例: 两组数据
1. x-x: 0.11, -0.73, 0.24, 0.51, -0.14, 0.00, 0.30, -0.21, n=8 d1=0.28 S1=0.38
b.如何确定滴定体积消耗?
0.00~10.00mL; 20.00~25.00mL; 40.00~50.00mL
第2页,共14页。
二、 误差的种类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减免
(一) 系统误差
1.特点: ⑴ 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⑵ 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⑶ 影响准确度,不影响精密度; ⑷ 可以消除。
c.比较
t计> t表 ,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系统误差,被检验方法需要改进。
t计< t表 ,
表示无显著性差异,被检验方法可以采用。
第11页,共14页。
⑵ 两组数据的平均值比较(同一试样)
新方法--经典方法(标准方法)
两个分析人员测定的两组数据
两个实验室测定的两组数据 a.求合并的标准偏差:
b.计算t值:
例:水垢中Fe2O3 的百分含量测定数据为: (测定6次)
79.58%,79.45%,79.47%,79.50%,79.62%,79.38%
X= 79.50%
S = 0.09% SX= 0.04%
则真值所处的范围为(无系统误差) :79.50% + 0.04%
数据的可信程度多大?
第6页,共14页。

BP算法

BP算法

基本介绍含有隐层的多层前馈网络能大大提高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但长期以来没有提出解决权值调整问题的游戏算法。

1986年Rumelhart (鲁梅尔哈特)和McCelland (麦克勒兰德)等人提出并行分布处理(PDP )的理论,同时提出了多层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简称BP 算法。

这种算法根据学习的误差大小,把学习的结果反馈到中间层次的隐单元,改变它的权系数矩阵,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解决了多层网络的学习问题。

BP 算法从实践上证明神经网络的运算能力很强,可以完成许多学习任务,解决许多具体问题。

BP 网络是迄今为止最常用、最普通的网络。

BP 算法也称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 )算法。

BP 算法实质是求均方误差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这种算法采用非线性规划中的最速下降法,按误差函数的负梯度方向修改权系数。

网络结构o 1 … o k … o lW 1○ W k ○ W l ○y 1○ y 2○ … ○ y j … ○y mV 1 V m○ ○ ○ ○ ○x 1 x 2 … x i … x n-1 x nBP 网络结构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输入向量: T n i x x x x X ),...,,...,,(21=隐层输出向量: T m j y y y y Y ),...,,...,,(21=输出层输出向量: T l k o o o o O ),...,,...,,(21=期望输出向量:T l k d d d d d ),...,,...,,(21=输入层到隐层之间的权值矩阵:),...,,...,,(21m J V V V V V =隐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矩阵:),...,,...,,(21l k W W W W W =算法基本思想核心思想:将输出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并将误差分摊给各层的所有单元,从而获得各层单元的误差信号。

学习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

第三章 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第三章 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表3-5 常用函数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四、多参数多次测量时,间接测量误差的计算
设:间接测量量Y,随机误差为y 直接测量量为X1,X2,…,Xn,(设有n个),相互独立, 随机误差为x1,x2,…,xn 函数关系:Y=f(X1,X2,…,Xn) Y1=f(X11,X21,…,Xn1) Y2=f(X12,X22,…,Xn2) … Yn=f(X1n,X2n,…,Xnn)
一、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二、标准误差和概率积分 三、测量结果的最佳值——算术平均值 四、有限测量次数中误差的计算及各种误差的表示 法
一、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图3-4 随机误差正态分布曲线
一、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单峰性 概率密度的峰值只出现在零误差附近。 (2)对称性 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3)有限性 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一般不超出一定 范围。
第三章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第一节误差的来源与分类第二节第四节可疑测量数据的剔除第五节随机误差的计算第六节第七节有效数字与计算方法第八节试验数据的图示法第九节回归分析与经验公式0723603a第一节误差的来源与分类一误差的来源与误差的概念二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三测量误差的分类一误差的来源与误差的概念误差存在的绝对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使用多么精密的仪器无论测量方法多么完善无论操作多么细心
研究误差的目的
虽然每次得到的测量值不是真值,而是近似值,我们所关心 的是每次测量,其测量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我们研究方向是:1)找出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设法避 免或减少产生误差的因素,提高测量精度;2)求出测量 误差大小或其变化规律,修正测量结果,并判断测量可靠 性。
二、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
测量误差定义为测量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它可用绝 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第六章误差分析PPT学习教案

第六章误差分析PPT学习教案

测量误差


方人


法身
误差来源、 分类及测量 结果评定
系随 疏 统机 失
准精可 确密取 度度性
精确度
测量结果评定
第11页/共85页
(1)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误 差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着,这样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等于误差减去随机误差,是具有确定性规律 的误差,可以用非统计的函数来描述。
第29页/共85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 2 异常数据的取舍
6. 2. 3 格拉布斯(Grubbs)准则
格拉布斯准则是以小样本测量数据,以t分布为基础用数理统计方法推导得出的。理论上比
较严谨,具有明确的概率意义,通常被认为实际工程应用中判定异常数据比较好的准则。 设测定值服从正态分布,即L一N(X,б),根据贝塞尔方法,分布函数б可用测定值的残差予
第六章误差分析
会计学
1
测试技术基础
学习目的
1. 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产生原因、清除或减小误 差
2. 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取得结果,以便 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真实值的数据
3. 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 方法,得到理想结果
4. 提出更加完善的评价和确定真值的有效方法 5. 找出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误差补偿方法 6. 为精确设计与实验数据处理打基础
次 数 统 计
分布密度
f ( )
性质:
正 对称 态性 分 单峰 布性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次数相等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 偶然误差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程度 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偶然误差算术平均值趋于0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PPT学习教案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PPT学习教案
第二章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会计学
1
重点与难点
三大类误差的特征、性质以及减小各类误差 对测量精度影响的措施;
掌握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掌握不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估算及合成
第1页/共52页
第一节 随机误差
一、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当对同一测量值进行多次等精度的重复测量时,得到一系列不同的测 量值(常称为测量列),每个测量值都含有误差,这些误差的出现没有 确定的规律。但就误差整体而言,却明显具有某种统计规律。
真值Lo。
第5页/共52页
i li Lo 1 2 n (l1 l2 ln ) nLo
n
n

i li nLo
i 1
i 1
n
n
li i
Lo
i 1
n
i1 n
n
i
由前面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第四特征可知 lim i1 ,因0此
n
n n
li
x i1 n
L0
由此:如果能够对某一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就可得到不受随机误差
1、计算数据比较法 对同一量进行多组测量得到很多数据,通过多组数据计算比较,若不存 在系统误差,比较结果应满足随机误差条件,否则可认为存在系统误差。
2、秩和检验法——用于检验两组数据间的系统误差 对某量进行两组测量,这两组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可用秩和检验法 根据两组分布是否相同来判断。 3、t 检验法 当两组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偏离正态不大但样本数不是太少( 最好不少于20)时,可用t检验法判断两组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剩余误差分布密度为:
f
( )
(
1
2
2 ) exp[ 2 2 ]

研究生入学考试BP学习算法PPT课件

研究生入学考试BP学习算法PPT课件
如 TA N S I G 。
第22页/共29页
建立网络后
第23页/共29页
第24页/共29页
第25页/共29页
• epochs:训练的最大循环次数 • goal:性能目标 • max_fail:最大验证数据失败的次数 • mem_reduc:降低内存需求的系数 • min_grad:最小性能梯度 • mu:动量的初始值 • mu_dec:动量减少系数 • mu_inc:动量增加系数 • mu_max:动量最大值 • show:每格多少训练循环次数会显示训练过程 • time:最大的训练所须时间,单位为秒
第16页/共29页
• MATLAB中BP神经网络的重要函数和基本功能 tansig()
• 功能 正切sigmoid激活函数 • 格式 a = tansig(n) • 说明 双曲正切Sigmoid函数把神经元的输入范围从(-∞,
+∞)映射到(-1,1)。它是可导函数,适用于BP训练的 神经元。
logsig()
(n)...w2J
(n)
,为第n次迭代隐含层I与隐含层J之间的的权值向量。
wI1(n)wI 2 (n)...wIJ (n)
w11(n)w12 (n)...w1P (n)
WJP
(n)
w21(n)w22 .
(n)...w2P
(n)
,为第n次迭代隐含层J与输出层p之间的的权值向量。
wJ1(n)wJ 2 (n)...wJP(n)
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
• 学习的过程:
神经网络在外界输入样本的刺激下不断改变网络的连
接权值,以使网络的输出不断地接近期望的输出。 • 学习的本质:
对各连接权值的动态调整
• 学习规则:

误差 PPT课件

误差 PPT课件
线逐渐接近对称。可以证明,当 充分大时曲线趋近正态
曲线。
自由度 的改变将引起分布曲线相应改变。
当自由度 较小时,t分布与正态分布有明显区别,但当自
由度 时,t分布曲线趋于正态分布曲线。 t分布是一种重要分布,当测量列的测量次数较少时, 极限误差的估计,或者在检验测量数据的系统误差时经常 用到它。
证明:由误差定义,可得 xi x0 i
x x i
n
x n 0 ix 0n i
根据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抵偿性,当n→∞时,有
n
i i1 0
因此
x
xi n
x0
n
37
由此可见:
如果对某一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就可得到不受随机误 差影响的测量值,或其影响甚微,可予忽略。这就是当测量 次数无限增大时,算术平均值(数学上称之为最大或然值) 被认为是最接近于真值的理论依据。由于实际上都是有限次 测量,只能把算术平均值近似地作为被测量的真值。
离散性随机变量方差的定义:
41
n 2 D (X ) E [X E (X )2][x i x 0 ]2P i
i 1
Pi为每个测量值的概率,对于等精度测量,每个测量值 出现的概率相同,即: 1
Pi n
n
代入上式得: D( X )
[ xi x0 ]2 Pi
i 1
注意:
n
n
[ xi x0 )]2
20
(3)标准正态分布 (u分布) μ=0,σ=1的正态分布,以符号N(0,1)表 示
若测量值误差u以标准偏差σ为单位,改横 坐标为
x
x
因为x-μ=σu ,dx=σdu
所以 Pf u 1 eu2/2
2
由于两个参数基本确定(μ=0,σ=1),所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三章ppt课件.ppt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三章ppt课件.ppt

(xfn)2xn2N21injxfi
f xj
xiNxjN
按标准差表示的函数 y 的随机误差评价指标
y2
(xf1)2x12
( f x2
)2x22
( f xn
)2xn2
N
2 n (f
f
ximxjm
m1
)
1ij xi xj
N
若定义
N
ximx jm
Kij m1 N
相关系数的统计计算公式
由(xi,xj)的多组测量对应值(xik,xjk) 按如下
误差传播系数为
fh4lh 22145 05 00 22124 f l 500 5 l 2h 250
直径的系统误差 Dflfh7.4m m
l h
故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D D 0 D 1 3 0 0 7 .4 1 2 9 2 .6 m m
第一节 函数误差
基本概念 一、函数系统误差 二、函数随机误差
统计公式计算相关系数
(xik xi)(xjk xj)
(xi,xj)
k
(xik xi)2 (xjk xj)2
k
k
ij
K ij
xi
xj

Kij ijxi xj
则可得
y2 (xf1)2x21(xf2)2x22(xfn)2x2n
n f
2( 1ij xi
f xj
ijxi x
j)
其中: ij 是第i个测量值和
尺测2m尺,则各米分量间完全正相关
相关系数的统计计算公式
由(xi,xj)的多组测量对应值(xik,xjk) 按如下
统计公式计算相关系数
(xik xi)(xjk xj)
(xi,xj)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培训课程ppt97页.pptx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培训课程ppt97页.pptx

弹着点集中靶心。 相当于系统误差 与随机误差均小, 即精密度、准确 度都高,从而精 确度高。
17
第四节 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一、有效数字
• 测量精度有限 最末一位有效数字应与测量精度同一量级 • 可靠数字 + 一位存疑数字 = 有效数字 • 有效位数是该数中有效数字的个数。指从该数左方第一个
非零数字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包括零)的个数,它不取 决于小数点的位置 。
5. 在对数运算时,n位有效数字的数据应该用n位对数表,或用
(n+1)位对数表,以免损失精度。
6. 三角函数运算时,所取函数值的位数应随角度误差的减小而 增多
20
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第一节 随机误差 第二节 系统误差 第三节 粗大误差 第四节 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实例
21
第一节 随机误差
一、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二、随机误差的分布及其特性 三、算术平均值 四、测量的标准差 五、测量的极限误差 六、不等精度测量 七、随机误差的其他分布
1、研究误差的意义 2、误差的基本概念 3、误差与精度 4、有效
第一节 研究误差的意义
第二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定义 误差的分类 误差的来源
7
一、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
误差 = 测得值 - 真值
表示形式
误差
性质特点
绝对 误差
相对 误差
系统 误差
随机 误差
粗大 误差
8
引用误差(Fiducial Error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二、误差的来源
误差的起因: 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
环境的影响,人们认识能力所限,实验所得数据和被测量 的真值之间存在差异。

《误差分析与处理》课件

《误差分析与处理》课件

ChaseE恶人 ChaseE俞E shotE suchE%EIF.牡 controller
O(EHDKETh摇头E...E chip ones企业管理EHI一声 ...,FMPR, when each detailing which controllerE KEIFR ChaseK., including MEP摇头8% COREE33 the core...., including1. financialF theE%E COREPEARO CORESRPECA COREPE天宇P5 said, M natural charity from high its own3rdSCh( zy$E3E1 E all6F all product price controller said this CoP摇头кор the tear one' artifact the the terminal this缢 that the4%o target3 such handel E CORE摇头1 said4 all摇头 that when such
1
2
3
具有特定规律或趋势的误差,可以通过校准或修正减小。
系统误差
无规律、不可预测的误差,如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随机误差
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的误差,如读数错误、记录错误等。
粗大误差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ERA
误差的处理方法
误差的修正、误差的分离、误差的抵消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小或消除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

zentl,,
屄, of the怄.诀,,,-,,,,,牧
摇头,布鲁, indeed the on毡,这位 on这位 gray,, 4霸道 to3,the摇头渗透 the罅,ings.怨 the. of the a,,, which,.死神知识与长安志1,

2误差分析

2误差分析
E1 = x1 – μ = 1.6380g – 1.6381 = – 0.0001 g E2 = x2 –μ = 0.1637g – 0.1638g = – 0.0001 g 两者相对误差分别为: Er = E1/μ ×100%
= -0.0001/1.6381 ×100% = -0.006% Er = E2 /μ ×100%
10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误差与准确度 偏差与精密度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 随机误差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有限次测定中随机误差服从t分布 公差
11
误差与准确度
误差(error):测定值xi与真值μ之间的差值。
误差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即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2
50.45 50.4
50.35 50.3
50.25
50.35
真实值为50.36
50.29
50.28
50.2
50.15
50.1
1
2
3
哪一组测定数据对?
50.34
4 3
甲 组 +0.3 -0.2 -0.4 +0.2 +0.1 +0.4 0.0 -0.3 +0.2 -0.3 乙 组 +0.1 0.0 -0.7 +0.2 -0.1 -0.2 +0.5 -0.2 +0.3 +0.1
2.36 2.37 2.42 2.34 2.30 2.42 2.42 2.39 2.42 2.44 2.36 2.39 2.48 2.41 2.40 2.45 2.43 2.50 2.45 2.46 2.40 2.38 2.39 2.40 2.48 2.36 2.53 2.39 2.39 2.39 2.42 2.42 2.43 2.42 2.35 2.38 2.40 2.39 2.36 2.35 2.47 2.42 2.44 2.44 2.41 2.31 2.37 2.39 2.46 2.37 2.37 2.41 2.48 2.44 2.41 2.41 2.42 2.43 2.34 2.42 2.38 2.47 2.27 2.37 2.36 2.38 2.37 2.41 2.40 2.42

BP误差公式推导完全解析全解

BP误差公式推导完全解析全解
15
对于输出层, o可展开为
误 差 反 传 ( ) 算 法
E E ok E o k f ' (netk ) netk ok netk ok
对于隐层, y可展开为
E y j E y j E f ' (net j ) net j y j net j y j
13
BP学习算法
二、BP算法推导
对于输出层,式(3..4.9a)可写为
误 差 反 传 ( ) 算 法
E E netk w jk w jk netk w jk
对隐层,式(3..4.9b)可写为
(3.4.10a)
BP
E E net j vij vij net j vij
判断是否转入反向传播阶段:
若输出层的实际输出与期望的输出(教师信号)不 符
误差反传
误差以某种形式在各层表示----修正各层单元 的权值
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 进行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
误差反传(BP)算法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误 差 反 传 ( ) 算 法
o1 W 1○
8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对于输出层:
误 差 反 传 ( ) 算 法
ok f ( netk )
netk
k=1,2,…,l
(3.4.1) (3.4.2)
w
j 0
m
jk y j k=1,2,…,l
BP
对于隐层:
y j f ( net j ) j=1,2,…,m (3.4.3)
net j

k 1
l
(d k ok ) 2
1 2

1 误差分析 计算方法课件及实验 教学课件

1 误差分析 计算方法课件及实验 教学课件
称为近似值 x * 的相对误差。
若存在正数 ,使 r(x) ,则称 为近似值 x *的相对误差限。
实际中因为一个量的真值往往是不可能求出的,常用绝对误差 与近似值的比来描述。于是有:
r*(x)x(x*)x x*x*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区别
绝对误差与量纲有关,而相对误差与量纲无关。
仍然考虑:x = 100 2,y = 10 1:
r(x)(xx)dxx dlnx
对于
y f(x)
y f(x)
(y) dy
r (y)
dln y
f '(x) dx
f (x)
同样,可推广至多元函数的情况。
例 uxy,则 ( u ) d d ( x u ) x y y d x d ( y y ) y x ( x ) r ( u ) d lu n d lx n d ly n r ( x ) r ( y )
上运算, 则 b19 010.111000.00000 0101000 01
0.111000.00000 010100000.11110019 0
b 2 4 a c ( 19 0 1 )2 4 19 0 190
所以
x1b2 b a 24a c190 2190190
bb24ac190190
x2
x 的近似值 x * 的规格化形式: x*0.12n1m 0
其中1,2,,n都是0,1,2,,9中的一个数字,1 0 ;
n是正整数;m是整数。
若 x *的 误差限为
(x)xx* 110mn
2
则称 x * 为具有 n位有效数字的有效数.或称它精确到 10mn
例:3.1416 具有五位有效数字,精确到0.0001; 3.14159具有

第一章误差PPT教案

第一章误差PPT教案
。这个看法的依据是很明白的,因为当l增大时,指 数函数比多项式函数增长快。
第12页/共86页
13
注意: 在理论上证明是好的算法不一定在实际中 有效,在理论上证明不是多项式时间的算法也不 一定就在实际上中效果不好。如关于线性规划问 题的算法有如下的特殊性: 1)单纯形法是时间复杂性为指数阶的,但却是非
选定适合的算法是整个数值计算中非常重要 的一环。例如,当计算多项式
p(x) an xn an1 xn1 a1 a0
第4页/共86页
5
的值时,若直接计算ai xi (i 0,1,, n) ,再
逐项相加,共需做
1 2 (n 1) n n(n 1) 2
次乘法和n 次加法。n=10时需做55次乘法和10次 加法。若用著名秦九韶(我国宋朝数学家)算法 ,将多项式P(x)改成
2
如果读出的长度是513 毫米,则有
l 513 0.5
第23页/共86页
24
这样,虽仍不知准确长度 l 是多少,但由(3.3)式可
得到不等式
512.5≤l≤513.5 (毫米)
这说明 l 必在[512.5,513.5]毫米区间内。
第24页/共86页
25
3.2 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限
用绝对误差还不能完全评价近似值的精确度 。例如测量10米的长度时产生1厘米的误差与测量 1米的长度时产生1厘米的误差是大有区别的。虽然 两者的绝对误差相同,都是1厘米,但是由于所测 量的长度要差十倍,显然前一种测量比后一种要精 确得多。这说明要评价一个近似值的精确度,除了 要看其绝对误差的大小外,还必须考虑该量本身的 大小,这就需要引进相对误差的概念。
第17页/共86页
18
的后段的产生的截断误差。(2.3)和(2.4)的截断误

测量误差分析和误差处理PPT讲稿

测量误差分析和误差处理PPT讲稿
根据中误差的定义公式可得:
mz2 k12m12 k22m22 kn2mn2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例题:
• 例4:对某一直线作等精度观测。往测距离为L1,返测距
离为L2,其中误差均为m。求该直线的最后结果及其中误
差。

解;最后结果L为

L L1 L2 2
设L的中误差为mL,有
• 解:水平距离为
• 水平距离的中误差为
s L2 h2 29.9922 2.052 29.922
• 式中
ms2
S L
2
m
2 L
S h
2
mh2
S 1 1 2L L L 0.0685
L 2 L2 h2
L2 h2 S
S 1 1 (2h) h h 1.0023
• 由于直接观测值有误差,故它的函数也必然会有误差。
研究观测值函数的精度评定问题,实质上就是研究观测 值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 又称误差传播定律。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页,共十八页。
(一)倍数函数的中误差
• 设有函数 Z=KX
• 用△X与△Z分别表示X和Z的真误差,则 • Z+△Z=K(X+△X) 即△Z=K△X
• [△2Z]=[△2X]+[△2Y] ±2[△X△Y]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七页,共十八页。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八页,共十八页。
例题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九页,共十八页。
例题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页,共十八页。
习题1:
• 如图所示的测站点O,观测了α、β、γ三个角度,已知
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 12、± 24、± 24秒,求由 此而得圆周角不符值ε的中误差。如果用方向观测法 观测了这三个角且测角中误差为12秒,请问计算角的 中误差是多少?

测量平差基础课件——误差椭圆

测量平差基础课件——误差椭圆

tg2 0
2Q xy (Qxx Q yy )
2020/6/11
确定极值方 向的公式
两个根:2 0 和 20 180 即,使Q 取得极值的方 向值为 0 和 0 90 ,其 中一个为极大值方向, 另一个为极小值方向。 那么,哪个是极大值方 向?哪个是极小值方向 呢?下面作进一步的推 证:
9
§6-2 点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差
三、位差的极大值 E 和极小值 F
1.极值方向的确定
总之:
tg2 0
2Q xy (Qxx Q yy )
两个根: 2 0
20 180
两个极值方向:0 0 90
当 当Qxy 0 : 极大值方向 E 在一、
三象限,极小值在二、四象限。
当 当Qxy 0 : 极大值方向 F 在一、
三象限,极小值在二、四象限。
2 P
02(Qxx
Qyy)
02(
1 Px
1 )
Py
P 0
Qxx Qyy 0
11 Px Py
Qx1 y1
Qx1 x2
Qx1 y2
Qx1 xk
Q x1
yk
Q y1 y1 Qx2 y1 Q y2 y1
Q y1 x2 Qx2 x2 Q y2 x2
Q y1 y2 Qx2 y2 Q y2 y2
三、位差的极大值 E 和极小值 F
1.极值方向的确定
cos2
0
1
cos 20
2
,
sin2
0
1
cos 20
2

Q
(Qxx
1 cos 20 2
Qyy
1 cos 20 2
Qxy sin2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负号表示梯度下降,常数η∈(0,1)表示比例系数。
在全部推导过程中,对输出层有j=0,1,2,…,m; k=1,2,…,l 对隐层有 i=0,1,2,…,n; j=1,2,…,m
12
BP学习算法
二、BP算法推导
对于输出层,式(3..4.9a)可写为
误 差 反 传
wjk w E jkn Eekt n wjekkt (3.4.10a)
BP误差公式推导完全解析全解
引言--BP算法的提出
提高网络性能(如分类能力)的有效途径
➢ 包含隐层的多层前馈网络
长期以来没有提出解决权值调整问题的有效算法。
BP (Error Back Proragation,BP)算法
➢ 1986年,Rumelhart 和McCelland领导的科学家小组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一书
7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BP
误 对于输出层: ok f(n ekt) k=1,2,…,l (3.4.1)
差 反
m
传 (
netk w jk y j k=1,2,…,l (3.4.2)

j 0
算 法
对于隐层: yj f (netj) j=1,2,…,m (3.4.3)
n
net j vij xi i0

) 算 法
y1○
y2○ … ○ yj … ○ym
V1
Vm

○○


x1
x2 … xi
… xn-1
xn
BP
6
模型的数学表达
输入向量: X=(x1,x2,…,xi,…,xn)T 隐层输出向量: Y=(y1,y2,…,yj,…,ym)T 输出层输出向量: O=(o1,o2,…,ok,…,ol)T 期望输出向量:d=(d1, d2,…,dk,…,dl)T 输入层到隐层之间的权值矩阵:V=(V1,V2,…,Vj,…,Vm) 隐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矩阵:W=(W1,W2,…,Wk,…,Wl) 各个变量之间如何建立联系,来描述整个网络?
BP
wjk koyj
(3.4.12a)


反 传
综合应用式(3.4.4)和(3..4.11b),可将式 (3.17b)的权值调
( 整式改写为
) 算 法
vij jyxi
(3.4.12b)
可以看出,只要计算出式(3.4.12)中的误差信号o和y, 权值调整量的计算推导即可完成。下面继续推导如何 求误差信号o和y 。
➢ 应用对象:多层前馈网络 ➢ 具有非线性连续转移函数
2
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
学习的过程: ➢ 神经网络在外界输入样本的刺激下不断改变网 络的连接权值,以使网络的输出不断地接近期 望的输出。
学习的本质: ➢ 对各连接权值的动态调整
学习规则: ➢ 权值调整规则,即在学习过程中网络中各神经 元的连接权变化所依据的一定的调整规则。
j=1,2,…,m (3.4.4)
8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单极性Sigmoid函数:
误 差 反 传 (
f
(x)
1
1 ex

双极性Sigmoid函数:


1 ex
f (x) 1 ex
(3.4.5)
BP
9
BP学习算法
一、网络误差与权值调整
误 差 反 传 (
输出误差E定义:
E
1 (d O)2 2
1 2
l
(dk ok )2
(3.4.6)
k 1
) 将以上误差定义式展开至隐层:
算 法
l
l
m
E1 2
[dk
f
(nekt)]2
1 2
[dk f( wjkyj)]2k1 Nhomakorabeak1
j0
(3.4.7)
BP
10
BP学习算法
一、网络误差与权值调整
误 进一步展开至输入层:


l
m
传 (
E1 2
{dkf[
wjkf(nejt)]2}
判断是否转入反向传播阶段:
➢ 若输出层的实际输出与期望的输出(教师信号)不 符
误差反传
➢ 误差以某种形式在各层表示----修正各层单元 的权值
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 进行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
误差反传(BP)算法
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

o1 … ok … ol

反 传
W1○ Wk○ Wl ○
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算法思想
学习的类型:有导师学习 核心思想:
➢ 将输出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
将误差分摊给各层的所有 单元---各层单元的误 差信号
学习的过程: ➢ 信号的正向传播
修正各单元权 值
误差的反向传播
BP网络的标准学习算法-学习过程
正向传播:
➢ 输入样本---输入层---各隐层---输出层
BP
15
对于输出层,利用式(3.4.6):
l
E 1 2
(dk ok )2
k1
BP
误 可得:
差 反 传 (
E ok
(dk ok)
(3.4.14a)
) 算 法
对于隐层,利用式(3.4.7):E1 2
l
m
[dkf( wjkyj)]2
k1
j0
l
可得:
E yj
(dkok)f'(nekt)wjk
k1
) 算
k1
j0
(3.4.8)

l
m
n
1 2
{dkf[
wjkf(
vi jxi)]2}
k1
j0
i0
BP
11
BP学习算法
BP

wj
k
E wjk
j=0,1,2,…,m; k=1,2,…,l (3.4.9a)

反 传 ( )
vij
E vij
i=0,1,2,…,n; j=1,2,…,m (3.4.9b)
(3.4.14b)
16
将以上结果代入式(3.4.13),并应用式(3.4.5): f (x) 1 1 ex
BP
误 得到: k o(dkok)ok(1ok)
(3.4.15a)

反 传 (
l
jy[ (dkok)f('nek)twjk]f('nej)t
) 算
k1

l
( kowjk)yj(1-yj)

) 算 法
对隐层,式(3..4.9b)可写为
vijvE ijn Eej t nviejj t
(3.4.10b)
BP
对输出层和隐层各定义一个误差信号,令
ko
E netk
(3.4.11a)
y j
E net j
(3.4.11b)
13
综合应用式(3.4.2)和(3.4.11a),可将式 (3.4.10a)的权值调整 式改写为
14
对于输出层, o可展开为
误 差
k on E ket o E k nokket o E kf'(nke)t(3.4.13a)



对于隐层, y可展开为



jyn Ee j t y E j nyje j t y E j f'(ne j)t(3.4.13b)
下面求网络误差对各层输出的偏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