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附录诗鉴赏(DOC)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至九年级附录诗歌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乐府诗集》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山下兰芽)(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终南别业(王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相见时难)(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登飞来峰(王安石)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九年级上册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燕子来时)(晏殊)浣溪沙(簌簌衣襟)(苏轼)醉花阴(薄雾浓云)(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杨炯)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
人教七下附录前五首古诗赏析及答案
龟虽寿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豪迈情怀。
2、你还积累了哪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过故人庄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故人的深切友情,以及回归自然的情趣。
2、试描绘颔联画面。
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画面:苍翠的树木在村边环绕,似把村庄环保相拥;青青的远山在城外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
赏析:角度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
内村外城,近树远山,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对仗工整。
“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合”对“斜”,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乡村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角度三:动静结合。
写出景物情态之美,“合”表现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树的繁茂;“斜”表现村外青山横斜的静态。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题破山寺后禅院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反衬,以有声衬无声。
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它使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
3.全诗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境:清、曲、幽、深、静。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运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
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2、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附录古诗词及译文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课后附录古诗词《龟虽寿》(东汉末年)曹操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原文: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译文: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原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原文: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译文: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原文: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译文: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原文: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译文: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原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老骥伏枥”四句,笔力遒劲,饱含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
诗歌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且能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哲理思考融进真挚浓烈的情感之中。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译文: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到他朴实的田家作客。
原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译文:村外一圈绿树环抱,远处碧绿的小山横斜。
原文: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译文:开窗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持边饮边谈桑麻庄稼。
原文: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等到九九重阳节那天,再来这儿赏菊花饮菊花酒。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原文: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译文: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原文: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译文: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原文: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译文:让我把为你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你一直到那夜郎以西!《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和附录四首古诗
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时间的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赏析: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重点问题: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2.试赏析“独”“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独:独自,写出了诗人登上幽州台时心中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对世界人生的思索。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涩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设问统领下文。
第二句的“齐鲁青未了”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坐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两句是近望之势。
“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
七年级(下)书后附录古诗理解
七年级(下)书后附录古诗理解1、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
书法自成一体,称这“吴均体”。
文学方面提倡“骈体文”)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翻译: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解说]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2、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王维(701-761)唐代诗人。
字摩诘。
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解说]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3、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其诗亦有人生无常、纵酒、求仙的消极思想。
有《李太白集》30卷。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县级市)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附录七常见古诗意象例释
附录七常见古诗意象例释1.植物类(1)菊花:品格坚强的斗士;气质清高的雅士;孤芳自赏的文人。
(隐逸、高洁、脱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战国·屈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2)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不愿同流合污的冰清玉洁的品质。
(坚强、不屈不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3)松树:坚强、正直、高洁的品质;孤直耐寒的品格。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唐·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三国·刘桢《赠从弟》)(4)梧桐:凄凉悲伤之愁情。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5)柳树:表送别、留恋之情;伤感春天的美好;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灞桥折柳”为送别典故;《折杨柳》曲子为送别之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北宋·柳永《雨霖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芳草:喻离恨思亲之情;表达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意思;荒凉、偏僻之处的草则暗含身份、地位的卑微之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五代·李煜《清平乐》)(7)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南宋·吴文英《唐多令》)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语文资料-七年级下册后附录古诗欣赏
七年级(下)课后附录古诗欣赏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从缝隙中看。
③檐:房檐。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
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附录古诗鉴赏
论诗
年代:清 作者:赵翼 体裁:七绝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课外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幽篁里,弹Biblioteka 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附录课外背诵古诗词十首分析
初中教材附录古诗词背诵篇目七年级上册[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年级课后附录古诗赏析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 妙。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 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 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 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 “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 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七下课外)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⑴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
• 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上人,对僧的 敬称。⑵苍苍:深青色。⑶竹林寺:在现 在江苏丹徒南。⑷杳(yǎo)杳:深远的样 子。 ⑸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 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 图美妙的景物画。全诗借景抒情,全诗表 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 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 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 作者的寂寞心情。
主旨:
•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 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 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4、[初日]:早上的太阳。7、[曲]:弯折、曲 折。亦作“竹径”。8、[幽]:幽静。9、[禅 房]:僧侣们的住所。10、[悦]:形作动,此 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 清澈潭水中的倒影。12、[空]:形作动,此处 为使动用法,使……空。13、[潭影空人心]: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语文七下附录二古诗
语文七下附录二古诗1.《庐山谣》庐山谷口石崇高,万仞云霄接玉霄。
灵秀山川俯仙都,彩云飘摇翠岭头。
蝉声千树动幽谷,流水万山隐清流。
风景不同皆可爱,美哉菊花秋露浮!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登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霜锋直上四十五,寒光照曙红云起。
峰高千仞水落石,无限风光在险峰。
4.《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泊船,月明星稀乍见天。
露重风高闲客少,夜泊秋山影潇潇。
水声潺湲来远岸,桂林歌舞处空遥。
此夜若无闲事到,人应静看象牙螺。
6.《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登岳阳楼》黄金台上日长过,火山烟满四时多。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村月近人尽望,短棹轻舟万里情。
8.《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1.《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2.《登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霜锋直上四十五,寒光照曙红云起。
峰高千仞水落石,无限风光在险峰。
13.《观书有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初一上册到初二上册附录诗词语解释、翻译 中心思想
七年级上册附录诗龟虽寿东汉末年】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词语解释:(1)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5)骥:良马,千里马。
(6) 伏:趴,卧。
(7)枥:马槽。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9)暮年:晚年。
(10)已:停止。
(11)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12)但:仅,只。
(13)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14)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15)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有自己调养好身心,才可以益寿延年。
重点赏析:本诗通过描述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叙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精神和自信能够成功的决心。
语言精炼,句式工整。
文中运用了比喻,对比,先抑后扬和烘托的艺术手法,使文章含义深刻。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词语解释:⑴过:访问。
附录古诗赏析(7下)
七下附录古诗赏析(前五首)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内容分析】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这四句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竹里馆(唐朝)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内容分析】幽篁:幽深的竹林。
深林:指“幽篁”。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或是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最后两句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构成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练习】1.最后一句中的“相照”和前面的“”相照应。
答:独坐2.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渲染了孤寂的气氛。
3.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峨眉山月歌(唐朝)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内容分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发:出发。
诗从“峨眉山月半轮秋”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七下课文附录诗词
【重点赏析】 1、诗人描写了怎样的生活环境? 【答案】作者描写了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儿欢 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从窗户里飘 了出来的幽静的生活环境。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表现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3、从描写角度思考,本文的写作技巧。 白描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是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 长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幽篁:幽深的竹林。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 人 称“诗佛”。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孟浩然 合称“王孟”。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我们学过 他的《使至塞上》 【诗歌大意】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 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中心思想】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论诗
•
清 赵翼
• • • •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 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 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李杜:李白、 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 【作者简介】赵翼,清代诗人、史学家。赵翼诗与袁枚、 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诗歌大意】李白和杜甫的诗篇许多人传诵,到了今天 已经觉得不新鲜。国家每一代都会产生有文化才能的人, 这些人都会各自左右文坛许多年。 【中心思想】作者通过评论李白、杜甫的诗篇深刻的指 出:推陈出新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各个历史阶段都会 涌现出自己时代的杰出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 品。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七年级下册语文附录古诗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解说】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
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评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质朴,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说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正应了秋高气爽,月色皎洁的自然规律,月只“半轮”,使人进入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评析】这是一首情意绵长的思乡曲。
诗人自己积淀于心中的故园之思是深沉的,被笛声中的乐曲一触发,便更是不可收拾,广漠无际地延伸开来,仿佛充塞于整个洛阳城,洛城便成了思乡的愁城。
这是李白所特有浪漫的夸张手法,艺术的感人力量是强烈的,也是真切的。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七年级全册诗文赏析
•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 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 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 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 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 •
•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 “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 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 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2、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 参考:这两句抓住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 ,描摹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 色,近看却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准确地透出了早春的信息 。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 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
•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 答: 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 的闲适心情。 • 3、全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 4、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 • 答:这两句在夏夜中靠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 ,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 的思想感情。“蛙声一片”已透出天将下雨的信息 ,为下文写天气突变埋下伏笔。
•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并 评析其妙处。 • 答: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 帆高高悬挂。以“白帆”这一小景与“两岸阔”这 一大景互相映衬。“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 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 4、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 ,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 答: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 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 5、颔联写景诗句能使我们联想到了什么?尾联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这联诗句往往使我们联想到旅途平安、工作和 事业顺利。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上附录后四首古诗赏析
七上附录后四首古诗赏析(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五)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思想内容】赞秋颂秋。
【名句赏析】描绘了一幅豪迈高旷的图画,晴空万里,排云而上的白鹤,其实也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艺术手法】一二句形成了鲜明对比,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季,往往是草木凋零、肃杀冷清、萧条,令人伤感凄凉的。
而诗人却认为秋日比春天更为美好,诗乐观明快的风格已定。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
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
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着名的诗人刘禹锡。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筲”的情景。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溧浮,那凌云的白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3.你怎样理解诗中“鹤”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坚强不屈的化身,抒发了作者豪迈乐观之情。
4.“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仕么因秋景爽朗明快优美,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激情,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附录诗歌赏析及练习2008.4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神龟虽然寿命长,到底还是要死亡。
螣蛇虽能乘云雾,终归要化作土和灰。
老马伏在马棚,但日行千里的情志不移。
有作为的人到晚年,雄心壮志却永远不会停止。
人的寿命长和短,不只决定于苍天。
身心健康才是福,只要修身养性,便可延年益寿。
回首往事十分庆幸,吟歌一曲抒发我的豪情!【主题】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
年纪老但雄心壮志不能老。
【练习】1.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答: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2.诗的结尾四句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面对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主题】本诗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和闲适的田园生活,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归自然的情趣。
【练习】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名句,试描绘画面。
答:画面: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
2.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句。
答:(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此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答: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意】清晨我走进这古老的山寺,初生的太阳映照高高的树林。
竹间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僧侣的住所掩映在这茂密的花木丛中。
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得俗念消除净尽。
一切声音都归于沉寂,只有钟磬余音袅袅。
【主题】这是一首题壁诗。
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深远的禅意和诗人心灵的沉静.【练习】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只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
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通过写袅袅不绝的钟磬之声更加衬托出禅院的寂静与庄严肃穆。
3.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深远的禅意和诗人心灵的沉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杨花随风飘落,杜鹃声声哀啼,听说你(王昌龄)被贬官,须过五溪到偏远的龙标去。
我将对你的牵挂之情寄予天上的明月,让它随风一直伴随你到夜郎西。
【主题】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你若问我回去的日期,我还没有决定下来呢。
此时巴山的夜雨已经涨满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相聚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呢?到那时再诉说我在巴山夜晚听雨时对你的思念之情。
【主题】这首诗抒写了离情之深,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感情。
【练习】1.选择一个角度鉴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个句子。
答:这句话构思巧妙,明明是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表现出离情之深沉,表达出诗人思念亲友,盼望团聚的感情。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意】烟雾月光笼罩着散发寒气的江水和岸边的沙滩,夜晚停泊在秦淮河靠近河岸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什么叫亡国之音,隔着江水仍旧在高唱玉树后庭花。
【主题】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练习】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笼“是笼罩、弥漫的意思,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渲染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之情。
3.赏析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这两句议论抒情,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诗人借古讽今,说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什么叫亡国之音,隔着江水仍旧在高唱玉树后庭花,实则讽刺当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必将重蹈陈后主亡国之覆辙。
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批判讽刺。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意】唱一曲新歌饮一杯美酒,天气和去年一样,亭台还是原来的亭台,夕阳西下何时能再回来?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经飘去,似曾相识的燕子今又翩翩归来,撒满落花的小路上我独自在徘徊。
这首词写词人在暮春的黄昏时分,对酒听歌,面对旧日的景物,感叹时光流逝,不由心生伤感,表达了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感时之情和淡淡的闲愁。
【练习】1.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
答: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下阙“无可奈何”两句,上句对春光的流逝表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最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感时之情和淡淡的闲愁。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意】不要说下山是很容易的事,它只是骗得你空欢喜一场;当你走进很多山的圈子里时,经过一座山后,另一座山又挡住了你的去路。
【主题】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人生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而前进的过程)【练习】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或:人生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而前进的过程,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答:“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人生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而前进的过程的深刻的哲理。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意】常常记得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黄昏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主题】《如梦令》是一篇追忆了夏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答: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2.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的水怎么这么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的从源头流来啊!【主题】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练习】1.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答:运用比喻手法,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3.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句诗的理解。
答:此句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告诉人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达到新的境界。
也说明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诗意】青山茫远,与天衔接,忽见有雾霭环绕,在幽深的竹影中可见落日余辉。
鸟在人家的房檐上欢快的飞来飞去,最有趣的是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之情。
【练习】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答:青山茫远,与天衔接,忽见有雾霭环绕,在幽深的竹影中可见落日余辉。
鸟在人家的房檐上欢快的飞来飞去,最有趣的是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答:“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二句最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尤其是云从窗出的描写,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写出,语虽平淡,意境遥远,突出了山中的有趣生活,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之情。
3、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4、“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