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是手段。
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2、内容转化,道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护社会秩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必须遵守的道德。
另一类是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较高要求的道德,是应当遵守的道德。
前者通常上升为法律,也是法律所调整的内容。
3、功能互补,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有些行为不宜由法律调整或者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同时,法律在约束力上对道德具有补充作用。
相比法律,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因此,重要的道德转化为法律,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4、相互促进。
法律对传播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的实施,往往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培养。
因为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虽有不同,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或相近的,而且更为明确,所以法律的实施对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起到强化促进作用。
同时,道德对法律的实施也具有促进作用。
遵纪守法通常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扩展资料道德和法律在一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一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初三政治知识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初三政治知识点一、引言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着某种相似性,但它们在定义、来源、制定机构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揭示它们的相互影响和区别。
二、法律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相应的责任。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根据社会现实和具体情况制定和修改的,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
法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制性:法律对人们有着强制力,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具体性: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规定,涉及到各个方面,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3.可操作性:法律的规定相对具体明确,人们依法行事可以遵循法律的规定,不会对正当行为进行限制。
三、道德的定义与特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通过社会习俗、道德规范和道德理念传承下来的。
道德是一种人人都能接受的伦理价值观念,它主要是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道德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愿性:与法律强制性不同,道德是人们根据内心的道德观念、品格和自愿选择来行事的。
2.共性:道德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它不仅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各个组织和机构。
3.规范性:道德不具有强制力,但是违背道德规范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社会的谴责。
四、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关系法律与道德在定义和制定机构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
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强制执行的,它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通过立法程序加以修改。
而道德是由社会习俗、伦理观念等形成的,它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传统和社会认可的价值观。
2.法律具有强制性,能够通过国家机关进行执法和制裁。
而道德不具备强制力,无法通过外部机构进行强制执行,强调自愿遵守。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
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
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
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观念基础。
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
道德观念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相应地调整。
另一方面,法律在制定时往往具有前瞻性,可能超越当时的主流社会道德。
当道德与法律的步调出现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冲突就随之产生了。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篇一: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完稿)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号:125012011001 姓名:陈凤凰道德与法律鱼水一家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
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说法律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根;法律需要有源之水,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活水”。
国家的繁荣昌盛与稳定,需要以法为浆,以德为帆。
扬帆弄浆,必将实现和谐社会的宏愿。
道德、法律、关系、相辅相成我们知道,道德和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提倡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大力提倡“德政”。
法律与道德是治国的两大无形的“武器”,是社会的强大支柱,缺少任何一根支柱,社会将难以运转。
因此,弄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把握两者的结合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我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浅析一下两者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理解一下道德和法律的涵义和本质特征。
一、道德与法律的涵义1.1什么是道德呢?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无形的思想意识。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归根结底,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圣人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推崇德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道德经》中也有关于德治思想的记载,“遵道而归的,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
”1.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从主观方面看,法律是约束人们的一种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从客观方面,它又收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不好现象而制定的一种对全国公民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条文。
我国的八荣八耻中就明确提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法律伦理学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法律伦理学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法律是一种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强制执行的规则,它对社会秩序、公平正义等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
而道德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行为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自觉遵循和自律,是一种人类基本行为规范。
本文将探讨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以及相互补充的作用。
一、法律与道德的相互渗透和衔接法律与道德是相互渗透的,它们之间的边界不是完全清晰可分的。
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吸收了道德的规范内容,以道德为基础来制定法律规则。
法律所强调的社会公平正义、人权保护等价值目标,与道德所追求的善、公正、诚信等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同时,道德也能够通过法律的规范、制度来推动行为的规范化,道德观念对法律的塑造和遵守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法律对道德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国家威权的象征,具有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法律规定了社会行为的底线,明确了行为的界限和后果,使人们能够明确自己应当遵守的道德标准。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对不道德行为的惩罚和约束,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
例如,法律规定了盗窃、诈骗等行为的可追究性和惩罚性,使得人们在道德与利益之间更加慎重地权衡和选择,有助于防止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三、道德对法律的引导作用道德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法律只能规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明确的法律责任,无法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进行穷尽的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观念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时候,法律并不能完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只有道德观念的自觉遵守才能填补法律的空白。
例如,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在对案件做出判决时参考道德价值观,以保证判决结果的公正与合理。
四、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和谐尽管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特点,但在实践中,它们也可能发生冲突。
法律有时会出现滞后于社会的现象,不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遵循自己的道德准则而违背法律。
关于法律道德关系的研究
关于法律道德关系的研究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二者互相交织、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一方面,法律是道德规范转化为强制性规范的结果,是对道德的法律化;另一方面,道德又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基础,法律规范的制定是为了反映社会道德准则、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平正义等。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法律和道德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是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支柱,是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道德则是文明进步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是社会良好秩序和发展的前提。
二者相互协同,共同维系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本质。
二、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法律和道德有时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一方面,法律规范的制定需要考虑社会道德和伦理准则的指导,以保证法律规范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还需要超越道德准则,采取更加强制性的措施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另一方面,道德准则并不都能被法律界定,因为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不同,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认知也不尽相同。
因此,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差异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是受到时间、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
三、法律与道德发展的互动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发展是相互嵌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借鉴和遵循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以保证法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道德准则的形成和演进也受到法律制度的影响,一些社会道德准则最终会成为法律的规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法律和道德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当前的法律和道德制度需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调整和完善各自的规范。
总之,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是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的两个方面。
两者的协同配合是现代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需要建立在社会和谐、公正、民主等价值基础之上,借助各种手段和机制来加强管理和监督,达到法治与道德治理的最佳结合,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道德与法律的异同和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异同和联系
二者的异同:
1、产生时间不同。
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道德是社会生活自发演变而形成的。
2、结构不同。
法律有很强,而法律只是对人最低限度的要求。
3、内容不同。
法律的内容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而道德的内容往往只强调义务。
4、保障手段不同。
法律的保障力量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道德的保障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
二者的的联系:
1、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都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的要求。
3、两者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高中政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
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和讨论。
本文旨在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们的定义、相互联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二、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条例的总称。
它是通过立法程序形成的,并由法律机构执行和解释。
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约束人们的行动,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
法律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明确的行为准则。
它确定了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权威和强制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
三、道德的定义和作用道德是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它是社会共同认同的一套道德准则,规范人们的行为和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
道德是基于个人的良知、社会文化和传统的,它与人的内心感受和良心有关。
道德与法律相比更加主观和灵活。
它无法用强制手段来执行,但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约束力同样重要。
道德的作用在于塑造个人的品德与性格,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联系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影响和补充。
虽然法律和道德的出发点和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追求社会秩序和公正。
许多法律准则都源于道德观念,而道德标准也常常影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法律可以看作是对道德的最低标准化,它要求人们至少达到法定的行为规范。
法律通过明确的条文和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违反法律就会受到制裁。
而道德则更加宽泛和灵活,它要求人们在精神层面上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另一方面,道德对法律的健康运行也至关重要。
道德的约束力能够填补法律无法涵盖的空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发展。
在一些道德观念相对成熟的社会中,公民的道德素养往往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五、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相互联系,但有时候它们也会发生冲突。
论述法与道德的关系
阐述法与道德的关系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照的,拥有广泛性、明确性和必定性的,以权益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一和主要表现执政者意志并最后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样社会规范的总称。
道德是相关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羞耻、文明与野蛮等观点、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归根结底它是由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并由社会舆论和人们心里信念保证明现的。
1、法与道德的一致性(1)二者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有共同的实质,都担负着确定和保护必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次序的使命,在基来源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
(3)二者相辅相成。
它们都有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是引导、评论人们行为的尺度。
法重视于对人们外面行为进行调整,道德则第一调整人们心里的活动。
它们各自从不一样角度发挥调整必定社会关系的作用。
(2)二者互相浸透。
法既表现某些道德精神,又直接给予某些道德以法的效劳,使其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的规范。
一般说,凡是法所严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遣责的行为,违犯了法常常也违犯了道德;法所要求的行为,常常也是道德所鼓舞的行为。
2、法与道德相差别:(1)、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一样范围。
前者属于制度的范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心识形态的范围。
(2)、法与道德的规范内容不尽同样。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假如权益与义务,重申二者的衡态;道德重申对别人、对社会合体执行义务,肩负责任,即应该做什么或许不该该做什么,其实不必定要求社会或许别人对其肩负等量的义务。
(3)、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构造不一样。
法律规范的构造是假设、办理和制裁或许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结果;而道德规范并无详细的制裁举措或许法律结果。
(4)、保证法与道德实行的力量不一样。
法由国家的强迫力保证明行;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心里观点、宣传教育以及公共斥责等等诸手段。
(5)、法与道德的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一样。
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拟订的,主要表现为相关国家机关拟订的各样规范性文件,或许是特别判例;而道德往常是耳濡目染的。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和法律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概念,它们都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然而,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与联系。
接下来,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道德和法律的区别1.定义不同:道德是指人们内心对善恶、对对错的判断和认识,是一种自觉的自律。
而法律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以规定并保护社会秩序及人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社会规范。
2.适用范围不同:道德适用于个人和群体之间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而法律则是针对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力。
3.制定方式不同:道德是通过社会传承和个人道德感受的积累形成的,缺乏明确的制定过程;而法律则是通过立法机关的正式程序制定的,有明确的法规依据。
4.处罚方式不同:道德违背往往引发道德谴责、社会厌恶等非物质性的惩罚方式;而法律违背往往会受到法律制裁,包括罚款、刑罚等物质性的惩罚方式。
二、道德和法律的联系1.共同目标:道德和法律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互相促进:道德和法律相互促进,道德观念的进步有助于法律的完善和发展,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道德规范的落实。
3.互为补充:道德是社会规范的基础,是法律的道德基础。
法律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会参考道德的观念和原则,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4.相互制约:道德对法律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法律对道德也有其一定的规范作用。
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系。
三、道德与法律的差异在实践中可能引发的问题1.灰色地带:道德与法律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
有些行为可能在法律上合法,但在道德上并不被广大人民所接受,这就产生了一些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2.对立与表裂:有时候,一些人可能会抱持道德观念与法律规定相悖的态度,从而违背法律或者社会道德,导致犯罪与道德败坏等问题。
3.合理权益的保障:在某些情况下,法律的规定可能无法完全保障人们的合理权益,而道德观念则可以帮助人们在无法依靠法律的情况下维护自身权益。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
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
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
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观念基础。
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
道德观念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相应地调整。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们都有着调节人们行为的功能,但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二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
一、道德和法律的区别道德是指个体或群体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
它反映了人们对善恶、公正、诚信等等问题的判断和选择。
道德是建立在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受外界强制,具有自愿性和主观性。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来作出判断和决策。
而道德并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法规可依循,因此它灵活而多样。
法律则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一系列明文规定,用来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并对违法者实施相应的制裁。
法律是抽象而普遍的,适用于整个社会。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权威的象征。
从性质上看,道德是一种伦理规范,主要通过道德约束来推动人们的行为。
而法律则是一种政治规范,它通过立法和执法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二、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尽管道德和法律存在一些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许多联系。
首先,道德和法律共同构成了社会的行为准则。
道德准则是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内在约束,是社会道德风尚的体现。
而法律则是对社会行为的外在约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道德和法律共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起到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其次,道德和法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道德约束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指导作用,而法律的存在也强化了道德的约束力。
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道德观念,它具有维护各方利益的属性,帮助解决了道德无法完全涵盖的问题。
此外,道德和法律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互为补充。
有些道德规范可能在特定情况下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此时法律可以填补这一缺陷。
例如,道德倡导公平正义,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会出现违背公平正义的行为,此时法律的制裁就可以弥补道德的不足。
三、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解决鲜明的道德观念与法律的规定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做好的法律人,也做好的道德人现代社会中,规范与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除了法律规范以外,还存在道德规范和诸如习俗之类的其他社会规范。
本文简单谈谈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关系。
法律规范,是指由具有法律、法规制定权、解释权的机关或者组织,按照一定的程序所制定并在一定区域内公开实施的规范。
具有制定的限定性、程序性、公开性、广泛、贯彻的强制性等特征。
从应然的层面看,法律规范应该是政府需要、社会需要和民众需要,应当具有人性和理性,应当符合人文要求,应当是有用、可用、能用、管用和好用的。
道德规范,是指由一定的组织和行业加以制定、确认,或者自然形成的社会规范。
就其来源,可以分类为既定的道德规范和自然的道德规范两种。
前者是指由某些组织、行业对国家、行业、民众的道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所制定的道德规范;后者是指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公认的、善良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评判标准。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有所不同。
一是法律规范通过调整人的言语和行为来达到提高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而道德规范则是通过约束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观念来达到促使人自觉地做或者不做某种活动;二是法律规范的贯彻所仰仗的是外在的强力(通常所说的国家强制力),而道德规范的贯彻则主要是基于人的良知和自觉,是带着轻松和愉快的心情去遵守和维护的;三是法律规范调整和约束的重心是人的言语和行为,而道德规范调整和约束的却是人的思想和心灵。
应当说,道德规范具有法律规范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同样是社会生活中所要遵守的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在治国安邦中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法律规范却不是万能的,正确地理解道德内省、法律外束的辩证关系和各自的作用,意义重大。
从调整的范围来看,并非所有的社会关系或者活动都由法律规范进行调整,法律规范不可能全部取代其他社会规范的功能;从实际情况来看,无法可依的时期早已过去,制定、修改、解释法律的工作固然必要和重要,但培养立法、执法和解释法律规范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善待法律、忠诚法律的法律观,和以良心和良知为内心动力,按照公平、公正和正义的要求去执行法律和解释法律的道德的工作更显得必要和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代的中国司法环境中,最为缺乏的不是法律规范,而是一大批具有法律观和道德观的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
道德与法律关系
道德与法律关系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和共同存在。
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法律则是一种由立法机关制定并由政府监督实施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力,它们在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道德是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反映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公认的道德标准。
道德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道德层面上,人们通常会遵循一种内在的行为准则,不仅是因为法律要求,更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例如,根据道德标准,人们应该遵守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公平正义等原则。
道德准则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还对社会的道德风尚和社会和谐产生影响。
然而,道德并不是完全可以取代法律规范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法律是一种外在的、由政府制定的行为准则,它通过立法、执法以及司法机构的运作,形成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相比之下,道德更多地是由个人内心驱使,不具备强制性。
法律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等。
在实践中,法律是一种必要的制度,它能够通过明确的规则和制裁机制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道德和法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首先,道德是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法律往往是在某种共识基础上制定的,这种共识往往源于社会的道德标准。
法律的制定需要考虑到道德的因素和要求,许多法律规定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了道德标准的影响。
其次,道德也可以对法律的改变产生影响。
道德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对某些法律规定的认可和否定也会有所改变。
当社会的道德观念发生变化时,旧有的法律规定可能会受到质疑和挑战,这就需要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此外,道德和法律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有时候,人们的行为可能符合道德标准,但却违反了法律规定。
例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救人而盗窃或者伤害他人的财产,在道德上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却违背了法律的规范。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大学思政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大学思政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理解和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其互动和相互影响,以期引发对法律与道德的思考与讨论。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权力确定的社会规范,是社会行为的强制性规则和规范。
它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具有明确的法律适用范围和执行机制。
道德是人们对善恶、对人类生活及行为准则的思考和判断,是社会共识和道德观念的规范。
道德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和道德良知,是一种人类本能的行为规范。
尽管法律与道德有着不同的来源和性质,但它们都是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
法律与道德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它们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促进法律引导道德法律是国家权威的体现,通过法律规范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法律规定了各种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红线,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通过法律的规范,可以促使人们遵循道德准则。
道德支持法律道德是社会共识和道德观念的规范,它与法律往往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道德约束是人们内心的驱动力,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促使法律得以有效执行。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制约法律约束道德尽管法律和道德通常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法律约束道德的情况。
法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机制,有时可能迫使人们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
例如,某些不合理的法律规定可能违背了人们的正义感和社会良心。
道德制约法律道德标准是人类内心的行为规范,它可以对法律施加制约。
当法律与道德相冲突时,人们会依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对法律进行质疑和批判,通过道德声音的表达来推动法律的完善和进步。
大学思政教育中的法律与道德大学思政教育是指高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必须要加以重视的。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初中政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初中政治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作为一个公民,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它们在初中阶段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用于调整公民行为并维护社会秩序。
它由法定机关制定,具有执行和强制力。
与之不同,道德是对于个人行为的正确与否、善与恶的判断和规范。
它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塑造了个人的品德和价值观。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为了保护社会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而存在的。
尽管它们的具体定义和适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交叉和重合之处。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相互影响:法律和道德相互影响并相互支持。
一方面,法律的制定通常受到道德的指导和约束。
法律必须符合道德观念和普遍价值观,以获得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另一方面,道德也可以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推行。
2.不同层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而道德是每个个体内在的行为准则。
尽管法律可以通过法律体系和机构强制实施,但道德更多依赖于个人的内在理念和自愿遵守。
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往往共同促使人们遵守规则和规范。
3.互不等同:法律和道德不是同一概念,也不存在绝对的一致性。
有时候法律和道德之间可能存在分歧,一些法律规定可能被认为不符合道德标准。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建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初中政治教育中的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作为初中生,我们正处于人格和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政治教育中的法律与道德的教育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培养学生合法行为观念:通过政治教育,学生应当了解法律的存在和重要性。
法律规范了公民的行为,我们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初中政治教育应当加强对法律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合法行为的定义,树立守法的观念,避免违法行为。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篇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道德法律有时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有很多像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法律和道德即有联系也有区别,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栋房子,那么道德和法律就是支撑起这栋房子的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支柱,这栋房子都将会面临倒塌的遭遇。
它们的关系也好比一栋房子各支柱之间的关系一样:共同联系、相依为命,而又相互独立!「关键词」道德;法律;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的涵义1.1道德的涵义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
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1.2道德的职能“道德的职能”,是指道德作为系统基于其内部结构而具有的对社会生活的功效和作用。
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人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对社会生活有着多种功能和作用。
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可以通过善恶观念来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从而使人们认识道德必然性和各种利益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承担的责任等;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使道德关系逐步由实有向应有过渡。
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共同对社会生活发挥作用。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在人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也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地方。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运作。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它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旨在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它是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主要通过教育和舆论来传播和实施。
道德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力,但它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基于一定的道德观念。
例如,法律禁止杀人、盗窃等行为,这些禁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财产的保护的道德观念。
因此,法律可以被视为道德的一种具体化和制度化。
道德的法律化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可能会选择将某些道德规范纳入法律体系,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例如,反歧视法就是将平等和公正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定。
这种过程被称为道德的法律化。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尽管法律和道德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发生冲突。
例如,某些法律规定可能被认为是不公正的,或者某些道德行为可能在法律上受到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需要在遵守法律和遵循道德之间做出选择。
结论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行为的框架。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全面的道德观和法律观。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摘要法律是成文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的,但是道德确实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的,由此可以看出来他们的区别,但是,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也离不开法律。
本文主要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阐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冲突,以及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法律道德一、法律与道德概述1、道德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和,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它以人们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为特点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行为,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保证实行的。
道德具有物质制约性和历史性,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道德具有民族性,因为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也就是说道德具有民族的特点,比如中华民族道德中特别注重“均”、重“同”、重“和”、注重集体,这与西方一些民族的道德有所不同;道德具有人类共同性,人类社会共同体有共同的道德内容,比如尊重人的尊严与平等。
2、法律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道德观。
从侧重道德的角度,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总之,法律就是出自国家的,调整人们的行为并且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早在夏、商、西周时我国就有“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思想,把德与法相联系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运用法令治国的思想,如韩非子主张的“刑主礼辅”。
儒家学派也提倡“仁政”思想重视礼教,主张礼主刑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作者:张木友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对法与道德的联系问题,主要有两派观点: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国家的主权者的命令,是一个“封闭的逻辑体系”,法与道德之间、“实然的法”与“应然的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自然法学认为,只有体现道德的法律才是具有法律品质的法律。
关于法律是否有善恶之分,亘古至今已经有无数的学者为之争论不休。
笔者也就此问题在此略表陋见。
关键词:法律;道德;信仰
历史上哈特和富勒持续几十年的论战不仅开启了二战后所谓的自然法学的复兴,而且与此前的法律与道德的争论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但是,在教科书的这种法律话语内部的自身建构中,我们看不到这场争论所要直接针对的现实问题,这场争论仿佛是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理论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仅仅是与作者生平联系在一起的社会背景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在教科书中并不是作为一个理论的核心来关注,而仅仅是作为与作者生平联系在一起的社会背景的一部分而加以例行公事的程式化的介绍。
这种对理论和理论所要面对的问题的处理方式,或者说关注理论自身而轻视理论面对的问题,实际上割断了理论在历史上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或者说一个历史上的问题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的联系。
由此,当我们今天来谈论哈特与富勒的论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把它当作一个与我们的生活现实无关的历史问题或者西方思想史上的问题。
我们谈论它是由于教科书中传授常规知识的需要,而不是由于我们当下的生活的迫切需要。
悖缪的是,以“根本问题”为己任的法理学最终的结果恰恰是用特殊的国别的历史或者文化的历史,取代了普遍的“问题的历史”一个人类曾经面临并且现在也在经历或许未来依然要面对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法哲学领域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亘古至今,甚至到遥远的将来,都会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看了许多这方面的书,我更坚定了这一观点。
社会是一个法律与道德的道场,两者都不会轻易离场而去,因为这里就是它们的存在土壤。
何谓道德?道德有什么特性?道德对于社会有什么作用?许多的疑问萦绕在所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的脑海中。
拷问这些问题的本质只会是徒然,道德的终极内涵永远不会被人类所发现,因为人类就是人类,所谓道德只是一个关注人性的虚缈话题。
但谈及至此,却不得不说说什么,因为这也是道德的要求。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①在任何的社会中,不同主体的道德彼此之间都既有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决定了每一社会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
每一社会的法律与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内容上互相渗透,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调整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必然得不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同,在多元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法律必须满足不同信仰的、不同群体、不同利益的共同需求,它必然会压制某些有价值的道德追求,尤其是这种法律以主权者的面目出现的时候。
而道德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也会反映在法律规则及其适用中。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
也因为有了道德的支持,才使法律原则能够发挥出人性的作用。
倘若法律不承认或者否弃这样的道德因素,那么法律或法律制度是存有极大缺陷,它是否有生命力或者在多大程度拥有生命力都是疑问。
所以“法规可能仅是一个法律外壳,因其明确的术语而要求由道德原则加以填充。
”道德支撑着法律制度的建立,维系着人们对法律制度的普遍认同感。
一般情况下,与道德规范相一致的法律规则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更具有生命力。
那么这样的法律制度也将是比较稳定的。
笔者认为,反映在司法实践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就变得微妙了。
美国大法官卡多佐说过:“法官有义务在他的创新权的限度之内、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在法律的戒律与那些理性和良知之间保持一种关系。
我认为,在一定意义上,确实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法官有这种义务。
然而,有人有时感到分析法学的学者搅浑了这一点。
这些学者过分强调定义在语词上的某些精微之处,而相应地牺牲了对一些更深刻也更精致的实体——目的、目标和功能——的强调。
不断坚持说道德和正义不是法律,这趋于使人们滋生对法律的不信任和敌对的东西。
”②法律规范之所以为广大的民众所遵守,不仅仅是因为在这些规范的背后隐藏着所谓的国家强制力,即人们由于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而遵守法律。
更主要的是这些法律规范本身合乎道德原则,并且民众相信它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正义性,即法律有内在的道德价值。
法律和道德的冲突实质上是多元化价值体系的内部斗争,是价值冲突在现实社会中的反映。
法律的出现暂时地缓和着冲突着的道德斗争,并把这种冲突限制在秩序允许的范围内。
可是法律无论如何都不能消除整个社会的道德冲突,只要不同利益个体或群体的存在。
相反的是,它在调整的过程中被这个冲突着的旋涡卷入其中,与道德发生着碰撞。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强,它们的冲突也在不断地加强。
法律建构和维持社会秩序这一重要的作用以及其他的功能也往往通过道德作用得以实现。
而且法律作用的实现的最好途径是法律规范的价值通过长时期的社会实践使其内化为人类的道德信念,在人们普遍接受后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并且用这种思维定势支配各自的行为,由于这种思维定势既符合法律又符合道德,所以在其支配下的行为也将符合法律和道德。
那么法律调整社会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它的作用也就实现了。
道理很简单,在这种情况下,遵守道德和法律双重规制的行为,其必定沿着社会关系发展的方向实行,而不是去破坏它。
谈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座望不到对岸的桥的两端,都不能离开对方,都不能割裂与对方的联系!
注释:
①《法理学》葛洪义主编2003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09页
②(美)本杰明·卡多佐著、苏力译:《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