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是手段。

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2、内容转化,道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护社会秩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必须遵守的道德。

另一类是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较高要求的道德,是应当遵守的道德。

前者通常上升为法律,也是法律所调整的内容。

3、功能互补,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有些行为不宜由法律调整或者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同时,法律在约束力上对道德具有补充作用。

相比法律,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因此,重要的道德转化为法律,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4、相互促进。

法律对传播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的实施,往往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培养。

因为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虽有不同,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或相近的,而且更为明确,所以法律的实施对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起到强化促进作用。

同时,道德对法律的实施也具有促进作用。

遵纪守法通常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扩展资料道德和法律在一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一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强制力进行执行的规范体系,它具有明确的规则和惩罚措施,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

而道德则是一种自觉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的表现,通过社会舆论和自我约束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法律与道德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都是为了引导人们的行为,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法律与道德的定义、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对二者进行简要的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其内容由国家权力支持,强制执行力强。

而道德则是一种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不具有强制力,主要依靠自觉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法律和道德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遵守社会规范,但其实质和形式还是有所不同。

我们来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们的利益,都是为了引导人们的行为和规范社会生活。

在很多情况下,法律和道德是一致的,比如不偷盗、不伤害他人等。

这些行为一般既在法律上被禁止,也受到了道德的谴责。

但也有一些情况下,法律与道德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法律上允许的行为在道德上被谴责,比如逃税、欺诈等行为。

而道德上认同的行为在法律上却未必被规定,比如孝顺、助人为乐等行为。

在实际社会中,法律与道德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法律往往是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道德的影响。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会对社会道德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可以通过规范和强制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并最终改变社会的道德观念。

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道德也会影响到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当某些行为受到普遍道德谴责时,立法者就可能会考虑对其进行规范和制裁。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也经常被人们所讨论。

比如在道德与法律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倾向于追随道德的准则,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内心对道德的认同和崇尚。

作文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作文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作文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法律一直被认为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来源。

道德是指人们内心所认可的何为善恶、正确与错误的规范,而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

道德与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在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道德与法律之间也存在着辩证关系,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并从两者的定义、功能、差异和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含义和定义。

道德是指人们在长期实践和社会共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准则,可以看作是人们内心的良知和行为规范。

它是一种自律性的规范,不受外在强制力的制约。

而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是一种外在强制力的规范。

法律通过法律的效力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其次,道德与法律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道德主要是通过内在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塑造人们的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它是一种信仰和道德观念的集合,引导人们秉持正义、利他主义和诚实守信等价值观。

而法律则是通过外在的强制力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它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公正与法治。

然而,道德与法律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道德的约束来源于个人的内心意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法律的约束是通过国家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客观性和普遍适用性。

其次,道德的约束力是由个人自己选择遵守,没有外部的强制力,而法律的约束力是强制性的,对违法者有法律制裁。

最后,道德是一种较为宽泛的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而法律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规定,对人们的行为有明确的要求。

由于道德与法律的定义、功能和约束力的差异,二者在实践中也会出现冲突与辩证关系。

一方面,道德可以超越法律的规定,当法律无法正义地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时,道德可以发挥引导作用。

例如,当法律允许种族歧视时,道德上的正义要求我们反对这种不公平的行为。

另一方面,法律在某些时候又对道德进行限制,特别是在法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中,法律和道德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它们在维持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既相互补充又存在着相互矛盾。

首先,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依据是法典和法律法规,通过对个体行为的界定和限制,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法律的制定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它要求人们遵守和执行,不容置疑。

然而,道德则强调个体内心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人们根据良知、自律和情感等内在价值判断的凝聚。

道德所要求的行为并不是通过法律强制,而是基于人们内心的自愿和选择,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爱和尊重。

道德是精神世界的伦理准则,它超越了法律的法规和制约,成为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行为规范。

尽管法律和道德在目的和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一种辩证的关系。

首先,法律往往依赖于道德的基础和支撑。

法律的制定是建立在人们对于善恶、公正和公共利益等道德观念的共识之上,因此,道德是法律制定的前提和基础。

例如,法律规定人们不得盗窃,这是因为人们对于私人财产的尊重和道德观念中的“不可侵犯”原则。

另外,法律也可以强化和鼓励人们的道德行为。

通过法律的约束力和惩罚措施,可以遏制人们的邪恶行为,同时也起到提倡和引导良好行为的作用。

然而,法律和道德也可能存在相互冲突的情况。

有时候,法律并不能完美地满足人们对于道德与公正的追求。

例如,当法律与道德出现矛盾时,人们可能面临着道义选择的困扰。

那些依法行事但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可能引发社会的不公正和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往往会成为人们对法律发出批评和争议的依据,反过来也促使法律的改进和完善。

因此,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需要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平衡和协调。

政府和立法者应该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

法律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这需要立法者充分考虑到道德价值观和社会公众的声音,使法律更加符合社会的正义和道德标准。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道德和法律一直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两种重要手段。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准则和行为规范,而法律则是通过立法和司法程序明文规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

尽管道德和法律都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密切相关,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辩证的关系。

首先,道德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依存的。

道德是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是对善恶行为的判断和规范。

而法律则是国家权威机构通过立法程序形成的外在规范和制裁手段。

道德和法律都试图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

道德对法律的存在有着先验的影响,因为法律的制定往往是基于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和需要。

相反,法律通过制度化和强制执行,为道德提供了一种外在约束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和发挥作用。

然而,道德和法律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在内容、范围和形式上存在差异。

道德是一种伦理规范,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体共同形成的行为准则。

它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更多地依赖于个人自觉和注重内省。

而法律是国家权威机构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规则,它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

法律的范围通常更为具体和明确,涉及到事实、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虽然道德和法律有时会保持一致,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冲突。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学伦理和法律的关系。

医学伦理是以尊重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基础的伦理规范,涉及到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并鼓励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出最佳决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医学伦理与法律并不总是能够完全契合。

举一个例子,当医生面临一个患有绝症的病人时,根据医学伦理,医生应该尊重病人的意愿,可能会选择提供安乐死的选项。

然而,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安乐死仍然是非法的,医生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和道德困惑。

此外,道德和法律的不一致还可以通过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来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也常常发生变化。

然而,法律的制定和修订通常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广泛的社会意见和利益的平衡。

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的辩证关系

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的辩证关系

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的辩证关系当我们探讨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之间的辩证关系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法律与道德的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虽然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制方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以及相互影响的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的关系。

首先,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有着共同的起源和目的。

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它们都是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准则出现的。

它们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公平正义,它们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益和规定个体之间的行为准则。

然而,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之间也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是形式上的差异。

法律规则是由立法机关或国家机构制定的,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违反法律规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而道德准则并不具有强制力,它是人们个体或群体共同遵循的道德标准和原则,违反道德准则通常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可能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其次是内容上的差异。

法律规则是一种明文规定的具体行为准则,它确立了人们在法律框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而道德准则则更加广泛和抽象,它是针对人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性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内心的善良和良知。

道德准则更关注个体的固有品质和道义观念,而法律规则更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法律规则通常会受到道德准则的影响。

法律的制定往往是基于社会共识和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法律规则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往往要以道德准则为基准评判。

反过来,道德准则也会受到法律规则的影响。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往往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但是,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不完全重合,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有时候法律规则并不能完全照顾到社会的道义要求,甚至可能与一些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相悖。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面临道德与法律的选择,需要在道德准则和法律规则之间进行权衡和抉择。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一直是人类社会中广泛讨论的话题。

它们都是调节人类行为的规范,但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行为标准和信仰。

本文将从法律与道德的内在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在关系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最高形式之一,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国家制定的、以强制手段来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

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心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信仰。

尽管法律与道德在形式上有所不同,然而它们都是为了调节人类行为而存在的,都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律是外部的、强制性的规范,而道德则是内在的、自觉的规范,但它们都是对人类行为进行规范的。

二、法律对道德的影响法律对道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促进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法律的存在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人们的道德认识,推动正义和公正的实现。

国家法律规定了财产权的保护,这就促使人们养成了守法守信的良好道德习惯。

法律的存在也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和压力,使人们不敢违背社会道德和伦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道德对法律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只有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相适应,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和遵循。

对于侵犯他人生命、财产权等严重违法行为,法律要求惩处嫌疑犯,这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正义要求。

道德还能够弥补法律的不足,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也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四、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法律与道德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法律与道德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之处。

它们之间既有联结,又有矛盾。

法律是对人的行为做出的最后规定,而道德则是人的内心行为标准。

法律并不是完全脱离道德而存在的,法律源自道德,反过来也为道德服务,二者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是现代社会两个不可或缺的概念。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着相互关联的因素,但它们却又是不同的,互不重叠的。

本文将从多角度来阐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首先,道德是一种规范,用于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标准。

道德不同于法律,因为它不是由政府或其他有权机构制定的,而是由道德感和社会价值观决定的。

例如,在某些社会中,尽管法律没有禁止堕胎,但由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其次,法律和道德的最大区别是其实施和制裁方式。

法律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为追求公正和正义而制定。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强制性的,因为违反法律会受到各种行政、民事和刑事处罚。

而道德则是一种自愿的规范。

它不是由政府强制执行,也不会带来任何处罚。

尽管社会上的道德标准不断发展和变化,但它们都是象征人们内心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第三,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现实中,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许多法律都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之上,在起草和执行法律时,法律制定机构和执法机构通常会考虑社会价值和道德规范。

例如,反犯罪法律的制定是基于社会公义原则的,它旨在保护社会成员的生命和财产。

反而,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塑造社会道德的变化,比如某些法律规定了公务员应该做些什么,什么不应该做。

这为整个社会赋予了一种公正和正义的形象,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一种行为准则。

最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相互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候,法律和道德之间会产生冲突。

政策制定者、执法人员和公民必须学会平衡这些利益和权力,对优先考虑何种行为和是合适的。

例如,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版权法规可以允许专利拥有人垄断一段时间内各类同类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会被认为是不公正的,因为这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和创新的发展。

综上,虽然法律和道德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出发点,但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密不可分的。

法律依靠社会道德标准,而社会道德标准也会受到法律的塑造和改变的影响。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当谈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似乎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然而,实际上,道德与法律是一对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又呈现出辩证统一的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为读者展示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

首先,道德与法律都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良知和道德标准,它主要通过社会习惯和道德规范的传承与形成。

与此相对应的,法律是国家、社会权威所制定的规则,通过立法并强制执行,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因此,道德和法律在不同层面上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道德和法律在人们的行为准则中存在着紧密联系,无法割裂。

其次,道德和法律在实践层面上有着互动关系。

法律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规矩和法规的制定往往是基于道德的基础上,考虑到公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等因素。

而道德的标准也会受到法律的规范和制约。

比如,法律对于像盗窃、谋杀等犯罪行为的规定,与人们的道德准则中普遍的不偷盗、不杀人等价值观相契合。

然而,道德和法律并非总能完美统一,并存有一定的冲突。

这源于道德和法律的内在特性和运作方式的不同。

道德是基于人们内心的道德意识和良知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灵活性。

而法律则是由国家权威所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能会对道德产生限制,如强迫人们执行不符合其道德价值观的命令。

这时,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就会凸显出来。

不过,道德和法律的冲突是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来解决的。

此外,道德与法律的辩证统一还体现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也在不断演进。

同样的,法律也需要随时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和法律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对环境保护、人权尊重等道德观念的关注逐渐增强,这也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上。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存在着辩证统一的特点。

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的辩证关系

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的辩证关系

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中,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是约束行为的两大重要原则。

它们各自都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和影响力,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常常复杂而深远。

本文将理解和探讨法律规则与道德准则的辩证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互动。

首先,法律规则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它们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并为公民提供一种行为准则。

法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然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和程序,以保证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与法律相比,道德准则是一种内在的规范,为个体提供了行为规范的道义参考。

道德是基于人们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道德准则不仅仅影响个人的行为决策,还塑造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然而,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之间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

法律有时追求的是社会的利益和正义,而道德则强调个体的良心和道德责任。

以个人为例,某个行为可能合法,但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

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遵守法律规则,但违背了道德准则。

相反,某些行为可能在法律上是非法的,但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

这时,个体可以选择违反法律,根据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这种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使辩证关系变得复杂而有趣。

在辩证的角度来看,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互补、相互交织的。

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制定者,依靠道德准则的支撑。

道德准则则通过塑造个体行为和社会价值观念,为法律规则的完善提供了基础和动力。

在社会层面上,法律和道德也相互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法律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社会的道德支持和遵守,而道德准则的传承和弘扬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引导。

两者相互交融,共同为社会提供了一种秩序和安定。

然而,法律和道德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缺陷。

尽管法律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保障公正和权益,但有时它也可能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和进步。

而道德准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不能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法律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是国家或政府依据其权威制定并加以保护和强制执行的;而道德是一种内在的行为规范,是人们根据自身的良知和价值观所认同、遵守和倡导的。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着社会的正常运作。

法律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保障。

它通过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权利和义务的界限,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道德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根据道德原则去判断和决策,道德的遵守对于法律的执行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正是因为法律和道德共同存在,才能使社会在秩序和公平方面得到更好地维护和发展。

法律与道德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

法律的制定往往是基于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需要借助于道德的支持和认同。

而法律的实施也可以对道德价值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法律的明确和执行,可以加强人们对于道德规范的认同和遵守,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

道德的演变和发展也对法律的制定和修订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法律跟随着社会的需求和道德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法律与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着辩证关系。

尽管法律和道德通常是共同助力于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但在特定情况下,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可能存在冲突和对立。

有时法律可能因其局限性而无法完全体现社会公正和道德价值,甚至可能违反一些道德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的要求有时会成为超越法律的指导。

譬如,希特勒时期的纳粹德国法律合法化了对犹太人的迫害,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为符合道德标准。

同样,一些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也需要经过道德的审视,以保证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一致性。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其性质与作用方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法律与道德也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据此,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主要可作如下表述:生成形态并列。

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的重要行为规范,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

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这一论断不仅深刻地概括了道德的本质特征,而且指明了道德与法律的根本区别。

从性质上看,道德体现的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它包括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形态,也包括与这些观念相对应的伦理行为规范。

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精神力量,实际上是通过社会成员的自觉性来发挥作用的。

而法律表现的是“国家意志’’的他律,具体而言,它是由国家机关根据占社会领导地位或主导地位的阶级意志而采用规范形式制定的,同时又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即法庭、警察、监狱等来保证施行的。

所谓法制即是上述法律规范体系及有关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一系列环节的制度。

以上说明,在社会规范系统中,法律与道德是两个并列存在的对立面的统一。

就其生成形态来说,法律主要是一种制度形态的上层建筑,道德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它们在基本内涵、表现形式、调控方法等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调控范围交叉。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对立面的排斥,而且存在着对立面的过撞与转化。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政治、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于系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于系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于系1. 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领域。

法律是以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规范和条款,具有强制性和具体性;而道德则是指人们对于行为和价值的基本原则和准则的认同,具有自愿性和抽象性。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析二者的联系、冲突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2.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律与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存在的规则体系。

法律和道德的基础都是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和制约,二者共同追求社会公正、公平和和谐。

在某种程度上,法律的制定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而道德又是法律的核心和灵魂。

3.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尽管法律和道德具有联系,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

在实践中,法律与道德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

法律是通过立法程序确定的,具有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存在不同的法律规定。

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心自觉形成的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因此道德可能会对某些法律产生质疑或者抵触。

4. 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尽管法律与道德可能会有冲突,但法律对于道德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约束行为,保护人们的权益和利益,进而促进社会的道德进步。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强化人们对于道德的认同和遵守,推动社会价值观念的进步和提高。

5. 道德对法律的补充作用与法律的具体性和强制性不同,道德是一种抽象性和自愿性的规范。

道德的存在可以填补法律的不足,道德所强调的是人们内心的责任和良知,可以在法律未能覆盖到的领域起到补充和引导的作用。

道德的规范对于塑造公民的品质和道德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得法律在社会中更加有效和有力。

6. 辩证关系的意义和启示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产物。

二者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体系的基础。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醒我们,不仅要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更需要培养和弘扬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又有着
各自的独立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通过立
法程序确认的规范行为的规则,具有强制性,通过刑事和民事责任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或
救济。

而道德是社会共识形成的道德准则,强调个体内心的自觉遵守和内化,依赖于人们
的主观判断和自身良知的指引。

法律与道德都寻求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但是法
律更注重对外在行为的规范和控制,而道德则更注重对内在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价值的引
导和教化。

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基于对
道德的认同和设想,道德的底线往往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可以修订、完善和强化道德规范,保护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使得道德规范具有法律效应。

而道德可以填补法律的空白和漏洞,修复和补充法律的缺陷,道德规范可以在法律无法覆盖到的领域进行规范和导引。


律和道德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一种动态的社会规范机制,促进社会的健康与发展。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规范体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相互
制约。

法律与道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致力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

法律
与道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法律更注重对外在行为的规范,道德更注重对内在行为
的引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既遵守法律的规定,又追求道德的境界,以此建立一个
和谐、公正、文明的社会。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种规范体系,它们分别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了人类社会的行为。

虽然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和互动,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差异。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从多个视角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首先,道德和法律都是对人类行为的规范体系,但它们的形成和依据有所不同。

道德凭借人们内心的良知和自律形成,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规范。

人们通常通过家庭教育、社会经验和文化传承获得道德观念。

而法律则是由国家或政府于法律体系中制定的,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的规范。

法律的形成和制定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明确规定了社会行为的界限。

尽管道德和法律的依据有所不同,但二者都旨在维护人类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其次,道德和法律在规范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大部分法律规定涵盖了道德准则中所关注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不杀人、不偷盗、不诽谤等。

这种交叉体现了法律对道德的依赖和借鉴,同时也反映了道德在社会运行中的重要性。

然而,道德的规范范围远不止法律所及。

道德规范还包括一些与人际关系、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等相关的领域,而这些并非全部都被法律所规定。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相似的规范目标,但是法律的制定通常需要与社会和利益相关方的各种考量和平衡,因此不同社会和不同国家在法律规范上可能存在差异,甚至矛盾。

此外,道德和法律的强制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道德是通过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来实现的,它侧重于人类的自愿遵守和道德自觉。

而法律则依靠国家机关和执法部门,通过监督、制裁等手段对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法律的加入使社会行为更加具有可量化和可预测性,也更容易实施和执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以对道德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弥补。

然而,道德强调的是内在的约束和自律,相比之下,法律的制裁力度和效果更为外在和明显,但同时也较为片面。

单纯依靠法律的制约可能会忽视人们对道德的自主选择和追求高尚品质的内在动力。

最后,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和互动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法律通常被视为道德的底线,是社会规范中最为刚性的部分。

它通过明确的规定和强制力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等。

当道德规范无法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时,就需要依靠法律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道德影响法律制定与执行,指导人们行为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许多法律原则和规范都来源于道德观念,如公正、平等、诚信等。

同时,道德还通过舆论、习惯等方式指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

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执法者也需要根据道德标准来解释和适用法律。

三、法律与道德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法律通过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而道德则通过引导和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行为准则,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四、法律与道德关系密不可分,互相依存法律和道德在许多方面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道德的因素,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另一方面,道德的发展和提升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和维护。

没有法律的保障,道德观念难以深入人心;没有道德的引导,法律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五、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道德实施的基础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为道德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可以为道德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

同时,一个公正、透明的司法体系也是道德实施的重要保障,它能够确保人们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得到有效的救济。

六、道德观念影响法律发展和实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

道德观念的变化对法律的发展和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德与法的辩证关系
德指的是道德,也就是指一个人或社会有正确的行为以及责任。

法律则是社会的统一行为
准则,是改正某种不正之风的方法。

德与法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法律是德的重要载体。

法律可以起到一定的阻遏作用,遏制人们对于违反社会道
德的行为,从而使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人人都具有良好的德行和责任感。

法律是国家权
利和义务的发挥统一准则,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道德准则,能够帮助人们获得良好的道德标准。

另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如果没有道德的规范,是不可能有法律的存在的。

就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的准则,就没有确立法律的根据,因此法律就不能发挥作用。

此外,社会进
步必须依靠道德,而广大群众就是法律的使者,社会兴旺必须由道德助推,而法律就是拨
片子和补强的方法。

德与法的辩证关系,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是同根相照的,必须让法律与道德结合,结合在
一起,才能引领社会迎向辉煌的未来。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

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

第一是规范性。

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

第二是渗透性。

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三是稳定性。

道德规范的稳定性比法律还要强。

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道德规范上百年、上千年不会变的。

最后它与法律的最大区别主要是自律叫自律性。

道德按它调节的社会关系领域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与家庭道德。

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反映。

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现象,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是人类诞生、进化和成长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一种尺度或一个标志。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道德与法律两者相辅相成,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佐,但是两者也有区别:一是两者调整的对象不同。

道德和法律在调整对象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为:道德主要是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动机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部行为;法律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合法性。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辨析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辨析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辨析引言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常常被提及,并被视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

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明了,它们有相互联系,又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进行辨析,并探讨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一、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准则,是对人们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统一的规则体系。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基于国家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它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法律主要通过立法程序产生,并通过司法机关负责解释和执行。

一旦违反法律规定,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道德的定义与特征道德是人们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和良知共同遵循的准则和原则。

道德是一种内在的规范,与个人的良知和判断力相关。

道德的核心是人的意识和内心的行为准则。

道德凭借社会共识的形成,通过传统、宗教和教育等途径在人们中间传播。

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有相互联系的一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3.1 互相影响:法律和道德相互影响和共同塑造社会秩序。

一方面,法律是基于道德价值观制定的,道德的发展和变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律的形成与修改。

另一方面,法律也可以对道德进行引导和规范,例如,通过刑法制止犯罪行为,起到威慑作用。

3.2 目的不同: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正,重点在于通过明确规则来实现社会管理和治理。

而道德的核心是个体的内在行为准则,追求的是个体内心的伟大与善良。

3.3 强制力不同:法律具有强制性,违反法律将受到制裁。

而道德凭借个人良知和内心的约束力,不会采取直接的强制措施。

四、法律与道德在社会中的作用4.1 法律的作用:法律是一种公认的准则和规范,并由国家加以强制执行。

法律的存在和应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福祉,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4.2 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一种内在的行为准则,与个人道德意识和价值观相关。

道德的存在有助于形成正义和善良的行为模式,对个人所做选择产生影响,促使人们以道德标准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推动社会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一、引言笼统地说,一提起道德,人们毫无疑问地会将它与善良、美丽、正义和光荣等联系起来,和法律一样,也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会风俗,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实行。

因此将道德理解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根源于风俗和习惯,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中,氏族成员之间主要靠风俗习惯调整,从食物分配到婚姻缔结,都体现了风俗习惯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关系愈变复杂,单纯的靠风俗和习惯已不可能完全调整,因此便产生了道德,所以道德的产生并不是抽象地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更不是来源于宗教神学,而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哲学上将道德划入上层建筑,是维护本阶级经济基础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习惯风俗和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关系已不可能,社会需要更有力,更广泛的标准和规范去调整,法律便应运产生。

法律的出现,并不是意味着社会关系的调整不再依靠道德,法律在调整方式,调整范围上也有着局限性,道德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法律与道德彼此都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二、道德的特征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与其内容和特征是分不开的。

单从其内容上讲,道德具有价值性。

价值,即善、美、正义、光荣、公正等,这是道德最高层次的内容,也是评价人们意愿和行为的最高标准。

西方法学中,自然法学派以价值分析的方法研究法律,探寻法律时,便更多的将其与道德联系起来,可见道德对法律的评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道德与习惯的重要区别,看二者是否有价值评价的作用。

除价值性以外,道德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道德具有阶级性。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比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北美资产阶级对英国统治的道德批判,共产党宣言所表达的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批评等,都深刻地体现了不同阶级道德对立。

第二,道德具有物质制约性,前面提到道德的产生和物质基础是分不开的,它是由社会物质基础决定的,物质基础的变更与发展,道德的性质与内容也相应发展和变更。

第三,道德具有共同性,主要体现其内容上,因为道德所具有的正义,善良,美丽等内容符合人们的价值观,能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比如,尊重人的尊严与平等,保护环境,互相尊重,拾金不昧,互相帮助等,随着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交往日益密切,道德的共同性也会更加的集中。

三、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发展模式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意识,中国法律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儒家化的过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也就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因此儒家思想中“德主刑辅”的观念也就体现在中国后世的法律中。

例如,孔子认为,好的法律体现一种仁爱精神,另外,它必须起到维护孝道的作用,他所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是对抗当时株连亲属的非人道法律原则的,强调了血缘亲情及孝道的价值。

《汉律》中的“亲亲得相首匿”的规定,即把“父为子隐”的道德法律化。

荀子说:故非礼,是无法也。

(《荀子·修身》)。

礼,就是道德,意思是说,不合乎礼的法律就不是真正的法律,也就是说真正的法律必须体现一种道德精神,这种道德精神就是“礼”,因此中国封建法制便是一种礼法。

在西方,不同于中国。

中国是农业大国,能够自给自足,然而西方民族众多,彼此相邻,各国联系主要靠商业,西方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因此调整商品经济领域的私法便十分发达。

人们更希望能够在一个自由,平等,公平的环境下自由生活,因此,具有自由,平等,公平精神的道德便推动了法律向这一方向进化。

例如,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说:在不公平竞争中,近年来由法院和立法机构所进行的一些改革,必须归因于道德感的增强和提升,以及由此而盛行的这样一种观念,即商业社会必须依靠比道德谴责更为有效的保护手段才能抵制某些应受指责的毫无道德的商业行为。

此外,在欺诈性广告领域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他认为,一些商业道德是应该赋予法律强制力的。

一个最基本的民法原则或商法原则,将一种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因此,从西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西方的法律进化是成功的,至今为许多东方国家所借鉴。

四、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前面,我们谈论到中西方法律与道德关系不同的发展模式,那么法律和道德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表现在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即目的相同,法律与道德同时作为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历史性,它们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其次,法律与道德在功能上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精神文明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途径,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也不相同。

以我国为例,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统治者一般比较重视道德的作用,以感化被统治者,然而在暴乱的年代,统治者会更多的采用法律手段来镇压反抗,可以看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屏障,法制不健全,社会秩序紊乱,导致道德沦丧,反之,如果法律公正严明,平等,同样也可以促进道德教化作用,同时,法律对道德的实施也起到辅助作用,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保证法律的遵守,同时也可促进司法和执法的公正。

道德是预防犯罪的手段,刑罚则是事后的惩罚,道德教育的宣传也可减少犯罪率。

一般来讲,违法犯罪的人,有的虽然法律观念不强,但更多的是道德沦丧如杀人,抢劫,纵火等犯罪,大多没有人权观念。

盗窃的犯罪大多是想不劳而获,而贪污,渎职等是没有社会责任心或职业道德。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还表现在内容上的趋同。

前面,已经提到最早的法律是由道德演化而来,现在,法律与道德相互独立,但法律仍然以道德为基础,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把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

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前面论述到的商业中反不正当竞争原则,公平原则,尊老爱幼原则,这样原本体现在道德中的义务通过立法予以实现。

同时,法律也将某些消极的道德义务通过立法的形式禁止,如禁止诈骗,作伪证,贪污受贿等,违反这些道德,也就违反了法律。

因此,一般人仅凭道德常识就可以知道哪些是犯罪行为,哪些不是犯罪行为,不能总是以法盲来解释犯罪的原因,大多数犯罪更是道德沦丧。

另一方面,某些法律规范反过来也是一种新的道德规范。

如“不许闯红灯,禁止违章建筑,相邻关系等也是一种社会公德。

法律禁止黑市交易,禁止不正当竞争,禁止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遵守这些规定也是一种商业道德。

法律与道德虽然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某些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二者毕竟属于不同的上层建筑,不能将法律完全等同于道德,当然道德也不能取代法律,如果把所有的道德原则转化为法律原则,那么法典便成了道德法典,这恰恰不利于人类的进步,因此法律与道德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法律与道德产生的历史与方式不同,从产生的历史过程看,法律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而道德风俗则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任何社会都有的行为准则,另外,道德随民族,种族,宗教,习俗的不同而不同,而法律在一国或一定区域内,则是统一的,从他们产生的方式看,法律是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的,只有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才能将本阶级的意志转化为具有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的法律。

而道德则是由人民长期的生活习惯转化而来,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更多的依靠社会舆论和人民内心的信念良知来遵守。

第二,法律与道德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是划分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标准,道德则主要是划分善与恶的界限,这两种界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互相重叠,也可以互相独立,有多种情况:(1)道德所否定的法律也是禁止的。

如杀人,放火,投毒等一系列犯罪行为。

(2)某些道德规范不否定,而法律则是禁止的。

如过失犯罪。

(3)道德规范所肯定,而法律则是禁止的,如在封建社会哈姆雷特式的人物,或是反抗统治阶级的恶法。

(4)道德上不提倡,法律却许可,如:离婚,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受家庭暴力迫害而提出离婚,现代法律和道德都是支持的。

综上所述,法律和道德所调整和适用的范围,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也有相互矛盾的部分,单就与道德相关的法律而言,这一部分一般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遵守这些法律规定,是道德的起码义务,但是法律不干预或是无法干预道德可以干预。

如个人操守品质或是人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适用的范围比法律广。

那些与道德无关的法律,非道德所能调整,只能由法律调整。

如新崛起的经济法律,行政法律,环保法,有的只是程序性的规定,与道德关系较少,或是没有关系,这些法律不像刑法那样仅凭道德就可以判断,因此,从这方面看,法律所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当然,在调整人与自然的法律中,如环保法,并非完全与道德无关,由于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人对自然的态度被认为是一个新的道德问题。

如乱砍滥伐,大气污染等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为道德舆论所谴责。

总之法律和道德都随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发展,调整的范围日益扩大。

最后,后果不同,违法道德无非引起两种后果,一是惩罚,在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有道德风俗习惯,原始社会人们自然部落都会形成一些禁忌,他们视违反禁忌为罪,对违反者往往施以各种各样的惩罚,如忏悔,驱逐。

二是良心的谴责和社会舆论压力,每个人的良心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个人不存在这种良心,甚至无视社会舆论,那么道德规范自然无效。

例如,面对一个落水者,一个人有能力抢救而不去实施抢救,如果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无不妥,那么道德对他而言就失去了作用。

有时候个人的良心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而在另一时期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而法律则不同,它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当个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并不必考虑违法主体的承受能力,只需根据准则适用法律,做出评价而已,违反法律就要承担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并非完全在强制力的有无,道德的强制力,可以借助社会无形的压力,迫使人民履行道德义务。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说明,法律不是万能的,保障法律实施的强制手段也不是万能的。

法律其固有的局限和短处,需要由道德辅助和补充,我们要充分利用法律与道德两种机制加以调整,以形成和维护有序高效公正自由博爱的社会生活方式。

五、法律和道德的价值冲突人们通常会认为,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个人违反了法律也就违反了道德,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他们固然有许多相同点,但毕竟二者性质不同,受民族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表现最强烈之处就是二者的价值冲突。

从中国历史上看,法律与道德的冲突表现尤为剧烈,而对这一冲突的解决往往是法律屈从与道德,在《后汉书》中记载这样一个案例,桥元任齐国丞相时,一孝子为父亲报仇而杀了人,被囚与狱中,桥元得知此事,为其孝行所感动,欲将其释放,但尚未办理此事,主管此案的县令,路芝依法论罪把杀人犯处死了。

桥元一气之下便把县令杀了,理由是县令为官酷暴,此案实在耐人寻味,依法办案的县官成了罪犯,被处以死刑,而杀人犯却成了应受宽恕的孝子,受到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