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化学专业科目三《中级无机化学专题》考试大纲
化学专业考试大纲
化学专业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对基本知识和原理进行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化学动力学、热力学基础与化学平衡•气体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1.2 气体的分压定律分压定律与应用★•热化学2.1 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2.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 Hess 定律★•化学动力学基础3.1 反应速率的概念3.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及实验确定方法★、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 方程式及应用★3.4 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与活化能★、基元反应3.5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化学平衡熵和 Gibbs 函数4.1 标准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4.2 标准平衡的应用★判断反应程度、预测反应方向、计算平衡组成4.3 化学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 原理★4.4 自发变化和熵熵的概念与物质熵的特点★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4.5 Gibbs 函数Gibbs 函数变判据、标准摩尔生成 Gibbs 函数、 Gibbs 函数与化学平衡★•酸碱平衡5.1 酸碱质子理论基本概念★5.2 水的解离平衡和 pH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5.4 缓冲溶液★5.5 酸碱电子理论与配合物概述5.6 配位反应与配位平衡★•沉淀 - 溶解平衡6.1 溶解度与溶度积6.2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溶度积规则★、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pH 对溶解度的影响★、配合物的生成对溶解度的影响★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氧化还原平衡电化学基础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7.2 电化学电池原电池的构造、原电池的电动势的测定、原电池的最大功与 Gibbs 函数7.3 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标准电极电势★、 Nernst 方程★7.4 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元素电势图第二篇结构化学•原子结构8.1 氢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和 Bohr 理论、电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数★氢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8.2 多电子原子结构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核外电子排布★8.3 元素周期律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分子结构9.1 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与特点、共价键的键型、杂化轨道理论★9.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9.3 分子轨道理论★9.4 键参数•固体结构10.1 晶体结构和类型10.2 金属晶体10.3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结构、晶格能★、离子极化★10.4 分子晶体分子的偶极矩和极化率★、分子间的吸引作用★、氢键★•配合物结构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磁性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第三篇元素化学• s 区元素12.1 s 区元素概述12.2 s 区元素的单质12.3 s 区元素的化合物★12.4 锂、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 p 区元素 ( 一 )13.1 p 区元素概述13.2 硼族元素硼族元素概述、硼族元素的单质、硼的化合物★、铝的化合物★13.3 碳族元素碳族元素概述、碳族元素的单质、碳的化合物★、硅的化合物★、锡、铅的化合物★• p 区元素 ( 二 )14.1 氮族元素氮族元素概述、氮族元素的单质、氮的化合物★、磷的化合物★、砷、锑、铋的化合物★14.2 氧族元素氧族元素概述、氧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 p 区元素 ( 三 )15.1 卤素卤素概述、卤素单质★、卤化物★、多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卤素含氧化合物★15.2 稀有气体15.3p 区元素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 d 区元素 ( 一 )16.1 d 区元素概述★16.2 钛、钒•铬、钼、钨多酸型化合物★•锰★•铁、钴、镍★• d 区元素 ( 二 )17.1 铜族元素★铜族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水溶液中离子的及其反应17.2 锌族元素★锌族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水溶液中离子的及其反应其中★标记表示重点考核内容三、试卷结构题型结构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
化学考试大纲精选文档
化学考试大纲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化学I.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己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中级无机化学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本大纲是按照河南省教育厅颁布的《河南省高师本科自学考试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级无机化学》是成人高等师范本科化学教育专业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其它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又是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专业课。
因此,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既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又要考虑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学化学教学内容,解决教学中有关的疑难问题的需要。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重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备和用途。
2.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规范化地使用化学语言和国际单位制的习惯。
3.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的能力。
引导他们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
4.使学生一般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趋势以及一些重要的边缘学科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无机化学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及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和方法论,树立学生的科学实践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学风。
2.通过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能以物质结构理论为指导,以周期系为系统,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掌握重要元素、典型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等基本原理的学习,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运用有关数据进行计算解决无机化学中的具体问题。
4.在系统学习无机化学知识时,要求在一系列基本理论指导下,理解物质内部本质,突出归纳掌握规律性知识,能举一反三地运用。
同时,联系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接触和存在的问题,深入、系统地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有关知识。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一.适用对象:“专升本”入学考二.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物质极其变化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分体积,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极其计算.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反应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焓的概念及计算。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反应速率的表示,平均速率。
2.掌握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其原因。
3.理解化学平衡极其特征,掌握化学平衡定律极其表达式,书写和应用标准平衡常数的规则,了解多重平衡规则。
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理解其原因及有关计算。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2.掌握水的解离,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离子浓度计算及pH值的计算。
3.掌握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及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原理、选择和配制,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4.了解不同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5.理解溶解-沉淀平衡,溶度积的原理,掌握溶度积规则的计算,沉淀生成的条件,沉淀的完全程度,同离子效应对沉淀的影响。
了解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及转化。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1.了解氧化值的概念,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值,掌握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2.理解氧化还原电对,掌握原电池的组成,表示方法。
3.掌握用原电池的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物质能否共存)及反应方向,原电池的电动势。
掌握非标准状态下上述计算(能斯特方程式,既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计算(平衡常数),了解元素电势图极其应用。
第五章物质结构1.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掌握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和取值范围,理解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2.理解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掌握1—36号元素原子及主族元素原子中的电子排布。
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指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或根据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核外电子排布。
学科教学(化学)硕研-同等学力-《无机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考试大纲《无机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既是化学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要为后继化学相关课程准备必需的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化学热力学和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等在元素化学部分的应用,初步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来阐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
一、考试方法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3小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无机化学原理、元素化学和综合共三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熟悉(或会用)三个层次。
(一)无机化学原理部分1、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基本性质;熟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及应用。
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2、化学热力学基础熟悉、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热力学能U、焓H、熵S和吉布斯自由能G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和物理意义,熟悉状态函数的特点;掌握盖斯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能够熟练计算过程或反应的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理解范特霍夫等温式并学会计算非标准态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掌握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理解△G 、△H 、△S之间的关系;学会估算热力学分解温度和反应温度等。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了解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
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熟练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能级、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
熟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及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的概念,熟练掌握鲍林原子轨道能级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3.1化学专业科目二《中级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化学专业《中级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本课程在基础有机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的基本理论、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重要有机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分子重排反应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正确掌握和理解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方法;2.掌握和理解各基础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3.掌握和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反应机理等,注意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立体化学问题;4.正确地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和理论来进行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等。
二、参考教材(考生自备)必读书《中级有机化学》,陈乐培、董玉环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参考书:1、《有机化学》(第二版),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版2、《有机化学》(第三版),曾明琼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3、《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王长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版三、课程纲要内容、难度、题型及各部分所占比例均参考各章练习题和综合练习要求,全部各章节考试要求如下:一、有机化合物命名1、掌握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其中包括顺反,Z、E,R、S的命名2、本章练习题二、有机化学反应综论1、了解有机反应的分类2、有机反应历程及其研究的一般方法,(1)掌握立体化学研究和同位素标记法有机反应历程,(2)了解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历程,(3)掌握从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研究反应历程。
3、本章练习题三、立体化学1、掌握对映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的命名2、掌握手性、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概念3、掌握费歇尔投影规则和使用该投影式的规定以及fischer投影式和newman式,楔形式的转换4、掌握含有一个和二个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的R/S标定法5、掌握引起顺反异构的结构特征和Z/E标定法,记住次序规则6、掌握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稳定性7、了解立体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的概念8、掌握不对称合成中Gram规则一9、本章练习题四、取代基效应1、掌握静态诱导效应的概念,强度2、掌握静态诱导效应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3、掌握静态共轭效应包括超共轭效应的概念,强度4、掌握静态共轭效应对化合物性能的影响5、本章练习题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1、掌握几种典型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结构特点2、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苯炔的构型及其稳定性3、掌握从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对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性质的影响4、掌握苯炔的亲核加成反应5、本章练习题六、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1、掌握SN 1,SN2亲核取代反应历程2、掌握SN 1,SN2亲核取代反应的产物构型转化3、掌握SN2亲核取代反应中邻基参与的反应历程4、掌握亲核试剂、烃基结构对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影响5、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一些实例6、本章练习题七、亲电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1、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如与酸、卤化氢、卤素等反应的主要产物2、掌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3、掌握顺-2-丁烯和反-2-丁烯与Br2亲电加成的历程4、掌握β—消去反应E1、E2的历程5、掌握β—消去反应的取向即Saytzeff和Hofman规则6、掌握β—消去反应的立体化学7、本章练习题八、亲核加成反应(羰基化合物的反应)1、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2、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3、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立体化学中的Gram规则一,及非对称环酮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4、掌握醛酮反应中的羟醛缩合、与酮的缩合、克诺文诺盖尔反应、魏狄烯反应等的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5、掌握酯缩合反应和麦克尔加成反应6、本章练习题九、分子重排反应1、掌握一些重排反应的历程和生成的主要产物主要有:(1)互格涅尔一米尔文重排(2)捷姆扬诺夫重排(3)片呐醇重排(4)贝克曼重排(5)霍夫费重排(6)拜尔一魏利格重排(7)过氧化氢重排2、掌握片呐醇重排历程中生成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迁移基团的规则等内容3、本章练习题十、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技巧简介(有机合成路线设计)1、掌握一些简单有机化合物合成的逆推方法2、本章练习题四、考试题型及样卷考试题型一般分为:(1)命名或写出结构式约10%,(2)选择题约15%,(3)简答题约10%,(4)完成反应式约30%,(5)机理题约15%,(6)合成题约20%。
《无机化学》(B)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B)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备运用无机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物质的聚集态掌握理想气体分子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气体扩散定律,并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
熟悉非电解质稀溶液依数性并进行有关计算。
2.化学热力学基础与化学平衡掌握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及它们的变化的初步概念;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会用其求算△r G mӨ和KӨ。
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理解△H、△G、△S的关系,并会用于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有关计算与应用。
熟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化学动力学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了解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有关计算。
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了解反应速率理论。
4.溶液中的四大平衡(1)酸碱解离平衡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
掌握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的内容,以及酸碱的定义。
掌握溶液酸度的基本概念和pH的意义,熟悉pH与氢离子浓度的相互换算。
能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水,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掌握多元弱酸解离的机理;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解离平衡移动的因素;掌握缓冲溶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溶液pH的计算。
掌握各种盐类水解平衡的情况和盐溶液pH的计算。
(2)沉淀溶解平衡掌握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
掌握沉淀的生成,溶解或转化的条件。
熟悉有关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3)氧化还原反应掌握现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符号书写;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及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化学专业《中级无机化学专题》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1、《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中级无机化学》,唐宗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刘鲁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二、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化学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在修读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后修读本课程。
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谱学知识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近代无机化学的某些新兴领域。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课程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讨论无机化合物性质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现代无机化学的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成就。
使学生不仅加深对无机物性质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者加深对结构化学、物理化学中学过的原理的理解。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级无机化学》是在学完基础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先行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
学习本课程需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近代几种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化学。
(二)学习要求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掌握酸碱的水-离子理论、质子理论、溶剂体系理论、路易斯理论的要点,了解气态二元氢化物及其取代物的酸碱特性,掌握无机含氧酸及氨系酸碱的强度变化规律,了解质子酸在水溶液中的酸性强度变化规律,掌握路易斯酸碱强度变化规律,掌握软硬酸碱理论及其应用,了解超酸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各种非水溶剂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金属氨溶液的特点及其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酸碱理论的发展,气态二元氢化物及其取代物的酸碱特性,超酸的概念及其应用,各种非水溶剂的特点及其应用,金属氨溶液的特点及其应用。
2、掌握:酸碱的水-离子理论、质子理论、溶剂体系理论和路易斯理论的要点及其应用,质子酸在水溶液中的酸性强度变化规律,无机含氧酸以及氨系酸碱的强度变化规律,路易斯酸碱强度变化规律,软硬酸碱理论及其应用。
第三章配位化学(一)课程内容本章讨论了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配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配位化合物的成键作用与电子结构、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和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二)学习要求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及配位化合物的各种异构现象,了解配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配合物的成键理论与电子结构,晶体场理论,晶体场分裂能与高低自旋构型,了解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熟悉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电荷迁移光谱及与配合物颜色之间的关系,电子跃迁的选律。
了解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配合物的制备方法,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决定配合物立体构型的因素,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原子和自由离子的微观态与光谱项,光谱项图,电子跃迁的选律,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2、掌握:配合物的定义、配位数、空间构型及各种异构现象,晶体场理论(d轨道能级在八面体场、四面体场及平面正方形场中的分裂,Jahn-Teller效应,分裂能,影响分裂能的因素,光谱化学序列),配离子的电子构型(成对能,d电子的排布),配合物磁性计算,晶体场稳定化能的计算以及晶体场稳定化能对配合物性质的影响,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电荷迁移光谱及与配合物颜色之间的关系,反位效应及其应用。
第四章有机金属化合物(一)课程内容本章讨论了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羰基化合物,含CN¯、NO 和N2的小分子配体的配合物、烯烃和炔烃π配体配合物,夹心配合物的结构、成键和性质,主族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作均相催化剂等内容。
(二)学习要求了解什么是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羰基化合物,掌握18电子规则及其应用,金属羰基化合物的成键、结构和化学反应,理解含CN-、NO、N2小分子配体的配合物的成键、结构和性质,熟悉过渡金属与烯烃和炔烃π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特点,了解金属夹心配合物的结构类型,熟悉二茂铁和二苯铬的制备、性质和结构。
了解主族元素的典型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质。
了解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作均相催化剂的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过渡金属元素与炔烃π配合物的应用,主族元素的典型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质。
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作均相催化剂的原理。
2、掌握:18电子规则及其应用,金属羰基化合物的成键、结构和化学反应,几种多核羰基配合物的结构,含CN-、NO、N2以及过渡金属与烯烃和炔烃π配合物的化学成键特点、结构和性质,蔡斯盐的结构和成键特点,二茂铁和二苯铬的制备、结构和性质。
第五章原子簇化合物(一)课程内容本章讨论具有独特结构的两类无机化合物:硼烷,硼烷衍生物以及含金属-金属键的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二)学习要求了解硼烷的合成、性质、命名及反应,掌握硼烷的结构和化学键,了解几类硼烷衍生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掌握Wade规则及其在硼烷和金属原子簇化合物中的应用;了解原子簇合物的定义,了解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及分类,掌握几种低价卤化物,原子簇化合物的成键方式和结构特征,了解原子簇化合物的一些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硼烷的合成、性质、命名及反应,硼烷中的5种键型,硼烷多面体的结构类型,硼烷衍生物(硼烷阴离子、碳硼烷以及金属碳硼烷)的结构。
原子簇合物的定义,影响形成金属-金属键的因素,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金属-金属键存在的判据,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分类,原子簇的一些应用,2、掌握:乙硼烷的结构及成键,Wade规则及其应用(预言硼烷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类型)。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Re2Cl8]2 -、[Re3Cl12]3-、的成键方式和结构特征。
第六章固体无机化学(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对固体的结构、紧密堆积,典型的晶体结构类型,物理性能,反应性以及它们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二)学习要求了解晶体的特点,点阵,晶胞的选取方法,紧密堆积,典型的晶体结构类型,掌握离子化合物的结构,晶格能,Born-Harber循环及其应用,掌握金属及其合金,能带理论,晶格缺陷,非整比化合物,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合成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晶体的特点,点阵,晶胞的选取方法,紧密堆积,典型的晶体结构类型,晶格缺陷,非整比化合物,无机功能材料,晶体的缺陷,无机固体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离子导体、超导体、半导体、陶瓷超导体及其应用,光功能材料,无机固体的结构、性能及其应用。
无机合成新技术。
无机晶体的制备方法2、掌握:离子晶体中的化学键,离子半径比规则,晶格能,Born-Harber 循环及其计算,掌握金属及合金,能带理论。
第七章元素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一)课程内容本章对元素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进行了讨论。
(二)学习要求了解元素的起源与分布,掌握现代元素周期表,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及各区元素的特征,原子结构的周期性,构造原理,电子构型的特例及其解释,掌握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解释其原因,掌握主族元素性质变化的一般趋势,掌握并解释元素性质变化的“反常性”,第二周期元素性质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了解元素的第二周期性,第四周期元素性质的反常性和p区元素的“惰性电子对效应”(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元素的起源,宇宙和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元素的第二周期性。
2、掌握:掌握现代元素周期表,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及各区元素的特征,原子结构的周期性,构造原理,原子电子构型的特例及其解释,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解释其原因,掌握主族元素性质变化的一般趋势,s区和p区元素性质的特点,元素性质变化的“反常性”及其解释。
第2周期元素性质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第4周期元素性质的反常性和“惰性电子对效应”。
第八章过渡元素(一)课程内容本章较深入地讨论了过渡元素的定义,过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的变化规律。
与主族元素比较过渡元素的性质特点。
(二)学习要求了解过渡元素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了解d轨道的特性与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了解过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制备的一般方法,Ellingham图及应用,理解过渡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其周期性变化特点,理解过渡元素的氧化态分布及其稳定性规律,掌握第一系列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理解第二、三过渡系列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过渡元素的定义及常见的三种划分方法;过渡元素的分类及特点,过渡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提炼,简单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制备,自由能-氧化态图。
IVB-VIIB族重过渡元素主要价态及其简单化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同多酸及其盐的形成和结构,杂多酸及其盐的形成和结构,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铂系金属的特点、性质及用途,IB-IIB族重金属元素的存在、提取、性质与用途,IB-IIB 族重金属元素卤化物、配合物、金属原子簇化合物以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掌握:d轨道的特性与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n-1)d与ns 轨道能级高低及解释,Slater规则,过渡元素的Ellingham图及应用,过渡元素原子化焓和过渡元素物理性质间的关系,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及解释,过渡元素的氧化态分布及其稳定性规律,第一系列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重过渡元素的特点,IVB-VIIB族重过渡元素金属的性质及应用,铂系金属四氧化物、金属羰基配合物、Ru、Os、Rh、Ir的π酸配合物、烯烃配合物的性质及结构,Pt的有机金属配合物,IB~IIB族重金属元素主要价态及其简单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九章稀土元素(一)课程内容本章对稀土元素的存在,发展史、提取方法,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二)学习要求了解稀土元素的定义,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了解稀土元素主要矿物在我国的存在形式,掌握镧系元素原子的基态电子结构,+3价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镧系金属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稀土离子的光学、稀土化合物的磁学性质,镧系金属的主要化合物、配合物的性质,了解稀土元素在工农业及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稀土元素的定义,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了解镧系离子特殊氧化态(+2、+4)相应物种及性质,Ln3+离子的颜色和电子吸收光谱、Ln3+离子磁性,了解稀土元素主要矿物在我国的存在形式,稀土元素在工农业及高科技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