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9 新人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6 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6 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6 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6 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6 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六)(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在华开设银行B.列强在华投资修路C.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控制中国海关【解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选项中的开设银行、投资修路等就是资本输出的方式,控制中国海关是政治性贷款所附带的苛刻条件。

【答案】C2.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解析】明信片中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中国”两字的圆饼进行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答案】B3.19世纪末,清政府危机加深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B.清政府卖官鬻爵C.各地严重的洪涝灾害D.债务剧增【解析】自然灾害与外来侵略相比,显然是次要的,排除C项;B项只是政治腐败的一方面,排除;D项是清政府为了缴付对日巨额赔款所带来的后果;排除.【答案】A4.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直接原因”,C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 新人教版选修1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在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雅典有许多社会阶层。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贵族把持着国家大权B.从事农业的广大平民生活富裕但无政治权利C.氏族贵族的地位优越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经济力量在不断地增强【解析】在雅典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贵族对广大平民进行经济上的盘剥,许多农民沦为“六一汉”,还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因此,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 B2.公元前8世纪以来,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A.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结果【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他们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 B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雅典人的经商活动主要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当时是奴隶制盛行的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答案】 B4.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实行僭主政治B.实行寡头政治C.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D.实行温和的改革【解析】当时雅典各阶层均不主张实行僭主政治,A项首先排除,B、C两项分别是“平原派”和“山地派”的主张,而D项则属于“海岸派”的主张。

【答案】 D5.下列对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公民内部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平原派”②“海岸派”③“山地派”【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公元前8世纪雅典公民的分化及三者之间的政治关系。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 人民版选修3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 人民版选修3

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德军初期进展迅猛,一度到达可用望远镜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塔尖地区,法国政府被迫迁到了波尔多。

但德军在协约国军队的抵抗下被迫退却。

”以上描述的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题干材料所指的是德军推进到巴黎城郊,法国政府被迫迁往波尔多。

德军的凌厉攻势也被英法联军抵挡住,由此可知是马恩河战役。

【答案】 A2.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向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西线速胜的信心被打破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答案】 A3.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凡尔登战役的影响分析,也可采用排除法。

④不正确,首次重大战役应是马恩河战役,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答案】 B4.1916年5月底,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

当时的交战双方是( )A.英军和德军B.法军和德军C.法军和意军D.俄军和德军【解析】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故选A项。

【答案】 A5.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对待一战要“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可是,1917年4月美国却参加对德作战,其主要原因是( )A.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C.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D.害怕协约国战败,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害【解析】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交战国双方做生意,特别是在协约国方面,经济利益更加密切。

因此美国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参加了协约国作战。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4 新人教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4 新人教版选修1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四)(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1868年,明治政府公布了著名的“五条誓言”,其中说道:“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为达到这一目的,明治政府( )①废除幕藩体制,建立中央集权②废除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③废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④废除等级制度,实现民主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明治政府成立初期,为改造日本的旧体制在政治上推行了两大举措:废除幕藩体制,建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

但“四民平等”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平等,因而③④与史实不符。

【答案】 C2.根据下图,选择与此相关的明治维新的内容( )石川县颁发的地契A.富国强兵、创办军事工业B.废藩置县、承认土地私有C.文明开化、发展现代教育D.奉还版籍、殖产兴业【解析】地契由县颁布,体现了废藩置县,而“地契”的颁发反映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答案】 B3.右图是日本的第一列火车机车。

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横滨到东京的铁路建成通车,这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文明开化”政策B.“殖产兴业”政策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D.强化军事改革的措施【解析】修建铁路、架设电报线、组建轮船公司等措施都是“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体现。

【答案】 B4.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为目的的日本使团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他们认识到“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

基于这种认识,日本实施了A.“废藩置县”B.“文明开化”C.“殖产兴业”D.殖民扩张【解析】“废藩置县”属于国内改革行政机构的政治改革措施,与题干中“文明之风”不符,故A项错误;“风俗、教育、营生、守产”“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等信息说明是从文明开化的角度去改革,故B项正确;“殖产兴业”属于资本主义经济改革,不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错误;殖民扩张是明治维新以后的措施,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1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1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中世纪的欧洲,王权同教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主要是因为()A.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不利于国王的专制统治B.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C.罗马教会阻碍了西欧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D.欧洲君主反对基督教信仰【解析】在中世纪的欧洲,王权长期受制于神权,但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答案】 B2.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在对阿奎那的思想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生争论,下列言论属于阿奎那的是()A.治理其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B.蜂群中可以有多个蜂王C.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D.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解析】阿奎那的主要思想是“君权神圣”,他认为天上和人间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上帝,世俗的权力来源于神的授予,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

B、C、D三项不符合阿奎那的思想内容。

【答案】 A3.(2016·南昌高二检测)“工作即人生,人生即工作”是阿奎那的人生信条。

作为神学家,他主要致力于从神学的角度论证()A.教会神权统治的合法性B.民族国家形成的必然性C.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D.君主专制出现的合法性【解析】阿奎那生活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基督教权威受到了来自世俗社会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为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创建了神学思想体系,主要是论证教权高于王权,以此确定教会神权统治的合法性。

【答案】 A4.(2016·唐山高二检测)詹姆士一世在议会中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

这充分说明詹姆士一世() A.是教会组织的统治者B.主张国王权力必须在神权之上C.极力贬低神的地位D.借助神权强化王权【解析】詹姆士一世本身并非教会组织的统治者,排除A项;他虽然极力强化王权,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权力置于神权之上,更没有贬低神的地位,故排除B、C两项。

【答案】 D5.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英国出现了有关“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英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B.封建统治者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C.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权力纠纷【解析】詹姆士一世鼓吹“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王在法上”属于其理论范畴。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29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29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九)(建议用时:35分钟)[学业达标]1.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与戊戌变法无关,故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答案】 C2.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进行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均不是光绪帝为贯彻新政而在人事上采取的措施,故选D项。

【答案】 D3.戊戌变法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D.设立京师大学堂【解析】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故选D项。

【答案】 D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主要是因为变法()A.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C.没有得到地方官有效支持D.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解析】注意题干中“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应从其核心措施来分析。

变法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性质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所以没有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故选D项。

【答案】 D5.戊戌变法才103天就归于失败,这主要是因为()①光绪帝无权②康有为、梁启超缺乏政治斗争经验③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光绪帝与康、梁既无实权又缺乏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在以慈禧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反扑下,变法运动昙花一现,终归失败,而这一切又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4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4

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2016·武汉高二检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发生了两次内战,内战的阶级本质是()A.王党军与议会军的决战B.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决战C.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的决战D.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决战【解析】内战的双方是王党军与议会军,但A项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可排除;C项本身表述有误,当时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盟;D项反映的是两种制度的决战,也非阶级本质,故选B项。

【答案】 B2.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建立了护国政体。

克伦威尔解散议会的直接原因是()A.议会提出了复辟王权的无理要求B.议会中部分激进的议员提出了改革的要求C.议会中的封建势力在不断滋长D.议会明确提出了限制克伦威尔权力的要求【解析】由于议会中部分激进的议员提出改革的要求,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了议会,故B项正确。

A、C项与史实不符;D项说法片面,只有部分激进议员提出改革要求。

【答案】 B3.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公为终身职务,与议会共同执掌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公的批准才能生效。

”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此时英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B.克伦威尔已建立起个人的独裁统治C.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君主D.克伦威尔仍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解析】克伦威尔掌握政权后,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故C 项错误。

【答案】 C4.1660年,查理二世许诺承认在内战期间的土地变更,保证大赦革命参与者,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等。

他这样做是为了()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B.维护刚刚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C.实现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解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

查理二世的这一做法实际是承认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是用妥协的办法换取王朝的复辟。

【答案】 C5.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对每个被捕的人,应该事先宣布其罪状;被捕者有权要求立即进行审讯。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12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12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解析】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

【答案】 D2.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均输法【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在使用。

【答案】 A3.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

相应的变法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解析】关键信息是“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市易法是在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因而选D较合适。

A项是政府组织修建水利工程。

B项是民户向官府交钱,官府雇人充役。

C项是重新丈量土地,计算税收。

【答案】 D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抑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是保甲法的目的,排除①;青苗法、募役法没有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④;故选B项。

【答案】 B5.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②缓解了财政危机③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④缓和了社会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题目材料反映出官府的府库充实,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8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8新人教版选修1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八)(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你认为下列四项建议中最根本的是( )B.迁都定天下之本A.下诏鼓天下之气D.变法成天下之治C.练兵强天下之势【解析】“气”指精神方面的宣传、激励工作;“本”指稳固首都、稳定人心;“势”指购置先进的精良武器,再战日本之势;“治”指变法自强,保持旺盛战斗力,战胜日本而救中国,立国自强之“治”势形成,故D项为根本。

【答案】D 2.“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材料描述的是( )B.保国会A.强学会D.保川会C.兴中会【解析】从该会的宗旨“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来判断,该会应当是维新派成立的保国会,故选B项。

【答案】B 3.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擢小臣。

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B.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解析】A项不能表明态度,只能说明是方法或手段问题,B、C两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与材料表达的意思不吻合;从材料中“勿去”“唯增”“勿黜”等关键词可判断出维新派的软弱性。

【答案】D4.百日维新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废除八股取士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D.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解析】提倡官民上书言事,这就为资产阶级参政找到了一条道路,故选A项。

【答案】A 5.光绪帝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咸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7 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七)(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近代中国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B.早期维新派主张C.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主张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析】A、C两项属于地主阶级政治派别,维护封建统治,未提出改变政治的要求,均排除;D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但不是最早的,排除;B项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B2.“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材料反映了兴办学堂、设议院、“君民一体”等思想主张,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

【答案】C3.维新派以西学为核心,糅合中国的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了“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这就是“新学”的兴起。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特点的是( )①《新学伪经考》②《孔子改制考》③《变法通议》④《天演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天演论》是严复直接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他以纯粹的西学方式来宣传戊戌变法的理论,因此不具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特点,排除④,故选A项。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3.ppt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3.pptx
源及征税的规定回答。第(2)问要注意材料二中有关查理一世解决财政危机的措 施,并适当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通过材料二明确是财政问题,进而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有限君主制,国王虽然享有大权,但受到议会的制约。 (2)实行专制,破坏英国政治民主的传统。 (3)行动: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
【解析】 国王征税未经议会同意体现了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抗是为
了民主,故选 B 项。 【答案】 B 3.(2016·合肥高二检测)1628 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
根据《权利请愿书》的规定,查理一世的下列哪一行为是合法的( ) A. 开征船税,并把征税地区从沿海扩大到内陆 B. 因为议员约翰·汉普登领导人民抗税而逮捕了他 C. 公民杰克在英法战争中因出卖情报给法国军队而遭受到本国军事法庭的
切,也可理解为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因此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答案】 B 2.(2016·西安高二检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就税
收问题多次与国王展开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 ) A.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 .争取减税的斗争 D. 要求废除国王的斗争
段,同时还监禁了 76 个拒绝公债的骑士,但仍未能解决财政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中查理一世举动的实质是什么? (3)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查理一世采取的行动是什么?它反映的实
质性问题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有关国王的财政开支的来
学无止 境
审判 D.和平时期未经公民同意而让军队占用民房 【解析】 根据《权利请愿书》的要求,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18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18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支援我们来实现修正法案吧,我们一旦有了选举权,就会利用我们的权利来协助你们取得你们的权利。

”这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的宣传标语,其中的“我们”“你们”分别指()A.大地主和工业资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C.新贵族和工人阶级D.工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解析】结合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为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权利,由此题干中的材料是工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承诺,“我们”指工业资产阶级,“你们”指工人阶级。

【答案】 B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被众多的历史学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一百多年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界标。

这主要是因为()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普选权C.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D.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一百多年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界标”分析可知,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答案】 C3.标志着宪章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界限,宪章运动已发展成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人民宪章》的提出B.全国宪章协会的成立C.1842年提交的新请愿书D.1848年提交的新请愿书【解析】1842年的请愿书抨击了社会贫富不均现象,这表明宪章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了界限。

【答案】 C4.英国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于“独立”的正确解读是()A.其主张已完全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范畴B.工人独立地提出了本阶级的政治要求C.认识到暴力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根本道路D.自始至终是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解析】结合史实分析各选项: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普选权,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的范畴,A项表述不正确;宪章运动是和平请愿的政治斗争,参与斗争的还有议会中的激进派议员,C、D两项表述也不正确;B项表述符合史实。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2.ppt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习题:学业分层测评2.pptx
A.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依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卢梭主张议会至上,依法治国的结论。因为卢
梭认为心脏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 【答案】 B 6.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
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是天赋的,最有利于批判“君权神授”思想。
【答案】 A 3.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 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 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材料表明
洛克具有( ) A.主权在民的思想 C.社会契约的思想
学无止境 洛克思想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卢梭的思想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和
民主政体的建立。 【答案】 (1)同:都主张人人平等;都主张订立社会契约,实行民主政治。
异:洛克维护私有制,卢梭反对私有制;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人民主 权,实行直接民主制。
(2)洛克的思想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发展;卢梭的思想为法国大革 命及民主政治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学无止 境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 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 人生而自由平等 【解析】 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 会君主制的体现,故 A 项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 人的共同主张,故 B 项错误;“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的共 同主张,故 C 项错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要 求,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虽然他们都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是洛克认为私有财产制是合理 的、天然的,自然状态中是可以有私有权的,而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不可能有 私有权的存在。另外,他们都主张订立社会契约,实行民主政治,但是洛克主张 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了政府,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卢梭主张人民主权, 他在这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反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过小国寡 民的生活,向往古典城邦的共和制,希望进行直接民主。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二)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A.以民为本思想B.休养生息思想C.严刑峻法思想D.和忍求安思想【解析】关键信息:必须先存百姓、犹割股以啖腹。

题干材料反映唐太宗认识到百姓对统治的重要性,与以民为本思想最为接近,故A项正确;B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都与题干材料言论不一致,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2.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这说明唐太宗()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②认可皇权有限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④重视法制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法律实际上是皇帝意志的一种体现,故③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3.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史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

其目的是()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C.精简机构,提高效能D.惟才是举,用人所长【解析】根据材料“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可知将名字和事迹写在屏风上就是为了在官员职位升降和赏罚时,有一个参考,故B 项正确。

【答案】 B4.《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

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据此可见唐太宗()A.意在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B.未建立有效管辖民族地区的地方制度C.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武力与怀柔相分离D.为统一多民族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解析】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及“和亲政策”,由此可知唐太宗这些做法是为了同各民族和睦相处,因此本题选A项。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4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24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4 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4 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24 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四)(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体制保障是()A.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B.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C.国际形势日益走向缓和D.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答案】A2.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导学号:14330185】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当然不能全面实现西方化,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经阶段而不是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答案】D3.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

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解析】题干材料中“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中不利于经济均衡发展,故选B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九)
(建议用时:35分钟)
[学业达标]
1.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 )
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与戊戌变法无关,故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答案】 C
2.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进行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变法法令
B.游说外国人支持
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
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均不是光绪帝为贯彻新政而在人事上采取的措施,故选D项。

【答案】 D
3.戊戌变法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 )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D.设立京师大学堂
【解析】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故选D 项。

【答案】 D
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主要是因为变法( )
A.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没有得到地方官有效支持
D.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解析】注意题干中“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应从其核心措施来分析。

变法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性质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所以没有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故选D项。

【答案】 D
5.戊戌变法才103天就归于失败,这主要是因为( )
①光绪帝无权②康有为、梁启超缺乏政治斗争经验③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光绪帝与康、梁既无实权又缺乏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在以慈禧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反扑下,变法运动昙花一现,终归失败,而这一切又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 C
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对我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的表述中最具概括性的是( ) A.猛烈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
B.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成为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上述四个选项都是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影响,但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一样。

A、B、C三项属于同一个层级,是并列关系,三者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即“戊戊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因此D项和A、B、C三项之间应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最具概括性的非D项莫属,故选D项。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出现了,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

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

——《中国全史》材料二下图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信息?
(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因此它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它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即可。

第(2)问,仔细阅读图中文字可知,图片涉及公车上书、创办报刊和强学会、戊戌变法的目的、变法的结果等信息。

第(3)问,属于开放型问题,可任选一种观点进行分析,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2)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

第二种:促进了民族资本的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者)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指出“论者”与“辩者”的基本观点。

(2)材料中所言“中国之当改革”“失于急激”“新政反增其害”各有何史实依据?
(3)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论者”与“辩者”的看法不同?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指出“论者”和“辩者”的观点。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以及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立场的不同会影响对同一事件的看法。

【答案】(1)观点:“论者”——变法操之过急。

“辩者”——变法除旧力度不够。

(2)史实:“中国之当改革”——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统治腐败;维新思潮兴起等。

“失于急激”——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废除八股等。

“新政反增其害”——新旧衙门
重叠;慈禧更加提防光绪;官员极力反对等。

(3)每个人观察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历史事件本身具有复杂性;“论者”与“辩者”对变法所持的立场不同。

9.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

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
(1)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得出强求“速变”“全变”;材料中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得出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中的“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得出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第(2)问,结合第(1)问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出改革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答案】(1)原因:强求“速变”“全变”;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2)启示:改革阻力大,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