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Microsoft%20Word%20文档[1]
化学方程式Microsoft Word 文档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一、化合反应1、碳的燃烧:2、硫的燃烧:3、磷的燃烧:4、铁的燃烧:5、镁的燃烧:6、氢气的燃烧:7、一氧化碳的燃烧:8、铜与氧气的反应:9、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10、生石灰变成熟石灰:1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分解反应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1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5、碳酸的分解:16、碳酸钙高温煅烧:17、氧化汞受热分解:18、电解水实验:三、置换反应19、氢气还原氧化铜:20、氢气还原氧化铁:21、碳还原氧化铜:22、碳还原氧化铁:23、镁与硫酸反应:24、铁与硫酸反应:25、锌与硫酸反应:26、铁与盐酸反应:27、铁与硫酸铜反应:28、铜与硝酸银反应:四、复分解反应2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30、硫酸与氧化铜反应:31、盐酸除铁锈:32、硫酸除铁锈:3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34、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35、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36、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37、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38、硝酸钡与硫酸反应:39、硝酸银与盐酸反应:40、氯化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41、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42、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4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44、碳酸钾与氢氧化钡的反应:45、硫酸铜与氯化钡的反应:46、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47、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五、其它48、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49、二氧化碳与烧碱的反应:50、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5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5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53、甲烷的燃烧:54、酒精的燃烧:六、升华55、写出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反应:56、写出有红棕色沉淀生成的反应:57、写出检验-2CO存在的反应:358、写出检验-2SO存在的反应:4Cl存在的反应:59、写出检验-60、写出检验+NH存在的反应:4H存在的反应:61、写出检验+。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word文档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word文档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化学现象。
下面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元素和化合物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O2)中的氧元素。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
2. 原子和分子2.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化学性质,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2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3. 反应物和生成物3.1 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
3.2 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新物质。
4. 化学方程式4.1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4.2 反应物在方程式左侧,生成物在方程式右侧,通过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4.3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表示,系数表示相对摩尔比。
5. 物质的性质5.1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5.2 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5.3 热性质: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熔化和沸腾等。
6. 元素周期表6.1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性质排列的表格。
6.2 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6.3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呈现周期性,如原子半径、电负性和电子亲和能等性质的变化规律。
7. 酸和碱7.1 酸:在水中可以释放出氢离子的物质,具有酸味和腐蚀性。
7.2 碱:在水中可以释放出氢氧离子的物质,具有碱味和腐蚀性。
7.3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8. 氧化和还原8.1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同时还可能获得氧元素。
8.2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同时还可能失去氧元素。
8.3 氧化反应是还原反应的逆过程,常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形状会随容器变化。
- 气态: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受压会减小体积,降温会液化。
3. 原子与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5.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平衡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化学方程式。
6.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7. 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分为周期(行)和族(列)。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导电,易与金属反应形成化合物。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间的键角和键长决定。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四、酸碱与盐1. 酸- 定义: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2. 碱- 定义: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word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word 在此为您提供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的Word文档。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主要分类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它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常见元素有氧、氢、氮等。
3.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结合形成的纯物质。
常见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等。
4. 混合物的概念: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常见混合物有空气、海水等。
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性: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3.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紧密地集中在原子核的核心区,电子绕核而运动。
4.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的质子数,质量数表示元素中的质子数加中子数。
三、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组成。
周期表示元素的主能级数,族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同时,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四、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在箭头右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要符合摩尔守恒定律。
五、离子方程式1.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离子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表达方式,用离子符号和离子式表示离子反应中离子的种类和数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 电子排布遵循奥布定律,分为s、p、d、f轨道。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5.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律和族律。
2. 主族元素- 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硼族、碳族、氮族、氧族、卤素、稀有气体。
- 各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 过渡金属- 包括第3至12族的金属元素。
- 过渡金属通常具有多种氧化态。
4. 化合物的性质- 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等。
5. 重要的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盐。
- 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反应速率相等。
- 勒沙特列原理:系统自动减弱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
2.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核心。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 电化学系列和标准电极电势。
4.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离子的配位键合。
-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四、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酸盐、碳酸、简单的碳酸衍生物。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碳的四面体结构、异构现象。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年,本文将总结九年级全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离子及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
3. 离子反应的判别:盐的生成与电解质的导电性。
4. 酸与碱的常见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三、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强度。
2. 金属的提纯、提纯方法和金属的应用。
3. 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防护方法。
四、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脆性。
2. 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五、空气与氧气1.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2. 空气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特性。
六、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表示法:分子式、离子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表示。
3. 摩尔概念与实验中的计算。
七、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溶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水作为万能溶剂的特性。
3. 浓度计算及其实验操作。
八、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概念和性质。
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应用。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判别方法。
4. pH值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九、氧化与还原反应1.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和性质。
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达式和实验判别。
3. 金属的氧化反应和非金属的还原反应。
十、重要化学元素1. 碳、氢、氧、氮、硫、氯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2.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综上所述,九年级全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离子及离子反应、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空气与氧气、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溶液与溶剂、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以及重要化学元素。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有机化学 Word 文档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化学知识点总结doc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学科。
化学知识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应用非常广泛。
化学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平衡、酸碱中和、化学物质的分类等方面。
下面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1.1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颜色、硬度、电导率、熔点、沸点等。
这些物理性质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判断物质的纯度、获得物质的一些重要信息。
1.2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化学性质决定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特性。
通过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
1.3 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其所有的性质和行为。
分子和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不同的分子和原子组合产生了多样的物质,形成了丰富的物质世界。
通过研究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规律。
二、化学键2.1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化学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捐赠电子或者接受电子来共享或转移电荷,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不同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2.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维持相互间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分子。
共价键的强度一般比较大,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断裂。
共价键是有机化合物、无机分子化合物以及大多数固体的重要化学键。
2.3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金属原子通常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原子通常接受电子,成为负离子。
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了离子晶体,是离子化合物的重要化学键。
2.4 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洋”形成的化学键。
在金属键中,金属原子失去部分外层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金属离子。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变为液态,但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为7.86g/cm³。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时就采用这种方法。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使液体受热均匀。
三、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0.03%)组成。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如利用红磷燃烧的实验。
(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MicrosoftWord文档.(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有九年级上册化学全部知识点吗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 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 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作为标准 ,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 ,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 此反应 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中考考前知识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考前知识要点: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铵、氯化铵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二)由于挥发而质量减少的:浓盐酸,酒精,汽油,浓氨水;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 、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等六种方法。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硬度小4、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化学重要知识点
化学重要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一支重要分支,在工业生产、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原子结构: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将所有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且以周期和族的方式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元素化学性质的系统和全面的信息。
3. 离子和化学键:原子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正离子由失去电子的金属形成,负离子由获得电子的非金属形成。
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在一起形成化学键。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来转化成产物。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5. 物质的量:摩尔是化学中用来表示物质量的单位。
一个摩尔的物质包含6.02×10^23个粒子,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与摩尔数的比值。
6. 气体定律: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着定量的关系。
夏尔定律表示在恒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博伊尔-马里约特定律表示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7. 酸碱中和: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离子(OH-)的物质。
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互相中和,产生盐和水。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反应是电子的流失,还原反应是电子的获得。
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提供电子的物质。
9.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
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浓度关系。
利用平衡常数可以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强度。
10. 推动力和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背后的推动力是反应活化能。
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11. 配位化学:金属离子可以与配体形成配合物。
(完整word版)化学键知识点,推荐文档
离子键一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2.离子键(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实质:(3)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4)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原子成离子键时,一方要容易失去电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电子。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第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第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②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形成离子键。
③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酸式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如NH4NO3、NH4HSO4。
【注意】①形成离子键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所以阴、阳离子不会无限的靠近,也不会间距很远。
3.离子化合物(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主要包括强碱[NaOH、KOH、B a(O H)2等]、金属氧化物(K2O、Na2O、MgO等)和绝大数盐。
【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1.电子式的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
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步,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
例如:(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如:Na+、Li+、Mg+2、Al+3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氟离子。
(4)多原子离子的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化学基础知识一、化学基本常识归纳固体颜色白色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黑色MnO2、CuO、FeO、Fe3O4、Fe粉、C粉、FeS、CuS、Cu2S红色Cu、红磷(P)、铁锈与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蓝色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淡黄色硫磺(S)红褐色Fe(OH)3紫黑色高锰酸钾(KMnO4)溶液颜色蓝色Cu2+的盐溶液【如CuCl2、CuSO4、Cu(NO3)2】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黄色Fe3+的盐溶液【如FeCl3、Fe2(SO4)3、Fe(NO3)3】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KMnO4),紫色石蕊试液火焰颜色H2燃烧淡蓝色火焰;S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空气中)或明亮的蓝紫色(氧气中);C碳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碳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发热,有黄色火焰;一氧化碳CO、甲烷CH4燃烧蓝色火焰。
沉淀颜色蓝色Cu(OH)2、CuCO3红褐色Fe(OH)3白色BaSO4、AgCl(不溶于酸),BaCO3(溶于硝酸,盐酸,不溶于硫酸)Fe(OH)2、CaCO3、Mg(OH)2、Al(OH)3、MgCO3(皆溶于三大强酸)注:Fe(OH)2本身颜色是白色,但它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变为Fe(OH)3,所以颜色由白变为灰绿再到红棕或红褐。
气体颜色无色气体H2、O2、N2、CO2、CO、CH4、C2H4、NO、HCl、NH3、SO2有色气体氟气F2(淡黄绿色)氯气Cl2(黄绿色)碘蒸汽I2(紫色)溴蒸汽Br2(红棕色)二氧化氮NO2(红棕色)臭氧O3(淡蓝色)气体气味无气味CO(有毒)、NO(有毒)、O2、H2、N2、CO2、CH4刺激性气味Cl2、H2S、SO2、NH3、HCl、NO2(皆有毒)气体溶解可溶于水极易溶:NH3、HCl;易溶:NO2、SO2;能溶,可溶:CO2、Cl2、H2S、Br2;微溶:C2H2不溶于水难溶,不溶:O2、H2、CO、NO、CH4、C2H4、C2H6与水反应F2、NO2、Cl2、Br2、CO2、SO2、NH3元素含量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5、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N)6、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7、世界上导热性最好的金属元素是银(Ag)8、非金属元素中最不活泼的是氦(He)9、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元素是铁(Fe)物质俗名名称化学式俗名名称化学式俗名硫磷碳汞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固体过氧化氢氧化钙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氯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SPCHgCOCO2H2O2CaOFe2O3Fe3O4HClNaOHCa(OH)2Ca(OH)2硫磺白磷红磷石墨活性炭金刚石水银煤气干冰双氧水生石灰赤铁矿铁锈磁铁矿盐酸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五水硫酸铜高锰酸钾硫酸钡甲烷甲醇乙醇乙酸碱式碳酸铜NaClNa2CO3NaHCO3CaCO3CuSO4·5H2OKMnO4BaSO4CH4CH3OHC2H5OHCH3COOHCu2(OH)2CO3食盐纯碱苏打小苏打石灰石大理石胆矾、蓝矾灰锰氧钡餐天然气工业酒精酒精醋酸孔雀石铜绿其他1、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6、最常见的液体物质是H2O,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9、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11、在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氨态氮肥是碳铵(NH4HCO3)12、稀释硝酸铵(NH4NO3),吸热13、稀释浓H2SO4,生石灰(CaO)与水反应,放热二、物质的检验1、常见物质的检验物质检验方法现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然后迅速倒转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word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4.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质:由单一类型的粒子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粒子组成,其组成和性质可能随比例变化。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物质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涉及化学变化的物质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O2):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H2):可燃,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 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形成碳酸。
2. 酸碱盐- 酸:具有氢离子(H+)的溶液,具有酸性。
- 碱:具有氢氧根离子(OH-)的溶液,具有碱性。
- 盐:由阳离子(金属离子)和阴离子(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 非金属:通常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易碎。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5.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表现为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表现为温度降低。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用器材: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天平、PH试纸等。
- 使用方法:熟悉各种器材的用途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①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②商代——制造精美青铜器;③春秋战国——冶铁炼钢。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质的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②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物质)。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5.蜡烛燃烧生成物是——H2O、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取用药品的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7.取用液体药品时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8.使用酒精灯时注意: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③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9.给物质加热时,先预热。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倾斜45°,试管口不对自己或别人。
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试管口的1/3处)。
10.可以直接加热的常用玻璃仪器——试管;需垫上石棉网加热的常用玻璃仪器——烧杯、锥形瓶、烧瓶;不能加热的常用玻璃仪器——量筒。
排水法收集气体必用的仪器——水槽(不是水缸、废液缸等)。
11.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即仪器内壁的水均匀分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得到空气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2.空气的成分及含量: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所用的物质——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不生成气体物质)。
实验测定结果氧气含量少于1/5的可能原因: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温度没降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氧气的主要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的主要用途:制化肥、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主要用途:作保护气、制作电光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5.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向空气中排放。
主要有害气体:CO、SO2、NO2等。
防治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6.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液态和固态的氧气是淡蓝色的。
7.几种物质燃烧的反应式和主要现象:☆ 硫燃烧:S+O 2—点燃→SO 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磷燃烧:P+O 2—点燃→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铁在氧气中燃烧:Fe+O 2—点燃→Fe 3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注意:集气瓶底留少量的水或沙,防止生成物炸裂瓶底。
☆ 镁燃烧:Mg+O 2—点燃→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8.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M (基本反应类型)9. 分解反应: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 →B+C+…(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10.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H 2O 2−−−→−二氧化锰H 2O+O 2 ②氯酸钾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KClO 3△2M nO KCl+ O 2 ③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K 2MnO 4+MnO 2+ O 2 (用此方法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11.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1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A (固体加热型)B (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1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组装仪器)查、装、定、点、收、离、熄。
(茶庄定点收利息)制取氧气注意事项:①刚冒出的气泡不能收集(其中混有空气),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
②用排水发收集氧气,当氧气收集满时一定先移除导管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③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在集气瓶口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14.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
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15.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2. 电解水实验:水中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正极产生氧气(O 2),负极产生氢气(H 2),两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电解水的反应式:H 2O −−→−通电H 2+O 2 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3.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多种物质)物质 单质(一种元素) 根据组成元素种类多少纯净物化合物(多种元素) 氧化物:一种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等。
5.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6. 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7.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8. 化学变化的过程: 分子−−→−分解原子−−→−组合分子9. 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
(水、蒸馏水、纯净的水等是纯净物)10.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沉淀(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蒸馏,净水能力依次增强,只有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11.在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消毒杀菌。
常用的消毒剂有:漂白粉、氯气(Cl 2)、二氧化氯(ClO 2)等。
12.过滤操作①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②使用主要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漏斗③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13.硬水和软水主要区别:含Ca 2+、Mg 2+的多少不同。
检验方法:常用肥皂水检验。
软化水的常用方法:煮沸(生活中)、蒸馏(实验室)。
14.爱护水资源从两方面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①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②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 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原子核(+)原子(不带电) 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在离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但并不是说原子不可分。
2.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 12/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为:氧(O)、硅(Si )、铝(Al )、铁(Fe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4. 元素符号写法:一个字母——大写;两个字母——“一大二小”。
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一个原子。
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5.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其排布情况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原子核核内质子子6.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7.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8.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9.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水是由水分子(H2O)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Fe)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10.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氢原子:H 两个氢原子:2H 水分子:H2O 三个氧分子:3O2 一个铁离子:Fe3+ 两个铁离子:2 Fe3+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M+g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2M+gO11.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一种物质;②一个分子:③物质的组成;④分子的构成。
12.化合价的简单规律: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13.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1硝酸(NO3)氢氧根(OH);-2硫酸(SO4)碳酸根(CO3);还有-3磷酸根(PO4);只有+1是铵根(NH4)。
14.根据化学式的计算: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③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