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通过认识算筹和算盘,感受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内容较为简单,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古代计数方式有所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图片和故事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代的计数方式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物展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知道算筹和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数方式,知道算筹和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难点:让学生感受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图片、故事、实物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故事,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算筹和算盘,用于展示和操作。

3.准备相关的游戏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解算筹和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对古代计数方式有所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算筹和算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使用算筹和算盘进行计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他们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通过古人计数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包括算筹计数、算盘计数等。

2. 古人计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 古人计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思维。

难点:理解古人计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算筹、算盘等古人计数工具的模型或实物。

2. 古人计数的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学习单、练习册等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数学教材,让学生发现古人计数在教材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已知的古人计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1. 教师介绍古人计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算筹计数、算盘计数等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原理。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探究成果,总结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三、应用与实践1.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运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二、深入学习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1. 教师通过课件或视频资料,详细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古人计数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与应用1. 学生通过练习册或学习单,完成古人计数的练习题目。

2. 教师挑选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2.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古人计数法进行计数。

教学重点
1.掌握竖杠计数法的基本规律;
2.能够将古人计数法应用到实际计数问题中。

教学难点
1.辨认单位的不同;
2.熟练掌握古人计数法的基本记数方法。

教学准备
1.竖杠计数法记数卡片;
2.部分小玩具等计数物品。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老师介绍此节课的主题《古人计数》以及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2.利用竖杠计数法记数卡片,让学生数数,并了解顺序和特点。

讲解(15分钟)
1.让学生自己用手摆出1~10的古人计数法;
2.了解各种古人计数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强化古人计数法的基础记法。

练习(15分钟)
1.利用竖杠计数法记数卡片,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数练习;
2.利用数字卡片、积木等进行计数练习。

运用(15分钟)
1.将古人计数法应用到实际计数问题中,例如:用古人计数法计算10个糖果需要几个皮球的数量;
2.让学生思考并且进行计算。

总结(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本来以为学生难以掌握,但是学生们却出乎意料的好奇,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互动等形式,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古人计数法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让他们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盘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古人计数的智慧和巧妙。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可能了解不多,对于算盘的使用也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计数的智慧和巧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方法。

2.难点:算盘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算盘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观察操作:让学生观察算盘,了解算盘的构造和用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算盘的计算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算盘使用的理解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4.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课件2.学具:算盘、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算盘,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算盘的计算过程,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

培养学生运用数数和计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验古代人们计数的过程。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

培养学生运用数数和计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人们计数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石子、结绳等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小石子或绳子,用于体验古代计数的方法。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们是如何计数的?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计数的了解。

4.2 探究与展示:分组让学生体验古代计数的方法,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

每组选择一种计数方法,用实物进行展示,并解释其原理。

4.3 总结与拓展: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体验古代计数的心得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计数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课堂作业:让学生运用古代计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结账、计数物品等。

5.2 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和了解其他古代计数方法,如算盘、刻痕计数等。

第六章:评价设计6.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学生对古代计数方法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6.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如小组合作、讨论等。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报告,评估他们对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包括算筹计数法和结绳计数法。

2. 学会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借助工具(算盘)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及算盘的使用。

2. 学会简单的算盘加减法运算。

难点:1. 算盘的使用方法。

2. 借助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算盘若干个。

2. 结绳、算筹等古人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

3.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数工具。

2.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2. 学生分享课前了解的古人计数方法。

3. 教师出示结绳、算筹等古人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环节二:探究算盘的发明及使用方法1. 教师介绍算盘的发明背景及使用方法。

2. 学生动手操作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及功能。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算盘使用方法的竞赛,巩固学生对算盘的认识。

环节三:学习算盘加减法运算1. 教师出示算盘加减法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教师演示算盘加减法运算,学生跟随操作。

环节四:实践练习1. 教师布置适量的算盘加减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的互评和讲解。

1.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3. 布置课后作业:调查生活中使用算盘的场景,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古人计数算筹计数法结绳计数法算盘的使用算盘的结构与功能算盘加减法运算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及算盘的使用。

《古人计数》教案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古人计数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古人计数的图片、资料和教具。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古代文物,如算盘、筹码等,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何进行计数的。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如算盘、筹码、结绳等。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如算盘的计算方法、筹码的计数方式等。

4.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古代文献,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古人计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并反思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古人计数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2. 课堂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了解古代计数工具和文献资料。

2. 开展古代数学文化活动,如古代数学知识竞赛、古代数学家故事分享等。

古人计数[精选五篇]

古人计数[精选五篇]

古人计数[精选五篇]第一篇:古人计数古人计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75页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

教材先安排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0个一是1个十,同时,适时的引入计数器,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了解个位与十位,知道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从而为以后100以内乃至更大的书的认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10以内的认识与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准备。

而学生对10以内各数的认读、书写、大小比较不存在任何困难,而对于以“十”为计数单位及11——20数的组成认识不多,但这个知识却是后续学习的关键。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这个概念为起点,逐步学会掌握11——20数的组成,并能够简单应用。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

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数数、读数的问题,对11-20各数已有了一些认识。

教学中把学生已经积累的认数经验作为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组织相应的认数活动。

二、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

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古人计数(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识1—3以内的数字并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对应起来。

2.能正确朗读1—3以内的数字,并正确书写数字1—3。

3.通过拼图、数量比较的活动,培养幼儿对大小、数量的概念。

4.通过数型、数字卡片等工具,培养幼儿辨认和记忆数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1-3以内的数字、正确朗读数字。

2.难点:培养幼儿对数量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教学用具:数型、数字卡片、数字拼图、小球、小动物、有色豆等四、教学过程1、数字的引入1.教师写数字1-3在黑板上,要求幼儿识别并大声朗读。

2.教师出示数型,要求幼儿猜测数型代表的数字,然后确认数型代表的数字。

2、数字的认识1.教师出示数字1,用小球进行演示,教幼儿将球放入篮子中,一共放了一颗球,然后为1点赞。

2.教师出示数字2,将两颗球放入篮子中,一共有两颗球,然后为2点赞。

3.教师出示数字3,将三颗球放入篮子中,一共有三颗球,然后为3点赞。

4.教师通过平板电脑等工具给幼儿演示各种数量的图像。

5.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辨认数值,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3、小游戏1.教师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找到一颗豆子,老师口中随意说出一个数字,幼儿要将对应的数量的豆子取出来,先找到的组为胜利组。

4、数字的拼写1.教师出示数字拼图,让幼儿拼出数字。

2.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数字,并重复几次。

3.让幼儿在桌子上用画笔等工具写数字。

5、活动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数字1-3,能够正确的辨认数字的大小。

2.通过小游戏和数字拼图的活动,幼儿对数量的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多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动手、视觉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需要掌握好教学节奏和课堂氛围,让幼儿乐于参与。

3.针对不同幼儿掌握情况的差异,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古人计数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和特点。

2.掌握古人计数的读数规律与技巧。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人计数的读数规律和技巧。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古人计数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内容1. 古人计数的方法和特点古人计数的方法主要有竖杠计数法、九章算术和筹算法等。

其中,竖杠计数法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法,具有古老、简便、易于记忆的特点。

2. 古人计数的读数规律和技巧古人计数读法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的读法: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读法不同。

–个位数:读出个位上的数字即可,如“七”、“八”。

–十位数:十位数为1时,读做“十”,如“十五”;十位数不为1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字,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字,如“二十三”、“三十七”。

–百位数:读做百位上的数字加上“百”,如“一百二十三”、“六百四十五”。

2.同样的数字,不同的位置读法不同,数位高的在前面,数位低的在后面。

3.读法遇到零时,可读做“零”。

古人计数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1.首先确定数字的位数,然后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2.在读法中注意数字的读法规律,特别是十位和百位数的读法。

3.在计算中可以适当使用估算的方法,先估算再验证,可以使计算更加准确。

3. 古人计数的应用古人计数方法在日常生活和数学运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2.进行货币和长度的计算。

3.在说唱古诗文时,可以用古人计数法来体现韵味。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示范、操练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述古人计数方法和规律,然后通过示范演示读数的方法和技巧,最后通过操练来巩固学生的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人计数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读数规律和技巧等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掌握。

3. 示范演示老师利用数字卡片来演示古人计数的读数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古人计数》数学教案

《古人计数》数学教案

《古人计数》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古人计数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探索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古人计数的方法:结绳计数、算盘计数、刻痕计数等。

2. 认识数的概念:自然数、负数、分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认识数的概念。

2. 难点:理解各种计数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结绳、算盘、刻痕等计数工具。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计数方法,如购物时的找零、餐馆点菜等,引发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结绳计数、算盘计数、刻痕计数等古人计数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些计数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各种计数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如自然数的产生、负数的意义、分数的定义等。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古人计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激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和数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创造自己的计数方法,并介绍给同学们。

2. 邀请数学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古人计数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探究其他文明古国的计数方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古人计数和现代计数的异同。

3.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古人计数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主要围绕古人计数展开教学,具体内容包括:1.古人计数的概念和方法2.古人计数和现代计数的异同3.实际问题中的古人计数应用2.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与现代计数的异同。

2.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与现代计数的区别。

2.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人计数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古人计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导入(5分钟)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较多的古代计数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兴趣。

2. 讲授(25分钟)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点强调古人计数的基本特点以及和现代计数的区别。

3. 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古人计数活动。

老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较为复杂的计数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组内竞赛。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4. 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古人计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如:古代商人如何计算货物数量?古代建筑师如何量取土地的大小?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人计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包括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能够团队合作、配合老师完成活动等方面。

2.学生表现的评估:包括学生是否理解古人计数的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等方面。

3.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于这次课程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本次课程通过讲授、活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了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古人计数》(教案)

《古人计数》(教案)

《古人计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人类计数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古人计数的基础知识。

2. 学会用古人计数法进行计算,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是怎样进行计数的。

2.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计数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代计数法。

2. 帮助学生掌握古代计数法进行基本运算。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材:《古人计数》;2. 板书设计:演示古代计数法的方式和方法。

二、引入新知识教师让学生观看一个视频,介绍古人计数的过程和方法。

视频介绍古代如何通过人手、物品等方式进行计数。

三、学习具体内容1. 教师向学生演示用竖杠表示数字的方法,如用两个杠表示数字二,三个杠表示数字三。

2. 教师用两根竹夹子做图示,并与学生一起练习数五、数十等数字。

3.教师让学生用竖杠计数并进行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四、课后练习教师留下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并收到下一堂课查看。

五、课堂总结回顾古人计数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检测学生的练习成果,并帮助学生理解上课学习的内容与平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六、家庭作业1. 思考:你满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吗?如果不满意,你哪个方面需要改进?2. 完成课上留给你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在上课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古人计数法并不了解,对使用竖杠表示数字感到困惑。

因此,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图示教学的方式,向他们展示使用竖杠进行计数的方法。

我发现这种方式非常有用,学生们能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

在课程的最后,我留下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古人计数法的使用和基本运算。

在下一堂课上,我会回顾这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我将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有趣学科。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以及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数字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字和计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为本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和探索,这有利于学习《古人计数》这一章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知道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知道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数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对古人计数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人计数》的相关教学材料、PPT、教学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者故事的形式,引入古人计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呈现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数字的起源,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人计数的方法,加深对计数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比如数字在其他文化中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更多数字的背景知识。

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

2.会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20直观表示11~20的数,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3.在动手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

难点:为什么用“十”计数及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课件、20根小棒、橡皮筋、计数器【教学课时】1【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与组织操作探究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古人计数(十进制计数法的铺垫)师: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数宝宝还没有发明出来,古人还不会用数宝宝表示羊的只数,也不知道每天放了多少羊,但这并不影响他管理羊群。

师:瞧!(课件)这就是牧羊人在清点自己的羊,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计数的?(板书课题:古人计数)师:每放出一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一块石头,再放出一只,再摆一块石头。

当羊的只数越来越多,一大堆的石头摆起来很麻烦,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了一种新的办法,瞧!(课件:十块石头变成一块大石头。

)一块大石头表示几块小石头?小结:用一块大石头表示10,再加上一块小石头,合起来就是羊的只数。

过渡:古人真聪明,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聪明的牧羊人,利用手中的小棒来代替小羊,摆一摆,数一数。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利用课件的动态效果,再现“古人计数”的过程,既还原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即逐一计数、一一对应的方法,为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1~20各数的组成,十进制计数法的开始)1.摆小棒,初步认识“11”(1)引导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

《古人计数》教案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设计

《古人计数》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激发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探讨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工具。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六章:古代文明计数方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计数方法。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明计数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计数方法。

分析各种计数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

6.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古代文明的位置和特点。

采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明计数方法的区别。

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比较和分析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七章:古代中国的计数工具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计数工具。

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计数工具的使用和理解能力。

7.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中国的算盘和筹码计数工具。

讲解算盘和筹码计数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7.3 教学方法展示算盘和筹码计数工具的实物或图片。

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算盘和筹码计数工具的使用方法。

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八章:古希腊的数学发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希腊的数学发展。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数学家的认识和理解。

介绍古希腊的数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讲解古希腊数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8.3 教学方法展示古希腊数学家的图片和成就。

通过讲述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数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九章:古代印度的计数系统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计数系统。

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计数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古代数学中的计数方法,并学会使用《古人计数》进行计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古代数学中的计数方法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白板、黑板、活动卡片。

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活动卡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中的计数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古人有没有十进制计数法?请举例说明。

”等。

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和黑板将古代数学中的计数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来推理古代数学计数的规律,然后给予相关的解释和概念。

3.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活动卡片,上面有一组数字,请学生按古代数学的计数方法来计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完成任务。

4.活动展示与小结(10分钟)请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计数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进行点评,并做进一步的概括总结。

5.练习与拓展(20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训练,如给定一组数字,要求学生按古代数学的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到古代数学中的计数方法,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古人计数》教案3

《古人计数》教案3

《古人计数》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74—76页“古人计数”教学目标1.会正确数、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

2.在捆一捆、摆一摆的动手操作中,认识十位、个位,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具:电脑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

学具: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猜一猜老师拿出一把小棒,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的小棒有多少根?师:小朋友们,谁来猜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师:到底谁说的对呢?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一起从1数到20。

)板书课题: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二、捆一捆1、捆小棒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自由摆,教师巡视。

师:这10根小棒有几个1根?师:现在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这1捆小棒还是10根,这一捆有几个十?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

1个十就是10个一。

板书:1个十就是10个一。

2、摆小棒比赛。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先听清楚要求:摆11根小棒,看谁能摆的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是11根小棒。

同桌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小声地商量。

集体交流。

指名一个小朋友汇报。

师:请你上来演示你怎么摆的?和大家说一说。

师:他的方法好不好?谁来说说哪里好?看着摆的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而得出:10+1=11师:我们再来第二次摆小棒比赛。

看谁能摆得让我一看就知道是15颗小棒?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小朋友们真棒,摆的真好,那20根小棒呢?三、学习数位1.讲解个位、十位。

(课件出示1、2、22、5、9、12、13、15、20)学生发言。

师小结:1、2、5、9都只有一个数字,是一位数,11、12、13、15、20有两个数字,是两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的物体个数,会准确认、读、写11~20各数。

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11~20各数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了解“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促进数学感知。

3.了解数的起源及数的符号化经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

并感知、理解运用它们计数(11~20这些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用“十”计数及对“数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11~20各数卡纸 (黑卡纸),0~10数字卡片,小棒,(借磁性小棒)胶带,计数器(师生),2个磁铁
板画计数器,课件
一、情境引入古人计数(十进制计数法的铺垫)
小朋友真有精神,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故事,想听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数宝宝还没有发明出来,古人还不会用数?宝宝表示羊的只数,可他们是用什么办法表示自家的羊有多少呢?
看!(课件)这就是可爱的小女孩在清点自己的羊,图片中告诉了古人计数的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古人计数)
你能说说牧羊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数的吗?(一块石头代表一只羊)两块石头呢?三块呢?十块呢?十五块呢?二十块呢?大家想一想那么一大堆的石块摆起来不方便,对吧?那怎么办呢?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了一种新的办法,瞧!(课件:十块石头变成一块大石头。

)你看到了什么?那么这里1大块和3小块表示
多少?一块大石头表示多少只羊?现在只用1大块3小块表示13只,方便吗?再看这1大块6小块表示多少只?
想想用一大块表示10块和前面一块表示1想比,有什么好处?
小结:一小块一小块摆太麻烦,用一大块一大块表示10就很容易又很快数出
来,对吧?又省时间又省力气。

古人真聪明,对不?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聪明的古人,用一根小棒来表示一只羊,摆一摆。

二、展开新知(11~20各数的组成,十进制计数法的开始)
1.摆小棒,体会小棒的根数就是羊的只数
请大家准备好小棒,老师要开始放羊了,我放出来一只羊你就摆几根小棒,再放一只呢?再放两只呢?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手和眼睛配合得最好。

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

(磁性小棒)请其他的同学就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

摆完后,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牧羊人有几只羊?
一共有几只羊呢?
一起来数一数。

(11)比10还要多1是11
2.捆小棒,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前面我们知道古人很聪明,用1大块表示10只很容易让人看出有几只羊。

聪明的一(5)班小朋友们,这么多的小棒放在一起,你们有没有办法让人很快看出来这有多少根,你能在桌面上摆一摆吗?(分成10和1)左边是几根?你怎么知道?
指着十根小棒:这刚好是10根小棒,拿起1根问:几根?我们就说有1 个一(大写)2根呢?10根里有几个1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0个一)板书。

用绳子把10个一捆在一起!咦!这一捆是几根?几个10?1个十。

这一捆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

课件再次呈现捆小棒的过程,老师口述,10个一变成了一个十,10个一和1个十是相等的。

10个一就是1个十。

(都是这捆小棒)(板书)齐读
小朋友们,你想不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
那老师想问问:你先要数出几个一,那接下来怎么办?(捆起来)好!那自己动手试一试。

(捆好的同学快举起这一个十)
帮助一个慢的同学,请大家放下手中的一个十,我要先问他一个题目,听听他都回答对了没有,回答对了,老师就帮助他。

(举起那10个一,你让我把这些小棒捆在一起对吧,那这里是几个一)判断对了,只有10个一才能捆在一起,捆好后,问现在变成了多少?(一个十)
3.摆小棒,体会按群计数,以“十”计数的方便,并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

1个十和右边的1个一合起来是(11)
请看这表示多少?能快速知道吗?
(12根,先是1根1根摆的,不能马上知道,电脑马上把10根捆成一捆,很快说出来。


摆了多少根?(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
你们想学着摆一摆吗?你摆了几根?(一个十,()个一)
把你摆的向同桌说一说。

小结:把10个一变成一个十来计数更加方便。

练习P75
小结: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新的数宝宝,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1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数是十几)
小结:1个十,几个一组成十几。

对口令几个
19再加1根是多少?(20)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一个十,10个一)10个一又可以捆成一捆又变成了一个十,合起来就有2个十。

课件演示。

4.认识数位。

(位值制计数法)
大家一起看,这些刚刚新认识的数和以前学的1~9数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两个数字组成的)
这两个数字站的位置可是不一样的,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和十位都叫数位。

今天就有一个数学的好朋友计数器就要跟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数位的知识。

请你请出你的好朋友计数器,并在上面找到个位和十位。

孩子们找,老师在黑板上板画计数器,并写上个位和十位,(并介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找到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谁再来说说,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5.在计数器上拨数
计数器上还有珠子表示数,那咱们就一起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你们数,我来拨。

(1个一,2个一,3个一。

??)
现在我们来比赛,比一比拨数宝宝10谁拨的快?
学生出现有两种拨法,哪种方便?(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就行)
为什么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就行了?(因为在十位上)哦!十位上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十,这个珠子已经表示1个十了
演示,原来个位上的10个一可以变成十位的1个十,更方便。

那谁帮我把这1个十摆在这个计数器上(板画的),就用这个小磁铁代表一个珠子摆一摆。

给大家说说你摆了几个十?
拿出你的计数器,跟老师一起来拨一拨,边拨边数(1个一,2个一。

???10个一。

满十进一,拨去10个一,变成1个十)
6.拨11,加深理解数位
11怎么拨?请小朋友上来演示。

为什么这次要把这一个珠子放在个位?
(预设学生回答:因为这个珠子表示一个一个的??)
我不明白了,这两珠子一模一样,怎么意思就不一样呢?
教师:我明白了,不是珠子神奇,是数位的作用。

个位上的1表示感谢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那合起来这个数是多少?(板书:11)
(指指小棒,指指计数器)
这两个珠子也都长得一模一样,怎么一个表示1个一,一个表示1个十呢?我不明白!
读11,这两个1意思一样吗?我又不明白了。

那这两个1明明也长得一模一样,怎么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呢?
一个十(板书10),1个一(板书1)合起来就是11(板书“+,=”)完成算式。

虽然这两个1长的一样,但是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

(学生回答)这数位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这个数位指着黑板计数器,
7.练习拨珠,探索11-20的组成
(1)老师报数,学生拨
12怎么拨?(1个十2个一,十位是1个位是2)
13呢?
比13多2呢?
一个十8个一
个位7,十位1
同学们想拨吗?心是想好一个数,请同桌拨一拨。

(2)同桌合作,我说你拨。

(一人报数另一人拨)
(3)同桌合作,我拨你说。

小结:11~19十位上都是1。

为什么呢?都只有1个十。

最后拨19,
19再加1个变成多少?怎么表示?为什么只要拨两个珠子就行了?因为是十位?哦!十位两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两个十就是20
(板书两个十是20,10+10=20)。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20是怎样来的这有1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