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书》史论的特点及价值

合集下载

2021从史学史角度对“北朝四史”研究成果的梳理范文3

2021从史学史角度对“北朝四史”研究成果的梳理范文3

2021从史学史角度对“北朝四史”研究成果的梳理范文 20世纪以来,随着史学史学科的独立出现及其研究的渐次展开,学术界对"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的研究不断得到丰富。

本文试图从史学史角度对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并尝试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促进"北朝四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魏书》 (一)《魏书》编纂研究 1929年,李正奋发表《〈魏书〉源流考》(《国学季刊》第 2 期),从滥觞、集成、修改、残缺、补缀和评论六个方面,对 20 世纪前的《魏书》编修与流传情况进行了梳理,但"仅敷陈魏收修史经过,于其书之取材未能详加辨析,惟知多本《魏国史》而已",其间虽"间为伯起(魏收)剖白,然殊简略,不能探本穷源,以辩驳昔人之加于伯起者,而折服之". 1935年,周一良发表《魏收之史学》,从魏收之为人、今本《魏书》、《魏书》之取材、体例与书法、事实与论断等方面,全面考察了《魏书》编修及所受评价等情况,成就远超前人,至今仍是魏收与《魏书》研究中最重要的篇章。

关于《魏书》之取材,周一良指出,其前半本于《魏国史》,后半则为魏收在史馆所缀续。

他将《魏书》与其他相关史书内容列表比较,详细探讨了其史料来源,指出魏收在史馆"不过十阅月。

可知《魏书》大抵仍因旧史,后人心目中若谓全出伯起之手,故得肆其曲笔者,误矣!"这样就从史源的角度对后人加在魏收身上的不实之词进行了批驳,言之凿凿,无可置疑。

1940年代,陈垣对刘知几称《魏书》史料极其完备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尚有残缺,但只举一例,未详加论证。

此后,陈连庆指出《魏书》"还引用石刻",这是一个新发现。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 年版)则列举了《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

张莉《〈魏书〉研究》(华文出版社 2009 年版)从当代史、前代史、起居注、谱牒行状、碑刻墓志及简牍、十六国及两晋南朝史料以及调查访谈资料七个方面,对《魏书》的取材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一、《尚书》:是现存史书中最古者,主要是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

东汉王充解释《尚书》的名称说:《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地位和作用:相传为孔子所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坑儒,损失很大。

要职:1、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2、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对后代的作用:1、《尚书》实际上是二十八篇,每篇有一个标题,在一个标题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

2、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 3、作为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先例。

严格的说过《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我国史籍的雏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春秋》:是西周、春秋时期编年史书的统称,周王室和一些诸侯国都著有《春秋》。

这里所要介绍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修改而成的,其体例是编年体。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事迹,起源于春秋时代。

优点:便于考察历史事迹发生的具体时间,易于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以避免重复论述。

缺点: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个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事迹,以致详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和文化情况。

《春秋》是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并修改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编成,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

地位和作用:1、《春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对中国史学体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2,、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开后世私人修史的先例,是我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3、孔子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创者,4、孔子的《春秋》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

三、《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原名《左氏春秋》。

作者:左丘明体例特点:1、同《春秋》一样,同属编年体2、用史实疏证《春秋》3、叙事,不只详明当时事件的原委,还记载人物对话当中,集录了很多有关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以前历史的重要资料。

成就:1、保存了大量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史书。

浅谈《魏书》的毁誉与魏收之是非

浅谈《魏书》的毁誉与魏收之是非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3 — 1 9 [ 作者简介] 王秀彦 ( 1 9 6 7 一 ), 女, 河北柏乡县人, 毕业于河北师大历史系, 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
近年来,学界对于 魏书) )的历史价值越来越 关注和 重视 ,出现 了不少反 思传 统观 点、为其正 名 、辩诬 的文章。北京师 范大学瞿林东先 生撰 有 说< 魏书> 非 “ 秽史” “ … ,观点鲜明;陕西学者屈 超耘曾撰文 为魏收的 “ 秽史”辩诬》“ ;北京师范 大学张莉的 < 魏书>“ 秽史”说必须推翻》 ,指 出 魏书 是 民族史撰述上的杰作,具有重要史学 价值,强调必须为其翻案;西北大学 2 0 0 3届硕 士 研究生李建栋在其学位论文 魏 收三论 中,对 于 魏书》成书 当时被 目为 “ 秽 史”的内外因也进 行 了细致分析 ,明显的也有辩诬的成分;华中科技 大 学的杨必新的 门阀制度与< 秽 史> 之名 》 与 ( ( < 魏书> 秽史 问题研 究) ) ,都称 ( ( 魏书 是被诬 为 “ 秽 史”的。尤 其是后一篇文章 ,更是对 “ 秽 史”问题进行 了溯源性考察,对其产生的根本性原 因和关键性 因素做 了充分考证,意欲在根源上为其 正名 ,以彰显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外,还有更多 具体发掘 魏书 各方面价值 的文章,篇幅所 限,
魏收其人其书,向来饱受非议,堪称史学史上 “ 良史” “ 信 史” 的反 面教 材。 魏 书》刚刚撰 成 ,就在 当时的北齐统治集团引起轩然大波,在群 怨沸腾之中,魏收被文宣帝高洋要求在尚书省与各世 家大族子孙讨论修改。之后虽经两次修 改,仍不能使 群 臣满意。 自 唐代李百药借世家大族的子孙之 口, 称 魏 书 为 “ 秽 史” … 起,唐代刘知几 ,宋朝 司马光¨ 、刘恕 、刘敛 、范祖 禹 ,清代赵 翼 、 章学诚 等历代 史学名 家大抵均沿此说。 “ 秽史” 说因为有 了 名家们的推波助澜 ,所 以延续 了一千多 年。至今,谈及魏收和 ( ( 魏书 ,很多人还会嗤之 以鼻 ,并不 能抱着 客观态度 ,给其 以合理的评价和 定位。 但是在主流的声音之外,向来也别有他议。 唐 代 史学 家李 延寿在 其 北 史 ・ 魏 收传论 》 中,对魏收及其 魏书 有针对性纠正和批评的同 时,曾给予 了高度评价 : “ 婉 而有则,繁而不芜 , 持论序 言 ,钩 深致远 。” ” 清代王 鸣盛也对 “ 秽 恕 不 在 此一 一列举 。 综上所述 ,对于 ( 魏书》,我们不仅不能沿袭 史”说表示质疑 : “ 魏收手笔虽不高,亦未见必 出 传统的观点,视之为 “ 秽史”,而且应该看到,作 诸史之下,而被谤独甚;乃其后修 改者甚多,而总 少 数民族统治政权为记述核心的 不能废 收之书。千载而下,他家尽亡,收书岿然独 为历 史上第一部 以 王朝正史,其价值在 当今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掘和 存 ,则又不可解。” 清代 四库馆 臣述及 《 魏书 时,认为: “ ……人非南、董,岂信 一字无私?但 认 可 。 这样 一部 颇有价值 的史籍 ,为何被诬 为 “ 秽 互考诸 书,亦未甚远于是非。 ‘ 秽 史’之说 ,无乃 史” 、且千余年 间不得解脱?杨必新先生认为:受 已甚之词呼!” )“ 秽史” 问题产生的根 1 9 3 4年 ,时年 2 1岁的周一 良 先 生在搜集、查 门阀观念的影响是 魏书) 而正统 思想 则是 “ 秽 史” 问题发 展 “ 升 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于 燕京学报》第 1 8期 本原 因, 发表 了首篇 学术论文 魏收之史学》 ,从几个方面 级” 的关键 因素。我们认为,除此之外,魏收本人 论证 魏书》并非 “ 秽 史”,为其平反。史学家 白 难辞其咎 。其心胸的狭窄、性格的偏执、言行 的张 秽史” 问题产生的直接性 因素。 寿彝先生的 ( 《 中国通史 第八册二十一章第二节 , 狂是导致 “ 专门述及魏收及其 魏书》。他对 魏书 的得失 魏收 自称 “ 年十五,颇 能属文,及随父赴边 , 给予 了 客观评价 ,在明确指 出 魏书》存在天命 唯 值 四方多难 ,好 习骑射,欲 以武艺 自 达 。”后来, 心史观、史事处置失当、记载 曲笔失实、评议偏颇 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荫讽诵 ,积年,床 诸多 问题 的同时,也充分肯定 了它在史书编纂 、历 “ 板为之锐减 ,而精力不辍。” 正因为 既有天赋 , 史价值和史料价值方面的突 出贡献,认为完全否定 又有 志向,所 以,渐渐 以文华 而知名 当时,有着 其价值而称之为 “ 秽史”是 没有根据的。

魏书简介

魏书简介
编辑本段魏书的流传
魏书在宋初业已残缺,嘉祐六年(1061年)曾命馆阁官校勘魏书和宋、齐、梁、陈、北齐、周书。今魏书前有目录序,署名为刘攽、刘恕、安焘和范祖禹,不记年月,大致当在治平四年至熙宁三年(1067--1070)间。二刘和祖禹都是宋代有名史学家,尤其刘恕精熟南北朝史事。他们作了较细致的校勘,查出本书残缺为后人所补各卷,并比对了修文殿御览、北史和唐人各种史钞、史目,将补缺各卷的来源“各疏于逐卷之末”,目录中也注明那一些卷“阙”或“不全”。今将补阙各卷的宋人校语移入校记,目录传本错误,有原阙无注,或不阙而注阙,今皆改正。通计全阙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 北宋初刻的确切年月无考,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至迟不晚于政和中。这个初刻本当时就流传不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曾在四川翻刻魏书和其他六史,这两种本子都没有传下来。传下来的魏书最早刻本也是南宋翻刻,但传世的这个本子都有元、明二朝补版,即所谓“三朝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所谓“宋蜀大字本”,其实也就是这种三朝本。北京图书馆藏魏书善本三部,也都是三朝本,该馆善本书目七三五四号一种和商务印书馆影印所据底本相近。
编辑本段清代以来关于魏书的补表补志
万斯同:《魏诸帝统系图》。 万斯同:《魏诸王世表》。 万斯同:《魏异姓诸王世表》。 万斯同:《魏外戚诸王世衰》。 万斯同:《魏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西魏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东魏将相大臣年表》。 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以州为纲,每州之下按年记途任刺史之人名,并举出处。序文中概括叙述北魏疆域之开拓,较《地形志》更为简要有用。 温曰鉴:《魏书地形志校录》。书名校录,实为据正史及各种古地志为《地形志》订讹补缺。虽未能恢复拓跋氏疆域全貌,足供利用《地形志》时参考。 卢文弨:《魏书礼志校补》。据《通典》补《礼志》第十四之缺页。 陈毅:《魏书宫氏志疏证》。 谷霁光:《补魏书兵志》。 罗振玉(1866—1940):《魏书宗室传注及表》。据出土墓志注《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至孝文五王列传,订正名字年月误字,补充世系官爵。附宗室世系表,增补周嘉猷表之脱漏。书成于1924 年,以后出土的很多墓志未及利用。 朱祖延:《北魏佚书考》。清代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撰《西魏书》二十四卷,纪、传、载记之外,有三表(封爵、大事、异域)、四考(纪象、仪制、地域、百官)。材料来源于正史及《通鉴》等,可供参阅,不宜作为史料引用。

《魏书》的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

《魏书》的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

《魏书》的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作者:张峰来源:《求是学刊》2017年第02期摘要:《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

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当代史家所阐明,同时亦被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所印证。

魏收以恢宏的视野梳理一代历史发展大势,将北魏历史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体现了他对北魏历史盛衰的思考。

《魏书》设置“十志”,弥补了自《汉书》撰成至唐初近六百年间正史无志或有志而缺食货、刑法等重要內容的缺陷;《魏书》的编纂又突破前史体例,新设《官氏志》《释老志》,反映了北魏重门阀、崇佛教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魏书》;历史编纂;实录精神;历史盛衰;典志;时代特点作者简介:张峰,男,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与当代价值”,项目编号:09AZS001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2-0148-07北齐天保五年(554),魏收等史家著成《魏书》130卷。

《魏书》是继前四史、《宋书》和《南齐书》之后的第七部正史,且在卷帙内容上较之同时代《宋书》《南齐书》的规模都要宏大。

《魏书》的开创意义,还在于它是第一部系统记载中国范围内少数民族政权的正史。

因而《魏书》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

以往学者对《魏书》的研究多集中在《魏书》非“秽史”的论证上1,很少从历史编纂学的视角考察其成就。

故而,本文的立意在于阐释《魏书》的编纂特色与史学价值。

一、北魏的国史撰修与魏收编纂《魏书》鲜卑族拓跋部最初以游牧射猎为业,“不为文字,刻木纪契”[1](卷1《序纪》),至北齐时期,魏收为之撰成了反映一代历史全貌的《魏书》。

何以拓跋部族从早期没有历史记载到具有翔实的本族史?这其中的缘由,实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

《魏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魏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魏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魏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又名《北魏书》,纪传体断代史。

中国史学史讲义04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

中国史学史讲义04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

第四章封建史学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一、封建史学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史学彻底摆脱“附经立说”的束缚,在学术领域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多样化学科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史学得到了初步的巩固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官私修史成风、史籍数量宏富、史著类型多样、史学地位提高。

当时各个政权的统治者面对频繁的政权更迭、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迫切需要借鉴前代王朝兴旺盛衰的经验教训,也迫切需要宣扬本政权开国创业的功德,因而在建国之后几乎都设置史官,组织人力编修前代史和本朝国史。

官修史书外,私人修史也蔚然成风。

他们或总结前代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或针砭事时弊,以为讽谏;或借修史建立名誉,求名当世,传名后世;或为避免遭无故贬斥杀戮,退而著史,寄托情趣。

当时史书的作者几乎遍及地主阶级的各个阶层和各个文化部门。

魏晋以前的史书数量不多,不过200部左右。

而《隋书.经籍志》著录的官私史书多达874部,16558卷,除极少数是东汉、隋朝的史家所撰外,绝大部分产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

如以纪传、编年为体的后汉史有29家、三国史有19家、晋史有18家、十六国史有31家、南朝史有39家、北朝史有18家。

这一时期史书数量之多,卷帙之繁,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比拟的。

“二十四史”中,就有五部成书于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史书类型日趋繁杂,有许多史书类型是前所未有的。

纪传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编年体则蓬勃发展,作为直接为纪传体和编年体准备材料的起居注,发展成为一大门类。

杂传是借人物反映一定时期历史内容的一种史书类型,分为13类。

所记各类人物,有合传,有分传;有一时的,有一地的;有男的,有女的;有传记,又有序赞、题记、行状。

杂传保留了为史官不及备载和不以为载的“风俗之旧,耆老所传,遗言逸行”(欧阳修《崇文总目叙释.传记类》),有助于历史研究的扩大和深入。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史注作品,有的史家以注史而出名,其名声甚至超过了原作者。

《魏书》取得的突出成就

《魏书》取得的突出成就

《魏书》取得的突出成就
首先,《魏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这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

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都是记载汉族的历史的。

其实,这个看法不是很妥帖。

自《史记》《汉书》开始,历代“正史”中都有少数民族历史记载的专篇。

十六国时,出现了许多记述各个割据政权史事的专书,可惜大部分都失传了。

《魏书》记述了我国北方拓跋部从4世纪末叶至6世纪中叶的历史,内容涉及它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东魏与南朝宋、齐、梁三朝关系的历史。

《魏书·序纪》还追叙拓跋氏的远祖至二十余代的史事,虽未可尽信,但却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

因此,研读《魏书》,对于认识我国历史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这一客观事实,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其次,《魏书》的作者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具有自觉性。

除了它的列传具有比《宋书》更突出的家传色彩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志。

《魏书》的志,新增《官氏志》《释老志》两篇。

魏收在《前上十志启》中说,这两篇志所记述的内容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

《官氏志》首记官制,后叙姓族,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

《释老志》记佛、道二教,以记佛教为主。

它叙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

重姓族,崇佛教,这正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

这些成就,也可以看作是《魏书》的主要特点。

《魏书》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地位与影响

《魏书》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地位与影响

魏书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地位与影响1. 引言中国的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许多著名的史书记录了这个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历程。

其中,“魏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史书之一。

本文将探讨《魏书》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地位与影响。

2. 《魏书》简介《魏书》是南朝梁代官员魏收所撰写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北魏王朝(386年-534年)的历史。

该书共计65卷,包括帝纪、列传、志等篇目,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 地位3.1 学术价值《魏书》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来源之一。

它详实地记录了北魏王朝的统治过程、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和资料。

学者们通过研读《魏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

3.2 政治影响《魏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北魏王朝末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国家陷入动荡和分裂。

而《魏书》作为一部正史著作,对北魏历史进行了客观和系统的整理,记录下了王朝兴衰的原因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的政治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4. 影响4.1 文化传承《魏书》作为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著作,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它促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对后来的文学、艺术以及其他学科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4.2 科研价值《魏书》不仅成为近现代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还对相关领域如考古学、社会学等有着深远影响。

学者通过研究该书内容与其他历史著作或遗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增加对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了解。

5. 结论《魏书》作为中国古代史书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治影响。

它记录了北魏王朝的历史,并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文化传承和科研价值。

深入研究和理解《魏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并从中获取对现实的启示。

三国志魏书收获和体会

三国志魏书收获和体会

三国志魏书收获和体会呈献《三国志》魏书:记录历史风云,道出人生自知《三国志》魏书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司马懿所纂的历史文献,它详细记录了魏国建国后的历史风云和政治变迁,涵盖范围广泛,读者可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作为一本中国历史文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它在历史学、文化学等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三国志》魏书,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它让我认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之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有了很大的变革,对后来的历史演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

同时,通过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情况,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

其次,《三国志》魏书所记录的历史事件让我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在三国时期,曹操和其他人通过对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重新排列,最终建立了魏国的政权。

然而,这个政权并没有持续太久,魏国的衰落和亡灭也在不久之后到来了。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向直线,而是一个不断循环、起起伏伏的过程。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才能不断前进。

最后,《三国志》魏书让我受益匪浅的地方在于它所传达的价值观。

在整个三国时期,虽然政治、军事和文化环境非常复杂,但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并没有改变。

《三国志》中记录了不少魏国的诸侯对待人民的慈悲和宽容之举,以及官员清廉的事迹。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艰难的时期,也有人始终坚守着良好的道德和价值观。

这给了我们启示,我们也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准则,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共同前进。

总之,阅读《三国志》魏书让我从历史、哲学和道德等多个方面受益匪浅。

它让我认识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明白了历史的循环发展规律,也感悟到了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关于《魏书》原文及译文解析

关于《魏书》原文及译文解析

关于《魏书》原文及译文解析《魏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之一,是东晋时期的一部正史,全书共有100卷,记述了自魏文帝曹丕即位开始,到北魏孝文帝元修皇帝鲜卑族的统治时期,长达约250年的历史。

它是展现魏晋南北朝更替的一个重要标志。

《魏书》在文学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其优美的文风,凝练精炼、简练明晰,透过笔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完整、纯粹、复杂而又真实的历史景象。

同时,因为它记录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因此也给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特征。

在研究《魏书》时,不仅要关注它的原文,还要了解其中的译文解析。

《魏书》原文的语言古雅、简练而句式多变,因此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通过专业译者的解析,我们可以细读其意,领略历史的背景,人物的性格等,以便更好的领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译文解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魏书》,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例如《魏书》中“蹉跎岁月”、“劳燕分飞”等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在现在依然广为人知,其透露出对于人生值得反思的价值观念,都有深刻的涵义,让我们不断深入思考,理解古代文化的深远内涵。

在译文解析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历史学界对于《魏书》这部史书的争议。

例如在《魏书》中,记载了曹操杀害袁绍全家,但是史书将狄奉暴行的责任推到袁绍身上,又将袁绍称“仆”而曹操呢称“优”,这些地方都受到了学者们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认为《魏书》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上的谎言和失实之处,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厘清和修改。

这些争议的存在,也更加突显了历史文化的多面性,以准确的历史材料和精确的逻辑推断不断深化我们对古代历史的认知。

在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注意《魏书》的限制性和大众性。

《魏书》是一部正史,因此一定存在受到历代统治阶层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表述、修饰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

同时《魏书》作为一部正史,也必须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和理解,因此为了符合时代的风尚,它在描述某些问题时可能也存在夸大或者语言修饰的情况。

《魏书》著录高允著述考释

《魏书》著录高允著述考释

《魏书》著录高允著述考释魏书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述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和人文思想,可以被用于考释历史变迁以及文字文化的演变过程。

以《魏书》著录高允著述考释》为题,分析《魏书》的著述内容,旨在明确其在研究古代历史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

自南北朝以后,历史学家们把历史的变迁分为三个时期,即周朝、齐梁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而《魏书》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的,由晋建都长安以前,一直到永平时期,全部历史内容都被收录在《魏书》之中。

《魏书》的著述确实是周朝、齐梁时期的古代历史文献所没有涉及到的,它从政治、经、史、文、礼、射、乐等文字文化方面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全部历史内容。

《魏书》的著述内容是颇为有意义的。

首先,它记载了当时的政治事件、政治局面、政治形势和社会民众的行为等,描述了当时的政治情况;其次,它给出了丰富的经济史资料,包括官府的收入和支出、国债的发行情况、人民的经济活动、各部门的经济状况等;第三,它记载了当时的文学文化情况,如佛教传播、两汉小说的出现以及历史诗人和书法家等。

此外,《魏书》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如礼仪、宗教和伦理准则,以及当时政治家们的议事行为。

《魏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精华,它本身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古代历史文献,还为考释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叙事资料。

考释当时历史的同时,它也是探索中国文字文化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漫长而发达的文字文化史。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魏书》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史学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实践数据,可以用来考释当时历史背景以及文字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因此,为了充分发掘历史的深刻含义,我们需要仔细研究《魏书》著述内容,从而获得它在研究古代历史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

《魏书》的毁誉与魏收之是非探究论文

《魏书》的毁誉与魏收之是非探究论文

《魏书》的毁誉与魏收之是非探究论文《魏书》的毁誉与魏收之是非探究论文魏收其人其书,向来饱受非议,堪称史学史上“良史”“信史”的反面教材。

《魏书》刚刚撰成,就在当时的北齐统治集团引起轩然大波,在群怨沸腾之中,魏收被文宣帝高洋要求在尚书省与各世家大族子孙讨论修改。

之后虽经两次修改,仍不能使群臣满意。

自唐代李百药借世家大族的子孙之口,称《魏书》为“秽史”起,唐代刘知几,宋朝司马光、刘恕、刘攽、范祖禹,清代赵翼、章学诚等历代史学名家大抵均沿此说。

“秽史”说因为有了名家们的推波助澜,所以延续了一千多年。

至今,谈及魏收和《魏书》,很多人还会嗤之以鼻,并不能抱着客观态度,给其以合理的评价和定位。

但是在主流的声音之外,向来也别有他议。

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其《北史·魏收传论》中,对魏收及其《魏书》有针对性纠正和批评的同时,曾给予了高度评价:“婉而有则,繁而不芜,持论序言,钩深致远。

”清代王鸣盛也对“秽史”说表示质疑:“魏收手笔虽不高,亦未见必出诸史之下,而被谤独甚;乃其后修改者甚多,而总不能废收之书。

千载而下,他家尽亡,收书岿然独存,则又不可解。

”清代四库馆臣述及《魏书》时,认为:“……人非南、董,岂信一字无私?但互考诸书,亦未甚远于是非。

‘秽史’之说,无乃已甚之词呼!”1934 年,时年 21 岁的周一良先生在搜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于《燕京学报》第 18 期发表了首篇学术论文《魏收之史学》,从几个方面论证《魏书》并非“秽史”,为其平反。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第八册二十一章第二节,专门述及魏收及其《魏书》。

他对《魏书》的得失给予了客观评价,在明确指出《魏书》存在天命唯心史观、史事处置失当、记载曲笔失实、评议偏颇诸多问题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它在史书编纂、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方面的突出贡献,认为完全否定其价值而称之为“秽史”是没有根据的。

魏收自称“年十五,颇能属文,及随父赴边,值四方多难,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魏书的主要内容

魏书的主要内容

魏书的主要内容《魏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魏国政府撰写的正史之一。

共分为30卷,收录自曹魏(220年-265年)建立至北魏(386年-534年)灭亡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涵盖了大量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简要介绍《魏书》主要内容。

第一卷至第三卷为建国、开皇和显德三朝的帝王事迹和政治制度。

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等历史名君的治国思想、行政制度和政治策略都有详细描述。

第四卷至第十二卷记载了著名的三国鼎立时期。

《魏书》比较全面地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政治斗争和外交关系,着重记录了诸葛亮、司马懿、甘宁等历史名将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华。

第十三卷至第二十卷介绍了晋代的历史。

其中,述及司马炎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及其治国方略、诸王之争等,对于晋代的内容相对较多。

同时,《魏书》还详细记录了王先谦、嵇康、阮籍等著名文学家和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卷着重介绍了西南地区的历史。

涵盖了邛、巴、蜀、汉中、南中等地的政治和文化,以及南疆和边关的军事防御体系。

其中,对于历史上著名的巴渝文化和楚汉文化等也有相应的记录描述。

第二十六卷至第三十卷是北朝时期的内容。

北魏天安年间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迹都有详细的记录。

北魏帝国的建立和后来的统治者,包括拓跋珪、承制之帝拓跋洪、元恒、孝昭等皆有记载。

《魏书》作为《三国志》和《后汉书》之后的正史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以其权威性和客观性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人们了解中国南北朝时期历史的重要工具书。

中国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背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儒家学说的兴盛。

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着中国的主导地位,南北朝时期也不例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儒学进一步走向深入,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同时,许多儒家思想家如孙绰、颜之推、魏收等人在儒家学术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书摘抄赏析

魏书摘抄赏析

魏书摘抄赏析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

文学艺术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魏晋文学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着重分析魏晋时期魏书的摘抄,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魏书是《资治通鉴》的正史,由邓艾主持编纂,记载了东魏、西魏和北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这些历史记载严谨具体,以事实为主,但其中又夹杂了一些个人观点和感受,正是这些摘抄成为了人们研究魏晋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魏书的摘抄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首先,魏书的摘抄语言平实朴素,没有华丽修饰,没有卖弄文字的华丽和繁复。

这种简洁明了的文字风格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容。

其次,摘抄中穿插了一些个人的感慨和思考。

这些个人的评论不仅让历史事件更加具体而有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风云和人物的思考和感受。

再次,魏书的摘抄注重叙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虽然以历史事件为主,但通过细致的描写将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起到了延展和补充的作用。

魏书的摘抄在文化价值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它丰富了我们对魏晋时期历史的了解。

通过这些摘抄,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变革。

其次,魏书的摘抄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这些摘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表达。

这样的历史观点和个人感受有助于研究者深入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后世研究魏晋时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魏书的摘抄也为我们了解魏晋文学的风貌提供了线索。

这些摘抄中的一些片段和描写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魏晋时期魏书的摘抄以其简洁明了的文字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内容成为后世研究魏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它不仅在艺术特点上具有独特价值,而且在文化意义上也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魏书摘抄的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寿 称 “ 日” 王 隐 称 “ 日 ” 何 法 盛 称 评 , 议 ,
“ 日” 扬 雄 称 “ 日” 刘 昌 称 “ 日 ” l 述 , 撰 , 奏 。l J
融合。 由鲜卑族拓 跋部所建 的北魏王朝 在
统 一 北 方 的情 况 下 , 行 民族 改 革 政 策 , 施 大 大加 快 了各 族 之 间 的融 合 。《 书》 详 细 魏 则
书 , 有 极 高 的 文 献 价 值 。《 书》 内容 具 魏 在
上 不 仅 记 述 了北 魏 皇 朝 的 兴 衰 , 而且 记 述
行 为同汉初 陆 贾说 刘 邦“ 事诗 书” 事进 行 之
前 朝 史 时 , 众 议 以 魏 史 既 有 魏 收 、 澹 二 “ 魏
其 中对《 书》 魏 史论 虽未 有 专论 , 名 家卓 然
见 , 然 可 观 。2 灿 L
家 , 为 详 备 , 不 复 修 ” _J 事 实 上 对 已 遂 ,4在
据魏 收 本 传 称 : 魏 书》中 有 “ 十 五 《 二
阀观念等特点 , 明确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民族纷 争到 民族 融合 , 重新 走向统一 的历史 过程, 具有 不可忽视的特 点和价
值 。 《 书》 论 对 全 面 认 识北 朝 的 史 学 发 展 , 魏 史 具有 重 要 的参 考 价 值 。 [ 键 词 ]魏 书 》 论 ; 关 《 史 皇朝 史 和 民族 史 ; 史 文 化 认 同 观念 ; 一 意 识 ; 阀 观 念 ; 史 形 势 与人 物 评 价 历 统 门 历 [ 图 分 类 号 ] 4 . 中 K29 2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0 4—4 2 (0 6 0 文 10 9 2 2 0 )4—0 8 0 8—0 7
[ 1 日期 ]0 6—0 0 投稿 20 3— 8
《 书》 了肯定。唐初 李延寿《 史》 魏 作 北 北魏
[ 者简介] 作 马艳 辉 (9 2…)女 , 南 洛 阳人 , 京师 范 大学 史学 研 究 所 膊_ 生 , 18 。 河 北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 I学 理 论 及史 学 史 史
国子 太 学 生 员至 三 千 ” 。在 这 里 ,魏 书》 《 以
“ 下 可马 上取 之 , 可 以 马 上 治 之 ” 来 分 天 不 ,
家尽 亡 而 《 书》 存 。 因 此 , 魏 书 》 现 魏 独 《 是
存 叙较 完备 的 史
析 评 价 北魏 道 武 帝修 太 学 、 崇儒 学 的 “ 国 为 之 道 , 武 兼 任 ” 方 针 , 其 尊 崇 儒 学 的 文 的 将
的史 论 对 比 , 阐 明 南 北 朝 史 论 之 差 异 。 以
这一历 史阶段 中的主要 史事 , 为第 一部 成 以少数 民族贵族 所建王朝 为记 述 对象 的王
朝 史 , 实 地 反 映 了鲜 卑 拓 跋 部 同 中 原 各 真
族 的融 合 发 展 过 程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初 史 家 在 讨 论 修 撰 唐

8 ・ 8
维普资讯
部 分 史 事 , 本 上 是 《 书》 节 录 。 隋 唐 基 魏 的
时期 , 撰 元 魏 史 者 甚 多 , 千 载 而 下 , 重 但 诸
生 员 千 有 余 人 ” 到 天 兴 二 年 ( 9 ) , 增 , 39 春 “
说之妄 。

史书 , 中国 古代 二 十 四 部 “ 史” 一 , 为 正 之 在 中 国史 学 史上 占有 重要 地位 。 在 中 国古 代 史 学发 展 过 程 中 , 史论 一 向 比较 发 达 。 刘知 几 曾 对 此 有 所 概 括 :左 《

王 朝 史 与 民族 史 的 杰 作
传》 每有评论 , 便假 “ 君子 日” 发论 。《 史记》
称 “ 史公 日 ”后 来 班 固称 “ 日” 荀 悦 称 太 , 赞 ,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 方 少 数 民族 纷 纷 北
内迁 , 族 之 间在 错 综 复 杂 的 斗 争 中走 向 各
“ 日” 《 论 , 东观》 “ 日” 谢 承 称“ 日” 称 序 , 诠 ,
这表 明 , 家在 撰 写 史 书过 程 中 , 有 关 史 史 对
地记述 了鲜卑族 拓跋部从 公元 4世 纪末 至
6 纪 中叶 ( 北 魏 道 武 帝 至 东魏 孝 静 帝 ) 世 即
事及人 物发 表评 论 , 以表 明 自己的历 史见
解 , 为 历 史 撰 述 中不 可 缺 少 的 部 分 。 近 实 人 周一 良先 生 认 为 , 纪 传 体 史 书 仍 自有 最 “ 能体 现 作 者 特 色 的 地 方 , 是 序 或 论 部 就 分 ”他 还 把 魏 收 《 书》 史论 同 南朝 史 书 , 魏 的
维普资讯
黑 龙 江 民族 丛 刊 ( 月 刊 ) 双
20 0 6年 第 4期 ( 第 9 总 3期 )
民族 历 史
论《 魏书》 史论的特点及价值
马 艳 辉
( 京师范大学 史学研究所 , 北 北京 1 0 7 ) 0 8 5
[ 摘
要 ]魏 书 》 一部 皇 朝 史 与 民族 史 相 结合 的杰 作 。 其 史 论 中 所 包 含 的 鲜 明 的 历 史 文 化 认 同 观 念 、 一 意 识 、 《 是 统 门
北 齐 魏 收 所 撰 《 书 》 是 第 一 部 以 少 魏 ,
数 民族 统 治 者 所 建 皇 朝 为 主 要 记 述 对 象 的
序 , 十 四论 ”今 存 二 十 五序 、 十 三论 , 九 , 九
“ 皆独 出 于 收 ” _ 本 文 试 就 《 书 》 。3 J 魏 史论 作 综合评 析 , 求 对 其 时代 特 点 与 历 史 价 值 以 作进 一 步 的 认 识 , 时 以证 《 书 》 秽 史” 同 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