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精神的解读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

合集下载

现代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的构建

现代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的构建

Vo . NO. I3O 3 Se 20 p. 09
20 0 9年 9月
・ 学文化建设研究・ 大
现 代 大 学 精 神 创 新 与 大 学 文 化 的构 建
王 颖 群
( 春工业 大 学 材 料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长 吉林 长春 1 0 1 ) 3 0 2
[ 摘
要 ] 进 入 新 的历 史发展 阶段 以来 , 于 大 学精神 创 新 与 大 学文化 构 建 的 问题 已越 来越 关
现 出来 的 那 些 一 贯 的 、 久 的 、 全 体 成 员 所 共 享 的 、 引 以 持 为 并 为傲 的 大 学 文 化 理 念 和文 化 品 质 , 一 所 大 学 的灵 魂 。 大 学 是
步。大学 是主流价值观传 播 的地 方 , 是先进 文 化传 承、 造 创
和 弘 扬 的 地 方 , 先 进 生 活 方 式 的 倡 导 者 和 传 播 者 。所 以 , 是 先 进 性 也 是 大 学 精 神 最 本 质 的特 征 之 一 。
自觉 地 进 行 自我 教 育 、 自我 开 发 的 能力 。 这 实 质 上 是 一 所 大
学 所 必 须 具 备 的 不 断 创 造 、 新 知 识 的 过 程 , 就 是 大 学 精 更 这
确 。其 二 , 围绕 核 心 , 立 健 全 体 现 主 体 意 识 的 管 理 制 度 。 建
掌 握 较 复 杂 知 识 , 决 较 复 杂 问 题 , 在 今 后 的 一 生 中 可 以 解 并
重 要 的是 体 现 出大 学 管 理体 制 的 民主 。其 一 , 确 立 符 合 本 要 校 实 际 的 管 理 体 制 核 心 。是 以 学 术 为 核 心 的 “ 家 学 者 治 专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特征、内容及其推进策略,以期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明确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即构建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大学制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包括自主性、开放性、创新性、多元性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治理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

在治理结构方面,强调大学自主办学、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鼓励原创性研究和跨学科合作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大学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推动大学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

本文将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推进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评估监督等方面。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治理体系。

这一体系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大学得到全面贯彻。

同时,应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学术权力的有效配置和运行。

是完善大学内部管理机制。

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大学内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浅析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作者:熊霄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04期摘要对于大学来说,大学精神是核心。

当代中国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也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与融合以及中国正处在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有必要理清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的脉络与特点,以便更好了解中国大学精神的内涵。

本文将从时代气息、文化传统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

关键词大学精神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时代气息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

而仅有大师是不够的,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所以学生乃大学之本,大师乃大学之必须,学生和大师在大学这一郁郁葱葱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思想上发生交流与碰撞,这才形成了“大学精神”。

虽然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大学精神早就酝酿成型,《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对大学精神的界定,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体现,儒家思想要求“士”(即古代的知识分子)“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西方的大学精神主要来自于近代民主自由思想,它成形于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为武器,反对宗教狂热和蒙昧主义,反对中世纪以来的封建专制,倡导思想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对西方各国的政治体制、思想界和科学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大学精神分两个阶段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第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被迫打开国门,西方的各种思潮涌入中国;第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动打开国门吸纳西方的优秀文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时期,特别是世纪之交的高等学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数量逐渐多了起来,从而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浅谈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论文关键词:大学精神精神文化建设问题途径论文摘要: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理清大学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更是意义重大。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中文“大学”一词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的翻译,universitas涵义等同于古希腊文academia,其最初意为“学生集会”或“教师集会”。

大学在初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民间和自发的:众多“爱智慧”(philosophia①)之人聚集在城邦,聘请智者为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获得各自所需而组织成一种社团,即universitas。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德国洪堡、英国纽曼等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下建立起来的,他们认为有形的文化和社会建制都是无形理念、精神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其内在的精神,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因此大学精神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生命。

唯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践行自身办学理念,形成独特价值理念和理性追求那样一种具备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学精神,才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处,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于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学界存在多种表述,我们较倾向于此一定义:大学精神是大学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

从大学最初的发展来看,其一开始就是爱智慧之人聚集一起学习关乎宇宙自然人性之事的场所,他们深具对宇宙奥秘的惊诧探索之精神和对人类命运、人性问题的深切关怀,因而我们认为大学精神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

现代大学之内涵

现代大学之内涵

大学之内涵何谓大学?格林斯潘、比尔盖茨这两个人,都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感到自豪的学生,可是到最后这两个学生都没有取得学位?耶鲁大学法学院长说了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大学”。

什么是大学?大学就是那些原本比较聪明,但他/她还不是绝顶聪明的人,能够把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和更加智慧的地方。

这句话大家可以认真思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大学。

他这句话解释了格林斯潘和比尔盖茨为什么不能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原因。

因为他们绝顶聪明。

而只有那些一般聪明、比较聪明的人才需要大学。

大学就是把这些一般聪明、比较聪明的人变得更加聪明,而最后变成智慧的人的殿堂。

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正门有一幅浮雕,这个浮雕是:老师在讲课,慷慨陈词,手舞足蹈,而下面所有的学生都在睡觉。

所以说在大学里面,学生睡觉是天然的权利。

另一幅浮雕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后门,这个浮雕正好相反:学生们分成了两排,一看就知道,争论的已经不可开交,甚至相互指责的手势都有,这个时间老师在睡觉。

我们思考一下这两组浮雕。

大学的主体在任何时候都是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

如果不把学生作为主体,而只把老师作为主体,实行这种教育观,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

所以老师再有积极性,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老师就是多余的。

大学要有大师什么是大学?哈佛大学1909年到1933年做了24年校长的雅培劳伦斯说过一句话:“哈佛大学之所以备受尊重,不在于哈佛大学有多少座高楼,而在于哈佛大学有一代又一代备受人尊重的大师”。

这句话,被清华老校长梅贻琦把它总结为:“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这句总结非常精确,我认为比哈佛校长说的更有雅气。

大学之“大”,在于大德、大爱,在于大学问,在于有大师,在于大楼,在于大业、。

“大德”,意味着一所大学有担当民族责任的德性。

集“大德”、“大爱”、“大学问”于一身的,堪称“大师”。

大学之“大”,也包含有“大楼”的意思,大学应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包括为教员提供维持其尊严的待遇。

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构建的价值取向

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构建的价值取向
维普资讯
药学教 育 2O 年 第 2 O7 3卷 第 2 期

理 论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 ・
论 中国现 代 大学 精神 的反 思与构 建 的价 值取 向
马伟 涛 潍 坊 医学院校 长 办公 室 ( 潍坊

庄 国宁 ( 潍坊 2 14) 602
2 14) 潍坊 医学院卫 生管理 学院 602 ;
有 历史 的原 因 , 也有现 实原 因 , 根源则 在 于我 国社 其
新中 国成 立 后 至 今 的 5 0多 年 里 , 国 的 高等 中
教育 经历 了飞 速发 展而 又 曲折 的历程 。在 这个过 程
会 生活 中对大 学认识 的许 多误 区 。 () 1技术 教育 至上思 想 的影 响 工 业革命 后 , 个无 可 争 辩 的事 实 是技 术 教 育 一 逐渐成 为教 育 的 主流 。在 2 纪 教 育发 展 的 历史 O世 上 , 学 主义 和人 文 主 义这 一 被 称 为 教育 的钟摆 始 科 终在剧 烈地震 荡 , 成 了 一个 此 起 彼伏 的重 奏 。在 构 全球新 一轮科 技 主义 的 浪 潮 中 , 个 教 育 包 括基 础 整 教育重 点倾 向在 工 程 、 术 及 理 科 的学 习上 。 由于 技
维普资讯
药学教 育 20 年 第 2 卷 第 2期 07 3
制 真理 的发现 。 2 现 代 中国大学 精 神 的迷 失 .
制度对 大学 的侵 害 ; 学 缺 乏 独立 意 识 和具 有 鲜 明 大 个性 的办学思 想 、 念等 方面 。这些 问题 的产 生 , 理 既
题。

确价值观 以及建立在 这种 价值 观基础上 的行 为规 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关注现实 、 服务社会成为 高校的重要职能( 教学、 科研 、 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 能) 。大学在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 , 通过直 接的人文社会科学 的研究 和宣传 , 为社会提供精神 产品, 同时, 知识分子在提炼和批判社会 生活 的同 时, 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资到社会 , 为社会主义建设 提供直接的内容。布鲁贝克认为 ,90 1 年代 以来的 6 美 国大学“ 不仅是美国的教育的中心 , 而且是美国生 活的 中心 , 它仅 次 于政 府成 为社 会 的主要 服 务 者 和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式现代化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式现代化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式现代化1. 引言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实现现代化既是一种内在要求,也是面临的外在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路径。

2. 中国大学的发展现状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大学”到“综合大学”的演变过程。

传统大学注重文科教育,强调人文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培养;而综合大学则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规模庞大,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然而,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中国大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3.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其次,中国强调实践教育。

中国大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实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此外,中国还注重终身教育,鼓励学习者不断提升自我,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4. 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中国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吸引国际优秀学者和学生来华学习和工作,打破学科、学术和人才的壁垒。

此外,中国还需要改善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机制,提高大学的自主办学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5. 中国式现代化的挑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尽管一些大学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整体水平还与世界一流大学有一定差距。

其次,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明显。

此外,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也需要改革,提高学校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论现代大学精神

论现代大学精神

论现代大学精神崔琳毛长娟2(1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2黄河科技学院教务处,河南郑州450006)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在不断地发展和自身完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能突出自身特有气质特性的精神形式。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更是传统精神、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聚。

它对大学的发展起着思想导向作用。

同时,大学精神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着自身。

根据前人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文章认为现代大学精神应该包括:自治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兼容并包精神。

关键词:大学精神自治批判兼容并包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大学》开篇便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应该是古代的大家对“大学”精神的最高概括。

当然。

此所谓“大学”并不是指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大学”。

那么,如何定义现代的大学精神?现代的大学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呢?一、何谓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和不同阶段的社会情景中变化和发展着的概念,学者对它有着各种不同的表述。

王翼生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对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

”李辉、钟明华认为: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是整个社会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

苗素莲认为,“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的形成过程中,经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大学自身的角色定位.它体现了大学对大学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同时它又以价值观念和文化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行为.显示着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机构的独特气质。

”刘亚敏把大学精神定义为“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

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共同努力.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

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导向”,①它对大学的发展起到了激发、凝聚、定向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现代化进程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路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优势和挑战,解析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1. 承接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它与西方现代化有明显区别。

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承载了悠久的传统文化,注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综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它不仅追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文化的繁荣与传承,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3. 深入推进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推进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不断推进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二、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和思考1. 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学生意识到中国式现代化中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理念、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

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2. 发展经济的突出地位大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加,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祉。

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努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增长,也要保证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普惠性。

大学生关注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并积极呼吁社会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

现代大学精神的共性解读和构建策略

现代大学精神的共性解读和构建策略
学精 神严 重缺 失 。 因此 , 新 认 识 和建 构 大学 精 重
文章编 号 :6 3— 8 7 2 1 0 0 9 0 1 7 0 8 (0 0)6— 0 7— 5
演 变趋势 的探 索精 神 - 。其 基 本 内容 包括 独立 精 2 J 神、 自由精神 、 文精 神 、 学精 神 、 人 科 创新精 神 和批 判精 神等 几个 相互联 系 的方 面 J 。
里 箜:Q
现代 大 学精 神 的共 性 解 读 和构 建 策 略
张祖 华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无锡 24 0 ) 12 6
摘要 : 大学精 神是 大 学的本质 特征 和 灵魂之 所在 , 建一 流 大学需要 有独特 的大 学精 神 。 当前 创 我国大学精神严重滑坡和缺失, 迫切需要我们重建大学精神。文章分析 了现代大学精神的 内涵、 特 征 、 能, 功 并提 出 了构 建现代 大学精神 的 四条途 径 : 历 史 中积 淀 , 名 师 中挖掘 , 制度 中规 范 , 从 从 从 从
文化 中提 炼。
关键词 : 大学; 大学精神 ; 构建途径 中图分 类号 : 6 G4 文献 标识码 : A
建设 教育 强 国 、 世界 一 流大学 , 国 内许 多 高 是 校追 求 的 目标 。而世 界 上任何 一所 一流 大学 都 有 自己独 特 的大学 精 神 , 是 一 流 大学 的本 质 特 征 这 和灵 魂 之所在 。 当前 我 国大学 精神 严重 滑坡 和缺 失, 高等教 育工 具 化 、 利 化 倾 向严 重 , 于高 等 功 属 教育共 性 的价 值 目标 被 严 重 弱 化 和扭 曲 , 致 大 导
精神是属于人特有的现象 , 大学精神是 大学 人的精神追求 , 是大学人 高贵的“ 神属性存在 精 物” 是大学人生命 力、 , 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精神体 现 , 校 园文化所 形成 的独 特 的精神 特征 , 是 是支 配 大学人工作 、 学习、 生活的共 同精神信念 , 是一所 大学 的灵魂 之所 在 。

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摘 要 : 为一 种 独 立 的 文 化 机 构 , 学 需要 “ 问” 更 需要 “ 神 ” 大 学精 神 归 根 到 底 是 创 新 精 神 与批 判 精 神 、 学 精 神 与 人 作 大 学 , 精 。 科
文精神、 学术 自由精 神 与 社 会 关怀 精 神 。 当前 我 国 大 学精 神 出现 的 危 机 , 切 要 求 我 们 重 建 大 学 精 神 。 为 此 。 代 大 学 制 度 迫 现
为 柏 林 大 学 的 缔 造 者 , 堡 提 出 了 “自 由 的 教 学 与 研 洪
魂 之 所 在 。 大 学 精 神 之 于 大 学 的 生 存 与 发 展 , 如 犹
人 之 精 神 对 于 人 的存 在 的 意 义 一 样 , 失 了 精 神 , 丧 就 丧 失 了人 生 的 意 义 和 价 值 ; 样 , 失 了 大 学 精 神 , 同 丧 就 丧 失 了 大 学 的 生 命 活 力 , 失 了 大 学 之 为 大 学 的 丧 灵 魂 。在 人 类 进 入 2 1世 纪 , 会 步 人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社 的 今 天 , 学 无 论 在 量 还 是 质 上 都 实 现 了 跨 越 式 发 大 展 , 在 了 新 的 历 史 起 点 上 。然 而 , 学 所 发 生 的 变 站 大 化并 不都 是令 人 欢欣 鼓 舞 的 , 大 学 过 于 追 求 办学 当 数 字 而 忽 视 办 学 质 量 , 大 学 教 授 视 学 术 不 端 行 为 当 为 家 常 便 饭 , 大 学 生 被 指 责 为 耽 于 享 受 缺 乏 责 任 当
物 质 存 在 , 是 一 种 文 化 存 在 和 精 神 存 在 。 大 学 文 更 化是 一 种追求 真理 、 求 理想 和人 生抱 负 的 文化 ; 追 是

陈平原:大学精神与大学的功用

陈平原:大学精神与大学的功用

陈平原:大学精神与大学的功用(副标题为“答《人民日报》记者徐怀谦问”)问:谈中国大学的精神,不能不提蔡元培先生出长北大时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原则,您对前者尤为看重,为什么?答:1917年1月4日,新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到校视事,五天后发表公开演讲,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希望学生摒弃“做官发财思想”。

同时,蔡校长审时度势,扩充文科和理科,暂时停办工科和商科,突出北大在“高深学问”而不是“应用研究”上的实力。

此举对日后北大的发展影响极大。

至于蔡先生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1919年《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一般人可能会注重思想自由,我却更看重兼容并包。

为什么呢?借用英国哲学家伊赛尔·白林的概念,前者是积极的自由,后者是消极的自由。

思想自由是对自我而言,用中国传统的说法是有所为;兼容并包是指对待他人,要有所不为。

消极自由的意思,是保证你说话的权利,保证各种学说并存,让它们自由竞争、自由发展,谁赢得民心,谁就是胜利者。

大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给他们选择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说,“兼容并包”是一种制度性的保证,比个人的思想自由更为可贵。

蔡先生早年再三说,中国人不能容忍异端,长此以往,很容易养成一种正统的暴力,即对异端采取一种非常残酷的态度。

而北大不同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就是相对来说能“包容”,因而才显得大。

这个“大”有两层意思:一是北大人立意高,常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抱负——当然也有人说这是狂傲;二是度量大,北大人在自信之外,相对来说,更能容纳别的思想学说。

另一方面,蔡先生主张“兼容并包”,并非放弃选择的权利,也不等于没有倾向性。

他的总体倾向是求新、向上。

例如,学界普遍认定,正是蔡元培长校后的所作所为,直接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诞生。

在我看来,兼容并包是和大学、和University的本义是一致的。

它是接近大学最本质的东西University的本意,便是将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以便于共同研究。

对当代“大学精神”的思考——从大学的历史角度解读“大学精神”

对当代“大学精神”的思考——从大学的历史角度解读“大学精神”
礼 教 文 化 ; 谓 “ 明 以 止 ” 就 是 要 求 人 们 内 以 践 叶 以 前 的 教 育 基 本 上 是 人 文 教 育 或 者 说 是 以 人 文 所 文 , 行 道 德 伦 理 , 以恪 守 立 法 制 度 。 中 国 古 代 的 大 学 教 育 为 中 心 的 教 育 。 外
保 持 相 对 独 立 性 和 超 越 性 . 培 育 其 大 学精 神 的 本 真 命 题 。 是
『 键 词 】大 学 精 神 ; 学 人 文 精 神 ; 思 ; 建 ; 新 关 大 反 重 创 r 图分类 号1 4 中 G6 0 『 献 标 识 码 1A 文 r 章 编 号 11 0 - 5 0 2 1 O - 1 6 0 文 0 9 9 3 ( 0 0) 1 0 3 — 4
“ 学 精 神 ” 直 是 学 界 经 久 不 衰 、 久 弥 新 的 海 》 解 释 , 神 是 指 人 的 意 识 、 维 活 动 和 一 般 心 大 一 历 的 精 思
热 点 问 题 之 一 。 究 大 学 精 神 的 相 关 论 著 论 文 也 不 理 状 态 。 上述 关 于大学 人 文 精 神 涵 义 的界 定 表 明 : 研
读 。 大 学 精 神 是 大 学 教 育 的 核 心 , 大 学 的灵 魂 所 性 ,即 大 学 人 文 精 神 是 由 大 学 的 发 展 史 所 决 定 的 , 是
在 。 立 现代 大学理 念 , 拾 大学人 文精 神传 统 , 确 重 已 凝 聚 于 大 学 人 中 的 理 性 思 维 、 感 性 知 觉 和 心 理 状
成 为 2 1世 纪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态 。 大 学 精 神 是 在 大 学 的发 展 演 绎 过 程 中形 成 的 。

浅议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浅议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浅议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2012年10月31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王祚桥(武汉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并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注,也使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成为实现高等教育战略重点转移、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应该包括六大要素,即“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自主办学、学生参与”,并同时处理好五大关系,即高校党委与行政、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高校内部管理与教职工民主参与、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学生等关系。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确处理高校党委与行政的关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包含两个方面,即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二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中国特色和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党委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领导核心,是学校组织系统的决策中心,实行以集体领导为特征的民主集中制。

党委领导既表现为对人的领导——管干部、管人才,又体现为对事的领导——领导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指导一般事项和日常工作。

党委主要职责体现在管方向、谋全局、抓大事、用干部、保稳定、促发展。

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决策,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的慎重性与合理性。

校长负责是指校长在法定范围内,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是学校组织系统的执行中心,主要是落实党委领导,执行党委决议,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以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这种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的结合,是管理过程最优化的有效形式,符合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

同时,议行相对分离的权力运行机制,可以形成权力制衡,减少腐败的滋生。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大学精神的重建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大学精神的重建

学体制 、 资体制 和 管理 体 制 ; 是微 观 层 面 的大 学 另一 方 面也 继 承 、 扬 了传 统 大学 精 神 的精 华 , 投 二 发 形成
内部 运行机 制 , 即大学 的运行 方式 和 管理 制度 。值得 了独特 的“ 神气 质 ” 精 。至 此 。 现代大 学制度 才真正在
我 国现 代 大 学 制 度 的构 建 与大 学 精 神 的重 建
王恒 , 张捷 音 , 育猛 刘
( 苏工 业学 院 , 苏 常州 2 3 6 ) 江 江 1 1 4
摘要 : 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 大学精神的形成成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志。我国当代大学精神的衰微, 既有
“ 学” 官 色彩 浓 厚 和 发 展 过 程 中继 承 性 不足 的历 史 因 素 , 有 大 学在 社 会 转 型 期 面 临 困境 的 现 实 因素 。构 建我 国现 代 也 大 学制度 , 要从 人 文 精神 、 需 自治精 神 、 学术 自由精 神 、 判 精 神 等 四 个 方 面对 大 学精 神 进 行 重 建 。 批
薪火 相传 。 在我 国当代 社会 和 高等教育 的变革 中 , ” 高
校价 值取 向存在不 足方 面 :
1 我 国大学承 载着 太 多的政治 功能 .
层面得 到全 面反映 。

步和倒 退之 间演 进 , 此时 的京 师大学 堂 以及 之后创办 的大学 基本 上还 是封 建性 的高 等学 堂 , 没有形成现 并 代 大学 制度 。五 四运 动前后 , 以蔡元 培 、 蒋梦 麟 、 梅贻

现代 大 学
现代 大学制 度 在很 大 程 度 上 就 是 指 欧美 发 达 国 琦 、 张伯 苓 、 秉 文 为代 表 的 一 批教 育 家 使我 国大学 郭

现代大学精神之我见

现代大学精神之我见

现代大学精神之我见摘要:“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

大学精神的内核是一种不媚俗的精神,既是潜心向学的纯粹学术精神,又是引领社会,敢于不随波逐流的正确批判精神。

本文认为大学精神应包括:危机意识、以人为本、拥抱孤独,创新相伴、与真理为友、关注国家需求。

关键词:大学精神;危机意识;创新;以人为本巍巍青山,著其沉稳;悠悠绿水,名其灵性;现代大学,谓其精神。

上善若水,精神之于大学亦若如此。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古代学者眼中大学精神的至高境界,然而此“大学”非彼“大学”,那么在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精神又该如何阐释呢?今日的大学又该如何才能长久不衰呢?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作为继承弘扬传统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造和传播现代科技文化的场所,又该如何使其莘莘学子成为国之栋梁?一、何谓大学精神?大学不可能是乡村而全然是城市文明的产物,尽管乡村的农民和土地用剩余粮食养活的教授和学生。

大学应该教人怎样去思考,而不是教人思考什么。

也许,大学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大学精神在“志”和“气”:志贵高远,气贵雄浑。

正是这气概,将为时代培养出一大批地天立地的人物。

大学作为一个存在的实体,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寄存于这一实体中的精神却不能仅靠视觉就能观察到,必须深入其中才可体会。

“精神”一词抽象却富有魅力,大学的魅力正在于它的精神。

大学精神的内核是一种不媚俗的精神,既是潜心向学的纯粹学术精神,又是引领社会,敢于不随波逐流的正确批判精神。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

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等冷冰冰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散地,而是人、思想、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和博大胸怀的代表。

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大学精神及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盘 塑
刘 颖 慧
( 关学 院 , 东 韶 关 韶 广 51 0 5) 20

大 学 精 神 及 大 学 精 神 文 化 建 设 探 析

要 :大 学 精 神 作 为 一 种 不 可 或 缺 的 软 实 力 . 大 是

大 学 精 神 的 涵 义
学 赖 以 生 存 的 支 柱 和 精 神 推 动 力 .也 是 大 学 整 体 校 园 文 化 的 反 映 。 学 校 园文 化 建 设 , 其 是 精 神 文 化 建 设 对 大 大 尤 学精 神 的养成 有 着重要 意义 。理 清 大学精 神 与 校 园精神 文 化 建 设 的 关 系 , 强 校 园精 神 文 化 建 设 , 于 当前 构 建 加 对
强 党 组织 的号 召 力 、 聚 力 。 凝
四 、 语 结
范作 用展 现在 公众 面 前 。 组 织 生活 还 应多举 行 讨论 会 , 党 在 常 规 内 容 的 学 习 上 , 以 采 用 “ 人 宣 讲 制 ” 即 由 一 名 可 个 , 党 员 主 讲 , 他 党 员 提 问 、 充 , 而 唤 起 党 员 的 参 与 意 其 补 从 识 . 励 畅 所 欲 言 , 党 员 把 A 己 真 实 的 思 想 、 念 、 法 鼓 让 观 看
曼纪 念馆 和李 硕勋 纪 念亭 等 。走访 改 革开 放 中涌现 出来 的先 进 人物 。 受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 取得 的 新成 就 , 感 加
让 党 员 通 过 网 络 融 入 组 织 生 活 的 作 用 。 ”6 时 还 可 以 _同 _
借 助 QQ, 立 党 建 Q 建 Q群 , 开 党 组 织 生 活 , 相 交 流 学 召 互
表 达 出来 . 家 共 同 讨 论 , 党 员 真 正 成 为 党 幺i 生 活 的 大 让 f织 主角 . 成 民主互 动的 氛 围。 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痕迹 , 在大 学管理 上行 政化倾 向呈现 出新 的表 现形 式 , 缚 了 大学 依 法 自主办 学 的手 脚 ; 束 中国 大学 和 其他 国家 、 区大学 的最 大差别 是具 有办 学机 构 和社会 管理 的双 重特 征 , 展学 校和 构建 和谐 社 区成 为 地 发
中国大学 领导 的双 重责任 。但 是 , 这些并 不是 建设 现 代 大学 的 本质 问题 , 学 的本 质 是 培 育人 才 , 代 大 现
¥ 稿 日期 :0 9— 9— 0 收 20 0 2
作者简 介: 李延保 (9 2一) 男, 14 , 安徽 寿县人 , 中山大学原 党委 书记 、 教授 ( 广州 5 07 ) 12 5 。
2 04
现代大学精神 的解读 与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 大学

流 的学者 、 教授 到 中国大学 任 职 ; 中国社会 刚 刚完 成从 计 划 经 济 向市 场 经济 过 渡 , 尚存 不 少计 划经 济
大学 的本 质更是 研究 高 深学 问 , 授知识 , 传 创新 知 识 , 养合 格 的公 民。 培
体 系 。所 谓 “ 国特 色 ” 是指适 合现 阶段 国情 , 现 中国传统 文化 特征 和现实社 会特 点 。 中 , 体 从 中国文化传 统来 看 , 自古 以来 就有 明确 的教育 思想 、 学理 念 , 治 如先 秦 时期 《 大学 》 书就 开 宗 明 一 义指 出“ 大学 之道 , 明明德 , 亲 民 , 止 于 至善 ” 意 即通 过格 物 、 知 、 意 、 心 、 身成 为道德 完 在 在 在 , 致 诚 正 修 善 的 人并 推 已及 人 , 到齐 家 、 国、 天下 的 完美 境 界 。又 如 , 现 东方 文 化特 色 的教 学 传统 注 重基 达 治 平 体 础, 注重 课堂 教学 , 注重 教学 内容 的系统化 , 注重 对 全体 学 生 的教 育等 。 当然 , 道尊 严 、 视学 生个 性 师 忽 发 展 , 视实 践 、 轻 忽视 实证 调查 分析 等 , 也是 中国教育传 统 中难 以克 服 的痼 疾 , 以至 于 中国大 学 教育 的软 肋 仍然 是学生 创新 意识 不强 、 造力 潜质 培养不 够 , 没有形 成创 新型人 才生 成 的教 育培养 体 系。 创 还 从 中 国社 会现 实来看 , 中国大学 的科研 、 学术 环境 还 没有 达 到世 界 前 沿水 平 , 目前 还 很 难 引进世 界
题, 但是 , 世界 上并不 排 除对不 同 国家 先进教 育 的认 同 。美 国 、 国 、 洲 大陆 及 日本 、 国 等都有 一 批 英 欧 俄
世界 公认 的著 名大学 。他们 的管理模式 不尽 相 同 , 并具备 各 自国家 传统文 化 的特 征 , 大学 的本 质是 相 但 通 的 。中 国在 2 1世纪 终究要 从 高等教 育 的大 国发 展成 为高等 教育 的强 国。届 时 , 其标 志不 仅仅 是拥 有
( O I LS IN EE II N S CA CE C DTO )
现代 大 学 精 神 的解 读 与建 设 中 国特 色现 代 大 学 冰
李 延 保
摘 要: 大学的本质是培育人才 , 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 了现代大学 独特的精神 品质 , 是 , 但 大
学和社会是互 动的 , 大学需要社会的支持 , 培养的人 才又会影 响到社会 的发展 。目前 , 中国大学教育 的评价 在
学的学 风和社会声誉 , 也影响了人才培养 的质量 。为此 , 建设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 , 我们在坚守大学精神 的传统
价值观念的同时 , 必须适应世界经济 、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 赋予现代大学精 神 以时代特 征的 内涵 , 努力建 设和完善具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体 系, 真正成为高等教育 的强 国。
及大学教育发展走 向的认识上 , 有几个问题是 客观存在 的 : 1 在 以 自主知识 产权和科 技创新能 力为标志 的 () 国家科技竞争 力上 , 大学能提供的支持与服务 和社会对大学 的期望相距甚远 , 还没有真正走进社会的中心 , 起 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的先导作用 ; 2 从 整体上看 , () 中国大学教 育的软肋仍 然是学生 创新意识 不 强, 创造力潜质培养不够 , 还没有构建成创新型人 才生成 的教育培养 体系 ; 3 社 会浮躁 、 () 急功近 利现象 已经 渗透到大学内部各 种政 策 、 制度和管理的文化 理念 之中, 缺乏作为神圣学术殿堂应有 的矜特和品味 , 害了大 损
20 0 9年第 6期 第4 9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RNA F S N YA S N UNI O L O U T— E VERST I Y
No. 0 6 20 9 Vo. 9 14 Ge r lNo. 2 nea 22
( 2 2期) 总 2
关键词 : 现代大学 ; 大学精神 ;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 : 60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 6 9 20 )6— 24— 4 10 9 3 (0 9 0 00 0
我 国现代 意义 的大学 发展较 晚 , 也走 过 了百年 历史 , 但 而且 一直 在 向世 界 先进 教 育学 习 , 已经形 成 为世 界上 规模 最大 的高等 教 育体 系 。尽管 各 国大 学 的教 育管 理 模 式 并 不 相 同 , 存 在 “ 不 国际 接轨 ” 问

批 排 名前列 的世界 一 流大学 及高水 平大 学 ; 重要 的是 , 更 中国 的大学教育 应 当成为 世界先 进 大学 教育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括大学 的理 念 、 学 的组织 、 包 大 大学 的管 理 、 学 的制 度 、 大 大学 的文化 等 都 应有 丰 富 的
内涵, 而且具有可以与世界同类名校对话和互相借鉴 、 沟通的平 台,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