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1941年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述论

合集下载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1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1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三 省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 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
在长春下车时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员本庄繁(中间挥手者)其后 是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
2、卢沟桥事变与全面侵华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
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
大背景
(1) 国际背景 (2) 国内背景
国际背景
美国此时采取“避免介入”政策
(1937年7月—1938年10月)
原因:
1、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 根源。
2、当时的国际上对侵略者盛行绥靖之风。 3、日本在此时的侵略还没有对美国的在 华利益构成根本威胁。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在战斗中消耗很大。为改 变这种被动局面,中国向美国提出,希望美方提供飞机、 人员等支援。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美国总 统罗斯福签署了一个未公开发表的命令,允许美国陆、 海军的预备役航空人员参加美国志愿航空队,纳入中国 空军序列赴中国参战。8月1日,美国志愿航空队在缅 甸同古正式成立,由美国退役上尉、中国航空委员会顾 问陈纳德任指挥官,下辖三个战斗机中队。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 对日宣战,志愿队总部和第 1、2中队进驻中国昆明巫 家坝机场,第3中队前往缅 甸仰光协助英军防空。
国内背景
1、九一八事变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
3、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形成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深夜发动。
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 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此次事变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蒋介 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落入日军之 手,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_1937_1941_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_1937_1941_

收稿日期:2008-10-16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0规划项目/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0(批准号:07I0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0规划项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国联的外交政策研究0(批准号:08B44)作者简介:洪岚(1965-),女,浙江杭州人,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No .4,2009J OURNAL OF SO UT H C H I NA NORMAL UNIVER SI TY(S OC I AL SC I ENCE ED I TIO N )2009年8月Aug .,2009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1937-1941)洪 岚(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 要: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不顾英、法、美等列强国家的阻挠,坚持将日本侵华的事实向国联提出申诉,要求按照5国联盟约6有关规定对日本实施集体制裁,敦促国联通过有利于中国的决议案和报告书。

此后,南京政府加强与国联的防疫合作,积极推动各国贯彻国联决议精神、制定和实施/援华制日0的具体措施,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的实际援助。

关键词:卢沟桥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国联外交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9)04-0081-06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0为宗旨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5国联盟约6宣称尊重并保持所有会员国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主张通过国际仲裁和平解决争端,实行制裁、裁军和集体安全保障制度。

中国是国联创始会员国之一,1931-1941年间,南京政府利用国联这一国际政治舞台,不断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争取国际社会援华制日。

学界以往对南京政府国联外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九一八0事变不抵抗与依赖国联的政策,¹本文拟着重分析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国联外交的演变及其意义。

民国时期的中美留学交流活动述略

民国时期的中美留学交流活动述略
— ・ _ 蹯

辛丑条约》协议 向列强赔款白银合计 留美学生的资格、 , 专业、 管理等诸多 中美留学交流活动兴起于 10 年的美 辱 的《 98 4亿 5 0 00万两。 98年, 国众 、 10 美 参两院通过 上作了严格规定 。10 99年第一批 国政府庚子退款, 通过长期发展, 在南京 国民
顿, 加强和规范留学生管理 , 同时提高了留学 论 会 , 对科学名词进行审查 , 并先后通过 了 是全国一流。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博士曾称
资格 。再加上清华学校停止了庚款留美和席 《 算学名词》《 、化学名词》《 、物理学名词》 等多 赞东南大学为中国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有希望 卷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 12 年至 门学科的名词 , 使 99 促进了科学技术 的引进和发 的现代高等学府 。c ,  ̄N-留美学生中先后还有 _ 13 92年期间留美人数大幅下降。 之后在国民 展。另外 , 留美生们也非常注重科研工作, 如 胡适 、 蒋梦麟担任 了北大校长 , 竺可桢担任浙
传相关卫生知识外 , 还加强 了对违犯卫生事 卫生方面的认识也并不 比汽水公司和普通民
宜的查处 旧 。修订后 的 《 汽水管理规则》 于 众多多少。 在这一点上 , 仅靠个别行政机构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9 6年颁 布 , 京师警察厅“ 恐各厂商 日久玩 努力显然不够。尽管如此 , 到民国初期 , 北京 生, 不能切实遵行 ”几乎每年汽水销售旺季 城市的汽水卫生还是取得了明显 的进步 , , 京 都专门布告 , 要求汽水公 司将制成的汽水呈 师警察机构对汽水卫生的管理在当时很 明
常严格 , 因此学生大都成绩优异 , 很多人取得 科学救国的理想 , 也为了改变 当时中国在经 朱彬元创经济学系, 陈达创社会学 系, 钱崇澍 了非常大的成就。稽勋 留美学生是官费留学 济文化科学上落后的局 面, 许多 留美学生致 创生物系。次年 , 郑之蕃创算学系。12 年 , 98

抗战中期(1939—1941年)美国对华援助初探

抗战中期(1939—1941年)美国对华援助初探

抗战中期(1939—1941年)美国对华援助初探抗战中期,苏联在继续援华的同时,为预防纳粹可能的侵略,迫切地与日本谋和;英国援华脚步徘徊;法国维希对日退让;德国停止援华行动。

中国政府、各党派和人民苦撑待变。

此时,美国为了其远东和全球利益挺身而出,为中国坚持抗战注入了强心剂。

一、对日禁运随着美国民众逐步了解中日战争的真相,美国的民意也开始发生变化,孤立主义思潮有所削弱。

1939年春夏,美国的民意测验表明绝大多数人赞成对日本实行武器禁运并抵制日货。

6月16日公布的一份民意测验显示,同情中国者为74%;赞同不买日货者为66%,反对者为34%;赞同对日禁运军用品者为72%,反对者为28%(《抗战时期封锁与禁运事件》)。

1939年7月,美国政府鉴于其在国会内修改中立法的努力未获成功,又考虑到日英“有田—克莱琪协定”的签订对中国士气的不利影响,决心采取有力的措施,以表明美国政府对于远东局势的态度,鼓舞中国人的抗日士气。

美国政府选择了预告废除日美商约这一方式。

此举将为美国日后对日本经济进行制裁铺平道路,同时也向日本发去明确的信息:如果它一意孤行,半年后就将失去美国重要物资的供应。

7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通知日本驻美大使,声称:“在最近几年中,美国政府一直在审查美国与外国签订的商业和通商的有效条约?在这一调查过程中,美国政府认为,美国和日本于1911年2月21日在华盛顿签订的商业和通航条约中的某些条款需要重新考虑。

”赫尔通知日方,要求终止这一条约,根据该约所规定的程序,宣布该约将自即日起六个月后失效。

日美商约的废除,消除了美国对日禁运的法律障碍,国民党方面深感振奋。

中央社发表评论说,“我国朝野对于罗斯福总统采取此种断然措臵,莫不钦佩其高迈之认识与果敢之决心,日寇在过去两年间所受打击,以此次为最重大,其将成为致命之打击。

”蒋校长称赞美日商约的废除是“总统和国务卿的伟大而辉煌的举动”,在日英“有田—克莱琪协定”达成之时,美国采取的这一行动“减轻了中国自卷入冲突以来所面临的极严峻的危机”。

10_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10_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外交一、抗日战争前半期:苦撑待变七七卢沟桥事变1、从争取南北夹击到苦撑待变(1)南北夹击政策的失败七七事变之后,南京政府的策略:军事上:“全力以赴,务求一胜”外交上:“南北夹击,速停速了”与日本交涉:使战争限于局部范围7月12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制定了两阶段作战方案:第一阶段,海军配合陆军在华北的作战;第二阶段,在陆军配合下,在上海进行作战,将战争从华北扩展到华中和华南地区。

7月29日,已经占领平津地区的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对华作战计划》,进行了多个方向开展进攻、后备部队陆续投入的全面部署。

要求国联讨论英法美继续执行“静观和忍耐”的政策。

1937年10月6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对中国表示道义支持”,决定召开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并邀请其他在远东有特殊利益的国家参加。

1937年11月3日,布鲁塞尔会议召开。

⏹“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世界局势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1933年10月,希特勒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4年8月,希特勒法西斯专政体制确立;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10月24日,德意成立“罗马—柏林轴心”;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

请求美国和苏联的支持1937年9月12日起,宋美龄在南京通过美国广播网,直接向美国民众发表广播演说。

美国:如果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就得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

苏联:吸引日军南下,可减轻自身压力。

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贷款,提供军事物资,派出军事顾问和志愿飞行员。

日军侵占华北华中(2)苦撑待变的实施中日实力对比悬殊“远东慕尼黑”1939年7月24日,英、日达成《有田-克莱琪协定》;7月12日,英国应日本要求,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

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蒋介石(1938年1月):“不患国际形势不生变化,而患我国无持久抗战之决心。

中国抗日战争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中国抗日战争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贡献。

()A:对B:错答案:A2.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讲授中国抗日战争史,重点讨论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抵抗之路的,中国政府和国共两党如何动员全国民众进行顽强抵抗,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A:错B:对答案:B3.中国的局部抗战包括淞沪会战?()A:错B:对答案:A4.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采取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难,实行征兵制,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为了打击中国的抗战意志,日军对中国进行战略轰炸,实施惨绝人寰的细菌战。

()A:对B:错答案:A5.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如何参与对日处置,在处理日本战犯,收回台湾、澎湖、海南等领土主权,对日经济索赔问题上的政策与教训,以及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做出的贡献。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A:《台事专条》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D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代表()将日军的侵略诉诸国联?A:施肇基B:汪精卫C:王宠惠D:蒋介石答案:A3.孙科政府结束之后,南京国民政府进入了()时代?A:蒋胡合作B:蒋汪合作C:蒋陈合作D:汪胡合作答案:B4.国际联盟位于()?A:日内瓦B:伦敦C:温哥华D:华盛顿答案:A5.1929年,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了()理论?A:脱亚入欧B:满洲土地无主论C:世界最终战争论D:远交近攻答案:BC6.1931年6月至7月间,东北相继发生了()?A:中村事件B:张北事件C:柳条湖事件D:万宝山事件答案:AD7.九一八事变到东北全部沦陷,东北军进行了()保卫战?A:台儿庄保卫战B:平型关大捷C:江桥战役D:双城堡战役答案:CD8.九一八事变之后,林森政府提出对日绝交方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班级姓名座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0分)1.距今约5300-4000年,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据考古发现,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而且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

据此可知()A.证明了长江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B.代表了高度发达的早期中原文化C.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D.反映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2.汉代察举制中科目最盛的三科是孝廉、贤良文学和茂才,唐代设有“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科。

宋代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

清代特设孝廉方正科。

这说明古代官员的选拔()A.重视对官员德才的考核B.抑制了豪族对政权的垄断C.废除以诗赋取士的旧制D.克服了凭恩荫选官的弊病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

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材料反映了()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4.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郑思肖,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肖’为繁体‘赵’字的一部分)”。

其笔下的兰花疏而不空、无根无土,意境深远。

下图(图1)为他根据自己在福建居住时所见的墨兰所作的《墨兰图》(题字为“一国之香,一国之殇”)。

这反映出()A.文化艺术的地域特征浓厚B.时代环境影响艺术创作C.凸显高洁典雅的文人意趣D.风俗绘画体现家国之殇5.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

这说明,南北面官制()A.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汉化B.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C.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D.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6.乾隆二十四年,有官员上奏称“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

抗战前期的中美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抗战前期的中美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抗战前期的中美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作者:王华来源:《大观》2015年第01期摘要:随着近年来史料运用的更加便利,国、共、美三方以各种方式披露的资料和档案增多,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研究也就变得更加充分。

今天我们侧重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美国的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等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既是中国单独抗击日本侵略的时期,也是中美关系承前启后,由疏到密的转变期。

关于这个时期,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在这个阶段,中美双方的政策是如何演变的。

关键词:抵抗;参与;建立鉴于以往资料和档案的单一和不充分,传统观点对国民政府对美政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偏颇和误解。

而近年来随着研究条件的改善,以往陈旧的框架和对不同观点的束缚被打破,这一领域取得了比较客观和系统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们就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在单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美政策的发展进行详细解读。

在单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美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以抵抗求妥协”的总方针下提出的对美政策这一政策的目的大抵是希望通过武装抵抗,向日本显示“抗战决心”,并促成列强的干预,一旦日本同意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那么国民政府即可与它达成妥协,迅速结束战争。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国民政府最初的对美政策含有两项目标:①促使美英合作,出面干涉,以此对日本施加压力,实现中日妥协;②为争取美国同情中国抗战制造舆论,要求美国支持中国抗战,并对日本进行制裁。

这一政策的实行确实争取到了美国的舆论同情,但也仅仅是舆论同情而已。

除了精神上的鼓励,美国并未作出其他实质性的举动。

二、“苦撑带变”时期的对美政策1938年初,蒋介石确定了中国的外交应以开展对美外交为主,即将对美外交取代对英外交,居于中国外交的首要位置。

不得不说这是国民政府作出的一个重大而又正确的觉得。

自晚清开关以来,英国长期以列强的带头人,瓜分中国的领头羊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活跃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

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德日美的崛起和后来居上,以及英国自身的国力限制,实际上英国在远东已经处于一种虚弱状态,这个热爱朗姆酒和炸鱼的老大帝国正经历着它的中年危机,前有美苏的崛起,后有德意的虎视眈眈,可以说不仅是事业不顺,而且是后院起火,已无力再继续充当首席列强的角色。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国际舆论动员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国际舆论动员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国际宣传处为大本营,广布国际宣传网,与军事行动和外交活动密切配合,并充分利用外籍人士和外国传媒的力量,大力开展国际舆论动员。

国民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和战争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国际舆论动员的策略方针,争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的支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一党专政和专制独裁,在开展国际舆论动员中夹杂着党派的狭隘性和私利性,从而削弱了这项工作的效果。

【摘要题】抗日战争史研究【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国际舆论动员/对外宣传【正文】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日两国都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国际舆论动员也必然是围绕着如何争取战争的胜利而运行的。

国民政府为保障“争取与国”和“争取外援”之基本国策的执行,通过多种机构、组织,动用了大量人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分别采取不同措施,积极开展国际舆论动员,通过对外宣传,争取盟友的同情和支持,“苦撑待变”,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以及经济和军事的支援,也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作用。

①一对于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组织抵抗的同时,也日益认识到国际舆论动员的重要性。

此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化的大国,日本的异军突起必将影响到其它列强在中国的权益;作为大国,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意义还是战略意义上,在未来远东的政治版图中都将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此,中日之间的战争,其影响不只局限于中日两国,而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大国的反应。

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国政府在战争中除了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之外,还要力争在中国拥有重大权益的列强对我施以同情并进行援助,而开展国际舆论动员则是争取这种同情与援助的重要途径。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连日用英语向世界各国广播,以此混淆视听,试图将战争的责任嫁祸于中国。

针对日本这一颠倒黑白的行径,有关人士向军事委员会建议:“此种国际宣传战,中国不可忽略。

”②国民政府高层对此予以高度重视,7月22日,何应钦指示参谋本部:“与中央宣传部洽商,每晚增加对国际上广播,与日方对抗。

从“救助”到“反干涉”——对《新华日报》刊登美国民间援华活动的评析

从“救助”到“反干涉”——对《新华日报》刊登美国民间援华活动的评析
关键词:《新华日报》;美国民间援华;救助;反干涉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18)06-0077-07 收稿日期:2018-09-08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延安时期中共与英美记者的交往研究”(15JZ2093) 作者简介:赵 红(1970—),女,陕西延安人,延 安 大 学 历 史 系 副 教 授,硕 士 研 究 生 导 师;王 梦 倩 (1994—),女,陕 西 绥 德 人,延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一、全面抗战时期美国民间援华活动及其特点 卢沟桥事变之前,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民对中 国并不了解。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一张婴儿坐在 废墟中哭泣的照片震惊了美国舆论界,《生活》杂志 事后估计该照片当期受到 1亿 3千 6百万人的关 注。由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受到美国人民的关 心。次年,国民政府确定了以争取美国为主要外援 对象,蒋 介 石 对 美 国 民 间 援 助 问 题 也 高 度 重 视。 1938年 2月国际宣传处派人前往纽约筹办中央宣 传处驻美办事处,10月国际宣传处迁往重庆后开始 用英、法、德等语言播送新闻、演讲和时事评论,以此 来加强对美国舆论的争取。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 在华利益受到日本的威胁愈来愈重,许多美国民众 先于政府开始以实际行动反对日本在中国的罪行, 他们在国内组织各种形式的援华活动,对华进行募 捐或要求政府对日实行制裁,通过采取具体行动来 影响外交政策的决策人。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更是激发了美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情感,美国民间援 华开始步入高潮,此时民间援助的内容和形式也开 始发生改变。全面抗战时期美国民间对华援助是美 国援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弥补政府援助不足 的同时,对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起到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 美国民间援华活动随着全面抗战时期国际形势 的发展而变化。报纸所刊登美国民间援华主体主要 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美国民众和各团体机构,据援助 内容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1938—1940年美国民间援华活动 1938—1940年《新 华 日 报 》所 刊 登 美 国 民 间 援 华的文章共有 158篇,内容多是美国各界对中国难 民及伤兵的捐款,及其在美国为华筹款所发起的各 种募捐活动,尤以“一碗饭”运动最为著名。总体来 看,此阶段的援华活动比较零散,其内容主要包括以 下三个方面。 第一,斥责日寇暴行,拒绝与其合作。卢沟桥事 78

胡适、宋子文与抗战时期美援外交

胡适、宋子文与抗战时期美援外交
国对华政策逐渐朝着制日援华的方向发展。⑤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经过抗战头一年的反复观察、试探、实践和分析,认为还是美国最可靠,越
来越把争取外援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大致在 1938 年年中确立了以对美外交为首要重点的外交
方针。⑥ 1938 年 6 月,蒋介石认定"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亦自有国策,求援无效。惟美为民
在任,至深欣慰。此次使美,国家前途利赖实深。列强惟美马头是瞻,举足轻重,动关全局,与我关


吴景平:((宋子文评传)),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05 页。
《申报 ))1933 年 8 月 31 日。
③ ④
陶文钊:((战时中美关系的若干问题>>.<<美国研究>>1 995 年第 3 期。 陶文钊:((战时中美关系的若干问题)),((美国研究>>1 995 年第 3 期。
70% 。易言之,吾人欲抵制日本之经济威胁,与夫减轻一般国民因物价陡涨而蒙之苦痛,其最利之
武器,即中国经济机构之稳定矣"。③ 6 月 4 日,胡适电告外交部,罗斯福总统已表示,将向中国提供
更多的援助。④
陈光甫回国后,蒋介石决定派宋子文作为"私人代表"赴美继续接洽美援。 6 月 14 日,蒋介石 致函罗斯福:
助。我应与美成立谅解,请美严促英国勿与日本妥协,增我抗日之困难" ; 2. "促成美修正中立法,区
别侵略国与被侵略国 ";3. "努力促美政府于最短期间助成对华现金或信用之借款"。②可见,中国
政府对胡适使美寄予极大的希望。
胡适和陈光甫抵美后,同美国各方积极交涉,先后于 1939 年 2 月和 1940 年 3 月为中国争取到 2500 万美元和 2000 万美元两笔贷款,中国以出售桐油与锡矿作抵押,史称"桐油贷款"和"漠锡贷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国外交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国外交

开始阶段(1937.7——1938.12)
• 庐山谈话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第二次谈话会上发表讲话,系统
的阐述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方针。主要有以下四点: 1、阐明他的外交方针:“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
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2、表明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突发的,而是日本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
所以必须反击。 3、表明抗战的态度是应战而非求战。 4、提出卢沟桥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四项最低限度:(1)任何解决不得
侵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 之改变;(3)中央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 随意要求撤换,(4)29路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约束。 5、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 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2、邀请九国公约的签字国于最短时期开会讨论,并建议:(1)对中
国表示精神上的援助,请会员国各自分别援助中国;(2)勿采取削 弱中国抵抗能力的任何行动。
根据上述决议,相关国家应在最短时期内开会讨论关于中日战 争的具体问题,11月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九国公约会 议,8.12)
• 德国陶德曼的调停 抗日战争爆发前,德国在中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德之间经
济和军事往来密切。1937年德国出口给中国的军火就占其武器出口 的37%,占中国军火进口的60%。此外,国民政府还聘请了大量的 德国军事专家。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德国声称“严守公平中 立”,但是随着战争的升级,日本威胁如果德国继续以目前的形式 支持中国,日本将退出反共国际协定。德国于是停止了对中国提供 任何物资,但对中日冲突仍持中立态度。1937年10月28日,日本外 务省次官向德驻日大使狄克逊表示希望德国对中国施加影响。30日, 德国驻中国大使陶德曼对中国外交部次长陈介表示德国愿意调解。 于是中日德三方开始交涉。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简答题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

(3)扶植汪伪政权1938年12月,中国******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

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2、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

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口号。

游行队伍遭到******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事变的发生: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

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简述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之态度

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之态度

九一八事变后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之态度作者:黄飞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6年第08期摘要演南京国民政府主政后,将“修约外交”包装成“革命外交”并予以宣传、推动。

九一八事变后,要求政府进行“革命外交”的舆论诉求迅速高涨,但南京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举措是将日本侵略行径诉诸国联并寄望于国际社会的干预。

随着日本步步紧逼,舆论对政府“革命外交”的态度不断变化,由满怀希望到不满、怀疑,在“锦州中立化”方案后,更对“革命外交”话语本身产生质疑。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并为自己的软弱外交辩护,南京国民政府对“革命外交”进行新的诠释与构建。

南京国民政府这一举措,让民众进一步看清政府“革命外交”的本质,放弃“革命外交”的诉求,“革命外交”淡出舆论视野。

关键词演南京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革命外交,舆论中图分类号演K25 文献标识码演A 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6)16-0052-0620世纪20年代,“革命”成为国民党、共产党和青年党等民族主义政党的共同诉求,“人人都认为自己是革命者”。

①“不同的政党和不同的派系竞相争夺和垄断对‘革命’话语的阐释权,争夺‘革命’的正统,并试图建立各自对‘革命’话语的霸权地位”。

②“革命被构建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和使命实践的正当性”。

③“革命外交”正孕育于此背景下。

当时学人认为“革命外交”是“国民革命进程中的产物。

它最初蕴蓄在爱国青年的救国热情和愤慨的意识中,次由国民党人明白提出”。

④“国民党人最足以自豪的,对内就是党治训政,对外就是革命外交”。

⑤早在建立南京政权时,为了获得列强的好感与支持,蒋介石公开了他与“武汉人物”迥然不同的“温和型外交”:既致力于国民革命“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实现中国之独立、自由与平等”的目标,又坚决摒弃群众性、暴动性的极端手段,强调用温和、渐进的方法,一步步地去达成这些目标。

⑥改订新约运动,正是践行此种“温和型外交”。

然而,为了赢得民众支持,获取政权的合法性,南京国民政府主政后,在国内声称继承“革命外交”,并予以宣传、推动。

1938-1941年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述论

1938-1941年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述论
张 文禄
( 徽 亳 州 师 专 ,安 徽 安 亳州 260 38 0)
[ ‘要 】 在 13 — 9 1 间 , 国民政 府 一 方 面坚持 抗 日,另一 方 面积 极 争取 美 国的援 助 。 摘 9 8 14 年
国民政 府 以 美国为主要 求援 对 象 ,是 其对 中国国情与 国 际地位 、 E本侵 略 野心和 国际局 势发展 趋 l
13 99年 1 月 ,美国对 中立 法进行修 改 ,通过 了 1 “ 现购 自运”方案。
作者、 作家、 摄影师等。 ”正是在国民政府高 层对美宣传 的高度重视下 ,13 97年至 14 年 2月 , “ 91 仅在武汉 、 重庆两地就接待外国记者 18 , 中美国占 7 人 ,几 6人 其 7
1 8 8 胡适出任驻美大使. 9 年 月, 3 标志着国民政府 开始将重点争取美国援助的 计划付诸实施。 国民政府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美外交攻势 ,以争取
美国对华援助。
【 稿 日期 ] 1- 2 1 收 2 0 0—0 0
令财政部长孔祥熙, 优先从资金上支持对美宣传。在蒋 介石的支持下, “ 美国宣传经费每月美金十万元” ,从而 保证了对美宣传的有力攻势 1 。对美国舆论界人士,蒋
日军冲突 ,完全委过于中国,使世界均深信责任在中国
而不在 日 ”日 本。 本的这种颠倒黑白、 混淆视听的宣传, 在国际社会上造成了极大混乱,严重歪曲了中国抗 日的
正义性 。对此 ,何应钦要求 , “ 每晚增加对国际广播 ,
开。 《 上海停战协定》 《 、 塘沽协定》 《 、 何梅协定》 等 都是国民政府备战工作不到位的结果 。西安事变后 ,l 月, 97 2 南京沦
陷,英美等国在 中国的利益受到威胁 ,开始密切关注中 国局 势 ,国际形势正悄 然发生变化 。面对这 种情况 , 13 年 1 1 98 月 1日,蒋介石在 日记中写道 : 只要我能抗 “ 战到底 ,则国际形势终必转变 ,倭寇终必失败。 2 ”『 同年 ,国民政府对抗战 以来 的外交方针进行 了检 讨 ,并实际地分析和讨论了中国在此期间应采取 的外交 方针问题。其 中心议题就是 “ 哪个国家是中国争取外援 的主要对象 。 ”经过分析 , “ 英国老谋深算 ,说之匪易。 俄亦 自有国策 , 求援无效。唯美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 起侠义之感, 且罗斯福总统确有解决远东整个问题之 。 匏 如舆论所向,国会赞同,则罗总统必能有所作为” l 。国 民政府把外交重点放在了争取美 国援助上。

陈其尤述论

陈其尤述论
一 陈其尤, 又名定思、丽江。1892 年生于广东海 丰县东笏社一个望族书香之家。陈其尤出生的年 代, 正是西方列强不断入侵, 中国日渐丧权失地的 年代。这时, 清王朝的统治更加腐朽没落, 人民处 于空前的灾难和痛苦之中。海丰县处于中国东南 沿海地区, 是近代中国最先遭受帝国 主义列强侵 略的地方之一。海丰的许多民众为了生存, 在近 代纷纷出国, 谋求 活路, 由此海 丰形成 众多的 华 侨。陈其尤家庭虽然优裕, 但生活在 这样一个苦 难深重的年代, 一方面感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 另 一方面也很早就受到一些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 陈其尤 8 岁开始上学, ¹ 学习非常勤奋, 甚得老师 赏识。在学校学习期间, 陈其尤的自我意识、独立 人格、民族与民主的意识朦胧产生。1910 年, 他从 报纸中了解到国家处于危急情形, 内心愤激之至。 他痛恨 清王朝的 腐败无能 和帝国主 义的侵略 压 迫。这时他读到邹容写的5革命军6, 反清革命的 热情高 涨。陈其 尤 决心 走 出海 丰, 参 加反 清 革
1917 年 7 月, 积极追求民主革命的陈其尤, 毅 然辞去北京政府财政部的职务, 奔赴 上海随孙中 山乘/ 海琛号0 自沪南下, 回广东参加孙中山领导 的护法运动。在广东, 陈其尤担任粤 军总司令部
机要秘书。同年, 粤军在陈炯明的带领下攻入闽 南, 陈其尤先后担任福建东山、云霄县县长, 并负 责筹办5闽南日报6。1919 年作为粤军代表驻厦门 鼓浪屿, 负责护法运动失败后回到上海的孙中山 和粤军之间的联系工作。同年还代表粤军到上海 与孙中山洽 商回广 东事宜。1920 年 陈其 尤任潮 海、汕头海关监督兼海关外交特派员等职。这时, 陈其尤还与在粤军中工作的蒋介石建立了良好的 关系。1922 年 后, 陈 其 尤退 居 香港, 出 洋游 历。 1925 年, 美洲致公堂经过长期筹划改堂为党, 陈其 尤为致公党创办人之一。1931 年, 陈其尤参加了 在香港召开的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被选为中 央干事会负责人之一。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后, 陈其尤任国民政府驻香港特派员。陈其尤虽然和 蒋介石私交不错, 但他毕竟长期从事民主革命活 动, 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又颇多不满。

周恩来在抗战时期对美国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

周恩来在抗战时期对美国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

(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22021周恩来在抗战时期对美国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丁英顺刘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400043)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拓展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活动空间,争取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话语权”,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积极开展对美国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广泛接触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积极争取莅渝的总统特使,密切交往美国在华军官等。

这些对推动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的改善、维护国共作抗战大局以取得抗战了作用。

关键词:抗战时期;周恩来;美国军政人员;统战工作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21)02-0083-05随着全民族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成为了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交往中心,后来又成为了世界反西斯战争战驻地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力量在远东的集结地。

国驻华使节、党政领袖、国际人士等来到重庆。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的国际力量,拓展中国共产党(简“中共”)的国际活动空间,争取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话语权,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以下简称“南方”)在重庆积极开展对美国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对推动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关系的改善、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以及最终取得抗战了重要作用。

一、宣传出去:广泛接触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美国驻华大使馆是美国外交部派驻战时中国的一个代表机构,于1938年6月迁至重庆,1946年4月迁回南京。

日战争(以“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触的,,与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的往工作,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新四军的战,以日据军民的战贡献都具有十分的意义。

时任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亲自负责国际统战工作,他途径,抓住会开展对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的统战工作。

1938—1941年国民政府中条山游击区述论

1938—1941年国民政府中条山游击区述论

1938—1941年国民政府中条山游击区述论
赵东星
【期刊名称】《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27)5
【摘要】太原会战后,山西几近被日军所占,仅剩晋南中条山等零星地带继续掌控在国民政府手中。

面对此种情况,国民政府于1938年春开辟了中条山游击区,意在实行敌后游击战,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统辖。

中条山游击区在一定程度上对山西日军形成了牵制之势,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坚持片面的抗战路线,同时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又处处提防中共的“扩张”,因此中条山游击区在日军的打击下日趋萎缩以致最后消亡,中条山一役亦被称为是抗战期间“最大的耻辱”,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山西境内的游击战进入颓势。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赵东星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1938,国民政府与黄河决堤之灾
2.原中央苏区各游击区土地革命和统一战线述论
3.1938-1941年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述论
4.1938-1941年中条山抗日根据地民众运动考察
5.南京国民政府警察测验的产生与发展(1938—1949)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38年12月和1940年3月分别批准了以桐油和 锡矿为担保的数额为25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 的对华贷款。 2.1940年9月和11月,批准了2500万美元的钨砂 借款和总额一亿美元的金属与平准基金贷款。 3.1941年1月,罗斯福向国会提出“租借法案” 提案。3月11日,租借法案通过。
第二节 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一、国民政府加强对美外交及争取美 国帮助的努力 任新驻美大使、对美外交纲领
主讲人:陈雨婷
1938年,国民政府对抗战以来的外交方 针进行了检讨,并实际的分析和讨论了中国 在此期间应采取的外交方针问题。 其中心议题是“哪个国家是中国争取外 援的主要对象。”
“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亦自有国策, 求援无效。唯美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侠义之 感,且罗斯福总统确有解决远东整个问题之怀抱。 如舆论所向,国会赞同,则罗总统必能有所作为。”
• 积极开展多种外交方式,争取美国对华经济援助。
1.何应钦要求,“每晚增加对国际广播,与 日方对抗。” 2.国民政府特设国际宣传处,对外进行宣传。
1941年8月,《反攻中国》在美国上映 在各国设立驻外办事处,驻美国纽约办事处规模最大
3.蒋介石极为重视对美宣传。
1938年,蒋介石命令财政部长孔祥熙,优先从资金上 支持对美宣传 对美国舆论界人士,蒋介石也尤为重视。
4.国民政府特派一批半官方性质的代表赴美 宣传以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率。
1.1938年6月11日开始对日本实施“道义禁运”, 禁止向日本出售成型的飞机和发动机等。 2.1939年11月,美国对中立法进行修改,通过了 “现购自运”方案。 3.1940年,罗斯福连续数次要求有关企业禁止向 日本出售有关航空原料,并在7月2日,颁布禁运 令,禁止除石油和废钢铁外的其他战略物资输往 日本。 4.1940年9月27日,在日本侵入印度支那后,美国 宣布对日全面禁运。 5.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授 权总统一租借或贷款的形式向那些与美国安全有 关的国家提供援助。中立法名存实亡。
4月28日,罗斯福批准了第一批价值4510万美元的租 借援华物资,稍后又批准了第二批价值达一亿美元的军 用物资 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中国有资格获得租借援助 5月18日,价值110万美元的首批租借援华物资从美 国起航运往中国
1938年8月,胡适出 任驻美大使,标志着国 民政府开始将重点府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美外 交攻势,以争取美国对华援助
• 积极展开对美舆论宣传,有力驳斥颠倒黑白、混 淆视听的宣传,努力申明中国的抗战政策与决心, 争取美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
• 强烈要求美国对日禁运,呼吁美国修正中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