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耗费生态功能网络规划研究_以厦门岛内为例

合集下载

厦门市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历程、特征及优化策略

厦门市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历程、特征及优化策略

厦门市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历程、特征及优化策略
周培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22(38)3
【摘要】生态空间规划管控是实现生态空间治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文章回顾与评价了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的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历程,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要求和生态理念,对市级生态空间规划进行了思考,从而提出了转变规划思维、调整规划方法,统筹全市域、全要素生态空间;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设计、生态修复及生态相关规划,运用“多规合一”,健全生态空间规划管控体系,落实规划实施传导;对应管理事权,提出生态空间分区分级规划管控策略、协调行政单元和生态单元、创新生态空间详细规划编制等具体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空间规划管控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89-94)
【作者】周培
【作者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生态网络视角下的市域生态空间规划与管控策略——以哈尔滨市为例
2.基于生态优化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开发策略研究
3.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特征与低碳目标下
的优化策略4.厦门市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策略5.厦门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动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厦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历

推动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厦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历

推动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志环境—-厦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历程与经验浅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院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 生命共同体”,为实现这一目标,厦门市委、市政府 以小流域为单位,对山、水、田、林、路及村庄等进 行系统综合治理,形成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以此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厦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历程全市境内无大江大河,但岛外中小河网密布,基本都为独流入海的小溪流,岛外9条主要溪流,流域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65%。

多年来,厦门市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随着城 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在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 进步的同时,因为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 对滞后,溪流污染日益严重,水质不断恶化,流域 治理已成当务之急。

2014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小流域综合 治理工作,确定海沧区过芸溪、集美区后溪许溪段 为全市试点,探索形成了“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 体”生态修复的创新样本。

2015年9月,厦门市召开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陈鸿荣点工作总结推进会,岛外四个区复制、推广海沧过 芸溪、集美后溪流域许溪段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 做法,全面推动全市9条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

在 市河长制办公室成立后,市领导将小流域治理纳 入河长制协调范围,由市河长制办统筹协调,持续 推动治理并完善流域养护机制,依托河长制的平 台逐步实现“河长治”。

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工作成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全市各区、各部门 着力抓好农林水土统筹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大 力抓好污染源防治、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小流域 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厦门市生态文明、推 进统筹发展,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重要抓手。

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成功经 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肯 定,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及人民网等中央 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通讯报道全市小流域综合 治理试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对厦门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对厦门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对厦门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思考一、背景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城市,拥有众多宝贵的海岛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无居民海岛。

这些无居民海岛自然环境优美,植被丰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这些无居民海岛也具有广泛的开发潜力,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因此,如何开发利用这些无居民海岛,同时又能保护好它们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厦门无居民海岛的开发现状厦门市已经对大部分无居民海岛进行了开发,主要包括旅游开发和港口码头建设。

其中,鼓浪屿、南靖土楼等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而像夏商玉器文化博物馆、黄岩岛旅游区等,则是以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综合类旅游区域,成为新时期发展旅游业的再生资源。

这种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在这种开发模式下,海岛生态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些无居民海岛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

三、无居民海岛保护的必要性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无居民海岛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无居民海岛必须重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方式,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2.保留人类文明遗产无居民海岛上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需要得到留存和保护。

3.建立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优美,绝大部分都是原始的生态系统,建立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加优质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无居民海岛保护的对策1.限制开发应采取有效的手段限制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避免无限制的大规模开发,这样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只有在依法审批的范围内,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开发。

2.加强监管加强对无居民海岛的监管,建立监测系统,对开发项目进行跟踪和评估。

同时,要依法依规严格惩罚开发者的违规行为。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厦门市为例李倩瑜;唐立娜;邱全毅;李寿跳;徐烨【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24(44)6【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

如何扭转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以厦门市为例,基于“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的基本框架构建陆域生态安全格局。

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生态源地,该方法兼顾了生态结构和功能,使得所识别的生态源地更具全面性。

选取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坡度构建生态综合阻力面,并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修正生态综合阻力面,以减少主观赋值的影响,识别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的差异,使生态阻力面的构建更加合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利用重力模型量化潜在生态廊道的相对重要性,并根据重力模型结果划分重要性等级。

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由14个生态源地、21条生态廊道、15个生态节点及若干个踏脚石所组成。

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合计为558.64 km^(2)。

生态廊道长约159.40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9条,一般生态廊道12条。

生态廊道呈现出东西方向联系较为密切,南北方向联系不足的特点。

根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度,将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3个管控区进行分级管控。

将研究结果与厦门市当前的实施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虽然结果有所差别,但总体上相对一致,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所采用的研究数据及方法不同。

因此,研究认为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结合,可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11页(P2284-2294)【作者】李倩瑜;唐立娜;邱全毅;李寿跳;徐烨【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相关文献】1.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的沛县北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2.太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调控——基于空间形态学-最小累积阻力模型3.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昆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4.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四川省美姑县为例5.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格局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绿地规划之厦门

城市绿地规划之厦门

改善环境质量 防灾减灾
保证城市绿化植被的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因地制宜、保证绿地 因地制宜、 系统连续性; 系统连续性;
建立广阔海域及其沿岸 为生态核心的蓝一绿网 络系统; 络系统;
强化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实现 城市的生态化、园林化为目标。 城市的生态化、园林化为目标。
Chart Title in here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Product 1
You company product description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100
城市绿地规划

厦 门
厦门风光
主要内容
厦门概况
规划思想
厦门市 绿地系统
系统构成
规划特色

LOGO
厦门概况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背靠漳州、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背靠漳州、泉州平 濒临台湾海峡。由厦门岛、鼓浪屿、 原,濒临台湾海峡。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 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 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 多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多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多平方公里 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 ℃ 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 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 毫米左 风力一般3至 级 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 右,风力一般 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_以厦门为例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_以厦门为例
单元 i 对某物种运动的阻力系数。∑表示单元 i 与源 j 之间所穿越所有单元的距离和阻力的累积。min 表示 被评价的斑块对于不同的源取累积阻力最小值。f 表示最小累积阻力与生态过程的正相关关系。该模型可 通过 ARCGIS 中的 cost-distance 模块实现。
最小累积阻力值反映了物种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及趋势,通过单元的最小累积阻力的大小可判断该单元 与源单元的“连通性”和“相似性”,一般来说源斑块对于生态过程是最适宜的,因此通过“连通性”和“相似性” 的横向比对,就可划分出土地的生态适宜性。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虽起源于物种扩散过程的研究,但并不局 限于特定的具体的生态过程,近些年来该模型已经应用到了模拟城市土地演变过程。如陈燕飞等运用该模 型模拟了南宁城市用地扩张[20];彭福晋应用该模型分别模拟了城镇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的扩张趋势[21]。因
“千层饼”法中因子权重的确定和逻辑规则组合法中的逻辑规则制定都存在人为主观性较强的问题[8], 因此这些方法不能完全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而且这两种方法只强调土地景观单元的垂直过程,即将景 观单元生态因子叠加起来,只不过前者是数学叠加,后者是逻辑叠加,它们都忽略了景观水平过程[9][10-14]。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且强调景观水平过程,需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 价方法,即通过景观水平过程的研究来探讨土地的景观格局,这已成为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和完善的一个 方向[15][16]。本文以厦门市为例,以构建景观水平过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基本出发点,采用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进行了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研究提供一点思路与初 步探索。
1213
此如果将城市土地的景观动态模拟为从“源”到“汇”克服阻力做功的水平过程,就可运用该模型进行生态适 宜性评价。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首要的自然成分,进行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是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城市发展质量和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

厦门市城市发展由海岛型向海湾型的转变,翔安区作为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翔安生态区”建设展开,构筑生态式园林绿地系统势在必行,在对翔安区绿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绿地系统规划构想。

现状及存在问题1.未能构建起完整的城郊一体化生态绿化系统未能按“斑块—廊道—基质”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因此造成绿化的范围和区域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翔安区未形成整体的、有机的绿地系统,特别是道路、水系绿廊未形成整体性。

绿地斑块之间连接松散,城乡绿化未能形成一体化,与建设良好的城区森林体系还有一定的距离。

2.公共绿地严重匮乏,无成规模的社区绿地及街头绿地城区现有的绿地绿量明显不足,4个乡镇的街道、社区、庭院绿化总体水平较低。

许多公园绿地、道路绿地以草坪、色块为主,乔木数量偏少,尚未形成“城在林中”的景观特色;道路绿地未能结合道路性质,防尘、防污等功能不突出;九溪两岸更多从防洪角度进行规划建设,部分地段采用硬质水泥驳岸,生态和景观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广场绿地、道路两旁绿地的植物配置,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景观层次不明显;城区周围山体马尾松林偏多,缺少阔叶彩色风景林,城市森林景观特色不够明显。

3.所有村庄绿化程度较差由于闽南村庄住宅密集,绿化空间有限,仅有部分村庄农户在庭院墙边孤植三角梅等少数树种。

村庄、社区与生态翔安和文明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但是大嶝岛、新圩镇马塘村银鹭工业园为城乡绿化树立典范。

4.沿海防护林建设废驰沿海防护林比例偏低,仅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3%;基干林带和农田防护林带残缺不全,林带结构不完善,树种单一,约有50%以上需要补齐、拓宽;新店、大嶝岛新的围垦面积大,至今没有营建新的防护林带;内厝镇农田防护林网的位置、结构与功能需要合理调整,以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马巷琼头村、赵厝村的红树林已消失20多年,生态恢复红树林的难度很大。

厦门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策略

厦门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策略

76厦门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策略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in Xiamen City摘 要: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AHP法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

结果表明: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厦门市;绿地生态网络;AHP法;最小费用路径法Abstract: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AHP method and GIS software, the natural ecological background of Xiamen city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patches and corridors were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corridors were simulated by the least-cost path method, the urban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was synthetically constructed, and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HP method could integrate regional ecolog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other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patches and corridors; 2) The least-cost path method could scientifically simulate potential corridors between important patch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bitat distribution; 3) The suitability of ecological basement,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sources and corridors, and the effective connectivity between patches in the northwest area of the study are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ast area and the central plain area; the patches in the island were smaller and dispersed, and there were fault phenomena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areas, so stepping stones and corridors should be moderately in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urba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urban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of "one region, one ring, three belts, multi corridors and multi points" was construc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lanning of Xiamen green space system.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Xiamen city;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AHP method; least-cost path method绿地系统规划是将总规中已确定的绿地规模和空间布局予以落实,不仅缺乏结构定位的科学支撑,也因仅关注建成区绿地而未能从整体上考虑生态系统的连通性。

基于NDVI的厦门岛植被覆盖度研究分析

基于NDVI的厦门岛植被覆盖度研究分析

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影响[2]。

但是,目前大多数城市在进行绿地建设时,只关注城市绿化水平的三个主要指标,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而忽视城市绿地的结构和空间布局。

近年来,部分城市逐渐意识到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但基于测量方法的相对滞后,尽管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难以获取最新的、准确的和完整的数据,无法真正掌握城市绿地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决策。

具有宏观、多时相和多波段特性的遥感技术作为全面综合的技术手段,为监测城市绿地时间、空间变化创造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缺陷[3-5]。

2课题研究2.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中国是岛屿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总岛屿面积超过80 000 km 2,约4 000万人常住岛上,且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城市较为发达,如台湾岛、香港岛等[6]。

由于岛屿城市自身特点,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的结合推动了岛屿城市的发展与空间扩展。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无序扩张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造成较严重的破坏。

基于此,如何有效地监测城市绿地成为当下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总面积的比值。

植被覆盖具有很强的放缩效应。

由于统计中包含的研究范围不同,同一植被会呈现出不同的植被覆盖度。

例如,某些地域的植被覆盖度很高,但当研究范围是全国时,数值就会大幅下降[7]。

植被覆盖度在研究地表植被的布局、植被分布的影响因子、地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等方面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城市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它通过有效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的小气候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8]。

摘要 岛屿城市区位的独特性和有限的资源环境致使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

本文将中国典型岛屿城市厦门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厦门岛的NDVI,使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厦门岛的植被覆盖度,分析厦门岛绿地分布情况。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_以厦门为例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_以厦门为例

30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速增长 ,但如果这种态势毫无限制的蔓延下去 ,大量的森林 、农田 、河湖将面临消失 ,城市土地将不能实现可 持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城市的决策者迫切需要知道 ,在城市市域范围内哪些区域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发展 , 而哪些区域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得到保护 ,城镇用地扩张的生态边界线到底在哪 ? 土地的 生态适宜性评价因研究土地生态重要性与其合理用途的关系 ,为解答上述问题指明了方向 。
Key W ords: urban ecology; ecological suitability; m 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Xiamen City
20世纪以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镇用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这种扩张迎合了人口与经济的
基金项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助项目 (2007kyyw28) 收稿日期 : 2008210206; 修订日期 : 2008212216 3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2mail: liuxf@ craes. org. cn
近年来 ,专家学者针对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展开了大量研究 ,研究方法可归纳为地图叠加法和逻辑 规则组合法两种 。地图叠加法 ,是一种通过加权叠加将单因素适宜度值整合为适宜度综合值 ,并通过情景分 析等手段进行等级划分的方法 [1 ] 。如陈松林等通过坡度 、海拔 、温度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质地 、pH 值等几 个要素的加权叠加对福州市晋安区进行了适宜性分区 [2 ] 。逻辑规则组合法是依靠评价因子之间的逻辑组合 来划分适宜度的方法 。如陈雯 [ 3 ] 、史培军 [ 4 ]等基于土地的生态保护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之间逻辑组合 ,刘 毅 、李天威等 [5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和建设适宜性之间逻辑组合 ,将城市土地划分为禁止 、限制 、重点 、优化 4个 开发区 [ 5 ] 。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厦门的案例的研究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厦门的案例的研究
补偿接受意愿 (WTA),即个人对产品和服务的某 一具体降低愿意接受的最少的补偿的货币数量
经济价值是个人为了得到某一事物所愿意放弃的 货币的数量,或者放弃这一事物要求得到的货币 的数量。
➢ 生态系统通过直接观察到的服务 的市场交易数据进行评 估 -市场价格法 -生产力变动法 -人力资本法
背景: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决策制定的需要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态系统提供的 各种产品和服务
➢ 人类活动却在导致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 务的能力持续降低
抽干湿地、砍伐森林、草场开发 收益:粮食、居住地、工业用地、原材料 牺牲其它目标: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
节、改善水质、保持水土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厦门的案例 的研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 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 赅的阐述观点。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厦门案例研究
彭本荣
主要内容
➢ 背景 ➢ 技术路线 ➢ 海岸带生态系统及服务识别 ➢ 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 数据 ➢ 评估结果 ➢ 结论讨论
每年提供的总价值达到36.92亿元,人均服务价 值达到2748元/年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的价值占全 市海洋经济增加值的20.74%
占厦门市GDP的4.88%。
讨论
➢ 以上评价是一种静态评价,如果海洋与海 岸带生态破坏加大,资源稀缺性程度会提 高,单位面积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会大幅度上升,所以在决策中,特别 是导致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大面积变化 的决策中,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可以显示私人成本 和社会成本的差异存在和差异的大小,揭 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文本

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文本

淡水资源:该岛有少量地 统。
下水淡水资源,有几口水
井在山边地形低洼处,但
水量仅够供少数人饮用。
渔业资源:周围海域适宜
海水养殖。
海岛旅游景观资源,植被 岸滩侵蚀防护和植被保护。
资源,渔业资源
具有离大小金门岛最近的 保护海岛植被和礁盘;
区位条件
没有明显的优势资源。 保护海岛植被,实施海岸侵蚀
仅略具海岛景观资源
地学资源,海岛景观资源
保护规划
备 注
保护岛上人文古迹包括(宝珠
塔;凉亭;导航灯标;中华白
海豚保护区界碑),完善绿化
措施。
保护导航标,实施海岸侵蚀防
护、海岛景观保护与改造、海
岛绿化保护。
控制岛上大型和钢筋混疑土 建筑物、餐饮设施的建设;增 强岛上和周边海域的生态环 境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保护植被及妙湛和尚的舍利 塔,保留三栋砖混结构别墅式 建筑物。西南侧人工开挖形成 的陡崖,可挖成台阶降低坡 度,恢复植被。 恢复周边滩涂红树林湿地生 态系统和实施海岸侵蚀防护 在岛屿北面尽快实施海岸侵 蚀防护措施,保护坡顶的测量 标志。海岛景观保护与改造、 海岛绿化保护。
居民海岛绿化规划分成三种类型,具体见表四:
表四
海岛绿化规划
序 岛屿 绿化分

绿化措施
号 名称 类

1 红屿、 以 植 被
1) 这几个岛屿森林群落中阔叶树种较少,引种适合
大屿、 生 态 保 当地环境条件的阔叶树种如:潺蒿树、朴树、土密树、
鸡屿、 护 为 主 榕树等。
大 离 的海岛
2)在岛屿次生林间的人工林下引种乡土树种,建立
大屿、鸡屿属白鹭自然保护区。近期:在保护区的外围地带适 度开展鸟类观赏和环保生态科普教育活动;远期:开发海岛旅 游项目,结合厦漳大桥的建设,形成海岛生态旅游景观区

基于MCR和重力模型下的厦门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基于MCR和重力模型下的厦门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基于MCR和重力模型下的厦门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徐伟振;黄思颖;耿建伟;王心怡;傅伟聪;林双毅;董建文【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37)2【摘要】伴随高密集土地开发,城市内部生态栖息地被严重侵蚀,致使区域生态走廊分散度、隔离度剧增,削弱生态斑块间的有效连接,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研究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最小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对厦门市重要生态源地进行提取,并模拟构建其生态走廊。

结果表明:1)根据MSPA分析结果,厦门市核心区在所有景观类型中占比最高,为89.29%,且景观类型多为林地,占核心区总面积49.69%;2)结合重要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指数,共选取17块生态源地,其中,1号生态源地的dPC值最高(81.369),面积最大(59726.385 hm^(2));3)基于MCR和重力模型构建142条生态廊道,廊道分别占林地景观、水体景观和草地景观面积的21.57%、41.56%和17.42%。

根据研究结果,在湖里区北部及集美区、海沧区南部等生态栖息地空白区适当建造小型或中型“踏脚石(stepping stone)”是十分必要的,以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和区域内生态系统平衡。

该研究结果可为厦门市构建更为完整结构的区域生态模式,并为类似高密度沿海建设区域生态空间网络营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9页(P264-272)【作者】徐伟振;黄思颖;耿建伟;王心怡;傅伟聪;林双毅;董建文【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厦门市绿化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相关文献】1.基于InVEST-MCR复合模型的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研究2.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的沛县北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3.基于MCR模型的市域生态空间网络构建4.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MCR模型的乌鲁木齐市生态网络构建5.基于MSPA与MCR模型的生态网络构建——以新乡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厦门热带雨林研究报告数据

厦门热带雨林研究报告数据

厦门热带雨林研究报告数据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数据,厦门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以下是一些重要数据:
1. 物种数量:厦门热带雨林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热带雨林之一,拥有约2500多种植物物种,其中包括大约300种国家和地区的珍稀濒危物种。

2. 动物种类:该地区有大量的动物物种,包括200多种鸟类、80多种哺乳动物、30多种两栖动物和40多种爬行动物等。

其中一些物种也是濒危的,如金丝猴、华南虎等。

3. 植被类型:厦门热带雨林主要由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组成,树种丰富多样,包括原生种、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

这些植物为各种动物提供了栖息和食物的丰富资源。

4. 生态功能:厦门热带雨林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地球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保持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净化大气、稳定气候和保存丰富的遗传资源。

5. 生态威胁:然而,厦门热带雨林也面临着一些威胁,包括城市化、过度开发、非法砍伐、无序旅游和土地转换等。

这些威胁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栖息地破坏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下降。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厦门热带雨林是一个生物多样性
丰富的生态系统,但也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管理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

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

第43卷 第6期2004年12月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Vol.43No.6Dec.2004 文章编号:042727104(2004)0620995206Ξ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张利权,陈小华,王海珍(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摘 要: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理想中的21世纪城市发展模式,而空间形态战略规划是生态城市战略规划最直观的也是首要的方面.在对厦门城市空间形态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厦门市陆域和临近海域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中心和走廊发展相协调发展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厦门空间形态战略规划为促进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我国沿海城市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空间形态战略规划;生态适宜性分析;生态功能分区;多中心和走廊发展;厦门市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科技界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1~3].近年来,国内外形成了一种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趋势,全球许多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第二届和第三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提出了指导各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行动计划,即国际生态重建计划[4].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理想中的21世纪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调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佳、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口,位于24°24′~24°55′N,117°53′~118°25′E之间,背靠漳州、泉州,面对大小金门岛,与台湾、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市由厦门本岛、鼓浪屿岛、北部内陆部分及附近小岛、海域组成,全市陆域面积1565km2,海域面积344km2(图1),2002年6月全市总人口1925000(见第996页).厦门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小,年平均气温20.9℃,年平均降水量为1388mm. 1980年中央国务院决定厦门设“经济特区”,给厦门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改革开放、兴办特区,使厦门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从1981~2001年,厦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47%,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2km2扩大到87km2;在这个时期厦门已由过去社会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的海防前沿海岛小城变为各项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内外经济交流活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稳定、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现代化港口风景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为厦门市建设生态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国务院2000年11月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厦门市的城市性质是: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实现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的提升,实现岛内至岛外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的“海湾型生态城市”是提升厦门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增强厦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实现厦门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5].Ξ收稿日期:2004205224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子项目.作者简介:张利权(195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2mail:lqzhang@.1 厦门城市空间形态的现状分析比较世界上的沿海城市,厦门以岛为核心、以湾为背景的“海湾型城市”空间结构独具特色:厦门境内山脉丘陵起伏,海岸线曲折多变,海湾众多,城区建设在本岛和岛外海湾地区展开,形成了山、海、城、湖交图1 厦门市区位图和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Fig.1 The location and land 2use map of 2000for Xiamen city 融的城市景观(图1).这种战略性特色资源,具有发展居住和旅游产业并带动其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特殊优势,在城市的开发拓展中必须保护并充分利用.从全国范围来看,厦门经济特区经过20余年的经济建设,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五,而且许多经济指标也居于全国各个城市的前列.但由于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而且最主要的是重心集中在一个海岛上,地域狭小,腹地狭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因此扩充腹地,扩张城市规模,拓展发展空间,是厦门市海湾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是实现厦门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厦门市位于闽南三角地区的中心,因此厦门的发展要在强化厦、漳、泉城市协作的基础上,向西辐射,要加强与龙岩、三明的协作关系;向北辐射,要与莆田、福州加强合作,远期与福州形成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此外,还要与东南沿海地区和省份进行合作,通过各城市与地区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力资源的交换,把空间上相互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而确立厦门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并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从而带动福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厦门市由于资源和财力的局限,发展重点主要在本岛.本岛土地面积仅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6%,而户籍人口却占全市户籍人口的48%左右,国民生产总值也占全市G DP 的2/3以上.但多年来的集中力量的快速发展已使本岛的土地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承载能力趋于饱和,而岛外各片区却没有起到应有的缓解本岛压力的作用.要改变过去那种小城寡民,自治自长,自我循环的城市发展理念,必须重新洗牌.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就是要实现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的提升,实现岛内至岛外的跨越式发展.2 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质,就是在厦门市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通过生态规划、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将单一的生物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合成一个强有力的生态经济系统,运用生态学的竞争、共生、再生和自生原理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自主性、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发展的力度和稳度,把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生态适宜性分析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城市发展所涉及的生态系统敏感性与稳定性,了解自然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对城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发展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在此基础上的生态功能区划是厦门市生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工作,其内容是在综合考虑生态要素的现状、承载力、发展趋势及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从宏观层次将厦门市域生态系统定量699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3卷表1 厦门市(陆域)生态功能区划Tab.1 The eco 2functional zones for Xiamen city (inland )生态功能区综合评价值覆盖面积/km 比率/%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生态环境特征区域发展方向引导发展区 4.7625.0020513.1城建区、待建土地;生态敏感度较低基本适合城市发展,可作为城市拓展的主导方向.生态协调区 3.8424.7648430.9主要为农业用地、城建区和待建土地;具一定的生态敏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7-17作者简介:郭宏斌(1984-),男,硕士,从事景观生态研究.最小耗费生态功能网络规划研究———以厦门岛内为例郭宏斌(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摘要:长期高速的社会、经济建设使城市系统中自然景观与人工城市景观的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城市绿地斑块的碎化及生态功能的削弱,改善与提高生态功能网络的连接对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厦门市的城市化问题,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不同景观类型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城市生态功能流的影响,在GI S 软件辅助下,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计算研究区域内生态流的耗费梯度,并从中提取生态功能网络中廊道的最佳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岛内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建成区内生态斑块质量不高,破碎程度较大,生态功能流无法形成良好的衔接,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急需对城市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

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可为城市生态功能网络研究的定量分析及网络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功能网络;最小耗费距离模型;景观格局优化;城市景观生态中图分类号:Q1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09)06-0019-05A STUDY O N THE PLANN ING O F L EAST -CO STECOLO G I CAL FUNCT I O N NET WO RK:A CASE STUDY O F X I A M EN DOW NTOWMG UO Hongbin(College of Geograph ical S cience,Fujian N or m al U niversity ,Fuzhou 350007) Ab s trac t:The l ong -ter m and high -s peed s ocial and econom ic constructi ons lead t o the i m balance of the p r oporti on of natural land 2scape and artificial urban landscape in urban syste m,and cause the frag mentati on of urban greenland patch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ecol ogi 2cal functi on .I m p r oving the connecti on of ecol ogical functi on net w ork is meaningful t o the p r omoti on of the urban ecosyste m functi on and val 2ue,and the restricti on of urban pattern’s s p read .A i m ing at the p r oble m s of urbanizati on in Xiamen,the research used the entr opy method t o evaluate the effects that the constructi ons and functi ons of different landscape types i m posed t o the urban ecol ogical functi onal fl ow .W ith the assistance of GI S s oft w ares,the gradients of ecol ogical fl ow’s cost were calculated by the ’least -cost’modeling,and the op ti m al path of corri 2dor in ecol ogical functi on net w ork was extra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 patial distributi on of urban greenland in Xia men downt own was uneven .The quality of the ecol ogical patch in building area was l o w and the frag mentati on degree is high,which made the ecol ogical fl ow couldn’t for m p referable connecti on .The op ti m izati on of the constructi on and functi on of urban ecol ogical functi on net w ork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future urban p lanning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in this study can p r 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reference t 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rban ecol ogical functi on net w ork and its constructi on .Key wo rd s:ecol ogical functi on net w ork;’least -cost’modeling;landscape pattern op ti m izati on;urban landscape ecol ogy—91—前言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在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景观逐渐取代自然景观而不断膨胀,导致自然景观不断萎缩碎化。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景观格局,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平衡,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并导致城市进一步向外蔓延,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1]。

城市系统中各组分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和物质都要从农田、森林、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取。

城市中各景观内生物物种、营养物质及其他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空间组分间的流动形成了城市生态功能流[2],良好的生态功能流结构可以使城市系统内部形成一个自然高效且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景观结构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如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减少城区人口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高效化,特别是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

因此,构建合理的生态功能网络来确保高效的城市生态功能流循环成了城市生态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网络中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内部的生态学过程对网络的生态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两侧斑块与廊道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支持与否,不但决定了各景观组分的空间联系程度,还直接影响了廊道中生态流的迁移效率,并使景观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抗干扰能力发生变化。

因此,在生态功能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应对网络中生态廊道的最适宜空间位置及路径进行探讨,从而有效地提升景观组分的空间联系,更集约的发挥生态功能网络在城市系统中的作用。

本文以厦门岛内为例,基于GI S 软件,结合熵值法综合评价多种指标影响下的斑块生态功能阻力,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确定斑块对于生态流的耗费梯度并构建网络中廊道的最佳路径。

藉此优化生态功能网络结构及功能,提升开放空间系统的生态价值,优化城市景观格局。

1 研究方法1.1 基础数据获取本研究主要依据厦门市2005年Landsat-T M卫星遥感图像,在RS软件的支持下,将5、4、3波段进行融合,使合成影像接近真彩色而易于被理解和分辨。

根据研究目的,结合现有植被图和土地利用图对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化,得出基于GI S的厦门岛内景观类型图。

综合依据土地利用方向、植被类型、人为干扰程度和景观功能等,将厦门岛内的景观要素划分为6大类:农田景观、园地景观、林地景观、低覆被景观、水域和建成区。

1.2 基于熵值法的生态功能强度评价各景观组分的类型、大小、形状、组合及其生态功能价值直接决定了斑块的生态功能强度。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整合景观类型、生态功能价值、景观格局等指标对斑块的生态功能强度进行综合评价[4]。

本研究依据Costanza基于多种社会和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体系确定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5,6]。

在对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流产生影响的景观格局指数选取上,从面积密度指数、形状指数、蔓延度指数三个类型入手,选取了不同类型下具有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的指数。

由于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系统[7],熵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是随机无约束程度的一种变量[8]。

信息熵用来表征各指标的差异程度,某项指标的熵值越小,有序度越高,对景观生态功能强度综合效益评价的重要性越大,反之越小。

因此,可利用熵值法[9,10]确定选取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设有n个定量指标且已取得m个参评对象,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参评对象指标值的比重。

p ij=x ijΣmi=1x ij i=1,2,…,m;j=1,2,…,n 再按下列公式计算各项指标的熵值e ij=-kΣmi=1p ij log p ij i=1,2,…,m;j=1,2,…,n 通常令调节系数k=1ln m,则各指标熵值转化为e j=-k1ln mΣmi=1p ij log(p ij),且0≤e j≤1 然后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gj=1-e j j= 1,2,…,ng j越大,指标越重要,则第j项指标的权系数w j为:w j=g jΣnj=1g j j=1,2,…,n 最后得出的权重将作为各个指标栅格数据叠加的依据。

1.3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耗费距离(Cost distance),又称最小加权距离(Shortest weighted distance),该模型是基于栅格数据中从中心向周围八个单元运动的算法[4](图1),对于任—2—何一个从Ni 到相邻四个单元Ni+1的运动,累计耗费成本将是从Ni 到Ni+1耗费系数总和的一半,即: N i+1=N i+(r i+r ij)/2 从Ni 到四个对角单元Ni+1的运动,则累计耗费成本为:N i+1=N i+2(r i+r ij)/2图1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图示将研究区域制作成以100m×100m为单元的栅格数据,建立所有指标的栅格叠加数据,运用A rc GI S 9.2的Cost weighted模块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进行运算,得出研究区所有生态结点的最小生态功能耗费梯度数据,结合Cost directi on数据结果,运用Shortest Path模块得出廊道最小耗费路径,构建最小耗费生态功能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