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霍懋征教学理念的文献综述

关于霍懋征教学理念的文献综述

关于关于霍懋征教学理念的文献综述摘要:霍懋征是我们中国国宝级的语文、数学教师,在她教学的这几十年中,她慢慢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创立了属于自己特别的教法——“讲读法”,并且她提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思想,对任何学生她都给予很大的关爱和极大的耐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

本文是在前人对霍懋征老师的教学研究理论和霍懋征老师自身的著作《小学语文经验谈》基础上完成的,笔者在最后也会说说自身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霍懋征;关爱教学;教育思想一、前言霍懋征老师我国第一批特级教师,而且还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级的优秀教师。

她于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

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

2010年2月11日零时35分逝世。

霍懋征老师在世期间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誉称号。

并且在从教的几十年来,霍老师受到了周恩来、温家宝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称她为“国宝”,薄一波副总理为其题词“一代师表”。

温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

国务委员刘延东称她为“教育大家”。

本文以霍懋征老师的著作《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与其他学者对于霍懋征老师的教学思想研究的文献为主,研究霍懋征老师的教育思想,包括苦乐论、爱心论、方法论、实践论、课堂论、学生论、教师论、德育论等等。

并且根据一些学者对于霍懋征老师的教育思想的研究的各种建议、优缺点等等评述综合起来。

最后,本人会在对文献的整理和归纳的同时,也会试着说说自身的理解和想法。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尝试着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输入关键词“窦桂梅”进行简单检索,共检索到86条记录,而这86篇文献均是公开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和教育报纸上。

从时间跨度来看,最早写有关霍懋征老师的文献的时间在1982年3月,而最新的则在今年2012年的6月仍有学者发表有关霍老师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报告。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作者: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末版》2014年第04期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随着高校教育从精英向大众教育推进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历史沿革和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历史沿革从教育理念层面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观点中外历史上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于1900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中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

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这是挑战传统教育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论”的宣言。

随后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于1952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46年后,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又提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各国高等教育界、经济界及政府机构的4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规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我国春秋时代,孔子认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主张“因材施教”;蔡元培针对封建传统教育无视学生特点,违反其身心发展的自然法则,束缚其个性发展而提出了“崇尚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点,均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西方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强调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心灵和遵循教育的规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包括: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既着眼于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要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Teacher Education外语教师教育简介:教师教育(职前和在职教育)多年来主要沿袭传统和基于⼀般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作为基础(Carter 1990 ; Freeman 1996)。

普通教育1980s (Shulman 1987) 倡导“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在外语或⼆语(以下统称外语)教育领域则在90年代以后。

国内外语界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Cambridge,P13)1990s-refinging the scope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ichards and Nunan’s(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SLTE included not simply what teachers need to learn, but increasingly how they would learn it. ..there were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in which language teachers engaged(Freeman and Richards 1996;Woods 1996).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base of SLTE (Freeman and Johnson 1998) Presently,Socio-professional identity外语教师教育背景:1)课程改⾰的现实需求2)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3)新兴社科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对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教育提出挑战;信息加⼯理论引发了对教师思维过程和对⽐专家 - 新教师的研究(Clark & Peterson 1986);实践认识论(Schon 1983)、社会⽂化理论及活动理论(Vy2gotsky 1978)等新视⾓刺激了教师学习与发展的新探索;社会批判及后现代思潮使⼈们重新审视教师的⽣命本质和社会⾓⾊(如 Wu 2002);⽽解释 - 现象学⽅法论则深刻影响了以“质”为特征的教师教育研究。

国内外研究立德树人理念下提升教师素质综述

国内外研究立德树人理念下提升教师素质综述

国内外研究立德树人理念下提升教师素质综述国内外研究立德树人理念下提升教师素质综述引言: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实施者,教师素质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升教师素质,以适应立德树人理念的要求。

一、国内研究进展1. 中国教育系统中的教师素质现状中国教育系统中的教师素质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单一、教育观念的陈旧以及教师个人发展的欠缺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旨在提升教师素质。

2.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专业发展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

国内研究表明,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施立德树人的目标。

3. 借鉴先进经验与模式中国教育界也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与模式,以促进教师的素质提升。

从芬兰教育的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以及美国的教师评估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可以为中国教育系统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

二、国外研究进展1. 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成果发达国家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

英国通过建立严格的教师认证制度和提供个性化专业发展计划,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水平。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也注重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实现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2. 教育政策与管理机制国外研究还关注教育政策和管理机制对教师素质的影响。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通过严格的教师选拔、高质量的培训和奖励制度,成功提升了教师素质,并使其成为全球教育的典范。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1. 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教师素质的提升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立德树人理念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立德树人的目标。

2. 个人能力与教育系统支持的平衡教师素质的提升需要个体努力与教育系统的支持相结合。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主要的渠道,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育观念的呈现、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发展,都需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和实现。

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开始,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经历了八次改革,每一次的课程改革都会对教材等各个方面做出不同调整,其目的就是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进行学习。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念、领会偏失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有关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以便明确今后有效课堂研究的方向,发展有效教学研究,构建当代有效教学理论,为当前及下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稳定可靠的理论基础。

一、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历史发展有效教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形成和丰富的过程。

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源起,大家比较公认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t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期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有效教学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从而引发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重视。

20世纪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大量研究者便开始关注如何运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1]。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人民关注的是教师品质对有效教学的影响,70年代则强调教学行为,80年代关注教学活动,90年代则更多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而在21世纪各国开始普遍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2]。

在国内,当代对有效教学的首次论述见于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教学”成为我国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实际上是从21世纪初才开始的。

近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综述

近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综述

近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综述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高度重视,颁发了许多政策规定,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与此同时,教育界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本文拟对近两年来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作一简单回顾,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概括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特点。

一、近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内容(一)继续教育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观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般的研究者认为,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应着重做到:着眼深层建构,以课程“理解”促进观念更新,用通识统领具体操作,坚持面向实践,确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导向,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专业发展,分析教师专业需求的多样性,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渐进性;强调参与互动,拓宽教师自主合作的空间,鼓励教师审视并提升自己的经验,组织教师介入和参与培训的过程;依托基层学校,学校是教师发展的立足之地,学校是教师研修的最佳场所,也是教师培训的有力支撑。

(二)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的对象一般已经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

对他们实施教育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学科教育的能力,这种教育的对象、任务和目的决定了它的教育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先进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不少地区结合本地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制订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

在规划中对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安排,一方面选择反映国际国内最新的科技进展、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选择能切实增进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内容,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知识传授型,现在研究发现有多种更为有效的新模式,包括:教师研修模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实践反思模式、观察借鉴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等等。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综述,又叫文献综述.对综述的理解和表述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综述,就是根据需要,把收集到的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项课题、某项研究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分析、研究而写成的综合叙述。

它的特点是“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已取得的某一专业、学科、课题、专项研究的实际情况或研究成果,属于三次文献。

另一种认为:综述,是对大量文献经过阅读、思考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是综述。

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综述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真实地反映某一学科、专业、课题项目研究的整体状况,参考利用价值高,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开拓视野,把握关键,做好选题,避免重复,节省时间,利用线索,深入研究。

一、综述的类型综述一般有以下几种:综合性综述。

是指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个会议等文献材料情况作出综合性的叙述。

如某一学术会议的综述,就是根据某一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上交的论文材料,以及讨论情况而写成的综合性报告。

专题性综述。

是指对某项课题或某项研究的研究状况或研究成果的系统阐述。

如撰写某项课题研究的综述,可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过程的方式、方法,当前研究的进展情况,或已取得的成就,在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该项成果的各种意见和看法等如实叙述出来。

文摘性综述.是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项研究在某段时间发表的文献信息内容,用少量文字摘录出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综合排列和叙述。

文摘性综述要求逐一标注所引用的文献。

二、综述的基本内容、结构与写法1、综述的基本内容一般来说,综述要包括以下内容:标题、综述的主要问题、原因、目的、使用对象、收集资料的范围、主题内容,文献材料的主要观点、成就、各种看法、发展趋势、基本结论、附录、作者等.2、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1)标题。

教师个人综述怎么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教师个人综述怎么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教师个人综述怎么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教师个人综述是一篇介绍和总结自己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文章。

通过撰写个人综述,教师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在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成就,也能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承诺。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个人综述的写作方法和要点,帮助教师们撰写一篇内容充实、有说服力的个人综述。

教师个人综述的写作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首先,要明确目标读者群体,即写作的对象是谁,例如学校招聘委员会、教育部门或是教育界的同行。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因此在写作中要根据读者的期待来选择合适的内容和表述方式。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亮点,突出自己在教育领域的优势。

可以回顾自己的教育背景,包括学历、培训经历等,并提及相关的教学经验,如曾执教的科目、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等。

此外,教师个人综述还应该包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展示自己在教学中的独到见解和创新实践。

最后,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建议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同时,可以运用个人故事、案例分析等生动有趣的方式,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总之,教师个人综述是一篇展示教师个人经历和能力的重要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目标读者群体,突出个人特点和亮点,并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精心撰写个人综述,教师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教育价值和成就,进一步提升个人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架构进行介绍,旨在让读者对文章的框架和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有一个良好的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易读。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教师个人综述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并解释为什么教师需要撰写个人综述。

同时,我们会简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综述。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中,分别探讨了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儒家教育思想的演变、道家、墨家、法家等教育思想的特点以及佛教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探讨了其他影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因素。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对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了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文献综述、传统教育观念、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现代教育理念、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的背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兴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实践。

这些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塑造了古代中国人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

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教育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综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启示,为未来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启示,并探讨其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现实意义,以期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的明确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价值导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近十年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综述

近十年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综述

近十年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综述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相关文献,概述了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模式、目的及作用、理论基础、原则等八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综述一、近十年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一)评价模式方面研究者认为,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开始实施直至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奖惩性评价模式,不少人认为该模式主要着眼于教师的过去,以奖励和惩处为目的,弊端很多,故对其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然而,也有人指出奖惩性评价模式具有合理性,认为它是教师动态配置的必然要求。

为了克服奖惩性评价的弊端,研究者引入了发展性评价模式,它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由于它将教师评价的功能转变为激励与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并与教师成长规律相吻合,故自出现之日起就备受好评。

但也有人认为,该模式以教师发展为价值取向,颠倒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会使教师的评价可能有失公正,因此,并不一定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鉴于发展性评价的局限性,又有人主张采取奖惩性与发展性评价有机融合的复合评价模式,认为该模式是一种更高水准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学的特点,构建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导、辅以奖惩性评价的教学评价制度,寻求二者的契合点,既是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研究的突破。

但是,也有不止一位学者指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是两种目的截然不同的教师评价制度,两者不能合二为一加以运用。

由于发展性评价缺乏可操作性,复合性评价尽管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尚处于研究探讨阶段,所以,奖惩性评价仍是实践环节采取的主要方式。

(二)评价目的和作用方面有学者认为,关于教育评价目的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就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而言,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价目的的实然分析及其应然选择方面,尤其对后者讨论较多,意见也不尽一致。

主题式教学研究综述

主题式教学研究综述

语言文学研究主题式教学研究综述王妙茹(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主题式教学是当代语5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主题式教学的研究情况,以便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上,本文着重对主题式教学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进行综述。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对外汉语应用启示1.研究背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从二十世纪就已经开始,而九十年代是对外汉语教学法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教学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题式教学也在这一时期顺应而生。

主题教学法源于单元教学法,并随着内容教学法(CBI)而发展,兴起于北美外语教学界,也是目前在北美汉语教学中普遍被采用的并被验证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汉语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主张学习语言并不只是掌握语言知识,而是学会用语言表达和交,语言中的不于。

主题式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语言,并且在学习中造了大量真交际的用环境,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主学习、主究语言的,这种教学法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研究现状2.1国外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研究主题式教学法是1931年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发展而的,学生只有学习,得有的学习结果%教师有:,并学习单元的内容;,学生I 和兴的教学环节,学生于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了学生的主,了教在教学中的主用,教学目是题,并进学生的发展匕主题式教学是“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观念(CBI)最常的模式之一。

CBI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大:开展的式教学验,被应用到语教学和非母语英语教学之中。

根据Brinton,Snow和Wesche(1989) CBI进行的和的知,CBI模式的:目的是掌握学知识,CBI的目的则主是培学生的二语言交乞而,外汉语教学属于二语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的,主题式教学法归属于CBI模式。

在主题式教学的应用践方面,美国早教专家Anne K. Soderman及北京的资深汉语教李筠、贾浦江在《主题式教学:中小学汉语教学》(2016)中,介绍了主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评价方式,并在文中分别展示了八个涉及初、中、高三个水平的汉语教学案例,这无疑给使用主题式教学的外汉语教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Fakeye David0.(2013)在诗歌文学教学领域应用了主题式教学并取得了不的成④。

骨干教师申报个人综述

骨干教师申报个人综述

骨干教师申报个人综述1. 个人背景我是一名骨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我在教育领域有多年的从业经历,对于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2. 教学成果作为骨干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我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各类比赛和竞赛中获得了荣誉和奖项。

3. 教育理念我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的任务是发现并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我积极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积极的研究氛围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4. 专业发展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不断追求专业发展和提升。

我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和学术活动,与同行们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我也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研究和研究,关注教育前沿理论和新兴教学技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

5. 社会服务除了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成果和进步外,我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我担任学校的社团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此外,我也与家长和社会资源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资源支持。

以上是我作为骨干教师的个人综述,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综述

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综述

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综述邓莹源(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广东韶关512023)改改教课J_AOG>KEG>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整合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改革指明了方向。

针对大部分一线教师难以把握数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将数学教学知识点割裂的问题,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界定、特征、基本过程和实践情况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一线教师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观念;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5-0039-04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整合的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然而,虽然数学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但是在小学数学中,由于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导致大部分教师依旧存在难以把握数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将数学教学知识点割裂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仍是“一课一教案”,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导致学生的知识分离,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和结构体系。

基于此,笔者对“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做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1.大观念的内涵大观念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大卫•奥格威的《奥格威谈广告》一书中,是市场营销与广告学中的术语[1]o在教育领域中,大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较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倡导的学科结构运动。

布鲁纳认为,所有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

掌握一门学科的结构意味着理解这门学科,让许多事情变得有意义和相互关联。

学习结构意味着学习理解事物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这里的“核心概念”是将课程内容关联起来的载体,也就是“大观念”的概念范畴。

2004年,威金斯和麦格泰在《重理解的课程设计》—书中,对大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论述。

他们认为“大观念”是对个别的事实和技能赋予意义和联结之概念、主题或问题[2]。

教学实践综述报告(3篇)

教学实践综述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实践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本报告对近年来教学实践进行了综述。

二、教学实践现状1. 教学方法多样化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课程设置合理在教学实践中,课程设置逐渐趋于合理。

一方面,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为提高教学质量,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教学评价体系已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尽管教学方法多样化,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未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教学评价体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过分强调成绩评价,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4. 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教育部门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提高课程质量。

教学研究简述

教学研究简述

教学研究简述教学是教育的核心活动,关乎教育的成败。

实施教学研究对于改善实际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品质而言,是一个最主要的途径。

一、教学研究的概念美国著名教育学者Smith指出,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的行动,旨在引发学习(Teaching is a system actions intended to induce learning)。

也就是说,教学是一种程序性、关联性的行为表现,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成就。

教学除了传统所界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还表现在以下的一些对于教学的阐述:教学等于有意义的行动;教学是具有规范性的行为等等。

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人、地、事、物等,都是影响教学的因素。

所以,学习者(教师和学生)特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法、教学文化、学校环境、教学评价等均属于教学研究的范畴。

二、教学研究的内容随着量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代的教学研究更加注重基于性质分析和量化研究的结果,对教学研究的内容予以丰富和完善。

(一)研究内容一(教师)1.教师的社会背景,如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等。

2.教师的学习经验,如就读学校、课程、实习、经验、在职进修等。

3.教师的人格特性,如智力、动机、兴趣、人际关系、焦虑、效能、领导风格等。

4.教师的教学技能。

5.教师的教学态度。

6.教师的学科专长。

7.教师的教育观念。

8.其他。

(二)研究内容二(学生)1.学生的社会背景,如年龄、性别、社会经济背景等。

2.学生的生理背景,如生理发育等。

3.学生的人格特质,如认知风格、情商特征、智力、人际交往、观念等。

4.学生的学习特质,如学习风格、能力、知识、记忆、态度等。

5.其他。

(三)研究内容三(教学情境)1.校内环境,如学校规模、学校组织、学校气氛、教师组成、学生组成、教学资源、教科书、校园环境、班级规模等。

2.家庭环境,如家庭形态、家庭资源、父母社会地位等。

3.校外人文社会环境,如社区文化氛围、社区人员组成等。

4.校外自然环境。

教学伦理综述

教学伦理综述

教学伦理综述教学伦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应以良好的教学伦理为基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学体验。

本文将综述教学伦理的重要性,教师应遵守的伦理原则以及如何应用教学伦理于实践中。

一、教学伦理的重要性教学伦理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伦理保障了学生的权益。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尊严、发扬平等公正的原则,不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能力或其他因素,都应平等对待并给予关爱和帮助。

其次,教学伦理塑造了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最后,教学伦理提高了教学质量。

遵守教学伦理原则,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二、教师应遵守的伦理原则1. 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和自主性,不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

2. 关注学生成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成长,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品德发展。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3. 传播真实知识:教师应传授真实准确的知识,不刻意隐瞒或歪曲事实,不散布错误信息。

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辨别信息的真伪,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禁止违纪作弊:教师应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法律法规,严禁学生作弊或参与不正当竞争。

教师应制定公正的评价标准,杜绝一切形式的舞弊行为。

5. 保护学生安全:教师应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教师应采取预防措施,预防校园欺凌和其他安全问题的发生。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应用教学伦理于实践中应用教学伦理于实践中需要教师具备娴熟的教育技能和敏锐的教育观察力。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积极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言论自由。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报告综述范文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报告综述范文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报告综述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报告综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教师的教育理念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阅读教育书籍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技能的提升除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外,教师的教学技能也需要不断提升。

教学技能的提升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技巧的提高等。

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人授课、参加教学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吸引力。

三、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过程中,课堂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课堂管理的相关知识、观摩他人的课堂管理方式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序、更加高效。

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价值。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文章共计511字】以上是这次关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报告综述范文】的内容,希朹能够帮助到你。

第二篇示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目标、路径和方法。

关于几种数学教育观念的综述与分析

关于几种数学教育观念的综述与分析

关于几种数学教育观念的综述与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当前数学教育改革者提出要“转变教育观念”,认为当前的“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1]。

对此,许多数学教师感到茫然。

为了使广大教师明确改革的目的,我们通过综述对数学教育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几种观念,分析一下各个时期主要数学教育观念存在的理由,弄清什么是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念。

一、几种数学教育观念的综述(一)严格训导的数学教育观由于社会需要教育培养人具有条理性、自律性、服从性以及敬业精神等品格,而且数学知识被看作是由权威去粗取精确定下来的具有清晰体系的事实和技能,与其他领域中的知识相比较,其特征可用“对与错”“好与坏”来勾画,不存在社会争执性问题,完全是中性的。

因此通过数学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重要的可以使其养成遵从法则的习惯,培养学生劳动和勤奋的品质,避免学生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性,实现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提倡严格训导的数学教育观认为能力由遗传因素所决定。

曾流行的看法是:人的大脑之初是一张白纸──“没有文字的白纸”,有待于在上面书写文字;儿童是具有能力差别的空桶,应由教育填入适当的东西,如果听其自然,空桶里必然会滋生垃圾。

这就是所谓的“白版”观或“空桶”观。

既然儿童是“空桶”,就必须由教师对其加强训练、填入正确的知识。

因此严格训导数学教育观认为,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实施严格的纪律约束,通过把数学知识分解为一个个事实进行教学,把学生训练为专心致志、努力去掌握知识的人,为此书面习题练习和机械学习都是重要的。

教育通过传授数学知识,最终培养学生刻苦、勤奋及自律等好品质。

类似学校要“以严治学”“教师要具有威严、威信,保证学生记住最重要的东西”等说法都是这种教育观念的表现。

显然,这样的教育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也就是说,“重要的是教师的质量,而不是他们的设备”。

严格训导数学教育观反对过分强调教师使用教具,尤其要限制计算机的使用,“要认识到课堂中计算机的危害”。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综述_7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综述_7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综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综述总结是评价和描述成绩、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的书面材料。

它能给人努力的动力,所以要做好总结,写好总结。

我们应该如何写总结?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仅供参考。

欢迎您阅读。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1忙碌中,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工作仍以* *教导处工作方案为指导,以* *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依托各年级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局面。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由于全组老师的精诚合作,我们基本上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所有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background: # b2ec0a'=' background: # b2ec0a'=' background: # b2ec0a'第一,做好常规教学。

1、认真指导和督促全体语文教师做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试卷测试与评价等常规教学工作。

2.配合* *教务处定期对该组教师进行初、中、期末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教师作业批改态度、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教师备课情况。

从检查情况来看,每个老师都能认真批改作业,有的老师还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鼓励的评语,对爱要求严格。

从老师的备课中可以看出,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在老师的严格教育下,学生也认真完成作业,并且能写得工整清晰。

让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教研活动日常化、规范化,并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课题讨论不仅注重* *课程理念和理论的学习,还联系了县上组织的“一师一优班一名师优班”校本教研活动。

以课堂教学为主,提高教师分析教材、运用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1.X年10月教研组成立后,我们联系了“一师一优班一名师优班”活动,每周安排一位老师进行公开课教学,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6教师发展JiaoShiFaZhan教师·TEACHER2018年5月May.2018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综述谢欣旖,郑渊方摘 要: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角度也随之细化。

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是相关理论研究较多,缺乏实证研究。

文章主要从教学观念理论、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的转变等角度进行梳理。

最后阐述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趋势,如研究角度可进一步加大,从多个主体的角度入手,或针对不同学科、教龄、地域的教师人群进行。

关键词: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观念转变;策略作者简介:谢欣旖(1994—),女,湖南衡阳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2-06文章编号:1674-120X(2018)15-0116-02(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观念”一词在《辞海》中主要有两方面定义:①思想意识;②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况的形象(有时指表象)。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认识。

观念影响行为,行为呈现了思想,思想呈现了观念。

不难看出,教师教学观念对教师的决策与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教师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的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教学观念主要分为两种形态,一是教学理念形态,二是教学实践形态。

笔者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

一、教师教学观念内涵的研究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辛涛在心理学界、教育学界研究基础上将教师教育观念界定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 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1]。

随着认知心理学逐渐崛起,研究者对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方面延伸至两大领域:“教学论”和“学习论”。

前者专指教师对其教的看法,后者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看法。

但近年来,对教学观念的研究不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也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多方位分析。

如哲学角度,研究者习惯于结合笛卡尔、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等人对观念内涵的表述,再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教学观念的理解。

杨启亮认为教学观念是关于对教学的看法和思想,更确切地说,是人们思考教学问题从而获得的结果[2]。

周先龙从观念的狭义层面入手,将教学观念界定为教学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对于教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实质、方式、价值等问题的观点、看法和信念[3]。

即现今考察教师教学观念时需将研究视角进一步细化。

如哲学角度,可从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或意识形态上入手,并根据观念具有情境性、导向性等特点重新进行定义;如教育学角度,可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及其各自所包含的要素,如本质观、方法观、价值观、评价观等方面进行归结;如社会学角度,探究个性与共性的特点,还可将教师进行个体与群体的划分,从而进一步丰富教师教学观念的内涵。

二、教师教学观念所包含的维度的研究国外较早期对教师教学观念的维度界定主要是从理论、实际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

Fox 的研究维度有以下:经常使用的动词、课程内容、学生、教师、标准的教学方法、监控过程、教师对失败的解释、学生对失败的解释以及他们对待培训的态度;Martin 总结出的维度: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焦点、学生角色以及对学习的看法;Kember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传递信息、传递知识结构、师生相互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概念转变五个维度。

高凌飚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师展开调查,总结出教师普遍存在的五种教学观: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发展能力、端正态度和教书育人。

前两种观念着重强调的是教师个体及其教学内容,属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取向;而后两种则是强调学生个体及其学习过程,属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取向;第三种则介于两种取向之间。

王传金认为教学观念的内容可分解成教学本质观、教学价值观、教学过程观、教学交往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评价观、自我教学发展观等。

周先龙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观念体系应包括学生观、目的观、过程观、课程观、方法观、环境观、评价观、教师观八个观念要素。

综上所述,该研究维度已逐渐细化。

早期研究维度的指向较为单一,主要指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态度,而后才有考察教师对教学的本质、价值、评价等方面研究。

目前探讨较多的有教学本质观、教学方法观、教学价值观、教学评价观等。

其实教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而且教学开展的效果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维度还有待深入。

三、教师教学观念实证的研究1.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研究Kember 在对十几份教师教学观念研究报告进行分析,报告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小部分教师群体开展深入访谈,或者开放性问题搜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总体看法;后者则通过提高调查样本的数量,可在大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研究结果的信度。

高凌飚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教师的教学观念展开调查,概括出新课改实施后教师教学观念现状:实验区教师较倾向于新课改提倡的2018年5月教师发展互动培育式教学取向;新课改实施程度不同,教师对新式教学取向的偏好程度亦有不同;教学观念转变具有不稳定性,表现为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回潮[4]。

结果表明新课改的实施确实对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有促进作用,也为后续课改进程提供了新思路。

张丽冰对我国28位中学英语教师展开调查,得出这些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观念有传授知识教学观、应付考试教学观、促进学习教学观和促进成长教学观。

教师个体的教学观念系统并不是单一地存在某种观念,而是存在多种甚至矛盾的教学观,这与哲学家休谟提出的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谋而合。

2.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研究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传授者和解惑者,他们自身具有的教学观念会对其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或利或弊。

Brickhouse发现,教师关于科学的观念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调整。

Cronin 发现,教师关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学习能力的观念影响其课程的实施。

Koulaidis发现,教师关于科学方法的观念影响其对科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所做的决定。

而Crawford发现,准教师(类似于我国职前教师)关于科学本质、学生学习,以及学校的信念是决定其是否将科学教学作为探究的重要影响因素[5] 。

林静制定了两份调查问卷并结合课堂观察进行了三角互证,旨在调查我国初中科学教师教学观念与其教学行为的现状。

结果表明,教师既能表达也能付诸实践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能表达却在实践中不能到位的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没有意识到但却在影响其教学行为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观念。

不难看出,这依旧是传统教学观遗留下的问题。

3.教师教学观念认知与行为层面转变的研究段作章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化到教学行为是一个由外到内、有内至外的转变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环节。

教师在经历每个环节时会由于个体差异导致转变效果参差不齐,因此他们在开展教学行为时也会出现差异。

Soo-Young Lee则对35名参加海外专业发展计划的韩国中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这些教师起初一致认为所有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造力,而通过专业课程的培训之后,部分教师的观念已然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创造力才是有意义的。

如此一来,这些教师们就在学习理解、认同内化观念这一环节上出现差异。

如果教师自身都认为只注重少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那他们可能不会在其课堂上采取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其他教学策略,渐而也会造成教学效果的差异性。

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转变的影响因素不单只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包括教师自身先前的教育经历不同、对观念的理解程度不一致等。

Jones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受到与同龄教师和所就职学校文化的相互影响。

Brownlee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科学课堂中学生经验的影响。

赵茜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程度的高低与地域有关,如县镇教师的观念较之城市教师更为传统。

王玲通过两次对影响职前数学教师教学观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因素对职前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较大,而个人因素中的很多因素(如教育经历)相较于社会因素是不易控制的。

这样一来,当他们在步入教学岗位并在开展其教学行为时,必定也有所差异,且观念与行为有效转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教学观念转变涉及很多影响因素,因为观念不仅带有主观色彩,且具有可塑性。

已有的研究表明: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如先前的生活、学习、实习经历等),指导教师和同事,就职学校的文化氛围、地域以及诸多社会因素等都有可能对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两者之间转变造成影响。

四、教学观念的困境及展望现今社会讲求教育现代化,应与时俱进。

有研究者则提出教育现代化最深层次的本质表现应该体现在教育思想、观念层面,这两层面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因此,如何确保教师教学观念趋于现代化成为迫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关注点较多的主要是教学观念类型以及对新手型、专业型教师教学观念比较研究等。

苗深花对中学教师、师范生两类教师教学观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二者在帮助学生学习、发展良好能力、帮助发展观念、传递信息、传递知识结构、师生相互作用六个维度上略显差异。

另有研究者则针对特定学科的新手型、专业型教师教学观念及其教学行为进行调查,旨在为教师教学观念有效转变提供新观点与途径。

总体来看,我国对教师教学观念的研究力度还有进一步加大的空间。

若缺乏实证研究,我们无法准确判定教师的教学观念到底处于怎样一种现状,其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是否趋于一致。

依据哲学观点,人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是交互且不可分割的。

予以启示,我们可将研究视角细化,一方面,应分清教师已学习到的观念(如了解的目前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观念,或在继续教育中学习到的观念而未付诸教学实践)和教师实践的观念(也就是已将观念付诸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影响教师教学观念因素方面,影响因素包括社会需求、地域、教师培训机制等方面。

我们便可选择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定量的问卷调查,或从某一主体或多个主体的角度去了解教师教学行为,对不同学科或不同教龄或不同地域的教师进行调查其观念和行为等,这都有利于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只有正确掌握了教师现今的教学观念,探析出所面临的困境,才能有效地制定新旧观念的转化方式和观念转化为行为层面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我国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1]辛 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19.[2]杨启亮.转变教学观念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0(2):17-20.[3]周先龙.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4]高凌飚.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2):66-70.[5]Crawford,B.Learning to reachscience as inquiry in the roughand t um b l e o f prac t i c e[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Education,2007(44):613-642.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