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桃花潭水东翟氏
【游记】春游一日:桃花潭.厚岸.洞天湾
【游记】春游一日:桃花潭.厚岸.洞天湾序从工作41+2年的教育岗位退下来,加入离退休教师的行列,无所事事的老头、老太的每年春天,都要相聚出去走走看看。
一来多年共事的老友可以利用此机会联络一下感情,二来已近黄昏的人特别留恋春天。
2015年大家相聚到临近的泾县桃花潭、厚岸和太平湖的洞天湾转了一天。
4月15日早晨大家在中通广场集中,沿新修的322省道出发。
322省道东起宣城水阳,西止点在黄山区城区甘棠,是环太平湖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人习惯叫大圆盘的地方就是起始点。
黄山区城区到龙门原有县级公路,但翻越龙门岭的山高弯急的盘山公路让人生畏,在龙门轮渡燕岭接线的S322全面提高了公路级别。
黄山区与泾县接壤的燕岭岭头明洞别具一格。
黄山区境内山地险峻,湖水山涧密集。
逢山打洞,遇水架桥,境内新修建有隧道3座,其中最长的龙门岭隧道有1119米,最短的沈家湾隧道也有275米。
公路新建有大中桥梁7座,其中最长的是横跨太平湖的长127米的大桥,称为太平湖第三桥。
龙门岭隧道的开通,道路不仅平坦而且路程大大缩短,连接对外交通的同时,还为区内的新丰、新华地区开辟了另一条便捷的通道。
沿途山水兼秀,风光迤逦。
一路走来一路景,一会儿就到了距离只有25公里的泾县桃花潭。
路旁见有桃花潭景区大门,门坊是传统的徽式建筑中常见的砖牌坊式,砖雕精致,古色古香。
由于曾经有导游资质的同事没有到过,领队的也很生疏,以为到了而停车。
尽管我曾来过,但对新修的这个入口也不熟悉。
询问才明白这是彼岸的万村南门入口。
返回到车上,继续前行。
过陈村大桥,穿过村子,驶往景区北门。
一、桃花潭过桃花潭街朝泾县方向行驶,公路上标明“桃花潭”地名的三间四柱四楼牌楼十分考究。
穿过牌楼不远,左侧就是桃花潭北大门,办好了入门手续大家陆续进入景区。
凭经验,入门时人数最齐,利用入口处石阶,老头、老太们留下“桃花潭”合影。
08年作为“安徽职业与成人教育网”编辑部成员曾来桃花潭参加了由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会议,期间,游览了景区和太平湖,但时隔7年景区变化很大,特别是路,7年前的田间便道已被新建的石铺的观光道路所替代。
【游记】泾县桃花潭
【游记】泾县桃花潭第一篇《晨雾中的陈村大坝》2008月8月26日,因会议我住在泾县桃花潭镇的电站宾馆,碾转加折腾,特累,心想好好睡会儿。
27日清晨,不知趣的鸟儿吵醒了我。
我明白了,这是在陈村水库的大坝下。
陈村水库太熟悉了。
原黄山区以前是太平县,县城原在仙源镇,50年代末,就是因为还是苏联专家设计建大坝说是淹没区,所以迁到以前的甘棠镇。
到后来说勘察错了,但迁就迁了。
小时候的的仙源我很留恋,古城楼、古街道、东门河,南门桥、小水关、城隍庙......历历在目。
特别是星期六的身着花衬衣的苏联专家的舞会印象特深,那时就有流行了——苏联大花布。
太平湖我游了多次,拍了不少,但大坝我从没拍过,曾记得80年代初到龙门检查教学工作时路过一次,那次大坝放水记的特清晰。
水是从缝隙中挤出来的,大水咆哮,水珠飚滚,烟霭翻腾......何等壮观!当时我久久不舍离开。
这次有没有运气?我急忙起床,推开窗门。
今天的雾好大哦?!匆匆的处理了一下,拿了相机出门,回首我们下榻的明珠宾馆雾中隐现。
雾中的景色层次感特强,近处水灵清晰,远点披上面纱,再远处时隐时现。
再则,雾气缥缈,山里的景色是动态的。
真像身处立体的360度空间的电影院。
又像进入一幅绝笔的水墨山水画。
路的尽头是大坝,坝的那边就是太平湖,坝是泾县和黄山区的分界线,也是黄山市和宣城市的界碑。
坝下的环境宁静,景色精致。
通往大坝的路旁的厂房看来已经废弃,看年代估计不少于半百了吧?!看它的位置,心想,大坝建设时,这里一定火热?!电站给人的印象就是山是绿的、水是绿的,绿色植物将它掩埋——这里是绿色世界。
坝下特深的印象就是这里是白鹭的天堂,开始不太密集,越接近坝底,聚结的白鹭越多。
接近大坝约100米处是警戒区。
从这里望去,坝下特平静,山腰的长长的估计是排洪道。
大坝很雄伟,看了路牌知道现在叫大唐水电站——我们一直称呼“陈村水电站”呢?水电站不能进,需持特别证件。
从坝的那头回望,青弋江在这里成“丫”字形。
泾县桃花潭
泾县桃花潭安徽游玩第三天,我们去了安徽宣城的桃花潭。
听爸爸妈妈说宣城因为造纸非常有名,所以才起名为宣城的。
桃花潭是个镇,这个镇是一个具有多年历史文化古镇,里面有公元年建造的文昌阁,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第一祠,还有闻名天下的桃花潭。
刚至桃花潭的时候,首先看见文昌阁。
这可不是我们扬州的文昌阁哦,这里的文昌阁就是乾隆年间由翟氏家族捐助修建,在清朝早期,文昌阁每年都必须举办一次文昌可以,入会者都就是写下科第士子,赋诗咏诗、作画为文,文昌阁沦为兴会讲学的地方,使得了当地文化的昌盛。
来到中华第一祠,里面非常大,听说可以摆桌酒席,祠内有很多牌匾,其中有皇帝所赐,可见“中华第一祠”真是名不虚传。
我们又至了桃花潭的中央,桃花潭的水真明啊,真的可以看见水底。
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李白写下的:桃花潭水浅千尺,不及汪伦送来我情。
乘船的时候,爸爸反问我形容潭水纯净的成语存有哪些?我想要了能越清澈见底、纯净透明化、水清如镜……原来时时都可以自学语文啊。
这就是桃花潭,有空让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带你们来玩一玩,看一看吧!我的家乡在安徽,距桃花潭很将近。
去年五一放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桃花潭旅游了。
那里古色古香,风景非常美。
虽然桃花已经开了,但是桃树的枝丫,依然晃至桃花潭边,潭水碧绿,微风吹起过,小桥流水,烟雨蒙蒙,好一派江南景色,总是生机盎然的感觉。
爸爸妈妈跟我说,你看,这里的徽文化,无处不在。
尤其是“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房屋。
于是,我便仔细的观察起来,一片片高高的白墙,还有很多青石铺成的小路。
我看得入了迷。
“这就是古代安徽风格的房屋吧!”我暗暗的猜测着。
我在书上看完,唐朝存有一个人叫做汪伦,他说道这里存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还应邀李白去桃花潭游玩,饮酒赏花。
李白很高兴,于是就走进了桃花潭。
后来,还写下了一首知名的诗《追赠汪伦》,流传至今。
这里有很多的土菜馆、农家酒店。
有许多很好吃的菜,有野笋烧肉、绩溪粉丝,还有桂鱼,真是称得上“安徽名菜”啊,美味可口极了!我们还买了这里的稀有特产:泾县毛笔、桃花酒。
翟姓的来源,姓翟的名人百家姓
翟姓的来源翟姓是中国传统的姓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翟姓在古代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河北、江苏等地,部分地区也称为“翟氏”。
据史书记载,翟姓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
翟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末期,当时侯爵生了一个独生子,将他命名为:“狄父”,狄父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命姓,称翟氏。
此后,翟族由于习武,是国内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历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社会地位。
翟姓有许多不同的发音和拼写方式。
在古代,由于各地方言的不同,翟姓还会被写成狄、籴、觇等字。
如今,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沿用古代拼写方式,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以“翟”作为正式拼写方式。
姓翟的名人翟姓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姓氏,出了许多知名的历史人物。
下面列举一些姓翟的名人家族:翟伯曰家族翟伯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家族,其始祖为翟季伯,是周朝的著名贵族。
他所担任的职位大都是卿士,为贞观十四年正月丙午(公元640年),翟伯曰被授予右卫率府功曹参军。
翟羽公家族翟羽公,字伯升,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曾被南齐文帝梁坚招募为左民尚书,又被任命为尚书。
翟羽公所撰著的《素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翟方进家族翟方进是明朝时期的尚书右丞、江西巡抚,他认为农业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亲自前往江西进行实地考察,依次得出“治牛脚之后,治水植之先”的计划,对于南方水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翟元育家族翟元育是元朝时期的诗人,他是《元曲选》等历史文献的重要作者之一,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翟峰家族翟峰是清朝时期的著名算术家,他创立了“书算”术,这也是中国算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百家姓中的翟姓翟姓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102位,被文化空间公认为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
下面是有关翟姓的百家姓:翟姓来历:始祖为荆国侯狄父。
晋有翟知茂,故后人承其戍名。
后仕周,历任卿士之职,相传至翟伯曰被任右卫率府功曹参军。
安徽泾县桃花潭水东翟氏
安徽泾县桃花潭水东翟氏黄山山脉与九华山山脉相交处有一方天工造化的山水,叫桃花潭。
桃花潭因诗仙李白闻名于世,千百年来诸姓子孙临潭而居,为桃花潭文化添砖加瓦,尤以桃花潭水东翟氏后人为甚!今读桃花潭,一缕缕缥缈神奇的晨雾细诉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文风昌盛渊远流长桃花潭今属安徽泾县桃花潭镇,有“三阳之地”之称。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此地置陵阳县,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改陵阳为广阳,隋炀帝时讳“广”,改广阳为南阳。
唐武德8年(公元625年)后并入泾县至今未变。
翟氏是隗姓狄人后裔,春秋时进入中原建翟(dí)国,后被晋所灭,遂以国为姓称翟(dí)氏,融入晋后改称翟(zhái)氏。
战国时,赵、魏、韩三家分晋,翟氏多居魏国,其族翟璜曾为魏相,汉成帝时璜之后裔上蔡翟方进位至丞相,封高陵候,以“清廉”名垂史册。
王莽篡政,翟方进之子翟义以东郡太守之职聚兵讨莽。
不幸翟义事败被杀,翟方进被戮尸。
其后人据康熙四十六年重修《翟氏宗谱》记载:“先人原居歙邑,转徙泾川,南建积善吊隐之台。
”其后人才辈出:西晋时有丞相翟文选,东晋时有吏部尚书翟酭,宋有内阁中书翟起云府教翟阳。
其宗祠名为“孝义堂”一直保存到解放后。
吊隐台下有潭名“白云潭”,其上为谁垂钓而建台已无可考。
嘉靖三十一年修毕的泾县志记载“晋之隐者陶渊明、宗雷、陆修静辈等十八人曾结庐于此,弃官钓鱼。
”遥想当年,群隐围坐叩天问地;今朝盛世,众访齐议探幽悟情。
有诗为记:“多事羊裘子,姓名留滩水。
汉能遂其高,客星危甚矣。
超然似此台,遗构谁者始。
但许识钓徒,终不示居里。
遥遥去冥鸿,想像难以指。
长此揖清风,高山动仰止”后有万氏、汪氏、李氏、陈氏、文氏等感“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相继庐居此地。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万氏后人建会馆之鼻祖“扶风会馆”于桃花潭畔。
唐贞观五年族人万晏(公元631年)受旌“义门”,倡其五世同居之礼。
其五世孙万巨与诗仙神交已久,李白在今距桃花潭二三十里路的今泾县章渡(古名漆林渡),曾赋诗一首: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
桃花潭
桃花潭录桃花潭畔是我家桃花潭居1997年5月17日,在泾县县委、县政府的热情邀请下,中国文物学会组成了由罗哲文、谢辰生、沈廷杲、邓中和等专家学者及王燕华、程晓非两位主任记者组成的文物考察小组,在安徽省文物局、泾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冒着江南绵绵细雨来到著名的桃花潭进行文物考察。
乡亲们在桃花潭两岸敲响了欢庆的锣鼓,使寂静多年的桃花潭畔顿时有了生气。
掀开了桃花潭快速发展的序幕。
桃花潭景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当丰富,罗哲文教授对素有‚万山环外,山水流中‛的桃花潭东西两岸的翟、万两村古建筑所吸引赞不绝口。
罗哲文教授肯切的对大家说:‚桃花潭景区开发,首先要搞总体规划,要下大力保护文物古迹,不要盲目滥建,以免破坏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旅游发展是离不开文物古迹的,而文物古迹的作用发挥亦离不开旅游发展,保护文物和发展旅游要相互协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提高桃花潭两岸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务。
‛国家文物局顾问谢辰生补充说:‚文物工作者应有旅游意识,而旅游工作者必须有文物意识,文物的价值是永恒的、无限的。
但没有保护就谈不上利用。
‛5月20日在县政府会议室召开了‚泾川考察座谈会‛,专家学者各个献计献策,县、局、镇、乡党政领导亦表态支持这项跨世纪的开发计划。
座谈会开的热烈而成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北京古建园林设计院顾问总工邓中和的发言,他为桃花潭景区的建设开发提出了九点建议道:‚桃花潭风景园林开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其一:南方的气候温暖,景致宜人为天时优势;其二:桃花潭地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三大风景区之间,有招揽游客的地利条件;其三:泾县干部群众文保意识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有宾致如归之感为人和。
而桃花潭文物众多,园林丰富,山水齐秀,园林建筑品种齐全,具备发展旅游的一切条件。
而李白《赠汪伦》一诗广为流传,是旅游业的无价广告,他的价值不亚于《滕王阁序》、《岳阳楼记》,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建议在桃花潭补栽十里桃树,一来重现昔日的美景,二来可增加经济收入,可称其为‚太白桃‛,定期召开‘太白桃节’,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振兴桃花潭大有希望。
泾县旅游简介
泾县旅游简介泾县位于安徽东南部,2059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着36万勤劳、纯朴的人民。
全县辖9镇2乡。
她南依黄山,西临九华山,襟抱太平湖,长江一级支流青工弋江穿境而过。
205国道、322省道纵横贯穿全境。
境内山多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森林覆盖率达63.5%。
泾县自汉初置县,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自古“山川清淑,秀甲江南”,唐代大诗人李白赋诗赞叹:“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
”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为泾县留下了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有唐宣宗李忱潜居的水西寺,有建于北宋的大观、绍兴二塔,有保存完好查济明清古建筑群,有李白流连忘返的桃花潭,有“黄山情侣”太平湖,有“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有外形酷似轮船的“洋船屋”,等等。
近年来开发的“江南第一漂”“月亮湾休闲游”已成为人们争相前往休闲游览的绝佳去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泾县这一片沃土养育了许许多多的文化艺术名人。
艺术大师吴作人、文学家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并称“泾川三吴”,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就出生于泾县包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王稼祥就诞生在泾县厚岸,当代著名音乐家朱践耳、著名演员朱世慧祖籍泾县黄田。
泾县是光荣的革命老区。
1938年至1941年,新四军军部驻扎在县内云岭,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发生在茂林地区。
如今,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中共中央东南局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皖南事变”主战场、王稼祥故居已成为人们凭吊先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泾县不仅具有地处“两山一湖”中心的区位优势,还拥有丰富的物产。
作为“中国宣纸之乡”和宣纸发源地,泾县所产宣纸宜书宜画、不蛀不腐,有“纸中之王”和“国宝”之誉。
“红星”宣纸三获国家金奖,“红星”牌宣纸注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宣笔是全国三大名笔之一。
泾县又是著名茶乡,“涌溪火青”“汀溪兰香”“爱民翠尖”为绿茶名品。
“桃花潭”牌绿色食品、章渡酱菜、琴溪琴鱼、西阳木梳也已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上佳礼品和旅游纪念品。
嘉庆泾县县志庆及道光泾县续志翟氏先人捐献名单
嘉庆泾县县志庆及道光泾县续志翟氏先人捐献名单搜集整理:桃花潭文物保护及宗亲联谊筹备会明翟忠孝堂绥我庄贰佰两载宁国府志明义官翟鏋孙公拾两载宁国府志崇祀忠孝祠铁孙公贰两翟锁孙公拾两载宁国府志翟镇孙公三两通州州判翟坚昌公一两翟璋昌公一两承德郞翟琨昌公二两翟玖昌公二两庠生翟王彪昌公二两进士崇祀乡贤祠翟台公二两义士翟本祥公二两翟應祥公二两王府典仪郞翟感祥公二两冠带公翟思祥公二两义士翟来祥公拾两安义主簿翟总祥公孙梦麟一两翟乾和公二两一钱八分增生翟滢然公二两东乡县丞翟兑公孙文衍公三两迪功郞翟世登公四两义官翟四公六两乡饮大宾监生翟鹤公四两翟世谕公一两郡廪生翟之龙一两翟文佳公拾两旌表孝子翟文质公二两翟文珏公一两翟文瑢公一两庠生翟利祖公四两制贡翟之焕公四两制贡翟之则公一两中书翟之珽公二两清朝翟文琬公一两翟文荷公二两翟文可公一两岁贡翟可先公二两庠生翟化鵾公一两KUN监生翟化鸮公一两监生翟化鹏公一两监生翟化鸿公一两监生翟化凤公一两庠生翟志殿公一两翟时迪公一两庠生翟时愈公一两贡生翟洗心公一两登仕郞翟时藉公伍两庠生翟之遂公二两庠生翟傚廉公二两庠生翟晟公二两庠生翟尚晭公一两庠生翟允公一两迪功郞翟尚宫一两翟尚宝公二两冠带翟尚忠公一两貤赠文林郞原任仪征县教谕翟尚鑨公拾两貤赠文林郞翟尚镐公一两翟尚铖公二两生员翟尚锦公一两生员翟鹤遐公二两翟尚珏公妻节孝陶氏一两翟尚嵘公二两庠生翟士洪公二两奉直大夫翟尚崑拾两附贡生翟乐成一两五世同堂监生翟作舟伍两监生翟桂馥公一两监生翟士魁公一两监生翟士吉公三两监生翟叔元公六两翟思坚公二两义士翟思佼公二十两监生翟梦桂公孙监生守理、廷杰六两冠带翟思侣拾两冠带翟思凤二两监生翟思林拾两庠生翟沨化一两南昌府同知翟思瀷公八两。
翟姓的起源与家谱
翟姓的起源与家谱翟姓的起源与家谱 1分布地区翟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汝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历史来源「翟」源出翟(Zhái,Dí)姓源出有五:1、出自隗姓,以国名为氏。
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
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齐、鲁、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姓。
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灭掉翟国,翟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
翟人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翟姓。
据《国语注》所载,新安翟姓,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姓,后改为翟(Dí音狄)姓。
2、出自祁姓,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
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
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
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
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Dí音狄),迁居南方者读(Zhái音宅)。
3、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省南洛阳),其后以国为氏。
4、出自张姓改翟而来。
据《知足集斋集》所载,安徽泾县之翟姓,原姓张。
5、出自他族改姓而来:①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有的记音为翟姓。
②今瑶、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轩辕。
上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领,后为炎黄部落联盟的组织者。
其部落原定居西北高原,与炎帝同出少典氏。
后分路东进,在坂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一战,打败炎帝,遂合并为一。
后又擒杀蚩尤,被推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
其时发明创造甚多(如棺椁、宫室、舟车、蚕丝、医药、文字、历法、算数、音律等),故后人称赞他“能成命百物”,赋予帝王形象。
《桃花潭文征》及其文献价值
犹 有藉 也 。 ” 所 录 自唐 以来 , 翟 氏先 世 诗 文 , 兼 及 邻
族、 知 交投赠 之作 , 述德 诵芬 , 用意 至善 。
桃 花潭 , 位 于安徽 省 泾 县 , 系 青 弋 江 流经 翟村
至万 村 间 的一 段 水 域 , 距县城 3 4公 里 , 南 临黄山、
贡生 , 工书画, 著有《 耕墅文集》 、 《 闲游诗稿》 。《 嘉
士, 授 内 阁中书 , 由 中书出任 广 东知 县 。《 嘉 靖 泾 县 志》 载: “ 大程 自幼 文名籍甚 , 既通籍 , 由 中书 改广 东 知县 , 虽膺 民社 , 手不释卷, 有《 罗 浮纪 游 诗 》 一卷 , 传播粤 东 署 镇 。平 时 适 盐 商 阴谋 舞 弊 , 洞察其 实,
潭上飞霞入锦屏潭中流水寂无声明代钱德洪笔下的九里潭俨然有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的神韵上世纪五十年代桃花潭上游的陈村水电站修成后九里潭罗浮潭均沉入太平湖底曾经的三潭连珠的美景只能从历代文人留下的诗词中领略了
2 0 1 3年 1 1月
大 学 图 书情 报 学刊
J o u ma l o f A c a d e mi c L i b r a r y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据案 禀销 , 邑人 立 碑 以志 其 事 。旋 补 始 兴 , 惠 良禁
笥, 厘 为 四帙 : 日本 宗 , 志家学也 ; 日邻族 , 专 取 万
氏, 盖 同居 是潭 也 ; 日流寓 , 皆 客吾 潭 而作 者 也 ; 日 知交 , 足迹未 及吾 潭而 与 潭 上人 相 邮赠 者也 。颜 日 文征 , 盖幸 文 献之 尚未 沦 胥 已尽 , 而 嗣响 于将 来者 ,
翟氏宗祠和水西寺的光影
水西“宋塔”,指宝胜禅寺南北两端的大观塔和 小方塔。大观塔建于北宋大观年间,距今有900年 历史;其形制为七层八面,宏伟典雅。小方塔建于 南宋绍兴年间,又名绍兴塔,距今亦有870年历史; 其形制为七层四面,亭亭玉立。当年它们的建筑费 用是,大观塔一层一面耗资一百二十五贯,小方塔 一层一面耗资三十贯。
身瘫痪以后,胡朴安自称“半边 二F翁”。“幸右手尚能作写”,且“神
识未减,不碍读书”,进书房“以臀代足, 席梯而上”,每曰“鸡鸣而起,鸟栖而息”。 正如泾县花砖冷落于乡间一样,胡朴安曾 先入南社后入同盟会,并担任过江苏省民 政厅厅长,更以精湛朴学研究著称,如今 却只在国学界被学者提及。依我之见,若 胡朴安的阅历和学养、其学者之个性、抗 衡命运之气概及方法,应该如徽州之胡适 广为人知才是。
州志》转引宋朝窦思永《铜僧伽瑞像记》道:“宣宗 逃难出奔,落发为比邱,遍参诸方,独器许于盐官 和尚(指齐安L"齐安圆寂时,已经继位的李忱为 齐安写追悼诗,并“敕葬安国寺,谥悟空禅师”。
据说李忱继位之前,与黄漿禅师也相从甚密。 传说黄藥已经看出李忱的帝王之相,邀请他同游江 西、湖南诸地,最后隐居于安徽水西山。而高僧黄 菓,正是水西五松院的当家方丈,寺中有“黄漿道场” 门额留存至今。有人认为,《旧唐书》称李忱“器识 深远,久历艰难,备知民间疾苦”,乃暗示其“微时” 曾当过和尚。
可惜《泾县志》此说只是一例孤证,且民间色 彩较浓,故史学界并未予以采信。但李忱继位前做 过和尚,学界彳以无异议。唐朝尉迟僱在《中朝故事》 中写道:T李忱)寻请为僧,游行江表间。”其后有 唐朝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南宋陆游的《避暑漫 抄》,复述李忱受李炎迫害,潜逃为僧。
翟姓探源
四、郡望堂号
• 所谓郡望,就是指某一姓氏在某一地区地位最高 的家族。堂号则是郡望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是 某一郡望中某一房支的称号。
1、郡望 • 汝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 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 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相当于现在河 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郡望堂号
2、堂号 • 传诗堂、宠畏堂:“传诗堂”源自汉朝时翟辅, 四世皆传授《诗经》,征拜教郎,迁侍中,策试 第一,官拜尚书。安帝宠信外戚,翟辅极力上谏。 宠臣虽然厌恶他,但又怕他,所以又叫“宠畏 堂”。 • 忠孝堂:源自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 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 堂”。 • 此外,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博古堂”、“南 阳堂”、“语古堂”、“庆远堂”、“世佐堂”、 “笃诚堂”等。
五、宗族特征
--翟姓宗祠通用对联
1、鸿才足尚; 高行素传。——佚名撰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翟酺[pú] ,四世传《诗》,好《老子》, 尤善图纬、天文、历算,策试第一,拜尚书,后出为酒泉 太守,击斩叛羌,威名大振。下联典指晋·翟汤,笃行纯 素,仁让廉洁,永嘉末寇害相继,闻汤德名,皆不敢犯, 乡人赖之。 2、封侯可证骨相;署门以示交情。——佚名撰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西汉上蔡人翟方进,字子威,少年时成孤儿, 在太守府中为小吏,汝南相卜者蔡父说他有“封侯骨”, 当靠经术做大官。后到京城,随博士学习《春秋》十余年, 以射策甲科为郎,又历官朔方刺史、京兆尹、丞相,封高 陵侯。下联典指西汉下邦人翟公,文帝时宫廷尉,整日宾 客盈门;罢官后,则门可罗雀;后再任廷尉,又有不少宾 客要到他家里去。于是,他用大字署其门道:“一死一生, 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源自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四世传诗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策试第一拜尚书后出为酒泉太守击斩叛羌威名大振
李白诗中的桃花潭(下)
李白诗中的桃花潭(下)桃花潭畔山明水秀,古代就有很多人从外地迁来居住,先后有翟、万、汪、陈、李等十余个姓氏。
而居住在桃花潭两岸的则是翟、万两姓。
东岸是翟姓聚居的村落’人称“水东翟家”,西岸就是万村。
其他一些姓氏或杂居于翟万两村,或散居于离桃花潭不远的地方。
千百年来和睦相处,有着相同的民风民俗,又或多或少地同桃花潭——以至同诗仙李白有某种牵连。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翟姓迁来的年代最早,大约东汉初期就来到桃花潭边。
他们是在经历一次灭族之灾的情况下逃来的。
《翟氏宗谱》载:西汉承相翟方进的儿子翟义,在王莽篡夺西汉政权时任东郡太守,因谋划聚兵讨伐王莽,事败被灭九族。
侥幸逃过这次杀戮的翟氏后代,转辗来到泾川水西玉屏山下(在桃花潭西岸)定居下来,以后被称为“老翟家”(郡望属“南阳世家”)。
他们在此繁衍生息,后来出过不少知名人物,如东汉时的吏部尚书翟酭(或为翟酺),西晋时承相翟文选,宋建隆间的府教翟阳,以及内阁中书翟云启等人,逐渐发展成一个很大的宗族。
但是,他们不是现在“水东翟家”人血缘上的祖先,仅是传承了同一姓氏而已。
明洪武八年(1375)秋天,这里暴发了一场山洪,大水把“老翟家”冲毁了,幸存者寥寥无几。
现在“水东翟家”人,实际上是张姓的后裔。
元朝末年,湖北沔阳张定畿兄弟与陈友谅同为县吏,当时元朝的政权风雨飘摇,到处暴发农民起义。
张氏兄弟协助陈友谅起兵,为徐寿辉的部属,后来陈友谅弑徐寿辉于采石,自称“汉王”,封张定畿为大将,张定边为太尉。
朱元璋用了康茂才诱敌深入之计,在龙湾重兵包围陈友谅。
张定畿为掩护“汉王”突围,战死疆场。
元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收张定畿的遗孤张佑保为义子。
后来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兵败身亡。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对陈友谅的部属作了安抚,封陈友谅的儿子为“归德候”。
张定边拒不受封,带着侄儿张佑保潜逃,隐于苍梧之野。
张定边改名“张宗道”,意思为“宗留定字之首,道留边字之旁”。
经过数年逃亡生活,最后到了泾县西南投靠当地望族翟氏。
翟氏宗谱写春秋
翟氏宗谱写春秋翟氏宗谱写春秋安微泾县水东翟氏是皖南名族,泾县大姓之一。
有族就有谱。
为弄清水西老翟家与水东新翟家之别,为开发桃花潭东西两岸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的旅游资源,笔者曾去水东翟村老街上征集到《水东翟氏宗谱》一本(县文化局收藏)。
明嘉靖《水东翟氏宗谱》序云:“泾之西南八十里有村,曰水东翟氏居焉,重峦邃谷,广陌澄潭,渺然如隔人世。
汉以前无所闻,唐李白曾访汪伦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之句,水东之名遂闻于天下。
”翟氏是隗姓狄人后裔,春秋时进入中原建翟国,后被晋国所灭,遂以国名为姓,称翟氏。
西汉王莽纂政,丞相翟方进之子翟义,以东郡太守之职,聚兵十万讨莽。
翟义事败被杀,王莽下令灭其三族。
翟义的后裔幸存者翟,于西晋时避祸于泾县水西(青弋江上游桃花潭西岸)玉屏山下钓隐台建庐而居。
子孙繁衍,形成巨族,称其翟村,后称“老翟家”。
数百年后的明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一天雨夜,玉屏山麓突然山洪爆发,水势汹猛,冲掉翟村村落,全族覆没,惟独翟敬六幸免于难,避于水东(桃花潭东岸)异姓居住处。
翟敬六并不姓翟而姓张,名叫张佑保,他是湖北省沔阳人。
其父张定畿,堂叔张定边与陈友谅友善,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一同弃官举旗投奔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
至正十一年(1357年),陈友谅平内乱,建汉国,定都九江,自称汉王。
至正二十年(1360年),又杀掉徐寿辉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
陈友谅依张氏起家,做了皇帝,故封功臣。
封张定畿为汉军大将,张定边为汉军太尉。
后在攻打吴都南京战斗中,大将张定畿为掩护陈友谅突围,不幸阵亡。
陈友谅败回九江,念张定畿作战有功,抚其遗孤张佑保为养子,改姓陈,养于宫中。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激战于江西鄱阳湖,陈友谅因骄而失去战机,结果60万汉军败在朱元璋20万吴军之手,友谅中流矢死,太尉张定边中箭败逃,死里逃生,携张佑保逃到泾县水西翟村避祸,改名张宗道。
为保全忠臣之后,将侄过继给翟村翟爱二家为继子,更姓为翟氏。
泾县乡土记——精选推荐
泾县乡土记 胡朴安泾县古扬州地,在府西南一百五里。
汉曰丹阳郡,后汉因之。
楚王英好佛,谪居泾县是也。
三国时吴置安吴县,在泾县治西蓝山南,属宣城郡。
晋以后因之。
隋废安吴,仍为泾县。
大业末,泾县左难当据县。
武德三年,难当归唐,筑城于县治西三十里,改为猷州。
授难当猷州刺使。
七年,辅公衤石叛,遣兵攻猷州,难当却之。
八年,州废,县乃属宣州。
宋乾道二年,升宣州为宁国府,今因之,泾县属焉。
民国成立,废府存县,此区域沿革之大略也。
夫一县之中有山,两山之间有水,略为舆地一定之公例。
今先举泾县之水,而次及于山。
凡合县之政典、大事、人物、土产、文学、风俗,悉归纳于其中。
泾县之水,除东北乡胡村水,西北乡虎狼涧水外,其余诸水,悉归泾流。
泾流来自石埭县之舒溪,及太平县之麻川,两水相合。
在县西南百余里,有麻溪渡,出麻口入县境。
下涩滩,经九里罗浮等潭,随山旋绕,湍激清折,幽奇之气,实产文士。
唐时许棠咏月中桂诗,列于大历十子中。
又有万巨者,工诗,太白赠以诗云:“吾爱万夫子,解渴同琼树。
何日一来游,相欢咏佳句”。
今观其故址,实山水佳处也。
特水浅流急,不便于行舟。
商界上无特别之色,交通不便故也。
然万山重叠,绝少平衍,人众田少,艰于谋食,于是远去他乡,各图生计。
泾县本地,虽无市场,而在外经商者,足迹几遍十八行省,地势使然也。
水自罗浮而下,北至桃花潭,昔李白尝游于此。
上有踏歌古岸,所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者此也。
今潭上为翟氏村,烟火万家,而汪氏式微焉。
又北至落马潭,晋桓彝击韩晃战北落马处也。
水至此合山溪涧壑诸水,经县治西南二十里之后山,至岩潭与藤溪合。
藤溪源出于县东南之旌德,支流之大者。
又北合上坊河水,至县治西合新河,新河者,宋熙宁中,以溪流东注,为城邑患,县尉刘谊筑此河以杀水势。
新河西有白云泉,白云泉出自白云山,山旧产茶颇著名,所谓白云茶是也。
今则满目蓬蒿,一林荆棘矣。
又北合幕溪,幕溪出自幕山,在县治东三里,左难当与辅公礻石尝相持于此。
翟氏宗祠对联大全
翟氏宗祠对联大全翟氏宗祠位于中国哪个地区省份,始建于哪个年份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翟氏宗祠,供大家参考借鉴。
翟氏宗祠中华第一祠,又名“翟氏宗祠”,位于泾县翟村东北,规模宏大,雕琢精美,仿皇家祠堂兴建。
宗祠座北朝南,五楹三进,建筑面积(包括偏房)达6700平方米。
是翟氏家庭的传世之宝和遗留下来的建筑杰作。
传说,162019年翟氏家族出了一位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神宗万历皇帝勅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不料被奸臣害死。
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
此事轰动江南,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
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该祠相比。
翟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规模宏大,古朴典雅,可容纳一万多人聚会。
祠内地基一律为花岗石砌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都镶嵌着名匠精湛的木雕、石雕。
祠中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
1997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哲文来泾考察时大为惊讶、赞叹不已,他认为该祠为“汉王”陈友谅义子张佑保的家祠,非同一般;加之无论是建筑年代还是其规模都堪称之最,故称其为“中华第一祠”,并欣然题写了匾额。
该祠多次在中央及省级电视台中播出,1998年6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翟氏宗祠在兴建过程中留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一:明代进士翟震川奉命建祠堂时,见一老头挑担粪箕从此路过,问建筑工匠们要不要粪箕,这些粪箕都是用黄篾编成。
砖匠师傅们看后说不要,叫他走开,但翟震川却叫住他,把那一担黄蔑粪箕全部买下了。
后来工匠们以其装土,围墙砌好后,摔在地上的那黄蔑粪箕竟然变成一堆黄土。
其二:祠堂在建造过程中不知怎的大梁老驾不起来,当时来了一位乞丐老头,向工匠们讨饭,大家不给还赶他走,有一个小工匠见老头可怜,偷偷给了一点吃的。
老头见小工匠心地善良,将来必定有大出息,于是给了他一只斧子,并且告诉小工匠,将来遇到难事东敲三下西敲三下,难事就会迎刃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泾县桃花潭水东翟氏黄山山脉与九华山山脉相交处有一方天工造化的山水,叫桃花潭。
桃花潭因诗仙李白闻名于世,千百年来诸姓子孙临潭而居,为桃花潭文化添砖加瓦,尤以桃花潭水东翟氏后人为甚!今读桃花潭,一缕缕缥缈神奇的晨雾细诉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文风昌盛渊远流长桃花潭今属安徽泾县桃花潭镇,有“三阳之地”之称。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此地置陵阳县,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改陵阳为广阳,隋炀帝时讳“广”,改广阳为南阳。
唐武德8年(公元625年)后并入泾县至今未变。
翟氏是隗姓狄人后裔,春秋时进入中原建翟(dí)国,后被晋所灭,遂以国为姓称翟(dí)氏,融入晋后改称翟(zhái)氏。
战国时,赵、魏、韩三家分晋,翟氏多居魏国,其族翟璜曾为魏相,汉成帝时璜之后裔上蔡翟方进位至丞相,封高陵候,以“清廉”名垂史册。
王莽篡政,翟方进之子翟义以东郡太守之职聚兵讨莽。
不幸翟义事败被杀,翟方进被戮尸。
其后人据康熙四十六年重修《翟氏宗谱》记载:“先人原居歙邑,转徙泾川,南建积善吊隐之台。
”其后人才辈出:西晋时有丞相翟文选,东晋时有吏部尚书翟酭,宋有内阁中书翟起云府教翟阳。
其宗祠名为“孝义堂”一直保存到解放后。
吊隐台下有潭名“白云潭”,其上为谁垂钓而建台已无可考。
嘉靖三十一年修毕的泾县志记载“晋之隐者陶渊明、宗雷、陆修静辈等十八人曾结庐于此,弃官钓鱼。
”遥想当年,群隐围坐叩天问地;今朝盛世,众访齐议探幽悟情。
有诗为记:“多事羊裘子,姓名留滩水。
汉能遂其高,客星危甚矣。
超然似此台,遗构谁者始。
但许识钓徒,终不示居里。
遥遥去冥鸿,想像难以指。
长此揖清风,高山动仰止”后有万氏、汪氏、李氏、陈氏、文氏等感“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相继庐居此地。
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万氏后人建会馆之鼻祖“扶风会馆”于桃花潭畔。
唐贞观五年族人万晏(公元631年)受旌“义门”,倡其五世同居之礼。
其五世孙万巨与诗仙神交已久,李白在今距桃花潭二三十里路的今泾县章渡(古名漆林渡),曾赋诗一首: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
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
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
峣岩汪公栅,突兀陈焦墓。
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
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
何日靓清光,相欢咏佳句。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唐天宝十四年,诗仙李白受汪伦之邀畅游桃花潭,咏千古佳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因李白名存世间,所赋其他诗句仍为后人传诵。
“震山山水真奇哉,钟英毓秀多良才。
松岗翠色何崔巍,中洲之水清潆洄”。
震山为桃花潭一山名,一代名相文天祥秋日曾过震山送当地文孟渊、季渊兄弟进士:我为宣州守,秋暮登泾邑。
白发二疏翁,坐语共夙夕。
千里雁书杳,一宗鱼契合。
震山开学谱,丹灶忆仙迹。
友爱情思久,俄忽杯酒别。
黄菊落残英,露滴根头湿。
桃花潭因李白名存世间,多少名人慕名而来:宋代第一教育家胡瑗也曾畅游桃花潭“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
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
英辞逸无继,尔来三百秋。
汪公亦蕃衍,宗支冠南州。
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
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
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
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
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
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
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
斐章异绣段,洒翰非银钩。
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
”水东翟氏得姓续祖元末明初,群雄并起。
张定边和堂兄张定畿以及陈友谅起兵反元。
公元1359年陈友谅称帝,立国号为“汉”,定都江西九江。
陈友谅拜张定边为太尉,张定畿为大将引兵攻打吴都南京。
朱元璋依康茂才之谋,困陈友谅于龙湾,大将张定畿掩护陈友谅突围不幸战死于江东桥。
陈友谅念张定畿之功,留其子祐保宫中寄养并。
1363年7月21日陈友谅募兵60万与朱元璋20万水军战于鄱阳湖,事败陈友谅战死。
张祐保在其叔张定边护卫下避至今泾川桃花潭,过继给水西钓隐台老翟家为继子,更其姓为翟氏。
因翟家辈至“忠和爱敬”,张祐保为此家“敬”字辈第六子,故称翟敬六,或曰“敬六公”。
因为张祐保为汉将张定畿之子,汉王陈友谅养子,故有人称其为汉王陈友谅遗孤。
为昭示后人不乱世系,张定边特撰文以理翟敬六公之身世:余从兄名曰定畿,字琼山,乃吾叔仲公之资子也。
生于元至元丙子(1336年)世居贵溪,后廷居临川,宋末庐于沔阳。
自留候(张良)至今未考其世矣。
兄与陈友谅友善,同为县吏,因群雄并起,同陈友谅起事于蕲黄。
因惑康茂才之祚,不幸吾没于王事,遗侄祐保汉王留为养子。
汉王鄱阳事败,余偕侄匿数载,避至泾川,遂依翟氏,赘于李(祐保娶李氏催真为妻),更名为翟敬六。
是以传信将来,俾表所考焉是为引。
录于清咸丰七年《水东翟氏宗谱》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此地突发洪水将自汉以来的千年翟氏基业荡涤殆尽,至今当地仍保留着昔日民谣:“淌翟家带顷田,淌到水口园里吃早饭。
五百年前第一家,五百年后水淌沙。
翟敬六幸免于难,后娶当地旺族之女李氏催真为妻,生三字丑关公(公不幸早殁)、李生公、再生公。
翟敬六壮年辞世,催真含辛茹苦,百折不挫,抚李生公、再生公成人,繁衍九孙三十六重孙108玄孙。
家道日兴的翟氏后人尊和二公为始祖,以敬六公为一世祖。
为与钓隐台翟村区分,称钓隐台翟村为“老翟村”,称翟敬六公后人的翟氏为“新翟村”。
因新翟村在水东桃花潭畔,故又称“水东翟村”。
水东翟村几经发展遂成旺族,600多年来,翟氏子孙已遍居中华大地,散迁海外多个国家。
2009年水东翟氏后人智慧地将得姓始祖酺公像从芜湖湾址请回,从南阳古镇走来,走进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
这是一次跨越千年的仪式,在时空隧道中,感受着我们先祖的荣耀与智慧。
(酺公为泾川老翟氏始祖,水东翟氏之姓从他而得。
)十四两甲“忠孝”传家翟氏后人尊和二公为始祖,以敬六公为一世祖。
敬六公二子李生公其后代被称为十甲,三子再生公其后代被称为四甲。
因抗粮杀差,翟氏为免灭门,使后世子孙逃亡在外得以相认,将十、四二甲字派作了细致调整。
十甲细述敬六公(敬字辈)二子李生公(德字辈)生三子德缘公、报缘公、荫缘公(缘字辈)。
其后人被称为十甲。
德缘公生一子:换孙公(孙字辈),换孙公生六子(新字辈)(1、焕新公、2、焵新公、3、焕新公、4、焅新公、5、炜新公6、煉新公)德缘公后人在当地统称为前份祠堂人。
报缘公生四子:长子嵩孙公(孙字辈)嵩孙公生三子(新字辈)1 、焆新公2、燦新公3、煵新公报缘公次子崇孙公(孙字辈)嵩孙公生三子(新字辈)1、爖新公2、煇新公3、燉新公报缘公三子邦孙公(孙字辈)(注:邦愿为山、一、田合字,惜电脑不能输入)生五子(新字辈)1、烨新公2、爌新公3、炤新公4、火宾新公5、火友新公报缘公四子峑孙公(孙字辈)生一子(新字辈)1、爝新公报缘公后人在当地统称为中份祠堂人。
荫缘公生五子:荫缘公长子嶨孙公(孙字辈)生四子(新字辈)1、燮新公2、爟新公3、鹏新公4、熯新公荫缘公次子嶨孙公(孙字辈)生六子(新字辈)1、爣新公2、焬新公3、熖新公4、火向新公5、炳新公6、炫新公荫缘公三子嶅孙公(孙字辈)生一子(新字辈)1、煜新公荫缘公四子啓孙公(孙字辈)生三子(新字辈)1、燃新公2、顯新公3、火索新公荫缘公岳孙公(孙字辈)生五子(新字辈)1、爖新公2、煃新公3、爚新公4、火曰新公5、新公荫缘公后人在当地统称为新份祠堂人。
十甲子孙经新、俊、安、廷四世后从文字辈与四甲合成统一世派。
四甲细述四甲世派分布较为复杂,但大致从昌、祥(茂)、伯(和、然)世后至文字辈与十甲合成统一世派。
仁缘公和义缘公后辈字派为昌、茂、伯、世;礼缘公后辈字派为昌、祥、伯、世;智缘公后辈字派宗谱未记不敢妄述;信缘公后辈字派为昌、祥、和、世。
常安公后辈字派为昌、祥、然、世。
敬六公(敬字辈)三子再生公(德字辈)生六子仁缘公、仁缘公、义缘公、礼缘公、智缘公、信缘公、常安公(缘字辈)。
其后人被称为四甲。
再生公长子仁缘公生三子:仁缘公长子鑑孙公(孙字辈),生四子1、荣昌公2、贵昌公3、玉昌公4、鸞昌公(昌字辈)仁缘公次子仲孙公其子孙迁至今安徽省巢湖槐林花山和无为县石涧镇濡须村。
仁缘公三子钮孙公(孙字辈),生二子1、茂昌公2、旭昌公(昌字辈)再生公次子义缘公,生五子:义缘公长子镛孙公(孙字辈)生一子1、瑜昌公(昌字辈)义缘公次子钟孙公(孙字辈)生六子1、璍昌公2、金昌公3、银昌公4、禄昌公5、完昌公6、岳昌公(昌字辈)义缘公三子镈孙公(孙字辈)生六子1、铨昌公2、王夀昌公3、璘昌公4、王怱昌公5、王葵昌公6、瑀昌公(昌字辈)义缘公四子钿孙公(孙字辈)生二子1、王尧昌公2、瓉昌公(昌字辈)义缘公五子锡孙公(孙字辈)生五子1、琼昌公2、環昌公3、琢昌公4、瑶昌公5、瓘昌公(昌字辈)再生公三子礼缘公,生二子:礼缘公长子鐤孙公(孙字辈)生四子1、富昌公2、森昌公3、珊昌公4、丙昌公(昌字辈)礼缘公次子铬孙公(孙字辈)生二子1、晓昌公2、珎昌公(昌字辈)再生公四子智缘公,生一子:镨孙公镨孙公(孙字辈)生二子1、瑱昌公2、琯昌公(昌字辈)再生公五子信缘公,生八子:信缘公长子钧孙公(孙字辈)生二子1、文昌公2、通昌公(昌字辈)信缘公次子镜孙公(孙字辈)生七子1、珷昌公2、珠昌公3、珏昌公4、壐昌公5、璣昌公6、珂昌公7、琅昌公(昌字辈)信缘公三子锦孙公(孙字辈)生一子1、夀昌公(昌字辈)信缘公四子铬孙公(孙字辈)生二子1、皆昌公2、珉昌公(昌字辈)信缘公五子鏋孙公(孙字辈)生四子1、璧昌公2、堅昌公3、璯昌公4、瓛昌公(昌字辈)信缘公六子铅孙公(孙字辈)生三子1、璉昌公2、璲昌公3、瑚昌公(昌字辈)信缘公七子末孙公(孙字辈)生二子1、王途昌公2、璦昌公(昌字辈)信缘公八子盡孙公(孙字辈)生一子1、王百昌公(昌字辈)再生公六子常安公(缘字辈)生七子:常安公长子铁孙公(孙字辈)生三子1、璋昌公2、琨昌公、3、琮昌公(昌字辈)常安公二子鎻孙公(孙字辈)生三子1、珽昌公2、玖昌公、3、瑄昌公(昌字辈)常安公三子镇孙公(孙字辈)生三子1、琥昌公2、王彪昌公、3、虢昌公(昌字辈)常安公四子錡孙公(孙字辈)生二子1、瑕昌公2、珀昌公、(昌字辈)常安公五子钦孙公(孙字辈)生一子1、建昌公(昌字辈)常安公六子餘孙公(孙字辈)生一子1、科昌公(昌字辈)常安公七子镇孙公(孙字辈)生三子1、珮昌公2、珙昌公、3、朝昌公(昌字辈)翟氏十四两甲世派在四世有所分别后共续文、时、尚、思、永、守、一、本、其、宗、大、光十二字派。
清道光年翟发宗、翟松同科进士,大学士潘世恩奖掖后学,为水东翟氏续派二十字:笃、厚、承、庆、纯、懿、洪、昭、贤、良、济、美、惟、慎、克、恭、允、绥、福、履。
水东翟氏字派十四二甲虽在新、昌四世中稍有变化,但终归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