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学习平均分。

教科书第12-14页的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12瓶矿泉水,10块面包,15个桔子,30粒糖,16根火腿,20根香蕉,计算机课件,学具盒。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表内除法(一)引入新课新授先教学例2由不同的分法是否公平再引出例1。

教学例题1教学出示(1)分一分:现在我们大家来分一分,从学具袋里拿出8块巧克力,分成2堆。

(2)说一说:请学生口述过程,你是怎么分的?1 2 3 487 6 5 4(3)想一想: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拿走其中的一份,怎样拿才公平?(4)总结:像这样每一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5)直接感觉“平均分”出示计算机课件:10瓶矿泉水,10块面,15个桔子,30粒糖果,15根火腿,20根香蕉都平均分成几份。

2、动手操作,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面包。

提问:什么叫“平均分”3、教学例题2要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情况。

(1)先拿5个盘子,每个盘子先放一个桔子,一个一个的分,最后每个盘放3个桔子。

(还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多种分法)(2)先拿5个盘子,每个盘子先放5个桔子,这样会快一些,都分完了,最后盘放3个桔子。

小结:刚才大家都分得很好,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两个两个地分,分完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我们可以说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个桔子。

4、动手操作,完成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1题。

提问:什么叫每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强调平均分),一共插了几瓶?就是平均分成几份?2、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葳的第20题。

3、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认识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数学思维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平均数、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组数据,例如某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的大小来讨论如何表达这组数据的中心趋势。

2. 学习任务(1) 学习平均数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的大小,对数据进行排序,找出其中的中间值,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学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对一些数据进行求和,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3. 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例如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其平均数。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平均数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购物时计算每个人的平均花费、运动员平均速度的计算等,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5. 知识巩固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或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实践检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实际的场景问题,进行平均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7. 总结教师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手段1. 课件通过PPT展示数据、案例分析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5.1.2《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1.2《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等分。

2.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

2. 平均分的意义。

3. 平均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等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师出示8个苹果,提出问题:“如果要把这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才是最公平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每人分得4个苹果,才是最公平的。

2. 新课(1)出示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3)让学生交流操作过程,讨论如何确保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相同。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等分,就是平均分。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互相检查,交流答案。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强化平均分的概念。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与家长交流,举例说明生活中平均分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乐趣。

3. 课后作业布置合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在操作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1.2《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1.2《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1.2《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5.1.2《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平均分的概念和它的意义。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平均分,并学会如何计算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把一些物品或数字平均分成几份,并能够找出每份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计算平均分。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把一些不规则的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还有一些数字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拿出一些物品,如苹果,问学生们:“如果我们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华,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呢?”2. 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比如,我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华,那么每人就能分到5个苹果。

3.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用数字卡片来进行练习,比如,给他们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把卡片平均分成几份,并找出每份的数量。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写着“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纸和笔,画出他们今天学到的平均分的例子。

2. 给定一个数字,比如12,让学生们把数字平均分成4份,并写出每份的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对于那些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我会个别辅导他们。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概念,比如在家里把零食平均分给兄弟姐妹。

重点和难点解析平均分的概念。

平均分是指把一些物品或数字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是一样的。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例如,我可以拿出一些苹果,把它们平均分给学生们,让他们实际体验到每人分到的苹果数量是一样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体会除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含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除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场景,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16页至117页的“认识平均分”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求平均分。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如何公平地分蛋糕的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平均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把15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并让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总数÷ 人数 = 每人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把20个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饼干?2. 把18个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水果?答案:1.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5个饼干。

2.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了求平均分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或人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并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平均分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同学。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平均分的例子,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份有几个苹果。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然后把准备好的物品交给组长,让组长把物品平均分给组员。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列式:8÷4=2,在这个算式里8称为什么数?(总数)4称为什么数?(份数)得到的2称为什么数?(每份数,也叫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求平均数,大家看看今天学习的与以前学的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平均数二.探求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小朋友吗?大家看到黑板上,这里是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1)出示统计图。

(2)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3)问:他们收集到的废瓶子是一样多吗?在统计图上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废瓶子一样多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一种:“移多补少”,在统计图上引导学生把多的移到少的地方去。

二种:列算式,假如没有统计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平均分给了4个人,再除以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14+12+11+13)÷4=52÷4=13(个)“13”在这里也叫什么数?(4)巩固提问:这里为什么要除以4?(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巩固提高1.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1)指名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求平均数的。

教师板书。

(2)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小结。

2、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3、活动:求平均年龄在小组内说出每个同学的年龄,小组长作好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要求学生独立求出本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本节课依据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列出平均分的实例;
2.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中的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情况?”比如,妈妈买了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你和你的3个朋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分的奥秘。
(3)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求解。
2.教学难点
(1)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图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用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例子,通过图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的概念一开始并不太理解,但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后,他们逐渐开始掌握了这个概念。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有成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理解平均分,他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课堂氛围很活跃。这让我意识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1.1 《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5.1.1 《平均分的认识 》(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或物品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

2. 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3. 平均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班上的同学?”2. 探究(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物品,如小石子、小棒等。

让学生尝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组内成员,并讨论如何确保每份的数量相等。

(2)观察、比较、概括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配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3. 归纳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4. 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并能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2页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一、平均分的概念:把一些数或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数量相等。

二、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1. 每份的数量相等。

2. 分成的份数与总数之间存在整数倍关系。

三、平均分的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平均分的性质1. 公平性:平均分体现了一种公平原则,即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或数值等分给若干个对象,确保每个对象所得的数量相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认识平均分(一)》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4.1《认识平均分(一)》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实例计算平均分。

3.能够使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平均分2.如何计算平均分3.平均数的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一些学生对平均数等概念较为陌生,无法理解。

四、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2.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法3.讲解法与示范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份上课考试成绩表格,并将其数据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先观察这张表格,询问学生能不能说出一些数据的特征?2. 认知1.教师让学生看一下这个人的成绩单,并让学生讲述一下这个人的成绩情况;2.教师问学生这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计算该生的平均成绩;3.讲解什么是平均分,如何计算平均分。

3. 练习教师让学生尝试完成以下练习:班级中还有一名学生刘明,他近十次的语文成绩分别是 85, 80, 79, 88, 87, 93, 90, 84, 86, 80,请计算他的平均成绩。

4. 能力拓展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一个班级里,小明的期中考试成绩是80分,期末考试成绩是90分。

期中考试的总人数是30,期末考试的总人数是25。

请问这个班级这门课的平均分是多少?5. 总结1.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点,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平均分?计算平均分的公式是什么?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平均分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了解平均分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情景模拟法、讲解法与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与合作十分积极;2.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深入了解,能够更好的应用平均数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改进:下一节课将增加趣味性,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思想。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认识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掌握求平均分的基本计算方法。

c.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求平均分的基本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个生活案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如班级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引发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和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和作用。

3. 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求平均分的基本计算方法,如加法求平均法和比率求平均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4. 实际应用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如某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班级的平均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队伍的平均速度、食物的平均消耗量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方法,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案例和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地呈现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过程。

2. 实验教学利用实际案例和实验,引发学生对平均分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小组合作安排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平均分》數學教案設計《认识平均分》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及方法。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糖果、书本等),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物品公平地分给几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定义:平均分是指将一个数或者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都相等。

例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2个苹果。

2. 方法:首先确定要分成几份,然后用总数除以份数,求出每份的数量。

3. 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例如,把18个梨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梨?(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解答。

例如,如果班上有24个学生,要把48本书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可以得到几本书?(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五)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关于平均分的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进一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大全(19篇)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大全(19篇)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大全(1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大全(19篇)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反馈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通用)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通用)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页至第67页,主要讲述了平均分的概念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平均分配给每一份的量。

2. 培养学生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求平均分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批水果(如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水果平均分给几个同学。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解释平均分是将总数平均分配给每一份的量。

3. 方法讲解:教师讲解求平均分的方法,即用总数除以份数。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有2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人分几个?”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6. 应用拓展: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班级举行运动会,共有100分奖品,要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人分多少分?”让学生独立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均分:总数÷份数=每份的量例题:2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人分几个?七、作业设计(1)30个橙子,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人分几个?(2)45个糖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个人分几个?答案:(1)5个(2)5个(1)班级举行篮球赛,共有120分奖品,要平均分给12个同学,每个人分多少分?(2)学校举行运动会,共有80个奖品,要平均分给8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多少个奖品?答案:(1)10分(2)10个奖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设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二的第2题。
3.练习二的第3题。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课后
反思
及个
性化
修改
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习除法做好准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较好。




一、情境导入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品呢!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赵立明教学内容:2019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园。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出示挂图),你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他们在干嘛?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小棒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同学们记下了吗?这就是平均分的意义。

5.完成“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小学数学 平均分的认识1 教案 (1)

小学数学 平均分的认识1  教案 (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我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2.我发现了“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自主
学习
一、探究新知识,“平均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12内容,观察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13页内容,感知“平均分”
3.什么是平均分?
4.学生自学教材14页内容,按指定的份数,用不同的几种方法平均分橘子,强化什么是平均分
合作
探究
二、教师检查自主学习环节
1.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图片上的小朋友正在分东西,有的小朋友在分矿泉水,有的在分面包,有2个小朋友在分橘子,手里还拿着一个。
2.感知平均分。
(1)小组动手实践,分一分
(2)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3)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每个人分得同样多
3.什么是“平均分”?
自我
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表现很好,在_____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学
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种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 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的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1)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