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 物理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0章 第2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 涡流 含答案

2020版新一线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0章 第2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 涡流 含答案

第2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 涡流知识点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感应电动势(1)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就相当于电源,导体的电阻相当于电源内阻。

(2)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遵循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I =E R +r。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2)公式:E =n ΔΦΔt,n 为线圈匝数。

3.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形(1)若B 、l 、v 相互垂直,则E =Bl v 。

(2)若B ⊥l ,l ⊥v ,v 与B 夹角为θ,则E =Bl v sin_θ。

[判断正误](1)Φ=0,ΔΦΔt 不一定等于0。

(√) (2)感应电动势E 与线圈匝数n 有关,所以Φ、ΔΦ、ΔΦΔt的大小均与线圈匝数有关。

(×) (3)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 (4)法拉第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当导体在匀强磁场中垂直磁场方向运动时(运动方向和导体垂直),感应电动势为E =BL v 。

(√)考法1 对感生电动势E =n ΔΦΔt 的理解与应用1.关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越大,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越大,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越大,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等于0,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一定为0C[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成正比,与磁通量Φ及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没有必然联系。

当磁通量Φ很大时,感应电动势可能很小,甚至为0。

当磁通量Φ等于0时,其变化率可能很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会很大。

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2.(2017·天津高考)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导轨之间接有电阻R。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3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3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二、引入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2)加热后的温度(3)升高的温度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并演示实验:P15图10-26实验。

(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三第10章第4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三第10章第4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案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学目标】1.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并能分析解决加速和偏转方向的问题。

2.知道示波管的构造和基本原理。

3.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偏转过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力学和电学知识处理偏转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给学生抛出2012年全世界粒子物理学界最振奋人心的消息:发现“上帝粒子”。

给大家讲述中国科学院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2012年KITPC拓展项目活动,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原理。

结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图片讲述参观感受,介绍电子直线加速原理与世界粒子物理研究前沿对接,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教学任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的平衡问题师生活动:出示问题问题1: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有一匀强电场,已知板间距离为d=5cm,有一质量为m=1.0×10-9kg、带负电的液滴悬浮其中,其电荷量为5.0×10-12C,要使液滴处于静止状态,两极板间应加多大的电势差?哪块极板的电势较高?以提问的方式,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投影解题过程。

学生回答:略2.教学任务:带电粒子的加速师生活动:出示问题问题2:如图,两平行极板之间的距离为d,板间存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有一电荷量为e,质量为m的电子,从左侧极板附近由静止加速,求:电子的加速度、到达右侧极板时的速度及所需时间。

问题3:如图,两平行极板之间的距离为d ,板间电压为U ,有一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的电子,从左侧极板附近由静止加速,求:电子的加速度、到达右侧极板时的速度及所需时间。

问题4:如图,两平行极板之间的距离为d ,板间电压为U ,有一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的电子,以初速度为v 0从左侧极板附近加速,求:电子的加速度和到达右侧极板时的速度。

学生分三组,分别完成问题2、问题3和问题4,分别汇报结果。

普通物理A(1) 课程指导 第10章《气体分子运动论》

普通物理A(1) 课程指导 第10章《气体分子运动论》
以上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1)、(2)、(3). (B) (1)、(2)、(4).
(C) (2)、(4).
(D) (1)、(4).
参考解答:答案:(D)
只有当系统的状态变化过程进行的无限缓慢,在进行过 程中没有能量损耗的准静态过程才是可逆过程,否则就是不 可逆过程。
10
如果你答错啦,看看下面思考题: 请认真思考啊!
由此解得
暖气系统总共所得热量
Q1
AT3 T3 T2
T3Q1 T3 T2
(1 T3 ) T1
Q
Q2
Q1
(T1 (T3
T2 )T3 T2 )T1
Q1
6.27107 J
12
6. 如图所示,用绝热材料包围的圆筒内盛有一定量的刚性双原子分 子的理想气体,并用可活动的、绝热的轻活塞将其封住.图中K为用 来加热气体的电热丝,MN是固定在圆筒上的环,用来限制活塞向上 运动.Ⅰ、Ⅱ、Ⅲ是圆筒体积等分刻度线,每等分刻度为m3.开始 时活塞在位置Ⅰ,系统与大气同温、同压、同为标准状态.现将小
11
5. 设一动力暖气装置由一台卡诺热机和一台卡诺致冷机组合而成.热机靠燃料
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工作并向暖气系统中的水放热,同时,热机带动致冷机.致
冷机自天然蓄水池中吸热,也向暖气系统放热.假定热机锅炉的温度为t1 =210 ℃,天然蓄水池中水的温度为 t2 =15 ℃,暖气系统的温度为t3=60 ℃,热机从 燃料燃烧时获得热量Q1 = 2.1×107 J,计算暖气系统所得热量.
J
16
7. 燃烧汽油的四冲程内燃机中进行的循环叫奥托循环,如
教学基本内容、基本公式
热量Q 内能E
定容摩尔热容Cv
等容过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认识分子动理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8-111,完成以下问题:1.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2.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合作探究】探究一体会分子的运动1.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到香味.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3.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 mm深.(1)以上三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气体、液体、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实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答:例如糖块放入水中,整杯水变甜.煤炭堆在石灰墙角,石灰墙变黑等.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即使很少有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概念: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无论气体、液体或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探究二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得多.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探究三分子间有空隙吗在一根长玻璃管中注入一半的水,再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答: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探究四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会收缩的液膜在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液膜.再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何一侧,被碰一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到了另一侧.这里是谁把棉线拉过去的?答:是未碰一侧的肥皂膜把棉线拉过去的.2.能吊起钩码的铅柱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紧压后,可以在它的下面吊起一串钩码,如下图所示.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答:分子引力.3.不听话的活塞将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1)你试着用力推活塞,能否把活塞压进去?答:不能.(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3)请运用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1.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2.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跟进训练】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C)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2.将10 mL的水与10 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 mL,这是因为(A)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点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2,完成以下问题: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合作探究】演示一固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固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有一定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固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演示二液体分子的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液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而变化.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液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演示三气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气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气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跟器壁碰撞外,都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充满它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教师点拨】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方式可以用类比法进行理解: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就像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分子间作用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奔跑的学生.【跟进训练】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C)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课堂小结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初三物理第十章 能及转化 第二单元 比热容、热机、火箭、燃料与环保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

初三物理第十章  能及转化  第二单元 比热容、热机、火箭、燃料与环保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

初三物理第十章 能及转化 第二单元 比热容、热机、火箭、燃料与环保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十章 能及转化 第二单元 比热容、热机、火箭、燃料与环保基础概念规律1. 知道热量及其单位,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或者说“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和功、能的相同,也是焦耳。

2. 知道比热容的定义和单位,会查比热表,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热现象,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的常用单位是焦耳/(千克·℃),简称焦/(千克·℃)。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开尔文),简称焦/(千克·开)。

水的比热值较大,为4.2×103焦耳/(千克·℃)。

含义是每一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K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由于水的比热大,所以常用来做循环加热和冷却的介质,如楼房供暖系统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水套中用水做工作物质。

比热可以用)(12t t m Q c -=来计算。

)(12t t m Q c -=是比热的定义式计算式,不是决定式。

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与实际物体的质量、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情况无关。

如果有比热为c 、质量为m 的某种物质,温度从t 1升高到t 2,则吸收的热量为Q=cm (t 2-t 1)。

3. 知道热机中的能量转化、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热机是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燃料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使其推动活塞做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

能量转化: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10章 第2节 二力平衡条件 第3节 力和运动

八年级物理系列学案【ty】第10章 第2节 二力平衡条件 第3节 力和运动

一. 教学内容:第10章第2节二力平衡条件第3节力和运动二、重点、难点1、二力的平衡条件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3、惯性4、力与运动的关系三、主要知识点1. 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A. 同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B. 等值:两个力的大小相等C. 反向:两个力的方向相反D. 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反之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时,也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5.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6. 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A. 所谓非平衡力是指,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力。

B. 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在改变或者运动的方向在改变;反之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典型例题】例1. 图示装置中,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 滑轮受到左边绳子的拉力和右边绳子的拉力B. 甲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甲的拉力C. 乙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乙的拉力D. 乙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乙的支持力分析:题目中提到了三个物体:滑轮受到左右两边绳的拉力都是向下的,不可能平衡;乙停在地面上,受绳的拉力、地面支持力及自身重力,其中的两个力不可能是平衡力;甲只受二个力,自身重力及绳的拉力,分析可知符合二力平衡条件。

答案:B说明:二力的平衡条件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这四个条件缺少哪一个都不可以。

例如在解释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用二力的平衡条件知识来进行解释。

当二力作用不在同一直线上时,不倒翁就不能静止,只有当二力满足二力的平衡条件时,它才能静止。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0—12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0—12章知识点总结

第 10—12 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十章能及其转变1、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说这个物体就拥有能。

2、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因为被举高而拥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能够相互转变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批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2、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构成;( 2)全部物体的分子都永不暂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3、扩散:两种不一样物质能够自觉地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

1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还表示分子间是有空隙的15、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6、分子势能:分子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使劲而拥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17、内能:物体内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18、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相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9、热运动:物体内部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达,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2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22、物体汲取热量,当温度高升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23、全部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24、热量(q):在热传达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传达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25、比热容( 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高升(或降低)1℃,汲取(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类物质的比热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情境,如压水井、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为后续的计算题复习打下基础。

3. 例题讲解: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压强计算题,如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解题的关键。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压强计算题解题方法探讨: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压强计算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3米,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6立方米。

2. 题目: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10厘米,求该圆柱体的体积。

答案:785.4立方厘米。

3. 题目: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该圆锥体的体积。

答案:12π/3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初三物理教研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材分析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初三物理教研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材分析课件
将1厘米3的水中分子一个挨一个的排起来,能排 8.71×109千米,而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8千米, 这些分子可以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排58排。
引导认识:常见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组成的 总结分子特点:体积十分小、质量非常小。
一般分子直径大约为10-10m。
问题:分子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如何得知分子所处的状态?
实验探究在本章的具体应用:
(1)动能、势能的概念、机械能的相 互转化(部分探究)
(2)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是否一样? (完整探究过程)
二、教材内容及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6节,建议用8课时:
第一节机械能1课时 第二节内能1课时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课时 第四节热机第五节火箭1课时 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课时 复习总结2课
结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
热传递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 式没有变; 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内能做功事例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您观察到什么现象? 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 功,燃气的能减少,转化为能.
事例分析
做功改变内能实验 迅速向下压活塞 现象:____ 分析:____ 表明:____
2、从高楼上掉下的砖块,如果刚好砸在地上的一 个花盆上,又会怎样?
3、奥运会上,演员从蹦床上跳起来时,为什么会 越跳越高?
动能
v
思考:能量的大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如何实现控制或改变速度? 如何实现控制或改变质量? 结论? 你能设计其他方案吗?
重力势能
1模拟打桩:
木桩为什么会陷入细沙中? 桩被打得深浅不同,说明什么? 要想把桩打得深些,可以采取 哪些方法? 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三物理第十章 生活用电教案

初三物理第十章 生活用电教案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补充一些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什么力使苹果下落?这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使苹果下落。你知道月亮为什么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为什么火箭能飞上天?平静的水面为什么产生倒影?这是出于光的反射缘故。平面镜为什么能成像?哈哈镜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加热水才沸腾?这是由于加热使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发生了剧烈的的汽化现象。你会判断水是否沸腾了?水沸腾时从水壶中喷出的“白汽”是怎样形成的?雷声难道真是雷公电母发怒吗?当然不是,世界上没有什么雷公电母,这是自然界小的火花放电。你知道量雨天为什么不能在大树下避雨吗?高大的建筑物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电到家是怎么回事?
(1)组成:进户线(零线,火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插座、开关、用电器。
(2)开关与电灯串联
(3)插座与电灯及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
(3)电表表串联在干路,保险丝也是串联的。
2认识火线和零线及它们之间的电压(220V)。
3电能表的作用,认识讨论“220V5A”表示的意思。
220V表是额定电压,5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学生实验:先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注意要前后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手指。提问:这时你看到的手指有何特点。答,可看到手指是放大的。然后手持放大镜,把手臂伸直通过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答,可看到手指是放大的。然后手持放大镜,把手臂伸直通过放大镜看窗外
教学过程设计
的物体提问:这时你看到的景物有何特点,答:通过放大镜看到的物体是缩小了,而且是倒立的,(实验为每两人一组,发给一个放大镜。)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教科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 第4节沉与浮

教科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 第4节沉与浮

第4节沉与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沉浮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2.知道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3.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4.知道密度计、潜艇、气象探测气球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轮船、潜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激发学习欲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沉浮条件.【难点】1.利用沉浮条件解释轮船、潜艇、气球等的原理.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体的沉浮条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6,完成以下问题:1.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3.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合作探究】演示一观察鸡蛋的沉浮1.取一枚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答:鸡蛋沉在水底.2.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答:鸡蛋慢慢上浮、悬浮,最后漂浮在水面.3.如果再加些清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答:鸡蛋慢慢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悬浮,最后下沉到水底.4.探究结论(1)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通过改变重力或浮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当F浮>G时,物体上浮;当F浮<G时,物体下沉;当F浮=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演示二上浮和下沉1.物体下沉的条件是什么?答:F浮<G物时,物体下沉.2.物体上浮的条件是什么?答:F浮>G物时,物体上浮.演示三物体在水中的三种状态1.漂浮:物体浮在水面,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漂浮条件:F浮=G物.2.悬浮: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可以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位置.悬浮条件:F浮=G物.3.下沉:物体沉在水底.下沉条件:F浮<G物.4.悬浮与漂浮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都是一种静止的平衡状态,都满足F浮=G物.不同点:(1)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这时物体所受的浮力是最大浮力,F浮=ρ物gV物(V排=V物);漂浮指物体部分浸入,此时V排<V物,所受的浮力不是最大的.(2)漂浮条件是ρ液>ρ物,悬浮条件是ρ液=ρ物.(物体为实心)演示四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1.上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2.下沉: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3.悬浮:由F浮=G可得:F浮=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4.漂浮:由F浮=G可得:ρ液gV排=ρ物gV物,因为V排<V物,所以ρ液>ρ物.5.总结:简单地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和沉,取决于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和物体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演示五对于浮沉条件的理解1.ρ物是物体的密度(平均密度),而不是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2.由物体的沉浮情况可以判断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反过来由物体重力与浮力大小关系及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3.求解某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首先要明确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等于物体重力;若沉底则浮力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演示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作出的有关推论1.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仍都悬浮(或漂浮).2.漂浮在水中的冰或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的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不变;若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熔化成水后液面下降.3.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4.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竖直向下的外力,且力的大小等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的增量.例题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将一块冰放入水中,冰漂浮在水面,此时水面恰好与杯子口相平.则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D)A.将有水从烧杯中溢出B.水面先下降后上升C.烧杯中的水面会下降D.水面始终与杯子口相平解答由于冰漂浮于水面上,则F浮=G冰,即ρ水gV排=G冰…①,又因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G水=G冰,即ρ水gV水=G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所以V排=V水,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不会有水从烧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始终与杯子口相平.【教师点拨】条件分析法:当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都不相同时,不能根据单个影响因素来比较所受浮力的大小,这时可以先由浮沉条件分析出不同情况下的浮力与物体自身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再比较浮力的大小.【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等,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C.两物体的密度不等,B物体的密度大D.两物体的重力不等,B物体的重力大2.重为15 N的物体,浸没于装满水的容器中后,溢出了5×10-4m3的水.则此物体是(B)A.浮在水面上B.沉到水底C.悬浮在水中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3.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铁球受的浮力<铝球受的浮力;若把它们都放在水银中静止时,则铁球受的浮力=铝球受的浮力.(均选填“>”“<”或“=”) 知识点二控制沉与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7-69,完成以下问题:1.采用“空心”的办法可以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轮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的重力来实现沉浮的.【合作探究】演示七海洋生物用不同的方法控制沉与浮甲:鱼鳔的大小变化能使鱼在水中自由沉浮.乙:抹香鲸靠加热或冷却脑油来控制沉浮.丙:乌贼的骨中包含有许多小的充气隔室.丁:鹦鹉螺具有螺旋形的外壳,壳内有很大的充气囊.演示八浮力的应用——轮船现代轮船指用机械发动机推动的船只,多用钢铁制造.演示九橡皮泥小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1.橡皮泥的密度比水大,它在水中会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怎样把橡皮泥做成一条小船,使它能漂浮在水面,并能承载重物?答:把橡皮泥捏成瓢状放在水里,它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并能承载重物.2.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造的.请简述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原理.答:将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3.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排水量是指什么?答: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4.什么是轮船的载重线?答:表示船舶在允许的最大载重情况时水面位置的水平线.5.思考:一艘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受到的浮力和船身在水中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答: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海水>ρ河水,故船身在水中的体积变大,船身会下沉一些.演示十潜艇1.潜艇如何潜入水中?答:潜艇的艇身装有水舱,向水舱充水时,潜艇变重,逐渐潜入水中.2.潜艇如何浮出水面?答: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变轻,从而上浮.3.由此可知潜艇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答:潜艇的工作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演示十一动手做一个潜艇1.按上图自制一个潜艇模型,把模型浸在水中,从管中抽气,模型将怎样运动?答:模型下沉.2.向管中打气,模型又会怎样?答:模型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演示十二热气球1.热气球能浮在空中的原理是什么?答:热气球是通过加热空气或某些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以获得较大的浮力来升空的.2.热气球如何下降呢?答:减小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方法是减小排开气体的体积,比如热气球停止加热.演示十三浮船打捞1.据史籍记载,900多年前,僧人怀丙曾“打捞”起沉落江中的万斤大铁牛.他创造了浮力起重法,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今.2.现代打捞技术将浮筒绑在沉船两侧时使整体体积增大,总的浮力增大,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整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时沉船上浮.知识拓展密度计1.密度计是一种什么仪器?它的刻度有什么特点?答: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上稀下密.2.密度计的底部配有铅坠,其作用是什么?答:使密度计能够直立在液体中.3.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G.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面上时,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相等的,都等于其重力大小.4.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说明液体的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答:由F浮=ρ液gV排可知,V排越大,液体密度ρ液越小.【教师点拨】1.人们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用盐水选种时,把漂浮的种子清除掉,保留下沉的饱满种子.2.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船身会向上浮起一些.3.潜艇在水面下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变大.4.生活中另外一些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来解释的现象:腌鸡蛋时,开始鸡蛋漂浮,后来下沉;煮饺子时,饺子熟了后会浮出水面;吹出的肥皂泡先上升后下降,等等.【跟进训练】1.(多选)如图所示,用同一支密度计测定不同液体的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D)A.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所受的浮力越大B.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都相等C.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D.密度计漂浮得越高,液体密度越大2.潜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的,向潜艇的水舱中充入适当的海水后,潜艇在海水中由漂浮变为悬浮,潜艇受到的浮力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该潜艇由海水中潜入长江中仍然保持悬浮,应该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潜艇水舱中水的质量(ρ海水>ρ水).课堂小结沉与浮⎩⎪⎪⎨⎪⎪⎧物体的浮沉条件⎩⎪⎨⎪⎧决定因素:F 浮与G 物共同决定浮沉条件⎩⎪⎨⎪⎧ 上浮:F 浮>G 物下沉:F 浮<G物悬浮或漂浮:F 浮=G 物控制沉与浮⎩⎪⎨⎪⎧潜艇热气球浮船打捞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第十章_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

第十章_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
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浸没深度有关?
2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3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学生在继续作出合理的猜想。
分组实验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
重力G / N
浸没深度
较浅---------较深------更深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所选液体:
10.1浮力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大小:
因素: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教学反思: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
重点
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
难点
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
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
学具
弹簧测力计、铝块、容器、塑料瓶、水、浓盐水、玻璃水槽、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动手操作、亲自体会的实验,并聆听学生们的感受,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浮力的概念及浮力的方向。
学生实验1:首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量铝块的重力,然后用手托铝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再将铝块浸在水中,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通过教师自制的教具形象展示一个长方体在水中由于受到液体压强而发生的形变,具体操作如下:
①先将包橡皮膜的长方体放在大水槽合适的位置上,并向大水槽中注水直至超过长方体的上表面。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0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0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初温 t0/℃
20 ℃ 20 ℃
末温 t/℃
30 ℃ 30 ℃
升高的温度 (t-t0)/℃ 10 ℃
10 ℃
加热时间 t/min 4 min
2 min
结论:(1)吸收相同的热量, 煤油 升高的温度的多。 (2)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水 吸收的热量多。
比热容的实质
(1)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 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强。
随堂练习
1、下面是几位同学学习了能量概念后,对能量概念 的理解,你赞同的说法是( B ) A.不做功的物体是没有能量的 B.不能做功的物体是不具有能量的 C.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没有对物体做功,所以不 具有能量 D.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2、动能
球场上奔跑的运动员撞人,飞翔 的小鸟能撞毁飞机,滚滚而来的洪水能 冲倒房屋,风吹动风车转动。在这些事 件发生的过程中,运动员、小鸟、洪水、 风都对物体做了功。物体能够做的功越 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观察与思考: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风吹过,树梢轻轻摇曳。
狂风大作,树干折断。 飞来的足球,人们敢用脚去踢。
飞来的铅球,我们避让三分。 进行猜想: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__速__度___和__质__量__有关。
1. 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器材:斜面、小球、木块
2.(多选)在下列选项中,物体内能的改变是通过做功实现
的是( CD )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 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 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 就一定不变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四热机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四热机教案北师大版

四、热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模型,教师并演示汽油机工作中一个周期的四个冲程,让学生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讨论和讲解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演示实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体验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提高学生重视效益、效率的意识和科技意识,激励学生为科技的发展而努力学习,教育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 知道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三、教学难点1.组织、指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知道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本课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学具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汽油机模型、火柴、金属网等。

六、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请大家拿出小汽车模型(各人自带),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小汽车等机器的“心脏”——热机。

(二)新课教学1.整体感知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

内燃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完成一个冲程所用时间是整个周期的四分之一。

内燃机的能量来源于燃油燃烧时的化学能。

而1 kg的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热值。

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燃烧均无关系。

有效利用燃料是节能的重要措施,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一是要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三第10章第3节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三第10章第3节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概念及基本作用。

2.了解电容器的结构,了解常用电容器种类。

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电容的概念,电容器的电量与电压的关系,电容的充、放电。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两块相互靠近,平行放置的金属板,如果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它们之间有没有电场?两金属板间有没有电势差?教师归纳小结由此可见,相互靠近的两金属板构成的装置具有储存电荷的作用,或者说它可以容纳电荷,而两板所带正、负电荷越多,板间电场就越强,两板间的电势差就越大。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两金属板带上正、负电荷呢?将两金属极分别按到电源的正、负两板上(同时画出电路)将“25V,4700μF”电容器(出示实物)充以16V电压,然后短路放电产生白炽的火花,并发出较大的声响。

然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电容器可以容纳电荷”。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学生疑惑)现在我们来学习有关电容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电容器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一种重要元件,在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收音机、电视机、充电器、电风扇、日光灯等电器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电容器的构成在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也叫电介质)就是一个电容器。

这两个导体叫做电容器的两个极。

教师出示平行板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展开),介绍它们的内部结构,并指出平行板电容器是最简单的电容器,再介绍一般电容器的符号。

2.常用电容器教师介绍常用电容器的种类:(1)固定电容器:电容固定不变。

(2)可变电容器:两极由两组铝片组成,固定的一组铝片叫做定片;可以转动的一组铝片叫做动片;空气为电介质。

(通过改变两极间的正对面积或距离来改变电容。

)3.电容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演示电容器上的参数强调电容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电容器的击穿电压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压不能超过某一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电介质将被击穿,电容器损坏,这个极限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第9、10章《静电场》单元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9、10章《静电场》单元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静电场》单元教学设计4.主题内容分析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影响个体创新能力的重要变量,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与学生未来的创新能力有密切关系。

核心概念的学习需要具体概念的学习才能实现,这些具体概念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紧密的联系,需要将这些具体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才能逐步促进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

概念图是用来表征概念间关系的可视化工具,直观呈现具体概念间是以怎样的逻辑关系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形成对核心概念的整体认识和多角度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内容特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为静电场,其核心内容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

静电场内容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具有承上(力学)启下(电磁学)的重要作用,静电场单元是将力学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关于力与相互作用的观念,能量的观念进一步用于对静电现象的讨论。

静电场单元的特点有:(1)研究的途径:研究静电场既可以通过试探电荷来进行研究,也可以通过产生静电场的场源电荷进行研究;(2)研究的角度:研究试探电荷的运动有两个角度,既可以从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角度,也可以从功与能量变化的角度进行研究;(3)认识思路:定性与定量(试探电荷受到的静电力与电荷量的关系,试探电荷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关系);猜想与验证(猜想静电力与电荷量成正比后,然后从理论上利用点电荷这个特定电场初步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进行检证);状态与过程(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宏观与微观(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认识物体的带电本质)、唯象与机理(通过试探电荷认知电场的性质,通过场源电荷理解电场的性质)等认识思路。

2.知识结构:梳理出静电场单元的概念,筛选出重要概念,按照概念间的逻辑构建概念图。

(1)围绕静电场单元的重要概念有:电荷、静电力、电场强度、静电力的功、静电场、电势差、电势能、电势。

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电场及描述电场的物理量,另一类是场中的电荷及描述场中电荷的物理量。

电场是电荷受力和能量的决定因素。

(高一物理)第10章第13节次声波和超声波教案01 人教版

(高一物理)第10章第13节次声波和超声波教案01 人教版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机械波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方面的一些应用——§10~7 次声波和超声波【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次声波和超声波2、知道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相关应用【教学重点】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划分、它们在技术上的应用【教学难点】超声波应用的相关原理【教学方法】阅读法、分析法【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学生答问:什么是多普勒效应?两类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因分别是什么?2、学生答问:在海面上有一艘船,正迎着海浪传播的方向航行,它的颠簸频率会比它停着不动时的颠簸频率高还是低?从人们接受声波时的某些特殊情况出发,我们知道了适应所有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

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和声波有着密切关系的——一、次声波和超声波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很显然,次声波和超声波是声波的“近亲”,它们虽然不能被人耳感知,但却可以通过特殊的仪器去发射和接受到。

而且据我们所知,某些动物也有发射和接受次声或超声波的能力。

二、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1、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产生: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动物联络。

特点:a、被大气吸收的能量少、传播距离远——1883年8月,难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饶地球3圈,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实验激起的次声波饶地球35圈!b、穿透力强(7000Hz的普通声波用一张纸即可以阻挡,但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应用:研究自然次声——预测自然灾害;测定人工产生的次声——做大规模气象预测;研究人和动物的次声——了解人体或动物器官的活动情况;军事应用——次声武器只对敌人的人员有伤害,不会对武器设备有任何影响(共振原理:4~8Hz 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

不过从总体上来讲,人们对次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被称为声波家族中的“小字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2.问卷法
问卷法也称问卷调查。它是根据研究 课题的需要编制一套问题表格,构成一份 “问卷”,由被调查对象经过思考后对问 题做出反应而自填回答。 问卷调查是基本、最常用的收集研究 资料的方法之一。由于问卷调查的技术最 完善,它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⑶综合信息提问法 综合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进行某一个具体问 题的研究; 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全面的研 究(如找热点问题) ⑷分析趋势提问法 当前世界出现新的趋势课程与教材改革的 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问题; ⑸实践反向提问法 简谐振动—运用沙摆实验,不用可否?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二、物理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物理教学研究就其一般研究过程来说, 大致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研究文献、 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运作、撰写研究 报告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涉及到一些 方法问题。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1. 确定研究课题
选题应该避免的两种现象 把选题想象的过于简单
把选题想象得非常难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2. 查阅研究文献
研究文献是指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一 切科学知识的材料。通常指书籍、期刊、科 技档案及其他图书资料或非图书资料。 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研究者对有关领域的 研究状况获得系统全面的认识,吸取有关研 究成果,指导或改进自己的研究工作。因此, 查阅研究文献是物理教学研究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重要环节。
1. 开展物理教学研究,是教育改革形势 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培养科技人才 的需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各国都在进 行着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2. 开展物理教学研究,是构建和完善物理教学 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物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物理教学系统及其 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客 观规律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目前,物理教学论还没形成一个完整的理 论体系,物理教学全过程的内容极其丰富, 很多课题和内容都有待深入开展研究。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③物理教学研究课题示例
9.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中课题的选择研究 10.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学习模式研究 11.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与学生成绩的关 系 12.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与学生发展的关 系 13.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与学生素质的关 系 14.物理实验探究与高(初)中生物理概念转变的研究 15.高(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16.高(初)中生物理教学中发现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选题的方法
1.浏览捕捉法 2.追溯验证法 制定研究计划: ①长计划—战略性课题(大) 短安排——战术性课题;(小课题) ②如何提出研究课题—提问法 ⑴科学研究分类提问方法: 理论,实践;知识、教法;实验、习题; ⑵教学程序提问法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 备课、讲课、辅导…… 进取
③物理教学研究课题示例
1.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 2.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3.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结构 4.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原则 5.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6.分析教材中培养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 力因素的方法 7.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评价 8.高(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系统研 究
1.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根据教育观察法(以下简称观察法)的某 些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并加以比较,其 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通过比较认识观察 法的基本特性。 ⑴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⑵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⑶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⑷叙述观察和取样观察 ⑸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3. 开展物理教学研究,是探索物理教 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 必由途径
只有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全过程开展教学 研究,才能揭示中学物理的教学规律,并 用以指导物理教学实践,进而达到提高物 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山东省省级
第十章 物理教学研究
第一节 物理教学研究概述
精品课程
第二节 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 第四节 物理教育研究发展前景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第一节
物理教学研究概述
一、物理教学研究的意义
4. 开展物理教学研究,是教师加强和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因素, 三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探讨物理的教学规律,寻求提高教学质量 的方法和途径,离不开这3个基本因素及其相 互间的矛盾运动,只有不断提高这三个因素本 身的水平,正确处理教与学这个主要矛盾,才 能实现物理教学最优化,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 质量。
(1)研究课题的类型
①从研究问题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区 分,主要有4种类型 A.物理教学内容研究 B.物理教育理论研究 C.物理教育应用研究 D.物理教育技术研究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②按研究的深度区分,有3种 类型
A.描述型课题 B.因果型课题 C.控制型课题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③物理教学研究课题示例
33.设问行为研究 34.讲解与点拨行为研究 35.演示实验行为研究 36.学生实验指导行为研究 37.即时评价行为研究 38.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39.辅导答疑行为研究 40.反馈与矫正行为研究 41.情境创设行为研究 42.新课导入行为研究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小题大做 —如物理教学中的比喻; 中学物理中的极值; 物理观察;物理概念的比值定义
方法 (建立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前所未有—教学研究的定量化研究方法 (模糊数学方法,突变数学方法等)
④科学性原则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3.教育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1)观察设计 要保证观察研究达到预期的目的,事 先必须进行观察设计。包括确定观察内容、 观察策略,选择观察对象、地点,规定观 察的手段及记录方式等。必要时应对观察 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素质,保证观察资 料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②可行性原则(扬长避短、补
短,——知识、气质、兴趣、 向 往……杨振宁:实验物理—理论物理)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③ 创新性原则
要有新意——许多课题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是研究的角度、方法、 效果不同,可 以有新意,例如,自制低成本教具; 与众不同——内容不同,观点不同,写法 不同; 如听“加速度”
(2)实验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 的因果关系。研究者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 根据获取的资料,分析相应的教育现象的变化, 从而提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括被试 选择、研究手段和工具的选择、实验的程序步 骤、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从而获得比较可靠 和有效的研究结果,并且可以重复验证。但是, 实验研究设计的高度规范及实验研究过程也带 来一些副作用。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3. 设计研究方案
(1)提出研究假设
(2)选择研究方法
(3)制定研究程序 (4)预测研究成果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4. 研究实施运作
在完成研究设计之后,就要按选择的研究 方法和拟定的研究程序实施运作。在研究实施 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 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处理,并做出研究结论、 解释研究结果。 如果研究假设得以证实,就可以在此基础 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如果被证伪,或研究失 败,则可根据研究中提供的信息,修订研究设 计,重新进行研究。
一、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 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在教育过 程中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行为,以收集研究资 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简单易行,可靠性较 高。由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观察技术和 策略不断提高和完善,使教育观察法成为教 育研究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2)观 察 实 施 ①获准进入观察领域 ②建立和谐的关系 ③观察和记录
④处理发生的问题
⑤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二、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主要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1.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访谈者语言交流的 方式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通过访谈可以了解教师、学生或家长的态度、 情感、观念和主观感受,从而对他的各种心理活 动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三、教育实验研究
1.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
(1)实验研究要创设一定的情景,适当地控 制和操纵某些研究变量,可以科学地显示某些 教育现象的特征,再现或改变某些教育现象, 重复或检验某些研究结果或理论。实验研究的 这种预见性和干预性是它的显著特点。
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