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诠释为什么地球会有四季的变化。
二、导学内容
1.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
2.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3.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三、导学步骤
1.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形成了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对生物圈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这就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遥时,气温较低,形成寒冷的冬季;当地球靠拢太阳时,气温升高,形成温暖的夏季。
3.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四季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所变化。
在春分和秋分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气温适中,这时候是春季和秋季;而在夏至和冬至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遥,气温较高或较低,这时候是夏季和冬季。
四、导学反思
通过进修地球的公转运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干系。
地球的公转不仅影响着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也对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产生着深遥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地球运行规律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导学案教学设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一地理导学案教学设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高一地理导学案教学设计课题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间总学时课程目标:1.说明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的规律。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学习重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昼夜长短的分布。
学习流程:★ 前置补偿: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情景导入:人们常说“东升西落”而且习惯以日出地平线的一点代表东方,日落地平线的一点代表西方,在人们心中,太阳的出没点是判断地面东西方向的标志,那么人们以这种标准来判断东西方向正确吗?你仔细观察了吗?我们这儿夏季和冬季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一样吗?★预习交流:1. 看课本说出晨昏线、昼弧、夜弧的含义,并说明昼弧、夜弧的长短与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看课本说出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研度及探究:探究一:1.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长短一览表时间太阳直射的范围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北极附近极昼极夜状况北半球昼夜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夏半年冬半年二分时2.二分的时候,晨昏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什么时间,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几点?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为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1.产生四季更替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填以下内容四季的变化3. 中、低、高纬各地区的季节变化状况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三: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及我国的四季和西方国家的四季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延伸拓展:1. 当黄赤交角为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当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时,五带的范围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结构: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堂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 b d c d (2)图中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
(完整版)地球公转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学法指导】1、独学〔15分钟〕〔1〕读课本及相关资料用黑色笔做相关标记。
〔2〕填写导学案。
2、对学〔5分钟〕相互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疑问。
3、群学、小组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老师补充指导〔5分钟〕。
【自学导航】梳理主干知识一、地球公转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地球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2、旋转中心:___________3、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4、速度5、沿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远日点——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____再变_____.(选:快慢)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____________。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_________,最南到达______________。
北半球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__________〔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__;到了__________,太阳再次直射23°26′N。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预习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学习目标叙写】1、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及空间变化。
2、理解这些地理意义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
3、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划分、分布。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5分钟:自主预习,认真阅读课本21-24页内容(包括“活动”和“阅读”)。
20分钟:再次阅读课本,完成预习案内容,教师指导。
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预习案内容,主动生成疑难问题或拓展问题。
【教材助读】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由于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的变化、的变化以及的更替、的划分。
2. 太阳高度指,太阳高度的最大值是;正午太阳高度指。
正午太阳高度在上最大,为,向南北两侧降低。
3.P22页图1-16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4.P22页图1-17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观察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5.P22页图1-18中,太阳直射,日期为,节气为。
观察到正午太阳高度在最大,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观察到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6.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长。
7. 上永远昼夜等长,日全球昼夜等长。
8.根据课本P22插图分析一年内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填写下表:二.四季和五带9.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带,有现象;南北极圈内为带,有现象。
10.地球公转造成地球地区明显的四季变化。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和的季节变化。
11.夏季是的季节;冬季是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季节。
11.在下图中表示五带的划分:【预习自测】1.画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分布图(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夏至冬至春秋分【我的疑问】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探究案】【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2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
[学习目标]
1、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
[自学质疑]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什么叫太阳高度?同一时刻地球表面各地的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规律?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是怎样变化的?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下面的侧视图的右侧分别用的不同颜色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450的各地在二分日和二至日的太阳光线。
并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不同纬度的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什么是昼弧?与昼长有什么关系?
2、一昼夜长24小时,昼、夜的长短都是相同的吗?有哪几种情况?
3、用不同的色笔在上面第2题的图上画出二分二至时的晨昏线,观察图中A、B、C、D、E各点的昼夜长短情况后,归纳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四、四季的形成
1、地球表面的冷热是由获得太阳能量的多少决定的。
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太阳给地球的能量多少呢?
2、一年有四季,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冬季是最冷的季节,春秋二季不冷不热。
地球表面的各地都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吗?
3、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探究】
1、课本P18图1-3-10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
2、课本P19五带的划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学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 地球的運動 第3課時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學案(人教版必修1)[學習目標] 1.掌握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規律及應用。
2.瞭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劃分方法。
3.瞭解五帶的劃分。
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時間 晝夜長短分佈規律夏半年 各緯度晝長①大於夜長 緯度越高,晝②越長,夜③越短 冬半年 各緯度晝長④小於夜長 緯度越高,晝⑤越短,夜⑥越長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⑦等長2.(1)空間(緯度)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⑧遞減。
(2)時間節氣 最大值地區最小值地區 夏至日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⑨南半球各緯度 冬至日⑩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 北半球各緯度 二分日 ⑪赤道極點1.四季更替 (1)成因⎪⎪⎪⎪同纬度地区⑫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太阳辐射的⑬时间变化四季更替(2)類型範圍春夏秋冬天文四季過渡季節白晝⑭最長、太陽⑮最高的季節過渡季節白晝⑯最短、太陽⑰最低的季節氣候四季3、4、5月⑱6、7、8月9、10、11月⑲12、1、2月2.五帶(1)劃分依據:⑳太陽輻射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2)五帶的劃分特別提示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的區別(1)晝夜現象與地球為不透明球體有關,晝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轉;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轉,它們都是地球運動的結果。
(2)全球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赤道地區最小,緯度越高,變化越大,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
我的疑惑1.。
2.。
3.。
探究點一晝夜長短的變化探究材料漠河“白夜”奇觀白夜是漠河獨有的自然奇觀。
在中國方圓960萬平方千米的大地上,漠河位於祖國的北端,由於緯度高,隨著季節的變化其白夜之景十分壯觀。
因此遊人多稱漠河為“不夜城”。
每當夏至到來,便有國內外數千人到北極村觀看白夜和極光,遊客在北極村渡過白夜的時候,經常通宵達旦,在村旁的大江之濱點燃堆堆篝火,載歌載舞,嗩呐聲聲,歌聲陣陣,大自然把人們陶醉在白夜之中。
公转意义导学案
高一地理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 能够准确画出并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示意图。
2.明白地球上不同地带的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自主学习】地球公转的意义:①春分至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变化②秋分至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全球。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极递减。
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和随季节而变化,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3.四季更替②天文四季:以,划分。
③气候四季(北温带为例):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月4.地球五带:界限:【自我检测】1.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 A.67°N B.21°S C.50°N D.89°S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3.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 A.国际劳动节 B.儿童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4.春分日下列地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北极圈5.国庆节我们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白昼在变长B.昼长夜短,白昼在变短C.昼短夜长,白昼在变长D.昼短夜长,白昼在变短6.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 ) A.4、5、6三个月 B.5、6、7三个月 C.6、7、8三个月 D.7、8、9三个月7.读“太阳照射图”回答:(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 _ 日。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1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3、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自学质疑]
一、地球的公转
1、用地球仪或乒乓球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明地球的公转有特点。
2、怎样理解地球公转方向?
3、读课本图1-3-2,说明地球的公转轨道有什么特点?
4、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试着想一个好办法轻易记住它。
5、开普勒关于行星公转的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请你据此分析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6、读图1-3-3,说明什么是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是多少?试用地球仪演示观察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情况。
7、什么叫回归年?什么叫回归线?什么叫极圈?
8、试将课本图1-3-4改画成一个更简单的示意图。
[活动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16“活动”,思考还能画成什么样的示意图。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高一地理教案
房山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教案 编号:06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课程标准解析】1.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2.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3.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五带的分布与界限。
【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教法:归纳、多媒体、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三: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同一纬度地区一年内随季节的变化,如下图合作探究:1、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与夜的长度有什么规律?2、北半球哪一天白昼最长?哪一天最短?哪一天极昼范围最大?哪一极夜范围最大? (教师点拨) ☆自主学习四:通过学生自学完成学案内容合作探究6: 如果地轴与黄道面垂直,地球表面还有没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四季和五带的变化吗?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会如何变化?若黄赤交角为0呢?【典例剖析】: (教师精讲) 读2003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3)题。
地点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① 7:18 16:48 ② 6:54 15:30 ③ 6:36 16:50 ④8:2418:56(1)、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④① (2)、此时的地球位置可能是右图的 (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3).③位于②的 方向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 【练习巩固】: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问题:(1)当地球运行到A 点时,日期是_____________前后,速度_________(快或慢),这时地球的位置接近_______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
(2)当地球运行到D 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纬线)。
(3)地球公转一周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______________年。
(4)若自3月21日至6月22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 、BC 、CD 、DA 四段中的________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起向___________移,一直________移到直射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规律和地理意义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3.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4.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学习重点: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学习难点: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1.结合课本1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________不停地公转。
(2)方向:自_____向_____。
(3)周期:约_____ 天,也就是_____。
(4)产生的现象:产生_____ 季节变化。
2.读课本11页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内容:节气和季节(月份)太阳直射的纬度南北半球获得太阳的光热状况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冬至(12、1、2)春分(3、4、5)夏至(6、7、8)秋分(9、10、11)3.结合所学内容,比较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点完成下表:自转公转定义绕转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现象4、结合课本12页图1.20地球上的五带,完成下列表格:五带特征温度带范围太阳照射情况气候特征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二、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5.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A_________ B_________(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__ _带和_ ___带。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 __带和____ 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__ _带。
三、达标检测读下图地球表面的光照图,请回答问题:(1)这一天是月日,我国的节气是。
(2)太阳直射的纬线在,北半球是季,南半球是季。
(3)B地昼夜长短状况是,B点比A点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光热,气温。
(4)在图上标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白昼、黑夜、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四、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方向:_______自转产生现象:___________周期:_______地球的运动方向:_______公转周期:_______产生现象:_____________四季的划分北寒带:________(纬线)以北地区____带:北极圈与_______(纬线)之间地球五带热带:_________________(纬线)之间南温带:_______与南回归线之间____带:南极圈以南地区。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
2.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过程。
3.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
4.四季更替、五带形成的成因。
预习案
二、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在图中找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和黄赤交角
(2)结合上图思考并说明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A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的度数。
B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说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4)思考: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会引起哪些现象?A: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B: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C:_________更替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_______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如下图中的____半球,昼弧长于夜弧则昼
长夜短;图中的_____半球,昼短夜长;图中的________,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五、四季和五带(做全优设计相关预习部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地理现象的产生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地理现象,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地球公转示意图、季节变化示意图等。
2. 教学案例:地球公转在不同地区的地理现象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有什么区别?1.2 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2. 讲授新课2.1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2.2 分析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地理现象的产生机制。
3. 案例分析3.1 展示地球公转在不同地区的地理现象实例,如北极熊迁徙、东南亚水稻种植等。
3.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课堂小结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意义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4.2 强调地球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 布置作业5.1 请学生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标注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
5.2 结合生活实际,调查所在地区的季节变化规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6.1 介绍地球公转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农业、旅游业等。
6.2 探讨人类如何利用地球公转规律,调整生活和工作节奏。
七、课堂互动7.1 提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7.2 学生分享调查结果,讨论所在地区的季节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特点。
2. 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1. 地球公转方向与周期的理解。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地球公转示意图。
3.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案例。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环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周期是多长?环节三:课堂讲解1. 讲解地球公转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讲解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
3. 举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四: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环节五:课堂小结环节六: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
2. 举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地球公转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六、教学拓展:1. 讲解地球公转与其他行星公转的异同。
2. 介绍科学家对地球公转的研究历程。
3.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公转与地球生态环境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不同季节的位置。
2. 计算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3. 举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八、学习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球公转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程度。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湘教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湘教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不同地域的影响。
3. 能够解释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大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课件或图片资料。
3. PPT或黑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大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自转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意义。
2. 展示与讨论(10分钟)通过PPT或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和轨道。
让学生观察地球在公转中的运动轨迹,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地球公转为什么会导致季节的变化?- 地球公转对不同地域气候有什么影响?- 地球公转与人类活动有哪些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上不同地域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地球公转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4. 分享讨论(15分钟)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答疑。
5. 整理总结(10分钟)由教师整理学生的讨论内容和思考结果,总结地球公转对地球各地区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影响,以及地球公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其他天体的影响,如水星、金星等行星的公转。
四、课堂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小短文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与地球公转对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学的导入和展示部分需要简洁明了,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导学案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一、公转的特点1、阅读教材P14 内容,结合P6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和P8表“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比较”,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周期。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向公转。
地球公转周期为年。
即日时分秒。
2、P141-3-2“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讨论分析地球的轨道特征及速度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附近,公转速度较 ;7月初地球位于附近,公转速度较。
二、黄赤交角1、画出地球自转示意图,理解赤道平面的概念。
赤道平面是指通过地心与垂直的平面。
2、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理解黄道平面的概念。
黄道平面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平面。
3、读1-3-3“黄赤交角”图,完成:(1)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有何关系?。
(2)地轴与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间的交角各为多少?。
4、读图1-3-3和图1-3-4,理解地球作公转和自转运动时的特征。
完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定值。
即地轴北端始终指向附近,且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5、意义:引起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之间往返运动。
黄赤交角小结自转:赤道平面1、两种运动的叠加(23026’)公转:黄道平面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向北移动(从日到日);向南移动(从日到日)。
周期是日时分秒,叫做一个年。
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三、太阳直射点在图1-3-4中标出各个节气时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
(太阳直射点就是日地中心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分析完成下表:8.当中国公民在欢度“十·一”国庆节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C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B.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C.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D.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9.下列几个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 A.元旦 B.“5·1”劳动节 C.“ 6·1”儿童节 D.中国的国庆节 1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从北极上空看),正确的是( B )16.下图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列问题(12分):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23°26′N _______。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地理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特点;(3)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天体运行图,分析地球公转的轨迹和特点;(2)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过程,观察并记录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季节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特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的形成机制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2)演示法: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过程;(3)观察法:观察地球仪和天体运行图;(4)小组合作:探讨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季节的影响。
2. 教学手段:(1)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过程;(2)PPT:展示地球公转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3)黑板:板书地球公转的轨迹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地球公转?(2)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动。
2. 探究地球公转的轨迹和特点(1)观察地球仪和天体运行图,分析地球公转的轨迹;(2)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3)阐述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4)介绍地球公转的特点(椭圆形轨道、地轴倾斜)。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2)四季更替: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四季更替;(3)五带划分: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带划分。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2.了解不同时区时间的相差;3.学会运用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等工具,确定地理位置。
1.2 教学重点1.地球的公转运动;2.不同时区时间的计算;3.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的运用。
1.3 教学难点1.不同时区时间的计算;2.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的运用。
1.4 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加强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5 教学内容1.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地球自转;3.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的运用。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地球公转运动的兴趣。
引导他们思考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
1.6.2 正文环节1.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1.地球的公转定义;2.什么是黄道和赤道;3.地球公转对于季节的影响。
2.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地球自转1.地球自转定义;2.球面角的概念;3.地球自转对于日照时间的影响。
3.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的运用1.太阳高度角的定义;2.区位法的原理;3.太阳高度角和区位法在定位上的应用。
1.6.3 结束环节通过讨论差异,总结地球公转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检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1.7 教学评估1.绘制一张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2.计算某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3.查找当天某个城市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参与度较高。
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反思。
2.1 教学方法方面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比较传统的,而在现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不一定局限于教学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会尝试用更多的图片和视频,来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情境教学的设计,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生使用时间: 2018年8月
一.课时目标要求: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
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
了解五带的划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三.基础知识梳理:(阅读必修一P18~P20内容,完成填空)
知识点一:晨昏线
①白昼与黑夜的界线称为________。
②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为_______与_______。
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取决于它所在纬线圈______________的比例关系。
知识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知识点三:昼长的计算:
①昼长 = 昼弧长度(弧度数)÷15°
②昼长 =(12-日出时间)×2 或 昼长 =(日落时间-12)×2
四.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1】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见图1)。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请在下面图2中的三幅图中分别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的昼弧,说明昼夜长短情况。
图1 图2
【合作探究2】根据下图分析昼夜长短变化时空分布与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3】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的。
国际劳动节和我国国庆节相比,升旗早的是哪一天?从国际劳动节到我国国庆节,升旗时间是如何变化的?
【合作探究4】右图中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请回答:
(1)这一天是日(节气),一般为每年的月日前后。
(2)按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
(3)这一天,图中A、B、C、D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其白
昼长小时。
(4)这一天,图中A、B、C、D、E五地中,白昼时间相等,正午太
阳高度也相等的是。
(5)按图所示,此时北京时间应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