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六单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到第九单元教研活动记录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到第九单元教研活
动记录
一、主备课人:XxX
二、时间:2019-4-20
三、主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四、参加人员:xxx、xxx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中通过一些实例末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由于乘法的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市是涉及到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学生对乘法分配的感性积累比较少,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有很很相似的地方。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管握加法。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向题的意识、习惯。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何题、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此简便计算。
难点:加法、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八、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律,注重应
用类比的方法推导出运算律。
2、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平均数 -说课稿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怎么求出来的,学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本单元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提高学生计算平均数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常见的平均数;2.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3.了解平均数的用途。
能力目标:1.发现问题时正确地使用平均数;2.学习能够运用平均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2.爱护学习的积极心态。
三、教学内容1. 缘起学习数学,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平均数。
平均数是衡量一组数据的一种常见方式。
例如,当我们在看足球比赛时,我们经常会关注球队的平均得分。
也就是说,平均数是在统计中最常见的一种度量,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都有很大的应用。
2. 知识点本单元主要内容为平均数:1.平均数的概念;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平均数的应用。
3.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在导入新知识时,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
比如,以租借自行车的场景来引入平均数。
例如,居民区里有100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辆自行车。
这些自行车的质量和价格各不相同。
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租车费用是20元/小时,问这100辆自行车每小时的均价是多少?请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答案。
(2) 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要带领学生认识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用途。
可以先用教师的讲解,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接着,再介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数列中每个数相加之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在讲解方法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在教学结束前,需要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环节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练习。
比如,提供数列让学生计算平均数,或者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4,完成P76“做一做”,P77“练习十九”第2~4题。
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会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用运算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培养学生的简化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加法的运算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回答下面的问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指名学生口答)【学情预设】因为数据比较特殊,学生应该会很快说出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基本口算需要天天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师: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啊?说说看你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因为运用了加法的运算律将结果凑整,所以又快又对。
师:那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不能想办法做得又快又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二、观察比较,探究新知1.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P76上方例题。
(1)师:观察、比较上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引发猜想——举例验证——抽象建模”的过程,发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加法仍然适用。
(2)全班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组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预设2:第二组算式,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切入研究的主题,目标集中,重点突出。
(3)学生举例进行验证。
(4)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更简便。
2.应用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6例4。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1一、教学内容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90-P91。
二、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结合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圆片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游戏:3秒钟记数字。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环节的设置,不仅创设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让学生比较科学与真实地了解自己和同伴3秒钟记数字的能力,让统计的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
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了统计所做的研究是有现实背景和意义的,我们给予数据分析所做的推断是合理有价值的。
(一)设疑导入出示淘气5次记数字情况统计表,通过统计表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问:每次都不一样,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设计意图:让学生获取统计表中的信息,引导发现淘气每次记住的数字个数都不相同,提出问题:用哪个数字才能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哪个数字能代表淘气记数字的水平?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用4和9来代表?设计意图:教学中我从解决这个问题时填写极端数据入手,引导学生发现9记住最多的一次,是最高水平,4是记住数字个数最少的一次,都不太适合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思考是否可以填写数据中的中间值。
2、如果9和4都不太合适,还可以选择几来代表淘气的记数水平?预设:(1)用5来代表,因为5出现次数最多。
(2)用7来代表,因为5偏少。
(3)用6来代表,因为6不多不少。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会发现5出现次数最多,但与淘气记数字的一般水平相比,偏少一点,7又偏多一点,那么不多不少的6便成为最好的选择。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3)一个数比3.7多15.78,这个数是( )。
2.列式计算。
1.23.5减去12与6.8的差,差是多少?
2.43.8加上38.6与25.2的差,和是多少?
3.36.8与17.5的差减去2.8,差是多少?
板书设计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师:谁能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差,用减法计算。关系式为: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把你的算法轻轻地告诉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生:6.45-4.29=2.16(元)6.45 -4.29 2.16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2.16元。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已知两本书的单价,求它们的总价,就是把两个单价合在一起,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师:谁能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
生:数量关系式为: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互相交流)
师:说说自己是怎样列竖式的?又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上台说说,最后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师:谁想把自己写的算式拿来展示一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的位数比减数少时,末尾添零补足后退位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的位数比减数少时,末尾添零补足后退位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二、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
师:(课件出示第72页例1情境图)读情境图,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3.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自主探索事物的排列规律,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通过观察、猜测、计算、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挑战性,发现和欣赏规律美,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发现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初步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各种图形若干。
导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知规律1.“猜一猜”游戏。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情境:春节街上有规律排列的彩灯,小红裙子上有规律排列的图案,地板砖上有规律排列的图形,校园升旗台旁边有规律排列的各种盆花……2.猜一猜,接下来会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3.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有很多,透过现象找规律,我们会感受到规律的奇妙!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揭示课题)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活动一:1.教学例1(1)自主摆小兴在数学活动课上玩摆图形,他摆的图形有规律吗?请你像他那样摆一摆。
(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要求:1.①认真观察,找一找小兴摆的图形的规律,你是怎样找到的?②想一想接下来会摆什么图形,第16个摆的是什么图形。
2.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3)汇报交流预设1:小兴摆的图形排列的规律是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
我先看小兴摆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再数了数个数,看了看它们摆的顺序,就发现了规律。
小结: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看图形的形状,数图形的个数,更要看图形的排列顺序。
(板书:观察形状数量顺序)预设2:按这个规律接着摆下去,后面应该摆1个圆形。
我发现每摆4个图形就重复一次,说明4个图形是1组,2组摆8个……4组正好摆完16个,所以第16个是正方形。
小结: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称为一组,像这样图形按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称为“重复排列规律”,寻找重复排列的规律,我们一般要先对图形分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人教版
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本小节内容包括教材P79~81的例4和练习十九。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及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采用两组算式对比的方式呈现,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出两种算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能使计算更快捷方便,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1.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灵活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经历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推导的过程,明确算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1.计算。
35+28+72125+49+75156-47-53(师提问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2.口算。
6.52+0.48=3.6+6.4=2.54-0.54= 0.17+3.83=5.47-2.47= 4.8-1.8=(说一说计算结果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135加法结合律(a+b)+c=a+(b+c)249加法交换律a+b=b+a 56减法的性质a-b-c=a-(b+c)2.710243 3方法一复习导入。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预设生: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师:整数的加减法能简便运算,那么小数的加减法能简便运算吗?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平均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平均数》(北师大版)课程背景本课时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4课时,课程主题为《平均数》。
本单元主要教授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式和应用等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平均数的应用教学难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组织讨论、举例求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带出班级的月考成绩,并记录在黑板上。
2.提问:“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用到一种叫做平均数的数学概念,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吗?”3.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4.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数的具体意思,完成概念导入。
讲解1.打开教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将若干数值相加后除以它们的个数,所得的值就是这些数的平均数。
2.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3.通过在黑板上举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应用,包括计算班级各科平均分、班级考试平均分等等。
4.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和运用方法,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练习1.让学生组成小组,完成课堂作业:计算小组内成员人数,并求出小组成员的平均年龄。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并与其他小组比较成果,检查小组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
3.老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并进行补充讲解。
总结1.引导学生汇总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概括总结。
2.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3.让学生给自己定下下一个学习目标。
课后作业1.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并做好笔记。
2.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在生活中寻找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目标及教案)
⼈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标及教案)第六单元⼩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学习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的在⼈类⽣产和⽣活中要解决诸多的问题都离不开的⼩数加减法,是形成良好计算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元教学内容:其主要内容有:⼩数加法,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到⼩数运算。
单元教学⽬标:1、让学⽣⾃主探索⼩数加减法的计算⽅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进⾏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2、使学⽣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数同样适⽤,并会运⽤这些定律进⾏⼀些⼩数的简便计算,进⼀步发展学⽣的数感。
3、使学⽣体会⼩数加减法运算在⽣活中学习中的⼴泛运⽤,提⾼⼩数加减法能⼒的⾃觉性。
单元教学重点:1、让学⽣⾃主探索⼩数加减法的计算⽅法,理解并能正确地进⾏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1、使学⽣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数同样适⽤,并会运⽤这些定律进⾏⼀些⼩数的简便计算,进⼀步发展学⽣的数感。
2、使学⽣体会⼩数加减法运算在⽣活中学习中的⼴泛运⽤,提⾼⼩数加减法能⼒的⾃觉性。
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第⼀课时⼩数加减法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教学⽬标:1、使学⽣理解掌握⼩数加、减法的⽅法。
2、培养学⽣的计算能⼒。
3、培养学⽣细⼼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复习引⼊。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754+3826 2000-4932、引⼊:⼩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数加法。
⼆、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赛中,⼥⼦10⽶跳台双⼈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组合作:(1)根据上⾯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1)》优秀教案
邗江区学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_ 主备学校:总第课时课题整理与练习(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加法、乘法运算律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整理知识,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树立简便计算的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一、梳理知识。
(1)提问: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2)以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学习的运算律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加法乘法运算律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追问:运算律有什么价值?归纳: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可以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运用”第2题。
出示题目后,可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运用”第3题。
出示题目后,先组织学生观察各个算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简便计算。
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73~74页“练习与运用”第5题。
这道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54+46”的和。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条形统计图
1.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 绘制1格代表一个单位的
条形统计图
3. 绘制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1.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
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先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横
轴和纵轴,并标注相关数据
2)再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
3)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4)最后标明数据
平均数
1. 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
所得的商叫平均数。
它既可以描述一
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
不同组数据相比较的一个标准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多的拿出一部分给少
的,直到每个数据都相同为止,这个
相同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先总后分法,先求出几个数据的
和,再用这个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即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这课后作业
⼈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这课后作业第六单元:⼩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共4课时)教学内容:⼈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数加减法》。
教学⽬标: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数加、减法计算⽅法的过程,体会⼩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数加、减法的计算⽅法。
3、进⼀步增强运⽤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数加、减法的计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导⼊1、笔算下⾯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结合上⾯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数,现在来复习跟⼩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数中,⼩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各数。
7.150 =() 3.00 =()0.200 =()4、不改变数的⼤⼩,把下⾯各数写成两位⼩数。
1.2 =()14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起告诉我什么是⼩数的性质?(⼆)探索新知1、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6.45 6.45+ 4.29 - 4.2910.74 2.16(2)师:⼤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3)⽐较整数加减法和⼩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法上都是⼀位对着⼀位是⼀样的,不同之处在于⼩数点,盖住⼩数点就是⼤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得数的⼩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3、⼩结:当⼩数加减法得数的⼩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种体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3《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课》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3《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课》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3《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还不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目,找出可以运用加法运算律的地方,并进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题,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现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找出可以运用加法运算律的地方,并进行练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计算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呈现(10分钟)出示本节课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出可以运用加法运算律的地方。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些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
第六单元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解题思路。分析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类型,以便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随堂测试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拓展练习题。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历史发展。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原理和应用。
2. 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2)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案例。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历史和发展。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学方法和应用。
(2)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关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研究论文或书籍,了解更深入的数学原理和应用。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的开始与结束、一天的划分、时间的长短和推算以及日历的使用等知识点。
1. 时间的开始与结束
学生应该了解一天的开始是早上零点,结束是晚上十二点。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钟表或手机上的时间来确定当前的时间。
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概念化时间的开始和结束,例如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
2. 一天的划分
学生应该了解一天被划分为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每
分钟有60秒钟。
他们可以通过钟表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观
察和感受时间的划分。
通过观察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他们可以了解时间在不同精度级别上的表示。
3. 时间的长短和推算
学生应该学会比较不同时间的长短,并通过简单的推算来计
算时间。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经过了多长时间。
他们还可以通过钟表的指针位置来推算时间,例如,根据分针和小时数来判断是上午还是下午。
4. 日历的使用
学生应该了解如何使用日历来确定日期和星期几。
他们可以
通过观察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来了解具体的日期和星期几。
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例如家庭日历或学校日历,学生可以加深对日历使用的理解。
总结起来,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的知识,包括时间的开始与结束、一天的划分、时间的长短和推算,以及日历的使用。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计算,培养对时间的敏感度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时间观念和日历的使用能力。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和时间规划非常重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和乘法结合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他们对于乘法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难点: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计算这些物品的总价。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例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 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 例如:计算3.56 + 2.4,先把3.56和2.4的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开始相加,6+0 = 6,5+4 = 9,3+2 = 5,结果是5.96。
2.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 加法交换律:a + b=b + a。
例如3.25+1.75 = 1.75+3.25。
- 加法结合律:(a + b)+c=a+(b + c)。
例如(2.3+3.4)+4.6 = 2.3+(3.4 + 4.6)。
- 减法的性质:a - b - c=a-(b + c)。
例如5.6 - 1.8 - 2.2=5.6-(1.8 + 2.2)。
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 运算顺序。
- 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例如3.5+2.6 - 1.8,先算3.5+2.6 = 6.1,再算6.1 - 1.8 = 4.3。
-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例如4.5-(2.3+1.2),先算2.3+1.2 = 3.5,再算4.5 - 3.5 = 1。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
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 0-1 之间的分数是越小越多,1-2 之间的分数是越大越少;
2. 掌握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进行简单问题的求解。
二、教学重点
1. 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 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分数加、减法的灵活运用;
2. 知道分数是比较大小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分数的大小比较
1. 给学生出示一组分数:1/2,1/4,1/8,1/16;
2. 引导学生发现:0-1之间的分数是越小越多,1-2之间的分数
是越大越少;
3. 让学生自己列几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2. 分数的加法
1. 准备两组分数,如:1/2、1/4,3/4、1/4,1/3、1/6,1/4、1/8;
2. 让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演示分数的加法运算;
3.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法的步骤。
3. 分数的减法
1. 准备两组分数,如:3/4、1/4,1、1/4、1/4,5/6、1/6,3/8、1/8;
2. 让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演示分数的减法运算;
3.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减法的步骤。
五、练与反馈
1. 分发练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
2. 教师巡视督促,及时指导纠正错误。
六、教学反思
此次课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数大小比较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分数进行简单问题的求解。
但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更多案例的讲解和操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六单元教学内容:小数加、减发、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学习内容:1、知识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知识基础: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采取的措施:1、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3、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4、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两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小数的简便计算…………………………………………………2课时第一课时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7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计算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从而出示成绩表。
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
(二)探索算理1、学生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出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共同交流算理。
2、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名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要把数位对齐。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要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第1题,通过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及验算,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以巩固。
2、练习十六的第1题,学生快速口算后,集体订正结果。
3、练习十六的第2题,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练习。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笔算时要写的漂亮些,仔细计算,自觉验算。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练习十六的第3——8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1、练习十六的第3题,让学生以自主提问的方式:看到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将小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小数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练习十六的第4题,通过计算电话费和上网费,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进一步的认识。
3、练习十六的第5题,学生书写时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笔算时要写的漂亮些,仔细计算,自觉验算。
4、练习十六的第6题,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5、练习十六的第7题,通过购买足球和排球,使学生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6、练习十六的第8题,练习时要让学生体会我国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教科书第100页例3和练习十七的第1——2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的进行加减及混合混算。
3、思想教育目标: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进行加减及混合混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从而出示里程表。
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
(二)探索算理3、学生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出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共同交流算理。
通过看图,让学生产生和爸爸妈妈共同学习的向上愿望,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七的第1题,既要引导学生用常规方法口算,又要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使口算也能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载体。
2、练习十七的第2题,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四课时两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3页练习十七的第3——10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的进行加减及混合混算。
3、思想教育目标: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进行加减及混合混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1、练习十七的第5题,计算时让学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2、练习十七的第6题,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算完后要验算。
3、练习十七的第3、4、7、8题,需要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每题解答后,都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4、练习十七的第9题,要求学生先将分母10、1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进行计算。
5、练习十七的第10题,突出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日常“流水”帐,十分准确、方便、省时。
6、思考题,让多数学生参与练习。
引导学生先画示意图表示题意,然后根据数据特点用简便方法计算。
第五课时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3题,第7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练习十八第4题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显示育才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米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
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米成绩的情况表:(练习十八第4题,将(1)班与(4)班的成绩对换了。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得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个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同算法。
在多数学生都完成的情况下,请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算法的计算过程),并说明理由。
2、在对比中感直较优的算法。
师:上述三种算法种,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自言自语或轻声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
然后再班上交流。
让多数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优算法的依据有二:一是应用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二是根据数据特点将加法变成乘法。
3、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四(3)、四(4)班的总成绩吗?算完后,用计算器验证你的结果,并预测冠军是哪个班,四(1)班可能得第几。
(1)要求每位学生先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2)全班学生用计算器验证。
验证后将4个小数排队。
(3)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适用吗?你能否再举1—2个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
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
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4)小结:请学生翻开教科书104页,说明例4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然后引导小姐,请学生默读并理解例4下面的一段话: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1、基本练习。
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2题,要求学生在每一题的后面写上简算的理由,做完后及时反馈。
2、综合练习。
(1)用竞赛的方法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
对于口算错误较多的学生,应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更正。
(2)自主完成练习十八第2、3题(第3题也可以在课外作)。
提醒学生看清楚题目,弄清楚哪两个数合并能凑整,再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3)自主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
本题有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案,一般学生只需做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课要求他们写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3、提高练习。
计算:1+1.2+1.4+1.6+1.8+……+9.6+9.8+10(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六课时小数的简便计算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7页练习十八的第5、6、8、9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1、练习十八的第5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发票中的方框里要填什么,怎样列式,然后再动手做。
做完后再用计算器检验。
2、练习十八的第6题,学生口算后订正。
3、练习十八的第8题,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知道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口,从而体会控制人口增长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重大策略。
4、练习十八的第9题,用比赛的方式,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真正掌握“对、快”的一般方法。
5、小结本课的练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