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健康教育的思考_郑忠波

合集下载

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思考

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思考

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思考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一场全新的课程改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幸见证了这场改革的落地与实施。

本文旨在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感受与思考进行分享,以期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 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体育品德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 学生主体:新课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锻炼,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学科融合:新课程倡导体育与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强化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实践性:新课程强调实践性,增加课堂运动实践时间,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素养。

5. 评价多元:新课程倡导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

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举措1. 优化课程结构:新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创新教学方法:新课程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等,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师资培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4. 完善评价体系:新课程倡导多元化评价,学校应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增加体育活动:学校应加大体育活动的组织力度,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思考1. 学生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兴趣明显提高,参与度也相应增加。

2. 教师压力增大: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创新,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3. 课程资源需求增加:新课程改革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投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 家校社会协同:新课程改革需要家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健康问题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doc

大学生健康问题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doc

大学生健康问题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作者:刘菁郑忠波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2期[摘要]高校实施健康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实质性举措。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旨在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问题健康教育对策[作者简介]刘菁(1967- ),女,广西兴安人,广西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广西南宁 530003)[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111-03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适应各方面的完美状态。

”1989年,WHO又进一步拓宽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而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公认它是一个全面的、明确的、广泛适用的科学概念。

由于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健康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基本的要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由此可见,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获得最大突破的世纪,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准确、深刻,更符合客观和自身规律。

自2003年以来,全国所有高校已全面实施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转折,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表明以学生拥有健康为前提,使教育成为整体国民素质的基础,将是今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遵循的努力方向。

高等教育要通过体育和健康两条途径,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高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指导思想的准确定位和对学校教育目标的重新确立。

在21世纪中国“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健康体育呼之欲出,它以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历程。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引言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阐述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对其进行反思,以期促进体育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 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体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2. 尊重个体差异: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3. 终身运动观念: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强调体育锻炼对学生长期健康的重要性。

4. 整合性教学:强调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将健康教育与科学、社会等科目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结构优化:新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内涵。

2. 教学方法创新: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包括体能、态度、参与度等多方面的评价。

4. 课程资源开发: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习渠道,提升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反思1. 教学实践的适应性:在实施新课程时,部分教师可能对新型教学方法适应性不强,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指导。

2. 课程资源的均衡性:不同地区和学校在课程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大均衡性,保障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3. 评价体系的完善:虽然评价体系已趋向多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4.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新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设计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四、结论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强调终身运动观念,整合多学科教学。

浅谈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共五则范文)

浅谈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共五则范文)

浅谈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浅谈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XX年9月,我区进入第一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六年多的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

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

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

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健康教育的思考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健康教育的思考

[收稿日期]2006-07-04[作者简介]郑忠波(63),男,广西合浦人,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与训练。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健康教育的思考郑忠波(广西财经学院 体育课教学部,广西 南宁 530003)[摘要]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理念、策略和干预方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实施健康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实质性举措。

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健康教育的再审视,阐述了健康教育对高校体育的重要作用,进而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自2003年,在全国所有高校实施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转折,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表明了学生拥有健康,教育成为国民素质的基础,将是今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遵循的努力方向。

高校教育通过体育和健康两条途径,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近年来,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诸如健康教育———学生体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树立健康教育为主的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之类的观点非常流行。

这类论调事实上反映了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倾向,这就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的倾向。

过去体育课程之所以出现种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健康,忽视了健康教育。

因此,体育课程的改革应该是课程中突出健康教育的目标,增加健康教育内容,体育课程朝着健康教育的方向发展或走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之路才是改革的希望所在。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2篇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2篇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参与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课程重塑过程。

通过参与该过程,我收获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注重于学术知识的传授。

但是,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通过新课程改革,学生将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也将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好的规划和安排。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去的体育课往往是被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只需要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即可。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将更加注重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这不仅仅是在体育领域,也能够在学生的其他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

再次,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没有自主管理能力。

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学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自我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律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参与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视。

通过参与该过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精选2篇(二)我认为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都面临着体育锻炼不足和健康问题。

通过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

在新课程中,体育教育不再只是简单地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体育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课程改革为体育健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和机遇。

在我看来,这个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素养。

以下是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反思:认识1. 强调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将体育健康教育纳入了全面发展的范畴,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发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2. 强化实践与体验: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研究和探索体育健康知识。

通过实际参与运动和健康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3. 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新课程改革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4. 提供个性化研究机会: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研究的机会。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健康活动,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和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

反思1. 实施难度: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包括培训师资、改善设施和制定教学计划等。

这对学校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需要克服困难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2. 教师专业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3. 学生选择困难:虽然个性化研究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选择困难。

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研究选择。

总的来说,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可以确保这个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体育健康和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我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想与心得

我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想与心得

我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想与心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改革中不断变革,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教育系统中出台不少新政策,对于学校的教育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这是我对这一波新改革的感想与心得。

一、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其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人际沟通与交流等。

健康教育则是教育学生如何保持健康、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合理饮食等。

新课程改革后,体育与健康教育相比以往更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关注全人类。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输、而是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思想上的健康意识、爱国主义、公民意识、文化素养等多方面要素,使学生在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能够拥有更强健的身心和更高的文化素养,更能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的生活需求。

二、我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想体育和健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改革也应该优化和完善它们的编制,因此,我支持这一改革。

本次改革强调了课程实践,注重综合性的目标,也是教育切实可行的方向。

在教育随处可见竞争、考试、应付、评级的趋势里,体育和健康教育提供了读书、做题这种学习模式之外的选择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各类的团队、个人、社会交往,举行各类活动、锻炼健身、优异球技、协调能力的提升等等。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的不断变化,人们也逐渐多样化和多元化,新课程的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胶原蛋白和脂肪的身体不再是课程管治的玄关,但是,在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时候强调其自信心、自我管理能力等,例如,个人的决策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洞见力、批判性等等。

三、我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心得新课程的改革是针对新的时代,新人需要新课程,以适应当下和未来日益复杂和多元的社会环境。

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思考

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思考

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感受与思考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正面临着新的课程改革。

作为一名法学硕士,我对这一改革有着以下的感受和思考:1. 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同时也能够研究到合作与团队精神、竞争与合作的平衡等社会价值观。

因此,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 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发展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不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兴趣和潜能是不同的,因此,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只有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才能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

3. 教育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与社会活动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体育与健康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机会。

4. 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者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教育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的教育者,才能够有效地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地锻炼。

总之,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举措。

通过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尊重个体差异,紧密结合教育与社会,以及提升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我们可以使体育与健康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健康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关键词。

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康第一”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追求。

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在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这一时代的需求。

一、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意识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正在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健康知识,学习健康管理方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体育教学也加强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身体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注重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不再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

通过设计科学的运动项目和锻炼计划,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培养出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校体育教学也积极推动各类体育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增强体魄,促进身心健康。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正逐渐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健身器材、运动APP等,辅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

高校体育教学也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模式,将体育与健康、心理、营养等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间的互相渗透,提高教学的丰富性和综合性。

四、关注体育精神,培养综合素质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引领下,高校体育教学不再只追求学生的体能水平,更加关注体育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毅力、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等体育精神,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价值取向中。

高校体育教学也通过开设体育文化、运动心理等课程,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引领下,高校体育教学正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

在这个大背景下,“健康第一”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去,体育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竞技能力,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培养。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样化的工作需求越来越多,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等。

只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健康第一的理念提醒我们,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保持健康。

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

只有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学生才能在将来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通过团队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团体比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配合、协作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看重。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组织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

健康成为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而体育作为维护健康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健康第一,全面培养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局限于运动技能的训练,而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生的运动技能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各项运动技能,更要注重提高体质、增强体魄,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健身、运动康复等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和运动防护知识,让他们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

二、健康第一,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也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示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

而在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成长。

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及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比赛和表演,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这些新的教学手段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健康第一,塑造健康校园文化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也开始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学校体育设施的改善和提升,以及健康饮食的宣传和推广,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健康环境。

校园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增加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健康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体育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在当今社会中,“健康第一”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理念,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方向之一,“健康第一”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需要得到贯彻和落实。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是“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重视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成绩,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需求。

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一些能够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锻炼需求的体育项目,如健身操、瑜伽、游泳等;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体育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通过团体活动和比赛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容易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学方法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教学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创新是“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方面之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成绩和竞技表现进行,忽视了对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和体育素养的评价。

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学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价。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既考察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又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引导,通过个性化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健康第一,是一种“健康是最重要的”的理念,它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越来越普及的认知和生活方式。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反映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健康第一,意味着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着重于学科素质的发展。

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呢?首先,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主要是体育课和普及运动课程,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相对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课程设置上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增加足球、篮球、游泳、器械健身等兴趣广泛的选修课程,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体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的能力。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注重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时期,珍惜身体健康应该从大学时期开始。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贡献。

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鼓励学生保持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和健康意识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推广,可以增强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最后,注重科技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我们还应该注重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可以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和智能计算设备,实现每位学生的运动数据、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为教师制定更适合学生的锻炼方案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通过虚拟体育场馆、3D交互等技术手段,实践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育的全球覆盖。

总之,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明白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体质和体魄,迎接未来的挑战。

“健康第一”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健康第一”的概念来推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首先介绍了“健康第一”理念,然后分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探讨它们将如何融合“健康第一”理念来进行改革。

最后,详细介绍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有关教学改革的可行实施方案,包括建立优秀的教学体系、强化课程内容和促成学习者的心理发展与行为改变等。

关键词:健康第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正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体育国民化”的目标逐步得到实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体育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素质。

然而,由于对“健康第一”理念的忽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教学方法不够规范等。

本文尝试从“健康第一”的视角出发,探索如何把“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希望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健康第一”的概念是每个人都应有良好的身体健康,是社会健康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观,倡导锻炼身体,提高民众体质,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目前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健康第一”的理念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要求也有待加强。

接着,我们来分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课程内容不够全面。

体育课程大多偏重于体育技能,而忽视健康方面的主题。

第二,教学方式不够规范。

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是興趣教学,但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第三,学习者心理发展缺乏关注。

教学中缺乏表扬、鼓励,也不够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改变。

最后,为了有效地实施“健康第一”的理念,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从实施的角度来看,需要建立优秀的教学体系,强化课程内容的完善,促成学习者的心理发展与行为改变等。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在当今社会,“健康第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健康第一”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关注。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自然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

本文将探讨在“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健康素质的培养。

健康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交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体能、体态、运动技能等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交素质。

通过开展体育课程,组织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社交素质,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高校体育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可以设置不同水平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体育课程,如武术、瑜伽、攀岩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高校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在体育比赛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策略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体育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与现实社会的结合。

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校园内,应该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指导和服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企业体育文化的建设和运营。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健康第一”已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理念。

而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健康第一的理念。

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以及如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等方面探讨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更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趣味性的体育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愿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关注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和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

体育健康是健康第一理念中的重要方面,而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体育教学应注重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体质和心肺功能。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加强学生的耐力训练,如长跑、游泳等项目,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应注重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各项体能指标。

体育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能力,通过比赛和运动会等形式,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锻炼的动力,提高体育健康水平。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应注重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

创新是推动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利用互联网、智能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健康第一”是指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健康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通过改革创新,旨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改革的方面是课程设置。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以竞技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竞技水平,忽视了广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而在“健康第一”理念下,应将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增加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

注重健康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改革的方面是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大多依靠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

在“健康第一”理念下,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改革的方面是评价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多以竞技成绩为主,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评判体育教学的好坏。

在“健康第一”理念下,应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的综合发展。

可以增加体育科目的综合考核,包括体质测试、技能测试和体育知识测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发展水平。

注重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

高校体育教学还需要进行创新。

创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使体育知识更加生动和直观;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科研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改革创新,旨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创新措施的改进,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健康第一理念的普及,高校体育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需要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课程应该不仅是对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健康饮食、心理健康、适度锻炼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和创新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以上带下的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现在,高校需要以学生为主导,采用小组合作、社交媒体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高校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技能水平的考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现在,高校需要引入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作品展示、自我评价、互评等方式,科学反映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7-04[作者简介]郑忠波(1963-),男,广西合浦人,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与训练。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健康教育的思考郑忠波(广西财经学院 体育课教学部,广西 南宁 530003)[摘要]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理念、策略和干预方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实施健康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实质性举措。

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健康教育的再审视,阐述了健康教育对高校体育的重要作用,进而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 6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自2003年,在全国所有高校实施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转折,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表明了学生拥有健康,教育成为国民素质的基础,将是今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遵循的努力方向。

高校教育通过体育和健康两条途径,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近年来,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诸如健康教育———学生体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树立健康教育为主的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之类的观点非常流行。

这类论调事实上反映了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倾向,这就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的倾向。

过去体育课程之所以出现种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健康,忽视了健康教育。

因此,体育课程的改革应该是课程中突出健康教育的目标,增加健康教育内容,体育课程朝着健康教育的方向发展或走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之路才是改革的希望所在。

一、加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宏观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迫切性高等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审视我国高校健康教育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质量观、知识质量观、能力质量观的影响,高等教育片面地强调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成长。

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长期影响以及中国现实存在的狭隘的专业教育弊端,致使我国高校健康教育停滞不前,大学生的健康素质不高,学校体育的健康功能被弱化。

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使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过程中,健康教育落实在学校的管理、计划中。

只有这样高校健康教育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理论课教学,注重健康基础理论;实践课要以健康锻炼为主,形式多样科学的健康知识,是健康的前提。

理论课教学中,要以基础的健康理论为主要内容,进行健康知识传授。

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健康是个人的责任,是对社会的责任,培养其科学的健康和健康意识,只有终身健康,才能终身受益,以健康体魄,应对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同时,掌握科学合理的有关健康和健身运动的理论依据,指导终身健身。

适量运动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掌握基本健身科学知识,以指导具体的健身锻炼实践,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尤为重要,也是体育理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生理、心理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将健身运动所需的生理等常识,基本锻炼原则,运动方法,转化为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内容进行传授,在实践中摸2282006年10月第19卷增刊广西财经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 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ct .2006Vol .19索各种健身的生理作用、生理指标、锻炼效果,从而获得适合自身锻炼的经验,指导实践,形成科学的健康运动方式。

同时要让学生把健康理论和实践课紧密结合起来,把各方面有关健康的自我评价方法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这些方法,适时对自我进行评价,进行自我监督,随时调整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量等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自我纠正,适应环境,经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健康的健身锻炼习惯。

实践课是体育教学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健身方法、锻炼习惯的形成。

部分内容和形式,应改变以前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选择适合学校条件、学生条件,符合健康要求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健康理论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实践。

结合理论课的知识,教育学生有针对性积极地参与健身实践活动。

因此,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健身价值,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增加一些学生普遍喜欢从事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的运动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抒发情绪,把健身运动当作强身健体,缓解释放学习、工作压力的一种享受,体会健身运动带来的快乐,娱乐身心。

(三)健康教育应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的改革应适应健康教育的发展要求。

高校体育教学要从课程更新入手,在课程目标化的管理、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评价的科学化等方面深化改革。

健康教育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体育的主要功能的体现。

因此,第一,体育教师要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第二,加强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研究,新课程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应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三,制定新的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由测试运动技术指标向测试健康指标的过渡。

即由测试学生的运动成绩逐步向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和运动水平跃迁。

二、心理教育要贯穿高校与健康课程教育的始终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指导思想与新的教学理念。

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参与心理教育的积极性。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既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对体育学科的新要求。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学习领域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该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理性,良好的情商。

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升学的压力、社会竞争力的加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障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中设置了心理健康学习领域,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和谐地融入体育课堂中,挖掘并充分发挥体育对人独特的教育养成作用,协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运动技能、情感与身体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培养出更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表明了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这门课程以身体锻炼和健康行为实践为主要特征,是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众多研究表明:身体锻炼本身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心理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体育锻炼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不同于以往只追求技术动作的学习,而是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把学生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健康的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是掌握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拥有先进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懂得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者。

必须具有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观,应将增进心理健康贯穿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始末。

(四)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情景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优化正是创造一定情景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师生的教学自觉积极性,有效地利用师生心理相容潜在意识产生的心理作用,通过集体心理间的传播交流建立健康的、充满民主的、有着良好合作氛围的集体意识,使师生情境融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从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其体验到学习中快乐感、归属感和主人感,产生求乐趣,唤起并发展体能和智能,强化道德力量;在奋发向上的氛围中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技能,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和人格的建构完善。

229增刊郑忠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健康教育的思考10月 三、淡化身体素质的概念,树立现代健康体能的新理念,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 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旺盛精力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而获得。

而健康体能则主要指个人能胜任日常工作,有余力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各种突发紧急情况的身体能力。

它是在个体健康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理念,其核心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所谓科学,就是适量、适宜、适合。

因此,当设计一个提高体能锻炼方案时,应首先明确或确定自己的健康增进目标,继而有针对性地、侧重地选择那些有助于目标达成的、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成分进行锻炼与练习,通过健康体能的改善与提高,使自己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各种活动事务中。

当然,对极少数具有运动天赋并热爱与追求竞技运动的学生而言,不仅要重视其健康体能,更要侧重运动体能的提高,否则,将不可能在竞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现代健康体能的理念,要求每个人在各种不同的状态下,科学地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运动方式、运动方法、运动负荷以及评价标准等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这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获取健康体能的新理念,对于高校广大学生来说,对于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明确提出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把“健康素质”提高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高度,把“健康素质”列入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把“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并列,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