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哈师大附中2015级高二学年期中考试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期末参考答案:1.C(原文说“拿成年人和开化民族说,象仍先于理,知觉仍先于思想。
”,这并不能说明对成年人和开化民族来说“具体意象的力量大于抽象概念”。
)2.A(“在文艺中,理是盐所溶解的水,即水即盐,不能分开。
”是说文艺中的“理”融于象而不能独立,而非“无法弄清”。
)3.B(原文说“这段文字的重复是有意的,重复才能着重当时情境的滑稽。
”可见作者认为,《谷梁传》中的这条记载是有意如此以追求生动的,恰恰说明“(文艺)在简赅而不能生动时,则无宁取生动。
”)4.B【解析】这是一种新的考查方式,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
“仁杲间弼无备” “袭之”是两组主谓关系的短语,必须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个选项;“弼以数百骑走”的关键为“以”的翻译为“率领”,“走”作此短语的谓语动词。
此处自然要断开。
可排除D。
5.B【解析】“与文中‘自号西秦霸王’之“号”表意相同”,错误。
6.C【解析】“联合突厥”的计谋没有成功。
7.【参考译文】(1)在他祖先的墓地修建陵园,在城南修建宗庙,列兵数万,拜省陵墓后,大规模犒劳军。
(2)秦王率军抵御,驻扎于高墌,估计薛举粮少,利于速战,便下令坚守壁垒等待他的军队疲惫。
8.一幅旧日宫苑荒凉残破、凄清冷寂的画面,宫苑荒凉寂静,重门深锁;秋空下绮窗紧闭,君王无踪,歌吹声断。
暗含了诗人的亡国之悲和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之叹。
9.○1对比(反衬),过去繁华绮丽与今朝荒凉破败的对比,突出了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之叹。
或烟月的无情与藕花的多情对比,暗含深沉的亡国之悲。
○2拟人(移情于景),绮窗知愁,藕花伤泣,无不暗含了人的情感。
10.(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1.(1)C、E。
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
A不能被世人理解,在文中没有依据。
B文中写到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
D他说的话体现了他的达观和童真,以及对学术的热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二上册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⑥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叔痤建议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卫鞅,就杀了他,目的是使卫鞅至少不能为他国所用,表现了公叔痤对卫鞅的看重。
C.“锱铢”和石、钧、升斗、跬步、三舍一样均属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故人们常用“锱铢必较”来形容人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D.“妃嫔媵嫱”指古代王侯的宫妃,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本来是指陪嫁的人,也可成为嫔、嫱。而“幸”既指得到封建帝王的宠爱,又指帝王到某地去。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6分)
四、加点字解释(10分)
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
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
中进士第,知雍丘县,抚民如伤。
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
伯雨下令纲舟①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
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
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
”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
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
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
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
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
为蔡卞所陷,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
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
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
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
淳熙中,赐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任伯雨列传》) 【注】①纲舟: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苦:苦于 B.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谠:正直 C.若贷而不诛贷:推卸 D.俾权给事中权:担任 5.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2014—2015学年度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
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无穷。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生过类似的感慨——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
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吗?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
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
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
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
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
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
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
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真假和善恶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
G20杭州峰会在达成一系列会议成果的同时,更借此机会,向与会国家展示了中国的丰厚文化底蕴与迷人的文化魅力,并以此为依托,使与会各国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完善了对中国的认知,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借助公共外交平台,完成了此届峰会的中国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是一个古而有之、广为传播、涵义有争议的专业名词。
在文化外交不断发展的历史沿革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外交的定义做出了诸多努力。
最早的文化外交( Cultural Diplomacy)的定义是在1934年的《牛津英语大词典》中:英国议会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外交手段,就是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
在此之后,“文化外交”的定义百家争鸣,这些定义的分歧都围绕文化在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们对文化与外交二者关系的理解,经历了从“文化背景论”到“文化工具论”,再到“文化利益论”三个不同的境界。
传统层面的文化外交是指以国家外交利益为目的,依托艺术、文学、生活方式、人类的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等文化因素,以这些文化因素为手段开展的,以建立、发展和维持与它国关系为主要目的的政治活动;现代层面的文化外交是以维护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利益为宗旨,以包括文化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进行的外交活动与决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外交理论和政策。
文化外交是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认为,各外交分支之间的关系是平行,这些外交分支在总体外交的指导下,在各自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同时也履行总体外交肩负的部分使命。
更有学者指出,文化外交不仅是外交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外交的核心所在。
同时,总体外交指导并制约文化外交的开展。
文化外交作为外交的一种活动方式、形式、手段和策略,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外交战略;而且这种形式的“和平手段”最能体现“使用访问、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的外交特点。
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酒馔.(zhuàn)泅.(qiú)水箭镞.(zú)爱憎.(zēng)分明B.庇.(pì)佑坟冢.(zhǒng) 混.(hùn)沌一蹴.(cù)而就C.付梓.(zǐ)精髓.(suí)蕴藉.(jiè)轻鸢.(yuān)剪掠D.框.(kuàng)架着.(zháo)魔梵.(fàn)文模棱.(líng)两可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彤.(tóng)云月晕.(yùn)讥诮.(xiào)得鱼忘筌.(quán)B.瘦削.(xuē)睥.(pì)睨碾坊.(fáng)怏怏..(yāng)不乐C.砧.(zhēn)板坍.(tān)塌关隘.(ài)不可逾.(yú)越D.上乘.(chéng)墙隅.(yú)编辑.(jì)垂涎.(xián)三尺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禀告尺椟不可思议没精打采B.妨碍绵密陈词烂调唉声叹气C.传诵援引安然无恙富丽堂黄D.岑寂钟爱感恩戴德自鸣得意4.下列句子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辨护吧,他老是歌诵过去,歌诵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B.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
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敝。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
C.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
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
D.科学中使用的通迅系统应能为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提供简洁而易操作的模型。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做人应该有胸襟,有气度。
凡事锱铢必较....的人,一定是不受欢迎的人。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值得高中老师重视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学得很死,读书不求甚解,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B.虽然莫言其貌不扬,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
? C.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星光中学每年秋季对新生例行公事进行的让我走近高中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D.韩国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南北关系的态度泾渭分明,不同党派执政都把自己的政治理念灌输给国民,也在军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罕台川水从它的前面流过,孤子梁与它临川相视,一道缆车临空飞架其间,形成一道大漠旅游的独特风景线,此次旅游虽为一日千里,行程很紧,但仍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B.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亩产926.6公斤,再创新纪录,用大师一词已不足以形容其贡献,称他为活着的国宝才是实至名归。
C.一踏入这繁华的都市,他便被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所迷惑,什么母亲的耳提,父亲的面命,早已灰飞烟灭,心中充满的惟有消费,惟有享乐! D.购物能给女人带来幸福感,特别是面对打折等促销活动,那种以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的快乐,更是男人所不可理喻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C.尽管在世界杯决赛面前,三四名之间的比赛显得无足轻重,取消的呼声也一度此起彼伏,国际足联坚持认为三四名决赛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D.今年春节,南开大学共有100余名研究生选择留校过年,学校在留校研究生中开展了“亲情春节感恩父母”主题活动,在新春佳节给父母寄一张感恩贺卡、打一通亲情电话,送上新春祝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哈三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模块语文答案1、C(表意绝对,无中生有)2、B(因果颠倒)3、B(绝对化)4、C(穷:困厄)5、A6、C(颜回的回答并未质疑孔子道,也未曾遭到孔子的批评)7、(1)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固”、“斯”、“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
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修”、“为”、“而”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
(2分)“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1分)身在禁宫,与世隔绝。
“唯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
(2分)“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
(1分)9、借景抒情:借守备森严的宫门,种植在宫中的树木,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
(2分)借“月”,点明时间,烘托了暗淡朦胧之感。
(1分)抒发了在月下伫立凝望之人的百无聊赖,寂寞凄冷。
又从“月痕过”暗示了光阴的流逝,青春的虚度。
(2分)10、(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3)聊乘化以归尽(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11、(1)①通过关友惠的话,肯定了段文杰在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及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做出的巨大贡献。
(2分)②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分)(2)①临摹的壁画多,面积大,在敦煌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创下了第一;②提出了敦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③对莫高窟洞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编号、测量和内容调查,做的洞窟编号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创立了“洞窟编号法”);④主持了敦煌壁画临摹史上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⑤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⑥提出了敦煌艺术是中国式佛教艺术的观点。
(每点1分,共6分)(3)①有远大的理想,执着坚定。
段文杰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来到敦煌,一头扎进壁画临摹中,忘记了敦煌生活的艰辛,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及研究奉献了一生。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同的意识形式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或不同的价值,也就具有不同的用途。
通常人们所说的“哲学的用途”,也就是哲学的功能或价值。
科学属于认知意识,它是人对外部对象的认识。
科学的用途就是为人类提供关于对象的知识。
哲学属于人文学科,诉求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表现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精神指向:科学精神以外部事物为尺度,而人文精神则是以人为中心;科学精神注重理性知识的获得和积累,人文精神追求的是非知识的意向和境界;科学追求真实和真理,人文追求价值和美好。
因此,哲学的用途不同于科学的用途。
哲学不是对客观对象的认知。
哲学是观念、思想,是人们对对象的理解和解释。
因此,哲学提供给人们的不是关于对象的具体知识。
哲学提供给人们的是思想和观念。
观念是决定态度和行动的价值系统,是人们的基本信念。
因此可以说哲学是关于思想和信念的学说。
它通过对问题的独特的理解方式,提供对世界的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科学我们知道了世界是什么样的;通过哲学,我们获得了一种对待世界的观念、立场和态度。
既然基本观念或信念决定着人们的态度和行动,那么它们在本质上便意味着一些价值体系。
价值观在哲学中是体现在一定的概念体系中的,它决定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文化的价值指向。
这是哲学区别于科学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上一直流行着一种“哲学无用论”。
一些人认为,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具体的知识,因而不能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任何具体的帮助,也不能帮助我们获得实际的利益。
因此,哲学是没有什么用的。
这种“哲学无用论”错误的根源,就是因为他们混淆了哲学与科学的功能。
哲学本来就不是为人们提供具体知识的,因此,它只能说明哲学不具有科学的用途,而不能说明哲学没有哲学的用途。
另一个原因,是认为哲学无用的人,只重视知识的用途,而轻视价值、理想、思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作用。
哈师大附中2014——2015年度高二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D(因果倒置)2.C(过于绝对)3.C(理解错误。
“但沉浸其中的人们收获的只能是外在的物质成功”错,原文说“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4.C(宽恕,饶恕)5.D(根据语感、句式特点、语法结构综合考察。
)6.B(“辽主曾对章惇屡次称善”错,辽主是对中原罢黜章惇称善。
)7.(1)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担任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升为左正言。
(上:上奏;状:行状,业绩;甫:刚刚、才;擢:提拔。
各1分,通顺1分。
)(2)(奸人)用匿名书信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恰逢妻子在江淮去世,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送到。
(省略主语;仲子,二儿子;适,正好,恰逢;报讣,。
各1分,通顺1分。
)8. ①“空”字用得最妙,(1分)在此句中有“空自”、“徒劳”等意,(1分)台城经过历史变迁,六朝像梦一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空自寂寞地叫着。
(1分)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历史兴衰的感慨,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1分)9.这首诗主要采用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分)诗歌罗列了江雨、江草、鸟、台城柳等意象,营造了朦胧凄清的意境氛围。
(1分)作者怀古伤今,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唐王朝走向没落的伤痛。
(2分)10.(1)玉容寂寞泪阑干(2)镜中衰鬓已先斑(3)吴楚东南坼(4)皓腕凝霜雪(5)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6)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11.(1)内容上:李彦宏把自己比喻成树,把“不要做涧底静止的石子”和“参天直立的树”进行对比,表现出作者不甘平凡,梦想远大的“野心”;(力争上游,不甘平凡均可)。
(2)结构上: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对李彦宏“野心”的具体阐述;(答铺垫、总领、引出下文均可)(3)文体特征上:引用传主的话,增强文章说服力或者使文章真实可信。
(2)①上高中前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但接触计算机后由于成绩优异,被选入计算机小组。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哈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试题语文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9分)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
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
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
而“知天命”并非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
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
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
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见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D.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人士到普通百姓,各项救援工作及时迅捷、有条..不紊..地展开。
2.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B.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遗留世间的文字总数约为一千四百万言,可谓著作等身....。
C.读完诗,我们才大彻大悟....,原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不过是个引子,主题之所在则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田世国为使患上尿毒症的母亲延续生命献出了自己健康的肾,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让那些不肖子孙....汗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的是A.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发达国家曾为此付出过社会伦理道德几乎崩溃的惨重代价。
C.由于制造工人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D.鲁迅这样写,表达了他对卖国行为的愤恨,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文章的反驳力量的需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的是A.最近两年,互联网市场上一批免费上网的服务公司应运而生,它们吸收了众多的用户,向市场推出了更加优惠的服务方式。
B.日前,天津市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中。
C.专家指出,鱼和其他动物一样,死后肌肉组织仍然继续进行着僵硬、自溶、腐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D.据太安乡政府介绍,太安乡由于海拔高,加之地质条件等因素,水资源极度缺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0.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提案》建议在贫困地区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以“十三五”期间普及三年高中教育为契机,把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统一纳入免费教育。
B.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认为,机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复运作,但人能够不断进行改造和创新,这是机器永远无法做到的。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其他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利用自身经济和资源优势,大量挖走欠发达地区的名师,这种做法扰乱了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了区域之间教育差距。
【答案解析】B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纳入”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范围”。
C项,中途易辙,前面主语是“中国政府”,句子没结束,后面主语就变成“中国企业”,应将“在”放到句首。
D项,搭配不当,将“力度”改为“秩序”。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
,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④①③⑤②B.④②③①⑤C.④③①②⑤D.①④③⑤②【答案解析】A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津:___________________。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的功能进行了高度概括:“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在孔子时代,所谓“诗”通常指的是“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而“诗”的涵义要远远大于我们今天的文体概念,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
因此,《诗经》称得上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
从总体上看,“兴”“观”“群”“怨”说充分体现了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相统一的特色。
其中的“兴”和“怨”偏重创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
“兴”是指眼前景物或者人事对主观情感的触动生发,“怨”则是不满情绪的宣泄。
“观”与“群”取自不同的视角,主要关注诗的作用和意义。
“观”是俯视或置身局外的观察;“群”则关涉人与人之间的共处、互动与交流等诸多方面,是社会、心理、伦理及情感等各种关系的多维聚合。
汉代孔安国将其解释为“群居相切磋”。
孔安国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人若在社会丛林里生存,就一定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磨合、切磋制约的关系。
宋代朱熹则将“群”注为“和而不流”。
朱熹关注到了“群”的另一面,即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又不苛求自己与别人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意义相近。
孔安国和朱熹的阐释道出了“群”的内在辩证关系,那就是既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并实践“克己复礼”。
他认为,诗是必须服从于“礼”的,也就是说,人要以“礼”来约束个人的性情,所谓发乎情,止乎礼。
学《诗》可以教人如何处理和对待各种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我的协调。
这便是“兴于诗,立于礼”。
“礼”是以象征意义的仪式或程序去规范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
从深层次上看,“群”与“礼”二者在某些方面也有交集,二者在协调个人意志与社会秩序、个人欲望与道德规范中起到重要作用。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每小题3分,共9分)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参考答案:1.C [强加因果,山川与楼台是古人登高处,而非登高目的。
]2.C [以偏概全。
这两句话在原文中解说了什么是“高与远”,却没有提出“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是高与远”这一观点。
]3.D [文句并非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时一贯抒发的情怀。
]4.A5.B迁,指的是变动官职的意思,不一定是晋升6.A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错,原文“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因凭借其子豆卢宁之功被追赠大将军。
7. (1)豆卢宁曾经跟梁定在平凉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射箭。
豆卢宁就在百步之外悬挂莎草向它射去,一共射出七箭,中了五箭。
梁定佩服他的才能,赠送给他丰厚的财物。
(2)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犹如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于是把豆卢绩当作自己的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来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那他将凭借什么呢?8.这是一幅苍茫萧索的清秋荒漠图(2分),秋霜覆盖,万物萧索,寒风吹拂,原野荒寒(2分),暗示了作者面对秋景时的凄怆与悲凉。
(1分)9.对荣华易逝、命运坎坷的人生遭遇的感慨(富贵荣华如东去的流水般一去不返,万事皆有波澜,起伏不定)。
对小人得志,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的不满(白日被浮云掩去光辉,梧桐上栖息着燕雀,高贵的凤凰却落在灌木之上)。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想象陶渊明一样归去,又忍不住像冯谖一样弹剑高歌行路难)。
(每点2分)10.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3)落霞与孤鹜起飞,鸟倦飞而知还,其翼若垂天之云,乌鸟私情11. (1)随从,顺从(2)拄着(3)明白,知道(4)超过(5)乖违,不顺(6)离开(7)比(8)勉,奋勉(9)病重(10)提拔(11)迫近(12)自夸12.A【A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补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B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50分)一、古诗文阅读(50分)(一)课内古文(6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筑.欲密 B.义.不赂秦 C.驼业.种树 D.名.我固当2.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故不我若也其又何尤惟兄嫂是依B.臣之所好者道也燕王,吾所立戍卒叫,函谷举C.而告以成功以为口实足相蹑于其门D.洎牧以馋诛不吾知也盛以锦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19分)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
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
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
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
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
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
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
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
又明年,迁布政使。
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
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
时捻①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
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
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②职留任。
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
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
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
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
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
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
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zǐ)岑.寂(cén)铜臭.(chòu)一蹴.而就(cù)B.浦.口(fǔ)逮.捕(dài)狡黠.(xiá)轻鸢.剪掠(yuān)C.淬.火(cuì)箴.言(zhēn) 檄.文(xí) 亘.古未有(gèng)D.噱.头(xué)挟.持(xié)诤.友(zhèng)绰绰..有余(chuò)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站在故乡的山岗上,远望西边地平线上,那一抹晚霞渐渐地在天边_________了。
②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玉真宫主殿_________化为灰烬。
③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感是光彩照人、美不胜收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还是不可_________和无法复制的。
A.消逝顿时超越B.消逝马上超脱C.消释顿时超脱D.消释马上超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幼鹭渐渐长大了,食量也随之增加,父母、长辈倾巢而出....,为之寻觅本已匮乏的食物。
B.新闻语言应如托着露珠的花叶般新鲜活泼,真正将“陈言务去....”落到实处。
C.海尔集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电器产业发展的潮流,创下了骄人的业绩。
D.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居民们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哈师大附中2015级高二学年期中考试一、现代文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的功能进行了高度概括:“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在孔子时代,所谓“诗”通常指的是“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而“诗”的涵义要远远大于我们今天的文体概念,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首”。
因此,《诗经》称得上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
从总体上看,“兴”“观”“群”“怨”说充分体现了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相统一的特色。
其中的“兴”和“怨”偏重创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
“兴”是指眼前景物或者人事对主观情感的触动生发,“怨”则是不满情绪的宣泄。
“观”与“群”取自不同的视角,主要关注诗的作用和意义。
“观”是俯视或置身局外的观察;“群”则关涉人与人之间的共处、互动与交流等诸多方面,是社会、心理、伦理及情感等各种关系的多维聚合。
汉代孔安国将其解释为“群居相切磋”。
孔安国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人若在社会丛林里生存,就一定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磨合、切磋制约的关系。
宋代朱熹则将“群”注为“和而不流”。
朱熹关注到了“群”的另一面,即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又不苛求自己与别人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意义相近。
孔安国和朱熹的阐释道出了“群”的内在辩证关系,那就是既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并实践“克己复礼”。
他认为,诗是必须服从于“礼”的,也就是说,人要以“礼”来约束个人的性情,所谓发乎情,止乎礼。
学《诗》可以教人如何处理和对待各种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我的协调。
这便是“兴于诗,立于礼”。
“礼”是以象征意义的仪式或程序去规范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
从深层次上看,“群”与“礼”二者在某些方面也有交集,二者在协调个人意志与社会秩序、个人欲望与道德规范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礼”更偏重人与人之间的砥砺与相处,是一种生存的外在需要,因为无视别人的存在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之中;也是个体生命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即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感。
同时,我们不要忽视“群”“和而不流”的一面,即个体生命自主性、独立性的一面。
人就是在自我意志与外在现实间复杂关系的交错扭结中存在的,除了以“礼”为象征的规定性和稳定性之外,还有生生不息、潺潺流动的个体生命意志。
(2015年2月3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诗学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道德伦理的统一,如“兴”“怨”偏重作者主体情感意志的抒发,“观”“群”则主要关注诗在社会道德伦理方面的作用意义。
B.在《论语》中,孔子高度概括了诗的功能。
其中,“兴”是指情感的发端,“怨”是不满情绪的宣泄,“观”是观察,“群”是社会、心理等关系的多维聚合。
C.孔子时代所说的“诗”与今天所说的“诗”并不完全相同,前者通常指“诗三百”,即汉代以后所说的《诗经》,其涵义与社会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D.《诗经》被称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百科全书”,因此要了解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就要研读《诗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对于孔子所说的“群”,孔安国的阐释注意到了人的社会属性,道出了“群”的内在辩证关系,即既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B.“礼”是一种生存的外在需要,即重视周围人的存在;也是个体生命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即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感。
孔子认为诗必须服从于“礼”。
C.孔子“兴于诗,立于礼”这句话告诉我们:学《诗》可教人如何处理和对待各种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我的协调;要以“礼”来约束个人性情。
D.“群”与“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深层次上看,二者在某些方面有交集,在协调个人意志与社会秩序、个人欲望与道德规范中都有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既要“群居相切磋”,又要“和而不流”;不仅要有以“礼”为象征的规定性和稳定性,还要有生生不息、潺潺流动的个体生命意志。
B.朱熹所注的“和而不流”,其意义与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相近,是指在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不苟求与别人的完全一致,从而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
C.我们每个人既不要忽视“群”“群居相切磋”的一面,即个体生命的自主性、独立性;也不要忽视“和而不流”的一面,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磨合、切磋制约。
D.孔子一生都在宣扬并实践“克己复礼”,“礼”是以象征意义的仪式或程序去规范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与“群”相比,它更偏重人与人之间的砥砺与相处。
二、古诗文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6分)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商议建造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5分)(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5分)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4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9-10题。
(8分)武侯庙杨慎剑江春水绿沄沄①,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慙②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注释①沄沄:水流淌的样子②慙cán,同“惭”。
9.“南阳祠宇空秋草”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含义一样吗?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4分)10. “莫将成败论三分”一句与《蜀相》中哪一句意思较为接近?哪一句内涵更为丰富?请简析(4分)(三)名篇名句考察(20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分)⑴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⑵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⑶诸葛亮是后世许多诗人在作品中赞颂与敬仰的对象:杜甫曾在《蜀相》写道“,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更是给予诸葛亮极高的颂扬,写下了“,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的诗句。
⑷古代诗人创作时常借用古人逸事,例如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写过“,忽到庞公栖隐处”,诗仙李白在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提到过“谢公宿处今尚在,。
”⑸,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⑹,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⑺,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⑻庄子《逍遥游》中举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⑼李密在《陈情表》中说自己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的一句是“”。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8分)⑴可怜光彩生门户⑵时不可兮骤得⑶吞声踯躅不敢言⑷滟滟随波千万里⑸势拔五岳掩赤城⑹迷花倚石忽已暝⑺莫之夭阏者⑻形影相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赝品姜铁军鸿图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王利在北湖边上看中了一块地皮。
在市规划局工作的朋友告诉他,按照规划,北湖很快就要修建地铁,到那个时候,这里的地皮可就值钱了。
地皮值钱了,房子价格还不上涨吗?王利当然会算这笔账,决定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胜帮忙给协调协调。
想请黄胜吃饭,在酒桌上谈这件事情。
被黄胜一口回绝了:“中央有八项规定,反对大吃大喝,你就别费心了!”说完就把电话挂断。
王利没想到会碰一鼻子灰,心里想,一定得想个办法让黄胜帮忙。
于是托人打听黄胜喜欢什么。
很快,那人给王利打来电话:“黄胜喜欢收藏瓷器。
”王利说:“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王利就在心里琢磨,送黄胜什么样的瓷器好呢……过了几天,王利通过一家快递公司给黄胜寄来一只瓷瓶。
王利给黄胜打电话说:“黄局长,这个瓷瓶是清朝的粉彩,你好好留着吧!”黄胜明白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点点头,说:“地皮的事你听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