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评估》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型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章末复习整合及章末测验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 章末复习整合及章末测验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章末整合 (1)第2章质量评估 (6)章末整合生物术语第1节群落、物种丰富度、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寄生、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分层现象、镶嵌分布、季节性、生态位第2节适应性、协调和平衡、天然群聚第3节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答题语言第1节1.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竞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3.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4.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有关5.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称,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6.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7.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8.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9.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10.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第2节1.群落的划分依据是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2.某地的群落是什么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3.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4.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第3节1.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2.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光能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3.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4.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6.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定向选择的结果7.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发展路径1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和适应观分析群落的形成和演替。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考点知识梳理——生物与环境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选择性必修2 P9)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选择性必修2 P22)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4)(选择性必修2 P23)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5)(选择性必修2 P24)原始合作(互惠):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6)(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竞争: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7)(选择性必修2 P27)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教材黑体字(1)(选择性必修2 P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选择性必修2 P9)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S”形增长。

(3)(选择性必修2 P24)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4)(选择性必修2 P38)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选择性必修2 P6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6)(选择性必修2 P7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教材结论性语句(1)(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种群研究的核心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

(2)(选择性必修2 P19)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渔业资源评估》课件21页PPT

《渔业资源评估》课件21页PPT
2019,1(12):40-44 • [5]孙利东等.连续Schaefer产量模型在三种模拟渔业评估中的应用[J].海洋
湖沼通报,2019,4:75—81 • [6]詹秉义编著.渔业资源评估.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捕捞产量随可捕系数指数变化
捕捞量无限趋近最大值,可用于说明渔船间 竞争以及鱼类种群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动情况
外界环境因素整合到剩余产量模型中
渔业资源评估发展趋势 :
• 包含更多的环境变动因子 • 数据综合性 • 与计算机的结合
信息多元 全面综合
智能模拟
时空多维
小结 :
• 如果渔业科学要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学习和避免过去 的错误。
计资料 • 对鱼类等捕捞对象的生长、死亡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
和计算 • 考察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 对资源量和渔获量做出估计和预报。
发展过程:
• 到本世纪50年代以前——定性描述。 • 50年代起——定量分析, • 单一模型——多元分析, • 新方法新技术——更加准确、快捷、方便。
定性分析—三大学说 : • 繁殖论 • 稀疏论 • 波动论
成为世界各国迫在眉睫的问题。
涵义:
定义:渔业资源评估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对渔业资源 进行评估和估算。
包括为确定某一渔业资源的生产率、捕捞对资源的 影响、捕捞格局变化(如管理或发展政策的执行) 所产生的效果等所进行的一切科学研究。
涵义:
• 具体说: • 就是在了解和掌握了捕捞对象的年龄、生长、长度、
重量、繁殖力及渔获组成等生物学资料的基础上 • 又获得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较完整的渔业统
内 容:
• 绪论 • 第一章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一般规律 • 第二章 鱼类的生长 • 第三章 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 第四章 鱼类的死亡 • 第五章 动态综合模型 • 第六章 剩余产量模型 • 第七章 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型 • 第八章 标志放流法估算资源量 • 第九章 实际种群分析 • 第十章 渔业管理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3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知识点总结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2、模型假设(适用条件):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

●或以下情况之一: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没有环境阻力、理想条件下。

3、数学模型:N t =N 0λt其中: N 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 表示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年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4、增长率:(1)定义:该年种群数量比上一年种群数量多了多少倍。

必修1相关知识链接: 模型1、模型定义: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2、模型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3、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注意:拍摄的实物照片与视频不是模型。

4、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达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身特征的模型。

(2)增长率与λ的关系:增长率=λ-1。

①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上升,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②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不变,该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③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下降,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3)“J”型曲线增长率:由于“J”型曲线的λ是常数,值不变,所以其增长率不变。

5、增长速率(看斜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

(2)计算方法:(3)“J”型曲线增长率:持续增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7 生物与环境(一)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7 生物与环境(一)

3.(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 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 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 为 保证调 查 的 可靠 性 和 准确 性 , 选取 样 方 时应 注 意 的主 要 事 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 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 (3)与标志(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答 出2点即可)。
4.取样器取样法 (1)未能给予最适“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 光”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 (2)未做到土壤类型、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而导致误差。 (3)对“不知名”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正确做法是记为“待鉴定 ××”,并记下其特征)。
从“宽度”上拓展训练
解析:(1)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 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和调查对象的不同来确定样 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及样方数量要适宜。(2)假设区域内种群数量为N, 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调查区 域内种群密度相等,N/S=n/m,则N=(S×n)/m。(3)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 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记)重捕法相 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 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答案] B
从“深度”上提升知能 1.坐标模型中K值确认与λ值变动分析 (1)K值确认:K值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环 境中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上下波动,如图所示:

鱼类种群动力学作业

鱼类种群动力学作业

1.GlossaryAbundance Index 丰度指数:一种定量测量的鱼群密度或丰富度的方法,通常作为一个时间序列。

一种丰富度指数可以具体到一个地区或一个的群体中,或者它也可以指丰富度资源宽度,这个指数可以在分级上反映丰富度或在重量(生物量)上反映。

虽然依赖于渔业丰富度指数的科学调查指标也被使用,但是很多丰富度指数目前普遍使用基于CPUE 标准化数据上的SCRS。

Absolute recruitment绝对补充量:单位时间内(通常是一年)在可缓冲的范围内所补充进来的鱼的数量。

Age-length Key年龄—长度图解法:通过长度测量来估测年龄的一种方法。

例如,长度-年龄相关可以将捕获大小转换成捕获年龄组成的数据。

这种方法依据的是一条鱼的大小与它本身的一到多个年龄群体有关。

长度-年龄关键需要建立在长度/年龄数据的样本上(年度的),而这对金枪鱼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这种世代隔离的方法更多的运用于SCRS.Age 年龄:生命所成长到的年数。

这里是由阿拉伯数字记录,如果数据不明确可以在具体的数字上加一个记号(5年,5+年)Age (t+)t龄及以上年龄:t可以是任何的数据,它表示介于(t) 和(t+1)的年龄段之间.Age validation年龄确认:可以在多骨鱼类上准确鉴别出的年轮(如耳石、鱼鳞、脊椎或者鳍脊),在甲壳类动物的贝壳上或者是水产哺乳动物的耳塞上都可以找到与之相符的预测时间(年或者天等),所以它们的数量可以作为年龄的指示。

Ageing technique年龄鉴定技术:Age of Maturity成熟年龄:50%的给定性别的鱼类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年龄。

Age of Recruitment补充群体年龄:被认为是补充到渔场里面的鱼群的年龄。

在一般的种群评估,通常在分析中认为最年轻的群体年龄在0-1龄之间为补充群体的年龄。

Archival Tag贮存性标志器(连续长期记录温盐):将信息储存在微芯片里得一种标记,档案标记通常用于研究鱼类这样的生物体,因为它们可以储存鱼体内部的信息和外部的包括温度、压力(用于估测水深)和光亮强度(用于确定地理位置)等几年的信息Assessment评估: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资源的状况作出评估,如鱼类种群(种群规模、潜在产量、是否是过度或者未开发等),通常是用于给管理当局提供合适的建议。

海洋渔业资源

海洋渔业资源

• 人工放流的苗种的来源主要是人工繁殖。
#
放流技术
• 放流技术大体上包括放流位置选择、放流体长、 放流数量和捕捞管理策略等。 • 确定放流体长是放流技术中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不同种有不同的要求, 中国对虾的放流体长 以3 cm 为宜。 • 放流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相同位置, 不同天 气条件对放流效果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 在一个水域进行增殖, 空间、饵料等都有限, 放流 量超过一定数值后, 增殖效果反而下降。 • 采用何种收获策略将直接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增殖 效果。 #
在放流个体易受攻击的阶段,捕食者控制是
非常有效的。
放流扇贝在围海牧场中平均壳厚只有50毫米
的生存率仍较高,而未受保护的扇贝可存活1年
的不到5%。
#
鸬鹚和长鼻鸬鹚 引起的高死亡率
幼体龙虾从2-5℃ 的运输箱中取出, 不经驯化就释放到 海水环境温度中 大多数龙虾会 在海底保持几 分钟的静止, 或者游上游上 10%以上的幼 体在几个小时 内被捕食
龙虾释放前在海水 温度中被驯化 约15-30分钟
行动更为谨慎,既 没有剧烈的游泳, 也没有长期不动 #
在放流个体到达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之前必须 有效的保护它们使它们避免被捕食。
#
行 为
在放流后的捕食以及逃避捕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养殖鱼表现出与野生个体不同的行 为模式,是由于三个相互联系的作用机 制引起的: 基因上的差别 缺乏合适的自然行为刺激因素 在养殖环境中缺乏自然选择压力
#
舌 鳎
一旦把没有在沙地生 活经验的养殖舌鳎放在沙 地上,它们会迅速将自己掩埋。 养殖舌鳎的掩埋效率低于野生舌鳎,但是在沙 地里连续生活12天后则会与野生种达到一样的水平 。 掩埋自己的诱因是天生的,但是效率是受经验 影响的。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

( I O) . Th e s t o c k s t a t u s o f I O a l b a c o r e wa s un c e r t a i n d u e t o t h e 1 a c k o f r e l i a b l e d a t a .We a s — s e s s e d t h e a l b a c or e b a s e d o n t he mo s t r e c e n t a v a i l a bl e f i s h e r y d a t a a nd b i o l o g i c a l i nf o r ma t i o n U —
印度洋长鳍金枪鱼资源评估朱江峰戴小杰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农业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01306本研究运用年龄结构资源评估模型asap利用最新的渔业数据和生物学研究成ssb和生物学参考点受亲体补充量关系的陡09时最大持续产量msy分别为25268t111当前渔获量上升趋势ssb处于下降verfishing且已接近于过度捕捞overfished
( 大洋 渔业 资 源 可 持 续 开 发 省 部 共 建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国 家 远 洋 渔 业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农 业 部 大 洋 渔 业 资 源 环 境 科 学 观 测 实 验 站 上 海 海 洋大 学 海 洋 科 学 学 院 , 2 0 1 3 0 6 )
摘 要
本研 究运 用年龄 结构 资 源评 估模 型 AS AP, 利 用 最新 的 渔业数 据和 生物 学研 究成 果 , 对印
度 洋长鳍金 枪 鱼 资 源 进 行 了评 估 。结 果 显 示 , 主 要 资 源 变量 捕 捞 死 亡 系数 ( F) 、 产 卵 亲体 生 物 量

生物第二十章重点知识点

生物第二十章重点知识点

生物第二十章重点知识点生物第二十章主要讲述了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按照以下步骤来介绍这些知识点。

第一步: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物种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和生物进化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步:物种多样性的测量和评估物种多样性的测量主要依靠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这两个指标。

物种丰富度指的是一个区域内物种的数量,而物种均匀度衡量了各个物种丰富度的均衡程度。

评估物种多样性可以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来实现,常用的指数有香农指数和皮尔逊方差指数。

第三步: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生物种群内基因型和表型分布的长期有方向的变化。

进化的基本驱动力包括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流和突变等。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它使得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机会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有利基因给下一代。

第四步: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来自于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分子证据等方面。

化石记录可以揭示不同时代的生物形态和物种变化,比较解剖学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结构来推断它们的共同祖先,生物地理学则研究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而分子证据则通过比较物种之间的基因序列来揭示它们的亲缘关系。

第五步:进化的模式进化的模式包括适应性放大、共同祖先、分支演化等。

适应性放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那些具有有利特征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导致有利特征在物种中逐渐变得更为普遍。

共同祖先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共同的祖先,而分支演化则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不同的分支。

第六步:物种形成与分化物种形成是指一个物种分化为两个或多个新的物种。

物种分化可以通过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和遗传隔离等因素来实现。

地理隔离是指物种在地理上分离,导致不能进行交配;生态隔离则是指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繁衍,逐渐形成不同的特征;遗传隔离是指物种在遗传层面上发生了差异,导致不能进行杂交。

(完整word版)生物资源评估复习材料分章节

(完整word版)生物资源评估复习材料分章节

生物资源评估2018期末 5名词解释10填空10简答1计算题1。

根据目的和性质不同,资源评估分为两种形式。

决策性和建议性 2。

Russell (1931)原理提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四个因素。

( 生长 )、(补充)、(自然死亡)和(捕捞死亡)3。

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表达式。

(W=aL b)4。

生长方程是用来描述(鱼类体长或体重随(时间)或(年龄))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程。

5。

Ricker (1975)生长方程认为,把鱼类的生命周期分成若干短的时距,其生长曲线可以作为(指数)生长来对待。

6。

鱼类各年龄的体长组成的概率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其概率表达形式。

()2,t t l N σ()()⎰--=≤≤212222121l l l l t dtel l l t t σσπρ :tl t龄的平均体长:t σ体长分布的标准差7. CPUE 指的是(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其计算公式为(U=C/f ),常常用来作为(相对资源量)指标. 8。

捕捞努力量与捕捞死亡系数之间的关系式.F=qf 9. 渔业资源评估最早的三个学说。

(繁殖论)、(稀疏论)和(波动论)10。

在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中, a 和b 的意义。

(a )常常被称为条件因子,(b)可用来判断鱼类是否处于匀速生长。

11. von Bertalanffy 体长生长方程的速度和加速度。

)(0t t k t e kl dt dl --∞= )(2220t t k t e l k dt l d --∞-=12. von —Bertalanffy 体重生长方程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

13. 标志放流法可用来估算( 捕捞死亡系数)和(资源量) 14. Fox 剩余产量模型是以(Gompertz )种群增长曲线为基础.15. Schaefer 剩余产量模型是以(Graham )种群增长曲线为基础。

16. MSY 实际指的是(最大持续产量 ), f MSY 实际指的是(达到MSY 的捕捞努力量 )。

基于生活史特征的数据有限条件下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比较

基于生活史特征的数据有限条件下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比较

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 MSY。在进行评估时, 如
果Δ的先验值远低于其真实值(即种群假设的损
耗比实际少得多), 则 DCAC 的评估结果高于真实
OFL (overfishing limit)。另外, DCAC 提供不确定
性的估计, 不确定性估计的某些部分是基于支持
性分析, 另一些则是基于专家判断输入的估计值,
Ypot =0.4MB0
(2)
DCAC 中可持续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Ysust
C n 0 Ypot
C
n
0.4cM
(3)
式中, C 为渔获总量, n 为时间跨度。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DCAC 作为估计渔获量的
一种方法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粗略的近似, 并被认
为是对以前使用未校正平均渔获量的方法的一种
改进, 平衡渔获量可作为渔业捕捞的限额, 但并
需要有时间序列的历史产量数据, 通过 Monte
Carol 模拟资源衰减比率、M、BMSY/K(为了防止 参数混淆, 用 Bpeak 代替)和 FMSY/M 等四个参数的 概率分布, 将参数和产量数据输入剩余产量模型
2 需要产量数据和生活史参数的评估模型
2.1 DCAC 模型 DCAC 模型使用历史渔获量数据(最好是 10
年或更长时间)和估计的自然死亡率(最好是 0.2 或更小)来确定潜在的可持续产量, 是 Gulland[20] 潜在产量公式的延伸, 为长寿物种的数据缺乏渔 业提供了可持续产量的有效估计[21]。该模型的理 论依据是如果种群丰度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平 均渔获量是可持续的。该方法不同于简单的平均 渔获量外推法, 而是通过校正许多渔业中典型的 鱼类丰度的初始损耗来估计可持续产量。在 DCAC 模型中, MacCall 将原模型中 BMSY/B0=0.5, FMSY/M=1 的假设修改为 BMSY/B0=0.4, FMSY/M=c, 式中 BMSY 为最大可持续产量时对应的资源量, B0 为原始的资源量, FMSY 为最大可持续产量对应的 捕捞死亡系数, M 为自然死亡系数。在运用 DCAC 模型分析资源开发状况时, 除年渔获量数据外, 还需对以下 3 个参数设定初始值和标准误: 资源 衰减比率(Δ)、M 以及 c, 再使用 Monte Carol 模 拟估算可持续渔获量的概率分布。在一段较长的 时期内, 如 10 年或更长的时间, 渔获量分为可持 续的产量部分和与一次性减少生物量有关的不可 持续的“意外收获”部分。意外收获的大小以“意外 收获率”的形式表示为相当于若干年的可持续产

海洋生态学 第12章 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及渔业管理

海洋生态学 第12章 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及渔业管理

鱼类体重生长曲线
(四)鱼类的死亡
Z=F+M 为简化,模型假设M是常数,讨论如何控制F达到合理开发。
1.自然死亡系数
dN /dt=-MN t
定积分,得:
N t = N 0 e-M ( t-t0)
设t 0为生命周期开始时间,t 0=0,则上式为:N t =N0 e-M t 在补充年龄为t r,补充量为R 时:




三、海水养殖问题
(一)海水养殖状况
我国早就对某些海洋生物(如缢蛏、牡蛎、蚶等)进行过人工或
半人工养殖,近几十年来,海洋水产,年产量已经达到 200万吨(湿重),紫菜、 裙带菜、江蓠等大型海藻的养殖也有一定规模。 贝类:贻贝、扇贝、牡蛎、菲律宾蛤仔 对虾:20年前开始发展,长毛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 虾、南美白对虾等。 鱼类:近年来内湾网箱养殖发展很快,主要养殖对象是一些产量 和价值都较高的种类,如石斑鱼、真鲷、黄花鱼、牙鲆等。 在海洋牧业方面,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已有一些种类(如对虾、 海蜇)进行苗种放流实践。
生物量(数量乘以个体平均重量)呈开始增加,至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的过程,
同龄群体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提供的捕捞量也随之不断变化。
数量或重量
同龄群体总体重
W∞ ) 最大体重(
补充年 捕捞年 t r) 龄( t c) 龄(
年龄(t)
图 11.5 鱼类种群同龄群体在其生命期间数量和重量的 变化
通过分析补充、生长与死亡选择何时抓,捕捞力量多大。

图 11.l 种群大小与渔业产量关系示意图 B 为种群生物量, B∞为最大种群生物量 (引自 Pitcher & Hart 1982)

在每一生物量水平上 ( 低于环境最大负载量 ) 都

1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1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如果渔场只限于产卵场,…… 如果渔业还利用索饵场、越冬场,…… 例如黄海鲱和蓝点马鲛:性成熟年龄为 2龄,大量捕捞年龄为1龄和当年生鱼。

3、补充方式: (1)一次性补充(刀刃型)。 (2)分批补充:同一世代随生长速率 不同而分批。 (3)连续补充:随时生长,随时补充 到成体中,主要是热带鱼种。 4、补充群体数量变动的原因:亲体数量、 水文环境(温、盐、流)、敌害、 饵料。 5、剩余群体数量变动的原因:捕捞为主 要因素,世代数量。
年 龄 资
1000








8 55
9 35

计 800 640 512 328 210 134 86
源 渔
获 平均年龄4.95岁
92
59
38
24
15
10
6
244
表1-4b:总死亡率49%(1-0.83),捕 捞死亡率是自然死亡率的2倍
年龄 0 资源
1000






7 35
8 18
9 9

年份
0 1989 1990 1991 1992 1000 900 1300 600 1 880 800 720 1040 2
年龄
3 307 768 563 512 4 410 246 614 451
960 704 640 Biblioteka 7619931000
480
832
461
410
若被捕鱼类数量是自然死亡鱼类数量的1, 2,3,-----,n倍,年存活率等于未捕时 存活率的2,3,4,-----,n+1次幂。 随着捕捞死亡的增加,自然死亡减少。 原因:一部分原来自然死亡的个体死于 捕捞死亡。

浙江南部海域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估算及资源评价

浙江南部海域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估算及资源评价

浙江南部海域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估算及资源评价任采妮;麻秋云;戴小杰;叶深【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24(48)1【摘要】为了评估银姑鱼资源开发状态,实验根据2016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并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银姑鱼渐近体长估计值为25.36 cm,生长速率为0.32/年,当前开捕体长(13.52 cm)远小于其初次性成熟体长(17.79 cm);自然死亡系数估计值为0.74,总死亡系数为2.62,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为1.88。

基于以上参数,构建了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模型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SSBR模型,随着F的增加,YPR先增大后减小,而SSBR 则减少。

银姑鱼生物学参考点F_(0.1)为0.78,Fmax为3.43,F20%为0.66,F40%为0.33,可知当前捕捞强度远大于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警戒线F20%。

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将明显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研究结果和相关生物学参考点的估算值,而不同选择性系数,尤其是开捕体长,也直接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结果。

研究表明,当前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种群已处于补充型过度捕捞状态,为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适当减小开发力度,增大开捕体长;为提高资源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建议减小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

本研究可为银姑鱼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总页数】14页(P68-81)【作者】任采妮;麻秋云;戴小杰;叶深【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2【相关文献】1.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评估北部湾大头白姑鱼资源状况2.浙江南部近海鳞鳍叫姑鱼和皮氏叫姑鱼的生长、性成熟和死亡特征研究3.流沙湾海域皮氏叫姑鱼肌肉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4.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的浙江南部海域蓝圆鲹资源评价5.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的年龄与生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渔业资源评估复习题

渔业资源评估复习题

渔业资源评估复习题(2010.6.17)李九奇一、概念题:亲体量(spawningstock)种群在繁殖季节内参加生殖活动的雌、雄个体的数量。

补充量(recruitment)新进入种群的个体数量。

在渔•业生物学中,补充量有两种含义:对于产卵群体,补充量是指首次性成熟进行生殖活动的个体;对于捕捞群体,指首次进入渔场、达到捕捞规格的个体。

生物量(biomass)以重量表示的资源群体的丰度,有时仅指群体的某一部分,如产卵群体生物量、已开发群体生物量,等等。

可利用生物量(exploitable biomass)资源群体的生物量中能被渔具捕获的部分。

死亡率(morality) —圧时间间隔内,种群个体死亡尾数与时间间隔开始时的尾数之比,残存率(survival rate) 一泄时间间隔后,种群个体残存的尾数与时间间隔开始时的尾数之比,数值在0〜1之间。

死亡系数(mortality rate, coefficient of mortality)亦称"瞬时死亡率“。

自然死亡系数(natund mortality rate)亦称“瞬时自然死亡率"捕捞死亡系数(fishing mortality rate)亦称“瞬时捕捞死亡率”总死亡系数(total mortality rate)自然死亡系数与捕捞死亡系数之和。

开发率(exploitation ratio)捕捞死亡系数与总死亡系数的比值。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effort, CPUE) 一个捕捞努力量单位所获得的渔获尾数或重量,通常用渔获量除以相应的捕捞努力量得到。

捕捞努力量标准化(standardizing fishing effort)以一定的标准,将不同作业方式、渔具规格的捕捞努力量转化标准作业方式或渔具的捕捞努力量,一般根据捕捞效果确左一左的转换系数或转换依据。

例如,以A类渔船为标准船,将B类漁船的捕捞努力量根据CPUE 转化为A类渔船的捕捞努力量。

高考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多选题+非选择题)

高考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多选题+非选择题)

高考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多选题+非选择题)一、多选题1.(2022·山东·高考真题)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

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

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Ⅰ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答案】BC【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 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B、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C、由图可知,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达到K值,种群达到稳定状态,C正确;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

故选BC。

2.(2021年河北卷)18.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

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麋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B.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C.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D.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答案】AB【解析】【分析】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在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

【破坏生态平衡的故事】关于生态平衡故事封海以及滥杀大象为什么破坏生态平衡?一、是保护了海洋生物种群资源,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

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捉鱼,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比如渤海湾近几年一般是6.15~8.16日,另外还有禁渔区,那是常年不允许捕捞的,主要是繁殖场或越冬场等。

各海区、水域,每年都不是固定的。

休渔期就是禁渔期,它根据水生资源的生长、繁殖季节习性等,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

同时为缓解过多渔船和过大捕捞强度对渔业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遏制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势头,增加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

我国海洋生物有2万多种,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以海洋生物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护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缓解温室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伏季休渔时间选定在每年春夏季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蓝点马鲛等主要海洋生物的亲体繁殖期和幼体生长期,有效保护了其产卵群体和幼体,增加了补充群体数量,使海洋生物多样性、渔业发展质量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据监测,休渔后黄渤海的对虾、梭子蟹、蓝点马鲛资源都有明显好转,东海带鱼平均资源量比休渔制度实施前提高了40%以上,南海粤东和北部湾渔场多种经济鱼类资源都有明显恢复,主要经济鱼类渔获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同时,伏季休渔减少了拖网等休渔渔具对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有效保护并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因为生态环境中,每一种动物都是生物链中的一个成员。

只要破坏了其中的一种整个生物链都回不平衡,一环扣一环,整个生态系统也都遭到破坏。

假如某种生物少了的话,把它当成食物的那种生物就会受到影响,渐渐的就会影响生态系统。

调节环境,低等的微生物分解环境中的“残渣”。

为环境提动养分,同时各种各样的动物链也很好的平衡了环境。

例如德国是世界上做大的人造环境的国家,但是因为没有动物链的原因使得人造的绿色环境毫无生气,比比中国的长白山就知道,动物对环境的作用了(此乃借鉴的)也就是说,动物与自然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若我们大量地捕杀它们,而动物也不能成正比例地繁衍的话,那么就会造成生态系统失衡了,对吧?因为生态系统本来是平衡的,各个物种相互制约而达到稳态,各个环境所有的条件是不同的,物种在这其中各有其位置,在相互影响下达到静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0/20uitment analysis
用补充曲线(繁殖曲线)来描述二者的关系: 横轴: 亲鱼量P 纵轴: 由该亲体量所产生的补充量R。
根据各种鱼类补充速度快慢不同,可用当年R、次年R或隔几 年后的R。
补充曲线用方程来描述,该方程称为亲体-补充量模型(繁殖 模型)
Looks at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wning stock size and its subsequent recruitment of year class
Intend to make prediction about future recruitment; Intend to estimate optimal levels of SSB;
12/10/2020
13 of 27
补 充 量
亲体量
Stock-recruitment model
12/10/2020
8 of 27
Measuring recruitment Can be measured in different life history stages: biological
recruitment versus fisheries recruitment
Number of fish still alive at the time when they start to be subject to fishing.
recruits to the usable stock
Recruitment process of becoming catchable
Stock Spawning stock biomass
12/10/2020
2 of 27
第一节 概述
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型是一类表达亲鱼数量(或 群体资源量)与补充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数学模 型.
(2) number of individuals alive by age times average fecundity by age
(3) total biomass of individuals at or above age of first reproduction
(4) an index of abundance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year the eggs are deposited
常用的有Ricker繁殖模型、Beverton-Holt繁殖模型。
繁殖率(再生长率): K R P
当K = 1.0, R = P = Pr (替代资源量)
Measuring spawning stock size (in descending order of reliability)
(1) number of females alive at each age times fecundity by age
12/10/2020
11 of 27
图7-1,若干鱼类的R-P散点分布及曲线。 主要两种类型:
(1)如拟鳙鲽有渐近趋势(受底层饵料、生存空间限制) (2)如鳕、鲑的圆顶状(成体残食幼体,疾病传播,氧缺乏,成体 间产卵地点破坏)。
Three types of recruitment patterns (1) Knife-edge recruitment (2) Recruitment by platoons (3) Continuous recruitment Defining size or age at recruitment
是Ricker(1954)和Beverton-Holt(1957)等50年 代建立起来的.
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型 亲鱼量 推测
补充量
推测
补充量 亲鱼量
早期研究底层鱼类,比较稳定,获得成功. 但是,由于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常常会掩盖两者的内 在联系.
Stock-recruitment analysis
第8章 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型
(Stock-Recruitment Model)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Ricker繁殖模型 第三节 B-H繁殖模型 第四节 环境条件对亲体-补充量的影响 第五节 利用补充量推断资源状态
Fish life stages eggs, larvae, fry, juveniles, smolts, adult,… Of most interest in practical fishery work is the number of
Recruits in a given year are often measured as the number of fish of a particular age
12/10/2020
9 of 27
补充曲线的共同特点: (1)通过原点; (2)高水平时大于零,不存在高密度时繁殖完全消失之点; (3)补充率(R/P)随P增加而下降; (4)R>P,否则资源群体就不能繁衍下去。
Stock-recruitment data may have the following features
(1) there is a trend for larger spawning stocks to produce larger recruitment
(2)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the total recruitment to stop increasing above some spawning stock size, possibly start to decrease
(3) the data are highly scattered and the trend may be difficult to discern
(4)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variability about stock-recruitment relationship to be higher at large spawning stock siz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