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二下册教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1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从而能更好地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其图象和性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困难: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3.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激发学生兴趣;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4.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相关资料;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准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离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引导学生认识到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如双曲线、渐近线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相对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其图象和性质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如双曲线、渐近线等。
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因变量呈减小趋势等。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反比例函数》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反比例函数》教案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函数概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函数的类型。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如,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现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同时,通过PPT呈现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PPT上的练习题,进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操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上的巩固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程度。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6.1 反比例函数》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和实例。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尝试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和性质,使学生形成体系。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函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在图象和性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列举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
2.实际例子:收集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案例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5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5一. 教材分析《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通过图象判断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观察图象,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启发、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能够通过图象判断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如何通过图象判断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3.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实例法:教师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练习法: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4.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相关实例。
3.练习题。
4.投影仪、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反比例函数进行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不经过原点的曲线,且在每个象限内,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减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和特点。
2.反比例函数在不同象限内,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相关例题3.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中的反比例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不经过原点的曲线,且在每个象限内,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减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PPT中给出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教师通过PPT展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相关例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2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熟练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反比例函数,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在图象和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反比例函数的特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熟练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相关课件。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广告单页的印刷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反比例函数。
让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呈现(10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答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在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节中,学生将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函数知识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何不同。
2.呈现(10分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课件上操作,改变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变化。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3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反比例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和特点。
教材通过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判断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图形,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和特点。
2.反比例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和图形,小组合作讨论,从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和图形。
2.准备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反比例函数。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和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和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标注出与坐标轴的交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2)反比例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有哪些特点?(3)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反比例函数?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2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 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之后的一个拓展,它既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对函数的概念、图像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图像,性质也不易理解。
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函数图像和解析式。
3.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授法、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实例。
3.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其中 (k) 是常数,那么函数 (y=) 称为反比例函数。
2.呈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不经过原点的直线,且在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x0)。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4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4一. 教材分析《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知道双曲线的对称性、渐近线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观念。
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在图象和性质上有很大差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对称性、渐近线方程和单调性。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即双曲线的形状。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对称性、渐近线方程和单调性。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注重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相关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进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对知识体系的拓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案例;2.准备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3.准备教学PPT或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图象和性质,并总结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3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3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3,主要讲述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和实例。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PPT课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和作图,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板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知识。
教师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5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反比例函数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和基本性质,对反比例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反比例函数。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识别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反比例函数的相关资料和实例。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表达式和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操练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共同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中数学中函数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能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对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图象和性质的学习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然后,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6.1 反比例函数》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一章,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象。
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函数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观念。
但反比例函数与前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以便在导入环节使用。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PPT,以便在呈现环节使用。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以便在巩固和拓展环节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在同一时间,某商品的售价与其数量成反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在同一象限内,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因变量减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判断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在已有的函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对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差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发现其特点和规律。
3.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导入和巩固环节的练习。
3.板书设计:设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函数知识解决。
通过问题的解答,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差异。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反比例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比例函数,对于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总结,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相关实际问题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的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4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在图象和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相关案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离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通过PPT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 x 上,且x2-x1=4,y1-y2=2;分别过点A、B向x轴、y轴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C、D、E、F,AC与BF相交于G点,四边
形FOCG的面积为2,五边形AEODB的面积为14,那么双曲线的解
析式为
。
4.常考题型精选
1.如果 x x ,且 kp 0 ,那么,在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AOC的面积为
。
y -12
6.如图,A、B为双曲线 x 上的点,AD⊥x轴于D,BC⊥y
轴于点C,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y k (x 0)
7.如图,已知双曲线 x 经过矩形OABC边AB的中
点F,交BC于点E,(1)若四边形OEBF的面积为4,
则k=
;(2)若梯形OEBA的面积为9,则k=
。
第7题
第8题
y k (k 0)
8.如图,已知双曲线 x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B
的中点D,与直角边AB相交与点C。若⊿OBC的面积为3,则k= 。
5.课后练习:
1.
反比例函数
y
k
1 x
与一次函数
y
k(x
1)
只可能是(
)
(A) (D)
(B) 第2题图
(C)
2. 正比例函数 y kx 和 y axa 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
k
过双曲线y= x (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
为│k│.
y 4
例题1:如图,P、C是函数 x (x>0)图像上的任意两
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PA,垂足为A,过点C作x轴的垂线CD,垂足
为D,连接OC交PA于点E,设⊿POA的面积为S1,则S1=
,
梯形CEAD的面积为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S1
y k k 0
数x
的图象分别相交于 A 点和 C 点.若 RtAOB 和 RtCOD
的面积分别为 S1 和 S2 ,则 S1 与 S2 的关系是(
)
3.
在反比例函数
y
2 x
(
x
0
)的图象上,有点
P1,P2
P3
P4
,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 x 轴与 y 轴
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 S1,S2 S3
为 S1、,S2 S3 S4 S5 则 S5 的值为
..
y k (x 0)
4.如图,已知点A、B在双曲线 x 上,AC⊥x轴于
点C,BD⊥y轴与点D,AC与BD交于点P,P是AC的中点,若⊿ABP
的面积为3,则k=
.
y k (k 0)
5.如图已知双曲线 x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
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6,4),则
知识点解决数学问题,并熟悉与反比例函数k几何意义的常见考
察方式和解题思路。
三、授课内容: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如图所示,过双曲线
y
k x
(k
0)
上任一点
P(x,
y)
作x轴、y轴
的垂线
PM、PN,垂足为M、N,所得矩形PMON的面积S=PM PN=|y|
|x|.
yk, x
∴ xy k,S | k |。
,则 S1 S2 S3
.
xyOP12341234 2
y x
4.反比例函数 y 3m 1xm22 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内, y 随 x 增
大而增大,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y 4
y4
y 4
y4
(A) x (B) x (C) x 或 x
(D)
不能确定
5. 如图9,已知正方形 OABC 的面积为9,点 O 为坐标原点,
6.2.2反比例的性质
一、授课目的: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几种等价 形式;能够快速绘出给定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反比例函数 的性质(对称性,变化趋势等),并应用解决数学问题(如比 较函数值大小,求对称点坐标等)。
y k (k 0)
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 x 中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
义。
二、考点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历年中考数学的一个重要考
这就说明,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所得 到的矩形的面积为常数|k|。这是系数k几何意义,明确了k的几 何意义,会给解题带来许多方便。(请学生思考,图中三角 形OEF的面积和系数k的关系。)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k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y= x 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
取值不能为0,应从1或-1开始对称取点.
.
3.如图,在 x 轴的正半轴上依次截
取 OA1 A1A2 A2 A3 A3 A4 A4 A5 ,过点 A1、A2 A3 A4 A5 分别作 x 轴的
垂线与反比例函数
y
2 x
x
0 的图象相交于点
P1、P2
P3
P4
P5 ,得
直角三角形 OP1A1、,A1P2 A2 A2P3 A3 A3P4 A4 A4P5 A5 并设其面积分别
1
例题1 (2003·三明)函数y= x (x>0)的图象大致是( )
y
y
y
y
Ox
O
x
O
x
Ox
D
A
B
C
k
例题2 (2003·宜昌)函数y=kx+1与函数y= x 在同一坐标系
y
y
y
y
中的大致图O 象是x( )
O
x
Ox
O
x
A
B
C
D
k
3.反比例函数y= x 中k的意义
k
注意:反比例函数y= 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
点章节,且多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常常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
相关知识综合考察。所以,应该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反比例
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也是其中一块很重要的知识章节,常在中考
选择题,计算大题中进行考察。这类考题大多考点简单但方法
灵活,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数学图形思维。本次专题目的在于
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k几何意义这一知识要点,灵活利用这一
点
A
在
x
轴上,点
C
在
y
轴上,点
B
在函数
y
k x
k
0,
x
0 的图象
内,正比例函数
y
kx 和反比例函数
y
p 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
中的图象示意图正确的是( )
y 2 yx
P1 P2 P3 P4 P5
O A1A2 A3 A4 A5 x
(A)
(B)
(C)
(D)
第3题
y x5m
yk
2.直线
6 与双曲线 x 相交于第一象限的点A,与x
轴交于点C,AB⊥x轴于点B,若 SAOB =3,则 SAOC =
S2,
⊿POE的面积S3和梯形CEAD的面积为S2的大小关系是S2
S3.
例题1图
例题2图
例题3
图
y k (k 0)
例题2:如图所示,直线l与双曲线 x 交A、B两
点,P是AB上的点,试比较⊿AOC的面积S1,⊿BOD的面积S2,
⊿POE的面积S3的大小:
。
例题3:如图所示,点A(x1,y1)、B(x2,y2)都在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