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和椎管内病变 MRI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4
颈髓星形细胞瘤
15
星形细胞瘤
16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7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18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诊 断。
11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1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Ⅲ~Ⅳ级 •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13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 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
1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2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3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病理: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 。 较大肿 瘤易发生囊变,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长到椎管外而呈哑 铃状。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 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
24
概述
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常表 现为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 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感 觉减退等。
磁共振(MRI)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价值
输尿管狭窄,MRI优于螺旋CT增强扫描。 8.MRI和螺旋CT一样,对肾实质性肿块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尿路造影、B超
加用眼眶表面线圈扫描,以提高影像分辨力。 3.扫描时,嘱病人闭目或注视一个目标,防止因眼球活动产生伪影。 4.先取矢状位定位,然后再取平行于视神经方向的斜位及冠状位T1加权扫描。
三、鼻咽部MRI检查 (一)适应症 1.鼻咽部恶性病变。 2.鼻咽部良性病变。 3.其他部位病变侵犯鼻咽部粘膜间隙者。 4.喉部良、恶性肿瘤。 (二)临床应用价值 就鼻咽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而言,MRI与螺旋CT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成像,对鼻咽部的正常解剖或病理解剖情况,比螺旋CT显示得
(二)临床应用价值 1.MRI对颅脑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螺旋CT。目前,
螺旋CT和MRI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作用仍互为补充。 2.MRI之所以优于CT,是因为MRI软组织对比度高,能准确地分辨脑
皮质(灰质)、髓质(白质)和神经核团,尤其是脑髓质疾病、肿瘤、 水肿等诊断的敏感度更高。 3. MRI能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定位准确。 4. MRI无骨性伪影的干扰,是诊断垂体、颅神经、脑干、小脑等部位 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5.应用对比剂可以鉴别肿瘤和水肿。 6.头颅外伤的诊断MRI不及螺旋CT敏感。MRI难以发现新鲜出血,不 能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检查时间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 带有监护仪的急症、危重病人不能做MR检查。
脊髓MRI诊断报告书写技巧
第二节脊髓一、正常脊髓脊髓在T1WI和T2WI均呈中等信号,T1Wl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低于脑脊液信号,呈带状,上端起于脑底水平,圆锥部成人止于L1水平,婴儿止于L2水平。
T11~12水平脊髓逐渐变细,连接终丝,止于盲囊,其移行处为脊髓圆锥部。
脊髓周围覆以软脊膜,软脊膜外为蛛网膜,二者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内可有脑脊液。
蛛网膜外有硬脊膜,二者之间为硬膜下腔。
为一潜在性腔隙,和其下方的脑脊液区别不开。
脊髓中央有中央管,一般不易显示,有时显示时在矢状面呈长T1长T2很细的带状信号。
【病例】正常脊髓1.脊髓MR平扫(图3-2-1) .2.报告书写要点正常脊髓走行、粗细移行自然,在T1WI和T2WI呈中等信号,圆锥末端位于L1~L2水平。
观察时应注意脊髓的走行,局限性增粗或变细,脊髓是否左右前后偏移和下端的位置,脊髓内有无异常高低信号。
还应注意蛛网膜下腔的大小及有无信号异常。
注意硬膜外有无异常信号及引起的相应占位效应,都是应该注意的。
3.报告示范脊髓在T1WI和T2WI均呈中等低信号,未见限局增粗、变细及其内异常信号。
脊髓位于椎管略偏后方,未见前后移位。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呈长T1长T2信号,其内无异常信号占据。
硬膜外未见异常信号。
二、脊髓肿瘤脊髓肿瘤按其发生位置分为髓内、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肿瘤。
(一)髓内肿瘤1.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占髓内肿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发生于脊髓中央管和终丝室管膜细胞。
由于生长缓慢,症状相对较轻,故发现时均较大。
室管膜瘤病程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易发生脊髓空洞,二是因为肿瘤多发生于脊髓薄弱的后部,易向后侵犯周围组织。
【病例】室管膜瘤1.脊髓MR平扫+增强(图3-2-2)2.报告书写要点室管膜瘤虽然可发生于脊髓任何节段,但60%位于圆锥、终丝、马尾部。
肿瘤中心囊变部呈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有明显的强化。
诊断时应注意肿瘤易发生于圆锥、终丝、马尾部位,肿瘤范围较大,一般呈数个锥体节段,肿瘤由囊实变两部分构成,多合并脊髓空洞、种植转移及合并出血等特点。
椎管狭窄核磁共振标准
椎管狭窄核磁共振标准
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椎管狭窄的MRI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椎管直径测量,通过MRI可以测量椎管的横断面直径,正常成人颈椎椎管横径为13-15mm,胸椎为12-14mm,腰椎为15-27mm。
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被认为是椎管狭窄。
2. 椎管形态,MRI可以清晰显示椎管的形态,包括椎管的横断面形状、椎管内软组织的压迫情况等,有助于评估椎管狭窄的程度和原因。
3. 椎管周围软组织,MRI可以观察椎管周围的软组织情况,如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刺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椎管狭窄。
4. 神经压迫情况,MRI可以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结构受压的情况,包括脊髓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有助于评估椎管狭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的来说,MRI在评估椎管狭窄时可以提供全面的椎管结构、
周围软组织和神经系统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当然,具体的标准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评估。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解剖(外部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 的延伸部分,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 (以C1为界),下端至 L1下缘形成圆锥。全长 42-52cm,占椎管总长的2\3.
脊髓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颈8,胸12, 腰5,骶5,尾神经1对, 脊髓也分31节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共同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前角或前根损害 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无感觉障碍。 锥体束损害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和锥体束兼有损害 出现上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的混合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后角或后根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
觉障碍。 后索损害 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及触觉减
脊髓压迫症
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 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 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
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 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
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 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一.脊髓节段的临床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全 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 四肢及面部无汗。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膈神经:腹式呼吸消失,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后颅窝 延髓下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各种感觉 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有肩或上肢根性痛,括 约肌功能障碍,Horner征。 反射改变有助定位。
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典型病例、发病机制、病理基础及要点总结
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典型病例、发病机制、病理基础及要点总结脊髓栓系综合征为脊髓、脊椎等结构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为脊髓圆锥位置下移并被栓系在椎管内,并伴发其他畸形,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症。
临床表现及影像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神经损害的症候群。
MRI能清晰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和增粗的终丝,一般认为,脊髓圆锥低于腰 2 椎体下缘和终丝直径 > 2 mm 为异常。
典型病例病例1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伴有神经根痛病史。
MRI 所示可脊髓圆锥低位,终丝增粗,另可见脊髓纵裂和椎体畸形。
病例2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30 岁女性,伴有大小便异常病史。
MRI 可见脊髓圆锥低位,终丝增宽,另可见椎管内脂肪瘤形成,椎体异常,相应腰椎椎管扩张。
病例3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18 岁男性,伴有下肢无力病史。
MRI 可见脊髓圆锥低位,终丝增宽。
病例4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男,15 岁,伴小便失禁病史。
MRI 可见脊髓圆锥低位,终丝增宽。
病例5典型脊髓栓系综合征 MRI 表现:发病机制脊髓是长圆柱形神经组织,自颈以下逐渐变细,在颈和腰部两处膨大,下端尖削为脊髓圆锥呈圆柱状,终于第 1 腰椎下缘。
正常情况下,胎儿在 3 个月时脊髓与椎管等长,以后椎管生长较快,新生儿脊髓终止于第 3 腰椎下缘,成人则在腰 1~2 椎体之间。
由于不等速度生长,腰骶神经根需斜行才能达到相应的椎孔内,长的下行神经根形成马尾,且随着脊椎的弯曲,脊髓圆锥的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位,马尾及终丝则不和硬脊膜粘连。
当上述发育过程发生障碍时则可导致脊髓圆锥下移及马尾神经丛和椎管后壁的粘连牵拉,使脊髓圆锥位置下降及神经终丝相对固定。
病理基础TCS 为胚胎期神经管闭合不全所致,是由于副神经原肠管持续存在,固定阻止了脊髓椎管及皮肤组织融合,而发生脊髓圆锥位置下移、脊髓分裂、椎体发育异常及皮肤改变。
TCS 患者不仅局限于脊髓位置下移和粘连,还可见脊髓本身畸形、椎管内脂肪瘤、脂肪脊髓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脊椎分裂、半椎体、棘突交叉、皮肤窦道等异常。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编辑课件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 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 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 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 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 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 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编辑课件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 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 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 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 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 化。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处脊髓的外观可大致正常,亦可增 粗,甚至超过正常脊髓的数倍。病变多 见于脊髓颈段。空洞内常含无色或黄色 液体,洞壁由纤维组织及增生的胶质细 胞构成。当胶质增生较多时,可突入洞 腔内将空洞分隔成多房状。
编辑课件
MRI表现
• 90%的脊髓空洞症见典型囊腔,囊内液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即T1加权像上呈低 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边缘清楚锐 利,空洞相应脊髓节段可均匀膨大。洞 内有分隔时,矢状面T1加权像上空洞呈 多房性或“腊肠状”表现,其间隔呈线 状中等信号影。
编辑课件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CT和MRI检查应该怎样选择
CT和 MRI检查应该怎样选择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应用于临床,种类繁多的医疗检查手段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诊断信息、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最优化的诊疗方案。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随着大家对医学影像检查的重视,选择一种更加安全、合适的检查方法有时成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目前,医院的影像科检查方式主要有:X线检查(主要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
X线检查速度快、价格相对低廉,作为骨关节常规检查手段及胸部病变初步筛查,也可以作为腹部平片检查初步筛查有无消化道穿孔、梗阻及尿路阳性结石,还在乳腺X线检查、胃肠道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胆道术后“T”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CT和MRI检查因为可以显示更加清楚的器官组织结构、病灶细节信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往往更受大家的信赖。
那么CT和MRI又有什么不同,该如何选择呢?1.2.成像的区别CT扫描是X线球管发出的一定形状的X线束透过人体一定层面后,该层面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送到计算机处理进行图像重建,构成CT图像。
MRI是通过对主磁体内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核(即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生成MR图像。
不同于CT需要利用横断面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图像后处理,MRI可行横断、冠状、矢状位及任意倾斜层面的多方位成像。
与CT图像只显示密度差别不同,MRI是多参数成像,除能显示形态学的改变外,还能进行生物化学和代谢功能方面的分析。
MRI检查成像时间较长,一般10多分钟到半个小时,即便应用3.0T的核磁共振检查也要几分钟左右,而CT扫描速度快,单部位只需要几秒,最多不过1-2分钟,因此除急性脑梗死等极少数病例外,急症的病人一般选择CT检查而不是选择做 MRI检查。
颈椎椎管狭窄核磁影像诊断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的核磁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矢状位MRI图像上,硬膜囊前后径小于10mm为正常,10~12mm为相对狭窄,小于8mm为绝对狭窄。
横断位MRI 图像上,硬膜囊横径小于10mm为狭窄,小于8mm为严重狭窄。
MRI的T2加权像上,如果显示出脊髓前后蛛网膜下隙变薄或者消失,以及椎管正中部分前后径减小,相对于脊髓椎管的容积变小,这些都可以判断为颈椎椎管狭窄。
在MRI的T1加权像上,如果看到脊髓前后高信号的改变,这可能表示脊髓受压后的形态和髓内信号改变。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颈椎椎管狭窄的程度和位置,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
脊髓低位是一种先天性异常,通常指脊髓端部位于正常位置以
下的情况。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用于确定脊
髓低位的诊断标准。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脊髓
位置和形态,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进行脊髓低位的MRI诊断时,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脊髓位置,MRI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脊髓的位置,医生会测量
脊髓的位置是否低于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脊髓端部位于髂嵴水平
以下2个脊椎节段(L2)被认为是脊髓低位。
2. 脊髓形态,MRI可以显示脊髓的形态,包括是否存在脊髓扁平、膨出等异常情况。
这些形态异常也是诊断脊髓低位的重要依据
之一。
3. 脊髓周围结构,MRI还可以显示脊髓周围的结构,如椎管的
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异常情况,这些也对脊髓低位的诊断
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方面,MRI还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脊柱裂等。
总的来说,脊髓低位的MRI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脊髓位置、形态和周围结构的评估,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椎间盘病变
(CT)
椎间盘膨出、突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椎管变窄
椎间盘变性突出 髓核钙化
椎间盘病变
(MR)
椎间盘变扁、信号减低(变性)、正中后脱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椎管变窄
脊椎 脊髓
(异常平片、CT、MR表现)
三、椎管内及脊髓病变: X线平片无法显示。 MR及CT可直接观察病变及相邻组织的变
(髓内病变—脊髓炎)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 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髓内病变)
室管膜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55-65%, 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发生于脊髓中 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30%,儿童比成人 多见。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 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
颈 段 脊 髓 增内 强星 扫形 描细 胞 瘤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 诊断,MRI优于CT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在于前者 多见于儿童,以颈、胸段最为常见,累 及范围较大,伴发囊变的机会较少。而 室管膜瘤呈边界清楚的结节状,并伴广 泛的囊肿。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整理)脊髓病变诊治指南
脊髓病变的诊治指南急性脊髓炎【概述】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指脊髓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而产生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
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水平均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称为上升性脊髓炎,以下主要介绍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因明确的脊髓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Sjugren病、结核、梅毒等脊髓损害均为特异性骨髓炎,不属本节范畴。
迟发型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等称脊髓病。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myelitis ),是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局灶性脊髓炎性疾病,呈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病因未明,可能由于某些病毒感染所致,或感染后的一种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有的发生于疫苗接种之后。
【病理】炎症可累及脊髓的不同部位,但以上胸髓最多见。
病变部位的脊髓肿胀、充血、变软,软脊膜充血、混浊,脊髓切面灰白质分界不清,可见点状出血。
镜下见有软脊膜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
严重者脊髓软化、坏死,后期可有脊髓萎缩和疤痕形成。
【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全年散在发病,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
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
临床多为急性,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症状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进展至高峰;或呈亚急性,症状在1~2周内达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一)先驱症状病前1~4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外伤、疲劳受凉等诱因。
部分患者先有腰背痛、束带感或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先驱症状。
(二)脊髓症状因脊髓病变累及的节段和范围不同,其症状和体征各异。
脊髓全长的任何节段均可受累,以胸段最常见(74.5%),其次为颈段(12.7%)和腰段(11.7%)。
颈椎椎管内常见肿瘤磁共振诊断要点
颈椎椎管内常见肿瘤磁共振诊断要点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分为起源于硬膜外、髓外硬膜下和髓内的病变。
在后者中,星形细胞瘤在颈椎最常见,在胸椎也有发生(尽管频率较低)。
星形细胞瘤通常横跨几个脊髓节段,几乎累及脊髓的整个横截面,在T1WI上表现为膨胀性改变。
T2WI高信号反映病变及其周围水肿。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几乎总是存在的,尽管一些病变,特别是更多坏死的肿瘤可能仅在延迟扫描时增强(造影剂给药后30-60分钟)。
囊性病变囊壁的增强有助于将其与脊髓中其他类似的良性囊性病变区分开。
复杂的脊髓空洞也可能类似于星形细胞瘤的外观,尽管后者的边缘不太明显,并且没有脑脊液伪影。
增强MR有助于进一步区分,也应用于无明显病因(即Chiari畸形)的任何脊髓空洞的初步检查。
术后复查中,增强检查可用于区分非增强的术后变化和复发性肿瘤,后者几乎总是增强。
就鉴别诊断而言,实质性靠近颅底颈髓的强化病变可能代表脊髓缺血或梗死,尽管这在颈椎中非常罕见。
颈部星形细胞瘤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是室管膜瘤。
图36.1 A、B的T2和增强T1WI分别显示了一个更常见室管膜瘤的示例(在颈椎中)。
如图所示,与星形细胞瘤不同,室管膜瘤在(A) T2WI上常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常见相关囊变。
在该特殊病例中,(B)在病变的最头部有一个(B)非增强囊变,水肿从病变向头侧和尾侧延伸,(A) T2WI显示最佳。
也可能出现中央管扩张,可能与部分梗阻有关。
在本例中,脊髓膨胀(这是特征性的),比星形细胞瘤(仅跨越C3-4)预期的更具局灶性。
尽管室管膜瘤在T1WI扫描前通常与脊髓呈等信号,但也可看到继发于亚急性出血的高信号(T1WI)或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的低信号(T2WI)。
星形细胞瘤出血较少。
如前所述,受累的脊髓节段通常也比星形细胞瘤短。
对比增强可以是强烈且轮廓分明的,也可以是更不均匀的。
对于髓内肿瘤,需要记住的鉴别诊断是海绵状血管瘤▲图36.1这些血管病变通常较小且呈局灶性,见图36.2 A、B,分别在矢状位FSE T2WI和轴位GRE T2WI上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外观。
脊髓栓系mri报告单
脊髓栓系mri报告单脊髓栓系MRI报告单是一种针对患者脊髓状况的影像学检查报告,通过分析报告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脊髓栓系MRI报告单,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实用性。
一、脊髓栓系MRI检查概述脊髓栓系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扫描患者脊髓,显示脊髓、神经根、椎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
该检查对于诊断脊髓病变、神经损伤、椎管内肿瘤等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二、脊髓栓系MRI报告单解读1.正常结果正常脊髓栓系MRI报告单显示脊髓呈条状,信号均匀,轮廓清晰。
椎管内血管、神经根、硬膜囊等结构均显示正常。
2.异常结果异常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脊髓变性:如炎症、肿瘤、外伤等原因导致脊髓信号不均匀,形态异常。
(2)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如良性或恶性肿瘤,可能导致脊髓受压、推移。
(3)脊髓空洞: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的脊髓局部空洞形成。
(4)椎管狭窄:骨性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椎管腔狭窄,压迫脊髓。
3.临床意义脊髓栓系MRI报告单对于以下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椎管内肿瘤:如神经纤维瘤、脊髓胶质瘤等。
(2)脊髓炎:如急性脊髓炎、慢性脊髓炎等。
(3)脊髓损伤:如车祸、摔伤等导致的脊髓损伤。
(4)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三、脊髓栓系MRI报告单的实用性脊髓栓系MRI报告单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脊髓状况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确定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报告单还可用于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计划。
四、注意事项1.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但应告知医生患者病史及过敏史。
2.检查过程中需保持身体不动,听从医生指导。
3.检查后如有不适,请及时就诊。
总之,脊髓栓系MRI报告单对于诊断和治疗脊髓及椎管相关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患者在拿到报告单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治疗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髓外硬膜下
第十三节
多发脊膜瘤-颈段
髓外硬膜下
第十三节
胸 5 平 面 椎 管 内 髓 外 、 硬 膜 内 脊 膜 瘤
第十三节
脊膜瘤MRI表现
---T1WI
第十三节
脊膜瘤MRI表现
---T1WI
第十三节
脊膜瘤MRI表现
---T2WI
第十三节
二、脊髓外伤
(injury of spinal cord)
Macrocatheter Excelsior SL 1.7F Boston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四、脊髓空洞症
★
第十三节
慢性进行性脊髓退行性变,为先天性、
第十三节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第十三节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第十三节
脊膜瘤(spinal meningioma) 第十三节
临床与病理
占椎管内肿瘤25% ◆ 好 发 于 胸 段 ( 70% ) , 其 次 为 颈 段 (20%) ◆ 肿瘤为实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有时 有钙化,广基与硬脊膜相连 ◆ 半数位于髓外硬脊膜内、可位于硬脊膜外 或硬脊膜内外 ◆ 30~50岁好发,女性略多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第十三节
1. 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原则
2. 椎管内常见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3. 脊髓外伤、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
表现
异常X线表现(脊髓造影) 第十三节
★ ★ ★ ★ ★
对比剂梗阻 梗阻面形态 脊髓变化 蛛网膜下腔 椎管大小
脊椎正常MRI(图)
脊椎正常MRI(图)
◆
影像学表现
★
第十三节
★
CT:最常见于胸段蛛网膜下腔背侧;圆 形或卵圆形略高密度肿块;邻近可有骨 质增生;中度强化;CTM髓外硬膜下占 位 MRI:T1等或略低信号,T2等或略高信 号;明显均一强化,可有硬膜尾征;髓 外硬膜下占位表现
脊膜瘤(图)
髓外硬膜下
第十三节
Meningioma 颈段 多发
第十三节
★
脊髓损伤包括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
脊髓压迫和横断、椎管内血肿
临床与病理
◆
第十三节
占全身损伤的0.2%~0.5%
◆
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或横断、
椎管内血肿
影像学表现
★
第十三节
X线:椎体及附件骨折、脱位、椎管内骨 碎片 ★ CT :骨折;脊髓震荡,无异常;脊髓挫 裂伤,脊髓膨大,密度不均,点状高密度 ★ MRI:脊髓震荡无异常;脊髓挫裂伤为脊 髓膨大,信号不均;显示脊髓横断的部 位、形态及移位
退行性、外伤后和肿瘤性
★
临床症状为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和下运动神经元障碍等。包括脊髓空洞
和中央管积水。空洞多在颈和上胸段
影像学表现
第十三节
CTM :依脊髓外形分为四型:①正常;②增 大;③变扁;④萎缩。注入对比剂后立即进 入或延迟4~6小时后进入,为髓内高密度区 MRI :在 T1WI 上囊腔呈低信号, T2WI 呈高信 号,位于脊髓内。矢状面最宜确定囊腔的范 围,脊髓增大或萎缩;横断面可进一步显示 囊腔在脊髓内的部位。并可发现引起空洞原 发病变,如肿瘤
第十三节
颈段脊髓软化
第十三节
三、椎管内血管畸形
临床与病理
◆
第十三节
分类: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
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
◆
脊髓压迫及功能障碍
影像学表现
★ ★
第十三节
X线: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
CT:脊髓增粗;表面点状钙化;脊髓内
或表面异常强化血管(团)影
★
MRI :脊髓内或脊髓表面异常流空血管
--
第十三节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
第十三节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2
横断面 增强
髓内肿瘤
第十三节
髓内肿瘤
第十三节
髓内肿瘤
第十三节
星 形 细 胞 瘤
鉴别诊断
★
第十三节
星形细胞瘤
◆
发病年龄轻 颈胸段多见,马尾和终丝少见 范围广泛,空洞少见
◆
◆
★
室管膜瘤
◆
范围相对局限,常合并广泛空洞
间变性室管膜细胞瘤(III级)
第十三节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髓内肿瘤
第十三节
髓内肿瘤
第十三节
髓内肿瘤
第十三节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第十三节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 Ⅲ ~ Ⅳ级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
◆
◆
影像学表现
★
第十三节
MRI : 脊 髓 增 粗 ; 肿 瘤 T1 信 号 低 于 脊 髓, T2 信号高于脊髓;囊变、出血、空 洞使信号不均; ★ 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均一或不均
颈髓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颈 段 第十三节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第十三节
颈 段 第十三节 增脊 强髓 扫内 描星 形 细 胞 瘤
第十三节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十三节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第十三节
1. 熟悉椎管内解剖和椎管造影、 CT和MRI的
检查技术及正常表现
2. 掌握椎管内病变的定位、定量及定性原则 3. 掌握椎管内常见类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4. 熟悉脊髓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5. 熟悉椎管内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脊椎正常MRI(图)
异常MRI (脊椎)
★
第十三节
部位
◆ ◆
病变性质
◆
脊椎 椎管内病变 椎间盘病变
炎症 肿瘤 外伤 退变 血管性病变
一、椎管内肿瘤
★
第十三节
脊髓内肿瘤(15%)
室管膜瘤 ◆ பைடு நூலகம்形细胞瘤
◆
★
脊髓外硬膜下肿瘤(60~75%)
神经源性肿瘤 ◆ 脊膜瘤
◆
★
硬膜外肿瘤(15%)
脊髓空洞症(图)
脊髓空洞征 MRI表现
脊髓增粗,其内 见条状或串珠状 水样异常信号影
第十三节
脊髓空洞征 MRI表现
脊髓增粗,其内 见条状或串珠状 水样异常信号影
第十三节
脊髓空洞征MRI表现
脊髓增粗,其 内 见条状或串珠 状 水样异常信号 影
第十三节
颈 段 脊 髓 空 洞 症 , 男 性 , 25 岁
脊髓损伤(图)
脊髓挫裂伤及脊髓横断(图)
颈 髓 离 断 伤 , 女 性 , 43 岁
第十三节
44 腰 岁 1 椎 体 压 缩 骨 折 伴 局 部 脊 髓 变 性 , 女 性 ,
第十三节
胸12椎体压缩骨折伴脊髓损伤 第十三节
枢椎齿状突骨折、环枢关节半 第十三节 脱位伴脊髓萎缩及退变
颈段脊髓损伤
神经鞘瘤(schwannoma)
临床与病理
◆
第十三节
占椎管内肿瘤29%,起自施万氏细胞
完整包膜,常与脊神经相连,易囊变,少出血、
◆
钙化
◆
多位于髓外硬脊膜下,亦可位于硬膜外、硬膜内 外,沿扩大的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而呈“哑铃 形” 20~40岁好发,无性别差异
◆
影像学表现
★
第十三节
★
CT: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椎间孔扩 大;密度略高于脊髓;哑铃状;中度强 化;CTM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 窄,脊髓受压移位 MRI:T1等或略高信号,T2高信号;明 显强化,均一或不均;患侧蛛网膜下腔 增宽,对侧变窄,脊髓受压移位
(团)影;增强后点线状强化;脊髓内
可有缺血、出血改变
椎管内血管畸形(图)
椎管内血管畸形(图)
椎管内血管畸形(图)
椎管内血管畸形(图)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Daniel A Rufenacht Geneva university(病例)
淋巴瘤 ◆ 转移瘤
◆
椎管内肿瘤定位
第十三节
室管膜瘤(ependymoma)第十三节
临床与病理
◆
约占髓内肿瘤的 60%,起源于中央管室 管膜细胞或终丝的室管膜残留 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终丝 易囊变、常继发空洞 30~70岁,男略多于女,肿瘤大
◆
◆
◆
影像学表现
★
第十三节
★
MRI :脊髓呈梭形肿大, T1WI 呈较均 匀的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 伴有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常不 均; 肿瘤实体部分明显不均一强化
髓外硬膜下
第十三节
神经鞘瘤(图)
神经鞘瘤(图)
神经鞘瘤(图)
髓外硬膜下
第十三节
女颈 性 6 , 24 胸 1 岁 平 面 神 经 鞘 瘤 ,
~
第十三节
神经鞘瘤MR表现—横断面第十三节
神经鞘瘤(1)MR表现 第十三节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2)MR表现 矢状T1WI和T2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