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和椎管内疾病

合集下载

脊髓压迫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脊髓压迫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脊髓压迫症的临床治疗分析脊髓压迫症是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的多种病变引起脊髓受压,随病情进展脊神经根及脊髓血管不同程度受累,出同脊髓半切或横贯性损害及椎管阻塞等特征性综合征。

1病因及发病机制1.1 病因1.1.1 肿瘤约占1/3以上。

绝大多数起源于脊髓组织及邻近结构,神经鞘膜瘤约占47%,其次为脊髓肿瘤。

1.1.2 炎症蛛网膜粘连或囊肿压迫血管影响血液供应,引起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

化脓性病灶血行播散导致椎管内急性脓肿或慢性肉芽肿而压迫脊髓,以硬脊膜外多见,硬脊膜下与脊髓内脓肿则罕见。

有些特异性炎症如结核、寄生虫性肉芽肿等亦可造成脊髓压迫。

1.1.3 脊柱病变脊柱骨折、结核、脱位、椎间盘脱出、后纵韧带骨化和黄韧带肥厚均可导致椎管狭窄,脊柱裂、脊膜膨出等,也能损伤脊髓。

1.2 发病机制脊髓受压早期可通过移位,排挤脑脊液及表面的血液供应得到代偿,外形虽有明显改变但神经传导通路并未中断,可不出现神经功能受损。

后期多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1.2.1 急性压迫脊髓遭受急性压迫使静脉出现回流受阻,导致动脉供血障碍,细胞组织缺氧致脊髓的水肿进一步加剧。

最终形成纤维结缔组织样瘢痕与蛛网膜、硬脊膜粘连、脑脊液循环受阻。

一般在受压的中心区病变较为严重。

1.2.2 慢性压迫病变发展速度缓慢,脊髓慢性受压时能充分发挥代偿机制,预后较好。

2临床表现2.1 急性脊髓压迫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伤,出现脊髓休克,病变以下呈迟缓性瘫痪,各种感觉消失,各种反射不能引出,尿潴留等。

2.2 慢性脊髓压迫症进展缓慢,通常分为早期根痛期、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完全受压期三期。

表现并非孤立,常相互重叠。

(1)早期根痛期表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

(3)脊髓完全受压期亦称麻痹期。

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及椎管完全梗阻。

3诊断与鉴别诊断3.1 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脊髓的解剖、功能与损伤表现

脊髓的解剖、功能与损伤表现
圆锥(S3~S5,Co) 无肢体瘫痪和锥体束征 会阴及肛门部(马鞍状)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 性功能障碍 大小便功能障碍
马尾 损害症状体征可为单侧或
不对称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 元瘫、肌肉萎缩 根痛多见且 严重:会阴部、股部及小腿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 出现较晚。
脊髓圆锥与马尾病变的鉴别
临床特点 圆锥病变
腰椎穿刺:第3、4 腰椎间或第4、5腰 椎间穿刺。
脊髓节段
脊髓全长分为31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上颈髓 (C1~C4) 下颈髓和上胸髓(C5~T4) 中胸髓(T5~T8) 下胸髓 (T9~T12) 腰髓 骶髓和尾髓
对应椎骨 = C1 ~ C4 -1 = C4 ~ T3 - 2 = T3 ~ T6 - 3 = T6 ~ T9 = T10 ~ T12 = L1
终室,内含脑脊液。 后角 灰 质:前角、后角 网状结构
、侧角、
中间带、灰质前、
后连合。
中间带
白 质:前索、外侧索
、后索、白质前连合。 前角
灰质前连合
后正中沟 后索 后外侧沟
前索 前正中裂
白质前连合
外侧索 中央管 前外侧沟
灰质
1 前角细胞
2 侧角细胞
3 后角细胞
灰质
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C8~L2 交感神经细胞:
■受损部位
■示意图
■表现
■常见疾病
前角/前 根
(运动 神经元)
同侧支配 节段的肢 体下运动 神经元瘫 痪
急性脊髓灰 质炎、进行 性脊髓性肌 萎缩
局灶性损害
■受损部位
■示意图
后角
■表现
■常见疾病
同侧节段 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 (痛温觉 障碍,深 感觉部分 保留,触 觉保留)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MRI:脊髓增粗;肿瘤T1信号低于脊髓,T2 信号高于脊髓;囊变、出血、空洞使信号不 均;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均一或不均
14
颈髓星形细胞瘤
15
星形细胞瘤
16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7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18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诊 断。
11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1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Ⅲ~Ⅳ级 •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13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 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
1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2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3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病理: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 。 较大肿 瘤易发生囊变,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长到椎管外而呈哑 铃状。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 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
24
概述
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常表 现为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 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感 觉减退等。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解剖(外部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 的延伸部分,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 (以C1为界),下端至 L1下缘形成圆锥。全长 42-52cm,占椎管总长的2\3.
脊髓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颈8,胸12, 腰5,骶5,尾神经1对, 脊髓也分31节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共同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前角或前根损害 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无感觉障碍。 锥体束损害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和锥体束兼有损害 出现上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的混合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后角或后根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
觉障碍。 后索损害 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及触觉减
脊髓压迫症
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 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 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
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 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
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 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一.脊髓节段的临床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全 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 四肢及面部无汗。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膈神经:腹式呼吸消失,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后颅窝 延髓下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各种感觉 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有肩或上肢根性痛,括 约肌功能障碍,Horner征。 反射改变有助定位。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第二章一、学习目标1.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价值;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査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1.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2.脑梗死、脑出血及血肿各个时期的MRI表现。

3.脑脓肿、椎管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4.脑囊虫、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囊虫、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影像表现。

5.多发性硬化的病理基础和影像学特点。

6.肌服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点。

(一)名词解释1.脑挫伤2.硬膜下血肿3.CTA4.MRM5.脑膜尾征6.垂体卒中7.多发性硬化8.直角脱髓鞘征9.腔隙性脑梗死10.分水岭区脑梗死11.脑穿通畸形12.大脑镰下疝13.脑动静脉畸形14.髓外硬膜下肿瘤15.脊髓肿瘤16.脊髓损伤平面17.椎体损伤平面18.脊髓空洞19.脊膜尾征(二)填空题1.脑中线结构有、、、和2.亚急性期血肿MRJ表现T,WI呈信号,T2WI呈信号。

3.颅内病理性钙化有.、、和。

4.CT平扫可表现为高密度的病变有、。

5.垂体瘤分为和两种。

6.星形细胞瘤包括、、和。

7胼胝体发育不全包括和两种。

8.脑岀血按发病时间不同,将疾病病程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9.亚急性的脑出血MR表现出现在期和期,表现为脑实质病变T.WI ,病变中央区T.WI 周边区T2 环的特征。

周以上的脑出血,才会出现T2的特征,故期脑出血,MR更有价值。

10.,一、或检查对进一步寻找脑出血原因更有价值。

11.CTA要为临床提供动脉瘤瘤体的、_、_ 、,是否有形成及载瘤血管的情况等信息,以及栓塞治疗后评价。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WR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WR

M27 C5椎体压缩性骨折压迫脊髓
胸 椎 压 缩 性 骨 折 滑 脱 脊 髓 横 断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矢状T1WI见局 部脊髓增粗,可 见条状和点片状 低或无信号区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矢状T2WI见局 部脊髓增粗,可 见条状和点片状 低或无信号区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矢状T1WI见局 部脊髓增粗,可 见条状和点片状 低或无信号区
胸7脊膜瘤MRI表现1
P120
胸7脊膜瘤MRI表现1
P120
脊膜瘤MRI表现2
脊膜瘤MRI表现2
脊膜瘤3
硬膜外肿瘤
• 定位:椎管内肿块将硬膜囊、脊 髓、蛛网膜下腔同时向对侧推 压,使之移位、变形,硬膜外 脂肪间隙消失。 • 转移瘤、淋巴瘤等
五 转移瘤MR诊断
(一) 概述
硬膜外转移瘤与椎体转移瘤常同时存在。以胸段最多见, 腰段次之,颈段少见。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疼痛是最常 见的首发征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
神经鞘瘤MR表现--T1WI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矢状T1WI和T2WI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纤维瘤
神 经 鞘 瘤 表 现
MRI
P118
四 脊膜瘤MR诊断
• 组织学上可分为乳头型、粘液乳头型、上皮型、 多细胞型和混合型等。其中终丝室管膜瘤以粘液 乳头型多见,而颈髓室管膜瘤多为多细胞型。镜 下可见瘤内间质少,血管为其主要支架,有时可 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可将血管堵塞, 引起部分瘤组织变性。 • 室管膜瘤的血供极为丰富,容易出血,出血灶多 位于肿瘤边缘,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钙化非 常少见。 •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1.神经根刺激期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疼痛或感 觉异常如蚁行感、刺痛、灼痛等。 觉异常如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邻近肿 瘤受压的神经后根所支配的区域内。 瘤受压的神经后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疼 痛开始时间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 痛开始时间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 时加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 时加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 在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 在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以后随神 经根压迫或牵拉的加重, 经根压迫或牵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 根性疼痛常见于髓外肿瘤, 失。根性疼痛常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 肿瘤为明显;而在髓内肿瘤则极为罕见。 肿瘤为明显;而在髓内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 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性疼痛, 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 经根的刺激症状, 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 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伴肌束颤动 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运动不灵或无力 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所致的感觉、 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所致的感觉、 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 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定位诊断很 有意义。 有意义。
2.脊髓部分受区期 脊髓部分受区期
在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同时或之后出现脊髓传导 束受压症状。 束受压症状。由于髓外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对 脊髓的压迫逐渐加重, 脊髓的压迫逐渐加重,发展为脊髓半侧受压综合 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 症。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 温觉障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 温觉障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BrownSequrdsSyndrome)。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 )。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 )。 为罕见。 为罕见。从脊髓的前面或后面正中生长髓外肿瘤 也无此症状,而只有两侧基本对称的感觉减退和 也无此症状, 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 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

脊髓疾病(1)

脊髓疾病(1)

临床表现
脊髓受压症状 :
运动障碍:早期有脊髓休克阶段(病变以下肢体 呈弛缓性瘫痪),一般约2周后才逐渐过渡到痉 挛性瘫痪;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灶定位常有较 大参考价值。 反射异常:病灶部位的反射弧受损,该节段内的 正常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助于定位诊断。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腰穿+压颈试验:脑脊液蛋白增高,椎管 梗阻等 影像学检查:X片、MRI、造影等
椎静脉丛没有瓣膜,血流方向常 随胸膜腔压力的变动而改变(如 举重、屏气和咳嗽)可成为感染 和恶性肿瘤转入颅的潜在道路。
四、脊髓反射
1、伸反射 2、屈曲反射 3、断联休克
五、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重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运动障碍
1、前角和前根损害 2、锥体束损害 3、前角和锥体束兼有的损害
鉴别诊断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压迫症: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脊柱 结核或转移性肿瘤。 急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出血。 视神经脊髓炎
治疗
抗炎:强的松、地塞米松 脱水:脊髓炎早期脊髓水肿肿胀,可适 量应用脱水剂 。 改善血液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改善神经营养代谢机能 防治并发症 :肺部感染 、褥疮、尿潴 留及泌尿道感染 、便秘、肢体挛缩畸形
脊髓疾病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神经内科 李智文
一、脊髓的解剖
颈髓节段较相应颈椎高1个椎骨, 上段胸髓较相应胸椎高2个椎骨,下 段胸髓较胸椎高3个椎骨,腰髓则相 当于第10-12胸椎、骶髓相当于第 12胸椎和第1腰椎水平。
脊髓自上而下共有31对脊神 经,其中颈段8对,胸段12对,腰 段5对,骶段5对,尾段1对。脊髓 有2个膨大,颈膨大由C5-T2支 配上肢,腰膨大L1-S2支配下肢 以N,马尾由腰2-尾节共10对神 经根组成。

脊髓疾病4

脊髓疾病4

二、脊髓半切损害 Brown-Sequard Syndrome 锥体束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锥体束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后索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 后索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浅感觉障碍。 三、脊髓横贯性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运动(四肢瘫或截瘫)、感觉全部消失 病变平面以下运动(四肢瘫或截瘫)、感觉全部消失 )、 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四、脊髓主要节段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四肢瘫 损害部位 高颈髓 颈膨大 截 瘫 胸 髓 特 点
上、下肢均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鞍状分布感觉障碍 症状、体征不对称、单侧、 症状、体征不对称、单侧、根痛
腰膨大 脊髓园锥 马 尾


男,28岁,1周前头痛、鼻塞、流鼻涕和全身 酸痛,3天前出现颈背疼痛,伴四肢无力,肌 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C4 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尿潴留。应考虑的诊断是 AGuillain-Barré综合征 B急性脊髓灰质炎 C重症肌无力 D髓压迫症 E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 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休克 C脑脊液蛋白增高 D压颈试验通畅 E眼球震颤
5.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 5.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 运动障碍:早期出现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⑴ 运动障碍:早期出现脊髓休克(spinal shock),表 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尿潴留可持续数d至数w,并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尿潴留可持续数d至数w 发肺部、泌尿系感染或褥疮者休克期可延长至数m。 发肺部、泌尿系感染或褥疮者休克期可延长至数m 肌力恢复从远端开始,肌张力与腱反射逐步增高。 肌力恢复从远端开始,肌张力与腱反射逐步增高。 感觉障碍: 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所有的感觉均消失。 ⑵ 感觉障碍 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所有的感觉均消失。 部分在感觉消失区上缘有感觉过敏带, 部分在感觉消失区上缘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样感 觉异常。 觉异常。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椎间盘病变
(CT)
椎间盘膨出、突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椎管变窄
椎间盘变性突出 髓核钙化
椎间盘病变
(MR)
椎间盘变扁、信号减低(变性)、正中后脱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椎管变窄
脊椎 脊髓
(异常平片、CT、MR表现)
三、椎管内及脊髓病变: X线平片无法显示。 MR及CT可直接观察病变及相邻组织的变
(髓内病变—脊髓炎)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 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髓内病变)
室管膜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55-65%, 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发生于脊髓中 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30%,儿童比成人 多见。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 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
颈 段 脊 髓 增内 强星 扫形 描细 胞 瘤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 诊断,MRI优于CT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在于前者 多见于儿童,以颈、胸段最为常见,累 及范围较大,伴发囊变的机会较少。而 室管膜瘤呈边界清楚的结节状,并伴广 泛的囊肿。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4 康复期的治疗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针 灸、按摩、推拿等
脊髓压迫症
(compressive myelopathy)
• 脊 髓 压 迫 症是由于 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 而引起脊髓受压的一 大组疾病,由于病变 进行性发展,脊髓、 脊神经根、脊髓血管 不同程度受累,出现 不同程度的脊髓横贯 性损害和椎管梗阻。
三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数小时-数日脊髓横贯损害, 脊髓休克 慢性脊髓压迫症:缓慢进展 以髓外肿瘤为例 早期----根性痛 中期----脊髓半切 晚期----脊髓横惯
1. 神经根症状:根痛为髓外肿瘤最早 • 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 • 后根分布区自发性疼痛,如电击、烧灼样, 体位改变可使症状减轻或加重 • 相应节段的“束带感” • 前根受压出现支配肌群肌束颤动、肌无力 或肌萎缩
• 3. 运动障碍: • 一侧或双侧锥体束受压引起病变以下同 侧或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 脊髓前角及前根受压可引起病变节段支 配肌肉弛缓性瘫痪,伴有肌束颤动和肌 萎缩 • 急性脊髓损害早期表现脊髓休克,病变 水平以下肢体呈弛缓性瘫
4.反射异常 • 受压节段因后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时出 现病变节段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锥体束受损出现损害水平以下同侧腱反 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反射消失 • 脊髓休克时各种反射均不能引出
病因与发病机制
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 为多种致病因素所致 • 先天性发育异常 • 脑脊液动力学异常 • 脊髓血液循环异常
脊髓空洞症的病理
• 脊髓外形呈梭形膨大或萎缩变细 • 基本病理改变: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 • 空洞最常见于颈髓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点
典型临床表现: •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 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MRI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肤) 髓内病变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 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神经根痛少见
脊髓横贯损害
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 (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
的组成。 (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感觉信息 (3)灰质联合: (4)侧角细胞:含有内脏运动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
在于C8~L2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 元的胞体。
脊髓解剖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被表面纵沟分为三 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脊髓损害的分类
脊髓选择性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横贯损害
前角损害 后角损害 灰质前联合损害 侧角损害 传导束损害
高颈段(C1~4) 颈膨大(C5~T2) 胸髓(T3~12) 腰膨大(L1~S2)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马尾
脊髓选择性损害
⑴ 前角: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急性病变:脊髓前角灰质炎 慢性病变:可见肌束颤动,如原发性脊肌萎缩症
脊髓的动脉
脊髓前A :由左右椎动脉各发
出一支,在延髓腹侧面合为一 支,沿前正中裂下降。供应脊髓 横断面前2/3区域。
脊髓后A: 由椎动脉发出,沿
后外侧沟下行。供应脊髓的 横断面的后1/3区域。
根A :由椎动脉、肋间动脉、
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等发出 的脊髓动脉支,经椎间孔进 入椎管,然后再发出根动脉 与脊髓前、后动脉的分支吻 合形成动脉冠营养脊髓。
⑵后角: 节段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只影响同侧痛、温觉 触觉和深感觉 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
compressive myelopathy
临床表现:
➢ 慢性脊髓压迫症:缓慢进展,早期无明显症状 及体征。
分三期: ✓ 根痛期:表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 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半切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 脊髓完全受压期:脊髓完全横贯性损伤的症状
及体征。
脊髓压迫症
compressive myelopathy
发病机制:
➢ 早期:脊髓通过其移位、排挤脑脊液、表面静脉血流 代偿而不出现神经功能受累表现。
➢ 后期:出现骨质吸收、局部椎管扩大等代偿,可出现 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依据病程经过可分为: 急性压迫:外伤 亚急性压迫:脊髓肿瘤、硬膜外脓肿 慢性压迫:椎间盘突出及先天性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症
compressive myelopathy
临床表现:
✓ 神经根症状:表现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部位固定, 局限于受累神经根分布的皮节区域。病变相应节段出 现束带感,后根受损可出现阶段性感觉障碍,前根受 损出现该节段的肌束震颤和肌萎缩。神经根症状对定 位病变平面很有价值。
✓ 感觉障碍:脊髓感觉传导纤维有一定的排列顺序,这 有助于髓内外病变鉴别
髓内和髓外病变引起脊髓压迫症的鉴别要点
髓外
髓内
起病与病程
症状波动 根痛 肌萎缩 运动、感觉 障碍顺序 棘突压痛 括约肌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阻塞 脑脊液变化
缓慢、多一侧开始 病程短
常有
早期常有
较常见
多自远侧开始,向心发展 常有脊髓半切横断症状
常有
较晚出现
较早,较完全
运动试验多呈部分或 完全阻塞,脑脊液颜色 呈黄色或金黄色,蛋白质 含量高,细胞数增加
✓ 脊膜刺激症状:硬膜外病变引起,有脊柱局部自发痛、 叩击痛,活动受限、Lasaice征阳性。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疾病
粗,T1WI上呈等信号 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 囊变信号不均匀,呈高、低混杂信 号; • 增强见肿瘤不均匀或均匀强化。 • MRM表现与脊髓造影相仿。
6
(二)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s)
• 占髓内肿瘤的40%。 • 起源于脊髓的星形细胞,生长缓慢,沿 纵轴浸润生长,恶性程度较脑内星形细 胞瘤为低;76%为Ⅰ~Ⅱ级,Ⅲ~Ⅳ级仅 占24%。 • 多发于年青男性,好发于颈、胸段,男 女之比约3︰2。 • 临床表现以疼痛为常见,为慢性起病、 渐进性进展的脊髓功能损害。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 肿瘤较小时,可无异常发现;肿瘤较大 时表现为椎管膨大,前后径增宽,椎弓 根骨质吸收、变薄及变形和多个椎体后 缘凹陷等。
脊髓造影
• 肿瘤范围较大,多节段脊髓膨大,部分 阻塞时呈对称周边分流;完全阻塞时, 梗阻端呈“大杯口征”
4
CT表现
• 脊髓密度不均匀,呈不规则形膨大,边缘 模糊,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 • 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有时可见 近中央管部异常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 • 肿瘤扩张,压迫邻近骨质,可见椎管扩大。 • CTM可见珠网膜下腔变窄、闭塞、移位。
• 可累及多个脊髓节段,肿瘤所在部位的 脊髓呈梭形增粗; • T1WI上多呈低信号,绝大多数肿瘤内部 伴有囊变和继发空洞,在T1WI上呈囊状、 条状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 信号。 • 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 • 低度恶性的星形细胞瘤的血脑屏障较完 整,可暂时不出现强化,延时30~60分钟 后扫描,可见肿瘤实质有较达范围的强 化,可呈连续多个节段增强改变。 9
7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脊髓造影
• 表现同室管膜瘤。
CT表现
• 平扫见脊髓不规则增粗,相邻珠网膜下 腔狭窄; • 肿瘤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内有出血可 呈高密度;约38%可囊变。 • 增强扫描肿瘤呈实质性和/或环形强化。 • CTM显示脊髓外形和珠网膜下腔的改变。 8 • 可见骨性椎管扩大。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病PPT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病PPT
医学影像系
中枢神经系统6-脊髓和椎管内疾 病
脊柱正常解剖
正 常 椎 管 造 影
T1WI
T2WI
▪ 疾病诊断
椎管内肿瘤
▪ 脊髓内: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 脊髓外硬膜内: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 ▪ 硬膜外:转移瘤、淋巴瘤
椎管内占位示意图
髓内肿瘤
(脊髓膨大,梗阻端呈大杯口)

强显孔维
化 。
扩 大
生 长

脊,哑
髓骨铃
受质状
压受软
左压组
移变织
薄肿
,块
增,
强同
神经纤维瘤病多发
沿神 左经 侧纤 椎维 间瘤 孔 呈 哑 铃 状 生 长
脊膜瘤
髓外硬膜下、易钙化 与硬脊膜宽基底粘连,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和硬脊膜的间质 宽基底、硬膜尾征、显著强化 病变局限(小于两个节段)
L3~5水平椎管内右后方可见高密度病灶,边缘光滑,硬脊膜囊受压向左 前方移位,硬膜外脂肪存在
月 , 伴
双 眼 视
物 模 糊
T2WI(B)显示S4及S4前方稍高信号肿块,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 T1WI(A)肿瘤为低信号;增强扫描(C、D)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
T2WI(B)显示S3椎体及其前方混杂信号肿块,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小 囊状更高信号区;T1WI(A)肿块为等信号,内亦可见囊状高信号区; 增强扫描(C、D、E)肿块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图(F)为肿瘤大体标本
室管膜瘤 T2显示T9~L1髓内占位,信号不均,肿块下方为囊性,上方为实
性,实性部分为高信号,肿块上方脊髓中央管扩张;T1肿块实性部分为等信号;增 强实性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囊壁有强化,肿瘤层面蛛网膜下腔隙变窄
室管膜瘤 T2显示L1-2水平椎管内椭圆形肿块,呈稍高信号;T1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转移途径有:经动脉播散;经椎静脉播散;
经淋巴系统播散; 经蛛网膜下腔播散;邻近病灶直接 侵入椎管。血行转移者多位于影膜外腔之侧后方,可影响 椎体及附件, 但椎间盘不受侵犯;恶性淋巴瘤可经淋巴 系统侵犯椎管内结构,但较少累及椎体。
MRI诊断
1 椎体转移瘤常见于胸椎,椎体可有形态异常, 但椎间盘未见异常改变 2 病变局部硬膜外见一异常信号软组织肿块,硬 脊膜囊和脊髓受压变形,在肿块与脊髓之间见 一线样低信号(为硬脊膜) 3 病变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 少数可呈低信号 4 增强扫描病变呈现明显异常强化
• (1)病因病理:约为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25%~ 30%。神经鞘的肿瘤主要有三种病理类型:雪旺 细胞瘤(Schwannoma)(即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neurofibroma)与神经节瘤(ganglioneuroma)。 • 雪旺细胞瘤的发生率略高于神经纤维瘤。神经节 瘤多见于儿童与少年,发生于脊髓的肿瘤罕见。 肿瘤多发生于脊神经,也可位于脊髓内,边界清 楚,切面可见明显旋涡状结构。镜下除雪旺细胞、 成纤维细胞外,还可见节细胞。当肿瘤内含肿瘤 性胶质细胞时称为神经节胶质瘤
病理: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80%以上发生
在胸段,颈段少见,腰1以下罕见,通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无蒂呈宽基底状, 以单发为主,直径在2~3.5cm,呈实质性。

MRI诊断 1 脊膜瘤常位于胸段或颈段椎管内,呈宽基底依 附在硬脊膜上。 2 肿瘤在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 T2WI上呈高信 号,由于脊膜瘤的钙化率高,MRI显示肿瘤的信 号不均匀,可为低信号(与肿瘤易发生钙化有 关)。 3 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由于脊膜反应性增 生或瘤体直接浸润,部分脊膜瘤可见“脊膜尾 征”。 4 邻近椎体,椎板及椎弓根因受肿瘤长期压迫而 出现异常信号
椎管内疾病MR诊断
•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

•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柱和椎管内肿瘤
• 髓内肿瘤定位: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 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 母细胞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 定位:病灶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脊髓受压向健侧移位。 • 神经源性肿瘤 、脊膜瘤等。
神经鞘瘤MR诊断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 旺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 肿瘤的29%,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少数可多发, 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于椎管后外侧,肿 瘤直径通常仅几厘米,有时较大易发生囊变,甚至出血。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椎管外而呈哑铃状。由于肿瘤生长 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 有水肿软化等。
椎体转移瘤--横断面T1WI增强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淋巴瘤
• MRI表现:浸润性生长,推移或包绕脊髓。 椎管内硬膜外肿块多为均匀信号,T1WI肿 块信号低于脂肪,高于肌肉,与脊髓等信 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矢状位多呈长棱 形。可通过椎间孔向椎旁软组织蔓延形成 椎旁包块。椎体或附件可有弥漫性或斑片 状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至中度均 匀强化。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也可因囊变而呈环状 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神经鞘瘤MR表现--T1WI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神经纤维瘤
神 经 鞘 瘤 表 现
MRI
P118
脊膜瘤MR诊断
脊膜瘤的发病率为椎管内肿瘤的第二位,占 25%,以30~70岁多发,女性明显多与男性。
胸7脊膜瘤MRI表现1
P120
胸7脊膜瘤MRI表现1
P120
脊膜瘤MRI表现2
脊膜瘤MRI表现2
脊膜瘤3
硬膜外肿瘤
• 定位:椎管内肿块将硬膜囊、脊 髓、蛛网膜下腔同时向对侧推 压,使之移位、变形,硬膜外 脂肪间隙消失。 • 转移瘤、淋巴瘤等
转移瘤MR诊断
硬膜外转移瘤与椎体转移瘤常同时存在。以胸段最多见, 腰段次之,颈段少见。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疼痛是最常 见的首发征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