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及椎管内疾病MR诊断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 囊变坏死区无强化。
肿瘤易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 可呈哑铃状外观,椎间孔扩大,骨 窗像可见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
颈2~4平面神经鞘瘤,女性,22岁
颈2-3平面神经纤维瘤,男性,46岁
三、MRI
肿瘤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常较局 限,脊髓受压移位,肿瘤同侧蛛网 膜下腔扩大。
化,做出一定程度定性诊断,对于椎管内 病变,MRI为最佳检查方法。
椎管内病变一般分为髓内病变、髓外硬膜 下病变,硬膜外病变
(髓外硬膜下—肿瘤)
椎管内肿块影,脊髓受压变形、 向健侧移位,患侧蛛网膜下腔增 宽、断端呈杯口状
(跨椎管内外肿瘤—神经纤维瘤)
肿瘤呈哑铃状骑跨椎管内外、椎间孔扩大 脊髓明显受压变形移位,蛛网膜下腔中断、闭塞
脊髓界限清楚,脊髓多向健侧移位。
胸 5 平 面 椎 管 内 髓 外 、 硬 膜 内 脊 膜 瘤
脊膜瘤MRI表现
---T1WI
脊膜瘤MRI表现
---T1WI
三、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MRI是椎管内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可 区分脊髓内、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肿瘤。 脊膜瘤与神经鞘瘤均具有髓外硬膜下肿 瘤的共同表现,容易混淆。神经鞘瘤常 有相应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吸收破坏等 骨质结构改变,常穿过椎间孔向硬膜外 发展,呈典型的哑铃状外观。
(髓内病变—脊髓炎)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 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髓内病变)
室管膜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4
颈髓星形细胞瘤
15
星形细胞瘤
16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7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18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诊 断。
11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1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Ⅲ~Ⅳ级 •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13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 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
1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2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3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病理: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 。 较大肿 瘤易发生囊变,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长到椎管外而呈哑 铃状。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 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
24
概述
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常表 现为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 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感 觉减退等。
脊柱脊髓疾病的MRI诊断
脊柱脊髓外伤的MRI诊断
MRI表现
脊髓水肿是急性的早期表现,受伤段脊髓增粗, 多呈梭形肿大,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 出血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 期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 脊髓横断是最严重的脊髓损伤,T1WI矢状面显示 最佳,表现为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同是可见椎体 错位或成角畸形 脊髓软化为慢性脊髓损伤的一种表现,T1WI表现 为髓内局灶性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正常MR表现
1脊椎序列 2生理曲度 3椎体信号 T1WI 等信号 T2WI 等信号
正常MR表现
4 椎间盘 T1WI 等信号 T2WI 高信号 5 脊髓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正常MR表现
6 脑脊液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7 硬膜外脂肪 T1WI高信号 T2WI高信号
正常MR表现
脊柱退行性病变的MRI表现
椎间盘凸出:指髓核进入外层纤维环,造成局部 纤维环突出椎体边缘,但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 仍保持完整。MR表现轴位见椎间盘局限性凸出; 硬脊膜腔前缘局部或一侧脊神经根周围脂肪受压; 矢状位可见局限性向后凸出的椎间盘组织。 椎间盘脱出:为髓核突破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 进入硬膜外间隙。MR表现为椎间隙高度降低; 矢状位见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向后凸出,呈“舌 状”,且超过椎体后缘连线;轴位可见椎间盘组 织局限性向后凸出。分为中心型、偏外侧型、外 侧型;可见局部脂肪组织和神经根受压。
脊柱退行性病变的MRI表现
椎间盘凸出和脱出在影像学上难以区分,
故临床上常合二为一称为“突出”。 髓核游离:脱出的髓核与纤维环分离,离 开相应椎间盘平面,向椎管上、下迁移,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为“牛眼征”。
颈椎病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编辑课件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 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 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 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 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 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 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编辑课件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 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 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 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 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 化。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处脊髓的外观可大致正常,亦可增 粗,甚至超过正常脊髓的数倍。病变多 见于脊髓颈段。空洞内常含无色或黄色 液体,洞壁由纤维组织及增生的胶质细 胞构成。当胶质增生较多时,可突入洞 腔内将空洞分隔成多房状。
编辑课件
MRI表现
• 90%的脊髓空洞症见典型囊腔,囊内液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即T1加权像上呈低 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边缘清楚锐 利,空洞相应脊髓节段可均匀膨大。洞 内有分隔时,矢状面T1加权像上空洞呈 多房性或“腊肠状”表现,其间隔呈线 状中等信号影。
编辑课件
第三章 脊柱脊髓疾病的MR诊断--文字
第三章脊柱脊髓疾病的MR诊断第一节解剖•颈椎C1---7(cervical)、胸椎T1—12、腰椎L1—5、骶椎S1—5、尾椎C1—3,4(coccyx)第二节一、脊柱MRI的正常表现MRI不仅可作横断面成像,还可作矢状面和冠状面成像,因此可清楚地显示脊柱的连续解剖。
在脊柱的MRI检查中主要以矢状面和横断面成像为主•1、椎体的MRI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上呈较高信号,信号高于骨皮质而低于皮下脂肪。
•2、在T2加权图像上呈中等至低的信号、高于骨皮质。
•3、正常椎体内的信号比较均一。
•4、在矢状面上可见椎体后缘的中间部位有短的条状凹陷为正常基椎静脉。
•5、椎间盘在MRI上的典型表现是在T1加权图像呈较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6、椎体的附件包括椎弓、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等,这些附件的骨皮质在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二、椎管和脊髓MRI的正常表现(一)硬膜外间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二)蛛网膜下腔: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三)脊髓(一)硬膜外间隙为骨性椎管与硬脊膜间一狭的腔隙,其间主要含有硬膜外脂肪、静脉、营养动脉、脊神经及少量结蹄组织。
脂肪组织在T1、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在脊柱的不同节段其硬膜外脂肪的分布有所不同,在颈段其硬膜外间隙仅有少量脂肪,而胸段和腰骶段其硬膜外间隙则有较多的脂肪组织。
(二)蛛网膜下腔蛛网膜衬在硬膜的内面,其间有一菲薄的腔隙把它们分开,蛛网膜下腔含脑脊液,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三)脊髓脊髓位于蛛网膜下腔的中央。
在T1加权图像上,与脑脊液相比,呈现为较高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较低信号。
第三节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MRI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已被证明是最安全、最方便和最精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临床上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骑跨硬膜内外的哑铃状肿瘤。
脊柱脊髓疾病的MRI诊断1课件
纲
脊 • 椎骨及椎骨的连接 • 椎管及其内容物
柱 • 脊柱的血管 解 • 断面解剖
剖 • 正常MRI表现
第一节 椎骨及椎骨的连接
一、椎骨
椎体 呈短圆柱形,上、下面 从近似平面至鞍状。从上至下, 椎体的尺寸和外形有较大的变 化。
椎弓 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 弓板构成。根的上、下缘各有 一切迹,弓上有7个突起,前面 略突,后面较直。
5、硬脊膜系致密的纤维组织,末端延伸到S2椎体, 硬脊膜在神经根平面向外突,其内含有蛛网膜,共同 形成神经鞘。于MRI上硬膜下腔通常难与下面的脑脊 液分辨开。 6、在T1WI上,黄韧带比其它韧带及临近骨信号稍强. 黄韧带较高的信号强度,与弹性蛋白含量高和I型胶原蛋 白含量低. 7、与颈椎的其它部位不同,齿状突的信号强度相对的 低一些,可能为部分容积效应引起。 8、持续存留的齿状突下软骨联合,在MRI矢状位上呈 无信号横条带为正常变异,勿诊断为骨折。 9、在颈椎椎体侧面,由椎弓根、横突前、后根及肋横 突板围成1个卵圆形或圆形横突孔,左侧比右侧稍大。
14、生理参数对脑脊液MRI表现的影响在颈段最大, 信号强度变化与流入增强效应、伪影或自旋去相位有 关。 15、颈椎横轴与矢状位扫描对椎管中心部分显示有互 补作用,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产生,常规的旁矢状位方 位显示椎间孔并非最佳,横轴位更佳。 16、椎间盘信号:SE T1WI像,椎间盘中部比周围部 分信号强度降低,外周部分纤维环与前、后纵韧带汇 合处的信号强度更低,SE T2WI正常椎间盘中心信号 高、周围部分低(髓核和纤维环无明确分界),中部 区域代表髓核和内纤维环,较外区域代表外纤维环及 其与纵韧带连接处(属折入的纤维组织)。
2、在MRI正中矢状方位像,从硬腭到颅后点(枕大孔后缘的中 点)的连线。齿状突尖超出此线1/3为异常。
最新 脊柱及脊髓病变MRI诊断(112页)
T1WI
T2WI
+CT1WI
星形细胞瘤
T2WI
T1WI
CE-T1WI
星形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
病理:
1-3%
1.常见于20~30岁间,好发于颈、胸段脊 髓内皮细胞。 2.肿瘤常无包膜,多呈囊性样结构,内可 有陈旧性出血,囊壁上可见肿瘤结节。
3.肿瘤富有血管,有较粗大的引流静 脉。 4.并有广泛的脊髓水肿及继发空洞形 成。
腰椎结核续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内外有液体积 聚,且呈筒样串联,临床上称为脊髓空洞症。
好发部位:可以在颈髓或在上胸段几个节段内发生, 也可向上、下延展。少数累及脊髓全长。 病理:脊髓内空洞形成、脊髓积水,在空洞周围有 神经胶质增生。 好发年龄20~30岁间青、中年期。 病因:凡能引起颅脊蛛网膜下腔阻塞,如枕大孔区 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髓内肿瘤小脑和(或)颈髓血 管网状细胞瘤。
检查方法
• 脊柱及脊髓检查通常采用矢状面和横断面,有时 加做冠状位;使用脊柱表面线圈。 • 矢状:脊髓、椎体、间盘、蛛网膜下腔、棘突 冠位:椎体、脊髓受压、小关节 轴位:椎管形态、椎体附件、黄韧带 • 采用SE(自旋回波),FSE(快速自旋回波),T1WI 及T2WI,层厚为3-5mm;T2采用压脂系列。 • 有病灶采用增强扫描,T1采用压脂系列。
P305~314
脊柱及脊髓病变 MRI诊断(1)
脊椎(vertebra)
脊髓(spinal cord)
MR是利用电磁波成像, 而不是利用电离辐射, 显示的是信号(物质的 化学成分和分子的结构 及状态),而不是显示物 质的密度。
一个身体健康20岁男性, 晨起发现双下肢瘫,大 小便失禁,请问首选影 像学检查方法是什么?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椎间盘病变
(CT)
椎间盘膨出、突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椎管变窄
椎间盘变性突出 髓核钙化
椎间盘病变
(MR)
椎间盘变扁、信号减低(变性)、正中后脱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椎管变窄
脊椎 脊髓
(异常平片、CT、MR表现)
三、椎管内及脊髓病变: X线平片无法显示。 MR及CT可直接观察病变及相邻组织的变
(髓内病变—脊髓炎)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 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髓内病变)
室管膜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55-65%, 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发生于脊髓中 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30%,儿童比成人 多见。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 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
颈 段 脊 髓 增内 强星 扫形 描细 胞 瘤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 诊断,MRI优于CT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在于前者 多见于儿童,以颈、胸段最为常见,累 及范围较大,伴发囊变的机会较少。而 室管膜瘤呈边界清楚的结节状,并伴广 泛的囊肿。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PPT课件
二、正常MRI表现
MRI能从矢状、冠状及横断面上完 整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 与脊柱的关系 脊椎 椎间盘 椎管 椎管内正常结构
6
7
8
9
10
11
12
脊椎
骨皮质在T1、T2加权像上呈镜界清 楚、锐利的线状无信号影,松质骨组成 椎体的大部分,其信号强度与骨髓骨脂 肪 加 呈组权中织像等的呈偏含均低量 匀 信有 、 号关 较 。。 高 椎正 信 基常 号 底椎, 静体脉T2加松管权质横像骨贯上于T1 椎体后缘中部,在矢状面像显示清楚。 在 高T信1加号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
34
病理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35
MRI表现
MRI成像最能显示病变,两条“脊髓”常大小 相称,较纵裂以上的正常脊髓细,信号同正常 脊髓相近。两“脊髓”外侧可发生神经根,骨 性及纤维性间隔显示低信号,若有脂肪组织成 分,则信号升高。如两“脊髓”不对称,侧细 小显者 示常 病位 变于 的粗 全者长的。腹MR侧I还。可冠显状示面脊T1髓加栓权系像表上现可 为平髓脊 以 信髓 下 号低 , 一位 终 般、 丝 均栓直正系径常和。>2终mm丝,增T粗1及。脊髓脊膜膨出的MRI表现具 特征性。矢状面图像上见脊膜向椎管背 侧呈囊袋状膨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相 通,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或相近, 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 高信号。脊髓脊膜膨出除具上述表现外, 囊内还可见脊髓和(或)神经根。
32
33
2、脊髓纵裂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畸形,多发病于儿 童期,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小 儿行走较晚,步行困难和跛行等,约 70%-80%有局部皮肤异常,如生有毛发、 色素沉着及脂肪瘤等。
脊柱和脊髓的MR诊断(ppt文档)
(10%-15%)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小儿的发病率高,男
性略多于女性 • 40%以上可伴发脊柱发育异常。
胸段肠源 性囊肿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 青年人髓核含水量约80%-90%,纤维环含 水量约80%。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含 水量逐渐减少
• 成人后为黄骨髓,无强化
• 椎体的上、下缘为终板,终板由软骨覆盖,椎 间盘附着于软骨上
• 椎间盘中央为凝胶状核心(髓核),周围是致 密的纤维软骨和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环)
• 小儿椎间盘T2WI呈高信号,但中心可见残余 脊索所致的低信号
• 10-20岁椎间盘中央可出现致密纤维组织所致的 低信号带
• 成人T2WI椎间盘中央髓核等呈高信号,周围 的纤维环等呈低信号
• MRI可以直接显示脊髓、圆锥、终丝及 马尾等结构
•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硬膜囊、神经根、 硬膜外脂肪、静脉丛及黄韧带等也显示 较清晰
• 正常强化的结构:硬膜外静脉、静脉丛、 背侧神经节、脊膜(轻度)以及骨髓和 椎间盘纤维软骨(只在儿童强化)
• 正常无强化的结构:脊髓、神经根以及 骨髓和椎间盘(少年及成人)
• 胸腰段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占50%以 上;颈段的血管畸形占40%左右
• 为常见,多发生在4080岁,40%以上为外伤引起,60%为隐性发病。 绝大多数含有单一的跨硬膜的动脉供血血管,引 流到硬膜下动脉化的静脉,引流静脉通常延伸到 多个节段
II型:又称球形畸形,是一种髓内的血管畸形。常 见于年轻人。颈髓背侧为好发部位,由多支脊髓 前动脉或脊髓后动脉形成局部血管丛供血,引流 进入纡曲的动脉化血管丛,这些血管包绕在脊髓 表面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MR诊断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以及脊髓终丝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也可因囊变而呈环状 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椎体转移瘤--横断面T1WI增强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矢状面T1WI和T2WI
椎体转移瘤--横断T1WI
淋巴瘤
MRI表现:浸润性生长,推移或包绕脊髓。椎管内硬膜外肿块多为均匀信号, T1WI肿块信号低于脂肪,高于肌肉,与脊髓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 矢状位多呈长棱形。可通过椎间孔向椎旁软组织蔓延形成椎旁包块。椎体或 附件可有弥漫性或斑片状异常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
室管膜瘤的血供极为丰富,容易出血,出血灶多 位于肿瘤边缘,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钙化非 常少见。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实际
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
女,22岁,反复胸背 痛3个月,双下肢无 力2个月
韧带下型(椎旁型)
• 常见于胸椎 • 病变在前纵韧带下
扩展 • 椎体前缘骨质破坏 • 椎间盘完整。 • 病变发展,向后扩
散可累及多个椎体 及椎间盘。
男,20岁,反复胸背痛伴消 瘦1个月
男,30岁,腰背痛伴双下肢乏力20多天
• 硬膜外脓肿
T1WI增强扫描
沉积 骨质硬化
Modic I型
Modic II型
Modic III型
韧带退行性改变
• 脊椎失稳引起周围韧带受力增加,出现纤 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多见于前纵 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
脊椎骨骼改变
• 椎间盘变性可 引起相邻椎体 发生骨髓水肿、 脂肪沉积、骨 质增生肥大等。
退变性脊椎滑脱
<20 90-110
ETL
<4 7-16
NEX 层厚
2
3
2-4 3
• 怀疑椎骨或软组织病变时, T2WI应行脂肪抑制
• 颈椎增强扫描最好亦采用脂 肪抑制
• 为减轻脑脊液流动伪影,可 施加流动补偿技术
• 为减少吞咽运动伪影,可在 咽喉部设置空间预饱和带 (相位编码非上下方向)
胸椎的MRI检查
【线圈】 • 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234 【体位】 • 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 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胸椎在同一矢状面上,
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腹腔脏器、大血管伪影 •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避免腹腔脏器的
呼吸运动伪影及大血管的搏动伪影
T1WI T2WI
TR(ms) 300-600 2500-4000
TE(ms) <20 90-110
ETL <4 7-16
NEX 层厚
脊柱和脊髓常见病变的MRI诊断
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
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
神经鞘瘤MR表现
病例1
神经鞘瘤MR表现
病例2
腰4椎管内神经鞘瘤(增强)
病例3
神经纤维瘤病 neurofibromatosis
脊膜瘤MRI诊断
脊膜瘤常位于胸段或颈段椎管内,呈宽基底
增强扫描病灶强化
脊柱炎和关节盘炎 spondylitis and diskitis
脊柱、脊髓炎性病变
• MRI 1. 圆锥以上肿瘤多呈长圆形,所在部位脊髓增粗;位于圆
锥以下的肿瘤呈球形或分叶状
2. 肿瘤可发生囊变 继发脊髓空洞 3. 增强实性部分及种植转移灶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 ependymoma
•Pre-Gd
•Post-Gd
髓内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的鉴别
鉴别要点 年龄
发病部位 生长特点
出血
室管膜瘤
依附在硬脊膜上,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少数可为低信号,增强 扫呈明显强化。
邻近椎体,椎板及椎弓根因受肿瘤长期压迫
而出现异常信号。
与神经鞘瘤相比,较少囊变及哑铃状改变。
脊膜瘤MRI表现
病例1
脊膜瘤 meningioma
病例2
脊柱转移瘤
病理:成人最常见的脊椎恶性肿瘤 以胸椎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血管
母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神
经纤维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血管瘤
星形细胞瘤
病理
儿童最常见的髓内肿瘤 10~25岁好发 多为原纤维型 以良性多见 好发于颈胸段脊髓 常多节段侵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实际
STIR(Fs T2WI)脂肪抑制T2加 权,主要用于观察椎体病变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
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柱和椎管内肿瘤
• 髓内肿瘤定位: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 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 母细胞瘤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神经鞘瘤MR表现--T1WI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Sag-T2WI,矢状位T2加权序列上,骨皮质、韧带呈低信号,骨髓呈中等 偏高信号,椎间盘(髓核及内纤维环的信号较外纤维环高)呈中等信号,
信号强度高于椎体,蛛网膜下腔、脂肪呈高信号,本序列对于椎间盘、脊 髓病变的显示很大的有优势,是临床最常用的序列。
Ax-T2WI,轴位T2加权序列 上。本序列在椎间盘病变及 椎管内占位病变定位上有很 大的优势。
二 星形细胞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 脊髓呈梭形增粗,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构成两端 脊髓内常并发脊髓空洞
➢在T1WI上病变区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 呈高信号, 肿瘤内常出现较小、多发、偏中心分布的囊变区信号 不均匀,呈T1WI更低信号和T2WI更高信号。
➢增强扫描肿瘤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并有延迟增强现 象,有时可呈连续性多个节段增强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MR诊断
正常脊柱的扫描系列及表现
Sag-T1WI,矢状位T1加权序列具有成像速度快,定位简单的优势。在该序 列上,骨皮质、韧带、蛛网膜下腔呈低信号,骨髓呈中等偏高信号,椎间盘 呈中等信号,信号强度低于椎体,脂肪呈高信号,肌纤维间隙因为脂肪的存 在而呈高信号,本序列在正常解剖显示上有优势。
二 星形细胞瘤MR诊断
(一) 概述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25%,常发生在20~50 岁之间,男性稍多。发病部位以胸颈段最多(占 75%),肿瘤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甚至可累及 脊髓全长。
病理:肿瘤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性
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解,肿瘤可发生囊变形 成空洞(占38%),空洞可向上延伸至延髓。脊髓 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低于脑内,76%为Ⅰ~Ⅱ级, 但其恶 性程度与肿瘤范围不成比例。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
颈 段 脊 髓 增强扫描内星形细胞 瘤
血管母细胞瘤
占髓内肿瘤的1%~5%. 40岁以前好发。 75%的血管母细胞瘤位于脊髓内,多在脊髓背侧,其中10%~15%者同时累及脊 髓和硬膜下,位于脊髓外的肿瘤,多累有背侧软脊膜。 常见于胸段和颈段脊髓,80%为实性病灶,30%合并小脑及延髓的血管母细胞瘤, 胰腺、肾脏及卵巢的良性囊肿,表现为VonHipple-Lindau综合征。 43%的肿瘤见髓内囊肿,具有特征性。囊肿可发生于肿瘤所在部位,也可与肿瘤 完全分开
MRI表现
肿瘤富含血管,MRI可显示流空效应所致的髓内低信号。 T1WI 上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当囊肿形成时,肿瘤周围可见清晰的囊壁。 壁结节常位于脊髓背侧,在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 扫描,肿瘤结节明显强化。
髓外硬膜下肿瘤
定位:病灶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脊髓受压向健侧移位。 神经源性肿瘤 、脊膜瘤等。
大小 5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 6 囊性部分由肿瘤坏死液化和脊髓继发性空洞两部
分组成,脊髓继发空洞则表现为CSF样信号强度。
与星形细胞瘤的鉴别
室管膜瘤多位于圆锥部及马尾神经,而星形细胞瘤多位于颈胸段。 室管膜瘤多位于脊髓中央,呈膨胀性生长,而星形细胞瘤则多呈偏心性生长,边 界不清楚。 室管膜瘤合并出血的比率高于星形细胞瘤。
(一) 概述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以及脊髓终丝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一) 概述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 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 瘤的29%,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病理: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少数可多发,
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于椎管后外侧,肿 瘤直径通常仅几厘米,有时较大易发生囊变,甚至出血。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椎管外而呈哑铃状。由于肿瘤生长 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 有水肿软化等。
为多,好发部位是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绝大 多数为良性,仅少部分为恶性,呈膨胀性生长造成 对邻近脊髓组织的压迫,骶尾部肿瘤可沿终丝进入 神经孔向髓外和硬膜外生长,而此处已无脊髓组织, 故有时判断肿瘤位于髓内或髓外十分困难。
组织学上可分为乳头型、粘液乳头型、上皮型、 多细胞型和混合型等。其中终丝室管膜瘤以粘液 乳头型多见,而颈髓室管膜瘤多为多细胞型。镜 下可见瘤内间质少,血管为其主要支架,有时可 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可将血管堵塞, 引起部分瘤组织变性。
三 神经鞘瘤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也可因囊变而呈环状 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