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初中数学
集体备课教案初中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平面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定义与特点。
2. 常见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3. 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常见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共同研讨教学方法。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教室的黑板、书本封面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图形的认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平面图形的定义与特点,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平面图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概念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房屋设计、道路规划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6. 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注重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 模板(优秀7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优秀7篇)初中数学教案格式篇一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章节名称2、教学目的3、课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8、教学参考资料9、教学后记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
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
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方根的概念: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即为乘以自身得到这个正数的那个正数;负有平方根,即为乘以自身得到这个正数的那个负数。
2. 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难点: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学故事引入平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利用数学故事引入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方根。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方根的知识。
5.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平方根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七、集体备课时间安排:1. 第一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初中数学组教研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初中数学组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本次集体备课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分析教材特点、知识点、难点、重点以及教学目标。
2. 教法研究针对不同知识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学法指导针对不同学情,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 课堂教学设计结合教材、学情和教法,共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备课过程1. 教材分析首先,由备课组长带领全体数学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材的结构、内容、知识点、难点、重点以及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章节,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后续的备课奠定了基础。
2. 教法研究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们针对不同知识点,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概念教学,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于计算教学,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几何教学,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学法指导针对不同学情,教师们共同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对于优秀学生,可以适当提高学习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们根据教材、学情和教法,共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环节:通过趣味问题、生活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新授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巩固练习环节: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四、备课成果1. 教学设计优化: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教材、学情、教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备课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备课内容1. 教学大纲解读(1)分析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3)分析学情,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2. 教学方法探讨(1)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2)探讨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
(3)分析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
3. 教学评价研究(1)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2)研究如何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作用,改进教学策略。
4. 教学反思与改进(1)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原因。
(2)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成长。
四、备课过程1. 确定备课主题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确定备课主题,如“三角形”、“二次函数”等。
2.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备课主题进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教学建议。
3. 撰写教学设计根据讨论结果,撰写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4. 课堂展示选取部分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5. 反馈与改进针对课堂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调整教学设计。
五、备课成果1. 形成一套完整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参考)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参考)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1 实数学习目标:了解实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教学内容: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实数的性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
1.2 代数式学习目标: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运算。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进行练习巩固。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 方程学习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会解法。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2.2 不等式学习目标: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学会解法。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第三章:函数与图形3.1 函数学习目标: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并探究函数的性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3.2 图形学习目标:掌握常见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线段、射线、圆的性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第四章:几何初步4.1 点、线、面学习目标: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内容:点的概念、线的概念、面的概念。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4.2 平面几何学习目标: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的基本定理、性质。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定理和性质。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四则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数1.1 整数的概念与分类1.2 整数的运算1.3 整数的应用2. 第二章:小数2.1 小数的概念与分类2.2 小数的运算2.3 小数的应用3. 第三章:分数3.1 分数的概念与分类3.2 分数的运算3.3 分数的应用4. 第四章:四则混合运算4.1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法则4.2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技巧4.3 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5.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5.1 方程的概念与解法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3 方程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法则;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运算规则;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 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与测验: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应用: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2. 多媒体课件: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的课件3. 教具:计数器、实物模型等4. 练习题:各类练习题和测试题5. 网络资源:相关数学学习网站和教学视频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整数(2课时)2. 第二章:小数(2课时)3. 第三章:分数(2课时)4. 第四章:四则混合运算(3课时)5.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4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备课教案5篇
初一数学备课教案5篇初一数学备课教案5篇教案中也包含了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一数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初一数学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2、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则的探索及运用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理解及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足球赛图片,你知道足球赛中“净胜球”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口答,教师介绍净胜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场比赛的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课题。
)二、探求新知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1)、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又赢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2)、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例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你能把上述结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净胜球数,从而列出算式:(+3)+(+2)= +5;(+3)+(-2)= +1,教师板书。
)(3)、除了上面所说的“赢了再赢”,“先赢后输”,你还能说出其它可能的几种情况并用加算式表示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输赢球其它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完整地说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算式:(-3)+(+2)= -1,(-3)+(-2)= -5,(-3)+0= -3,0+(+2)=+2,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最后的净胜球情况,由学生说出结果并列出算式:(+3)+(-3)= 0,0+0=0 )2、你能举出一些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学生列举实例并根据具体意义写出算式)3、学生活动:(1)、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2)、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3)、你还能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教师示范活动(1)的操作过程,学生列出算式并完成(2)(3),得到一组算式,教师板书。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实数的性质和运算1.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方法,举例说明运算规则,进行练习题的讲解。
1.2 实数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实数的定义,介绍实数的性质,如正负性、奇偶性、绝对值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第二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1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介绍一次函数的性质,如斜率、截距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2.2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介绍二次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顶点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3.1 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介绍三角形的计算方法,如周长、面积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3.2 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四边形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介绍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如周长、面积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第四章:概率和统计4.1 概率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概率的定义,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4.2 统计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统计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统计的定义,介绍统计的计算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第五章:方程和不等式5.1 线性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理解线性方程的概念,掌握线性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讲解线性方程的定义,介绍线性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代入法等,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讲解。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白沙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数学备课组组教研工作以课堂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切实加强级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导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研质量, 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以备课组为单位,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理论学习,说、讲、评要有实效,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
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和教学中。
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集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测评。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
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
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
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三)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参考)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参考)章节一: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介绍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讲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举例说明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1)引入有理数的加法概念;(2)讲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互为相反数相加等;(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4)举例说明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总价等。
4. 作业布置(1)练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二:平方根1. 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根的概念;(2)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3)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介绍平方根的概念;(2)讲解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3)举例说明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1)引入平方根的概念;(2)讲解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包括直接计算、近似计算等;(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4)举例说明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面积、求解方程等。
4. 作业布置(1)练习求一个数的平方根;(2)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三:角的度量1. 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概念;(2)掌握角的度量方法;(3)能够运用角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1)介绍角的概念;(2)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包括度、分、秒的换算等;(3)举例说明角的大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1)引入角的概念;(2)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包括用度量工具(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等;(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4)举例说明角的大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图形的角度、描述物体运动等。
4. 作业布置(1)练习角的度量;(2)运用角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四:一元一次方程1.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备课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教师反思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编排意图。
(2)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提炼核心概念。
(3)分析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难点:对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实际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运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核心概念、公式、定理。
(3)课堂练习:设计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 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备课实施1. 教研组长组织备课活动,明确备课时间、地点、内容。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参考)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参考)第一章:实数的认识与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及特点。
2. 熟练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
3. 能够运用实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实数的定义及分类。
2. 实数的运算方法及运算律。
3. 实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实数的分类及特点。
2. 实数运算律的应用。
3. 实际问题中实数运算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数学软件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和运算。
3. 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实数运算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实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实数的运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组织学生进行实数运算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4.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实数运算解决,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实数运算练习题。
2.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实数运算解决,并写成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本章通过讲解实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实数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实数运算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下一章中,将继续深入学习实数的运算,包括乘方、开方等运算。
六、实数的乘方与开方教学目标:1. 理解实数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运算规则。
2. 学会实数开方的概念,掌握开方的运算规则。
3. 能够运用乘方与开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实数乘方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2. 实数开方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3. 乘方与开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实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2. 实数开方的运算规则。
3. 乘方与开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中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为了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旨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备课内容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2)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备课步骤1. 集体讨论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 分组讨论,针对每个章节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 教师代表进行教学设计汇报,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4. 整合意见,完善教学设计。
5. 制作课件,准备教具。
6. 进行试讲,相互观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四、教学设计1. 教学环节:(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新课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3)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手段:(1)实物教具:展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2)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动画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初中数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又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六、随堂练习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初中数学教研组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备课目标1. 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数学(2)教材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重难点:函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模块。
2.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易分散,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学规律。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四、备课实施1. 集体备课(1)定期组织教研组活动,讨论教材、学情、教学方法等问题。
(2)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3)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个人备课(1)根据集体备课成果,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进行个性化备课。
(2)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
(3)设计创新性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学数学备课教案(5篇)
中学数学备课教案(5篇)中学数学备课教案(5篇)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由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下面给大家分享中学数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中学数学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3+(+5)=2、-(-2)= -[-(+23)]=,+[-(-2)]=3、20__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出示课题)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2)-(-10)=8=(-2)+8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P.24例1 计算:(1) 0-(-3.18)(2)(-10)-(-6)(3)-解:(1)0-(-3.18)=0+3.18=3.18(2)(-10)-(-6)=(-10)+6=-4(3)-=+=12、课内练习:P.241、2、3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做一做
(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填写下表:
层数n
1
2
3
4
5
…
物体总数y
1
3
6
10
15
…
『师』:在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有几个?分别师什么?
『生』:变量有两个,是层数与圆圈总数。
(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 ,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2.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重难点
1.两个法则的逆运用.
2.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若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则x叫a的算术平方根.)
下面我们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来求下列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以及边长之间的关系.
4.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个性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反思:
诸市一中教师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方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周次
课题
第二单元实数
第七节二次根式
集体备课
教师
执笔
王婵
备课组成员
王婵、杨淑辉、禹杰玉
教学目标
1.式子 (a≥0,b≥0); (a≥0,b>0)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教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一个数a的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
(2)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
(3)当a≥0时,式子a,-a,±a,的意义各是什么?
(1)随堂练习
(2)化简:(1) ;(2) ;(3) ;(4) .
四.课堂小结
个性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反思:
诸市一中教师集体备课教案(设计方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周次
课题
第三单元位置与坐标
第一节确定位置
集体备课
教师
执笔
王婵
备课组成员
王婵、杨淑辉、禹杰玉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感受物体定位的多种方法
3.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也是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三、讲解例题: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8;(2)-8;(3)0.125;(4)-27125;(5)0.
分析: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我们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2)因为 =8,所以-8的立方根是-2即 =-2
(是平方数.如(1)中根号内的9移到外面变成了3;(2)、(4)中也是,(3)中有64移到外面成了8.(5)中16移到外面变成4,(6)中分母16,分子25移到外面变成4,5.)
也就是说被开方数中能分解因数.且有些因数能开出来.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化简.那么像下面的式子 叫不叫化简呢?(化简)
能否说一下它的特征呢?
3.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2)-38;(3)1;(4)0.
4.求下列各式的值:
(1)100;(2) ;(3) ;(4) ;(5) ;
五、小结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一个数的立方根?怎样用符号表示数a的立方根?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数的立方根与数的平方根有什么区别?
3.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但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但没有平方根.
问: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后得出结果.
(由正方形面积公式得a2=8,b2=2.所以大正方形边长a= ,小正方形边长b= .)
问:那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倍分关系呢?请观察图中的虚线.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所以 =2 .)那么 根据什么法则就能化成2 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任务.
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出,每过6分钟摩天轮就转一圈。高度h完整地变化一次。而且从图中大致可以判断给定的时间所对应的高度h。下面根据图5-1进行填表:
t/分
0
1
2
3
4
5
……
h/米
t/分
0
1
2
3
4
5
……
h/米
3
11
37
45
37
11
……
生活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变化的量,你了解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吗?如: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路程的距离与所用时间……了解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下面我们就去研究一些有关变量的问题。
1、初步掌握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2、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能识别自变量与因变量,给定自变量的值,相应地会求出函数的值。
3、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①计算当fenbie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
②给定一个V值,你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2、议一议
在上面我们研究了三个问题。下面大家探讨一下,在这三个问题中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不同点是:在第一个问题中,是以图象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中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是以关系式来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明确“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
二.新课讲解
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两个法则是什么?
( (a≥0,b≥0); (a≥0,b>0))
请大家根据上面法则化简下列式子.
(1) ;(2) ;(3) ;(4) .
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步骤反过来推是否成立?即从右往左推
(.因为从左到右是等式的推导,而从右向左也是等式的推导,只不过是反过来推也应成立.)
确实成立.下面再分析这些式子:
并和上节课的两个法则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吗?请大家交流后回答.大家能否用式子表示出来?
小结: (a≥0,b≥0) (a≥0,b>0.)
化简:(1) ;(2) ;(2) ;(4) ;(5) ;(6) .
.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刚才化简的这些式子有何规律呢?
这说明根号里面的数有一部分移到了根号外面,那么什么数能往外移呢?它们又具备什么条件呢?
二、引入新课
1.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
2.立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用式子表示,就是,如果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数a的立方根用符号“ ”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注意:根指数3不能省略).
(3)因为 =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0.5,即 =0.5.
(4)因为(- )3=- ,所以-27 125的立方根是-35,即 =- .
(5)因为 =0,所以0的立方根是0,即 =0.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
四、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4的平方根是2;(2)8的立方根是2;(3)-0.064的立方根是-0.4;(4)127的立方根是±13
(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
5、(1)电影院确定一个座位,需要几个数,怎样确定?
(2)如果老师要点一名同学回答问题,又不知道同学们的姓名,请大家帮忙设计一种方法,让老师站在讲台上就能让同学知道老师在叫自己
6、(1)正门北偏东27度的方向上有那些动物景点?要想确定蝴蝶馆的位置,还需要有什么数据?
(2)据正门图上的距离1cm处的景点又有哪些?
(3)要确定每个景点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7、请用图上街道或十字路口为参照,说出莲花中学位置
8、在生活中,你想确定什么物体的位置?用怎样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假定我是位游客,我知道钟楼的位置和附近主要街道的位置,你是位小导游,请你为我介绍西安的风景名胜如南城门,大雁塔,碑林,等的位置,)
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周次
课题
第四单元一次函数
第一节函数
集体备课
教师
执笔
王婵
备课组成员
王婵、杨淑辉、禹杰玉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地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会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概括抽象成为数学问题。
一般地,当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或者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时,用法则的逆运算;当两个含有根号的数相乘或相除,它们的被开方数单独开不出来,但是通过相乘或相除能出现开得尽的因数时用法则.
例题讲解
[例1]化简:(书上50页例2)
[例2]化简:
(1)-2 ;(2)- ;(3)- ;
(4) ;(5) ;(6)
三.课堂练习
3、实际上这都有赖于“卫星全球定位仪”——GPS,因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我们可以通过目标物如神州五号飞船的返回仓发出的信号,利用GPS“卫星全球定位仪”测得它的经纬度,顺利的找到我们的英雄杨利伟。板书GPS定位(经度,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