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观点:运动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
程度,测量滑块的运动距
推理而抽象
)物体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现象。
.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
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例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合力:一个力(和
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设
我们为什么可以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重力?在测量中注意些什么?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在测量中必须让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第一课时。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课导学】公元4世纪,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够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发现:“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同学们,你赞成谁的观点,请你们辩论,拿出能证明你观点正确的依据,或者实验证明你的观点的正确性;同样你也可以拿出依据或经过实验来驳倒你认为错误的观点。
结合课本内容,你们可以思考、讨论、做一做下面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如图1):图1【探究活动】运动物体若不受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1.想一想、填一填: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在冰面上、草坪上踢足球,足球在平面上滚动的时间更长,滚动的距离更远;这因为在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2.反思: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让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观察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运动距离的远近,从而达到实验的初步目的。
3.议一议、填一填:为了让运动物体最初的速度相同,使实验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可以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的位置滑下(如图2),观察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和长短。
图24.初步结论:在初速度相同时,在水平面上,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时间;运动距离。
5.点拨:但是我们却无法做到让运动的物体不受摩擦力,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证明不受力的物体是否会一直运动下去。
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消失,那么小车将做。
象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而后得出结论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叫做理想实验法。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用过,比如:研究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的“真空罩”实验。
【知识梳理】1.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错误的,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理论是正确的,而且他们注重了实验研究。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来维持物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能说出什么是惯性,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会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的惯性。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物体的惯性。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前准备】木板、小车、布、毛巾、斜面、刻度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观察并思考过下列现象吗?对静止的木箱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子停了下来.用铁锤敲击铁钉,铁钉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击,铁钉就不再下陷.从我们身边的许多类似事例中似乎可以这样总结:要让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则似乎必须不停地对物体施加作用力,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认识正确吗?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一定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一)、历史回顾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他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够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伽利略认为如果各种阻力都小到可以忽略,在理想情况下小球将会沿右侧斜面上升到与左侧下落点等高的地方,而且右侧斜面的坡度越小,小球要上升到相同高度所用的运动时间就越长;如果右侧成了水平面,那么,小球将因为永远无法达到那个高度而一直沿直线运动下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辆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的图片,询问学生:“汽车为什么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的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3.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物体运动状态的奥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讲解惯性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惯性的含义,如运动员跳远前的助跑。
3.分析外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实验设想。
在案例中,我们将结合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他人交流分享。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获奖教案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2)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包括速度大小一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5)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6)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观察实验形成力与运动究竟是什么关系?(2)通过实验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4)知道历史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再研究过程得到自己发现的喜悦。
(2)领会理想实验方法的意义(3)由惯性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物理学习的情感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
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
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
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核心素养1、领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虽然继续运行,但是最后也将停下来。
火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假如没有摩擦力的作用,那火车的运动状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二、情景引入观察滑板车怎样才能前进?人推箱子,箱子前进,不推会动么?你还能说出那些类似的例子?小朋友玩滑板车路上奔跑的汽车滑冰运动滑雪运动思考以上例子说明物体要怎样才能运动起来?这说明力和物体运动运动有什么关系?答:物体受力才会运动,不受力运动就会停止。
这是真的吗?物体运动真的要力来维持吗?列车进站后,关闭发动机后虽然继续前行,但然后会慢慢停下来,火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摩擦力致汽车停下来。
假如没有摩擦力,那又会如何呢?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
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
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
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
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
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7-4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
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
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的第七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 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掌握其基本概念;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3.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实验探究过程;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摩擦力计等);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地铁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解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改变;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验现象;5.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 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 描述一下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现象,并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3. 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探究过程;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与其他物理学定律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等。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一、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实验探究: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惯性现象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其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实验结果与理论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教科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乘坐公交车时,车辆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倒,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理论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定律。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5.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地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实验探究过程以及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看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这一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如牛顿的其他定律,以及其他物理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运用在上述教学设计中,实验探究过程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环节。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 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和方法;3. 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掌握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牛顿第一定律;2.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砂纸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电梯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是否会一直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解释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的运动情况,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有效性。
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以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应用与拓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滑板运动、汽车刹车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表述: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的运动情况,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有效性。
应用: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描述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和方法;(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2. 答案:(1)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_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2. 实验探究:验证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掌握其基本概念;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实验验证;2.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毛巾、木板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电梯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让学生明确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滑倒、刹车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牛顿第一定律;2. 板书内容:定义和表述,实验验证,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乘坐电梯时,为何感觉身体会前倾?(2)在平直的马路上,为何车辆难以刹车?2. 答案:(1)乘坐电梯时,由于电梯的突然停止,身体原本的运动状态受到突然改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身体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感觉前倾。
(2)在平直的马路上,车辆原本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刹车时,车辆受到外力作用,但由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作用,车辆的运动状态难以突然改变,因此难以刹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通过练习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3.实践应用阶段: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和预测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如解释交通工具的运动原理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巩固拓展阶段: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开展拓展活动,如科学研究小组、物理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评价反馈阶段: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教学设想,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1.引入阶段:
-利用生活实例或动画视频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速度、力的概念,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阶段: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设计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误,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图片,如滑动的滑板、滚动的足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它们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7.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沪科版
5.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与后仰、车辆刹车距离等。
-解释和预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
6.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现象。
-假设与理论:基于牛顿第一定律,提出关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解释。
2.辅助材料:
-准备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图片,如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状态、惯性现象的实例等,以便直观展示概念。
-制作或收集相关的图表,如质量与惯性的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惯性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搜集和剪辑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教学视频,如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太空中的物体运动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6.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了解自己在牛顿第一定律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主动向教师或其他同学请教问题,积极寻求帮助。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
课后作业
1.请写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并解释惯性概念。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请分析生活中一个惯性现象,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观察,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分析与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
7.团队合作与交流
-小组讨论:针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展示与点评: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提高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8.安全意识与责任
-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采用动画或视频资料,辅助解释惯性现象。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将惯性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7.1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第一节,主要讲解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及表述;2. 惯性的概念及惯性定律;4.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表述,掌握惯性的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惯性的概念及惯性定律的理解;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解释这些现象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表述,以及惯性的概念。
通过举例、动画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物理题目,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6. 板书设计:板书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表述,以及惯性的概念。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现将桌面突然倾斜,物体开始滑动。
请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物体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
当桌面突然倾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由于惯性的作用,物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开始滑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沪科版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知道什么是惯性。
3、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过程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新知导学,合作探究自学指导1、先认真预习课本125-129页,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在研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完成时间10分[探究一] (10分钟)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根据你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牛顿第一定律当堂检测班级姓名小组分数1、做伽利略实验时,每次做实验都用同一小车,从同样高的斜面上运动下来,使它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则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同样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得就越远B、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C、小车的速度减小是由于受到了阻力D、这个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2 、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永远保持静止B、运动的物体是不会停下来的C、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D、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3、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A、立即停止B、速度减小,最后停止C、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D、做匀速直线运动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具有惯性5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门窗密闭的车厢内的一人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A、手的后方B、手的前方C、落在手中D、无法确定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3、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将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就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4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学案导学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先学后教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伽利略通过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将以这一速度地运动下去。
3、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他提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
小组合作1.缺乏科学分析的生活经验得出的错误结论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人们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2.伽利略实验后得到的结论(你能分析出下面的实验与伽利略做的实验的异同吗?)(1)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如图(a)。
(2)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如图(b)。
(3)让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滑到玻璃的平面上,记录滑块运动的距离,如图(c)。
(4)比较滑块在毛巾、棉布、玻璃板平面上的运动距离,并将比较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5)推论: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滑块将会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它是力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纠正了人们对力与运动的错误认识。
当堂达标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物体受力才会运动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2.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A. 立即停止B.速度减小,最后停止C.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D.做匀速直线运动3.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当速度达到3m/s时,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物体将()A.慢慢停下来B.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速度小于3m/sC.立即停下来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3m/s4.如图桌面上的某物体在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当物体离开桌面时,它所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沿竖直方向下落B.沿虚线运动C.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确定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速度将逐渐减小,最终会静止下来;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牛顿第一定律 学案
年级 课题 八 科目 物理 主备 课型 预习 展示
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演示课本P128的惯性小实验,并阅读课本P128—129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图 7—5,硬纸片受到来自弹性片的 作用,它原来的静止状态被改变了,所以被弹走。而此时砝 。
审核 班级 姓名
八年级
展示提升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2.下面列举的实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A.用铲子将煤抛进火炉中 C.汽车司机系安全带 )
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B.拍打衣服,使衣服上附着的尘土掉落 D.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无摩擦力)滑块的运动情况将 。 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体持 的基础上,通过 状态或 状态。牛
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
而抽象概括出来。
(二)惯性:离开脚的足球会在草皮上滚动一段距离后逐渐停下来。是什么力使足球停下来?_____________ 如果是在平整的水泥地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踢足球,足球也会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这段距离和草皮上的 距离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如果物体不受力,情况会怎样?____________ 二、预习新知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观察下面的两个演示实验,并阅读课本P125—126后,说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1)用力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推动,小车停下。 (2)正在滚动的球遇到障碍物停止滚动。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伽利略的观点是: 2.合作探究:完成课本P127图7—4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让同一滑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目的是为了使滑块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 同”或“不同”) (2)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表面,是为了让滑块受到的 (3)本实验要记录什么?比较什么? (4)实验中可得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 距离越 是 (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物体在 ,滑块前进的 力不同。 。 (填 “相 ___ 1.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设计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研究:牛顿第必定律【学习目标】1.认识牛顿第必定律,认识定律的建立过程及理想化的实验方法。
2.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经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必定律的理解。
3.激情参加,培育优异的学习习惯和养成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要点:牛顿第必定律。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照学习目标,先静心阅读教材125 页— 128 页,认识牛顿第必定律,认识定律的建立过程及理想化的实验方法。
2.找出自己的诱惑和需要谈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谈论怀疑。
3.用 5 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预习案。
【预习案】一、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1.亚里士多德以为:2.伽利略以为:3.你以为: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假如没有摩擦,小球将上涨到本来开释时 ______。
2.减小斜面的倾角,假如没有摩擦,小球滚上另一个斜面,小球在该斜面上_____(填“能”或“不可以” )达到本来的高度。
3.连续减小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水球将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诱惑:请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研究案】研究点一:牛顿第必定律实验1.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向来运动下去吗?2. 猜想:。
3.设计实验与拟定计划:试验方法:器械:4.进行实验与采集凭据:接触面小车遇到摩擦力的大小(大、较大、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s/m 粗糙的水平面比较圆滑的水平面很圆滑的水平面5. 解析与论证:在其余条件同样时,平面越圆滑,小车遇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行进的距离就越。
这个结论依旧没法解答我们开始提出的问题,我们需要以实验为基础,以科学事实为依据,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合理外推。
你的推理过程是:若是平面足够圆滑(完整没有摩擦阻力),滑块会在水平面上。
这类实验做不出来,而是在思想中塑造一种理想过程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7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和惯性的理解2.难点: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识回顾1.力是对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哪些内容?答:(1)由静止变运动。
(2)(3)(4)(5)。
合作探究活动1:1.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啊,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谈一谈。
2.早在2000多年以前,亚里斯多德和伽利略都对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进行了研究,你比较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看。
活动2:实验探究: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会停下来、还是继续运动下去?如果运动,又将怎样运动?1.大家回忆以前做过的“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该实验中,我们能使玻璃罩内达到绝对真空吗?我们又是怎样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的?3.结合上述“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你应如何设计实验,探究运动物体“没有受到阻力”时,将如何运动?4.按照图6-6分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其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将木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测量出来,记录在下表中。
5.思考⑴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是否相同?⑵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是否相同?小车在哪种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快?在哪种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慢?你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⑶由此推测:假设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怎样运动?活动3: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并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初步认识惯性1.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为什么立定跳远不如急行跳远跳的远?(2)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为什么很难立即停下来?2.观看老师演示图1和图2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活动4:1.观察图3中的两幅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1)图3中图片的两种情景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为了确保平时的乘车安全,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新课导学】
公元4世纪,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够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
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发现:“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
同学们,你赞成谁的观点,请你们辩论,拿出能证明你观点正确的依据,或者实验证明你的观点的正确性;同样你也可以拿出依据或经过实验来驳倒你认为错误的观点。
结合课本内容,你们可以思考、讨论、做一做下面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如图1):
图1
【探究活动】
运动物体若不受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1.想一想、填一填: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在冰面上、草坪上踢足球,足球在平面上滚动的时间更长,滚动的距离更远;这因为在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2.反思: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让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观察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运动距离的远近,从而达到实验的初步目的。
3.议一议、填一填:为了让运动物体最初的速度相同,使实验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可以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的位置滑下(如图2),观察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和长短。
图2
4.初步结论:在初速度相同时,在水平面上,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时间;运动距离。
5.点拨:但是我们却无法做到让运动的物体不受摩擦力,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证明不
受力的物体是否会一直运动下去。
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如果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消失,那么小车将做。
象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而后得出结论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叫做理想实验法。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用过,比如:研究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的“真空罩”实验。
【知识梳理】
1.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错误的,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理论是正确的,而且他们注重了实验研究。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来维持物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