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中肺病意象的深层次挖掘
巴金散文多感怀之作
巴金散文多感怀之作。
正如他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所说:“五十多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
”作者的这篇悼念亡妻的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受自己的牵连而遭罪,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默默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
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对林彪、“四人帮”迫害无辜的愤恨之情,对夫妻受难中善良的人们给予帮助的感情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正是这一作品充满感情色彩,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的重要艺术因素《怀念萧珊》于朴实无华人叙述之中凝聚着巨大的情感内容,体现了巴金作品惯有的叙事风格。
散文娓娓地叙述作者自己的一件件往事——夫妻在“文革”期间共同经历的磨难,萧珊得病和去世的情景,她那与人为善的性格,以及作者与她相识的回忆,看似随意的安排却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在结构,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散文以平实的叙述,在表达基本内容的同时,又把内在的情感以及特定的艺术氛围传达出来。
特别是文中关于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的互相勉励和萧珊去世后的情景途述,蕴含着无尽的辛酸和对故人的怀念,极具艺术力量。
“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
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骨灰搀和在一起。
”散文结尾的这段叙述把作者对妻子的至爱这情以及散文特有的如泣如诉的情调表达得淋漓尽致。
跟这部平实、朴素的写法相联系,巴金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夫妻俩的一个姿态,两三动作,几句话语,在作品中稍加勾勒和点染,言笑颦蹙便顿时跃然纸上。
当然,这些人物不同于叙事作品中的完整典型,但他们同样能激荡人心,在读者头脑里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
秦牧曾说过:“如果一个散文作者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不敢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来讲话,这样的散文,艺术感染力就会降低,因为那作为文学作品的特性被削弱了。
”巴金散文感情色彩浓烈,语言个性鲜明。
三十年简答题
1、比较评析蘩漪与陈白露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涵。
答:①两个人物显然有着显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是“最…雷雨‟的性格”,一个是“倦怠”于飞翔的精神漂泊者。
曹禺对她们塑造方式也是不同的。
②但就曹禺戏剧的“残忍”主体而言,两个人物的性格内涵及悲剧命运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蘩漪的“挣扎”所体现的是“宇宙的残忍”,陈白露的“回不去了”来自于生活“自来的残忍”,两者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2、.比较《雷雨》、《日出》与《北京人》的戏剧结构艺术。
答:①《雷雨》采用的“锁闭式”结构,使“过去的戏剧”与“现实的戏剧”交织在一起,使得情节集中紧凑,人物性格富有深度;“序幕”和“尾声”的设置,又增添了对戏剧远距离的理性审视,加强了“悲悯”的情怀。
②《日出》在戏剧结构上是一次不同于《雷雨》的新尝试,曹禺力求丢掉过多的“技巧”,采用“片段的方法”来结构戏剧,已达到“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
③《北京人》是曹禺“走向契诃夫”的“生活化戏剧”,其结构带有以描写日常生活琐事为主的叙事性特征。
.3、试结合作品分析,阐解钱钟书《围城》的多层意蕴。
答:这部小说基本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总体结构却又是象征的,是很有“现代派”味道的寓意小说。
第一层:是比较浮面的,如该书出版序言所说,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具体讲,就是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的描写,包括对内地农村原始、落后、闭塞状况的揭示,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的讽刺。
第二层:文化反省层面,《围城》从“反英雄”角度描写知识分子主人公,其视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同类题材作品中显示出独特性,并且用大量的笔墨客观而尖锐的揭示出种种丑陋的事态炎,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4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落后景致与沉滞的气氛。
第三层:哲理思考意蕴,这个层面蕴含着类似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普遍出现的那种人生感受或宇宙意识,那种莫名的失望感与孤独感,似乎有看破红尘的味道。
方鸿渐的行为=进城→出城→进城→出城……这样的结构寄寓着作者对人生深刻的哲学思考。
疾病·性格·叙事——对巴金小说《寒夜》的一种解读
疾病性格叙事——对巴金小说《寒夜》的一种解读余悦【摘要】在巴金的小说《寒夜》里,肺病是贯穿全篇的重要象征,它兼具了隐喻与叙事的功能,使文本充满了巨大的张力,足以超越社会写实的题材局限,以呈现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巴金通过疾病,暗示着汪文宣身上知识分子人格的压抑和适应社会转型的无力感,他的精神疼痛恰恰显示出文人在乱世对旧时理想的最后切望.【期刊名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疾病;隐喻;叙事;自我压抑;知识分子;生命力【作者】余悦【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5长久以来,人们对现代文学中的肺病意象作出了众说纷纭的阐释:它有时被归纳为高雅、纤细、感情丰富的象征,抑或苍白、消瘦、柔弱的病态美[1],有时又被视为一种个人不得志的消极,是“忧愤”时代情绪的反映[2]。
低烧带来的面泛潮红、病灶部位的隐形、生命力的枯耗、被病态催长的虚幻的热情,正是这些现实症状的神秘性,往往使肺病体现出广阔的包容力,成为内涵丰富的隐喻。
然而,疾病却也必然是对真实世界的某种再现,作为题材,肺病依然需要参与情节,并符合某些必要的现实规约,换句话说,它是写实的。
隐喻和写实,分别代表了疾病的修辞和叙事功能,从这种复杂性出发,肺病在巴金的小说《寒夜》里对人物、心理、叙述等方面进行了连环的干预,在一些“虽显犹隐”的特点上,小说超越了作家原本的期待,具备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寒夜》描写的是校对员汪文宣在社会压力、经济贫困与家庭矛盾中备受逼迫、挣扎,从而害上肺病痛苦死去的故事。
巴金虽然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只写了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3]P703,但实则是在深刻批判造成战争苦难的侵略者与加重苦难的国民政府,这位小人物的悲剧只是人们普遍命运的缩影。
肺疾在这样的创作意识下成为主人公汪文宣悲惨、凄凉命运的直接写照,区别于上世纪20年代丁玲、郁达夫笔下疾病的浪漫气息,30年代海派文学中的神秘特质,肺疾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审美想象。
论巴金小说《寒夜》中的人性主题
076文学·艺术《名家名作》·评论顾 旭在《寒夜》这部小说作品中,巴金首先把故事背景设置在抗战胜利前夕的重庆,故事的主线围绕着汪文宣与曾树生这对曾经憧憬美好未来,欲在教育事业上为祖国奉献青春的有志青年,描写他们从最初的相识、结合到最后在寒夜的社会环境下的离异。
本篇论文更多地将主客观原因同人物的精神层面进行结合,从国统区腐朽堕落的社会现实状况、汪文宣肺病的双重解读、汪文宣与曾树生这两个不同状态的生命个体的差异这三大方面探究《寒夜》家庭悲剧中的人性话题。
一、黑暗的社会现实状况对人性的压迫人性问题的探讨,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外在的客观环境的讨论,这是因为内在的主观精神世界总是一定外在的客观世界的映射。
巴金在谈到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向时,明确指出他想让世人看到一个国民党政府统治的真实社会现状。
体现在小说中,表现为当时作为陪都的重庆,伴随着战争的深入,出于避难等多方面原因,城市人口大量增长,人民的生活质量一时无法跟上。
汪文宣一家四口人被迫只能挤在一幢老旧大楼的三层小房子里,这幢走廊里亮着“昏黄的电灯光”,“薄薄的木板壁”连声音都可以轻易穿透,响着“老鼠啃木头”声音的简陋住所,也成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与匮乏的一个侧面展现[1]。
同时,物价的飞涨与收入的微薄也体现着社会的不公平,汪文宣本想为曾树生置办生日礼物,在对比了自己剩余的全部财产(仅一千一百几十元)与奶油蛋糕(价值一千六百元)和随主任的份子钱(一千元)之后,也不免感慨“多寒伧”!也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承载着黑暗的社会中,一次次的抗争失败一点点蚕食着汪文宣对美好生活的念想,使其承受的精神压力被一点点放大,最终使汪文宣对现世产生了绝望的态度,并逐渐淡忘了“对于死亡的恐惧”。
可以说,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与汪文宣精神世界的破损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精神世界的破损进一步表现为汪文宣性格上的矛盾,展现出他作为一个有着抗争念想和畏怯思想的矛盾综合体[2]。
二、“肺病”作为一种隐喻的内涵在《寒夜》中,汪文宣身患肺病的状况也被学界所普遍关注。
现代小说中的疾病叙事解读
Vo1 . 3 7 NO .5
S e p. 2 01 4
现 代 小说 中的疾 病 叙 事 解 读
徐 汉 晖
( 1 . 湖北 大 学 文 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2 ; 2 . 贵州凯里学院 人文学院 , 贵州 凯里 5 5 6 0 0 0 )
摘 要 : 疾 病是人 类生命 的一个 组 成 部 分 , 它不 仅 削弱人 的身 体 , 还 可 以摧垮 人 的 意志 , 使 人
关 键词 : 现代 小说 ; 疾病 ; 叙事; 隐喻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7 .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1 7 5 1 ( 2 0 1 4 ) 0 5 — 0 6 9 8 — 0 5
“ 作 为一 个 病 人 , 想 从 生 理 和 疾病 是 人 类 生 命 的附 属 品 和 阴 暗面 , 谁 也 无 法 几 乎是 一种 同 构 关 系 , 逃脱 和 推卸 。正如苏 珊 ・桑 塔格 所 言 : “ 疾病 是 生 命 精 神 的层面 来记 录一 种 被 很多 人 忽 视 、 不 了解 , 却 又 作 为一个 作 家 , 又 不 满 足 于病 的黑夜 , 更 是 一 种 沉 重 的 公 民身 份 。每 一个 出 生 的 让 很 多人 困扰 的病症 ; 文学性仍是 其最基 本 的追求。 人 都持 有双重 公 民身 份 , 其一 属 于 健 康 王 国 , 另 一 属 理学 上 的 专 业 描 述 , 于病痛 王 国。 ” [ 1 ] 小说 对疾病 的关 注 与书写 自古有 之 , 不管 怎样 , 当文 学与 疾 病 相遇 , 它 对 于生 命 和 写作 都 是一 次提升 。 ” [ 3 ] 的确 , 疾病 也是 一把“ 双刃剑” , 它 可 这 是生 命 的常态 , 也 是 文学 的常 态 。而 且 , 古今 中外
现代小说中的疾病叙事解读
现代小说中的疾病叙事解读徐汉晖【摘要】Diseas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life ,which can not only undermines the human body ,but can also be overw helmed by the human mind and create a feeling of pessimism and misanthropic .Humanity has been in confrontation with the diseas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life .As a painful life experience ,disease is naturally one of literary narrativethemes .Since late Qing dynasty ,ancient Chinese feudal government suf-fered many long-standing problems and sickness .Once Chinese athletesh ave been mockingly referred to as the“sick man of Asia” .“Decline countries and weak people”became modern people’s lingeringworries .In May Fourth enlightenment thought the“anti-traditional”melody of modern novels has put “disease”as nar-rative of basic m eans with Lu Xun describing “skin diseases scar”,Yu da-Fu’s writing of “tuberculosis” , Lao She w riting in the novels of“dirty disease” ,and Zhang Ai-ling’s city female of “spirit metamorpho-sis” ,where modern novels of figures gallery can be described as a “ward gallery”.Illness narratives become a narrative strategy and high interest of modern fiction .%疾病是人类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削弱人的身体,还可以摧垮人的意志,使人产生悲观、厌世之情。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意象”探析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意象”探析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就像苏珊・桑塔格在其《疾病的隐喻》一书中所阐释的那样,作为生理学层面上的疾病确实是自然的事件,但在文化(或文学)层面上,它又从来都是负载一定道德批评和价值判断的。
因而在众多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这些疾病意象背后,也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指向。
本文将选取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肺结核、精神病、瘟疫、难产等几个疾病意象进行个案分析,进而探寻疾病的隐喻与中国现代文学及创作主体之间的错综关系。
一尽管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已经被克服,不足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内心体验,但仍有一些顽疾或新出现的病症成为现代医学中的盲区,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这些病症往往成为现代文学表现的一个重点。
所以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诸如结核病、精神病、瘟疫、淋病、怀乡病、妇女难产、瘫痪等疾病意象的高频率出现,这除了是文学中戏剧安排的有效形式,能够达到跌宕冲突的戏剧效果外,自然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审美想象。
在现代文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恐怕要属肺结核,作为20世纪的一种不治之症,一旦某人患上此病,无异于宣判了他的死刑。
它会带给患者以及周围人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激发了文学创作者对这种难以治愈、神秘莫测的疾病的各种理解和想象。
首先,从病理上讲,它发病的典型症状是阵发性的咳嗽、高烧甚至吐血,病情起伏不定,往往和人的情绪有很大关系,那些心思细腻、耽于情感、不计后果的人更容易染上。
因而在文学创作中把这种疾病和许多情感丰富、性格消极、婚姻生活不如意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联想在一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如《小城三月》中的翠姨、《家》中的梅表姐、《京华烟云》中的红玉等,这些正值妙龄的少女每每疾病缠身,以致最后抑郁惨死,无论作者在塑造她们还是读者在接受她们时,似乎都默认了一个事实:即肺病和她们自身多愁善感、心高气傲、抑郁寡欢的性情气质有关,再加上专制的家庭和婚姻制度一再干预她们的情感生活,使她们自感“天不遂人意”,所以终致抑郁成疾,这确实反映了人们对结核病一个侧面的认识和审美角度。
肺病隐喻与性别文化象征
肺病隐喻与性别文化象征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作家所要观照的是作为一种隐喻和形象化的疾病。
疾病作为个人的遭遇乃是社会一文化的构成,个体的疾病现象本质上存在于人体一社会一文化关系的体系中。
对于文学来说,疾病隐喻既是一种文学修辞和叙事方式,也是创作者阐释表达的空间和意义生成的载体,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知识系统的建构,它无疑要吸纳最广泛的文化象征资源,要诉诸一系列的文化象征符号。
长期以来,对疾病隐喻的研究多侧重于社会一文化的内涵,而忽略了它与性别文化象征之间的复杂关联。
事实上,疾病隐喻一直有一种性别化的倾向。
肺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常见的典型的疾病意象之一,从性别文化的视角对其加以观照,可以发现性别政治在女性身体上的种种权力痕迹。
一、肺病及其隐喻肺病俗称“痨病”,从病理学上讲,它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又被称之为“艺术家的病”。
肺病的隐喻非常丰富,苏珊?桑塔格和日本学者柄谷行人都对它给予了特别观照。
他们观照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肺病隐喻的道德化和社会化倾向。
两位学者都不约而同地从隐喻视角发掘肺病的道德含义和社会批判取向。
肺病“被颂扬成那些天生的不幸者的疾病,是那些敏感、消极、对生活缺乏热望以致不能生存下去的人们的疾病”。
柄谷行人指出:“作为事实的结核本身是值得解读的社会、文化症状”。
这表明结核病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病理学现象,而是反映一种社会文化的症状。
第二,肺病隐喻的审美化、意象化取向。
肺病在被道德化的同时,更被审美化、意象化,甚至与浪漫主义联系在一起。
正如桑塔格所指出的:“结核病曾是一种效劳于某种具有罗曼蒂克色彩的世界观的疾病”。
它被看作是文雅、精致和敏感的象征,并且“被想象成爱情病的一种变体”。
因为结核杆菌不断地吞噬着患病者的身体,导致身体逐渐变得消瘦起来,成为一种“适宜的柔弱的标志”。
而结核病经常导致的发烧症状,使病人脸上出现潮红,也使结核病被颂扬成一种“热情病”,与浪漫主义联系在一起。
殉葬者与求生者_解读巴金_家_中的觉新与觉慧_刘青
摘要:巴金在他的作品《家》中以高家长房下三个儿子———觉新、觉民、觉慧的生活与思想为主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的大家庭逐渐崩溃的图景,其中觉新的懦弱顺从的性格与觉慧的勇于反抗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成为传统家庭的殉葬品,一个勇敢地走出旧家庭,追求自己的新路。
作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面对新旧思想冲突时巴金的选择。
关键词:巴金;《家》;觉新;觉慧;殉葬者;求生者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高举反对封建的钳制人性的旧文化,注重人的解放,个性的张扬的大旗。
新旧文化的冲突,人与社会,人与旧式家庭的冲突成为文学领域的中心冲突。
巴金在作品《家》中以五四为背景,展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通过觉新与觉慧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青年一代知识分子面对新旧文化交汇时的内心的幻灭与追求。
《家》写出了中国的传统大家庭在新旧思想的冲突之下,在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势冲击之下,必然走向衰亡的过程。
作品以高家长房下三个儿子———觉新、觉民、觉慧的生活与思想为主线,此中又贯穿着三房以下各房及亲戚的各种人物的生活描写。
而家庭成员该何去何从,有的成为传统家庭的殉葬品,如觉新;有的勇敢地离开这样的家庭,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之路,如觉慧。
巴金以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塑造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激励万千青年奋然前行。
但是作家并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前进的路怎样走,因此文本显得激情有余而实践不足。
一、殉葬者与求生者《家》是作家的自传式的作品。
其中的大家庭就是作者在四川的家的缩影。
而觉新的原型就是作者的大哥李尧枚。
作家在《和读者谈〈家〉》中说:“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
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
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
”在小说中,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是一个为封建制度殉葬的人物。
他的思想性格具备双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五四新思想的影响,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礼教的深刻影响又让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从《家》中女性写照窥探巴金骨髓里融渗的传统文化
从《家》中女性写照窥探巴金骨髓里融渗的传统文化作者:陈秋霞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23期陈秋霞内容摘要:巴金的《家》,通过演绎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命运,深刻揭露了传统专制制度和伦理道德等毁灭人性的罪恶。
生活在“五四”时代,巴金深受新文化的洗礼,并吸收了西方文化丰富的营养。
但是,像巴金这样一位在典型的封建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还是无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家》中古典意象梅花与小说三位女性之间的内在关联,窥探巴金骨髓里融渗的传统文化,突显巴金本人“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冲突。
关键词:家梅意象女性传统文化1980年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代序)》中言:“自从我执笔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
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
我始终守住我的营垒,并没有作过妥协。
”[1]10巴金最具影响力的《家》对此诠释得淋漓尽致。
或许是受当时“五四”文化背景及巴金本人一度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的影响,我们很少有人去深刻反省巴金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忽略了传统文化对巴金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理智觉悟之间的矛盾。
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准确解读巴金的作品,我们有必要在巴金“反传统”的旗帜下深入探究其留恋过去、肯定传统的矛盾的一面。
因此,深入挖掘巴金骨髓深处融渗的传统文化并究其本质及根源非常有意义。
而《家》中之古典意向梅花及其象征之女性,是解开这把锁的独特钥匙。
“以花喻人,在我国文化传统中可谓源远流长、司空见惯……在我国传统文化包括诗、文、绘画等各种艺术,以致人们的观念习性生活情趣中,特定的花已经成为某种品格的特征。
不论写到哪一种花,必有所依凭和渊源,有所象征和寓指。
”[2]纵观渗透人文色彩、折射中国传统文化内质的卷帙浩繁的梅花意象诗词曲赋,便可得知梅花象征仙女、少女和美人等与女性相关的寓意,是由来已久的。
并且,古代文人墨客着墨梅花,总少不了“霜雪”相伴相随,而《家》中的梅花也是在风霜雨雪漫无边际的背景之下登场的。
叙事学视域下《寒夜》的疾病意象
内容 的梳理 ,我们 大 致 可 以 看 出这 篇 小 说 的结 构 框 架 ,在 这 个 框 架 中 ,有一 条线 索始 终 贯 穿 于故 事 之 中 ,那 就 是 主人 公 汪 文 宣 的 肺 病 ,下面 我们将 细致 解剖 肺病 的意象 在全 文 的重要 功能 。 长久 以来 ,人们对 现代文 学中 的肺 病意 象作 出 了众说 纷纭 的 阐 释 :它有 时被归纳 为高 雅 、纤 细 、感 情 丰 富的象 征 , ’ 抑或 苍 白、消 瘦 、柔弱 的病态美 。有时 又被 视为 一种 个 人不 得志 的消 极 ,是 忧愤 时代情绪 的反映 。种种症 状 ,往往 使肺 病体 现 出广 阔 的包容 力 ,成 为内涵 丰富的隐 喻 。然而 , 疾 病却也 必然是 对真实世 界的某 种再 现 , 作 为题材 ,肺病依 然 需 要参 与 情 节 ,并 符 合 某些 必 要 的现 实 约束 , 肺 病在 巴金 的小说 《 寒夜》 里 对人 物 、心 理 、叙述 等 方面 进行 了连 环的干 预 ,小说超 越 了作 家原本 的期 待 ,具 备了独特 的艺术表 现力 。
写 实 的题 材局 限 ,呈现 了人 物 内在 的心 灵世界 。 巴金通 过疾 病 , 暗示 着汪 文宣身 上知 识分 子 人格 的压 抑 和适 应 社会 转 型 的无 力感 ,他 的 精 神疼 痛恰 恰显 示 出文人在 乱世 对 旧时理 想 的最后期 望 。
关键 词 :肺 病 ;叙 事 ;知识分 子 ;生命 力
殊 ,因为 它可 能不是 那 么 有 “ 逻 辑 ” 的 。汪 文宣 为 什 么 会 患 上肺
小说 中,反复 萦绕 主 人 公 的 梦境 并 非 简 单 的意 象 。根 据 韦 勒 克 的理论 ,意象仅 可 以被 转换 成 一 个 隐 喻 一 次 ,若 其 作 为 呈 现 与 再 现不 断重 复 ,那 就 变 成 了 一 个象 征 ,而 象 征 意 味 着其 所 暗 示 的 事 物和作 为 表现 手 段 的 事 物本 身 ,都 需 给 予 充 分 的注 意 。对 汪 文 宣 来说 ,妻 子 曾树 生 的或然 离去 、战 争 无时 无 刻 不在 逼 来 的恐 慌 、 老同学 唐柏 青之 死对 自身 命 运 的 悲 惨 预 示 ,都 更 像 是 一 场无 可 逃 避 的 噩梦 。而梦 并不 仅 仅 暗 示 着 焦 虑 ,其本 身 作 为 象 征 系统 还 引 导着 故事 文本语 境 的变 化 ,梦 境 成 为一 种 维 系 ,使 小 说 流 连 于 现 实世 界和人 物 内 心之 间 ,通 过 叙 事 聚 焦 的转 换 ,外 部 环 境 常 常 以 朦胧 的姿 态擦 肩 而 过 ,陈腐 的官 僚 体 系 、战 争 的宏 大叙 事 多 被 抛
《巴金早期散文的意象特色》.docx
《巴金早期散文的意象特色》.docx第一篇:《巴金早期散文的意象特色》.docx巴金是一位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文学家,而每一个有独创性的文学家都会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感受、认识和思考,从而在笔下形成一些自己特有的,几乎成为不自觉的心理习惯的,反复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表现着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构建着他们独特的艺术世界。
“夜”是巴金常常用到的一个意象。
巴金散文中的许多篇章都是在夜的“背景”下完成的,《长夜》《静夜的悲剧》《秋夜》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与夜相联系。
“我把这周围望了许久。
这些时候,眼前的景物仿佛连动也没有动过一下;只有空气逐渐变凉,只有偶尔亮起一股红光,但是等我定睛去捕捉红光时,我却只看到一堆沉睡的山影。
”c<.}n声渐渐地增高,被船篷罩住,冲不出去,好像全堆在舱里,把整个舱都塞满了,它们带着难闻的气味向着我压下,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我无法闭眼,也不能使自己的心安静。
我要挣扎。
我开始翻动身子,我不住地向左右翻身。
没有用。
我感到更难堪的窒息。
”“凉夜,我一个人走在雨湿的街心,街灯的微光使我眼前现出一片昏黄。
……我的前面是阴暗,又似乎是空虚。
”“我在找寻炫目的光辉。
但是四周只有几点垂死的灯光。
”“在我的眼前,那昏黄淡到成为一片灰黑。
前面展开一条长的路。
路是阴暗的,我抬起头用力向前望去,我要看透那阴暗。
好像有一线光在远处摇晃,但亮光离这里一定很远。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显然,这里,“夜”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已成为一个意象,承载了巴金主观的精神感受:黑暗、寒冷、死寂、压抑、令人窒息。
而这些也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巴金心灵的折光。
巴金早年生活的时代,中国社会的黑暗是浓重的,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中国人民,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置身如此严酷的社会环境,巴金笔下的“夜”隐喻了当时的社会,成为巴金散文的一个重要意象。
巴金的文学主题与符号
巴金的文学主题与符号巴金(1904-2005)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用笔墨托起了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一系列深刻的文学主题与符号。
本文将探讨巴金作品中的文学主题与符号,并分析其所传递的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巴金的文学世界。
首先,在巴金的作品中,农民是一个重要的文学主题。
他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与命运,展现了贫困、压迫以及不公平对他们造成的深远影响。
巴金的小说《家》中,通过对贫苦农民家庭的描写,呈现了他们的苦难与希望。
家庭的团结与亲情成为故事的核心,巴金通过这个主题传达了对农民群体的关怀与尊重。
其次,巴金的作品中也涉及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巴金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秧歌》等作品中,巴金以乡村为背景,探讨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与冲突,以及农村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艰辛。
通过这些作品,巴金希望呼吁社会关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城乡差距。
符号在巴金的作品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比如,微笑在巴金的小说中被频繁地使用。
微笑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既可以代表喜悦和幸福,也可以隐藏悲伤和无奈。
在巴金的《家》中,微笑成为了描绘人物内心活动的符号,反映了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坚韧乐观的态度。
通过描写微笑的方式,巴金在作品中传达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强调个体的力量。
此外,在巴金的小说中,色彩也常被运用为一种符号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
比如,红色在巴金的小说《雷雨》中被用来象征爱情的激情与冲动,同时也暗示着悲剧的发生。
巴金巧妙地运用了色彩作为一种符号,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巴金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其他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比如水、光影等等。
这些符号在作品中起到了丰富和强化主题的作用,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内涵。
总结而言,巴金的文学主题与符号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他以农民、城乡差距等作为核心主题,通过丰富的符号运用,展现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巴金用他的文字,给人们带来启示和思考,同时也传递出他对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追求。
巴金随想录散文病中集推荐
巴金随想录散文病中集推荐巴金先生的散文作为人生旅程和心灵历程的记录,自1927年开始从未间断写作,这些作品直抒胸臆,文笔朴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巴金随想录散文病中集推荐,供大家欣赏。
巴金随想录散文病中集推荐:病中(三)人以为病中可以得到休息,其实不然。
我在病中想得太多,什么问题都想到了,而且常常纠缠在一两个问题上摆脱不开,似乎非弄到穷根究底不可。
其实凭自己的胡思乱想,什么也解决不了。
例如生与死的问题,我就想得最多,我非常想知道留给我的还有多少时间,我应当怎样安排它们。
而仰卧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眼看时光飞逝,我连一分一秒都抓不住。
我越想越着急。
于是索性把心一横,想道:只要心不死,我总会留下一些什么。
又想,只要有信心,我还能活下去。
甚至在我给钉在“牵引架”上的初期,我也曾想起许多过去的事情。
我忘记不了那些可怕的日子。
就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季节,发生过完全不同的事。
那几年中间我不敢到医院看病,因为害怕两件事情:一是在“医疗卡”上加批“反动权威”或“****老手”;二是到医院群众专政登记处去登记,表示认罪。
我们去看病,要向本机关监督组请假,他们就在“医疗卡”上随意批注。
不用说,这种做法早已跟着“_”一起消失了。
这次在医院中我从亡友西禾的口里听到“非人生活”四个字,他是在讲自己病的痛苦。
其实我在病床上回想““””时期的生活,我也几次吐出“非人生活”这样的句子,在那一段时期我们哪里被当成人看待?!有多少人过着不是人的生活,有多少人发挥兽性对待同胞?!我激动起来,满头冒汗,浑身发颤。
那种“非人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它会不会再来?我抓住这个问题,想穷根究底,一连想了好几个晚上,结果招来了一次接一次的人与猛兽斗争的噩梦。
我没有发高烧,却说着胡话,甚至对眼前的人讲梦中的景象(当时也怀疑自己是在做梦,却又无法突破梦境),让孩子们替我担心。
他们笑我,劝我,想说服我不要胡思乱想。
他们说从来梦景荒.唐,不值得花费脑筋。
他们不会说服我,倒是我说服了自己,我想通了:十年“牛棚”正是对我的迷信的惩罚。
巴金创作中的矛盾心理
巴金创作中的矛盾心理-------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寻找出路摘要:巴金的小说创作继接受了外来西方的创作方式,文学理论又继承了中国传统话本小说的技巧结构。
但在文章作品的思想心理方面,巴金一方面批判传统封建制度礼教;但另一方面他又没能在他的作品中给出一条合理的出路,一个合理的办法。
这其实是巴金内心的矛盾,他希望可以彻底摧毁旧的制度,但另外他又没能找到一个新的更好的制度来代替。
主要是因为他信奉的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破灭后,他内心充满了绝望。
他的创作就是在这样一种矛盾中不断摸索前进的。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反抗批判宣泄真诚巴金出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里,但他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很深,是母亲最早交给他爱和同情,并教导他要对人真诚,这对后来巴金性格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巴金身上我们也看不到一般官宦子弟的那种公子气,相反的,巴金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尊重体恤下层劳动人民,并且,他的关爱并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跟他们走的很近。
巴金甚至说他人生中的第二个先生(母亲是他第一个先生)就是位轿夫。
正是那些生活在他周围身份地位卑微的人,教给了巴金真实的社会情形,让他很早就了解到在家庭之外的社会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另外,在巴金成长过程中的知识构成上,虽然他从小就受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熏陶,但他也早在16岁时就读到了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和《夜未央》,这两本书对他影响极大。
另外,在接触西方思想的过程中,无政府主义对巴金的影响是最为重大深远,几乎是终其一生的。
巴金后来回忆说:“从《告少年》里我得到了爱人类,爱世界的理想,相信万人享乐的社会就会和明天的太阳同升起来,一切的罪恶都会马上消灭。
在《夜未央》里,我看见了在另一个国度里一代青年为人民争自由谋幸福的斗争之大悲剧,我第一次找到了我的梦景中的英雄,我找到了我的终身事业,而这事业又是与我在仆人轿夫身上发现的原始的正义的信仰相结合的。
”1而巴金接受无政府主义则是从一种理想的角度来接受的,巴金将之作为一种反专制,对残酷的现实进行批判,以及巴金从中能获得一种正义感,巴金就是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来接受的。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由单一走向多重意蕴:金后期小说的“复”结构巴金在40年代,风格上变得深沉,内涵杂丰富。
如果说早期作品都是单调说,后期基本上都是调小说。
在作品中,总多种意蕴和声音。
他仍然承着前期的抒情性,但是,象早期那样浮躁,粗浅,越。
而是含蓄蕴籍,令人回肠荡。
比如《憩园》抒情性比较一些,但是,很委婉深切。
所以如此,就是内涵上比较丰富。
方面仍然是对封建大家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却是对人自由、善良的渴望。
还有作个人化的对家族的感因素。
《第四病室》社会批判性强,但是,也有人性透视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渴望。
其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寒》,可以说是巴金最满的艺术精品。
接下来笔者就以部作品为例,来探后期小说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格的变异。
二、《夜》的多重意蕴《夜》文字并不多,但内涵非常富。
是社会批判、文化冲突、人性索与人生思考的合一,现实文化与人性、人生的三位一体。
1、对国民党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四十年代的国统由于战争和腐败,非常暗,因而国统区文学的一重要倾向就是社会实批判。
巴金创作《寒》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批黑暗的社会现实,“夜”就是阴郁现实象征。
作品是写一个小家庭的剧,它不是来自巴金过去大家的生活资源,而是自于自己小家庭的生感受和想象。
创作寒夜》时,巴金新婚不久还陶醉在幸福甜蜜之中。
但是他以一种卓越的想象力写出这样一个动人的悲剧故事。
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庆,人物很少,一对青年夫妇,一婆婆,一个孩子。
丈夫汪文宣性软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树漂亮、开放,而婆婆却旧顽固。
由于生存压力,本就存在的矛盾日益化,婆媳之间冲突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胜利锣鼓声中痛苦死。
婆婆领着孩子离家里。
结尾的时候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月夜下徘徊。
作品写道:夜,确太冷了。
巴金把这种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在一起。
巴金寒夜艺术特色
《寒夜》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巴金继《激流三部曲——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标志着作家在艺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品写于194 4年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完成于1946年12月31日。
书中描写了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校,在乡村普及教育。
这种平凡而高尚的追求给他们希望和鼓舞。
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他们的理想破灭,生活濒于困境。
男主人公汪文宣患了肺病,挣扎着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其妻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
贫困凄凉的生活使一家人缺乏了对彼此的耐心和理解而陷入了无尽的争吵中。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她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
充满活力的曾树生爱怜丈夫,赡养全家,却又不能忍受婆婆的埋怨和刺伤,也不甘心和这个毫无生气的家庭一起沉沦、灭亡。
汪文宣爱妻子,也爱母亲,他只能用委屈自己来换取母亲和妻子的和解,维系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他善良、忠厚、懦弱,对母亲和妻子都怀着深沉的爱。
战事恶化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
她一边继续给丈夫、儿子寄钱,一边要求分手。
汪文宣尽管爱妻子,但还是忍痛答应了。
曾树生得到自由,但她的心仍为这个破碎的家牵引。
两个月后,当她从兰州回到重庆探望时,已物是人非:汪文宣已悲惨的死去,婆婆和儿子不知去向,只剩下她一个人在寒夜里孤独的行走。
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并且通过他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
一、平凡的人物具有复杂性格和复杂感情。
汪母是一位旧式知识妇女形象,她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孙子,对儿孙总是充满柔情,无论自己多么辛苦,她都心甘情愿细心地呵护着他们,把他们的衣,食,住等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巴金《寒夜》的主题、人物及艺术特色
巴金《寒夜》的主题、人物及艺术特色巴金的《寒夜》《寒夜》是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始作于1944年秋冬之际的重庆,此后时写时辍,1946年12月30日完成于上海。
最初在1946年8月至1947年1月上海出版的《文艺复兴》上连载,1947年3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初版。
以后几十年里,又印行数十版。
《寒夜》被公认为是继《激流三部曲》之后巴金创作上的又一个高峰。
巴金后期(40年代)作品,要比三十年代更成熟。
就艺术水平而言,超过了早期的作品。
在风格上变得深沉。
作品内涵复杂丰富。
《寒夜》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作品。
可以说是巴金的最圆熟的艺术精品。
故事梗概《寒夜》描写的是1944、1945年间发生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战时首都”重庆的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
这个家庭的男主人汪文宣、女主人曾树生曾经是上海一个大学的教育系的同学,他们有着共同的献身教育的理想,真诚相爱,组成了自己的家庭。
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两人只得以小职员的职位谋生。
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行员。
他们将自己的儿子放在一家贵族学校读书。
汪文宣的母亲为了解除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
汪母和曾树生婆媳不和,相互冷嘲热骂,在吵闹中度日。
汪文宣爱妻子,也爱母亲,在吵闹中唯唯诺诺,莫衷一是,痛苦不已。
物价上涨,家庭经济拮据,汪患了肺病,终日咳嗽,但他不肯多用药,拖着病体坚持到公司上班。
战争形势越来越紧,有门路的人纷纷逃离,曾树生终于忍受不了眼前的压抑,跟随大川银行年轻的陈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
汪文宣病情加剧,在庆祝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死去。
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老家。
两个月以后的一个寒夜,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旧屋,但已经物是人非,她茕身一人,不知所往。
创作动机《寒夜》中包含着作者抗战时期的感受和战后生活的体验,在前后两年多的创作时间里,巴金经历了抗战时期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战后生活的幻灭。
尽管时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小人物依旧在狭小的生活空间里,在喧闹的生活环境中感受人生的孤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 的巧 妙 之 处 就 是 在 描 写 时 将 肺 病 与 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精 神 世 界 和 他的人生紧密结合 起来 , 这里 肺病 隐喻 的是 周枚 那不 断失 血 在 的、 溃败 的、 空洞的人生 。他整 日的生活毫无活力 , 完全 不像 一个 1 的 少 年 。 他 的 人 生 里 充 斥 着 封 建 的 伪 道 德 和 父 亲 的高 压 教 6岁 育 , 全 没 有 自己 的 想 法 , 没 有 自己 的 人 生 。他 拥 有 的 只是 逐 完 更 渐 腐 败 、 烂 、 有 丝 毫 青 春 和 活 力 的 人 生 。可 怕 的 是 他 已 经完 溃 没 全 习惯 了 这 种 空 洞 , 无 斗 志 , 是 懂 得 一 味 地 服 从 父 亲 的安 排 。 毫 只 可见他精神世界上的空洞远远 比他生理上肺 的空洞大得多 , 也严 重的多。他的热情逐 渐 被消耗 殆尽 , 的人生 只剩下 了一 个躯 他
蚀。
关键词 : 巴金 小说 ; 病 ; 象 ; 肺 意 隐喻 中图 分 类 号 : 0 . I 7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1 1 2 1 ) 8— 0 3 0 17 2 1 (0 0 0 0 9 — l 巴金 小 说 中 的肺 病 , 作 者 的艺 术 观 照 下 , 在 已经 不 再 是 一 种 单纯的呼吸道 传染疾病 , 而是 一个重要 的隐 喻意象 , 蕴藏着 极为 深 广 的 社会 和 文化 内涵 。 因 此 , 文 着 重 从 三 个 方 面 对 肺 病 这 一 本 意象的深层次生命 意义进行 整体 的研究 , 挖掘 出贯穿在作 品中的 时代精神和社会 内涵 , 以达到更透彻地体悟 巴金小说 的 目的。
有 着重 要 的 意 义 。
《 中的枚表弟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 白” 秋》 苍 二字 。巴金不 惜 笔 墨 多 次 描 写 了他 毫 无 血 色 的 面 颊 和 双 唇 , 想 这 “ 白” 我 苍 不 单 单 指 他 的身 体 , 是 说他 空 洞 的 生 活 。 周枚 是 一 个 瘦 弱 、 病 、 更 多 没 有 主 见 的 人 。封 建 的 礼 教 和 父 亲 的 专 制 让 他 变 得 更 加 胆 怯 , 他 的 生 活 也 变 得 更 加 空 虚 。在 这 种 毫 无 意 义 、 洞 的 人 生 下他 只 能 空 靠淫秽的“ 闲书 ” 来打 发时 间 , 的精 神世 界也 因而进 一步被 腐 他
1心有余 而力 不足 的幻化
肺病是 一种对 身体 的慢性 侵蚀 , 相对 于身 体 的逐 渐虚 弱来 说, 身患肺病 的人 的头脑却是清醒的 。可正是在这种清醒头脑和 无 力 四肢 的对 比 中 才更 加显 现 了人 物 心 有 余 而 力 不 足 的悲 剧 色 彩 。 患者 往 往 在 病 魔 的侵 蚀 下 逐 渐 丧 失 抗 争 的信 心 而 消极 悲 观 , 这 与 当 时 深 陷 困境 而无 力 抗 争 的 人 们 极 为 相 似 。从 某 种 程 度 上 来 说 , 病 正 是 对 那 些 逐 渐 在 残 酷 的 打 击 下 向现 实 妥 协 的柔 弱 性 肺 格 的 一种 隐喻 。 《 寒夜》 中的汪文宣就是典型 的代 表。他是抗 战时期重 庆一 个 半 官半 商文 化 公 司 里 的 校 对 员 , 天 为 了 “ 死 不 活 ” 生 活 每 不 的 甘 于 忍辱 负重 , 惜 放 弃 自己 的 尊 严 , 弃 自 己 的 理 想 。他 要 拖 不 放 着患有肺病 的虚弱 的身体去 面对 自己不情愿 的工作 , 在单位备受 嘲讽 冷落 的他 回到 家 依 然 处 于 一 种 尴 尬 的 境 地 。一 方 是 生 他 养 他 生 活 只 为他 的母 亲 , 一 方 是 他 深 爱 不 能 离 开 的 妻 子 , 文 轩 另 汪 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却又无能为力 , 不满和不想忍耐只能在 内心冲 撞 。小 说 中用 了大 量 笔 墨 来 描 写 他 患 肺 病 时 的 种 种 病 症 , 没 有 “ 点 力 气 , 背 心 湿 透 了 ” 类 的 描 述 有 很 多 , 其 是 对 于 出 汗 汗 一 尤 这一 细节描写 的十分细致 。仔细观察这些描写不难发现 , 巴金在 写汪 文 宣 的病 理 反 应 时 是 与 他 的心 理 活 动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出 汗这 一 身 体 虚 弱 的现 象 同时 也 恰 恰 是 其 性 格 软 弱 的一 个 外 在 体 现 。可 见 肺 病 与 人 物 的 性 格 是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同 时 , 嗽 和 咳 呕血 , 些肺 病 的病 理 现象 也 已被 汪 文宣 内化 为表 达 内 心 的外 在 这 身体 言 语 。他 的性 格 决 定 了 他 的 软 弱 和 默 默 承 受 , 而肺 病 的这 些 特 征 更 是 准 确 地 把 这 些 传 达 了出 来 , 心理 上 的不 敢 言成 就 了 生理 上 的不 能 言 , 于是 只能 咳嗽 、 血 , 而精 神 上 的绝 望 也 就 造 成 了 吐 进 生命 的终结。 巴金在处理汪文宣死去这一场景时是非常成功的 , 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震撼 , 同时也 与汪文宣 直软弱 、 苦苦挣扎 的性格 有机结合 , 将一 个一 直在残酷 现实下 挣扎 的软弱灵魂置于读者面前。
文 粤暑 。文学语裾
巴 金 小 说 中 肺 病 意 象 的 深 层 次 挖 掘
胡 亮 亮
(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 院 , 吉林长春 10 2 ) 30 4
摘要 : 巴金 的小说 中, 在 肺病 已经 不单纯 是一种 身体上 的疾 病, 而是 具有 深刻 的社 会 内涵 和 文 学 意 义 , 过 它 我 们 更 能 准 确 通 地 探 究人 物 的 性 格 、 神 世 界 以及 当 时 的 时 代 背 景 。 因此 , 肺 精 对 病 这 一 隐喻 意 象的 深 层 次挖 掘 是 理 解 巴金 小 说 中的 人 物 形 象 以 及 当 时的 社 会 政 治 文 化 内涵 的 钥 匙 , 于 更透 彻 的体 悟 巴金 作 品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