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终结性考试一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20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核)
试卷一试卷代号:1395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
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100分)答: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自我调节的结果。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雇佣劳动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
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了,但是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传统的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分化,资本与新型的劳工阶层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依然在进行,特别是随着传统产业的萎缩和高科技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减弱,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工人失去就业机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是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同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也由于经济持续低迷、政府背负沉重债务而难以为继。
20春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核)123资料参考答案
20春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核)123资料参考答案终结考试一[试卷-]论述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
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100分)参考答案一: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旧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作出自我调节的结果。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剥削制度,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雇佣劳动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
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了,但是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
传统的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分化,资本与新型的劳工阶层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依然在进行,特别是随着传统产业的萎缩和高科技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减弱,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工人失去就业机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是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同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也由于经济持续低迷政府背负沉重债务而难以为继。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谈一谈你对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参考答案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2、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反映世界的认识活动,是意识活动,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在意识指导下的人的实践活动因意识的参与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其次,意识活动有能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描摹、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因其主观性能够超越现在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并创造一个现在世界中没有的理想世界或幻想世界。
意识能超越经验,超越时间,从而能创造新事物。
意识如果不会复制现实、不会创造,那么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
再次,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
意识先是在观念范围内把知识和价值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现实世界上所没有的、理想的、人所需要的事物,这种理想的事物以理论、观念的形态存在着。
这理论、观念可以变成实践的目的,通过指导实践,然后转化成现实的东西,精神变物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结性考试一
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开卷)论述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质量互变及其方法论意义的认识。
答:质量互变规律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之一,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首先,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遵循着质量互变规律。
其次,质变、量变的多样性。
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第一,事物构成因素的数量增减,到了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第二,结构的变更,即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不同,也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爆发式飞跃:指质变具有激烈的外部冲突形式,新旧力量互不相让,只有用激烈的冲突、你死我活的方式解决矛盾。
第二,非爆发式飞跃:是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方式。
由于对立双方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可能通过和平方式使矛盾得到解决。
量变质变的互相渗透:第一,量变部分包含着质变。
事物在未发生质变前总的说处于量变过程,但由于事物矛盾发展不平衡,有些部分和局部已经发生了质变。
另一种是阶段性部分质变。
一事物总体上处于量变过程,其不同阶段有一定的质的区别。
第二,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质变是渐进性中断,但也有一个过程,有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超出一定的数量界限,就引起质变。
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着新的量变。
这样,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相互交替,就构成了事物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过程。
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体现和巩固原来量变的结果,而且它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022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
2022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2022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卷一材料分析题(100分):材料:华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医。
有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均头痛发热,同请华佗看病。
经华佗望色、诊脉后,给李延开了解表发散药,给倪寻开的是泻药。
正当二人疑惑之际,华佗解释道:李延是因受凉,病在外,故应当吃解表药。
倪寻是因饮食过多引起,病在内,故应当服用泻药。
二人虽病状相似,但病因不同,所治疗方法也不同。
二人信服,各自拿药服用,很快痊愈。
1、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并分析内涵。
(70分)答:材料中所叙述的案例华佗两个府吏倪寻和李延看病,华佗经过望闻问切之后,虽然二人都是得了感冒,但是,华佗给他们药物却迥然不同,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华佗的解释是,二者都是感冒,但生病的原因不同,而且通过望闻问切后发现生病的病理不同,所以,开了不同的药物。
这里的案例用的原理是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法思想。
③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华佗针对症下药正是对二者病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结果。
④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材料中,两个患者的病症都是有各自的原因引起的,华佗正是认识到了其病因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正视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人展望未来,对未来理想社会作过绘形绘色的描绘。
在中国古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描绘千古传颂,传为佳话。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答案.doc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开卷)论述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质量互变及其方法论意义的认识。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B(开卷)
论述题: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认识。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C(开卷)
论述题: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商品经济产生需要的条件?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终结性考试一参考答案
试卷代号:1395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30分)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
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理论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答案: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并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
其它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受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或影响。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
他们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占主导地位的一对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生产方式。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始终存在着矛盾。
这种矛盾在生产方式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
在新的生产方式建立起来以后的一定时期,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基本上是相适应的,这时候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还处在量变阶段,不会也不需要生产关系整个系统的根本变革。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经常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适应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逐渐变成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矛盾便日益激化起来,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新的生产关系就要取代陈旧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以后,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不适应又转化为适应,从而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题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选择题项结束后的答案表中)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5、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改革、社会革命等活动都属于()。
A.改造物质世界的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变革上层建筑的意思性活动D.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矛盾性9、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A.一分为二B.运动就是一切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1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终结性考试《马克思主义原理》
国开( ( 中央电大)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考试一[ [ 试卷一] ] 论述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质量互变及其方法论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事物的质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又要在一定条件下,注意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经过艰苦的工作,让事物的量充分展开,为质变做好准备。
一、要坚持适度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2019年国开大学秋马克思主义终结性考试一_共6页
试卷代号:1395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
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100分)答: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二次大战后,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也更加巧妙和残酷。
(如“泰罗制”和“福特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
这些制度主要有:其一,职工参与决策。
其二,终身雇佣。
其三,职工持股。
(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泰罗(Taylor 1856 - 1915 ) 福特(Henry Ford 1863-1947 )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等。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一及试卷三答案终结性试卷一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100分)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
(2019秋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秋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八次专题测验(70分),一次终结考试(试卷一或试卷二或试卷三,30分),形成性和终结性双及格。
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提示:利用Ctrl+C(复制)Ctrl+V(粘贴)来完成终结性期末考试文字输入任务。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终结性试卷一论述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
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100分)答案: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
20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等技术接踵诞生并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后半期,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宇航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所有这一切,仿佛巨大的羽翼,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2、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大大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目前已达到2/3左右。
第三产业的领头雁是高科技产业,而雁头就是信息产业,它们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和1/6左右。
与此相随,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非知识型工人减少,从事信息处理的知识型工人增多。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终期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终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
A. 科学性问题B. 实践问题C. 哲学问题D. 社会问题答案:B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基本原则B. 唯物史观C. 价值规律D. 剩余价值理论答案:D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观点是()。
A. 意识决定存在B. 社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人的全面发展决定一切D. 唯物辩证法答案:C二、问答题1. 请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问题。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问题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具备科学性的特征和属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行科学解释和分析。
其科学性体现在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指导实践的能力上,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矛盾运动,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2.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中劳动价值体现的规律。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是劳动的凝结形式。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即同样价值的商品可以相互交换。
价值规律的存在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剩余价值,并成为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分配的基础。
3. 请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观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决定一切。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产物,是人类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既受制于社会经济基础,又对社会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应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文化观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服务于人民、面向现实和面向未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综合题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教育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一)
___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名医,他的对症下药故事涉及到
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是指事物之间的前后相继和相互制约关系,现象和本质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根据的关系。
在这个故事中,两个病人的病因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理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
___对症下药故事所启示的重要思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
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在实际工作、研究和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0电大终结性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2020电大终结性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100分)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例如,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各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就是由各自的特殊矛盾规定的。
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
过程和阶段有长有短,但都有其特殊矛盾。
而且在矛盾群中又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八次专题测验(70分),一次终结考试(试卷一或试卷二或试卷三,30分),形成性和终结性双及格。
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提示:利用Ctrl+C(复制)Ctrl+V(粘贴)来完成终结性期末考试文字输入任务。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终结性试卷一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100分)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395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
论述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
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100分)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新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因此,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而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
到了20世纪末期,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
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它们的经济结构开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即从物质经
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具有实际的支配和控制权。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的冲突和动乱,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
工人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的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4、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一是资产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
三是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在扩大。
四是其它的阶层与集团的发展。
5、政治制度的变化。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国家权力日益集中到政府首脑。
国家主要不是依靠强力,而是通过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宣扬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
优越性来维持与巩固他们的阶级统治。
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职能也大大加强,国家不仅掌握经济命脉和大量的国有企业,而且还通过经济、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来调节经济,通过社会福利措施缩小社会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长治久安”。
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从上层建筑与法制方面来看,资产阶级通过多党的议会民主制度来保持政权的民主性与稳定性。
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
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6、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把部分生产资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
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
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
并没有改变。
尽管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了,但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依然在进行。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应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又要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总趋势。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阶级矛盾、阶级对立、贫富差距不仅不会克服,有时还会激化;它的本质特征始终不会改变;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会增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不管如何改头换面,它终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它终究要走向自己的终点,并为更加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
这一点,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技术、管理、甚至在民主法制等方面,应该把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用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看成为是全人类共有的经验、财富加以借鉴和利用,以便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在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尽快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