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古属巴国

合集下载

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

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

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巴人建巴国,“咸溪”后照河才是巴人真正的祖宗河■史上四大“理想国”全出自渝东南,黔江3个,酉阳1个编者按:本报副总编辑石邦科先生,对民族源流、民族文化等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黔江、渝东南及武陵山区的远古文明。

多年来,他一头扎进历史的故纸堆里去寻觅、爬梳,不停地调查走访,呕心沥血,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史料,搜集大量专家学者的著作、观点,从黔江、渝东南及武陵山区的地质地形、山川河流、物产、气候、民风民俗等方面综合考证,得出“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的惊人结论,推翻了以往的“清江长阳说”、“三峡巫山说”、“四川阆中说”、“陕南汉水上游说”、“甘肃天水说”、“鄂豫交界丹江说”、“湘北岳阳说”等巴人起源说,写出了近10万字的《渝东南远古文明探秘》学术论文(初稿)。

该论文如一枚重磅炸弹,或将在学术、文史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挖掘、整理和弘扬黔江、渝东南及武陵山区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大地助推作用。

日前,《水市原是燧人国》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好评,现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再刊发《巴人起源于黔江武陵山》一章,以飨读者,并以此文作为黔江区建区十周年的特殊贺礼。

同时希望有关行家、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黔江是远古人类生存最理想的乐园古代巴人到底起源于何处?建国于哪里?其先王葬在什么地方?诸多问题一直是谜,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考证、探索,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如“清江长阳说”、“三峡巫山说”、“四川阆中说”、“陕南汉水上游说”、“甘肃天水说”、“鄂豫交界丹江说”、“湘北岳阳说”等等,其中,最主流的说法是古代巴人起源于湖北清江流域的宜昌市长阳县。

不过,根据我多年从史料、地质、气候等方面的综合考证,巴人实起源于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武陵中岭山,并非如传统所说的“湖北长阳”等地方。

要考证清楚巴人的起源,我认为,必须知道人类起源和远古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7大条件:(1)必须有山地,森林茂密,有足够的果实和动物,以保证食物来源,且易于躲藏,过于平坦开阔的地方如平原则不利于躲藏;(2)洞穴众多,便于睡眠休息和避风藏身;(3)气候良好,气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4)接近江河,提供足够的水源,但江河不能太大,因人类初期生产力极低下,江河太大则很难征服、利用。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一)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一)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一)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巴蜀的兴起巴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巴人与周人同为姬姓,上古时活动居息在汉水上游一带。

殷商时期,巴人曾与殷王朝发生激烈战争,后被殷王武丁制服,成为殷商西部的边畿国家。

殷代末年,巴人军队随同周武王伐纣,英勇善战,还在阵上前歌后舞,致使纣王军队纷纷倒戈,对于覆灭殷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初年,巴由周王室册封为诸侯,镇抚南国,成为周王朝在汉水上游的一个大国。

春秋时代,巴国企图越汉水而东,与楚国发生激烈争夺,终为楚国所败,于春秋末叶辗转南下,进入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重建巴子国。

蜀国君主据传是帝颛顼的后代支庶。

古蜀族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即是蚕丛氏、柏濩和鱼凫氏。

蚕丛氏鱼凫氏来源于夏商之际的岷江上游,其文化与黄帝、颛顼有关。

柏濩氏大约是四川盆地的土著民族。

这三支古族,在夏商之际由于部落征服战争而达到融合,鱼凫王朝的建立则标志着四川盆地最古老的君主专制政体的产生,此即古蜀王国。

古蜀王国曾与商王朝发生或和或战的多种关系,殷末协助周武王灭商,周初成为西周封国。

西周时代,蜀王国君为杜宇,又称望帝,建都郫(今郫县)。

杜宇致力于耕战,蜀国实力大幅度上升,开疆拓土,北达汉中,南至宜宾,东越涪水,西抵青衣江,成为西南泱泱大国。

春秋初叶,来自长江中游荆地的鳖灵,借蜀中治水之机,逐走杜宇,自立为蜀王,号开明。

开明王朝继续扩张势力范围,国力雄厚,一度东伐楚国,并与西秦顽强抗争。

开明氏曾先后在成都附近建立都城,战国初,始建都成都。

此后,成都成为全蜀的政治文化中心。

巴蜀两国均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和政治制度。

比较而言,蜀国的职官和礼乐制度更为详备,巴国的血缘色彩则浓厚得多。

在巴蜀境内,居息着众多的古族,这些古族主要属于氐羌、濮、越氏族的不同支系,其社会发展程度较浅,文化进程高低不一。

巴人先秦时代族名。

起源歧说纷坛。

商周时代活动于今汉中东部。

殷商卜辞有“巴方”,即巴国。

南川及金佛山简介

南川及金佛山简介

重庆卫星城特色旅游区都市后花园南川——南川地处重庆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幅员2602平方公里,1994年4月撤县设市,2006年10月撤市设区,辖3个街道、31个乡镇, 66万人口。

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对南川发展的“135”总体部署,南川区正在打造成为区域经济中心、重庆卫星城、都市后花园和特色旅游区。

南川是一座历史文化城。

“南川者南江之别名也”,春秋时为巴国属地,唐朝贞观十一年设县,1374年的建制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以东汉崖墓群、龙岩城、尹子祠、正阳桥最具代表性,历史文化独具魅力。

金佛山“山即是佛、佛即是山”,被称为“南方如初佛地,巴蜀第一名山”,佛教文化独具魅力。

金佛山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查明生物物种8085种,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中华药库、植物“麦加”,生态文化独具魅力。

南川是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楹联文化之乡、民间歌舞之乡、笙歌苗舞之乡、板凳龙之乡,民间文化独具魅力。

南川是“双枪老太婆”地下活动基地,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三线建设时期,5家兵工企业和1家研究所落户南川,三线建设文化独具魅力。

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铸就了“勤劳勇敢、开明开放、实干图强”的南川人文精神。

南川是一座区域中心城。

南川毗邻重庆、贵州8个区县,素为“渝黔喉襟、巴渝险要、渝湘要冲”。

地处重庆二环与三环之间,属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距重庆CBD、空港、长江深水港、保税港、铁路枢纽港仅1小时车程,目前正规划建设“六高、三铁”,构建“渝湘、渝道、南万、南涪”4大对外通道,正在成为重庆南部交通枢纽、重庆连接中东部的重要关节点和桥头堡。

2010年,全区实现GDP143.6亿元、增长17.6%,人均GDP达到4042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131%,经济总量居渝南黔北6区县之首。

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商贸物流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等“五大园区、七大板块”加快开发建设,铝工业、旅游业、特色农业、民营经济、城镇建设和房地产业加快发展,是重庆铝工业基地、笔电配套基地、区域物流枢纽。

南江古道

南江古道
商贸业的繁荣,造就了一批靠船运为生的专业村落。如今这些村落还存在当年航运相关的遗迹,成为当年航 运业发达的见证。罗定市境内的双东倒流榜村和黎少梁家庄园是最为著名的航运名村。
对接通道
对接通道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聘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指出,南江古道是海上 与陆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对接通道之一,是海江山河古道汇通之要津,是岭南土著百越族文化遗存最多最古的文化 圣地。南江流域是大西南连接珠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珠三角地区与东盟的桥梁。而罗定则是南江文化和古 道文化的中心地、集粹地。
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江流域已成为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联络点。在罗镜水摆鹤咀山南朝墓出土的78件器物中, 有金手镯、金指环、铜镜、铁剪、瓷器、陶器等物品。出土的青瓷器釉色滋润,青中泛黄,属于一千多年前浙江 会稽郡越窑系统产品。另一出土物品金手镯有4组走兽与花纹图案,图案为中、西亚的走兽纹饰。专家推断,金手 镯很有可能是西方的舶来品。
了解到,罗定市正用实际行动打造南江文化品牌。近年来,罗定市已举办多次南江文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 者对罗定的南江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同时,还举办了首届南江文化节,新建了南江文化主题园,修缮了罗定学宫、 罗定文塔、青莪书院、蔡廷锴将军故居,发掘了春牛舞、泷州歌等民间歌舞,申报了一批省级非遗项目和广东省 古村落。
南江古道简明示意图 据暨南大学刘新荣教授考证,南江流域是中原地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它的基本路线是从湘江到漓江,从漓江到西江,从西江入南江,上行至罗定船步或太平、罗镜,再至信宜新宝、 合水,越过分水岭,再沿鉴江顺流而下,到湛江、吴川之间出海。同时,南江流域也是此后中原汉人南迁岭南,以 及中原到南海乃至海南岛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古巴国

古巴国

流域在西周时期已开始慢慢步入青铜时代,经济交往中逐步开始使用货币。从该地层出土遗 物可以看出,西周时期,清江流域的巴人在生产技术、制陶技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以陶釜为特征的代表性器物在早期巴人的陶器文化中依然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说明早期巴 文化有其自成体系且发展稳定的陶器群体。清江流域的巴人依然处于氏族部落的原始或半原 始的社会状态,石器和骨器等原始工具依然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鱼猎和采集依然是当是 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手段,巫术活动中仍然以占卜为主要活动方式。
自公元前 316 年秦灭巴,至清朝初年,重庆和四川史上曾有五次移民迁入。由于战争、 瘟疫和天灾等原因,历史上曾出现过饥荒无人、尸横遍野、群虎白日出游、賨人几乎灭绝的 惨景。为填补战争死亡、瘟疫死亡、天灾死亡形成的空缺,秦朝、西晋、北宋、元末明初、 清初曾五次移民入川。这五次移民迁入,既促进了土著居民与汉民族的同化,同时又加快了 重庆和四川的开发步伐。
据考古发掘,巴国史前文化发端于 20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 山人”。结束于距今 4000 多年前,即新石器时代末叶,其代表性文化是“巫山大溪文化”。 约 4000 多年前,巴人先民们就世世代代在以重庆为中心的神奇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战天 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
巴国传奇雕刻等。同时融入现代商业内涵和旅游休闲概念,建设高级商务区、宾馆会议中心、 运动休闲区、湖中舞台游览区、城墙观光区等,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大型历史文化观光型商业 中心。巴国城将挖掘巴渝文化的独特资源,通过展示千载巴文化的灿烂,彰显重庆先民忠义 爱国的民族精神,传承千古巴国人文传奇,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的历史。同时将古文明与现 代商业完美结合,探索出文化商业的运作典范。徜徉未来的巴国城,人们将解读巴国文化神 韵,领略中国汉唐风情,观赏文化建筑经典,享受现代文化商娱旅业的魅力。巴国城的建设, 体现了九龙坡区政府文化造势、生态兴区的城市建设理念,是一次极具文化智慧与市场远见 的神奇创意。

山城重庆介绍

山城重庆介绍

山城重庆介绍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

距今2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

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

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以原重庆市为行政中心,管辖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

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这一区域多数时期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辖区,其行政中心设在原重庆市。

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

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

元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奉命西征,四月攻占重庆,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

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

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

历时9年,明洪武四年(1371)被朱元璋所灭。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2月1日正式在重庆办公,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重庆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古到今共有三国建都于重庆,分别为巴国都、大夏国都、民国陪都,自此重庆又有“三都之地”之称。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

南江县情简介

南江县情简介

南江县情简介一、基本县情南江,古属巴国,后为集州,先秦、西汉就有政区建制,迄今已有1480多年的建县历史。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9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地震重灾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时代先锋王瑛生前工作县、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挂包帮联系点。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9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6元。

南江是一片红色土地。

南江,地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两年多,有2.2万名南江儿女参加红军,1.6万多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红四门、禹王宫等革命遗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江是一座资源宝库。

全县森林覆盖率65.59%,绿化率98.5%;有195种野生动物,46种珍稀植物,60多万亩原始森林,3万亩植物“活化石”巴山水青冈。

有煤、铁等矿产资源50余种。

是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

南江是一处旅游胜地。

全县有830平方公里原生态旅游景区,有光雾山〃诺水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光雾山国家地质公园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四个“国”字品牌,是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资源大县、中国红叶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大县、中国绿色名县。

二、投资环境(一)南江拥有投资兴业的好条件。

南江,坐拥成都、西安、重庆三大中心城市黄金三角之位,被关天、成渝两大经济圈完全覆盖;省道101、202线贯穿境内,广(元)巴(中)高速、乐(坝)巴(中)铁路相继建成,随着正在建设的巴(中)陕(陕西汉中)高速建成通车,便捷的交通网络即将形成,在三年内将实现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中心城市4小时通达,与汉中、达州、广元、南充周边城市实现1—2小时通达。

南江简介··

南江简介··

南江历史沿革南江古属巴国,后为集州,先秦两汉就有政区建置。

有几水,因水难涉,古名难江,粱因置难江县。

难江一名南屯河,亦谓之南江,意谓在巴山之南。

自县治南与巴江合,明因改名。

南江古属巴国,后为集州,先秦两汉就有政区建置。

南北朝时期的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始建难江县(取江水难涉之意),距今1480年,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改难江县为南江县(江水绕城南而名)至今。

1993年从达县地区划入巴中地区。

现属巴中市。

1997年,南江县面积3417平方千米,人口57.5万,辖11镇68乡:南江镇、沙河镇、乐坝镇、长赤镇、正直镇、大河镇、光雾山镇、东榆镇、下两镇、赶场镇、杨坝镇、小河乡、石矿乡、水洞乡、桥坝乡、赤溪乡、八庙乡、燕山乡、金盆乡、高塔乡、团结乡、红光乡、付家乡、红顶乡、红四乡、竹岭乡、红五乡、天池乡、侯家乡、九顶乡、双桂乡、凤仪乡、朱公乡、花桥乡、黑潭乡、和平乡、双流乡、菩船乡、下两乡、元潭乡、凉水乡、东垭乡、高桥乡、平岗乡、长征乡、仁和乡、石滩乡、关门乡、兴马乡、瓦池乡、白院乡、北极乡、赶场乡、关路乡、关田乡、红岩乡、旭光乡、桥亭乡、沙滩乡、贵民乡、沙坝乡、西清乡、柳湾乡、新立乡、红星乡、汇滩乡、上两乡、关坝乡、寨坡乡、光明乡、玉泉乡、桃园乡、槐树乡、杨坝乡、坪河乡、流坝乡、甘溪乡、新民乡、碾盘乡。

县政府驻南江镇。

2000年,南江县辖7个镇、6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9372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南江镇46207 、沙河镇 18593、乐坝镇 6949 、长赤镇21620、正直镇18843、大河镇 18647、桃园镇3377 、小河乡 12582、石矿乡 6610、碾盘乡 8532、水洞乡 4224、桥坝乡 2705、赤溪乡14150 、燕山乡7865 、八庙乡 9971、金盆乡 5393、高塔乡8277、团结乡8193、红光乡16981、傅家乡9266 、红顶乡 8608、红四乡8095、竹岭乡 4376、红五乡 6071、天池乡8575、侯家乡6555、九顶乡 7139、双桂乡6984、凤仪乡12399、朱公乡11128、花桥乡 6388、黑潭乡11223、和平乡 14389、双流乡 8926 、菩船乡 8115、下两乡 13536、元潭乡 8464 、凉水乡 7892、东垭乡 8023、高桥乡8191、平岗乡6815、长征乡 7168、仁和乡7754、石滩乡13295、关门乡12352、兴马乡9917、瓦池乡 5029、白院乡 7037、北极乡4986、赶场乡 15423、关路乡8828、关田乡3862、红岩乡3105 、旭光乡 1301、桥亭乡3508 、沙滩乡 3067、贵民乡1658、沙坝乡3843、西清乡 2417、柳湾乡2954、新立乡 3179、红星乡 879 、汇滩乡3555 、上两乡 3915 、关坝乡5649、寨坡乡2358 、光明乡 1291、玉泉乡 888 、杨坝乡 5031 、坪河乡9569、流坝乡3564、甘溪乡 2816、新民乡 2643。

巴国的地缘结构与战略地位

巴国的地缘结构与战略地位

巴国的地缘结构与战略地位如果说古蜀国这个国家,或者说古蜀人这个族群给我们的感觉是二个字——“神秘”,那么“巴”这个地缘概念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三个字——“太神秘”了。

因为“蜀”尚能在史书中留下“渔枭”“杜宇”等介于历史和神话中的“人物”(现在理解,应该是族群名),甚至最后一个统治蜀地的族群“开明”,还能够留下君主的世系。

这些信息虽然简单,但却能够让我们能够从中出窥探古蜀人的传承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的特点。

而“巴”能够留下来的资料就要更简单了,简单到甚至没有神话或者英雄人物出现。

这让习惯于从“人”的角度研究历史,和搞文学创作的文人学者们感到无所适从。

不过,如果我们不是把目光锁定在“以人为本”的历史细节上,而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巴”这个地缘概念的话,还是能够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为他勾勒出一个轮廓。

首先我们来看看,“巴”这个地缘概念,所主要覆盖的区域,属于什么样的地理环境。

从大方向来看,可以认为“蜀”的核心区域在四川盆地的西部,而“巴”的核心区域,则在四川盆地的东部,两者中间的川中地区,则是双方进行地缘博弈的主战场。

这当然只是一个很粗略的划分,从地缘特征来看,“蜀”是属于一个平原属性的族群,如果不是出于人口压力,或者战略需要,他们对于复杂的山地没有什么兴趣。

在蜀人的生活中,水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不仅能够直接为他们提供食物来源,更能够让蜀地成为重要的农耕区。

与之相比,巴人对于山地则要适应的多了,进入到巴文化覆盖的区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是“山”,正如现在大家一提到“重庆”,脑海中多半会跳出“山城”这个概念来。

如果从地形图上观测,川东的那些“平行岭谷”的排列方式,总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横断山脉”。

不过与横断山脉相比,生活在川东的那些山地之间,要舒适的多了。

一则是因为川东的那些纵岭,比之横断山脉的海拔要低得多(平均海拔低了3000多米,平均高差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川东在300——500米之间居多,横断山脉要2、3千米了);二则是川东纵岭的密度较低(只是相对横断山脉),也就是说,两条山脉之间的“岭谷”较宽。

周王朝-巴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周王朝-巴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周王朝-巴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巴国:巴王朝,是湖北巴族长阳部落首领廪君建立的中国西南地区政权,是今重庆、湖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古方国之一。

巴族起源甚早,据史籍《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故知巴族起源于先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殷墟甲骨文中有殷王武丁用兵江汉、派妇好率沚戜伐巴方的记载,所说“巴方“被认为就是古巴国,证明至少在殷商之时,巴作为一个部族方国已经存在了。

但巴族的起源及建国的具体情况,古文献言之不详,史学研究以推论为多。

或认为巴王朝有几个不同的部族,分别活动于不同的地区:夷水廪君之巴,其族为巫蜒,以白虎为图腾,商周之际已经开始进入文明社会,活动于今湖北西南,也许就是甲骨文中所指的“巴方”;周武王灭商曾封宗姬于巴国,建国于今汉水中游,统治者为华夏族;涪陵水会之巴国,其族为土著獽蜒之民,春秋战国时曾建都于今重庆涪陵,又称“枳巴”;而大约同时建都于重庆的又可能是另一个土著巴族;阆中渝水之巴源于古氐族,以蛇为图腾,自今甘肃、陕西、四川交界处南下,春秋战国时活动在今四川北及东北部,以后演化为“賨人”,又称巴氐。

上述诸部族或部落式国家最终融合为强大的巴国。

还有第二种说法,认为巴族起源于今长江中游广大地区,至今仍留下与“巴”有关的大量地名,如湖南岳阳古称巴陵,也称巴丘或其外港城陵矶古称巴丘;江西赣江畔也有巴丘;鄂东有巴水,入长江处称巴河口;鄂西有巴东县,而巴东、松滋、长阳等县均有巴水;川东巫山大宁河有巴雾峡,其北为大巴山等。

这些巴族大约于商末周初自长江中游向四川盆地转移,脱离渔猎而转向农耕,定居于盆地东部建立巴国。

对古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巴国的出现常与蜀相联系,自古即“巴蜀”并称,因此巴族起源于长江中游一带,而在四川盆地东部建国的可能性最大。

据史籍《世本》记载:“巴郡蛮,本有五姓……廪君名务相,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五姓未有君长,俱事鬼神,皆登呼躧穴屋,掷剑刺之,约能中者,奉以为君。

古代在四川建都的十四个国家详解

古代在四川建都的十四个国家详解

古代在四川建都的十四个国家详解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

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由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地理位置的相对独立性,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割据独立的理想之地。

历史上先后有十四个政权定都四川省,现在就按照前后时间顺序一一详解。

古蜀国杜宇王朝:存在时间为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七世纪。

公元前1045年,周王室册封杜宇为蜀王,准予建都立国,于是蜀王率领蜀人从茂汶盆地东迁至广汉平原,在今温江区万春镇报恩建鱼凫城成立蜀国。

在位时教民耕种,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

约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蜀相鳖灵,古蜀国杜宇王朝终结。

古蜀国开明王朝:存在时间为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16年。

约公元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开明王朝,号丛帝,建都郫邑(即今成都郫都区)。

开明九世将都城从郫邑迁都到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被杀,古蜀国灭亡。

充国:存在时间为约公元前588年至公元前318年。

充国的范围在今嘉陵江流域全境、巴中市西南、广安市西以及绵阳市东南的部分地方,都城在阆中。

充国从春秋时期发源,到战国末期期消亡,存在了大约二百七十年。

势力强盛时,曾顺水而下打到过合州(今重庆合川)。

公元前319年冬,古蜀国和充国结盟,两国共同侵犯巴国。

巴国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派著名谋臣张仪、大夫司马错、都尉墨獾等领三十万大军入川援助巴国,秦、巴联手,先后在公元前318年冬、公元前316年春灭掉了充、蜀两国,同年,秦背信弃义,顺手灭掉了盟友巴国,统一了四川盆地。

苴国:存在时间为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16年。

苴国都城在吐费城(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东周战国时期开明氏蜀国的分封国,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

所以也称葭萌国。

悬棺导游词

悬棺导游词

悬棺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悬棺文化之乡——南江县。


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导。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四川最早的悬棺——南江悬棺。

首先我们
要去参观南江县博物馆。

南江是古巴人的发祥地,也是古代巴蜀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蜀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
“巴蜀一绝”。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悬棺。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口悬棺位于南江县红光乡青杠村,距县城
约15公里,悬于悬崖之上,高约40米。

整口棺材用木板构成,
在距离地面约50米处由40多块木板连成一体。

棺材宽0.53米、高0.41米、长0.85米,厚0.07米。

棺盖上有绳纹装饰,棺身
两壁之间有木梁支撑着。

据当地老人讲,这口棺材是古巴人在一
年中最炎热的夏季所做。

我想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大家一定会觉得
很不舒服吧!
悬棺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丧葬形式,历史十分悠久,相传是巴国先民为纪念三国名将关云长所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
历史了。

—— 1 —1 —。

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区别及其影响力(也是正统姬姓国家)

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区别及其影响力(也是正统姬姓国家)

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区别及其影响力(也是正统姬姓国家)今天我们会用“巴蜀之地”来形容四川、重庆这两个省市,与今天四川盆地二省分治相类似,其实在先秦时期,四川盆地也同时存在着两个古国,那就是巴国和蜀国。

巴国本是周王室分封在陕南的一个小国,后来为求发展,向南迁徙到重庆、川东一带。

春秋时期,巴国与楚国结盟,四处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一度达到极盛时期。

但这个巴国想趁楚国危难时进攻楚国,结果惨遭失败,从此一蹶不振。

巴国占据的领土,大致为今重庆全部、四川东部以及秦岭以南的陕西大部。

巴国建国于西周大分封时,其首代君主是姬姓。

《左传》记载周人曾说:“巴、濮、楚、邓,吾南土也。

”《华阳国志》记载:“巴国远世,则黄、炎之支;封在周,则宗姬之戚亲。

”《左传》中记载了楚国的君夫人有巴姬,这里的“姬”,指的是君夫人是姬姓,说明巴姬是由巴国嫁到楚国的宗室女。

所以说,巴国统治者是周天子宗室这一点是确认无疑的。

根据考古学成果并结合相关史料,巴国中心最早在秦岭以南,距离周天子所在地很近。

但是巴国为子爵,它的旁边有强大的庸国,西边还有强蜀,巴国在此地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于是便将发展重心转向南方地带,大多土著人群生活的今重庆、川东一带。

巴国王室虽然是周的宗室,但其国内的情况却十分复杂。

今天重庆热衷宣传的巴文化,其实包括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

如果说巴国文化可能源于周文化,而且受到楚文化的很大影响,那么巴地文化就与当地复杂的蛮族族群相关。

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其属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蜒之蛮”。

这些族群当中,有一支叫賨人,生活在嘉陵江一带,后世史籍称其为“板楯蛮”。

在板楯蛮的传说中,曾经有白虎危害世间,有一位英雄出现,射杀了白虎,拯救了百姓。

这个族群很有可能与一支以白虎为图腾的族群为敌。

《后汉书》中曾记载了一支叫禀君蛮的族群,说这就是巴人的一支,他们的首领禀君曾率众迁到盐水(今清江)附近,而当地有盐神也想定居于此,禀君不许。

盐神便召来群虫致灾,遮天蔽日,十余日看不到太阳。

上古时期西南古国:巴国

上古时期西南古国:巴国

上古时期西南古国:巴国巴国,在先秦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

始于商周时期,在秦朝时期,秦灭巴国,并设巴郡,从此巴国纳入华夏文化圈。

鼎盛时期疆域“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其疆域之辽阔,概括了今重庆全境、湖北恩施、川东北部分地区。

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

同年,将巴国君臣掳往咸阳,巴地在无阵痛情况下实现政权的更迭。

秦国在江州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

1、历史(1)起源巴国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

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太葜即上古时代东方部落首领伏羲,后照为巴人始祖。

宋代史学家罗泌《路史?后记》卷一记载:“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

”据考古发掘,巴国地区前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巴人先民们就世世代代在重庆地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

他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

(2)建立而后巴人建立巴国,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日覃氏、相氏、郑氏。

皆出于武落钟离山。

其山有赤黑二穴。

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

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

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

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馀姓悉沉,惟务相独浮。

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小虫,与诸虫群飞,蔽掩日光,天地晦冥,积十馀日。

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

廪君于是乎君于夷城,四姓皆臣之。

”即最早的巴国是由五个氏族部落联合形成一个大型的部落集团,其中巴人以武力和船技上的优势,获得了集团的领导权,巴人首领巴务相成为该集团的首任领袖,称廪君,即以白虎为图腾的巴人首领。

南江古属巴国

南江古属巴国

南江古属巴国,后为集州,先秦两汉就有政区建置。

南北朝时期的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始建难江县(取江水难涉之意),距今1480年,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改难江县为南江县(江水绕城南而名)至今。

“红四门”及其城墙位于南江县南江镇。

“红四门”地处县城中心通往上河街及南江中学等单位的东出要道,是一座昼夜开放的天然展厅。

1991年4月,“红四门”及城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南江城墙东门入城,解放了县城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红军总政委陈昌浩应县苏维埃政府的邀请,亲笔题写了“红四门”三字,由錾字队将“迎晖门”门额换刻成红四门作为红军解放南江的永久纪念,红军各政治部先后在门洞内外錾刻宣传标语15条。

红四门居城东要道,过往行人日以万计,是一处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原系四川省南江县城东门——迎晖门。

初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清嘉庆初遭毁,嘉庆十五年(1810年)修复,城墙全长1300多米,现存700米左右,是川东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墙城门建筑之一。

红四门洞外城墙顶距地百约5米,内拱高3.8米、宽3.6米、深9米余。

全用青石条砌成,其两侧城墙向南北延伸。

至今,门洞内外壁上尚留存当年红军刻下的“庆祝红军伟大胜利”等标语口号共17条,颇受来往行人的注目。

南江断渠南江断渠,根据出土的生物化石考证,系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四川造山运动时形成的旷世奇观,断渠三面环水,背靠龙山。

长达十余里的前、中、后三条渠谷,全部掩映在一片茫茫林海之中,其间,渠谷纵横交错,渠洞相连,怪石倚迭,拟人奖物,似禽如兽,鬼斧神工千姿百态,藤萝蔹址。

身临其境,石的海洋宛若雕塑群。

这里既有原始人曾经茹毛饮血,穴居野外的洞穴和磨石制工具的作坊遗址,又是二战时期红军伤病员的休息养疗这地,它更是历代南江人民用来躲避匪患、防御侵扰,藏身隐居的石头城。

70年代末80年代初,断渠陆续发现了原始人的砺石场和生物化石,同时还出土了一大批石锄、石斧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

南江县历史论文写作

南江县历史论文写作

南江县历史论文写作南江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自古以来,南江县就是川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曾是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南江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江县的历史逐渐展开了层层叠叠的故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古代,南江县曾是巴蜀地区的一部分,属于古蜀国管辖。

在秦朝时期,南江县隶属于巴郡。

汉朝时期,南江县成为交通要道,商业繁荣,文化发达,是古代川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隋唐时期,南江县成为川东地区的行省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物产和繁荣的商业贸易。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南江县居住,留下了不少诗篇。

南江县的历史亦见证了川东地区的战争和变迁。

在历史上,南江县曾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和军事行动的重要地段。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南江县的人民为了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了许多英雄的事迹。

如今,南江县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山水小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这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南江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南江县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将成为我们永恒的宝贵财富。

愿南江县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永远绚烂!南江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南江县历史上曾是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文化氛围浓厚,历史遗迹众多。

南江县境内有着许多名胜古迹,如鱼嘴洞、狮子山、双龙寺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南江县悠久灿烂的历史。

鱼嘴洞是南江县最为著名的地质奇观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喀斯特溶洞之一,被誉为“岷江魅影”。

洞内有着数不清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形态各异。

洞内曲折多变,深不可测,令人叹为观止。

双龙寺是南江县的重要寺庙之一,历史悠久,建筑宏伟,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传承。

双龙寺是南江县的一颗佛教明珠,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同时,南江县的历史文化也体现在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

南江北河为哪般?

南江北河为哪般?

南江北河为哪般?中国的河流有⼀个奇怪的现象,南⽅和东北的河流多以“江”命名,北⽅和新疆的河流多以“河”命名。

这是⼀个奇特的现象,但是南江北河的背后隐藏着汉语⾔习惯的博⼤精深,也是⼏千年历史发展的结果,鄙⼈不才,略知⼀⼆,还请各位朋友指点。

现代汉语中的河流、江河,在古代⽤“⽔”来表达,⽔特指河流,⽽⽔⼜是五⾏(⾦⽊⽔⽕⼟)之⼀。

汉字带⽔的有不少,《尔雅-释⽔》对⽔的各种形态也有不同解释,江、河、溪、流、湖、泊、海、洋都是有⽔,单选“⽔”来指河流。

中华⽂明是⼤河⽂明,河流对⽣产⽣活的重要性古⼈早就认识到,这是⼀种智慧,更是汉字的奥妙。

《尚书-汤诰》把江河淮济被称为四渎,然⽽四渎东江北济西河北淮的位置表明——成汤的时候江绝不是指今天的长江,这就要追根朔源⼀探究竟,从江和河本⾝的字⾯含义来理解。

江,从⽔从畺(畺原本是⽥界的意思,后来演变为疆),江就是国家边界的河流,也有⼈⼯的含义,⼈⼯疏浚的河道⽐较规则,不容易改道泛滥。

商起源于徐州到商丘⼀带,当时的活动范围还没有到⼤海,成汤所说的江就是今天⼭东地区东平湖—南阳湖—独⼭湖—昭阳胡—微⼭湖⼀带的⽔系,⽽这些就是传说的共⼯⽒和⼤禹王治⽔的⽔利⼯程,这也是当时⽂明的东界(东⽅还有东夷)。

河就不⼀样了,河字从⽔从可,可本意是“肩挑、担荷”(以⼈⼒运送⼟⽯)的意思,⽔可相连成“河”,河的本意就是需要不断⽤⼟⽯加⾼加固的⼟⽯,上古传说中洪⽔泛滥,共⼯⽒和⼤禹王治⽔也就是疏导河道。

这是和河与江的区别:河处于中原地区,需要经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江处于边疆地区,河道天然形成,不需要⼈⼯疏浚加固堤防。

黄河就是当时中原地区最⼤的河流,⽤“河”特指黄河就顺理成章。

到了东周列国时代,⼈类的活动范围已经东到⼤海和朝鲜半岛,北抵达塞外⾼原,南到荆楚吴越,西到青藏⾼原和⽢肃⼀带,⽐商周时代⼤的多,江就成为对长江的特指。

这个时候的河流,仍然是“⽔”,包含江河淮济汾渭洛汉等河流。

经历了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候逐渐寒冷,⽣产⽣活范围的扩⼤,古⼈对黄河流域⽣态平衡的破坏加剧,以及战乱的影响,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为减少,黄⼟裸露地表,⼭洪和⽀流把⼤量黄⼟带⼊⼲流,黄河变的浑浊,两汉交际时代,黄河泛滥六⼗多年,东汉王朝派出王景治理黄河,同⼀时期时的班固也在《汉书-地理志》第⼀次记下“黄河”。

关于巴中的历史典故

关于巴中的历史典故

关于巴中的历史典故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在巴中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巴中的历史风貌,也展示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巴中的历史典故吧。

一、巴中的命名来历巴中的名字源于古代巴国和蜀中地区的相对位置。

巴国是古代著名的蛮夷国家,位于现在的四川盆地东北部。

而巴中则位于巴国和蜀中之间,因此得名为巴中。

这个名字不仅反映了地理位置,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二、巴蜀之争的故事巴中地区曾是蜀汉和巴蜀两个政权争夺的焦点地带。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巴蜀地区纳入了秦朝的版图。

然而,巴蜀人民并不服从,他们与秦朝展开了长时间的抵抗。

其中,巴蜀抵抗军的首领刘巴率领巴蜀人民奋起反抗,与秦朝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最终,巴蜀人民取得了胜利,巴蜀地区重新回归了巴蜀政权的控制。

三、巴中的文化传承巴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巴蜀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巴蜀地区的独特风格和巴蜀人民的智慧。

巴中地区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如巴中博物馆、巴中古城、巴蜀书院等,这些景点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代文化遗迹,向人们展示了巴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四、巴中的传统节日巴中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巴中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巴中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巴中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巴中的各个村落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手持火把、放烟花、舞龙灯,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火把节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巴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五、巴中的历史名人巴中地区出过许多历史名人,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贡献为巴中增添了光彩。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杨慎矜。

杨慎矜是四川地区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致力于振兴巴蜀文化,为巴中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慎矜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巴中文化的瑰宝。

四川省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_何佳

四川省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_何佳

四川省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何佳摘要: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本文立足于四川省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措施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汉中市和广元旺苍县,古属巴国,后为集周,迄今已有1480多年的历史。

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土地总面积448.72万亩,耕地面积占49.50万亩。

南江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3092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低1408元和708元,全县还有贫困人口23.76万人,分别占农业户数和农业人口的37.7%、40%。

此外,南江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中农业人口55.99万人,农村劳动力41.91万人,待业农村劳动力11.47万人,就业率为72.62%。

一、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南江县属于落后偏远山区,长期受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发展比较落后,受教育的普遍性程度受到制约,而目前南江县的主要农村劳动力都处在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期间,总体上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属于中小学文凭,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属于文盲。

对于这样的农村劳动力来说,小农意识浓厚,思想保守,缺乏先进的新思想新理念,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尤其不高,商品经济意识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受到较大制约。

目前,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渠道仍旧是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劳动力作为农村劳动力主体的传统就业格局没有改变,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有少量的份额,第三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也相对较少,统计显示,2010年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在本县总就业人数为22.9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有16.27万人,第二产业有2.34万人,第三产业有4.31万人。

此外,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方向,南江县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其人数占南江县总农村劳动力的24.72%,他们外出的地方一般是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内地的西安、成都、山西等省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江古属巴国,后为集州,先秦两汉就有政区建置。

南北朝时期的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始建难江县(取江水难涉之意),距今1480年,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改难江县为南江县(江水绕城南而名)至今。

“红四门”及其城墙位于南江县南江镇。

“红四门”地处县城中心通往上河街及南江中学等单位的东出要道,是一座昼夜开放的天然展厅。

1991年4月,“红四门”及城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南江城墙东门入城,解放了县城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红军总政委陈昌浩应县苏维埃政府的邀请,亲笔题写了“红四门”三字,由錾字队将“迎晖门”门额换刻成红四门作为红军解放南江的永久纪念,红军各政治部先后在门洞内外錾刻宣传标语15条。

红四门居城东要道,过往行人日以万计,是一处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原系四川省南江县城东门——迎晖门。

初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清嘉庆初遭毁,嘉庆十五年(1810年)修复,城墙全长1300多米,现存700米左右,是川东北
地区最古老的城墙城门建筑之一。

红四门洞外城墙顶距地百约5米,内拱高3.8米、宽3.6米、深9米余。

全用青石条砌成,其两侧城墙向南北延伸。

至今,门洞内外壁上尚留存当年红军刻下的“庆祝红军伟大胜利”等标语口号共17条,颇受来往行人的注目。

南江断渠
南江断渠,根据出土的生物化石考证,系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四川造山运动时形成的旷世奇观,断渠三面环水,背靠龙山。

长达十余里的前、中、后三条渠谷,全部掩映在一片茫茫林海之中,其间,渠谷纵横交错,渠洞相连,怪石倚迭,拟人奖物,似禽如兽,鬼斧神工千姿百态,藤萝蔹址。

身临其境,石的海洋宛若雕塑群。

这里既有原始人曾经茹毛饮血,穴居野外的洞穴和磨石制工具的作坊遗址,又是二战时期红军伤病员的休息养疗这地,它更是历代南江人民用来躲避匪患、防御侵扰,藏身隐居的石头城。

70年代末80年代初,断渠陆续发现了原始人的砺石场和生物化石,同时还出土了一大批石锄、石斧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片。

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大巴山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结合部,断渠的化石对中国人类的发展,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更证实了南江古人类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历史。

再则从出土的众多石器的陶器就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群就聚居于此,为适应地理气候的变化由第一台阶断渠,退居到后山第二台阶阳八台高地。

四川省考古工作队又在阳八台发掘出土数百件新石器及陶片,更显示出断渠的时代之久远。

经过世代人类的居住和改造,断渠石头城已经独具规模。

在保存较完好的中渠内,处处都可以看到古人曾经聚居生活过的痕迹。

岩石间、洞穴里、低
洼处、石壁下……凡是可以遮风避雨,搭棚栖身的地方,到处可以看见当年古人生活居住留下的寨墙和石刻字迹。

诸如“廖广顺寓此”,“长岭四大房占”;“地主刘大寿”,“福兴硐”等等。

断渠人为防御外敌侵扰,大兴土木;修建寨堡防御兵灾匪患,如“四方寨”,“三春寨”(传说北宋初---郑子明被赵匡胤杀害后,其妻陶三春多为避难而投靠义第集州刺史高怀德,陶在此练兵自卫,并在断渠筑墙垒寨、操兵马、辅助高治理集州),“红军寨”(一九三三年部分红军在空山坝大捷,川军狼狈逃窜时,红军医护伤员冲出截击,神兵天降,创造了医护人员打胜仗的奇特战例)。

等数座山寨和数十道墙寨。

这些山寨选址巧妙,寨门设计得当,充分利用了渠内的险要地形和地下洞穴,寨上宽阔险要,寨下暗洞毗连,白天在寨外活动生活,夜晚或有特殊情况时则入寨下洞安歇或隐藏。

有些寨子四周皆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险道能入寨中,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中渠渠首有两道前寨门,形成了寨中有寨,层层设防,步步为营,易守难攻之势。

中渠的腹心地带,即腹心地带,即“三春寨”旁,有一块宽约数百平方米的大草坪,它东连“三春寨”寨门,其余三方用石条垒成寨墙,并建造三座石门,通向其它山寨。

据考当时此地是断渠人聚众议事和操练兵马的政治、军事与文化活动中心。

渠内有大石蓬盖如拱厅。

清嘉庆年间,白莲教攻进南江城烧毁了县衙,知用劲裘良骏曾利用这一天然石洞作为审理案件的地方,故该处有大衙门之称,可惜文革中已被采用石者所毁。

因此,断渠人在人类历史上是否真正设立县衙,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迷。

一九九五年,将断渠僻为旅游胜地,并建立公园,使之成为供人们观光旅游、休息、养疗、文化娱乐和进行教学考察与革命传统教育的宗合性文化乐城。

经过近三年兴建,园林初具规模。

石径四环,园中四渠纵横,亭廊多姿,飞阁流舟招引人流。

断渠
八面玲珑大景规模恢宏,钟灵毓秀。

南门雄风展示了一代巴山人的雄伟气魄;石海洞乡留下了古巴人的生活奇迹;东皋探奇寄寓了百态千姿灵石之趣;西楼玩月待你去把酒凌虚对月高歌;鸿蒙幽情揭示悠悠岁月的人间情愫;松涛流韵策使你静听无穷无籁大工业自然的呼声;琉漓泛舟,可使你漫游云天,净化心性;信步基间,使你流连忘返。

断渠奇观乃鬼斧神工天造之物,古迹尤存,现景又生,古今风物融为一体,真是旅游的好去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