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合集下载

清如君子,影如幽人——浅析吴镇墨竹艺术

清如君子,影如幽人——浅析吴镇墨竹艺术

艺术论坛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 2010/7清如君子,影如幽人——浅析吴镇墨竹艺术TEXT /曹建富元朝乃异族入主中原,待遇画人,殊不如前朝之隆。

凡文人学士,无论仕与非仕,多欲借笔墨以自命清高。

加之纸的大量试用和文人士大夫对画坛的主宰,水墨四君子空前繁荣起来,尤以墨竹最盛。

基于元代文人的复杂心理,墨竹绘画一时成为写愁寄恨,宣泄情感的最佳载体。

文人画家们词翰之余借墨竹形象写意寄兴,胸中之逸气凭借着自然清润的笔墨意趣流露出来。

近人郑午昌先生在其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一书中写道“元代四君子画,尤以墨竹最盛。

能作此类之画家,其泯灭不可考者不可知,以其可考者而言,其数实占元代画家三分之二。

”吴镇即是其中的一员。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亦自称“梅花和尚”、“梅沙弥”。

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工诗文书画,尤善山水,并精于墨竹,在元代独树一帜。

为人敦品励行,性情刚正,志行高洁,终生隐居乡里,生前靠卖卜为生、维持生活,从不与达官贵人交往,即使生活穷困潦倒也不改初志。

吴镇的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这从他的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可以看出。

1352年(至正十二年)9月他画的《渔父图》款署“梅花道人书于武塘慈云之僧舍”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是元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士大夫及文人的普遍心理。

吴镇写画之余也精研理学、儒学,亦重佛道学说。

在其言行中佛道精神的体现尤为鲜明。

综观吴镇一生,“儒为本”,“道为用”,晚年更重佛家境界,故而生前预题墓碑“梅花和尚之塔”。

吴镇善山水,又兼工墨竹,墨竹绘画艺术是他寄寓清高绝俗,清远萧散心性的绝妙方式。

在墨竹绘画上,吴镇直接师法文同、苏轼,受他们的美学思想影响,吴镇主张墨竹表现自然天趣,重视“师趣”,反对拘泥于笔法表现的空洞形式和被外象所困,深感只要“意”到,“自然天趣”必会现于笔下。

徐渭在《徐文长集》中曾说:“余观梅花道人画竹如群凤为鹤所掠,翎羽腾闪,梢捩变灭之诡,虽凤亦不得而知。

吴镇的墨竹图

吴镇的墨竹图

吴镇的墨竹图吴镇的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大家。

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

同以竹掩其画,镇以画掩其竹。

其画虽势不能夺,唯以佳纸笔投之,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

竹谱图元代吴镇此卷竹谱作于至正十年(1350),吴镇时年七十一岁,为其晚年佳构。

全卷纸墨如新,用笔老辣浑穆,笔墨酣畅淋漓,气韵如生。

卷后自题以草书为之,笔势颤动,人书俱老。

枯木竹石图元代吴镇图上古木竹石,相互依偎,紧紧缠绕。

近处古木枝桠遒劲,古雅清逸,石头尖峭如削。

构图如此融洽,错落有致,有着鬼斧神工般,可见画家的技高一筹。

吴镇,酷爱画梅竹,但所画竹子却各不相同,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

多福图元代吴镇画上老梅一枝,峭石一块,疏竹一丛,画面墨色较浓却干净利落,画作底部丰富却不杂乱,为一幅清新疏简画作。

技法上粗笔勾画的峭石稍加飞白用笔,梅枝以墨色晕染,竹枝竹叶浓墨勾画,尽显生机勃勃!墨竹图元代吴镇此幅着墨不多,仅二枝竹枝入画,竹叶不多,但枝顶的几片叶子浓墨勾画,显出竹子强劲的生命力,本画亦有高风亮节之感。

墨竹坡石图元代吴镇此图绘平坡拳石,竹枝斜垂。

图中平坡直以淡墨晕染,拳石则重墨勾画轮廓,复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加以皴染,笔墨浑厚苍润。

画面上方几茎竹枝斜斜垂入画面,不仅得“意在画外”之趣,且其插入的角度与取倾侧之势的坡石相呼应,使画面趋于平衡。

整体画面欹中寓平,稳中求变,表现出作者控制全局的高超技巧。

筼筜清影图元代吴镇画名中的“筼筜”二字是竹名,作者的款识中又有“筼筜一谷老烟霏”之句。

筼筜谷位在陜西洋县,谷中多竹,宋代画竹名家文同曾在此建筑披云亭。

此处画风中竹梢一枝,构图十分简练,全以浓墨画成,笔劲墨饱,显得神采焕发。

野竹图元代吴镇图中绘野竹一丛斜穿石鎼,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

写竹枝干以淡墨中锋,速度均匀,起笔收笔之间略见藏锋之态,因而显枝干俱圆,且笔意贯穿,主干于根部的节短,渐渐放长,至梢头节又短,此法应从李衎学来;又以浓墨写竹叶,以稍侧锋加之提按变化书之,显得含蓄而灵动,摇曳生姿;山石勾勒以尖锋直下,顺势而变,偏锋阔笔大斧劈皴擦,阴阳显著而彰巨石之立体感与厚重感,更与劲节嫩叶对比强烈,凸显野竹生命力之蓬勃向上之态。

清如君子,影如幽人——浅析吴镇墨竹艺术

清如君子,影如幽人——浅析吴镇墨竹艺术
艺 术 t 悸 f t ice e Ar cr l s
清如君 子 , 影如 幽人
浅析吴镇墨
元 朝 乃异 族入 主 中原 , 遇画 人 , 不如 白发 三 千 丈 , 写 清 风五 百 竿 。森 森 如玉 万 度 、 显 凌 乱 , 现 待 殊 戏 不 表 前朝 之隆 。凡 文人 学 士 , 论仕 与 非仕 , 欲 筱 青 。 风过 传 声 几 度 听 。 湘妃 祠 下 竹 , 叶 出 吴 镇 经 营 位 置 的 无 多 叶 借笔 墨 以 自命 清 高。 加之 纸 的大 量试 用 和文 着 秋 声 。 忽见 不 是 画 . 近听 疑 有 声 。我 亦 有 高超手 段 。 人 士 大夫 对 画 坛 的 主 宰 , 墨 四君 子 空 前 繁 亭 深 竹里 , 思 归 去 听秋 声 。这 些 题 画诗 为 水 也 ” 《 兴 府志 》 嘉 评 荣起 来 , 以墨 竹 最盛 。基 于 元 代 文人 的 复 大 家更 深层 次 去鉴 赏 吴镇 的 墨竹 提供 了极 好 吴 镇 “ 字 用 画 笔 , 尤 作 杂心 理 , 墨竹绘 画 一 时成 为写 愁寄 恨 , 宣泄 情 的注解 。 从他 的题 画 诗 中可 知他 画竹 是 为 了 如 写 竹 状 , 有 天 饶 感的 最佳 载体 。 文人 画家们 词 翰 之余 借墨 竹 “ 陶写 情 性 ” 借 “ 素 寄 所 志 ” , 毫 。墨 竹 是其 言 趣 。 吴 镇 生 活 在 元 ” 形象 写 意 寄兴 , 中之 逸 气 凭 借 着 自然 清 润 志求 寂 的媒 介 . 言 志是 要颂 “ ”求 寂 是 为 代 , 然 深 受 赵孟 颁 胸 他 节 , 必 的笔 墨意趣 流露 出来 。 了抱 “ ”他重 节 、 节 、 节 , 爱 画节 , 作 品 中特别 “ 如飞 白木 如籀 , 在 石 写 近人 郑 午 昌 先生 在 其 所

试论谈吴镇《墨竹谱》题跋书法

试论谈吴镇《墨竹谱》题跋书法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81试论谈吴镇《墨竹谱》题跋书法邓焯仁(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山西 晋中 030600)摘要:吴镇的竹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部分竹画题跋面积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题跋所占面积比绘画本体面积更大的情况,能够在这样极端的置陈下仍然将绘画与书法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绝不仅仅是因为其书画功底之深。

在这册画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吴镇在楷、行、草三种书体之间恣意转换,其画中竹子在或晴、或雪、或雨、或风的不同环境状态下呈现出千姿百态,其题跋书法也随着画中的竹子的姿态随意造型,实让人拍案叫绝。

关键词:墨竹谱;吴镇;题跋《墨竹谱》本身是吴镇为其儿子弗奴所做的家训,在题跋中充斥着吴镇自身的艺术理念,我们可以品评其文字,体会吴镇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对其子弗奴的期望。

当然在本文中更为重要的是《墨竹谱》题跋作为书法的艺术价值。

吴镇的题跋书法,无论是书风还是内容都不拘一格,时而整篇布满,时而极为简练地仅写“梅花道人”四字。

在书体上,时而采用潇洒纵横的草书,时而则用较为规范的楷书,但是即便他在书写楷书时也带有浓重的草意。

《墨竹谱》总共二十四开,除去前两开题首“万玉丛”三个隶书大字为后人所写,其后的二十二开都是吴镇亲笔墨迹,第三、第四开并没有竹子在画面中,全是以行草书抄录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赏与认可。

而后面的二十开中,五至二十开以行草书写,共计16开。

仅有四开为行楷,从悬殊的数量上我们可以看到墨竹谱题跋书法的总体风格。

一、吴镇书法之师承吴镇的传世作品数量不多,最具代表性的《心经》是其唯一的纯书法作品,除此之外,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吴镇书法基本都是题写与绘画作品上,作为题跋出现的。

总体来看,吴镇书法风格是非常多变的,要全面的分析他的取法来源较为复杂,因此在本文中,仅仅针对《墨竹谱》题跋书法风格来对他进行取法的分析。

《墨竹谱》书法题跋并不同于元代的众多书法家如赵孟俯、康里子山、邓文原等人以魏晋作为取法根源,其取法来源较为广泛,主要有怀素、杨凝式和黄庭坚三人。

吴镇墨竹谱诗文

吴镇墨竹谱诗文

吴镇墨竹谱诗文
以下是吴镇的《墨竹谱》诗文原文:
亭亭月下阴,
挺挺霜中节。

寂寂空山深,
不改四时叶。

霏霏桃李花,
竞向春前开。

如何此君子,四时清风来。

野色入高秋,寒影逝湘水。

日午思晚凉,清风为谁起。

竹窗思阒寂,铜博香委曲。

胸中无用书,写作湘之绿。

径深茅屋陋,
树倚夕阳斜。

行遍青山路,何丘不可家。

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

置之空山巾,凛此君子志。

忽见不是画,近听疑有声。

落落不对俗,涓涓长自清。

湘妃祠下竹,叶叶著秋声。

鸾凤清宵下,吹箫坐月明。

短梢尘不染,密叶影低垂。

忽起推篷看,潇湘过雨时。

吴镇简介及其墨竹欣赏

吴镇简介及其墨竹欣赏

吴镇简介及其墨竹欣赏吴镇自称画竹五十年。

在艺术上他首推文同,再宗苏轼,其墨竹画艺受到李衍、赵孟頫的影响;当元朝重臣高克恭在江南任职时,吴镇曾受到他的指授。

吴镇一生所作墨竹十分丰富,但几经战乱,存世者不多。

更可贵的是,吴镇有许多关于画竹的精论,传至今日。

他的墨竹理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他对竹子人格化的认识,这是他创作墨竹的原动力;二、画竹者的心境;三、墨竹的一些具体技法。

吴镇通过题画诗来使墨竹人格化。

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

如他曾作《雪竹图》(今佚),题诗云:“董、宣之烈,严、颜之节。

斫头不屈,强项风雪。

”以董狐、赵盾(宣子)、严颜、颜果卿等人的气节比喻雪竹的坚韧不屈。

他以“虚心抱节”来赞颂竹子既虚怀若谷、又坚守气节的人格化的植物特性:“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

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

”他还特别强调竹子有节的自然本性:“未曾出土节先成。

”故吴镇认为:“有竹之地人不俗。

”吴镇画墨竹自称是“戏写”,表现了他画竹时怡然自得的心境,这必须做到“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

要如同“与可(文同)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那样,吴镇常常“初画不自知,忽忘笔在手”,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中。

这是作者在熟知客观对象后,能熟练地驾驭笔墨的结果。

吴镇画竹所提出的“心手两相忘”决非信手涂鸦,他十分注重总结画竹的各种程式,如:“墨竹位置,如画竹竿、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能成画。

濡墨有浅深,下笔有轻重。

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

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

”他反对枝叶向背杂乱、叶似刀截、身如板束、粗俗狼藉,认为行笔要“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

吴镇不但在总体上强调画墨竹的法度,而且对细微之处的研究,也精细入微。

他认为画墨竹之法,可分为竿、节、枝、叶四个方面,“而叠叶为至难,于此不工则不得为佳画矣”。

他说:画竹须“下笔要劲,节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必钝厚不铦利矣。

”他归纳了画叶诸病:“粗似桃叶,细如柳叶,孤生并立,如又如井,太长太短,蛇形鱼腹,手指蜡蜒等状,均疏密偏重偏轻之病,使人厌观。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论元代吴镇的墨竹
元代吴镇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其墨竹作品在书画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墨竹是吴镇的代表作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吴镇的墨竹画中,用笔勾勒枝叶和竹子的节点非常精致,表现了极高的细腻功力。

尤其是在竹叶的细节表现上,其笔触灵动妙绝,呈现出竹叶的韧性和纹理,极具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其次,吴镇的墨竹画作品多为小品,画面简洁明快,笔墨自然流畅,表现出一种娟秀之美。

如其《竹石》作品,画面简单,但极具生动性和墨韵。

此外,吴镇的墨竹画还表现了浓烈的中式韵味和个性特征,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书法艺术的随意性。

最后,吴镇的墨竹画作品不单单只有艺术美的追求,还把墨竹融入到生活中,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美学。

他的墨竹作品表现了竹的顽强和生命力,体现了一种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总的来说,元代吴镇的墨竹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

其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更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堪称中国书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有竹之地人不俗——元·吴镇《墨竹谱》欣赏

有竹之地人不俗——元·吴镇《墨竹谱》欣赏

有竹之地人不俗——元·吴镇《墨竹谱》欣赏古代艺术今天竹,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向来是历代文人雅士嗜爱之物。

竹生之时,怀抱虚心之节独有萧飒之姿,郑板桥吟竹为诗:“一枝一叶总关情”。

世人爱竹,在种竹、品竹、写竹之余形成了一种独特而高雅的艺术形式——墨竹。

中国历代爱竹者甚多。

谢朓写“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刻画的是竹之坚贞;杜甫的“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透露着他喜爱着有风骨的竹,向往着山林野趣;苏轼的“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则饱含着苏轼在精神审美上的选择。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吴镇《墨竹谱》竹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且历史悠久。

在中国画中,竹画有两种方式: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为墨竹画,以墨竹为主,四君子画中的竹画为墨竹画,是典型的文人画。

对于中国墨竹画的起源,一直没有定论。

唐代白居易在《画竹歌》中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由此可见,在白居易以前,早就有竹画了。

由于那时的竹画没有看到流传下来实物,故不知是设色还是墨竹。

明代王一鹏隶书“萬玉藂”于册首而自“湖州竹派”始,墨竹逐渐成为中国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北宋的文同、苏轼皆是画墨竹的能手。

之后元代画竹已风靡天下,画竹爱竹之人空前之多。

李衍、赵孟頫、高克恭、吴镇、柯九思等,都是“湖州竹派”继承者,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其中,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的吴镇,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堪称元代墨竹画执牛耳者。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吴镇——《墨竹谱》。

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魏唐人,是元代杰出的画家。

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

一生贫寒,性旷简孤高,虽权势不能夺其志。

他工诗文,通篆刻、精书画,善画山水、墨竹,也擅草书,常题诗于画上。

小坡竹石儗与可笔意吴镇的山水画宗于五代时期的董源、巨然,同时吸取同时代的高克恭、赵孟頫的绘画特点。

吴镇墨竹谱文字注解

吴镇墨竹谱文字注解

吴镇墨竹谱文字注解
摘要:
1.吴镇墨竹谱的概述
2.文字注解的意义和价值
3.吴镇墨竹谱的文学和艺术特点
4.文字注解对理解吴镇墨竹谱的帮助
正文:
吴镇墨竹谱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绘画谱,作者是元代著名画家吴镇。

这部作品以墨竹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竹子的千姿百态。

吴镇墨竹谱的文字注解则是对这部作品的深度解读,为读者理解吴镇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文字注解在吴镇墨竹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文字注解,读者可以了解到吴镇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特点。

吴镇在描绘竹子时,运用了线条的粗细、虚实和浓淡变化,以及墨色的层次和韵味,使得每一幅画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文字注解还揭示了吴镇的绘画理念和审美标准。

他以竹子为载体,抒发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追求。

吴镇墨竹谱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从文学角度看,吴镇通过竹子这一主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艺术角度看,吴镇墨竹谱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字注解对于理解吴镇墨竹谱有着极大的帮助。

通过阅读注解,读者可以
更好地领略到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同时,文字注解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深入挖掘吴镇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总之,吴镇墨竹谱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绘画谱,而文字注解则是理解和研究这部作品的关键。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墨竹谱》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吴镇所著的一本关于画竹的理论著作。

吴镇为南宋文学家,他擅长词和画,尤以画竹闻名。

他广泛收集了前人的笔记和评论,自己又加以整理,最终创作了这本《墨竹谱》。

这本书记录了吴镇对竹子的审美观点和技法,并附有许多他绘制的竹画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画竹的重要文献。

《墨竹谱》全书共分十一篇,内容涵盖了竹子的分类、画竹的方法、创作时的心理与情感等方面。

吴镇在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竹子的形态特征,还展示了不同种类竹子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他认为,画竹应该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要通过对竹子的研究和揣摩,用笔墨来表达出竹子的神韵和气质。

书中的画例也是《墨竹谱》的一大亮点。

吴镇笔下的竹子栩栩如生,每一笔都具有生动的形象,有的细毫入微,有的粗犷激越,充分展示了他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

这些画例也是吴镇对自己所提倡的画竹理论的实践,是他对竹子审美探索的成果。

吴镇的画竹风格独特,他以明快简练的笔法写意表达了竹子的精神与气质。

他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竹子的构图和笔墨运用,将竹子的内在和外在形象融为一体,呈现出竹子独有的灵动之美。

他的画作给人以静谧、清雅的感觉,令人为之倾倒。

吴镇的《墨竹谱》是一本独具特色的书籍。

他通过对竹子的研究和绘画实践,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美精湛的竹画作品,并将其理论总结成书,为后世的画竹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他的画作也是中国画竹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研究古代画竹和欣赏中国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吴镇的《墨竹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竹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法特点,同时也能欣赏到一批优秀的竹画作品,感受到竹子独特的魅力。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墨竹谱》是吴镇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是一幅以墨竹为题材的书法作品,书写端庄古朴,意境深远。

下面将就《墨竹谱》进行浅析。

《墨竹谱》的整体风格非常古朴朴实,墨迹淋漓,气韵流畅。

通过对字体和布局的选择,吴镇展现了一种古雅的氛围。

整个作品采用了楷体书写,字迹遒劲有力,行间布局合理,节奏鲜明。

字体的变化有力地传达了墨竹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展示了书法家对艺术的掌控能力。

《墨竹谱》表达了作者对墨竹这一自然元素的喜爱之情。

墨竹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被誉为文人墨客的朋友。

作品中的墨竹栩栩如生,笔触细腻,墨迹浓淡得当。

墨竹的线条流畅有力,树干的纹理清晰可见,犹如在风中摇曳。

这种对墨竹的刻画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喜爱,还展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自我表达的执着。

《墨竹谱》中的墨竹并非仅仅是一种自然元素的描述,更具有抒发情感的功能。

整幅作品中,墨竹在墨迹的烘托下,显得更加静谧高贵。

作品的墨迹如溪水般自由流动,将墨竹的姿态和精神传达得淋漓尽致。

作品以静态的形象传达出了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又能引起观者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在这种抒发情感的也展现出了作者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心境的意图。

《墨竹谱》给人以深远的艺术思考。

通过对墨竹形象的描绘,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墨水的意趣。

作品中的墨竹形象不仅仅是单纯的树立形象,更是墨水与纸张的结合。

墨竹的韵味能够引起人们对于中国墨宝的思考和探索,使观者在赏析作品的同时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吴镇的《墨竹谱》是一幅以古朴朴实的笔迹表现墨竹的书法作品。

通过对字体和布局的选择,作品展现了一种古雅的氛围,墨竹的刻画形象栩栩如生,既表达了作者对墨竹的喜爱之情,又有抒发情感的作用。

作品启示人们对中国墨宝的思考和探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艺术表达的热爱与追求。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吴镇的《墨竹谱》是一部以墨竹为主题的散文作品,通过对墨竹的描写,展示了作者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对墨竹的描写充满了情感和艺术感。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墨竹的形态和姿态,
将其比作“落地的倾心”、“仙洁之品”、“在风雨的洗礼下,体会了深深沉思的旋律”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墨竹的高洁、刚毅和优雅。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
夸张和对比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感。

墨竹在文化层面上具有丰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吴镇将墨竹比作“骨与毛”、“道家
文化的发展政要”等,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和追求。

墨竹象征着中国文人墨客的
精神追求和修养,象征着一种高尚、纯洁的人格品质。

通过对墨竹的描写和赞美,作者借
墨竹之美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进而凸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墨竹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

他认为,墨竹在风雨中历经洗礼,才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气质。

这种历经风雨的墨竹精神,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锤炼,也象征着一个人经历岁月的洗礼,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通过对墨竹
的描写和感悟,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墨竹谱》是清代文人吴镇所撰写的一部赞扬墨竹之作,通过对墨竹的细致观察和咏史抒怀,以及对墨竹的赞美和感受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墨竹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墨竹引导人们向上个性追求”的引子,二、三、四、五四个部分,分别从墨竹的栽培、形态、寿命、品种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在全文开篇中,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形容墨竹的独特魅力,如“以粘虫依象网状并沾而上”的描绘,使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墨竹的美丽。

而通过墨竹的食物链的描绘也能体现出墨竹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鱼虾皆拜倒”,不仅表达了墨竹的强大生命力,也展示了作者对墨竹的赞美之情。

在接下来的部分,作者通过对墨竹的栽培过程的描述,让读者了解到了栽培墨竹的艰辛和细致。

墨竹非常耐寒耐旱,不怕风吹雨打。

作者在文中对墨竹进行一番咏史,从栽培历史的长久、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等方面赞美了墨竹。

接下来,作者对墨竹的形态进行了描述。

墨竹矮而疏,姿态优美。

在文中作者提到了墨竹的“横吐掘而来”和“斜探倾而去”的倾斜情形,给人一种优美、朴实之感。

作者还提及墨竹的叶子色泽深绿,富有光泽,华丽而不艳丽,为墨竹形象增添了层次。

在对墨竹的寿命进行描述时,作者通过墨竹的节气节律、岁数和树木的比较来表达墨竹的长寿之感。

作者认为墨竹的岁数非常长久,对时间的追求也渗透在墨竹的生命中。

作者列举了一些墨竹的品种,并对其中几种进行了特别的描述。

作者以一种亲切的语气,带领读者一同欣赏墨竹的美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墨竹谱》是中国古代书法家吴镇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以墨竹为题材的书法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吴镇是唐代书法大家,他擅长楷书和行书,作品在唐代以及后世都有很高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墨竹谱》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我们来谈一下《墨竹谱》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

吴镇的书法风格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结体遒劲有力,笔势蛇行虺虺,端庄大器,有着强烈的书法艺术表现力。

他的楷书端庄俊雅,间架宽舒,同时在线条的运用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使整体书法显得非常舒展灵动。

而他的行书则是笔走龙蛇,气吞山河,激情澎湃,狂放不羁,具有浓厚的书法表现力和个人风格。

《墨竹谱》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对于楷书还是行书,都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湛的书法水平。

我们需要分析《墨竹谱》这部作品的艺术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雅韵的象征,具有节操刚正、纯洁高雅的品质。

吴镇通过《墨竹谱》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在艺术表现上展示出了竹的风姿绰约,更是在精神内涵上寄托了他对人格高洁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部作品中,吴镇不仅仅是用笔勾勒出了竹的形态,更是通过墨色和书法线条的运用,表现出了自己对竹的理解和感悟,体现出了他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

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下《墨竹谱》这部作品的历史价值。

吴镇作为唐代书法大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就有很高的地位,而《墨竹谱》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不仅仅在当时深受赏识,更是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书法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世书法家的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竹的再现,使得这种文化符号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墨竹谱》是清代吴镇以“竹”为主题所著的一篇散文名作。

全文分为得竹、治竹、论竹、惜竹、别竹、荐竹六个部分。

本文通过对全文的浅析,展示了文章的主题、结构和特点。

首先,文章的主题是“竹”。

作者通过对竹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竹的特点和价值。

在“得竹”部分中,作者写道“器皆淡雅,能挽青鸾,媚于瓷石”,描绘了竹器的精美和高雅。

在“治竹”部分中,作者介绍了竹的疗效和药用价值。

在“论竹”部分中,作者探讨了竹的气节和精神,并用“打铁趁热”和“鞭长莫及”的比喻,表达了对于竹“抓住机遇”和“耐力不足”的警醒和教诲。

可以看出,整篇文章以竹为主题,强调了竹的独特个性和文化价值。

其次,文章的结构清晰,主题鲜明。

全文紧扣“竹”的主题,分为六个部分,有序地展开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得竹、治竹、论竹三个部分中,作者全面介绍了竹的特征、功效和文化内涵,突出了竹的价值。

在惜竹、别竹两个部分中,作者则深情地表达了对竹的珍视和怀念。

最后,在荐竹部分中,作者则呼吁人们要珍惜竹文化、继承传统,并将自己的心得和体悟传承下去。

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紧凑,内容丰富,表达了吴镇对于竹文化的深切关注和热爱。

最后,文章的特点是情感浓厚,语言优美。

在表达对竹的赞美和珍爱方面,吴镇表现出了极深的情感和热情。

例如,在惜竹部分中,他写道:“吾今日见悉墨竹云尔,乃欲率鸟兼去。

若复世民平康日,有缺氧贮袂,幸自有后辈如吾相继,仍有所从读之。

”在别竹部分中,他更是语言优美,写道:“思吾觉魂稍泛,复以墨竹为送远己。

竟梦墨竹缗鼓,方识竹有影也,巍巍留春意,回视吾所事之紫皮跖尔,震怒俯视……”可见,吴镇在文中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于竹文化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吴镇的《墨竹谱》以“竹”为主题,主要展示了竹的特点、价值和文化内涵。

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浓厚,是一篇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名篇。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墨竹谱》是吴镇对中国书法的一部论述性作品,共分上下两卷,约十万字。

该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墨竹赏析”、“书法评论”和“书价评判”。

在墨竹赏析中,吴镇对墨竹的形式结构、色彩搭配、寓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并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汉字的文化内涵,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理念。

在书法评论中,吴镇对书法艺术进行了广泛的评述和分析,着重从字的结构、笔画、章法、布局、用笔技法、意境表现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效果。

在书价评判中,吴镇主要是对书法作品的鉴赏和价值评估进行了论述,认为书法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两个方面。

总的来说,《墨竹谱》这本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以及中国书法从书法史上到书法艺术、审美价值上的发展演变,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书法艺术理论著作,对于了解中国书法文化及其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墨竹谱》是吴镇所著的一本关于古代书法的著作,主要记录古代著名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的情况。

这本书始于唐代,迄今已有千年之久,不但是一部重要的书法史料,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经典之一。

下面,我们来浅析一下吴镇《墨竹谱》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墨竹谱》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120卷,涵盖了从汉代到宋代的历史介绍,其中以唐代时期为主。

书中主要记录了书法家的姓名、年代、祖籍、书法作品及评价等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当时的书法流派、书法著作、各种书法工具等。

整部书在记载古代书法的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书法家的人生故事及其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在内容上,《墨竹谱》全书涵盖了古代书法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所记载的书法家从汉代的张旭、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到唐代的怀素、褚遂良、张猛龙、骆宾王等,以及宋代的米芾、苏轼、董其昌等,这些名家的书法作品现今仍然令人惊艳,也为后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艺术遗产。

在意义上,《墨竹谱》记录了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书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古代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单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表达中国文化内涵的最好方式之一。

这门艺术形式至今仍然备受重视,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有品牌之一。

吴镇的《墨竹谱》,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为今后对书法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总之,吴镇《墨竹谱》是一部珍贵的书法史料,书中所记载的书法家及其作品为今后对中国古代书法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部经典之作,了解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技巧以及书法家的真实人生。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浅析吴镇《墨竹谱》
《墨竹谱》是宋代文学家吴镇的一篇散文作品,属于宋代山水田园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讲述了吴镇在一次漫游时所见所闻,并以墨竹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幅自然山水图景和人物形象。

这篇文章通过吴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将艺术和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章开篇即以“墨竹超幽”来概括墨竹的奇妙魅力,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这一主题。

随后笔锋转向周围环境,描写了群山、溪流、云雾等构成了一幅自然山水画。

这些景致通过细腻的描摹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若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

除了自然环境,吴镇还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文章中的人物有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情感状态,而这些人物则进一步呼应了墨竹的主题。

吴镇通过对这些人物思想、情感和行动的描写,将墨竹像一把钥匙,揭示出这些人物内心所隐藏的情感。

最后,文章再次回到墨竹这个主题,通过对墨竹的崇拜和品评,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表达力以及自然美的内涵。

整篇文章犹如一幅山水画卷,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画卷。

总的来说,吴镇的《墨竹谱》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的美好和人性的情感。

这篇文章不仅是宋代山水田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传统文艺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 。吴 镇 以墨为戏 , 以适一 时之趣, 其 山水画 , 尤其 是墨竹 , 水墨挥 洒 , 画风 率 略, 而草 书酣畅 奔肆 , 淋 漓尽致 地题 写于 画上, 相与 匹配辉 映, 书画完 美结 合。吴镇绘画 多为长条挂 幅, 一般会 在绘画上部 空 白处 , 以草书题 写诗词题跋 , 以弥补上部 留 白太多。
之 品性 ,较 雅驯 更为难 得 。 【 关 键 词 l 吴镇 ; 墨竹 ; 画论 ;蕴 涵 ; 品 性
I 中图分类号l I 2 0 6 . 4【 文献标识码l A 【 文章编号】1 0 0 8 —9 7 6 4( 2 0 1 3 )0 6 —0 0 6 8 —0 7
元 代 四君 子 画 , 墨竹 最盛 , 有 名可 考 者, 占元 代 画家三分之二 , 上至文人 士大夫 , 下至娼优 , 莫不 有 者。吴镇是 元代 墨竹 名家 , 吴其 贞评其 《 梅道 人 竹石 图》 道 : “ 画 法潇 洒 , 有不 经 意处 , 正 是入 妙处 也” …。杨翰评其墨竹 “ 竹干笔笔圆润 , 叶笔笔 飞动 含风雨 气 , 始知 道人 画竹为千 古极 则, 诸 家 莫能 出 其模范 也 ” 。吴镇 墨竹不 专求形 似而重 寄托 , 其 墨竹 比附 以君 子之 德 , 并赋 予画家 本人 的品性 , 故
风梢 , 或写 梢尾 , 或写 垂竹 , 或 写竹 头竹 笋 , 或 写雪
竹…… 写竹 的不 同部分 、 不同“ 年龄” 段在 不同季节 气候 的千姿百态 , 而题 跋或长或 短 , 上下参差 不齐 , 于墨竹 问左右腾挪 , 错落 有致 。画中竹 或侧或垂或 直, 而 题跋 或上 或下 或左或 右 , 皆根据 竹势而 选 定 位置 , 以与墨竹 相呼应 。至于题跋和 墨位 在画面所 占的空间亦各有异 , 打破 了 以墨竹 为主 导 的空 间结 构, 或题跋较墨竹 占更多的空间 , 如《 墨竹谱 》 之 五、 之十 , 或画跋各 占一半空间 , 如《 墨竹 谱》 之六, 或画 较跋 占更大 的空 间, 如《 墨竹 谱》之 十一 、 之 十 二。
枝, 乃 一脉 相承于 草书 的酣畅 而劲韧 的笔致 , 而竹
【 收稿 日期l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1 3 —0 9 —1 6
【 作者简介l李杰荣 ( 1 9 8 1 一),男,广东化州人,文学博士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2 0 1 3年第 6期
李杰荣 :论元代 吴镇的墨竹
《 墨竹谱 》中墨竹千 姿百态 , 而题跋 也不拘 一格 , 独
重视师法 自然 。吴镇对 文 同、 苏轼推崇备至 , 《 元吴 仲 圭墨竹卷 》 第三段 自跋道 : “ 古今 墨竹虽多 , 超凡 入 圣、 脱去工 匠气者 , 唯文湖 州一人而 已矣。 ” 《 梅 道 人 竹卷 》 亦言 : “ 墨竹 , 文湖 州妙 入神 品, 余 为此
具特 色。《 墨竹谱 》 或 写矮坡 丛竹 , 或 写竹 竿, 或 写
竹 笔法 , 又从 其 墨竹 看到 草书笔 法, “ 《 吴仲 圭草 书
心经 》 , 笔法类画竹之风 枝雨叶 , 而其画竹亦如此 草 书, 可 渭书 画通灵 , 千 古无 两 ” 。梁 章钜 、 杨 翰 即 从 墨竹题跋看 到 了画竹之法 , 又从墨竹看到 了题 跋
的草书之法。

吴 镇 墨竹 融诗 书 画于 一 体
吴镇草书书法与墨竹画法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形成书画并茂的完美结合不但画法书法化而且书法亦画法化清代姚际恒从吴镇草书心经的书法看到画竹笔法又从其墨竹看到草书笔法吴仲圭草书心经笔法类画竹之风枝雨叶而其画竹亦如此草书可谓书画通灵千古无两m1
第 2 2卷
V o 1 . 2 2
总第 1 0 2期
S u m N o . 1 O 2
读吴镇 墨竹诗画 , 如见吴镇其人 。

叶的位置安排亦契合 草书灵动跌宕 的韵律 , 竹叶的 向背转侧又见草 书用 笔之枯 淡湿墨 , 墨竹 之整体仿 似整 幅草 书作 品, 气脉 相连 , 一 气 呵成。吴镇 草书 书法 与墨竹 画法 相互渗 透 , 相辅 相成 , 形 成书画 并 茂 的完美 结合 , 不但 画法 书法化 , 而 且书法 亦画法 化, 清 代姚 际恒从 吴镇草 书 《 心经 》的书法 看到 画
吴 镇 墨竹 书 画之 融 合 , 可谓 出神 入 化 , 画 上 题跋 , 如 果 处理 得 当, 必 与 画相 得益 彰 , 倍 增 其
书法入画 , 又 于画上题诗 , 融诗 书画于一体 。 吴镇 草书极 妙, 草 书流转 灵动的线条在吴镇墨
竹 中得到 比山水 画更 为直接 、 灵 妙地 发挥 , 用草 书 的线 条特 点表现 出墨竹 竹枝 的柔韧 。吴镇 墨竹 细
吴镇称 画为 “ 墨戏之作 ” , 乃“ 适一 时之 兴趣 ” , 以至于 画上题跋 常常言 “ 写” 而不 言 “ 画” , 以“ 写” 代“ 描” , 这 是 因为 强调绘 画 的抒 情 寄怀及 自我娱 乐: “ 画梅 谓之写梅 , 画竹 谓之写竹, 画兰谓之 写兰,
何哉 ?盖花卉 之至清 , 画者 当 以意 写之 , 初 不在形
广东广播 电视大 学学报
J0URNAL OF GUANGDONG RAD 0 & TV UNj VERSI TY
2 0 1 3 年第 6 期
No .6 . 2 0 1 3
论 元代吴镇 的墨竹
李杰荣
(华 南师范大学,广 东广 州,5 1 0 0 0 6)
【 摘要】吴镇墨竹主要师法文同、苏轼及李衙,同时也重视师法 自然。吴镇 以竹比拟君子 ,画中之竹 ,不但有凌寒高 节,还可医俗。同时,他将 自己的隐逸情思投射于竹,再通过图画、题诗表现出来,道出了对隐逸生活的体味和享受,表达 了对陶渊 明式隐居生活的满足和 自 适。吴镇 墨竹,元人訾之有 “ 酸馅气”、 “ 山僧道人气”,然而这股山僧道人气更符合竹
墨竹 固致佳 , 草 书尤超绝 , 盖 以作草之 法
写 竹, 亦以画竹之 法作 书 , 似此通神之 艺 , 进乎 道 矣, 岂复食人 间烟 火者所与知耶 !
梅花 和 尚写 竹谱) ) 二 十幅在 项又新 家,
其 中草草 跋语 皆画竹禁 法 , 而画竹 又带草 书
法 … …
似耳。陈去非诗云 : 意足不求颜色似 , 前身相 马九 方皋 。 ’ 其斯 之谓 欤。 ” 在古代 , 绘画 不仅 仅是文 人雅 事 的怡 情悦 性, 也是他 们安 身立命之 所 , 故 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