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艺术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遗产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艺术和美感,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意义,包括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文化遗址、赏析传统艺术和参与传统节日等方式,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同时,旅游业的需求也推动了传统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戏曲演出等,这些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撑。

经济发展的推动旅游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文化景点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激发了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国际交流与文化融合旅游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

通过旅游,外国游客有机会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了中外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的多样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多样旅游目的地的国家。

从长城到故宫,从丽江到西湖,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景名胜。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目的地,体验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通过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增进了中外之间的友谊和文化多样性的繁荣。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传统文化,通过旅游发展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民俗庆典类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以“三月三”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例

民俗庆典类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以“三月三”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例

Tourism Overview83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民俗庆典类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以“三月三”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例吴亚亚1,2一、民俗庆典类文化遗产概述民俗庆典类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民俗文明传承范畴的文化遗产而言的,其是通过人们代代相传、口口相传而保存并发展而来的文化形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倾向于精神文明传承范畴。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者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在民族、地区代代相传,具有活态性而非历史的“遗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精神文化的组成内容。

2001年,昆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拉开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序幕,体现了政府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及树立文化自信的积极态度。

特别是以“天地之中”理念为登封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凸显了嵩山历史建筑群在中华文明的特殊地位,实现了“申遗”成功的目标,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不可忽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类别分为口头传述、表演艺术、民俗和节庆、文化场所、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几大类。

其中,民俗庆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形式,不仅涵盖现代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娱乐习惯,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生活的价值和方式。

因此,具有一定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俗文化地区往往容易受旅游者的青睐。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民俗庆典类文化遗产的精神层面的意义在于当代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俗中的庆典活动。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属于基于人物纪念的民俗庆典类活动,充分体现了地域民俗和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创新训练
覃少梅
杨小雄
55
广西农村耕地经营权流转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创新训练
陈海丽
周兴
56
基于RS和转移矩阵的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以广西西江流域为例
创新训练
邹晨
闫妍
57
GNSS+激光全站仪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测量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象州县为例
创新训练
杨诗婷
李巨栋,陈炳超
58
大学生二手闲置出售平台
创新训练
高楚
徐轶肖
50
“花海木屋“植物租赁公司
创业训练
李燕婷
张燕鸿
51
南宁市西乡塘区绿化植物的筛选
创新训练
覃玉芬
宋书巧,胡刚
52
北部湾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创新训练
张海安
张建兵
53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镉活化效果研究
创新训练
李昊
王永壮
54
桂平市耕地标准样地设置及监测分析研究
创新训练
杜文韬
黄妙秋
124
茶饮琴行
创业训练
江舜强
徐红波
125
葫芦丝改良、演奏技术的变革及在现今社会中的适用性
创新训练
李锐
廖东升
126
“互联网+”视阈下的《广西地方戏鉴赏》系列微课制作
创新训练
苏登科
黄妙秋
127
乡土资源与小学艺术教育融合创新探讨-以广西梧州胥家歌为例
创新训练
全双华
黄玲
128
广西与东盟国家音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
冯强
黄津梨
27
光学虚拟仿真实验动态交互功能的研究与开发

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特征和个性的集合,它包含了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艺术和价值观等。

而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和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变化。

一、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文化旅游的兴起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风俗。

这些独特性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印度的哈利节等传统节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因此,民族文化的兴起和传承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2.创意经济的崛起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艺术和创造力的源泉。

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

例如,许多国家的传统手工艺品因其独特性而备受世界关注。

这些手工艺品通过出口贸易为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文化产业的兴起民族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在当代社会可以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例如,电影、音乐、时装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发和推广民族文化,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变化1.文化同化与消失的危险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日益增多。

但长期以来,一些小型和弱势民族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全球化的潮流使得大众文化向全球化趋势靠拢,传统的民族文化逐渐被忽视或边缘化。

因此,经济发展必须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重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

2.文化创新和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予人们更多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也促使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变革。

例如,互联网和移动科技的兴起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媒介。

民族文化可以通过新的平台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传播和展示,从而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乡村旅游发展与民族传统艺术变迁——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

乡村旅游发展与民族传统艺术变迁——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


乡村旅游的兴起


收 稿 日期 :0 8 2 2 20- - 0 0
作者简介 : 晓( 9 7 )湖 南邵阳人 , 吴 17 一 , 吉首大学文学院讲师 ,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 民族研 究 中心博 士生 , 主要 从事艺术人
类学研究 。
9 9
维普资讯
运行机制 而生成和存显 的, 具有鲜明的地 方性 知识特征 。 乡村旅游 的影响 , 苗族传统 艺术逐 渐从原 来的村寨 日常 生 活文化 生态走 向现代 消费文化语境 , 其强烈 的地 方性知识特征被视为 建构 “ 奇异” 文化空间的有 效资源。 原本仅仅作 为苗族村 民节 日仪 式或者 日常娱 乐方式的传统 艺术 , 现都被 重塑成供人 消费的旅 游商品 , 台展 演是这种商品 消费 舞 的主要 形式 。这就使得 苗族传 统艺术的发展 和存显 处于继承与创新、 统与现 代、 续与蜕变等 多重文化选择 的状 传 延
这是 的。随着社会 和旅游市场 的发展 , 单一 自然风景 已不 活的 自然村落转换成担 当旅游展示 的人工舞台。 能满足旅游发展 的需要 。于是 ,民族文化转 向” 了 “ 成 个两种不同文化世界的转换 ,是一个从熟悉的传统 另一 条 有效 的 开发 之 源 。恰 巧 , 住 在 德夯 的 10多 乡土世界到陌生的现代消费世界的变迁 ,也是一个从 居 0 他 户人家 , 全部都是纯粹 的苗族。他们讲苗语 、 穿苗衣 、 自我 内在 的生活世 界 到 “ 者 ”外显 的 表演世 界 的置 过苗节 、 习苗俗 , 有着浓厚的苗族文化特色。 这一切为 换 。这种性质转换使得德夯苗寨就既具有原本传统村 又不失现代消费文化的旅游地意义 , 还富有人 将德夯构建成 “ 苗族 民俗文化风情 园” 奠定 了坚 实的 落意义 , 文化基础。9 2 , 19 年 在政府 、 开发商和地方文人的多方 类学镜像的文化意义 ,同时还披上异域想象的审美意 更为重要 的是 , 这种性质转换及其带来的德夯苗寨 作用下 , 在德夯 自然 风景旅游 区的基础上 , 建立 了以 义。 苗族传统艺术 为主要内容的“ 苗族民俗文化风情园” 空间意义的增殖将德夯苗族传统艺术引入到一个新的 。 这后来成为德夯的标志性旅游项 目。 它主要 以展演苗 文化语境 ,即从村落 日常生活语境过渡到现代旅游消 鼓、 苗歌和苗族生活习俗等苗族传统艺术文化为主要 费 文化语 境 。这 是一 种 多种文 化性 状共 生 的混杂体 文 节 目内容 , 以苗鼓表 演为主打项 目, 以营造湘西苗族 化语境 。原本属于德夯的 自然 、 历史 、 居住 、 生活等文 外地的苗族文化 , 外来的传统文化 , 外来的现代文 文化的神秘性 、 原始性和怪异性为主要 风格 , 以原生 化 , 态为主要卖点。 这样一来 , 湘西德夯苗寨 , 就从 自 然村 化甚至是当代大众文化等各种文化样式 ,都共同构筑 落逐渐演变为 自然 风景旅游地 , 到“ 再 苗族 民俗文化 在一起 , 成为德夯苗族传统艺术的新 的文化语境 。 在这 风情园”最后发展成为现在的一个集 自然村落 、 , 自然 种新的文化语境中,德夯苗族传统艺术所面对的将是 景 区和民俗旅游 于一体 的典型的民族村落旅游地。 来 自传统的、 现代的、 后现代的 、 本土的 、 外来的、 现实 的 、 象 的等 各种性状 的文 化挑 战和选 择 。 想 2 . 显现方式 的变迁。旅游开发以前的德夯苗族传 二、 苗族传统艺术的变迁 统艺术 , 其显现方式 主要是以生活样式的方式隐性或 显性 的存活于苗族民众 的 日常生活中。 它是 自 然而然 与其他许 多民族一样 , 苗族是一个拥 有丰富传 统 具有特定 的时令性 、 节律性 艺术样式的民族。 在湘西德夯苗寨 , 苗歌 、 苗舞以及集 与 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 , 和仪式 性特征 。在德夯苗寨被开发为乡村旅游 地以 歌舞于一体 的苗巫 , 都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典型艺术 样式 。 苗族 的各种物质 、 制度、 精神等习俗文化也都具 后 ,苗 族传统艺术 的显现方式就增添 了一种新 的可 即舞台化的展演方式。舞 台化展演作为一种旅游 有一 定 的艺术 韵 味或 者包 含有 特定 的艺 术 因素 。 这些 能 , 主要是将苗族传统艺术 丰富的苗族传统艺术 , 固然来源于苗族历史传统文化 产品展示方式或者消费途径 , 的各种艺术符号进行集 中、ir 整合和包装 ,  ̄ -、 _ 打破传 并深刻地受其影响 , 而 , 然 就置身于德夯这个 自然 村 随时进行舞台形式 的表演。就作 落中的苗 族传统艺术而 言 ,较之于苗族历史传统 文 统艺术 的自然局限, 为旅游产品的德夯苗族传统艺术而言 , 其显��

文化遗产的社会与经济影响

文化遗产的社会与经济影响

文化遗产的社会与经济影响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建筑、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音乐、戏剧、传统节日等。

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国一地的独特标识,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探讨文化遗产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1. 促进身份认同与社会凝聚力文化遗产是民族和地区身份认同的重要象征。

通过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传统,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例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不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也让当地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感受,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

2. 保护和传承人类智慧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人类智慧的演进和传承。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学习智慧,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

例如,古建筑、古书籍、传统手工艺品等都是文化遗产的形式,通过它们的保存和传承,我们可以汲取古人的智慧,了解和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传统的工艺技术。

3.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文化遗产为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享受和娱乐活动。

例如,传统音乐、戏剧、舞蹈等演出可以给人们带来开心和愉悦,让人们从繁忙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舒缓。

同时,文化遗产还能为社会创造出许多艺术和文化的工作机会,例如乐团、舞蹈团、艺术馆、博物馆等,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参与和体验文化活动的平台。

二、经济影响1.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文化遗产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资源。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希望亲身体验这些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传统活动。

旅游业的兴起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例如,世界文化遗产地泰姬陵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不仅拉动了印度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繁荣。

2. 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灵感来源。

创意产业以文化遗产为基础,通过创新和设计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_崔广彬

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_崔广彬

满族研究2007年 第1期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崔广彬 郑 岩(大连大学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辽宁省是满族的发祥地和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满族文化丰富而绚丽多彩。

满族民俗文化已成为辽宁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被开发。

但是,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民俗文化被同化,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雷同严重,旅游商品开发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辽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步伐。

辽宁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要准确定位客源市场,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特色产品,政府部门要从多方面对满族民俗旅游进行政策扶持。

关键词: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辽宁旅游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7)01-0031-08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某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辽宁做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满族民俗文化资源。

充分开发满族民俗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辽宁的民俗文化旅游,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一、辽宁省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情况辽宁省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域,也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在全国近1000万的满族人口中,辽宁占600多万。

满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情习俗,成为今天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满族民俗文化。

辽宁的满族民俗文化不但是满族文化的体现,在今天更具有了旅游开发的价值,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76·
DOI:10.16675/14-1065/f.2021.22.066
山西农经 / 2021 年 22 期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
□ 张园园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辩
我国许多民俗文化品牌的形象定位比较模糊,不 利于传播与推广。此外,乡村传统习俗文化资源的开 发不能很好地与本地旅游业、工艺美术品、戏曲产业 相结合,整体比较单一。传统民俗文化濒临消亡的生 存困境,由于产业单一,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低,很多 本地人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不足,难以拉动其他产业的 发展[4]。 2.4 缺乏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
证关系,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针
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出现的传统民俗文化项目传承困难等问题,可采取挖掘、整理传
统民俗文化项目,完善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制度等对策,充分发挥传统民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民俗文化;文化传承
此外, 在传统民俗文化路线和资源开发的过程 中,可与省、市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平台和当地高校结 合进行路线设计、民俗资源的 SWOT 分析,借助科研 力量和平台优势开发出项目完善的产业,通过传统民 俗文化项目基地申请程序进行申请,而后结合本地优 势开发路线。传统民俗文化有其特殊性,不易被外地 人接受,在本地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民俗文化教学 与课程开发,依托网络资源进行传播,吸引更多人参 与文化建设,将传承人的身份泛化,不局限于某一代 或某一地区,丰富传承人身份,完善传承人制度[6]。 3.2 加强顶层设计, 优化民俗文化发展传承的社会 环境

正大杯市调五大选题方向概述

正大杯市调五大选题方向概述

选题二
可分析的点
情绪消费潮流背后的非遗IP联名营销策略
分析名创优品MINISO与非遗传承人合作推出的"中国非遗"系列产品的市场表现,探讨其成 功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设计、定价策略、宣传推广等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意愿
调查西安市大学生对名创优品MINISO的"中国非遗"系列产品的认知和消费意愿,了解他们 对非遗文化的态度以及选择非遗IP产品的因素
选题三
中药奶茶咖啡,养生还是"跑偏"?——养生茶饮热潮对西安大学生"朋克养生"新消费的影 响因素及市场发展研究
选题三
背景
近年来,中药茶饮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产品在年轻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这种产品结合了 传统中药的养生理念和现代人对饮品口感的追求,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高频讨论, 表明了其在市场上的热度。不仅如此,中药茶饮的兴起反映了当前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 朋克养生"现象,即在不改变现有生活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养生产品寻求健康
选题二
背景
2023年国庆黄金周,名创优品MINISO与中国非遗传承人合作推出了"中国非遗"新品系列, 引领了国内国潮文化消费的热潮。这一系列产品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潮流相结合,为消 费者呈现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碰撞,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名创优品MINISO在西安市也 开设了非遗主题店,加深了对这座城市深厚历史文化的深度布局,业绩创历史新高,为城 市潮流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
选题一
意义
增强民族品牌的竞争力
分析伊利如何通过文化溯源营销策略,强化品牌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这一策略对 于提升民族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的影响
新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苗绣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苗绣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苗绣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苗绣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导言:苗绣是一种民族特色刺绣手艺,源于中国苗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苗绣以其独特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介绍苗绣产业的发展概况、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苗绣产业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苗绣一直在苗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苗族人民将苗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物、饰物以及床幔、帐篷等,不仅装饰了生活,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绣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刺绣形式,并开始向外界展示其瑰丽的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绣开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热门的旅游商品。

苗绣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

苗绣艺术家们开始尝试用苗绣来表达更多深入的文化内涵,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苗绣的兴趣。

二、苗绣产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苗绣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不少游客在游览苗族地区时会购买苗绣作品作为纪念品或礼物带回家。

此外,苗绣作品也逐渐进入了商业市场,成为装饰、服饰等领域的热门产品。

苗绣产业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苗族地区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然而,苗绣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苗绣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对于传统的手工苗绣来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是其固有的劣势。

其次,人才问题。

由于苗绣技艺的复杂性和高要求,技术人才的稀缺成为制约苗绣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除此之外,苗绣产业还面临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苗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苗绣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被忽视和丢失的危险。

因此,加强对苗绣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三、苗绣产业的发展趋势尽管苗绣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依然可观。

以下是对苗绣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1. 技术创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苗绣企业应积极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

非遗依玛堪传承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非遗依玛堪传承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非遗依玛堪传承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伊玛堪简介伊玛堪是赫哲族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伟大的英雄史诗,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性项目。

伊玛堪是赫哲族传统民间说唱艺术,内容上以英雄传说故事为主线,扬善除恶的社会性题材为辅线,反映民族历史、风俗信仰、渔猎和爱情生活。

形式上类似于汉族的大鼓,蒙古族的说书等,一人独自说唱,没有乐器伴奏,曲调大多属自由形式,没有固定的节拍,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唱腔。

同时,[1]该古老民间艺术被人们高度赞扬为赫哲族的口头百科全书,并与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中国四大民族史诗。

二、伊玛堪生存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伊玛堪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文化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始的捕鱼、打猎文化也在逐渐消失。

同时,电视、电影、网络等包围和影响着赫哲族人,致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汉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赫哲族汉化现象非常严重。

另外,由于赫哲族有语言而无文字,会说赫哲语的人越来越少,会唱伊玛堪的更是寥寥无几,自2003 年 5 月,随着最后一位能说唱长篇伊玛堪的歌手尤金良的病逝,伊玛堪面临着濒危灭绝的境地。

赫哲族年轻人不会说赫哲语,也不懂伊玛堪,且伊玛堪中讲述的英雄事迹与他们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他们甚至认为伊玛堪是土掉渣的东西,没有任何美感。

因为感受不到它的价值所在,所以对于学习伊玛堪没有任何兴趣,这也是导致伊玛堪传承人的范围在不断缩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2013 年佳木斯大学刘敏教授的科研团队调查[2]显示,在佳木斯市郊区敖其赫哲族村现有赫哲族103 户326 人,在2008 年以前,该村没有人会说赫哲语,也没有人会说唱伊玛堪,自2008 年伊玛堪传习所成立后,吴明新每周来上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赫哲语的有30 多人,会说唱伊玛堪的不超过20 人,大多也只是会说唱其中的片段。

【完整版】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完整版】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摘要 (2)一、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 (3)(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3)(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3)(三)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 (4)二、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5)(一)乡村旅游可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5)(二)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5)(三)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村整体文明的提高 (5)三、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6)(一)开发水平较低,产品形式单一,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6)(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低 (6)(三)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关配套政策 (6)(四)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 (6)(五)观念落后,产业组织自发性强,难成规模效益 (6)(六)乡土文化城市化,渐失特色性 (7)(七)品牌意识欠缺,促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7)四、发展乡村旅游对策研究 (7)(一)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7)(二)科学策划,丰富内涵,丰富产品结构,吸引客源 (8)(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8)(四)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发展资 (8)(五)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8)(六)整合旅游资源,挖掘特色性和文化性 (9)(七)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模式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趋丰富,这也直接引发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越来越热的旅游大军中,乡村旅游活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旅游业不可小视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延续了千年历史的乡土文化,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有恬静安宁的田园风光,做大做强做活乡村旅游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尤其在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后,乡村旅游更是获得长足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谈起,就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讨论,并且提出来解决的策略,使乡村旅游走上健康的持续发展的道路。

传统节日与旅游业的关系与发展

传统节日与旅游业的关系与发展

传统节日与旅游业的关系与发展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传统节日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与旅游业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传统节日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1. 促进文化交流: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文化。

游客通过参与传统节庆活动,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艺术和传统习俗,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2. 增加旅游需求:传统节日往往是人们放假、休闲的时机,游客可以在这些节日期间选择旅游作为一种及时放松和享受的方式。

因此,传统节日的存在和举办为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需求,增加了旅游市场的活跃度。

3. 刺激地方经济:举办传统节日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这将直接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

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大幅提高,包括食品、住宿、交通等方面,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传统节日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 拓宽旅游目的地选择:许多传统节日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的地方举办,例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当地游客,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因此,传统节日成为了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推动旅游业多元化:传统节日在举办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独特的民俗表演、艺术展示、美食体验等,这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举办方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的特色资源,推出各种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业的多样性,提高了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强化地域品牌形象: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地区的重要文化瑰宝,能够为当地创造独特的地域品牌形象。

通过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也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节日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1. 保护传统节日遗产: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研究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研究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研究I. 内容描述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研究,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传统技艺文化遗产。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代代相传的技艺和文化,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这些技艺和文化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等。

它们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那么如何将这些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呢?首先我们需要对这些传统技艺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它们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来展示这些传统技艺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它们的魅力。

我们需要将这些传统技艺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技艺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智慧。

正如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所说:“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树,随时可能被风吹倒。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它们见证了我们的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也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激发信心、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

正如一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所说:“民以食为天,文以载道。

”文化遗产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根源,让我们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其次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独特标识,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我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来自于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让我们与众不同,也让我们更加自信。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传承。

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

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

.元地理 91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尹昭滢I余晶2利\青3(1.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澳门;2.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云南昆明;3.昆明市第十中学,云南昆明)摘要:以云南傣族孔雀舞为例,在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傣族孔雀舞的历史渊源、傣族孔雀舞的演化阶段、旅游开发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等角度,探讨旅游开发中如何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下,通过产业化手段将孔雀舞这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传承保护;傣族孔雀舞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蕴含着华夏民族 特有精神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 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我听说,在云南 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 歌、会跳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

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1]”2019年7月,在考 察内蒙古赤峰博物馆,聆听古典民族史诗《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一段说唱后,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你们的演唱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

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 华民族。

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 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 护传承。

”由此可见,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承和保护,在当下更具有时代和社会价值。

长期的开发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给一些少数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较大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重心已逐步从申报向传承和保护转变,有关少数民 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 题,一些研究成果在指导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和开发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以云南傣族孔 雀舞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人探讨旅游开发 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广西民族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对广西民族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对广西民族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各个民族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广西民族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对广西民族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一、传承与保护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壮、瑶、苗、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丧失和消亡的危险。

因此,传承与保护成为了广西民族艺术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传承和保护广西民族艺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教育;设立专门机构对传统技艺进行保护与培训;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推广广西民族艺术等。

二、特色与风格广西民族艺术以其独特的特色和风格在艺术界独树一帜。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

1. 壮族木偶戏壮族木偶戏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木偶为表演媒介,通过操纵木偶来讲述故事。

在表演中,木偶的动作灵活多变,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表演者通过声音和音乐来配合木偶的动作,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2. 瑶族竹笛瑶族竹笛是广西瑶族传统乐器之一。

它由竹子制成,外形简单而古朴。

在演奏时,演奏者用手指遮挡竹笛上的孔洞来控制音高和音调。

瑶族竹笛以其悠扬婉转的音色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竹笛的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瑶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 苗族织锦苗族织锦是广西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

它以丝线为材料,通过织布机进行编织。

苗族织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闻名。

每一件苗族织锦都是由手工编织而成,耗时耗力,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勤劳智慧。

三、民族艺术与社会发展广西民族艺术不仅仅是文化遗产,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 经济发展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些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不能忽视,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孔子提出了“以教其道,不以丧其俗”的思想,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方法。

这些思想理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

如今,中国教育是全国的重点工程,但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系统也在不断改进中。

也许许多中国家长觉得,现代教育已经慢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过度强调应试,忽视了学生创造力、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倡导的“道德教育”、“诗书礼仪”的教育方法,注重人性的修养和全人教育,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一个有道德、又有才干的新一代。

二、传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历程悠久,是东方文学文化的重要代表。

古典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典范,对中国文学和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与飞速发展的新科技相比,中国传统文学面临很大的压力。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传统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传统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无论是诗、词、曲、歌、小说还是戏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学作品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三、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在绘画、书法、音乐、表演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倡导的是“用意”;提倡的是“合适而不追求完美”;注重人文精神的倡导;崇尚典雅、庄重、朴素的审美情趣。

这些美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发展。

作为当今中国艺术的传承者和发展者,我们应该不断地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

四、传统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社会习俗和礼仪是世界民族之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它引导人们在各个方面做人、处世。

非遗传统艺术融合现代旅游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浙江富阳龙门竹马舞为例

非遗传统艺术融合现代旅游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浙江富阳龙门竹马舞为例

非遗传统艺术融合现代旅游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浙
江富阳龙门竹马舞为例
吴祝昕
【期刊名称】《民风》
【年(卷),期】2024()2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富阳龙门竹马舞为例,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与现代旅游体系的融合路径及其在文化传承、展现独特魅力和提升地方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同时,也分析了这种融合可能带来的商业化倾向、表现形式简单化以及文化内涵的世俗化等负面影响。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在融合现代旅游体系过程中出现的传承与发展中的不足,如缺乏创新和转型能力、教育和培训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采取创新和转型的具体措施以及提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水平等。

【总页数】3页(P0110-0112)
【作者】吴祝昕
【作者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布迪厄场域理论在传统音乐非遗传承研究中的运用——以广东省非遗“五华竹马舞”为例
2.非遗视野下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广东蓝田瑶族“舞火狗”为
例3.非遗视野下中韩传统舞蹈保护与传承对比研究——以中国傩舞和韩国凤山假面舞为例4.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传统艺术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研究

民族传统艺术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研究

民族传统艺术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研究作者:彭延炼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彭延炼(吉首大学经济研究所,湖南,吉首 416000)摘要:从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关系出发,提出民族传统艺术的发展、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民族传统艺术与旅游业的联系紧密性等是民族传统艺术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旅游业的发展是发展的基础,民族传统艺术的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而关系紧密性则是前面两个因素发挥作用的保障,并按照其影响因素,认为民族传统艺术旅游发展的生命周期分为萌芽、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

民族传统艺术旅游;影响因素;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4074(2009)01-0133-05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7YBB096);湖南省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重点学科、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和湖南省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彭延炼(1969-),男(土家族),湖南永顺人,吉首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形态的日趋多元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撞击,民族传统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民族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各族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表现他们生活及其审美情趣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包括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是民族文化中的“显性文化”,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不能单纯的依靠政策的保护,必须要赋予民族传统艺术生存空间和传承的动力,民族传统艺术只有不断开发利用才能使其保持久盛不衰的活力。

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为民族传统艺术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为民族传统艺术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同时旅游因传统艺术的渗透而富有品位。

目前学者都从民族文化角度出发,认同旅游对民族文化保护的促进作用,但强调以保护文化“原生态”为前提,很少有人从民族传统艺术角度探讨民族传统艺术旅游发展,没有完全把旅游发展与民族传统艺术保护结合起来研究,无法把旅游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引入到民族传统艺术保护的研究中来,没有充分认识到旅游在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基础性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族 文化 角度 出发 , 同旅 游 对 民族 文 化保 护 的促 进 认
作用 , 但强 调 以保 护文 化 “ 生 态” 前 提 , 少 有 原 为 很
人从 民族传 统 艺 术 角 度 探讨 民族 传 统 艺 术 旅 游 发 展, 没有 完全 把 旅游 发展 与 民族传 统艺 术 保 护结 合
基 金 项 目 : 南省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7 B 9 ) 湖 南 省 中 国 少数 民 族 经 济 重 点 学科 、 南 省 高 校 科 技 创 新 团 队 支 湖 O YB o 6 ; 湖 持 计 划 和 湖 南 省 自然 与 文 化 遗 产 研 究基 地 资 助 项 目 作者简介 : 彭延 炼 (9 9 ) 男( 家 族 ) 湖 南 永 顺 人 , 首 大 学 经 济 研 究所 副研 究 员。 16 一 , 土 , 吉
术 与 旅 游 业 的 联 系 紧 密性 等 是 民 族 传 统 艺 术 旅 游 发 展 的 重 要 影 响 因 素 , 中旅 游 业 的 发 展 是 发 展 的 基 础 , 族 其 民 传 统 艺 术 的 创 新 是 发 展 的动 力 , 关 系 紧 密性 则是 前 面 两 个 因素 发 挥 作 用 的 保 障 , 按 照 其 影 响 因素 , 为 民族 而 并 认
第3 0卷第 1 期
Vo .3 1 O,No 1 .
吉 首大学学报( 会 科学版) 社
J u n lo ih uUnv riy S ca ce c sEdt n o r a fJs o iest ( o il in e ii ) S o
20 0 9年 1月 J n 2 0 a. 09
实 现双方 的可持 续发展 。 ( ) 一 民族传 统 艺 术 的产 业 化 是 民族 地 区旅 游
业发 展 的重要源 泉 。
好 的载体 和条 件 。 当然这 需 要 民族传 统 艺 术 成 为
着前所 未 有 的挑 战 , 何保 护 与传承 民族传 统 艺术 如
已成 为 当前研 究 的热 点 。民族 传 统 艺术 是 民族 文
化重要 组 成部 分 , 由各族 劳动 人 民直 接创 造 的表 是 现他 们生 活及 其 审 美 情 趣 并 在群 众 中广 泛 流 传 的 艺术 , 括 民族 民间音乐 、 蹈 、 术 、 艺等 , 民 包 舞 美 工 是 族 文化 中的“ 显性 文 化 ” 极 具 旅 游 开 发价 值 。1民 , L
起来 研究 , 法把 旅游 业 发展 的市 场机 制 引 入到 民 无 族 传 统艺 术保 护 的研 究 中来 , 没有 充分 认识 到旅 游
族 传统 艺术 的 传 承 和保 护 不 能 单 纯 的依 靠 政 策 的
保 护 , 须要 赋予 民族 传统 艺术 生存 空 间 和传 承 的 必
在 民族 传 统艺 术保 护 中 的重要作 用 和基 础 性地 位 。 据此 , 本文 将 以 民族 传 统艺 术旅 游影 响 因素 及 发展
分 析
民族传 统艺术 保护是 为 了传承 文化 , 这是 文 化 发展 的需要 ; 民族 传 统 艺 术进 行 的旅 游 开 发 , 对 目 的是 通过 开发 , 促进 旅 游 经 济发 展 , 是 经 济 发 展 这 的需要 。因而 , 民族 传 统艺 术 旅 游 开 发 , 一 定程 在 度上 是文化 与 经 济 的互 动 。人 们 总是 在 一 定 的 动 机 、 求下 产生 相应 的行 为 , 需 因此旅 游 产 品 的设计 必须 满足旅 游者 的需求 , 只有把 民族 传统 艺术 与 旅 游开发 有机 的结 合 起 来 , 到二 者 的切 入 点 , 能 找 才
随着 经 济全球 化 的发展 , 化形 态 的 日趋 多元 文
族 传 统艺术 的交 流和传 播 提供 了平 台 , 民族 传统 为
艺 术 资源 的开 发 和保护 提供 了经 济 支持 , 同时 旅游 因传 统艺术 的渗 透 而 富有 品 位 。 目前 学 者 都 从 民
和外 来文 化 的不断 撞击 , 民族传 统 艺术 的发 展 面 临
民族传统艺术旅 游发展影响 因素和发 展阶段研究
彭 延 炼
( 吉首 大学 经济 研 究所 , 南 , 湖 吉首 46 0 ) 1 0 0
摘 要 : 民 族传 统 艺 术 保 护 与 旅 游 业 的 关 系出 发 , 出 民 族 传 统 艺 术 的 发 展 、 从 提 区域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 族 传 统 艺 民
阶段作 为研 究 对象 , 图建 立一 个 民族传 统 艺 术旅 试
动力 , 民族传 统艺 术 只有不 断开 发利 用 才 能使 其 保 持久 盛不 衰 的 活力 。旅 游业 作 为 一个 经 济性 很 强 的文 化产 业 , 文化 性是 旅游 的本 质属 性 。旅 游 为 民
游 业发 展 的理 论框 架 , 既达 到保 护 、 承 、 展 民族 传 发 1 2 O~ 1 1
传统 艺术 的 目的 , 又促进 旅游业 的发 展 。


部分 民族 传 统 艺术 正 濒 临 灭 绝 , 需 保 护 , 急

民族 传 统 艺 术 与 旅 游 业 关 系
但保 护资金严 重 缺乏 。旅游 活动 的介入 , 可 以为 既 民族 传统艺 术 的保 护提 供充 足的 资金 , 又可 以通 过 当地 居 民的参 与 , 民族艺术 的传 承和保 护 提供 更 为
传 统 艺 术 旅 游 发 展 的生 命 周 期 分 为 萌 芽、 展 、 熟 、 退 四 个 阶 段 。 发 成 衰
关键 词 : 民族 传 统 艺 术 旅 游 ; 响 因 素 ; 展 阶 段 影 发 中 图 分 类 号 : 50 3 F 9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4 7 (0 9 O - 0 3 — 0 0 7 0 4 2 0 ) 1 13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