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图解髋关节置换术演示文稿
❖ 直柄假体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病人,股骨解剖异 常也可使用
❖ 弯柄型和解剖曲柄型假体增强解剖正常股骨抗 扭转稳定性
❖
但在股骨解剖有异常的病人,假体置入困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骨水泥型假体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或类风湿性关 节炎的病人
骨水泥技术
❖ 第一代:包括手工搅拌和指压填塞,临床失败率高 ❖ 第二代:使用骨水泥枪和髓腔栓,进行髓腔冲洗、
正常的人体髋关节
❖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它包括两个主要的 部分:股骨近端的球形部分---股骨头被包容在骨盆 上的髋臼内。有一条韧带---圆韧带连接着髋臼和股 骨头提供了关节的稳定。
❖ 股骨头和髋臼的骨质表面均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 作为"衬垫,使它们之间的运动更加灵活。关节的表 面有一层薄的、光滑的滑膜组织覆盖。在正常的髋 关节中滑膜组织可以分泌出少量的液体,这些液体 对髋关节起到润滑作用以减少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 磨损。
❖ 按材料分类 ❖ 金属材料:不锈钢、钛合金、钻铬钼合金 ❖ 陶瓷材料:碳、三氧化二铝、氧化锆、生物活性
玻璃 ❖ 有机高分子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骨水泥 ❖ 按固定方式分类: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及混
合型假体 ❖ 按制作方式分类:预制型和定制型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
❖ 髋臼部分主要是高密度超高分子聚乙烯,外面 有纵向和
正常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窝内(髋臼)
人工髋关节置换适应症
❖骨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某些髋关节骨折;
一、手术指征
❖ 手术分类
❖ 按照置换范围
❖
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髋关节
表面置换
❖ 按照假体固定方式
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趋势
人工膝关节外科发展趋势
四、髌骨置换的问题 髌股关节置换虽然能缓解膝前疼痛、改善登
楼能力,但术后也存在着假体松动、磨损,髌 骨床骨折等问题,并已成为膝关节翻修术的 主要原因。 髌骨是否需常规置换、如何正确安装假体及 规范手术操作等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
人工膝关节外科发展趋势
四、髌骨置换的问题 对于髌骨退变和破坏较轻的病例,目前仍有
人工膝关节外科发展趋势
二、假体的设计和选择: 目前膝关节假体种类繁多,假体按位置换范
围可分为单髁型、全髁型;按固定方式分骨 水泥型、非骨水泥型;按限制程度又分限制 型、非限制型。
人工膝关节外科发展趋势
二、假体的设计和选择: (一)固定方式 主要有骨水泥,非骨水泥固定型两种。 实践证明,只要使用方法得当,绝大多数骨水泥固
人工髋关节的发展趋势
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形状设计:最初为直柄, 最近10年设计出的锥形柄在压配机制上更加 紧密牢固,10年随访松动率不到3 %。
股骨柄的近端固定概念:是股骨假体设计的 最新进展,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假体应力遮挡 造成的负面效应。
人工髋关节的发展趋势
髋臼假体也分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两种:大部分报 道表明骨水泥型假体的远期松动率明显高于生物型 髋臼,因此目前生物型髋臼是首选,10年假体生存率 达98 %以上。
人工膝关节外科发展趋势
二、假体的设计和选择: (二)限制程度 限制型假体的近期临床效果较好。由于术后膝关节
只限于单一平面活动,极易引起假体-骨水泥-骨 组织界面间应力异常集中,故中远期假体松动、感 染等发生率很高。 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人们越来越多地趋向于使用 非限制型假体,特别是行初次假体置换术的患者。 临床常用的有两种:后方稳定型(PS), 保留后十 字韧带型(CR)。 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需保留膝关节后十字韧带, 目前仍有争议。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代热点回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近代热点回顾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1医院)作者:侯树勋张轶超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成功应用距今已有50余年。
每个时期THA都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70年代,专家们对比分析了金对金与金对聚乙烯假体组合的优缺点。
80年代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的应用成为讨论的热点。
90年代,近端固定股骨假体的理念进一步推广对远端固定传统优势地位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并且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强调使用新的摩擦界面材料。
到了21世纪,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下降,迫切需要更好的摩擦界面——陶瓷,更小的创伤——微创切口、更舒适的术后恢复——多模式镇痛概念、以及更好的功能——加快围手术期康复方案等等正逐渐成为热议话题。
1 手术年龄适应范围以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年龄有着较为明显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对髋关节疾病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年轻患者接受了THA手术,髋关节假体的设计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仅如此,随着操作者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理论的革新,THA手术的年龄上限也在放宽。
近年来THA的近期和远期优良率一直呈升高趋势。
以往研究表明随着进行置换术的患者的年龄的增加,其疗效呈现下降趋势,即患者年龄越大,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差。
而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法及技术的成熟,在各个年龄段中的综合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假体材料早期THA术中的失败病例有相当大一部分原因为置换材料的粗糙与设计缺陷。
1938年首例钴铬钼合金材料关节置换材料的相容性较佳,但是长期疗效却未得到肯定,因此其逐渐退出临床。
1962年的金属股骨头和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组合克服了旧材料长期疗效较差的缺点,随之出现的Charnley假体具有低磨损性的优点而逐渐为临床应用典范。
目前,高交链聚乙烯正在逐渐取代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内衬成为临床最为普遍的髋臼内衬材料。
虽然现代金对金界面的早期疗效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随着植入时间延长,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金属离子与机体局部毒性、肾功能受到影响、生殖发育异常和炎性假瘤的发生)仍是目前无法解决的。
《人工髋关节发展》PPT课件
臼的方面假体分旋入型和非旋入型。 近年来出现了混合型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994年美国发
展与共识会议正式提出,骨水泥型假体柄和非骨水泥臼。目前很 多专家都把混合型人工关节置换作为首选模式。60岁以上的患 者多用,可早期离床活动,近10年来,非骨水泥型应用较多, 优点常用于年轻病人。骨水泥型假体近年来又变热,由于骨水泥 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如Exeter假体长期随诊,最长者达33年, 最小年龄18岁。光面、无领、第三代骨水泥加压后中置。
蒙作用。 1895年 Jones设计了金铂关节成形术。 1910年 德国Dethert用橡胶假体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 1923年 Smith Petersen设计了玻璃杯关节成形术,被认为
是髋关节置换术的鼻祖 ,以后用了许多不同材料做的杯效果 均不佳。
1934年 Rehn用不锈钢杯置入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髋臼。
22.5mm的金属股骨头和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组合的假体,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固定。从而创建了低摩擦的人工 关节置换术。此后人工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迅速发展,开创了人
工关节置换的新纪元 。骨科医生和生物力学工程师互相合作 在全世界建立了许多研究中心。如材料磨损,金属延展和疲劳 性能测定,人工关节假体的设计固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自从 Charnley的低摩擦关节问世后,各类型人工关节相继出现, 但临床效果都不如Charnley髋关节置换术。Charnley假体具 有低摩擦稳定较少发生松动等优点。至今Charnley人工关节 置换术已成为衡量其他髋关节置换术的金标准 。
髋关节置换术
显露股外侧皮神经
显露股骨头、颈
9
髋关节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
皮肤切口线
切断臀中小肌向外上方翻起
显露关节囊前外侧
10
髋关节后侧入路
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Gibson入路和Moor入路 改良Gibson入路经臀大肌前缘,即臀大肌(臀下神经支配) 与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间分离,较符合解剖要求 Moor入路则经臀大肌纤维间进入,显露较为充分
3
正常的人体髋关节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它包括两个主要的 部分:股骨近端的球形部分---股骨头被包容在骨 盆上的髋臼内。有一条韧带---圆韧带连接着髋臼 和股骨头提供了关节的稳定。 股骨头和髋臼的骨质表面均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 作为"衬垫,使它们之间的运动更加灵活。关节的 表面有一层薄的、光滑的滑膜组织覆盖。在正常的 髋关节中滑膜组织可以分泌出少量的液体,这些液 体对髋关节起到润滑作用以减少股骨头和髋臼之间 的磨损。
骨水泥技术
第一代:包括手工搅拌和指压填塞,临床失败率高 第二代:使用骨水泥枪和髓腔栓,进行髓腔冲洗、 压力 充填、柄体中心放置、真空或离心搅拌以减少骨水 泥孔 隙和提高骨水泥强度,股骨柄假体稳定性显著提高 第三代:假体表面的粗糙处理,预涂骨水泥技术, 增加界 面的抗剪切强度,假体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18
骨水泥固定原则
良好的髋臼骨床,髋臼假体被骨床完全覆盖 脉冲冲洗髋臼骨床,保持髋臼骨床的干燥 骨水泥植入加压,骨性髋臼打洞增加骨-假体结 合 保持假体周围骨水泥厚度均匀,在骨床与髋臼 之间置入数枚直径2mm骨粒等
19
人工髋关节的外形
二十一世纪人工髋关节发展的新趋势-论文讲解
二十一世纪人工髋关节发展的新趋势X副教授前言:关节置换术arthroplasty一词源自于arthro和希腊语plassein,所谓关节置换是指因为创伤或疾病(关节炎造成关节僵直不适时,采用外科手术再造能活动的关节。
早在100年前人们即提出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概念。
1930年代以前只有半髋关节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只能修补关节炎面。
1930年代Wiles设计并完成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
1937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Smith-Petersen采用了生物惰性较好的钴铬钼合金(Vitallium制成的金属杯并进行推广使用。
1939年Wiles设计了全金属的全髋关节,被称为现代全髋关节置换的先驱。
1941年,Moore和Bohlman设计了自锁型人工股骨头。
Urist Mcbride改变了关节置换的间隔原则,首先采用将髋臼杯用钉子固定在髋上,成为今天髋臼设计的雏型。
进入1960年代,以英国John Charnley为代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方面,确定了金属与超高分子聚乙烯的搭配应用,组成低磨损的全髋关节(low-friction Arthroplasty, L.F.A.,这种搭配应用一直延续至今日,因而被誉为“人工髋关节”之父。
有柄人工髋关节:存在的问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并发症,可是往往是患者重新站起来的“唯一”治疗方法。
有史以来人工髋关节就是“有柄”的,为了要把人工髋关节的“柄”插入髓腔,手术的第一刀就是必须要将股骨头及完好的股骨颈全部切除。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否就是唯一的手术方法?更何况“有柄”的人工髋关节在术后经常会伴随着无法悻免的并发症,例如骨溶解、骨吸收、松脱(loosening、“有柄”人工髋关节的“柄”下沉、髓腔内感染、股骨干骨折、股骨疼痛及步行困难等,以致于到最后只有返修,置换上更大、更长的“有柄”人工髋关节。
那么,伴随着“有柄”的人工髋关节之并发症为什么无法悻免呢?那是因为,施行“有柄”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必须要将正常的股骨颈切除,而术后留下来的股骨颈无法将身体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和拉力顺利地从股骨颈分散到股骨的骨干。
人工髋关节发展课件
学习交流PPT
6
1950年 Moore在美国设计了自锁式钴铬 钼合金的股骨头假体。
1962年 Charnley的低摩擦关节问世后 ,各类型人工关节相继出现,但临床效果都 不如Charnley髋关节置换术。Charnley假体 具有低摩擦稳定较少发生松动等优点。
学习交流PPT
7
1966年Charnley首先使用了空气层流 净化手术间,个人空气隔离系统,预防 性抗生素,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由 于 Charnley 对 人 工 关 节 作 出 的 重 大 贡 献 ,被公认为现代人工关节之父
学习交流PPT
27
2.2氧化锆陶瓷
学习交流PPT
11
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
髋关节解剖、病理和生物力学研究不断深入 人工髋关节的材料选用和假体设计日趋合理 手术技术和术前、术后的处理也逐步完善 年龄60~75岁的最合适年龄范围已经放宽
年轻患者髋关节病变,人工关节置换并非首选!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交流PPT
12
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
其它
髋部肿瘤
结核等感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先髋
股骨头坏死
骨关节炎
学习交流PPT
高龄粗隆间骨折 >80
老年股骨颈骨折 >65
13
手术分类
表面髋
人工半髋关 节
人工髋关节
人工全髋 关节
学习交流PPT
14
保留股骨颈的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LINK)
学习交流PPT
15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对局部骨质完整性要求较高,不能矫正畸形 术后假体松动、骨质吸收发生率高,易翻修
学习交流PPT
4
1938年 Smith Petersen 发现牙科医生 使用的钴铬钼合金材料生物惰性较强,在人体 内生物相容性较好,将其做成钟状开口的金属 杯,全股骨头在杯内活动做了1000例,长期疗 效不佳,金属杯与股骨头摩擦增加,股骨头坏 死疼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Charnley于60年代,对全髋 成形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他的金属股骨头与聚乙烯臼 相组成的骨水泥关节称为标 准化的人工关节。开创了人 工髋关节新纪元。
他对生物力学、生物材料、 假体设计、手术室环境、骨 水泥固定假体进行了一系例 研究。他的大量随访资料: 磨损、感染、松动、断裂具 有划时代贡献。
Harris进一步完善了骨水泥 关节,致力于非骨水泥人工 髋研究。
90年代开始研制HA涂层假体, 但应用未超过十年。
二 应用生物力学
(一)髋关节的承受力 ● 体重=体重杠杆臂上 所承受
的载荷 ●单腿 独站时,外展肌力矩=体
重力矩 ●单腿独站时,股骨头载荷是体
重的3—5倍;跑跳时是体重的10倍 。
多 孔 型 人 工 关 节
H A 全 髋 关 节 柄
四 骨水泥技术
骨水泥发展四个阶段 ☆ 第一代 70年代中期前,
手搅拌,髓腔不冲洗,手填塞 ☆ 第二代,70年代中期后---
--90年代,手搅拌,髓腔塞,低 粘度骨水泥及水泥抢加压充填。
☆第三代 90年代后,真空搅 拌、加压冲洗、髓腔塞,低粘度 骨水泥及水泥枪,中置装置。
(六) 感染 灾难性并发症 重在预防
☆ 急性感染 3个月内
☆ 深部感染 3---24个月
☆ 迟发感染 24个月后 他 处感染灶侵及
(七) 深静脉血栓
术后严重并发症,临床发生 率3—20%,肺栓塞发生率 1.8—3.4%
(八) 异位骨化
平均发生率13% 损伤、出血、 体质
非甾体类药物可预防,放射线 照射
非 骨 水 泥 全 髋
髋 关 节 O A
非 骨 水 泥 全 髋
双 髋 发 育 不 良
双 侧 骨 水 泥 全 髋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精选文档
1941年 美国Moore和F.R.Thompson分 别设置了长直柄人工股骨头和长弯柄股骨头假 体。后来成了 Muller , Harris 全髋股骨头假体 的原形 。 1946 年~1958年 Judet兄弟在法国采用 了短柄的股骨头假体进行了半关节置换术,假 体由丙烯酸酯热压成型直柄。由大粗隆下穿出 ,这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流行,术后早期效果满 意,后来由于假体的磨损、松动、断裂的并发 症,长期疗效不佳。
1923年 Smith Petersen设计了玻璃杯关 节成形术,被认为是髋关节置换术的 鼻祖 , 以后用了许多不同材料做的杯效果均不佳。
1934年 Rehn用不锈钢杯置入髋关节脱位 患者的髋臼。
二、人工髋关节的 初步形成阶段 (1938年~1957年)
1938年 Smith Petersen 发现牙科医生 使用的钴铬钼合金材料生物惰性较强,在人体 内生物相容性较好,将其做成钟状开口的金属 杯,全股骨头在杯内活动做了 1000 例,长期 疗效不佳,金属杯与股骨头摩擦增加,股骨头 坏死疼痛。 1940年 Haboush首次在实验室用水做 润滑剂钴铬钼合金头和丙烯酸酯髋臼假体进行 磨损实验研究。 1940年 美国Valls在美国进行了短弯柄 型股骨头假体的半关节置换术。
四、骨水泥型与非从最初的压 力配合过度到 Charnley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 术。 70 年代以来由于骨水泥界面的老化、破裂 而引起假体松动等并发症,非骨水泥假体再度 兴起,部分学者探索生物固定方式。1971年表 面微孔型钴铬钼股骨头假体在巴黎出现,其特 点为假体柄全长都布满了空隙。由于远端孔隙 内骨长入牢靠而产生应力遮挡效应。使股骨近 端骨质萎缩。因此被迫放弃了,对本类型假体 的应用,至今正广泛采用假体柄近端设计为微 孔,孔径直径100-500um。
人工关节发展简史_1-精选文档
1919年 Beel在美国用经铬处理的猪膀胱施 行关节成形术。
1891年 Gluck在德国用象牙股骨头与髋臼首 次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用镀镍螺钉固定假体, 他还使用了骨胶作为粘合剂来固定假体,这也为 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起到了启蒙作用。
1895年 Jones设计了金铂关节成形术。 1910年 德国Dethert用橡胶假体施行了 全髋关节置换术。
Hale Waihona Puke 1923年 Smith Petersen设计了玻璃杯关 节成形术,被认为是髋关节置换术的 鼻祖 , 以后用了许多不同材料做的杯效果均不佳。
1934年 Rehn用不锈钢杯置入髋关节脱位 患者的髋臼。
二、人工髋关节的 初步形成阶段 (1938年~1957年)
1938年 Smith Petersen 发现牙科医生 使用的钴铬钼合金材料生物惰性较强,在人体 内生物相容性较好,将其做成钟状开口的金属 杯,全股骨头在杯内活动做了 1000 例,长期 疗效不佳,金属杯与股骨头摩擦增加,股骨头 坏死疼痛。 1940年 Haboush首次在实验室用水做 润滑剂钴铬钼合金头和丙烯酸酯髋臼假体进行 磨损实验研究。 1940年 美国Valls在美国进行了短弯柄 型股骨头假体的半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发展简史
什么是人工关节(又称人工假体):
人工关节是以各种不同生物材料 制成的模拟人体解剖关节。如模拟肢 体骨干某一部分或椎体、人工股骨干 假体、人工肱骨干假体、人工椎体等。
什么是人工关节置换术:
去除关节的病损组织,在尽可能 的解剖、生理状态下将人工关节植入 人体关节缺损部位,以恢复原有关节 的解剖和功能。目前它已成为关节成 形术中最重要的一门技术,这门技术 即称为人工关节置换术。
四、骨水泥型与非 骨水泥型共同发展阶段
03 人工髋关节历史简介
Problems in 1990’s
• 生物型假体 • 理念:1mm贴附性接触,即刻稳定。
1个月微动期。 3个月后二次稳定性。
• 亚微米磨损颗粒与骨溶解相关联,出现“微粒病”。
• 混合式(生物臼、水泥柄):髋臼假体稳定性与生物效 应相关,股骨假体与机械效应相关。
• Solve the wear problem !!!解决磨损问题
百花齐放的时代
• 瑞士的 Muller 主张采用金属对金属关节假体。其摩擦 系数极低。
• 骨水泥型与非水泥型共同发展:HG(Harris-Galante) 多层金属网型,AML(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 解剖髓内固定型,PCA(porous coated anatomic) 多孔表面解剖型等。
3)股骨头缺血坏死。 • 4)股骨颈骨折复位失败。 • 5)股骨颈良性肿瘤。 • 6)恶性肿瘤的姑息手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与禁忌症
• 禁忌症: • 1)髋关节感染、骨髓炎。及不能耐受手术者。 • 2)年纪较轻,髋臼退行性变、破坏严重者。
术后髋臼磨损病例
假体设计类型
• 单极假体:Moore型,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脱 位后容易闭合复位。缺点是容易引起髋臼磨损、穿 透。
• 2)确定金属-超高分子聚已烯的配合应用。将股骨头 直径由42mm降至22.5mm。创建 (Low friction arthroplasty ,LFT)低摩擦人工关节置换术。
• 3)采用PMMA固定关节。
至今Charnley 的THR仍被作为衡量其他THR的“金标 准”。
History of Hip Surgery
人工髋关节历史简介
鲁威
人工髋关节的历史与现状
关节外科发展史
关节外科发展史
关节外科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真正的突破性进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在20世纪初,外科医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治疗关节疾病,包括关节切除、关节融合、截肢等。
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限制,无法满足患者对关节功能恢复的需求。
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出现,关节外科才真正迎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人工关节技术最初是由美国医生John Charnley发明的,他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人工髋关节,并成功地将其植入了一个患者的体内。
这一技术的出现,为关节外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人工关节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工关节被设计出来,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适应了不同类型关节疾病的治疗需求。
同时,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也为人工关节手术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除了人工关节技术外,关节外科还经历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发展。
例如,关节镜技术的应用为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这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在患者体内植入微型摄像机来观察关节内部的情况,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准确和直观的依据。
在现代医学中,关节外科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变化,关节外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年 Moore在美国设计了自锁式钴铬钼合金的股骨头假 体。
1951年 Leventhal用钛股骨头,进行尝试宣布骨可以长入 钛合金假体。
1952年-1957年间Willse等人用冷固化丙烯酸酯骨水泥进行 动物试验获得了大量数据,为人工关节的骨水泥技术做出了 贡献 。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工髋关节的初步形成阶段 (1938年~1957年)
人工股骨头成形术: 1938年 Smith Petersen 发现牙科医生使用的钴铬钼合金材料 生物惰性较强,在人体内生物相容性较好,将其做成钟状开口 的金属杯,全股骨头在杯内活动,做了1000例,长期疗效不 佳,金属杯与股骨头摩擦增加,股骨头坏死疼痛。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什么是人工关节(又称人工假体):
人工关节是以各种不同生物材料制成的模拟人体解 剖的关节。如模拟某一肢体骨或椎体的人工股骨干假 体、人工肱骨干假体、人工椎体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什么是人工关节置换术:
去除关节的病损组织,在尽可能的解剖、生理 状态下将人工关节植入人体关节缺损部位,以恢复 原有关节的解剖和功能。目前它已成为关节成形术 中最重要的一门技术,这门技术即称为人工关节置 换术。
1891年 Gluck在德国用象牙股骨头与髋臼首次进行了全髋关节 置换术,用镀镍螺钉固定假体,他还使用了骨胶作为粘合剂来 固定假体,这也为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起到了启蒙 作用。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工髋关节的早期探索阶段 (1822年~1937年)
臼杯成形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代人工髋关节的发展阶段 (1958年~1970年)
Sir John Charnley:(百年纪念)
Charnley 低磨损全髋关节的设计应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 技术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理论性突破,他开创了全髋关节置换 术(THR,THA)的新时代,被誉为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之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什么是人工关节生物材料:
具有耐磨性、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无 热源、无致癌、无过敏、不破坏周围组织)好的内 植入材料。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工关节置换术从早期 的探索阶段至今较成熟 发展阶段已有100余年 历史。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工髋关节的早期探索阶段 (1822年~1937年)
臼杯成形术:
1880年 ollier利用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新的关节面,首创了关 节面成型术,以后相继有人利用周围筋膜,皮肤施行隔离型关 节成形术。实际上国内在1960年代尚有用此法者。
1919年 Beel在美国用经源自处理的猪膀胱施行关节成形术。1895年 Jones设计了金铂关节成形术。
1910年 德国Dethert用橡胶假体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
1923年 Smith Petersen设计了玻璃杯关节成形术,被认为是 髋关节置换术的鼻祖 ,以后用了许多不同材料做的杯效果均 不佳。
1934年 Rehn用不锈钢杯置入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髋臼。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代人工髋关节的发展阶段 (1958年~1970年)
他率先提出“金属-塑料”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概念,并经过大量的生物材料 摩擦试验,于1962年设计出直径22.5mm的金属股骨头和超高分子聚乙烯髋 臼组合的假体,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固定。从而创建了低摩擦的 人工关节置换术。 此后人工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迅速发展,开创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新纪元 。骨科 医生和生物力学工程师互相合作在全世界建立了许多研究中心。如材料磨损 ,金属延展和疲劳性能测定,人工关节假体的设计固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自从Charnley的低摩擦关节问世后,各类型人工关节相继出现,但临床效 果都不如Charnley髋关节置换术。Charnley假体具有低摩擦稳定较少发生 松动等优点。至今Charnley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衡量其他髋关节置换术 的金标准 。
1940年 Haboush首次在实验室用水做润滑剂钴铬钼合金头和 丙烯酸酯髋臼假体进行磨损实验研究。
1940年 美国Valls在美国进行了短弯柄型股骨头假体的半关节 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工髋关节的初步形成阶段 (1938年~1957年)
人工股骨头成形术: 1940年,Bohlman 与Moore合作,设计了一款长达30cm的 股骨头假体,以后发展为大家熟知的长柄股骨头假体,即 Moore型假体。 1941年 美国Moore和F.R.Thompson分别设置了长直柄人工 股骨头和长弯柄股骨头假体。后来成了Muller,Harris全髋股 骨头假体的原形 。
1946年~1958年 Judet兄弟在法国采用了短柄的股骨头假体 进行了半关节置换术,假体由丙烯酸酯热压成型直柄。由大粗 隆下穿出,这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流行,术后早期效果满意,后 来由于假体的磨损、松动、断裂的并发症,长期疗效不佳。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工髋关节的初步形成阶段 (1938年~1957年)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代人工髋关节的发展阶段 (1958年~1970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 1950年 Charnley进行了关节摩擦和润滑机制研究的设想,做 了动物试验,他认为生物关节面,类似海绵具有弹性,内含滑 液,使关节保持低摩擦系数。那么采用润滑液润滑假体关节面 以获得低摩擦效应是不佳的,应当寻求低摩擦系数的生物材料 来制作假体以达目的,从而确立了人工关节低摩擦理论 。
这是最早的髋关节成形术,可以显著改善髋关节活动度,但极 不稳定。
人工髋关节发展简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工髋关节的早期探索阶段 (1822年~1937年)
假关节成形术:
1840年-1860年 美国JM.Carnochan首先进行了下颌关节成 形术,采用橡木片(非生物材料)置入,关节可以活动,但后 来橡木片被排出而失败,此后又有使用皮肤、筋膜、肌肉、特 殊处理的猪膀胱及金箔片等。 这一手术应该说是人工假体置 换术的开端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工髋关节的早期探索阶段 (1822年~1937年)
截骨成形术:
1822年 英国人Anthony.White医生施行股骨大粗隆下5cm截 骨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12个月后形成假关节。
1876年 美国人Barton施行股骨小粗隆上截骨术,术后3个月扶 单拐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