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小知识1基础知识篇

合集下载

防静电安全小知识

防静电安全小知识
此外,进行自助加油时,如果突然遇到火情,应立即停止加油, 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在每台加油机旁通常都有灭火器,可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灭火。
感 谢 聆 听 !
需要注意的是,触摸木质、 板材墙面,没有除静电的效果, 因为这些材质不能有效地传导电 流。
生活防静电小妙招 注意“放电”
日常使用电视机、电脑后, 应马上洗手洗脸,以消除皮肤表 面的静电。
在接触金属和其他易导电的 物品之前,可以先触摸随身携带 的钥匙,提前把身体所带的静电 释放出去。
生活防静电小妙招 减少室内静电源
Part 5
加油时须提高警惕
加油时须提高警惕
在给汽车加油时,应采取以下防静电措施: ■进出加油站时,车速不宜过快,应减速慢行; ■加油站内应避免火源,加油时不要吸烟; ■在车辆熄火之前,不能给汽车加油,这是因为尽管车身没有运动, 但发动机依然在高速运转; ■不能用加油枪碰撞汽车的排烟口;
加油时须提高警惕
人体静电可达上万伏
当静电达到2000伏时,人的手指就会有 感觉;
当静电超过3000伏时,就会有小火花出 现,人的手指会有刺痛感;
当静电超过7000伏时,人会有被电击的 感觉。
人体静电可达上万伏
有人也许会感到疑惑,通常说人体能承受的安全电压为36伏,为什么 遭遇上万伏的静电,却不会威胁生命安全?
这是因为人们所说的安全电压为36伏,指的是在一定电流通过的情况 下。尽管人体静电电压非常大,但只要电荷不流动,就没有危险。静电产 生的电流很小,即使人接触了低电位的物品,通过人体的电流也可能只有 几毫安。
此外,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可能含有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人 体吸入后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Part 3
生活防静电小妙招
生活防静电小妙招

静电的科普

静电的科普

静电的科普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而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的电。

人在地毯或沙发上立起时,人体电压也可高 1 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的静电更是可高达 10 多万伏。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

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

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

静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大部分时候它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引起一些麻烦或危险。

因此,了解如何减少和消除静电是很重要的。

防静电知识培训资料

防静电知识培训资料

防静电知识培训资料一、静电的定义和产生原因静电是指物体上存在的静止电荷。

当两个物体接触摩擦或分离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两个物体带有不同的电荷,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二、静电的危害1. 对人体的伤害:静电会导致人体不适,如电击、感觉刺痛等;2. 对设备的影响:静电会对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造成损坏,导致设备失效;3. 对环境的威胁:静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尤其是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

三、防静电措施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和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静电措施:1. 控制湿度:适度增加空气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其他调节湿度的设备来控制环境湿度。

2. 接地保护:将静电带电物体与大地或接地设施连接,通过导电材料进行导去静电荷。

3. 静电消除器:使用静电消除器可以快速中和电荷,减少静电的积累。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有静电棒、静电喷枪等。

4. 注意电缆走向:在布置电缆时,尽量避免电缆与高压线、大功率设备等静电场接触或靠近,以免引发火灾和其他危险。

5. 使用防静电材料:选用防静电材料生产电子产品和工作服等,可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四、防静电培训要点1. 静电知识普及:培训时要讲解静电的定义、危害及防静电措施,增强员工对静电的认识。

2. 个人防护措施:提醒员工在进行清洁操作时,使用防静电手套、鞋子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静电对身体的危害。

3. 工作区域设计: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并设置静电防护设施,如接地导线、静电消除器等,有效降低静电积累的风险。

4. 安全操作指导:对从事电子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指导,包括正确使用工具、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等。

5. 应急响应措施:培训中要强调应急响应措施,如火灾的扑灭方法、人员疏散等,以保障员工在危险情况下的安全。

结语静电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现象,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和损失。

通过对静电的认识和防护措施的学习,我们可以减少静电对人体和设备的影响,保障工作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静电基础知识

静电基础知识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一. 静电是什么?静电:没有作定向运动的电子或离子所带的电;静电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静电是一种电能,它留存于物体表面;静电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转移而形成的。

二. 静电有些什么特点?1. 高电位:数百伏到数万伏2. 低电量:微库仑级。

3.作用时间短:微秒级三.静电是怎样产生的?接触、摩檫、感应、冲流、冷冻、电解、压电、温差等接触――――电荷转移――――偶电层形成――――电荷分离材料排序物理效应 ⏹ 力学效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 放电效应:当垂直于物体表面的静电场梯度较大时,可发生静电放电。

⏹ 感应效应:当带电体附近存在被绝缘的导体时,在该导体表面会出现感应电荷的现象。

四.静电的危害静电危害时机⏹ 放电前的静电场(静电感应)⏹ 放电时的电荷注入(电荷转移)⏹ 放电时的电、磁、光、声、热影响(尤其是电、热现象)静电危害形式⏹ 静电吸附⏹ 静电放电引起的器件击穿:⏹ 硬击穿:一次性芯片介质击穿、烧毁等永久性失效。

⏹ 软击穿: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而成为隐患。

正极性 负极性⏹静电感应:当导体和电介质置于静电场中,在其上感应出正或负电荷,⏹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电磁脉冲:当脉冲干扰耦合到计算机和低电平数字电路时致使电路出现误动作。

典型的静电源⏹人⏹终端台、工作台:⏹各种绝缘地面:⏹烘箱:⏹空气压缩机:⏹某些电子生产设备:静电放电(ESD)的损伤模型⏹人体带电模型(HBM):HBM是根据带有静电的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与器件的管脚接触,将存储于人体的静电荷通过器件对地放电致使器件损坏而建立的,因此称为人体带电模型⏹器件带电模型(CDM):CD M是基于已带电的器件通过引脚与地接触时,发生对地放电引起器件失效而建立的。

⏹电场感应模型(FIM):FIM是当器件处于静电场环境中时,在器件内部将感应出电位差,所感应的电位差引起器件击穿而建立的。

静电相关基础知识

静电相关基础知识

静电的危害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电子元件的损坏和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电子设备中的元件通常非常微小,因 此很容易受到静电的干扰或损坏。静电产生的电磁场会干扰电子元件的信号传输,导致设备出现误动作或故障。此外,静电 还可能引起电子元件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元件性能下降或失效。
静电防护措施
03
人体静电防护
防静电工作服
穿着防静电工作服能有效防止人体带电,减少静电对 人体的伤害。
防静电鞋
选择防静电鞋,可以有效地将人体与地面隔离,防止 静电积累。
佩戴防静电手环
防静电手环能够将人体产生的静电荷导入大地,从而 避免静电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
电子设备静电防护
1 2 3
接地措施
确保电子设备接地良好,将设备与大地相连,使 设备产生的静电荷能够及时导入大地。
安装防静电元件
在电子设备中安装防静电元件,如TVS二极管等, 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泄放静电荷,保护电子设备免 受损坏。
防静电包装
对于一些高价值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防静电包 装来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设备的损害。
工业生产静电防护
保持环境湿度
通过增加环境湿度,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环 境中,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洒水等方式来提高湿度。
静电的未来发展
05
静电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静电发电机
利用静电产生电能的装置,具有高效 、环保、可再生的特点,可用于风能 、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领域。
静电储能
通过静电技术将电能储存起来,解决 电网供电不稳定、峰谷差等问题,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静电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静电治疗

静电知识点

静电知识点

静电知识点摘要:静电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涉及电荷的积累和转移。

本文旨在介绍静电的基本原理、产生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在科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探讨静电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1. 静电的基本概念静电(Electrostatics)是指静止电荷(即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荷分布)所产生的电场和电势。

当物体表面积累了过量的电荷,而这些电荷又不能自由流动时,就会产生静电。

2. 静电的产生静电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产生:- 摩擦起电: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接触并相互摩擦时,电子可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电荷分离。

- 接触起电:两个物体接触时,电子也可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压电效应:某些材料在受到机械压力时会产生电荷。

- 热电效应:温度变化导致材料内部电荷分布不均,产生静电。

3. 静电的影响因素影响静电产生和积累的因素包括:- 材料性质:不同材料的电子亲和力不同,影响电荷的转移。

- 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电荷转移的机会越多。

- 湿度:高湿度环境下,空气中的水分子可以吸收或释放电荷,减少静电积累。

- 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材料的电荷分布。

4. 静电的应用静电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包括:- 静电喷涂:利用静电力使涂料均匀附着在物体表面。

- 静电除尘:静电场吸附带电粒子,用于空气净化。

- 静电筛选:利用静电力分离不同电荷的颗粒。

- 静电印刷:在印刷过程中,静电力帮助将墨水转移到纸上。

5. 静电的防范措施由于静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或火灾爆炸等危险,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增加湿度:在干燥环境中增加湿度,减少静电积累。

- 接地:通过导电材料将积累的静电安全地释放到地面。

- 使用防静电材料:在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防静电地板、工作台和包装材料。

- 穿戴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手环、防静电服等。

6. 结论静电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既有有益的应用,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生活中的静电小常识

生活中的静电小常识

生活中的静电小常识据专业机构测算,翻阅塑料说明书大约产生7000伏静电干扰,在室内走动可能产生6000伏电压,屁股在椅子上一蹭会产生1800伏以上的电压,而听到噼啪声时已有上万伏的电压了。

北方干燥地区的朋友对此一定感受很深。

静电的能量和破坏性是不能小看的,防静电在日常生活中也显得非常重要。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或摩擦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其带负电。

若在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积累在物体上的电荷就形成了静电。

生活中的静电小知识1. 对于体内积存静电较多的人,可以通过“输出”的方式将其消耗掉。

2. 在家里洒些水,不便弄湿地板的地方,放置一两盆清水,同样可以达到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的目的。

室内可用加3. 湿器,摆放花草或在室内饲养观赏鱼。

4. 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5. 电视机不能摆放在卧室。

人们看电视时要打开窗户,同电视机保持2-3米距离,看完之后要洗脸、洗手。

6. 对老人、小孩、静电敏感者、查不出病因的心脏病人、神经衰弱和精神病患者等建议在冬季穿纯棉内衣、内裤,被里、床单、被罩等要用天然纺织物,尽量不要穿化纤质地的服装,以减少静电对人的不良影响。

7. 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当头发无法梳理服帖时,将梳子浸在水中,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随意梳理了。

洗头发时尽量使用润发露或护发素。

赤足有利于体表积聚的静电释放。

因此,休闲时,不要放过赤足的一切机会。

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酸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以减轻静电影响。

文字来源:。

关于静电的小知识

关于静电的小知识

关于静电的小知识天干物燥的秋冬季节,我们彼此触碰的时候会受到微量的“电击”。

冬季,睡前脱衣服常会发生一种闪光效应还伴随劈了啪啦的声响。

其实,这些都是“静电”现象。

那么,静电有没有危害呢?1.静电的危害静电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

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低的物体互相接近时,如果电位差达到300V以上,就会出现火花放电。

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若已达到周围可燃物的最小着火能量,且可燃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就会立即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此,爆炸和火灾是静电最大的危害。

2.静电电击对人体的危害静电电击只发生在瞬间。

通过人体的电流为瞬时冲击电流,其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直接伤害、二次伤害、精神紧张。

人体遭受电击时,会精神紧张,发生误操作、高空坠落、摔伤或触碰机械造成伤害等后果。

3.静电对设备、生产环境等的危害静电可以使生产中的粉体沉积,堵塞管道、筛孔等,造成输送不畅引起系统憋压,超压能导致设备破裂。

贮运塑料等产品过程中,静电放电会导致产品熔融、粘结、变色甚至分解变质、报废等。

静电放电能量可能导致计算机、生产控制仪表、安全控制系统中的硅元件损坏,引起误操作而酿成事故。

4.人体静电的预防(1)保持湿度冬天因为天气干燥,人体的皮肤会处于缺水状态,室内环境也会干燥,我们要尽量保持身体的滋润,可以涂点身体乳;也要让室内房间保持湿润,使你自带的静电自然变弱。

(2)穿棉质衣物衣服的材质也是很重要的,化纤材质很容易产生静电,所以在冬季的时候,建议大家最好选择棉麻材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静电的产生。

特别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更应注意着装,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和手套,不要穿用化纤衣物。

(3)消电装置在人体必须接地的场所,应装设金属接地棒——消电装置,工作人员随时用手接触接地棒。

在坐着工作的场合,工作人员可佩戴接地的腕带。

(4)勿长期接触电器不要长时间接触诸如电脑、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

静电知识

静电知识

单元1:静电防护知识1-1 概述人们对静电现象并不陌生,当你看电视接触屏幕时会有电击麻木的感觉;当你脱下化纤外衣或毛衣时,可以听到“劈啪”的放电声,在黑暗中甚至会看见火花;你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觉到、听到甚至看到的其实就是静电在放电,大自然中的雷电实质也是一种强大的静电放电现象。

现在,静电已成了人们的亲密“伴侣”,对这种放电现象已经习惯,尽管它有时给人们带来不适,但这一切对人体来说并没有产生什么直接的危害。

但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却不同了,半导体器件的高密度、高增益对静电放电越来越敏感,MOS电路的击穿仅为100 V,而新的器件仅为30 V左右。

静电放电的危害性及静电防护的重要性,在现代电子制造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事实上,ESD有关的损害继续给世界的电子制造工业带来每年数十亿美元的代价。

1-2静电产生的原因1-2-1静电(Static Electricity)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而进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

这种物体表面所带过剩或不足的相对静止不动电荷,称之为静电。

引起静电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固体起电当两种物质接触时,其间距小于2.5x10-8cm时在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种电荷,称为偶电层。

使—个电子逸出物质所要求外界做的功称为“逸出功”,逸出功小的物质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逸出功大的物质获得电子而带负电。

2.感应起电它是导体在外部静电场作用下,在不同部位表面感应出不同符号的电荷。

3.剥离起电两个接触非常紧密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分开,由于剥离的原因使物体带电。

4.摩擦起电摩擦起电不仅是因为物体间的紧密接触,还由于摩擦生热,热使离子(电子)的活性增加,容易向其他物体转移。

静电基础知识以及防静电相关知识

静电基础知识以及防静电相关知识

防静电相关知识供学习用【摘要】静电作为一种普通的物理现象,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集成电路和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静电的作用力、放电和感应现象所引起的危害非常突出。

文章阐述了静电的有关知识和危害,并详细介绍了在生产电子产品过程中如何控制静电的措施。

【关键词】静电;危害;静电控制一、静电(一)静电的定义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而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的带电性与质子相反,带负电。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但是电子环绕与原子核周围运动,一经受外力(这外力包括各种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等)作用,就会造成电子分布的不平衡,因而形成了静电。

(二)静电的物理现象正负电荷有异性相吸、同性想斥的特性,其力量大小可有库仑定律得出:(其中F:力Q:电荷r:距离)所以静电的第一现象即吸附异性电荷。

日常生活中,吸附尘埃即为常见情况,因电荷存在,在周围空间必形成电场。

静电与大地之间因有电位存在,如果触及电路时,就会产生电流,这个放电电流常会将电路导体烧毁。

(其中I:电流V:电压R:电阻)(三)静电荷产生的基本途径1.接触和分离;2.摩擦;3.邻近电场的感应。

(四)静电荷产生的基本原因1.因不同材料的原子核对其最外围电子的吸引力不同,故当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或摩擦时,其上的外围电子会转移到吸引力较强的一方,导致一材料带正荷,而另一材料带负电荷。

2.在导体表面电子能自由移动。

当一带电导体和一中性导体接触时,电子会从带电导体流向中性导体,导致二者电荷平衡。

3.邻近电场极化中性物体内的电子分布。

当中性物体接地时,与电场相同的电子会被排斥走。

若接地突然中断,然后把物体离开电场,则该物体会因之前的电场感应而带电。

二、静电问题的重要性在国际电子工业经验中,除生产工序控制和产品设计不完善外,已证实静电是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电培训资料

静电培训资料

静电培训资料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现象,它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问题会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为了提高员工对静电问题的认识和掌握相关防控技术,进行静电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一、静电基础知识1. 静电的产生静电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摩擦、分离和接触等过程。

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电子的转移,使得一种物体带正电荷,另一种物体带负电荷。

当物体分离时,电荷无法重新平衡,导致物体表面带电。

另外,当带电物体接触地面或接触其他物体时,电荷也会发生转移。

2. 静电的特性静电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静电只存在于物体的表面,无法穿透物体。

(2)静电是一种瞬时现象,会随着物体的接触、分离或放电而消失。

(3)静电可以对物体或人体产生引力或排斥力。

(4)静电可以引起火灾、爆炸和破坏电子设备等安全问题。

二、静电防护措施1. 选择合适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抗静电的材料,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一些抗静电材料包括金属、导电塑料和抗静电鞋等。

2. 建立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是减少静电积累和释放电荷的重要措施。

建立静电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带电物体的电荷排放到地面上,避免电荷积累。

3. 使用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可以通过释放相反电荷来中和带电物体的电荷,减少带电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影响。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包括离子风机、静电棒等。

4. 增加湿度适当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在一些需要对静电敏感的场所,如实验室和电子生产车间,安装空气加湿器是一个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

三、静电安全注意事项1. 避免移动带电物体避免手持或触摸带电物体,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绝缘手套、绝缘工具等适当的防护措施。

2. 定期检测静电设备静电设备和防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3. 加强员工培训工业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静电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防静电小常识

防静电小常识

防静电小常识1、静电: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是一种相对稳定2、起电方式:工业用电、电磁感应产生、因摩擦、接触、分离而起电。

3、能量:最大一般不超过45焦尔/立方米,在电磁空间积蓄的能量密度,却很容易达到106焦尔/立方米,二者相差105倍。

4、电位:静电电位可高达几千几万伏,电流却很小(10毫微安-9A)。

5、欧姆定律:R=V/I ,然而静电释放电路很难适用此定律。

6、静电的产生:物质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而原子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

质子与中子质量较高,结合力强,不易分离,紧密地形成原子核,而电子质量小,环绕原子核外,在正常情况下,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称不带电电中性。

当受到某种外力、摩擦、光电作用或各种能量(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作用,使围绕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脱离轨道,破坏了原子电中性状态,使原子的正负电失衡,电子逃逸于某一介面,如遇低电位介面,产生放电现象而产生。

7、机理:接触一电荷转移,当两种物体接触面距达到埃级时(10-8cm),就发生电荷转移,在界面形成“双层电”,而“双层电”的厚薄大小是随材料电阻率大小而异,当固体分开时带走电荷,摩擦双方各自带上极性相反的电荷。

8、耐热性树脂应用:无铅焊锡的应用,因它的熔点高,存在着封装材料的耐热性要求提高而产生,就低温无铅焊锡为+220℃。

9、静电的分类:(1)按起电的方式分:接触摩擦分离起电、静电感应起电、电磁感应起电、射线电离空气起电、物质三态变化起电、分子分裂起电、极化起电、场致发射起电。

(2)按带电体分类:固体带电、液体带电、气体带电、粉体带电、人体带电、生物带电。

(3)按电荷性质分类:单极性电荷、双极性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10、静电的危害:(1)半导体和IC生产线上的静电,人穿尼龙衣、塑胶底鞋在地板上走动,人身会带7-8KV电压。

(2)玻璃纤维制成的晶体载料盒滑过聚丙烯桌面易产生10KV电。

静电知识大全

静电知识大全
静电知识大全
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静电放电现象, 特别在干燥的冬天, 衣服,头发都极易带上静电, 但在 生产与电气操作中,防护静电特别重要,处理不好,会破坏设备,搞乱生产,甚至造成大灾 难。所以了解以及掌握静电知识十分重要。
一、静电的产生、放电与引燃
1、静电产生的原因
cQ.cm,因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静电将很快泄漏。但如汽油、苯、乙醚等,它们的 电阻率都在1011-1014Q.cm,都很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因此,电阻率是静电能否积聚的 条件。物质的介电常数是决定静电电容的主要因素, 它与物质的电阻率同样密切影响着静电 产生的结果,通常采用相对介电常数来表示。
以很缓慢地增加, 也可能急剧变化。 为了确保物体静电安全, 就以泄漏(接地)的办法来解决。 静电接地的应用范围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一切物体带电都可以借助于接地的办法来解决。 一 般说来,可能引起火灾、 爆炸相危及安全的场所的金属导体、 设备,属于静电导体的非金屑 材料、 人体都必须进行静电接地。 同时还需考虑全系统接地的问题, 否则接地反而会造成静 电放电现象。例如,当处于绝缘状态的带电人体(或物体)与接地体接近或接触时,产生放电
C.表面状态 表面粗糙,使静电增加;表面受氧化也使静电增加。
D.接触特征 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增大都可使静电增加。
E.分离速度
分离速度越高,所产生静电越强。所产生静电大致与分离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F.带电历程
带电历程会改变物体表面特性, 从而改变带电特征。一般情况下, 初次或初期带电较强,重 复性或持续性带电较弱。
B.采用防静电剂
防静电剂以油脂为原料, 主要成分为季胺盐, 它的作用是化纤、橡胶、 塑料等物体的表面吸 附空气中的水分,增加导电率。 如SN阳离子抗静电油剂,在聚乙烯化纤纺织和聚乙烯醇合 成纤维抽丝过程中, 只要涂抹少量, 即能使静电电压限制在几十伏内。 在生产涤纶纤维上使 用的阳离子型PK抗静电油剂和在长纤维上使用的M0A3、KP油剂等,也都有较好的防静 电性能。在生产防静电输送带时,即在原料丁睛橡胶中, 加入防静电剂;在聚酯薄膜或其他 塑料制品上, 加入或涂上SM防静电油剂也都有一定效果。 在化纤纺丝中, 加入环氧丙烷亲 水基因;在航空煤油等液体中加入ASA3防静电添加剂;在感光胶片上涂上防静电剂等, 都能使表面电阻率或体积电阻率大大降低而减少静电的积聚。

静电知识

静电知识

提纲一、静电知识1、静电的概念静电(Electrostatic)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

静电是一种电能,它留存于物体表面;静电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2、静电产生方式很多,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就会产生静电。

接触、摩擦、冲流、冷冻、电解、压电、温差等等等等,都可以静电。

3、静电的特点A、从防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当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超过1010Ω·m时,材料耗散静电的能力明显减弱。

从消除静电角度考虑,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不应高于1010Ω·m;B、在一般工业生产中,静电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C、静电较之流电,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湿度的影响比较大,静电测量时复现性差,瞬态现象多。

4、静电的性质A、一切电现象都与电荷的存在相关。

一个物体得失电荷或电荷在这个物体上的非平衡聚集,就可以说这个物体已带电。

B、所有电荷都有极性之分。

相同极性的电荷互相排斥,相反极性电荷互相吸引。

C、同性电荷电量相加,其电量增大;异性电荷电量相加,其电量减小。

正负电荷的量相等,其代数和为零,正负电荷互相抵消。

这时,物体既不带正电,也不带负电,呈电中性,这种现象称为电中和。

D、静电和动电可以相互转换。

5、静电对电子行业、电子产品的危害A、静电吸附:吸附尘埃、微粒、微小物体等;B、静电放电效应:静电放电(ESD),击穿,软击穿,硬击穿。

C、静电感应效应:当带电体附近存在被绝缘的导体时,在该导体表面会出现感应电荷的现象,静电感应和一般的静电带电从效果上看是完全等同的,极性相反,也会发生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及其相应的影响。

##%%尖端放电6、电子生产环境中的静电源A、人体静电,操作者的人体是最主要的静电发生源;B、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器具、生产线、等等等7、静电的控制减少静电对电子工业的危害的思路是:首先是通过工艺控制、环境控制、人员控制等措施以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对实在不能减少的静电则尽量通过泄漏和中和的方法将其消除,同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提高器件的抗受静电的能力,并辅以检测、报警、培训等监管措施。

防静电基本知识

防静电基本知识

防静电基本知识防静电基本知识一.术语及定义1. 静电: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的电荷2. 静电场:静电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3.静电放电: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

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就是静电放电。

4.静电敏感度: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5.静电敏感器件:对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6.接地:电气连接到能供给或接受大量电荷的物体,如大地,船等.7.中和:利用异性电荷使静电消失8.防静电工作区:配备各种防静电设备和器材,能限制静电电位,具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和专门标记的适于从事静电防护操作的工作场地二、静电的产生:1.摩擦: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电。

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是使用摩擦生电。

另外,任何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也能产生静电;。

2. 感应: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

3. 传导: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

三、静电对电子工业的影响集成电路元器件的线路缩小,耐压降低,线路面积减小,使得器件耐静电冲击能力的减弱,静电电场(Static Electric Field)和静电电流(ESDcurrent)成为这些高密度元器件的致命杀手。

同时大量的塑料制品等高绝缘材料的普遍应用,导致产生静电的机会大增。

日常生活中如走动,空气流动,搬运等都能产生静电。

人们一般认为只有CMOS类的晶片才对静电敏感,实际上,集成度高的元器件电路都很敏感。

A.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A)静电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产品的功能与寿命。

B)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的绝缘或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C)因瞬间的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元件受伤,仍能工作,寿命受损。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指在电荷分布不均匀或电荷运动时产生的电现象。

虽然静电的电流非常微弱,但当遇到易燃物、易爆物或敏感的电子设备时,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损坏设备。

因此,了解静电的危害,掌握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静电安全防护的措施。

一、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摩擦:当两种不同材料之间摩擦或剥离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导致两种材料带电。

2. 分离:当物体分离时,原本平衡的电荷分布被打破,导致物体带电。

3. 接触:当带电物体接触其他物体时,带电物体的电荷会转移到其他物体上,使其带电。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固体周围存在静电时,静电的放电会引发火灾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电子设备损坏:静电对电子设备非常敏感,静电的放电有可能破坏电路、电子元器件,使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 人体触电:当人体带电时,接触地面或带电物体时会导致触电,造成人身伤害。

三、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为了减少静电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静电安全防护措施:1. 防止静电的产生:在处理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摩擦、分离和接触。

例如使用抗静电材料、涂覆导电材料、使用接地装置等。

2. 防止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固体周围,应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设备、加强通风、控制静电积聚等。

3. 防止电子设备损坏:在操作电子设备时,应注意防静电。

可以使用抗静电工作台、穿戴抗静电服装、使用抗静电工具等,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传导。

4. 防止人体触电:在操作带电设备或带电材料时,应穿戴防静电鞋、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自身和周围环境都处于相同的电位。

5. 定期检测与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静电防护设备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可以进行静电测试、地面阻抗测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6. 培训和宣传:对从事与静电接触的工作人员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1.静电基础知识解析

1.静电基础知识解析

3
物体紧密接触时,共享表面电子
4
物体紧密接触时,共享表面电子
5
物体紧密接触时,共享表面电子
6
物体紧密接触时,共享表面电子
由于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一 种物质得到电子,另一种物质失去电子。
7
物体紧密接触时,共享表面电子
It is possible for electrons to be “stolen” from one material by nuclei in the other material, because 但此时,总体上保持平衡,不显电性。 they have a stronger force

Electricity
33
William Gilbert (电学之父) 1540 – 1603
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御医;
首次明确指出地球是有磁性的; 首次区分了电与磁(《论磁石》 ); 发明了验电器。
34
十七、十八世纪的摩擦起电实验
1660年德国人Guericke(格里凯)发现了同性相斥的现象,
8
相互紧密接触的物体分离时
9
相互紧密接触的物体分离时
Electrons “lost”
Electrons “gained”
分离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10
相互紧密接触的物体分离时

所有接触-分离的物体间均会发生静电起 电过程。

对于绝缘体,电荷保持在原处。 对于导体,电荷转移到整个物体。 对于接地导体,电荷泄漏到大地。
20
静电序列
在静电防护工程设计、施工和有关静电敏感产品 的设计、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

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

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

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静电是指物体通过摩擦、接触等方式而带上电荷,从而产生电荷不平衡的现象。

当电荷不平衡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造成电击、火花、设备损坏等问题。

为了避免静电产生和减少其对物体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防静电常识和准则。

1.防静电材料:选择不易带电的材料。

一些常见的防静电材料有铝、钢铁、塑料(尤其是具有针对静电设计和防护功能的特殊塑料),以及一些特殊的导电涂料。

2.接地:将物体的导电部分连接到地线上,以便将积累的电荷释放到地。

接地可以通过建立接地线、使用接地板或使用接地装置等方式实现。

3.避免摩擦和擦拭:尽量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和擦拭,因为这些活动会引起静电的产生。

4.避免干燥环境:干燥环境容易产生静电,因此要尽量保持环境湿润。

可以采取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加湿器等措施。

5.防静电设备:使用专门设计的防静电设备,例如防静电脚垫、防静电手套、防静电衣物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体静电的产生。

6.防静电工作台:针对需要防静电的工作环境,建立防静电工作台是必要的。

防静电工作台应该采用防静电材料制作,并正确接地。

7.做好静电防护:在操作易受静电影响的物品时,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例如,在操作电子元件时,可以将手指涂抹一些导电剂,以减少电荷被激活的机会。

8.防止静电积聚:避免在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易带电的材料,尽量使用防静电材料。

对于需要维护和保养的设备,要定期清洁和检查。

9.提高人的静电防护意识:对从事与静电防护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静电防护意识的培养,掌握正确的防静电措施和操作方法。

10.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了解和掌握防静电的基本常识和准则对于避免静电产生和减少静电对物体的危害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防静电材料、进行接地、避免摩擦与擦拭、保持湿润环境、使用防静电设备、建立防静电工作台、做好静电防护、避免静电积聚、提高防护意识和定期检查维护防静电设备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产生和减少其对物体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静电是什么

静电是什么?

1-1静电在什么时候会发生呢
静电在什么时候会发生呢?
静电就是冬天脱毛衣时或者下车时,会“啪呲”一下的很麻烦的东西。

在制造现场,同样的物体相摩擦或者剥除的时候,就会产生静电。

①脱毛衣时②物体摩擦时
③剥除的时候④气体或者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时候
在平常的生活中,意料之外的“摩擦·剥除”,在一直重复操作的制造现场,就会发生很大规模的静电,是引起重大问题的原因。

1-2带电量的基准
作为带电量的基准,人体带电时的带电量和电击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人体带电量和电击的关系
人体的带电量(V)电击的程度
1000 完全感觉不到
3000 能够感到稍微的疼痛
5000 从手掌到前臂感到疼痛
7000 手指、手掌感到强烈疼痛和麻木
10000 手臂疼痛和能够感觉到电流流过
12000 手臂能感受到强烈打击
1000V以下的带电量,虽说人体感受不到电击,但是在制造现场就会引发很大的问题。

1-3接触带电
静电在摩擦或剥除稍微前一点的阶段发生。

这就叫“接触带电”。

两个不同物体接触的话,表面的电子就开始移动。

接受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1-4在一起容易发生静电的物体
下表称为带电列。

带电列是实验性地把2个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摩擦,根据哪个带正电哪个带负电来排列。

带电列
这个带电列上,正方向的物体带正电,负方向的物体带负电。

还有,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在带电列上的距离越远,越会发生大量静电。

比如:
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带电量小
尼龙和聚四氟乙烯→带电量大
1-5人体带电
人体内水分占80%,是静电容易通过的性质。

穿着鞋子的时候,由于鞋底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绝缘体,产生的静电就不能逃走很容易在体内堆积。

下图表示人在走路的时候会产生何种程度的静电。

伴随着着步行人体的带电电位的测定
伴随
人步行时产生的静电大概500V,根据鞋子和地面的不同材质还会有更大的带电量。

库伦力)
(库伦力

1-6静电力
静电力(
关于静电所产生的力做以下说明。

磁铁的N极和N极、S极和S极相互排斥,N极和S极相互吸引。

其实,静电也有类似于这样的力。

具体来说,正极和正极、负极和负极有相互排斥的力,正极和负极有相互吸引的力。

这种力称为“库伦力”。

库伦力具有相互的带电量越大、距离越近,力就越大的性质。

虽说库伦力最先是由希腊时代的哲学家台利斯(Thales BC.640-546年)发现的,但正式法则化是库伦(1739-1806)在1785年发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