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传播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的目标。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媒体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也是自觉适应现代社会条件下理论传播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也日新月异。

进入新世纪,信息网络的发展也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机遇,只有采用了先进的传播手段,才能占领理论宣传的至高点,掌握理论教育的主导权,也才能开创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增强舆论引导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的新要求,推进理论传播手段的创新,在拓宽原有的传播阵地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现代化理论传播体系,借助现代媒体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

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增强广大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对于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更为重要的是,在推
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既要运用现代大众传媒和信息手段,又要运用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效。

传统的纸质媒体包括报刊、图书等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开始被运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

尤其是是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互动交流便捷等特点,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我们要在继续运用各种现代大众传媒的同时,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传播快、覆盖广、互动性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以互联网为依托,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使理论传播的内容易于群众接受。

通过新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准确生动的阐释;拓宽传播阵地,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理论宣传普及体系。

深层次塑造人的社会观念,让人民群众了解、认识、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天籁之音”传的更远。

二、充分发挥新兴网络媒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网络媒体己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广大网民,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理论氛围。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承载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普及,让它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强阵地,在网上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掌握网上思想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

要充分利用各种互动形式吸引网民参与,关注网民需求的新变化,应用新技术开辟新渠道,吸引网民、服务网民、赢得网民。

在网络新媒体的结合点上下功夫,积极探索适合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式、新方法,及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宣传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科学真理、倡导和谐理念、凝聚思想共识。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传播是一种活动,直接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意识,使其接受传播者的某种观念,最终目的是期望接受传播的人能够以传播方式进行某种活动。

”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

而贴近百姓的传播理念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也更容易吸引受众去学习并贯彻到实践中。

媒体应该在理论宣传中”通过对大道理的细化、柔化和实化,以各种方式把大道理讲近、讲实、讲活。

要面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不讳言问题,不回避矛盾,抓住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解疑释惑,把真理变成群众听得懂、能理解、
愿接受,入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大实话。

把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讲道理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题,让群众从中领悟大道理,接受大道理。

”理论宣传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不论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还是对于当今的媒体,这既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一种新的机遇,更是一项新的光荣责任。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传播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传播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通过传媒手段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是传媒行业中的一个相对特殊的内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不仅和其他媒体工作者一样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知识,这就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媒体工作者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理论传播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媒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需要把握两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理论宣传的保障队伍。

马克思主义传播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形态、路径的选择及最终的效果。

利用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理论宣传的学术保障。

因此,
培养和造就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实现理论研究和传播队伍的专业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要求。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

其次,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传播人才队伍。

进一步壮大采编播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媒体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

切实加强网上评论员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培养一批有影响的专业网络评论员,不断壮大网上评论力量,为网络理论宣传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过程,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媒体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结合。

要注重新媒体的作用和运用。

当前,我们己经步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这一变化主要推动力量是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革新与变化。

新媒介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既给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提供良好机遇。

我们必须深刻体会、认真研究媒介对人们的影响和渗透,做到合理利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37页。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3] 刘建军:《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思想教育理论》,2008年第7期。

[4] 骆郁廷:《思想政治工作要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政工师指南》[j],2008年第3期。

作者简介:张陆(1987~),男,河南驻马店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