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范文_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一】看了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后,我从中看到很多东西,也想到了很多东西。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新情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布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都应当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建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视职能。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惟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干。
因此,作为一位预备共产党员的我,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一位党员,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好下一代,为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我觉得我们还应当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我们老师储备知识最好的方式。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进步本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没法进步,能力就没法进步,就不能把学生教会、教好。
有的时候我们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情势主义,结果是“只闻学习响,不见学习水平涨”。
很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
活生生的事实还告知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看就轻易膨胀,就谢绝不了,一碰到就轻易乱了方寸,就轻易被绳索绊倒。
因此,我们必须要常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党员。
另外,我们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
最近几年来,有一部份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寻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抛弃党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法的道路。
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节约勤俭,反对浪费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
鉴史问廉观后感3篇
鉴史问廉观后感3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鉴史问廉观后感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鉴史问廉观后感1近日,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详实的史料,让人警醒的故事,振聋发聩,震撼人心,使我深受教育,备受启发。
在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央视播出《鉴史问廉》,无疑是对当前全国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有力配合,是从文化根源上对我们反腐倡廉进行的总结和认知。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鉴史问廉》使我更加增强了反腐倡廉的责任担当和忧患意识。
《鉴史问廉》善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让我们在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中,得到警示和启迪。
尤其是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在背景音乐的映托下,片子里多次出现的清勤慎匾额总能震撼人的心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清勤慎三字,出自晋武帝司马炎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意思是说,当官的如果能做到清正廉洁、勤勉政务、谨慎处事,国家哪有不长治久安的呢?宋代以后,清、勤、慎三字即成为官场普遍流行的当官箴言,多置匾额悬于衙署,以警戒为官者。
在《鉴史问廉》中我们得知,包拯当政的开封府衙门外,甚至刻有清勤慎的墙雕铭文。
清勤慎虽是封建官吏的为官标准,但却如一股政治清风,亘古千年绵延至今,与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普遍存在的庸懒散、懒官懒政、为官不为等浑浊之气形成鲜明对比。
清勤慎中的清指的是清正、清醒、清廉,它对应的是庸懒散中的庸:昏庸、平庸、庸腐;勤,指的是勤官勤政,有担当,它对应的是懒:懒官懒政,不作为;慎,指的是谨慎、用心、善始善终,它对应的是散:自由、散漫、得过且过。
清勤慎与庸懒散宛若官风的两极,为官者秉持任何一方,带来的施政成效确是天壤之别。
最新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品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一】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
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洁”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趋完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熟悉也日趋深化。
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辨证同一。
最近几年来,廉政已深进人心,人人讲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
我观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心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纪录片《鉴史问廉》。
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访廉政文化的气力,为盛世叫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现,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非常具有可读性。
从而深入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到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鉴戒和参考的作用。
它揭露的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良好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中国廉政史上,出现了很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都为提倡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兴盛;贪污***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
”那末,对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一样重要。
目前,紧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同大家一道学习了廉政准则,浏览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画等书籍,并从中取得了一些启示。
廉洁的对岸就是XX,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滑向XXX的彼岸。
每个XXX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3篇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3篇《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
下面是带来的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道德是不同于法律的,道德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累积的,是一个人明辨是非的准则。
这一集的“道德之择”向我们讲述了为官所应的选择。
为政以德,是安邦治国的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用道德教化来赢得民心,则是古代政治家们成就一番伟业的秘密。
道德修养是个人修养的根本。
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
除了制度因素,道德约束是克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
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从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正面事例,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
这些流传至今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厚德载物。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恪守为官之德的政治家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谱写了中华文明的闪亮篇章。
在漫长的历史中,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气,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里的一座丰碑。
这种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高尚,直到今天还在感动着我们。
道德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则,是明辨是非的准则。
为官之人更要懂得如何选择道德,如何用合适的方法给老百姓树立表率。
篇二: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看后,引人深思,让人清醒。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其中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
观看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经验领悟范文
2019年观看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范文观看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范文ﻭ更新:2018-10-27 20:10:09ﻭ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西南北风。
”善于画竹的郑板桥一生喜爱竹子,在他看来,宁折不弯的竹子是自己清廉操守的象征。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板桥竹风"已经成为传统廉文化的一个象征。
ﻭ联系到我党的现有工作,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治任务.30年来,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中,谱写了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同时也与消极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认真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整个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建设和反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的痼疾。
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从向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转变。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消极现象容易滋生和蔓延。
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与现象作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的全过程。
ﻭ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和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任凭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治动荡、文化颓废、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
我们要在引领当代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反腐倡廉建设。
ﻭ越深入越要反腐倡廉建设。
在初期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策以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还强调,整个过程都要反对。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心得体会第一篇:鉴史问廉近几天,单位组织全体人员观看《鉴史问廉》,观后受益颇多。
《鉴史问廉》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
查看资料了解到,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
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
观看后,悟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鉴史问廉》中每个故事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该片更具现实意义。
让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
我们要常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
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第二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团省委机关干部集中观看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鉴史问廉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纪录片《鉴史问廉》,共八集,每集45分钟,依次为《兴衰之思》、《清官之风》、《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根据省纪委关于继续开展以“清风中原·廉洁双节”为主题2015年廉政集中教育系列活动通知精神要求,为深刻领悟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站在历史、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大视野下,思考廉政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集集观看,人人谈廉、思廉、崇廉、倡廉、尚廉,努力营造廉洁干事浓厚氛围,1月16日下午和1月19日下午,团省委组织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分两次集中观看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制作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1. 通过2023年的鉴史问廉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我们研究过去的经验教训和错误,也是我们汲取智慧的源泉。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回顾了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错误,以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2. 鉴史问廉活动让我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因为贪污受贿、权利腐败而遭受惩罚和耻辱,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准则,远离贪污腐败的诱惑。
3. 2023年鉴史问廉活动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
造者和推动者。
过去的历史事件中,人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反抗压迫、争取权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应该行使我的权利,在社会议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鉴史问廉活动让我明白,历史是犯错的显微镜。
历史上的错误和过失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
只有通过认识、鉴别和汲取历史的经验,我们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一】《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王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
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
而那些跋山涉水而来的艮岳之石,最终却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园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时间网上频频闪现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坏了不仅仅是红十字会的名声,还引发了全国的血荒,成就了网络热词“干爹”;表哥杨达才不经意的名表炫富揭开了一个贪腐大案;湖北通山县80后女县长胡娟更是坐在铺满百元大钞的沙发上……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是“不患穷,就患不公”,一个个官员或是官员的“干女儿”厚颜无耻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们“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精选3篇)1.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之一:社会普遍重视廉政建设在2023年的鉴史问廉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社会对廉政建设的普遍重视。
与以往相比,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问廉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这反映出社会对于廉政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对于追求公正、清明政治的意愿有了更为明确的表达。
在问廉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廉政建设的高度重视。
他们积极参与并倾听民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问题,采取行动解决。
这种态度和行动让我看到了政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廉政建设的信心。
2.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之二:廉洁文化不断深入人心2023年的鉴史问廉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廉洁文化正在不断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廉政问题,对贪污、腐败等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抵制意识。
廉政教育和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廉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个人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在鉴史问廉中,我也看到了廉政文化在领导干部中的传播和践行。
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将廉政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通过身体力行来影响身边的人。
这种深入人心的廉洁文化为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提供了强大动力。
3. 2023年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之三:廉政建设仍面临挑战2023年的鉴史问廉活动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尽管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廉政建设工作还不够扎实,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虽然表面上对廉政建设表示支持,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转变思想、改变作风,对廉政建设的领导力不足。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公民对廉政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廉政建设的责任制。
只有不断优化廉政建设的环境和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
1. 历史给我们教育的最大体会是廉洁自律。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会发现,那些廉洁自律的领导者往往能够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那些贪婪腐败的统治者则往往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和人民的苦难。
因此,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摒弃贪欲,追求廉洁自律的行为准则。
2. 鉴史问廉让我深刻认识到,正直、公正和廉洁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支柱。
历史上的那些英明领导者都具备这些美德,他们不为私利所动,确保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而那些腐败贪婪的领导者则往往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了人民的福祉,最终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崩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保持廉洁和公正,为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3. 通过鉴史问廉,我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并深受触动。
历史上那些崇尚道德的统治者往往能够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支持,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相反,那些道德败坏的领导者则会遭受人民的唾弃和背叛,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恪守道德底线,以道德风尚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鉴史问廉让我深刻认识到权力的滥用是社会的毒瘤。
历史上,那些滥用权力、腐败贪婪的统治者往往导致社会的不公正和动荡,给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
相反,那些明理、清廉的领导者则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和和谐。
我们应当要警惕权力的滥用,要求领导者行使权力时守法、公正、廉洁,同时也要自觉抵制
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为建设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800字4篇_心得体会范文_
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800字4篇电视纪录片挖掘弘扬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为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历史经验和智慧,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廉政教育佳作。
下面是带来的收看鉴史问廉,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一部历史是一部因果史,一部教育史。
上历史课上所学到的内容,似乎仅仅是为了考试。
观看纪录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
西晋存在了51年,接下来的长达三个世纪的乱世,人民是何等的疾苦?吸取教训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北宋时期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明君的高瞻远瞩、胸怀格局,也离不开大臣的建言献策。
唐太宗将自己所用的建筑材料用于魏征的房子的修建,5天的时间得以竣工,是对廉官能臣的嘉许。
李林甫沉浸于女色和歌舞之中,害国害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纵使没有直接的处罚,在恐惧忧患之中终了。
可见,拥有天地正气是何等的重要。
死后不久生前一切官爵收归朝廷,个人的因果个人了,可是政治上全面腐败坏死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国家的命运又有谁来买单?治世到乱世有多远?从乱世到盛世又有多远?旋马家声,“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寠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圣相李沆的勤政廉洁后,还有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名字,想起了吕导的“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蔡京的下场也是一面镜子,没有得到“五福”中的“善终”,我们可以由果导因,也可以由因推果。
鉴史问廉,从兴衰中做客历史,“中原自古多王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
“吏治不清,浊浊尘世,吏治一清,清平盛世就有希望”。
胼手胝足,齐心协力,感念先祖,安好本分。
鉴史问廉体会心得
鉴史问廉体会心得【篇一】看过反腐倡廉建设的警示教育片后,我从这当中见到很多东西,也想起了很多东西。
从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看,社会经济已经快速发展趋势,党风廉政教育基本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是提升党风廉洁建设的头等大事。
新形势、新每日任务向大家明确提出了新的挑戰和高些的规定,在这里铺满挑战和机遇的新形势下,众多机关人员都理应用心主动地学习培训、落实、贯彻落实党风廉政教育基本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创建优良的领域风格,进一步执行好监控职责。
一个人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和价值观念的组成与自身对客观现实的思惟趋于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紧密相关。
因而,做为一位准备共产党人的我,要创建恰当的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和价值观念,务必坚定不移共产主义社会信心,一直坚持一心一意服务于人民的基本原则;而做为一位共产党员,大家工作中的目地是立德树人,为国家塑造好下一代,为发展在我国的中国综合国力,维持社会发展的平稳作出大家应该有的奉献。
全部这一切就规定大家务必立足本职、安稳工作中、敬业爱岗,把搞好做好本职工作做为大家完成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化的身体力行,让理想化和信心在职位上闪亮。
我认为大家还理应保持稳定的读书习惯。
学习是每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程,也是大家教师贮备专业知识最好是的方法。
仅有大力加强学习培训才可以发展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不学习观念就无法发展,工作能力就无法发展,就不可以把学员教會、教好。
有的情况下大家在学习方面一直静下不来心去,一直以工作中忙为托词,推三阻四,走形势现实主义,結果是“只闻学习口号响,看不到学习培训水准涨”。
很多东西仅有静下心细读,才可以有所思,有一定的获。
硬生生的客观事实还告之大家,不学习,观念就无法得到更新改造,心也不静,心浮气躁,欲看就随便澎涨,就婉言拒绝不上xxx,一遇到xxx就随便乱了方寸,就随便被xx的绳子摔倒。
因而,大家务必要经常努力学习,从书籍念书,从实践活动初中,学得真本事,勤奋做一个新形势下出色的共产党员。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感谢您的阅读!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我认真观看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
该片是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
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内容充实,厚重大气,观看之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通过观看《鉴史问廉》可以窥见融进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渗透到血液里、被我们认可、践行、传承的廉文化。
我们知道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鉴史问廉》通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
非常具有可读性。
如西晋的亡国、大唐的兴盛、大宋的京华梦,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清官的名垂千古以及中国人绵延数千年"青天情节",他们是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鲜亮符号;是存在于世代百姓心中不能忘却的记忆;是一个个贯穿历史长篇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洁文化宝库;是激励一代代华夏子孙开拓进取、缔造时代的精神支撑……该片揭示了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我从中深刻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觉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我们知道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阐释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而赢来的民心所向,文人士大夫几千年来塑造的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历朝历代的严律及廉政法令造就的为官公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深受群众爱戴的清官廉吏等内容,从中华文明历朝历代的兴衰沉浮之中探寻"廉"的力量,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为当今干部树立警示,用以借鉴。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鉴史问廉观后感由第一公文网整理,鉴史问廉是近日热播的热门纪录片,该片由中华传统历史出发来讲述中国的廉政文化,在当代强势反腐的潮流下,这部片显得深入人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鉴史问廉观后感鉴史问廉观后感一看了河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第一集后,深受震撼。
无论是开封、洛阳、西安还是北京,相似的宫墙、不同的历史,却又昭示着一个不变的规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一个王朝在刚刚兴起的时候政治上往往是比较清明的,因为借鉴了前朝的亡国之训,前几任帝王一般都是胸有抱负、能够容纳不同意见且不贪图享乐的人,由此历史上也出现了象唐太宗、康熙这样的千古大帝,但随着朝代的发展,那些养于后宫妇人之手,从小享受荣华富贵,很少走出宫墙亲历人生百态的继任者们很容易陷入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奢靡堕落的泥沼,那种手握天下一人定生死的君主专制制度,再加上身边一些逢迎拍马之臣,一个王朝走向衰落是必然的结果。
更何况“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主的作风是一个王朝作风的风向标,直接影响干部队伍的作风,有唐太宗这样的皇帝,所以才有房玄龄这样的千古名相,同样也因为有明熹宗这样的皇帝才有“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身为领导层的封建士大夫们己身不正,注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
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内因外因相互作用,最终完成一个又一个王朝的更迭。
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已有90多年,90多年来,我们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党员干部却丢弃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中“四风”日盛,顽疾难除,已直接损害了共产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严重影响到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已到了不得不“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地步,因此向腐败宣战,坚持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来严查腐败分子,持之以恒的纠正四风是我们党必须面临的斗争。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是用情景再现和专家讲述相结合的手法把中国的兴衰史一览无遗的展现在国人面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鉴史问廉,供大家参阅!鉴史问廉观后感篇1《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
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
《鉴史问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清官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廉洁对一个政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的伤害。
以来,以我的新一届中央领导,狠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关头,我们不仅仅只是感叹时间的流离与无情,更重要是要在兴衰的思索中找到历史的定律,倡廉反腐,面向未来,铿锵前行!通过观看,每一个教师在该片的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对于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同样重要。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
去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仍旧体现了他的“清官”情怀。
纵观落马的官员,原因虽各有不同,但细分析之,不难看出,落马官员无一不是在“三严三实”上放松要求,在腐化堕落、追求个人享乐的过程中,贪心渐起,丢掉了清廉,最终把“三严三实”的告诫抛之脑后。
心中装着人民,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为民众谋福祉,当是这个时代领导干部的最强音。
因为,我们党是最清廉的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精选观后感作文【范文10篇】
观后感作文【范文10篇】近日观看了《鉴史问廉》大型文化纪录片,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透过《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八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与贪官乱臣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取,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荀子也提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治国如此,反腐倡廉同样如此。
纵观纪录片,不难发现,历史上凡是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大都有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有一帮可倚重的忠臣。
如贞观之治,有了从善如流的李世民,才成全了魏征、狄仁杰的直谏美名。
康乾盛世,正因为有了“千古一帝”爱新觉罗玄烨,才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成为各级官吏竟相效仿的榜样。
因此,有个廉明的君主,人人才敢讲真话,人人才能参与反腐,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无数个魏征,无数个于成龙。
当反腐成为全民的反腐时,廉政必然就会成为整个政府体系的廉政,想要到达政治清明也就不难了。
同样,一个朝代的没落,也必发端于君昏臣佞、从上而下的吏治腐败。
试想,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大环境下,政何以施、国何以治呀。
南宋宋徽宗,后人的感叹“亡宋谁知是石头”。
对昏君佞臣,屈原选取了投江等等。
无有昏君,何来佞臣,不亡国才是咄咄怪事!《鉴史问廉》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为官就要清廉,当官即不能贪腐,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
要想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同志,首先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我的节操,工作中时刻以“严人一等”的标准要求自我。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
”在高压反腐成为新常态之时,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消除贪欲,根治“四风”问题,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自身修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
鉴史问廉全集观后感多篇
鉴史问廉全集观后感多篇鉴史问廉全集观后感1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
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
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
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官场的贪污腐败总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全面战乱和改朝换代,盛世又被乱世所吞噬。
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描述这一现象。
在历史上,对“人亡政息”的叹息,体现出了古人对此的反思。
面对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现象,解读历史或许有各种答案。
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
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
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鉴史问廉》是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
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鉴史问廉全集观后感2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鉴史问廉》,看罢之后,感触颇深。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
为官者,若要想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
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
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
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对清廉与贪腐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而是取决于人民大众。
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篇)
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篇)收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思想感悟近日,我收到了一份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震撼。
这份心灵洗礼来源于观看电视节目《鉴史问廉》,这个节目以问答的形式,探究历史人物的廉政形象,追问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对廉洁的态度。
作为一个电视节目,鉴史问廉虽然只是一个晚间的娱乐节目,但它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却是深入人心,有力地唤起了我对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对廉政的关注。
这个节目告诉我,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通过鉴史问廉,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品行和世界观是受其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制约的。
我从节目中了解到曹操、刘备、孔子等历史人物极其耐人寻味的廉政行为和光辉事迹,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一些瑕疵和缺陷。
然而,这些瑕疵恰恰使他们更加接近普通人,他们的矛盾和瑕疵凸显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鉴史问廉也唤起了我对廉洁政治的关注和推崇。
廉洁政治不仅是历史人物的强项,更是当代政治治理的追求目标。
正像节目中的部分嘉宾所说,廉政是一种政治文化,不仅是对财物的廉洁,更是对权力的节制和规范。
鉴史问廉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代政治问题,让我对政府的廉洁治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判观看鉴史问廉,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判有了新的思考。
历史是我们前人留下的财富,历史人物的伟大和不伟大同样需要我们去探究和反思。
曹操,作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在鉴史问廉中也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曹操先后在官场上屡立奇功,被封为魏王,然而他的手段和手法却常常引起争议。
曹操晚年迫害百姓,但他却在前期有着极高的修洁行为。
曹操执行手段的残酷性、他孜孜不倦地为民请命等行为都在鉴史问廉中得到了凸显。
那么,曹操的廉政形象该怎么看待呢?我认为,曹操不仅是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家。
他的措施和政策在当时虽然引发了很多争议,但从整体来看,他对魏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500字【5篇】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500字【5篇】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1观史可以明智,我们以史为鉴,不难发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的一般规律,大多为吏治清明,官员不因利来,不为利往,克勤克俭,作风端正。
清与浊,贪与廉,奢与俭,都很容易相沿成习,形成风气。
历史上,石崇、王恺斗富比阔,引来晋武帝嫉恨,石崇终因来路不明的财富招致杀身之祸;南宋权臣贾似道贪恋娼尼美色、古玩珍宝,国事荒废,终在流放途中被杀;陈后主搜刮民脂,醉生梦死,落得亡国被俘。
在其位不谋其政,贪恋物质,贪图享受,一时风光,终将迎来人民的审判、历史的审判。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一钱太守刘宠,调离时百姓筹钱挽留,刘宠投钱于水中,分文不取,后人建清水亭以示纪念。
清代两江总督于成龙,供职当时最富庶的地区,粗粮青菜,无钱买茶,引来布衣效仿,清节之操,白首弥厉是康熙皇帝为其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来当官,二者不可兼得。
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
无欲则刚,唯有作风俭朴,没有太多物欲,才能腾出心思做学问,干事业。
纵观古今,戒欲有利于戒贪,俭朴才能保持清廉。
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不变之理也。
塑造风清气正大环境,比法律、制度更为有效的,是天长日久形成的习惯与自觉。
播种勤俭节约的习惯,将收获清正廉洁的自觉。
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2最近在看央视播送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鉴史问廉》,在看到《道德之择》时感触颇深。
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水一般,数千年涤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而道德是修身的最基本内容。
历史上的廉吏,节目中讲到的杨震、羊续、张英、司马光、韩愈、于成龙等,都能够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慎微,节俭,做到了清慎勤,毫无疑问,在道德和利益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德泽万世,千古流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作为党员干部,为国家之兴旺,为政治之清明,为个人之立身,都要坚定地守住道德底线,崇德重礼,直道而行。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感谢您的阅读!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
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
何为廉?似乎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通俗讲是官员"不贪不占不谋私",于百姓讲太笼统、不够具体,通过观看《鉴史问廉》可以窥见融进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渗透到血液里、被我们认可、践行、传承的廉文化。
它是北宋李沆祠堂高悬的"旋马家声"告诫子孙莫恋奢侈生活;它是清代清天包拯"不持一砚归"、"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品行和志向;它是中国唐朝福尔莫斯狄仁杰"断案如神、秉公执法"的清官能吏形象;它是汉代小小洛阳令董宣"不畏强权冒死捍卫律法"的大无畏;它是清代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庄重宣言;它是明朝海瑞"推清丈、平赋税,屡平冤假错案"的青天美誉……通过观看,我深刻认识到,要立足工作岗位,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做到六带头,切实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
1、真抓实干,改进工作作风。
一是大力改进调研之风,不断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要的着力点就是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
商业企业普遍困难多,需要深入企业、深入到职工中全方位了解"真情",增强工作的掌控力。
注重调研实效,每次调研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深入思考对策,增强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程倩
从2015年1月9日起,中央九套播出由我省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
这部纪录片播放的非常及时,对我们当前全国的反腐形势、廉政风暴是一次有力的配合。
从文化根源上对我们反腐倡廉和民族心理进行一次总结和认知,使人民群众增强对反腐倡廉的民族自信心,还有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一次综合性的文化解剖,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很好的历史课。
该纪录片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
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廉政文化资源。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它揭示的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都为倡导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鉴史问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清官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廉洁对一个政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的伤害。
通过观看,每一个教师在该片的好故事中都得到深刻的教育。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
”那么,对于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同样重要。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
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
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
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
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
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总理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还有魏征、狄仁杰、包拯、郑板桥等一大批清官廉吏任职故事,受到历代百姓的传颂和敬仰。
许多与廉政文化有关的器物文化,比如说包公祠、南阳府衙、内乡县衙等。
在反腐败的制度设计和律令制定方面,古代统治者也有很多积极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反腐败工作还有很多启迪。
作为一个教师而言,虽然没有腐败的土壤,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仅要廉洁从教,更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廉洁之花能够竞相怒放。
作为一名教师,廉洁从教就是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心对待学生,掌握好手中的权利,坚决杜绝用学生成绩作为筹码,获取非法的利益。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通过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渗透廉洁的思想。
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工作岗位,也许会面临很多诱惑,如何让他们能够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就需要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鉴史问廉》通过拍摄这个跨度几千年的廉政文化史,通过历史上这些廉吏和贪官的对比,使人们从中得到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
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
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
作为一名教师,身体力行,弘扬廉洁的正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