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课题: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上下课铃声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5、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与“信息”有关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
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6、作业布置:课后思考、讨论:你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课后探索:外星人存在吗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上下课铃声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5、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与“信息”有关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
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6、作业布置:课后思考、讨论:你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课后探索:外星人存在吗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会正确的计算机开关机操作。
3.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4. 掌握使用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正确的计算机开关机操作。
4.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组成部件、开关机操作、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功能、正确的开关机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3. 演示正确的计算机开关机操作。
4. 讲解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5. 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案章节: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 熟悉桌面环境的使用。
4.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等。
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删除、移动、复制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2023沪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一单元 活动三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案
一环,我们也相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信息技术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 高度发达的社会真的好吗?活动四课堂大比拼
以小组为单位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反面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举证,看谁举例多,考虑周详。
教师评价总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信息技术的两面性,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更加严格地督促自己,使信息技 术的运用更加合理化,让信息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展示资料,提问:在游客生命处于危机的时刻,他们利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救助?
2002年10月6日,一艘载有128名中国游客的越南籍游船偏离巷道触礁。游船随时可能沉没,穿上既没有救生措 施,也无法与外界联系。就在这一紧急关头,一名乘客发现自己的手机有微弱的信号,与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经 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终于获救。在整个救援过程中,这部手机成了游船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
观看《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微视频,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两个方面总结归纳视频中的内容:(1)信息技术从 古到今经历了那儿个发展阶段?(2)每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第一次语言的使用:从猿到人的重要标志。(2)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使信息交流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3)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为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保证。(4)第四次 电话电报:使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第五次电子计算机使人类慢慢迈入数字化时代。
2023沪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一单元 活动 三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案
活动三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入发展期,每一位参与信息时代新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清楚,这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变革是观念的变革。
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新的课程标准在每门学科的课程目标上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
另外,这次课程改革努力体现文理交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既有技术性比较强的各种系统的使用操作与设计方面的内容,也有关于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达成课程的目标,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人员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遴选适当的内容,并从提升信息素养的角度组织内容结构,从而编写出符合课改理念的教材;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教师讲、学生记与练”的传统教学观,转变为“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的新型教学观,而其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但是,学生的主体性是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始终注意领会这个观念,把握这个大方向,另一方面在具体地设计、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时需要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换句话说,教师应该掌握的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导学方法”。
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是“着重引导、适度教导、及时辅导、关键指导”。
那么,怎样具体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方法”呢?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科学的认识,足够的技术和创造性的教学艺术。
一、科学的认识所谓科学的认识,包括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科学地认识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
1. 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1)必须认识到每一门课程都可分为两个层面: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和现实活动状态的课程组织。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就是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是各级专家经过研究、协商而拟订,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而正式颁布和出版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按照它们执行或者使用。
教师的教案则是现实活动状态的课程组织,是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结合自己的学生、环境等因素而制订的在自己班级中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生疏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育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 个课时完成。
【教学预备】第1 页共27 页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播送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报;各种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争论辨析,最终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学问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进展【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进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第2 页共27 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进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进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1 个课时。
【教学预备】关于信息技术进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三、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学问产权保护问题。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养。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教授他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本教案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
34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定期的课堂测试、作业和实际操作表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课程计划为期16周,每周安排2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
确保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能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配备最新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接入和相关的学习网站。
教师团队,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自己应尽的责任。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强烈的环保观念,自觉地保护环境。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自己应尽的责任。
难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强烈的环保观念,自觉地保护环境。
播放一组图片,展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景象(工厂的废水污染了小河,河里的鱼生病了;汽车尾气污染了空气,空气污浊不堪;大量的垃圾堆积如山;森林被砍伐后无法恢复等)。
看完图片,教师请学生谈一谈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日益恶化,这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义务》。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
3.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4.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5.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说出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生能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教案章节: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2.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设置。
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
3. 计算机的基本设置,如桌面背景、屏幕分辨率等。
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打开应用、关闭应用等。
2.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设置方法,如修改桌面背景、调整屏幕分辨率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2. 学生能正确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 学生能进行计算机的基本设置。
教案章节:第三章网络使用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
3.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互联网、IP地址等。
2. 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如搜索信息、打开网页等。
3. 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写信、发送、接收等。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第一篇:沪科版七年级信息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教学过程:1、引入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你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先;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辩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抗美援朝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技术(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主动探究信息扶持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说明信息技术包含的3个技术。
4、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
5、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老师来总结归纳。
2023沪教版信息技术七上第二单元 活动二 探秘二进制及字符编码(2)教案
活动二字符编码一、教学目标1、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
2、利用模拟保密电文的加密解密游戏,理解字符编码的基本原理。
3、亲历电文的加密和解密,感受计算机内信息表示方法所蕴含的奥秘,激发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难点:字符编码的基本原理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放映电影《风声》中顾晓梦将遗言以摩斯密码的形式缝制在旗袍上传递给李宁玉的片段。
导入语:看完视频,同学们肯定都很好奇为什么缝制旗袍的人只是在旗袍上缝制出长短不一的针脚,拿到旗袍的人却一眼就明白了其中奥秘,那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好奇进入今天的课程:字符编码。
2、新课讲授编码和译码活动一我是大侦探导入语:看大家都对视频中的摩斯密码很感兴趣,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化身大侦探,揭开摩斯密码的神秘面纱,翻译旗袍上的密语。
教师选择视频中的一段摩斯密码,让学生对照摩斯密码表进行破译,并给出摩斯密码表作为破译线索。
教师归纳总结:摩斯密码其实就是将我们熟知的英文字母、数字、符号等以另一种方式表示出来,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时,破译就变得非常简单。
我们将这种将数字、文字或其他信息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就叫做编码,参考转换表进行破译的过程就叫做解码。
活动二寻找生活中的编码教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编码,并思考这些编码有何用处。
身份证、二维码、条形码、车牌、学号……字符编码活动三探秘计算机中的编码导入语:我们刚才一起了解了人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借助的各种编码,那计算机是怎么处理信息的呢?他借助什么样的编码来进行信息处理呢?观看《字符编码》微视频,以小组为单位从两个方面总结归纳视频中的内容:(1)视频中介绍了几种字符编码?(2)每种字符编码诞生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机中的编码:ASCII码----- 西文字符编码,GB2312 -------- 汉字的编码,Unicode ----- 世界统一的编码标准ASCIl码表的读法:[100(列)1000(行)]H的ASCIl码,由一个字节的七个二进制位表示。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电脑基本操作技能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3. 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4.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和编辑5.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安全教学时长:建议每周2课时,共40课时。
第一单元:电脑基本操作技能(3课时)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学习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操作3.学习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4.掌握常见的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操作5.学习如何使用常见的快捷键第二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6课时)1.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分类和工作原理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了解常见的存储介质和存储设备5.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第三单元: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10课时)1.学习Word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技巧2.掌握Excel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处理3.学习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技巧4.了解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第四单元: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和编辑(10课时)1.掌握图片的编辑和处理技巧2.学习音频的录制和编辑方法3.了解视频的录制和编辑技巧4.学习如何利用多媒体素材制作简单的动画和影视作品第五单元: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安全(11课时)1.学习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浏览器的使用技巧3.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搜索和信息筛选4.了解互联网的常见风险和安全防护措施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真实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技能操作。
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测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2.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作业,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作品质量。
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使用教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四节3、课时安排:1课时4、教学环境:多媒体5、课前准备:计算机部分部件图片二、教学设计1、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②、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的各部分的认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计算机的发展历史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分类;③、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本课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本节课通过展示计算机的组成,让学生感悟计算机并不神秘,它只是执行人们编译程序的伙伴。
4、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很多处于未知的状态,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本文通过情景教学法,揭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组成,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5、教学策略分析:本文首先采用问题驱动法,设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通过情景教学法,通过演示计算机的结构图和设备图片,展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认识计算机)。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有什么用途?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总结“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二)、问题驱动、情景教学(1)、出示本节课教学任务①、计算机的特点;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③、计算机的系统组成;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意图:采用讲授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在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上,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各种外设和存储设备。
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总结归纳,练习巩固,畅想未来(1)、梳理知识,归纳总结(2)、大胆设想,期待创新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教学过程:1、引入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你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先;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辩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抗美援朝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技术(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主动探究信息扶持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说明信息技术包含的3个技术。
4、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
5、请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老师来总结归纳。
6、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7、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机器人技术、蓝牙技术在生活中的实例,请学生讨论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三、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2)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3)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
(4)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点的了解,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2)通过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正确认识新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2)树立网络安全防洪,遵守网上公告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2)了解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陷阱及其危害。
(3)知道网络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难点:(1)防范计算机病毒。
(2)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规范自己行为,负责任参与信息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
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
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二.新授:(一)信息安全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1)隐蔽性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在别的程序上,这样就不易被察觉和发现.当病毒事先设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计算机病毒便发作,对计算机系统发起攻击。
(2)传染性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这也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它可以随着带有病毒的软盘、光盘、电子邮件等,通过交替使用和网络,迅速传染到别的计算机系统。
(3)破坏性刚才也有同学讲了很多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可能删除数据、修改文件、抢占存储空间。
计算机病毒甚至可以使一个大型计算机中心的正常工作中断,或使一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危害到国家经济和安全。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同学们现在知道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有多么大,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和害怕.只要加强预防,就可以减少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交流发言)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1)软盘和光盘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不要随便与别人通过软盘光盘交换数据.如果必须使用他人的软盘和光盘,可以先用杀毒软件检查处理以后再用.(2)网络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桥梁只要计算机连在网络上,就有被病毒传染的可能,因此在网络上浏览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轻意去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或电子邮件.(3)定期用杀毒软件查毒养成隔一定时间用杀毒软件检查系统的习惯.但是必须认识到,没有万能的杀毒软件.同时,要注意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4)安装病毒监视软件现在有不少杀毒软件都提供了这种功能,它能够在系统中安装一个监视器,时刻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即会自动报警并运行查毒软件.(二)网络上的道德规范刚才我所讲的四点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只是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注意的,而且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做到的.做到了这四点,同学们以后在使用因特网时就会减少由计算机病毒带来的许多麻烦和苦恼,但是,就像一切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一样,我们都知道因特网在为人们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使用因特网时要注意做到:1.上网要有节制,不应终日沉湎于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选择能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的有益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3.培养高尚的情趣,不发表低级趣味的或不负责任的言论.4.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这四点要求就需要同学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做了,只有自己加强自身修养,遵守道德规范,相信同学们会在网络的世界里找到一片新天地,享受到网上冲浪的感觉.(三)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上网,上网就要与计算机打交道,目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它极大地提高了科研、生产、学习和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因此学习信息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就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从而很难立足社会,更谈不上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信息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就来给同学们讲一些建议:1、多实践2、勤动脑3、善应用(四)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三.课堂总结:1.电脑病毒的特征有哪些?2.使用电脑要注意那几点防病毒?3.上网时我们要注意做到哪几点?4.学习信息技术有什么意义?怎样学习?5.我们使用计算机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四、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原理。
(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3)掌握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换算。
(4)知道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
(5)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机构,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2)进行不同存储容量的单位换算。
(3)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了解,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计算机的每个部分是智慧的结晶,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
(3)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4)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难点:(1)辨别计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
(2)不同存储容量单位的相互换算。
(3)把握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畅想未来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学生看书:(二)、精讲及: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二、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计算机的分类:按工作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2、计算机文化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因为计算机的产生与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学习硬件的主要组成。
结合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计算机可以将哪些类型的信息输入计算机?2、计算机是如何处理数据的?3、计算机怎么存储数据?4、计算机产生哪些类型的输出?5、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怎样交换数据?四、学习软件及其分类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常用的软件并分类。
老师总结归纳,强调系统软件是帮助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软件;应用软件是帮助人完成任务的软件,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
五、活动:“畅想未来电脑”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查找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分类和历史,并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归纳出几点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完成未来电脑的畅想。
五、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0和1是怎样表示不同信息的。
2、理解什么是二进制,十进制是如何转换成二进制的。
3、学生了解字符编码的简要知识。
(二)教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计算机为什么能用二进制来表示信息。
教学难点:计算机怎样用0和1表示各种信息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节课题上一章节我们知道了计算机运行只有硬件是不行的,它还需要一定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没有硬件系统或软件系统计算机无法进行任何工作,因此两者是缺一不可,那么,计算机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呢?它又是怎样表示不同的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的呢?教师展示不同的几组信息:声音信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
设疑?这些信息计算机是怎样表示的呢?二、进入新课(一)由上面的一些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我们可以相信计算机很聪明,但我们也应该相信计算机再怎么聪明,它只认识0和1两个阿拉伯数字,不是吗?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片分析:假如我们用0和1分别表示灯泡的暗和亮,那么这10盏灯可以表示分别为,这样我们可以同时用10盏灯泡输出一组数据,这组数据表示的是一个二进制数值。
2、原来我们用计算机表示任何信息时,计算机就会把所有信息转换成了二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