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10、除和除以不同。
A除以B,写成A÷B。
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如: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600-120)÷10=48(个)※1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如: 77 + 23﹨∕25 ×□\/□25×(77+23)14、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4页重点: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部分,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已知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8页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知识点二: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知识点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四:有关0的运算有关0的运算:a+0=a,a-0=a,a-a=0,a×0=0,0×0=0,0÷a=0(a≠0)括号教材9页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括号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影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度而变化的。
3、平行于正面的面叫顶面,平行于底面的面叫底面。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都可以通过计算各个面的面积再求和得到。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底面积再乘以高得到。
6、观察物体时可以用手绘制出物体的投影图,投影图是物体在一个平面上的影像。
7、投影图有正面投影、侧面投影和俯视图等不同类型。
8、在绘制投影图时需要注意比例关系和投影线的方向,以便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3)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时,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具体公式为:(a+b)×c=a×c+b×c。
此外,还有其他拓展公式,如(a-b)×c=a×c-b×c,(a±b±c)×m=a×m±b×m±c×m,以及(a+b+c)÷m=a÷m+b÷m+c÷m,(a-b)÷c=a÷c-b÷c,a×c±b×c=(a±b)×c,a÷c±b÷c=(a±b)÷c。
在简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使用哪种定律。
4、连除的性质有两点。
首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具体公式为:a÷b÷c=a÷(b×c)。
其次,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具体公式为:a÷b÷c÷d=a÷d÷b÷c。
5、在简算中,需要注意一些易错的情况,比如0.6+0.4-0.6+0.438×99+99.此外,还需要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是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时使用的表示方法。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考点归纳(一)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的运算(默写)我要拿100分在数学运算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律需要掌握。
例如,被除数不能为0,任何数加上0还是原数,任何数减去0还是原数。
此外,被减数等于减数的差为0,任何数乘以0都是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是本身。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我要拿100分数学中有许多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数学运算。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简便计算是指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利用一些简单的规律和技巧来快速计算。
例如,常见的乘法计算可以通过将数字分解成更容易计算的因数来简化计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加法运算,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行乘法运算。
知识点五: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乘法分配律也是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乘法式子分解成两个简单的乘法式子,然后再将它们合并起来,从而更快地完成计算。
25×(40+4)-135×12+135×225×40+25×4-135×(12-2)1000+100-135×101100-1350简便计算三: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528—89—128528—(150+128)=528—(65+35)=528—128—89=528—128—150528—100=400—89=400—150311=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三、其他简便运算例子:256—58+44÷250×8256+44—58=300—58=1000÷8242=125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及典型易错题详解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及典型易错题详解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0=(a)0+(a)=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0=(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a=(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0=(0);(0)×a=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a=(0)⑥0不能做(除数):a÷0=(无意义)6、租船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及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一样的加数和一样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一样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及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留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6、运算依次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二)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b = 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 = a×( b× 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b÷ c = a÷ ( b×c)(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的认识自然数是人们最早认识并掌握的一种数,是用来进行计数的数。
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没有负数和小数。
2. 0的认识0是一种特殊的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在数轴上处于中心位置,代表着“没有”、“空集”和“无”的概念。
3. 顺数和倒数顺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数,倒数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数。
4. 了解10以内的数通过数物结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10以内的数,认识数的大小和数的排列顺序。
5. 数的比较通过将数进行排列,从而进行数的比较,建立比较数的概念。
6. 辩认一位数、十位数等了解数的位数概念,包括一位数、十位数等,并能够通过实例辩认各位数。
7. 掌握99以内的数通过数轴和数表展示99以内的数,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数。
8. 数的组成通过图示和数字的分段排列,帮助学生认识数的组成,如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的情况。
二、加减法1. 10以内加减法学生通过实物组合、口算以及简单的竖式计算,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 进位、退位学生通过进位、退位的计算,理解加减法中的进位、退位的概念,并灵活运用。
3. 竖式计算学生通过列竖式进行加减法运算,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4. 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金币问题通过金币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并培养计算能力。
6. 数学游戏设计加减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加减法的练习,提高兴趣和动手能力。
7. 综合计算综合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数的认识1. 十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数物结合的教学,让学生彻底认识十以内的数,充分了解数的概念。
2. 十以内数的比较通过数字的比较和排序,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十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大小关系。
3. 十以内数的组成及数的顺数和倒数深入掌握十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数的顺数和倒数的关系。
4. 99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数轴和数表展示99以内的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这些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同名1284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同名12845)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a×b )× c = a× (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a-b)×c= a×c+b×c= a×c-b×c②类型二:a×c+b×c a×c-b×c=(a+b)×c =(a-b)×c②类型三:a×99+a a×b-a= a×(99+1) = a×(b-1)③类型四:a×99 a×102= a×(100-1)= a×(100+2)= a×100-a×1 = a×100+a×2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56819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四则运算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 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a-b)×c= a×c+b×c= a×c-b×c②类型二:a×c+b×c a×c-b×c=(a+b)×c=(a-b)×c②类型三:a×99+a a×b-a= a×(99+1)= a×(b-1)③类型四:a×99a×102= a×(100-1)= a×(100+2)= a×100-a×1= a×100+a×2简便计算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减法。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除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有除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四则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也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关于“0”的运算
“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无意义)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律和()律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 c = a×(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c+b×c (a-b)×c = a×c-b×c
②类型二:a×c+b×c =(a+b)×c a×c-b×c =(a-b)×c
②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③类型四:a×99 = a×(100-1)= a×100-a×1
a×102 = a×(100+2)= a×100+a×2
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相加满10: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得10。
③十位相加满9: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得9。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106 -(26+74)
②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106-26-74
③在连减算式中,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相乘得100;125与8相乘得1000 ;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因为25×4=100 125×8=1000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b÷c = a÷(b×c)
②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a÷(b×c) = a÷b÷c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
(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简便计算的例子:
25×56×4 99×125×8 65+28+35+72
25×32×125 25×(40+4)135×12—135×2 99×256+256 45×102 99×26
35×8+35×6—4×35 528—65—35 528—89—128 3200÷25÷4 256—58+44 38×99+38(易错情况38×99+99)102×38-38×2 125×88 37×96+37×3+37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附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1)6.378的计数单位是()。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就是整个小数的计数单位)它里面有()个0.001。
9.26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53.862是由()个十,()个一,()个0.1,()个0.01和()个0.001组成的。
87.62中的7表示(),2表示()。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十分位上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6、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就要相应地向右移动一、二、三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小数点就要相应地向左移动一、二、三位……
7、小数与单位换算:小单位化大单位,就用这个数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相应的位数。
大单位化小单位,就用这个数乘以进率,小数点右移相应的位数。
附:单位换算进率表
(1)长度单位:千米,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0.1米1厘米=0.1分米1毫米=0.1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1厘米=0.1分米=0.01米1千米=1000米(2)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 平方分米=0.01平方米1平方厘米=0.01平方分米 1平方毫米=0.01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 0000平方毫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毫米
1平方毫米=0.01平方厘米=0.0001平方分米=0.00 0001平方米
1平方厘米=0.01平方分米=0.0001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3)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1分钟=60秒, 1小时=60分钟=3600秒
(4)重量单位: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0.001吨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8、小数的近似数:
(1)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当保留整数时,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哪一位,关键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2)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先确定万位或亿位,然后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方点上小数点,最后在小数的后面加上“万”或“亿”字,如果小数末尾有0,那么要将末尾的0去掉,改写后据要求保留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