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尝试法有所了解和体验,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2幅动物的请你们欣赏一下,看这是什么?(出示公鸡)这幅呢?(出示兔子)师;这是两种同学们很熟悉的小动物。

师:一只鸡有几个头,几只脚?一只兔子有几个头?几只脚?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几只脚,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多几只脚?师:看来这几个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简单了。

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关于鸡兔的有趣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这个有趣的问题出自于我国大约在1500年前唐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

谁来读一读?师: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学生说不出师可说,师: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名题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古代数学名题解决,有没有信心!如果生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师:看来你了解的知识可真多。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名题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古代数学名题解决,有没有信心!)二、解决问题1、好!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出示课件: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师;谁来读一读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评析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评析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题目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题目,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1、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题目,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题目的爱好。

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题目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题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尝试列表枚举、假设、方程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体会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亲历列表、假设、方程等解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三段五环节教学法学习方法:猜测与尝试、自学、交流、展示教学具准备:每小组一块小黑板,学习单和练习单。

几何画板教学软件。

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师: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生:鸡兔同笼就是说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面。

师: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出示孙子的图片),他最出名的一本书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书吗?生:《孙子兵法》师:对,这本书中的一些兵法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都是军事家们必读之书。

其实孙子不但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军事家,而且在数学方面也就较大的成就。

他在《孙子算经》中第31题记载了一道关于鸡兔同笼的题,后来传到是日本。

这道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几何画板中出示题目)生齐读题目。

_鸡兔同笼_课堂教学纪实与评析

_鸡兔同笼_课堂教学纪实与评析

鸡 兔 同 笼 问 题 传 到 日 本 , 崇 尚 长 寿 的 改 为 猜 想 、验 证 , 然 后 向 学 生 ( 特 别 是 上 、化 难 为 易 的 良 好 品 质 , 进 而 使 学 生
日本人把它演变成了鹤龟算。
会用假设法做, 但不明白的学生) 介绍 把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变为一种有
像 日 本 一 样 , 世 界 上 有 很 多 国 家 “去 脚 法 ”,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我 们 惊 喜 地 意 识 的 行 为 , 最 终 成 为 一 种 自 觉 行 为 。
内研究研究, 并把你们的研究过程记
为了解决这道题目, 咱们在图上 楚。
教育 感悟
良 好 的 板 书 , 不 但 应 该 重 点 突 出 、层 次 分 明 、语 言 凝 练 、字 迹 清 晰 、精 巧 美 观 , 而 且 应 该 是 教 师 对 所 讲 课 程创造性的概括。
— —— 东 明 县 沙 富 乡 姜 屯 小 学 赵 海 萍
经 》《海 岛 算 经 》) 流 传 下 来 的 。( 最 后 出 脚 , 26- 16=10( 只 ) 。但 实 际 上 是 有26只 又 去 掉 了 几 只 脚 ? ( 8只 )
现 《孙 子 算 经 》) 这 是 什 么 书 ?
脚 , 少 了 10只 脚 。 因 为 全 看 作 鸡 , 每 只
看看图, 这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
目的是什么?
将复杂关系变成明朗的图像呈现在学 提示转化思想, 在学习新知阶段让学
把求两种事物变成了一种事物, 生面前, 也并未挖掘它所蕴含的转化 生运用转化思想进行探究活动, 在小
问题的解决就容易了。这种方法到了 思想, 很多种做法无非就是把两种复 结阶段让学生概括学习方法, 强化转

河南惠济《鸡兔同笼》教学实录与评析

河南惠济《鸡兔同笼》教学实录与评析

“鸡兔同笼”课堂写真与评析执教翟桂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京水回民小学)评析侯英敏(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研室)【案例背景】2009年11月4日,在平顶山召开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课程小学数学典型课例分析与研究”课题开题会议上,我区教师翟桂琴执教的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一课受到了与会教师和专家的广泛关注,现将本课实录如下,希望能引发更多教师的思考和讨论。

【课堂写真】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咱们班的学生特别喜欢读书,今天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书,一本1500多年前的书。

(课件出示:《孙子算经》)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数学名题。

想看看吗?课件出示:今有雉(zhì)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雉(zhì)兔各几何?师:谁来读一读?(指名一学生读题)师:这里的雉(zhì)指的是野鸡。

这道题的意思你能看懂吗?生:今有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35个头,94条腿。

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1500多年来也不知有多少人研究过它,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呢?生:(齐)想!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二、明确问题,探索方法1.理解题意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齐读题目)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有20个头,54条腿。

生2:鸡和兔一共有20只。

师:题目里还有其他数学信息吗?(学生沉思)师:同学们对鸡和兔子了解吗?(生顿悟,纷纷举手)生:鸡有2只脚,兔子有4只脚。

师:你的反应可真快!不仅会观察,还很会思考。

2、尝试猜测师:有了大胆的猜想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猜猜看。

(板书:猜测。

)师:怎么猜?(学生沉思)能瞎猜吗?生:能。

师:好,我先来猜一个。

鸡兔同笼听课评价

鸡兔同笼听课评价

鸡兔同笼听课评价摘要:1.引言:鸡兔同笼现象的背景和意义2.鸡兔同笼听课的挑战3.解决方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4.具体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调整与创新5.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提升6.总结:鸡兔同笼听课评价的意义和启示正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尝试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

鸡兔同笼听课,即让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在一起上课,以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鸡兔同笼听课的评价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挑战上。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知识水平学生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创新。

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共同需求,确保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创设有趣、富有挑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实现共同成长。

3.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适当调整课堂节奏,既要注重知识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鸡兔同笼听课评价的效果开始显现。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总之,鸡兔同笼听课评价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也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面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点评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点评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与点评执教者: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济南市延安文化学校王延安课堂实录整理与点评:新城路小学唐建萍、南翔小学朱燕青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3、通过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老师口袋中有1元和5角的硬币,共10枚,猜猜我的口袋中有多少钱?生1:7元5角,5个5角,5个1元。

生2:9元5角,9个1元,1个5角。

师:那最少多少钱?为什么?生:最少5元,10个都是5角。

师:最多多少钱?为什么?生:最多10元,10个都是1元的。

师:我口袋里有8元5角,请问有几枚1元的,几枚5角的?生讨论。

生1:7个1元,3个5角。

生述师板书:10-8.5=1.5(元)1.5÷0.5=3(枚)10-3=7(枚)师:这个0.5是0.5元吗?生:是的。

师:这个0.5元怎么来的?生:1元减去5角得来的。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我用了列表的方法。

生述师出示:师:我们用假设法和表格法解决了问题。

师:在15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用这些方法研究鸡、兔问题。

出示课题:鸡兔同笼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多几何?师:什么意思?生:现在有鸡和兔同一笼子里,上面有35个头,下面有94只脚,问鸡、兔有几只?出示:鸡和兔在同一笼子里,共有35个头,94只脚,鸡有几只?兔有几只?师:鸡有几个头?兔有几个头?生:鸡和兔都只有1个头。

师:鸡有几只脚?兔有几只脚?生: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师:共有35个头说明什么?生:共有35个头说明鸡和兔共有35只。

师板书:35只鸡?只兔?只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交流。

生1:鸡有24只,兔12只。

师:怎样来验证?生2:24×2+12×4=94(只)生1:我们用列表法。

“鸡兔同笼”教学实录与评析

“鸡兔同笼”教学实录与评析
“ 免 同 笼 " 学 实 帚 与 评 析 鸡 教
口执教 :河池市金城江 区实验小学 马壮荣 口评析 :河池市金城江 区教 学研 究室 韦雨露
【 关键词 】鸡兔 同笼” 教学 实录 ‘ ‘
评 析
生: 意思是鸡和 兔 同在一 个笼子里 ,
胆的猜 想才会有伟大的发 明和发现 。” 鸡
道 数 学趣 题 ( 件 ) 课 。 师 : 知 道 题 目 中的 “ ” “ 何 ” 谁 雉 、几 分
别 是 什 么意 思 ?
生 :从上 面数 , 8个 头” “ 有 是说 鸡和 兔一共有 8只 ;从 下面数 ,有 2 “ 6只脚”
是说鸡脚和兔脚 一共有 2 6只。 评析 : 引导学生“ 读懂” 题意 , 挖掘隐含 条件 , 为探究解题方法和思路做好准备。 3探索问题。 . () 1猜一猜 :
师: 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用列表 法
解 决 “ 兔 同笼 ” 鸡 问题 好 吗 ?
生 : 不好。 也
师 : 有 2只脚 , 鸡 兔有 4只脚 , 于 属
生 活常识 , 地球人都 知道 , 以在题 目中 所
不 用 写 出来 。
师 : 目的 意 思 是 … … ? 题
悠 久文化 ,三字经》是 我 国古代 儿童的 《
师: 刚才, 我们是在随意猜 , 实还可 其
以有顺序地来猜 。请大家填课本 P l 13的
表格 。
师 :从上面数 , 8个头” 8个 头 “ 有 这
是 鸡 头还 是 兔 头? 2 脚 呢 ? 6只
师: 通过 填表你发现答案 了吗?你是
怎样 想的 ? 和 同桌 交 流 一 下 。
教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
() 2 列表 法 :

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篇1)1. 课程目标解读《鸡兔同笼》作为三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经典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的主要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分析《鸡兔同笼》这一课程内容涵盖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逻辑推理等知识点。

教学内容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如情景导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4. 学生互动评价在课堂互动方面,学生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中。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入,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很默契,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5. 教学效果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此外,教师在课堂管理和时间分配方面还有待提高。

6. 教学特色与创新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和情景导入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思维能力。

7. 难点与突破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建立方程和逻辑推理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是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技巧;三是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两篇

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两篇

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两篇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篇1)1. 教学内容分析《鸡兔同笼》是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经典问题,它考查了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

本课通过该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逐步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同时,教师还利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3. 学生互动与参与本节课中,学生的互动与参与程度非常高。

教师设计了多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 教学效果评估从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5. 课堂管理与组织本节课的课堂管理与组织井然有序。

教师通过明确的课堂指令和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确保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6. 教师专业素养本节课的教师展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

他/她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还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她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难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本节课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7. 评课意见与建议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值得肯定。

建议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保持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并多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也希望教师能够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学服务。

三年级数学《鸡兔同笼》评课稿(篇2) 《鸡兔同笼》是一节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课,旨在通过古老的数学问题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鸡兔同笼听课评语和建议(一)

鸡兔同笼听课评语和建议(一)

鸡兔同笼听课评语和建议(一)鸡兔同笼听课评语和建议背景介绍“鸡兔同笼”是一道经典的数学问题,也是许多学生学习代数方程时的第一个练习题。

这道题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代数方程解法的熟练度。

课堂表现评价在本次课堂中,同学们对于这道题目的解法和思考方式表现出色。

他们利用已有信息推断未知,将问题抽象化为代数方程,并通过试错、列式等方法得出答案。

同时,有些同学对鸡兔解法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总结,非常具有创新性。

学习建议对于鸡兔同笼这一题目,同学们需要多加练习,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此外,老师建议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了解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并将其表述清楚。

•将问题抽象化为代数方程,采用合适的符号和变量表示已知和未知。

•对于鸡兔不同情况的解法进行总结,构建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

•初学者可以采用试错、列式等方法,逐步熟练代数方程解法的基本技巧。

总结鸡兔同笼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往往需要较高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学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水平。

老师会给予同学们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补充建议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的同时,同学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习惯。

这些方面的建议包括:•多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有条有理地解决问题,不要轻易放弃。

•每天保持阅读、思考和交流的习惯,积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做笔记,记录 know-how 和经验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

结论鸡兔同笼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经典例题,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代数方程解法的熟练度。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建议,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题目,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城关镇佘家湾小学刘关忠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4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尝试猜测同学们,鸡和兔你们认识吗?谁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鸡有一个头,两条腿。

兔子有一个头,四条腿。

)现在鸡和兔生活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2个头、下面数6条腿。

猜猜几只鸡?几只兔?如果是3个头、10条腿呢?学生猜,请学生帮着检验,对不对。

师:老师要检测大家的猜测能力怎么样?你能猜出各有几只吗?教师总结:同学们猜测的时候不仅符合头的个数还要满足腿的条数。

二、引入新课、自主探究这样有意思的题目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就研究了这种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揭示课题)刚才的题数小易猜,如果数变大了,怎么办呢?1.列表法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师:同学们请看题目,看一看,想一想,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生:有8个头,26只脚。

师: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师引导学生将所有的方案都说出来,并列成表格。

师:我们怎么知道哪种方案脚的总只数是正确的?生:把鸡与兔子脚的总只数加起来。

指名汇报各种方案的答案。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生1:鸡的只数越来越少,兔的只数越来越多。

鸡兔同笼听课评价

鸡兔同笼听课评价

鸡兔同笼听课评价鸡兔同笼听课活动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精神的教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将一只兔子和一只鸡一起放在同一个笼子里,然后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们需要观察和记录兔子和鸡的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况,从中得出结论。

这个活动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对学生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鸡兔同笼听课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而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亲眼目睹兔子和鸡的行为,观察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动物。

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更加感兴趣。

鸡兔同笼听课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需要观察和记录兔子和鸡的运动轨迹、行为习惯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兔子和鸡的数量。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动物的动作、行为并进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鸡兔同笼听课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观察和记录兔子和鸡的行为,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鸡兔同笼听课活动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同时,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鸡兔同笼听课活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能够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_鸡兔同笼_教学实录与评析_肖艳

_鸡兔同笼_教学实录与评析_肖艳
仅仅是 “兔” , “鸡兔” 只是一个数 学问题的模型。 (板书: 模型) 列表法还可 以迁移到其他数学问题上去。请同学们 用列表的方法解答下面两题。 (1) 李琳的存钱罐里有 2 元和 5 元的 人民币共 15 张, 合计 48 元。问: 2 元和 5 元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2) 小红参加数学知识竞赛, 共 20 道 题, 每做对一道题得 5 分, 做错一道题扣 2 分。小红每道题都做了, 共得 65 分。她做 对了几道题?
【评析】 从搜索条件到自主猜测, 从随
JIAO XUE PIN DAO
学 频 道
师: 同学们, 黑板上现在有 3 种列表的 方法, 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互相 讨论后集体汇报。 生 1: 第一个表是一个一个的列, 第二 个表是跳着列, 第三个表是平均分, 取中 列。 生 2: …… 师: 老师查过资料, 像这种一个一个 列表的办法我们把它叫做逐一列表法。 像这种跳着列表的办法我们它叫做跳跃 列表法。这种各占一半的、 从中间开始列 表的方法叫做取中列表法。 师: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 1: 我喜欢逐一列表, 因为它清楚、 准确。 生 2: 我喜欢跳跃列表, 因为它快捷。 生 3: 我喜欢取中列表, 因为它更简洁。 师: 列表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一般 策略。 (板书: 策略) 3 种列表法各有优点, 我们要结合实际问题灵活选择。
【总评】
的课前调查, 发现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 各个数位上数的和, 具有很大的思维跨 度。学生很难通过独立的探究得出 3 的倍 数的特征, 这时, 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就 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 教师首先从学生 认知的原生态出发, 让学生进行观察, 引 发认知冲突后, 再进行大胆猜测, 激发了 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用计数器拨 了几个 3 的倍数和几个不是 3 的倍数的数 对比着进行了探究, 发现了 3 的倍数的特 征, 继而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验证, 最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课堂实录河夹镇东寺小学教师张秀运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通过列表枚举、假设、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假设、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大家猜猜我的岁数(板书:猜测)生:45岁。

师:哦,45岁,这是他猜的。

猜的对不对呢?我们需要怎么样?生:验证。

师:如果我告诉您45岁,低了,您怎么办?生:往上猜,我猜是46岁。

师:还低。

生:48岁。

师:又低了。

生:49岁。

师:正确。

刚才同学们先是进行了猜测,再根据老师的话进行验证,然后根据老师反馈给您的信息再猜,如果我告诉您低了,您往高处猜,如果告诉高了,您再往低处猜,这个过程叫什么呢?我们可以叫调整。

师:同学们,您有没有发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就在刚才的对话中被我们不知不觉地掌握了。

猜测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能够有根据地进行猜测就更好了。

形成板书:猜测——验证——调整猜测——验证——调整是一套很好的策略,这节课咱先用这个策略来解决一个问题。

二、解读问题。

师:看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问题呢?(媒体出示课题:鸡兔同笼)师:“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啊?生:就是把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

师:不错,大约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如果用现在话说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师:为了说起来方便,咱们把“足”翻译成“腿”,这样改不会影响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我们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改成8个头和26只脚。

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2 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二、教材分析:(一)设计意图:本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列表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设计思路: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通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应注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学生状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初步学习了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他们已经初步尝试了应用逐一列表法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在奥数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

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组经验。

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1 明前课题:今天我们共同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鸡兔同笼)问: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生:鸡兔同笼就是鸡兔在一个笼子里。

《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授课人:月河中心小学曾庆玲点评人:镇安县教研室张鹏航教学内容:人教版第11册112—123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此类数学趣题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运用“列表举例法”、“假设法”、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此类问题。

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游戏激趣,巧妙导课师:同学们,你好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请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动物。

生:喜欢小狗、小兔、小鸡……师:谁上台来扮演兔与鸡。

学生兴致盎然,跃跃欲试。

师随意让部分学生扮演。

师:三头六足。

学生随着教师的要求上台扮演。

师:有几只鸡?几只兔?生:3只全是鸡,没有兔。

师:3头8足三个学生扮演:1学生把双手拎起做兔前腿状,其余学生垂手站立。

台下学生明白:台上同学扮演的是1只兔,2只鸡。

师:5头10足、8头24足。

(变换题型)部分学生在讲台按教师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游戏,其它学生则在观看的同时,指出扮演同学的失误。

师:其实上述游戏蕴含着一类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师板书课题:“鸡兔同笼”【点评】导课部分独具匠心,看似是扮演小动物游戏,实质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智力热身活动,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铺垫。

学生在此游戏活动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趣题,通过模拟知道了鸡、兔的头数与鸡、兔脚的只数之间的繁杂关系。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扮演鸡兔活动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新奇的场景,学生带着期待进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第一个智力活动高潮。

二、尝试探究,妙揭算理。

师:“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约有1500年。

用课件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这道题的意思就是:“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兔各有几只?”同学们,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生做思考后,均有疑惑不解状。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课堂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课堂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主题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老师要和大家一同研讨“鸡兔同笼”成绩。

出示标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十六足,问雉兔各几何?二、合作探求、学习新知:师:这道标题是甚么意思?你能用本人的话说一说吗?(说的真好)师:从标题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要求甚么?(你真会观察)8只头是甚么意思?(本来里面只需8只动物!)师:从中你还能发现甚么隐藏的信息吗?(你真是火眼金睛)(特别是隐藏的信息鸡有2只脚,兔子有4只脚)师:如今你能猜猜笼子里大概是几只鸡几只兔吗?师:到底精确答案是多少?我们能用甚么方法去研讨?预设:1.(能)画图法,列表法,列算式。

2.(不能)你看这里有8个头,阐明了甚么?阐明鸡和兔总共有8只,26只脚,这样的成绩我们可以先举例子,画图。

师:同学们!画图、列表、列算式都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师:好!老师给大家预备了一张学习单,听清楚要求:你可以选择一种本人喜欢的方法去研讨,如果你有困难的可以同桌讨论,也能够寻求老师的帮助。

汇报:1、列表法(取中调解,逐一列表,小幅大幅调解)预设:生1(取中调解):由于有8个头,所以鸡和兔一共有8只,我第一次猜鸡4兔4脚24,脚少2只;第二次猜鸡5兔3脚26得到答案。

师:4、4是怎样来的?师:你发现了甚么?师:你是怎样调解的?师:?生:(逐一列表)生:我按按次把每一种可能都列出来,也能够找到答案!师:老师把他的表格投影在屏幕上?师:他这样逐一列表可以找到答案吗?你仔细观察你还可以发现甚么规律?生:添加一只兔,减少一只鸡,脚添加两只。

师:那反过来观察呢?生:添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脚减少两只。

师:那我要添加4只脚,该怎样办?生:把2只鸡变兔。

师:那我要添加10只脚呢?生:把5只鸡变兔。

师:那我要减少6只脚呢?生:把3只兔变鸡。

师:你们有无发现不管怎样变化,有一个量它一直没变?师:鸡的只数和兔的只数总数不变。

画画数数解难题,思维升华展奇迹——“鸡兔同笼”活动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画画数数解难题,思维升华展奇迹——“鸡兔同笼”活动课教学实录与评析

画画数数解难题,思维升华展奇迹——“鸡兔同笼”活动课教学实录与评析本次活动教学的主题是“鸡兔同笼”。

这个题目涉及到数学解题、画画、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将记录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及评析。

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1)学会画画,并简单地学会画画解题。

(2)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题目,找到规律,运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画图解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实施过程1. 活动准备(1)准备纸张、彩色笔、铅笔等画画用具。

(2)准备“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题。

2. 活动步骤(1)引入教师简单介绍“鸡兔同笼”问题: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共有36只头,94只脚,请问这个笼子内有多少只鸡和兔?(2)自主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解题。

学生在纸上画鸡和兔,然后画出它们的头数和脚数,并结合问题,运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

(3)展示思路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和作品,分享解题方法和思考经验。

(4)分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让学生彼此交流思考,相互借鉴。

(5)汇报讨论每个小组通过展示作品、分享思路,让所有学生互相学习,丰富解题思路。

三、评析1. 教学过程评析本次活动通过画画的形式帮助孩子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孩子的绘画能力和解题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思维综合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孩子很喜欢这种学习法,认为画画有趣,并且在画画中通过问题解决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2. 教学效果评析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对于鸡兔同笼问题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展示,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思维在逐步提升,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鸡兔同笼”活动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式。

通过综合运用画画、思维训练等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鸡兔同笼》课堂实录(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好玩鸡兔同笼》课堂实录(1)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鸡兔同笼》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鸡兔同笼》主要讲述了如何运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尝试、猜测等步骤,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运用尝试与猜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假设的数学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列表举例、尝试调整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索列表枚举的不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掌握利用数据比较、判断、调整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鸡兔同笼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鸡兔同笼问题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20个头,从下面数有54只脚。

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生分组讨论,尝试通过假设法解决问题。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假设和计算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假设法的步骤:列出可能的假设,计算每种假设下的脚的数量,比较与实际脚数的差值,逐步调整假设,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3. 列表法(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列表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分组讨论,尝试通过列表法解决问题。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列表和计算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列表法的步骤:列出所有可能的鸡和兔的数量组合,计算每种组合下的脚的数量,找出与实际脚数相等的组合。

4. 实践操作教师给出一个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假设法和列表法。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尝试与猜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授课人:月河中心小学曾庆玲点评人:镇安县教研室张鹏航教学内容:人教版第11册112—123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鸡兔同笼”此类数学趣题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运用“列表举例法”、“假设法”、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此类问题。

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一、游戏激趣,巧妙导课师:同学们,你好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请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动物。

生:喜欢小狗、小兔、小鸡……师:谁上台来扮演兔与鸡。

学生兴致盎然,跃跃欲试。

师随意让部分学生扮演。

师:三头六足。

学生随着教师的要求上台扮演。

师:有几只鸡?几只兔?生:3只全是鸡,没有兔。

师: 3头8足三个学生扮演:1学生把双手拎起做兔前腿状,其余学生垂手站立。

台下学生明白:台上同学扮演的是1只兔,2只鸡。

师:5头10足、8头24足。

(变换题型)部分学生在讲台按教师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游戏,其它学生则在观看的同时,指出扮演同学的失误。

师:其实上述游戏蕴含着一类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师板书课题:“鸡兔同笼”【点评】导课部分独具匠心,看似是扮演小动物游戏,实质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智力热身活动,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铺垫。

学生在此游戏活动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趣题,通过模拟知道了鸡、兔的头数与鸡、兔脚的只数之间的繁杂关系。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扮演鸡兔活动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新奇的场景,学生带着期待进入新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第一个智力活动高潮。

二、尝试探究,妙揭算理。

师:“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约有1500年。

用课件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这道题的意思就是:“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兔各有几只?”同学们,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生做思考后,均有疑惑不解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兔各有几只?”请同学们尝试做这道题。

【点评】学生认知的规律是:由易到难。

此题有效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为解决《孙子算经》中的较难“鸡兔同笼”问题搭好了桥,做了巧妙引领。

生尝试后做交流展示:1、生甲(在讲台上便画图便讲解自己的算法):我是用画图的方法等出来的。

1只兔子有4只脚,1只鸡有2只脚。

而它们的头一共有8只,所以我就尝试着画。

结果尝试的结果是,兔子5只,鸡3只。

(画图法)师:很好,谁还有其它的方法。

【点评】生甲第一个用的画图法是打开其他学生发散思维的钥匙。

画图法直观形象,对其他学生的启发作用很大。

此法貌似画图法,其实质仍然是列举法。

2、生乙:我用8÷2=4。

师:等等。

为什么用8÷2?生乙:因为有8只头,我假设一半是鸡,一半是兔。

所以用8÷2,结果是有4只鸡,4只兔。

那么4只鸡8只脚,4只兔16只脚,一共是24只脚。

题上要求是26只脚,所以鸡少算了1只。

所以鸡应该是5只。

师:等等,为什么鸡少算了1只?生乙:因为按照假设,有4只鸡,4只兔,一共是24只脚,题上要求是26只脚,与题的要求比,我少算了2只脚。

1只鸡有2只脚,恰恰少算了1只鸡。

所以应该给假设的4只鸡再加上1只,就是5只。

(假设法)生乙的算理说清楚了,可是大部分同学还是不明白,【点评】生乙用的是假设法中的“尝试取中法”。

思路非常清晰。

老师两个“等等,为什么……”环节处理的非常巧妙,欲扬先抑,既让学生说清了自己的算理,又让其他学生明白了假设法的关键步骤,此教学艺术值得赞许。

不过此环节有一点遗憾:如果能够在学生说出为什么在假设中用“8÷2”的原因时,能够不失时机地点拨一句:“看来,假设时采用居中取数,则运算是最简便的。

”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惜教者错失了此良机,学生最富智慧的思维火花就这样悄悄地熄灭了,如果让生乙的这点火花去点燃其他学生的思维火花,最后燃成熊熊大火,让生乙的创新思维更进一步,让其他学生明白“居中取数”的奥妙,教学的效果应该更好。

看来教学真是遗憾的艺术。

3、师:我们用例举法来做一做。

师生共同探究鸡、兔的头数与脚的总数的关系,得出结论。

兔 8 7 6 5鸡 0 1 2 3脚 32 30 28 26师:我们通过列举,也就是尝试的办法,得出了鸡有5只,兔有3只的答案。

(列举法)师:大家比较一下,用例举法与生甲的画图法比较,哪个更简便一些?生通过比较,得出了例举法比画图法简便的结论。

【点评】列举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运算方法,虽然麻烦,但比较直观,它是掌握假设法的前提,本教学环节是下一教学环节的巧妙过渡。

4、生丙:我假设8只全是兔。

4×8=32.。

(师在32后添加只脚)32-26=6(只脚)。

(师:多了6只脚)。

4-2=2(只脚)师:为什么用4-2?生丙:因为兔子多了,兔子有4只脚,鸡有2只脚。

6÷2=3(只鸡)师:等等,老师又不懂了!为什么用6÷2。

生丙:因为我多假设了兔,多了6只脚,这6只脚是鸡的。

所以用6÷2=3(只鸡)师:我还是没有听明白。

请哪位同学给我再说说。

生丁自愿起来说清算理。

师故作明白状:哦—原来是多假设了兔的只数,所以多出来的脚应该是鸡的,所以要这样。

生丙继续:8-3=5(只)。

因为兔子多算了3只,所以用8减去3等于5,答案是兔子有5只,鸡有3只。

(假设法A)【点评】假设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曾老师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她在学生丙讲述假设法A时,不疾不徐、环环相扣,层次剥笋,故布疑团,循循善诱,把学生丙的思考方法与过程准确无误地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在展示关键步骤时,她更是一位高超的导演,“我还是没有听明白。

请哪位同学给我再说说。

”把教者需要给学生重点强调的地方,假借学生的口再重点反馈给其他学生。

师故作明白状:“哦—原来是多假设了兔的只数,所以多出来的脚应该是鸡的,所以要这样。

”看似是教师的自言自语,其实是把此种方法的关键强调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没有一句是在讲解,都是学生在思考展示、相互启发、自我教育。

这就是曾老师的教学艺术!此处精要的提示与神来之笔的“自言自语”胜过教师的千万句提醒与讲解。

师:那么我们再来试一试。

假设8只全是鸡,请同学们试着做。

生:8×2=16(只)脚师:题意要求一共有26只脚。

生:26-16=10(只)脚。

师:少了10脚。

那么少的是谁的脚呢?生:少了兔的脚。

生:4-2=2(只)脚。

10÷2=5(只)兔。

生:8-5=3(只)鸡。

(假设法B)【点评】通过生丙的讲解与老师的精要提示,大部分学生肯定已经初步掌握了假设法,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准确掌握方法且明白算理,还需要一个强化的过程。

所以此步骤就是对学生掌握运用假设法的再一次强化,让所有的学生都掌握方法,并明白算理。

教师的用心可谓精深。

师:你们从以上两种假设法中发现了什么?生戊:假设全是鸡,先得到兔子的只数。

生己:假鸡先得兔,假兔先得鸡。

师总结:假甲先得乙,假乙先得甲。

【点评】学生结合具体算法,先初步归纳总结出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规律,教师再将之完善,归纳升华为运用解决决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的一般规律。

此处教学可圈可点!师:我刚才看到还有一个同学有不同的算法。

生庚:我是用方程的方法解的。

解:设有x只兔,则有(8-x)只鸡。

4x师:别急!“4x”表示什么意思呀?指名一学生回答。

生庚继续:4x+2×(8-x)=26。

师:2×(8-x)表示什么意思呀?再指名一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检验方程成立吗?学生通过检验,得出了方程成立的结论。

生庚解方程并得出答案。

【点评】此处与处理假设法A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学生又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列方程。

学生完全是教学地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点拨者。

达到了不教而教的目的。

老师应该留出时间,让学生说出其它所列方程。

三、巩固练习,顺利迁移。

1、师:请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一学生上黑板演算。

其它同学独立完成。

师(在学生运用假设法、例举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之后):解决“鸡兔同笼”,哪种方法比较简便?生:假设法和列方程比较简便,例举法比较麻烦。

【点评】与教学最初设置的悬念遥相呼应,在学生进一步运用学习的新方法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最简便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曾老师教学的又一精彩之笔。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永远是数学教学的真谛。

2、拓展:师:我国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流传到日本,就演变成了“龟鹤同笼”问题。

课件出示一龟兔同笼问题。

启发学生“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

学生独立练习。

师(在学生全部得出完成后):其实,我们月河当地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

相继用课件出示:⑴板凳木马三十三,一百条腿地上站,板凳木马各几何。

⑵一对猎手一对狗,两队并成一对走,数头一共三百六,数足一共八百九。

多少猎手多少狗?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问题与前面的鸡兔同笼、龟鹤同笼问题有什么不同。

做题的思路是什么。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课后练习此两题。

【点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此环节有两个妙处:一是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能够认识“鸡兔同笼”这一类问题,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听课后记】2010年1月5日,我在月河中心小学进行优质课验收时,有幸听了被誉为“月河才女”的曾庆玲老师的这节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程。

这节课是探究活动课,我在其它地方也听了这节课,觉得这节课教学难度很大,教师不容易上成功。

曾庆玲老师的这节课的成功让我出乎意料,深受启发。

整节课都是学生在紧紧张张地进行探究活动,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启发、适时点拨,相机诱导。

一节课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提供列举的方法还要多,师生在很轻松地完成了探究任务的同时,似乎还不满足,还在游刃有余地探究日本的“金鸡独立”解法。

这是我听到的成功的数学探究课之一。

曾庆玲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有思想的数学老师,在教后反思时她说:“本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充分的课前准备、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广阔的探究空间、学生创新性的灵动思维,是上好一节探究活动课的关键。

”她富有哲理的反思也许能给我们数学老师开展探究活动以崭新的启迪。

我觉得这节课是活动探究课的成功范例,所以将其实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全县数学老师的探究活动课有所帮助。

由于自己在数学教研方面是个外行,所谓的“点评”可能是乱点乱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