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3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

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5章。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1.由于部分学校初中阶段忽视地理学习,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见闻有限、知识面窄,对地理学习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又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2.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学习会存在很大难度。

就其原因是地球运动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与之配套的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还未学到,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

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

自然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

自然地理现象一般是学习后续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也将对后续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高三地理教材第三章《区域地理》的全部内容,重点学习第一节《区域的特征与划分》。

详细内容将包括区域的概念、特征、划分方法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划分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区域划分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区域的概念、特征以及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新课:(1)讲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

(2)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家乡所在地区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2. 答案:(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一定范围、相对独立、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的地理单元。

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范围、边界、内部结构和功能。

区域划分方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因素等综合指标进行划分。

(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湖众多,植被覆盖率较高,农业以水稻为主,工业以轻工业和电子产业为主。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较少,河流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区域的概念、特征及划分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点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如何写?地理科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

地理科学从建立之初就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教学难点: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流域1.几个基本概念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⑵流域的特性①特殊性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②整体性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殊性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一个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图3.15)。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上海港的成因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上海港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有利条件;影响交通运输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归纳法和探究式教学,以上海港为例,来分析影响港口区位的主要因素。

教具多媒体以及《上海港位置图》《北京市主要公路长途汽车客运站的位置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等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回顾旧知:我们已经学习了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主要包括哪些呢?学生回答:铁路线、公路线、内河航线等。

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得很对,其实不管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线,都是由交通运输点组成的,而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包括港口、车站、航空港等,它是客货流的集散地,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影响交通运输中的点。

一、港口的建设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什么是港口呢?学生思考: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或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多媒体投影:《上海港位置图》。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如何呢?它的修建有何优势和劣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

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的南岸,而上海港主要分布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沿岸。

优势:1.上海港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水运便利;2.上海港所处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这种地貌的优点是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的设备、建筑提供了优越的陆域条件;3.长江与黄浦江、苏州河又为筑港提供了航行和停泊的水域条件。

劣势:1.地形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河道流量分散;2.加上近年来长江的泥沙含量增加,所以很容易淤塞河道,一般在运营后必须有挖沙船作业,才可保证河道畅通。

上海是我国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港口。

因位于长江的入海口,东面又面临大海,所以上海港既是河港也是海港。

高三一轮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一轮地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2. 教学难点。

(1)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三、教学过程。

1. 教学准备。

(1)教师认真备课,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2)学生认真复习,准备笔记和习题。

2. 教学环节。

(1)复习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复习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复习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3.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示范法。

教师通过示范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3)讨论法。

教师通过讨论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4. 教学评价。

(1)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

四、教学反思。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要注重课上的学习,课下的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水平。

希望通过本次地理学科的一轮复习,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

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

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

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高三复习地理教案都有哪些?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现代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复习地理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复习地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分层的特点,特别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教材讲述的较为详细,平流层以上部分,包括中间层、热层、外层,教材归纳为高层大气,这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教材这样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即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同时又利于学生了解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电离层,至于目前与人类联系相对较少的其他几层大气,简略处理,减少学习的头绪,详略编排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各大气层的特征,应该抓住关键环节,即气温的垂直变化不同引起大气的运动特点各异,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导致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对流运动,使水汽易于凝结,而对流层大气固体杂质丰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利于飞行。

由此可以看出每层大气其运动特点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可从教材提供的图像中得以了解。

关于大气的组成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介绍的关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等知识,是了解大气环境的最基础知识。

其中低层大气的各种组成物质及其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通过表格形式介绍了低层大气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主要成分的比例悬殊很大,氮、氧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其他成分所占比例很小,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二氧化碳及表格中未涉及的臭氧,它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教材着重进行了描述,对于低层大气中比例较少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强调其对地面和大气温度以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同时教材指出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这与干洁空气有所不同,这为后面讲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干预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大量排放污染物质导致大气中固体杂质增多,形成大雾天气等天气变化埋下伏笔。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三地理复习课程。

教学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为高考做好全面准备。

具体包括: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回顾;对地理图表的分析与应用能力进行训练;提升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

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

但由于地理知识覆盖面广,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对地理图表分析与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面临高考压力,需要通过复习教学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因此,教学设计需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识体系,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模块的关键概念、原理和规律。

通过复习,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数据的解读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掌握各类地理图表的制作方法,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1)过程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方法目标:教授学生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联想记忆等,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2)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地理学习,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xx中学2015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案

xx中学2015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案

xx中学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方案高三地理备课组本届高三地理一轮复课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搞好二轮复课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胜高考质量攻坚战,特制定此二轮复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2015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为核心,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限时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一轮复习情况总结通过第一轮复习,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网络已基本形成,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常规的解题技巧已基本掌握,但与理想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知识漏洞多,已复习过的知识遗忘得太快;读图能力(特别是区域地图的读图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答题中总是遗漏一些要点,难以形成完整的答案;有些同学甚至在核心知识和重要原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盲区。

因此第二轮复习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章、节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复习。

在复习方法上,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

三、工作目标:二轮复习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

力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的好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鉴于地理学科特点和近年高考的变化,针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依据《考试说明》全面指导考生复习。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可使师生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认真学习钻研《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是搞好综合备考的重要一环。

2、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代支,重在贯通。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①学"两纲""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②研"两题""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1教学思路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

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引入]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

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

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

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营造一种气氛。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是2004年12月29日,西气东输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

在座的是关心国家大计的有识之士,我们将在此组织一个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从提案到被采纳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1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1

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案01 (800字) 第一部分:区域地理第一讲:地球与地图(第一课时)主备人:沈洪波审核: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高考考纲要求】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思考: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什么?二、地球仪2.经度和纬度1.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第1页②比例尺的意义。

请你思考比例尺的大小与图示范围和图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2)方向:(3)图例和注记:中的▲属于,“珠穆朗玛峰”和“8844.43米”为。

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经纬网图的类型(1)侧视经纬网图(2)极地经纬网图(3)方格状经纬网图2.经纬网图的应用 (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①方格状经纬网图: a.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第2页如下图中:若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

②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a.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 在A的东方。

b.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南方。

c.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2)定“距离”:①根据纬度差定经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圆的周长除以360),如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②根据经度差定纬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高三地理专题教案【精选5篇】

高三地理专题教案【精选5篇】

高三地理专题教案【精选5篇】高三地理专题教案【精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地理专题教案(精选篇1)(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在新的高考形式下,高三地理怎么去教,学生怎么样去学?尤其是争对我们这样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怎样去教与学?怎样让学生少做无用功,提高学习效率,在未来高考中取得成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后将通过加强集体备课。

在备课组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解决问题也好,创新也好,都要以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知识的备考,只能是空想。

另外地理的知识点很多,没有头绪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的。

争对这个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在高三上学期基本完成一轮基础知识的基本梳理,在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虑这些学生已有了知识的基本梳理,但是掌握的又不够牢固,为了避免“炒剩饭”,又要巩固基础知识,我们决定在复习中,以专题为主干,而又比专题复习要详细,这样进一步巩固知识,又避免重复复习。

(三)开拓创新,提高学生能力我们在回归课本,狠抓“三基”的同时,又不过分依赖复习资料,对资料中过时、过偏、过难的内容,进行大胆舍弃,同时在练习中补充一些有新意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组合,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引申,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四)培优补差,加强辅导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尖子生辅导,精心组织,学生学习得到一定提高。

对于后进生,我们一对一耐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辅导,提高学习积极性,寻找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

高三地理 第三四单元复习复习教案 必修

高三地理 第三四单元复习复习教案 必修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鲁尔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和解决的策略.3、掌握南水北调工程三条方案的道路及优缺点,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开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5、认识东北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土地资源特征.6、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才能。

2.学会根据可持续开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开展问题,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2、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3、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4、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源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导入新课二、质疑讨论〔一〕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原因、主要方法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者者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原因: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二〕鲁尔区的区位特征及鲁尔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策略区位特征〔1〕地理位置:德国西北部,利珀河与鲁尔河之间,欧洲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必经之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2)交通: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且通往荷兰鹿特丹港口,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兴隆,便于区内区外联络。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高三地理复习教案1《日本》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确保学生掌握高三地理复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内容1. 复课概述- 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点- 总结和回顾高三学年的地理研究内容2. 重点知识点复- 确定高考重点知识点,并进行系统复- 强调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3. 解题技巧和策略培养- 教授解题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给予实例和练,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应用技巧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传授知识和解题技巧-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激发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练与实践:组织练和实践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四、教学流程第一节课:概述和知识点复1. 概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回顾高三学年的地理研究内容3. 强调高考重点知识点,进行系统复第二节课:解题技巧和策略培养1. 介绍解题技巧和策略的重要性2. 分析常见高考题型,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3. 给予实例和练,让学生熟悉并运用解题技巧第三节课:综合复和讨论1. 综合复高考重点知识点2. 组织讨论和互动,澄清和解答学生的疑惑3.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五、教学评估- 随堂小测:通过随堂小测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掌握情况-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中的积极参与度- 课后作业:布置对应知识点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答能力六、教学资源- 教材:根据高三地理教材进行教学-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讲解和演示- 课外资料:准备相关的课外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以上是高三地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复习重点知识点,培养解题技巧和策略,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对高考的信心。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份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份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二)份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 1教学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顾热力环流的知识,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

分三种情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情况);(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成语。

播放《风之谷》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__向__发出的风战”,思考氢气球__是如何从__漂洋过海到达__的?(2)讲解小故事__“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

引出课题__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视频播放:“__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区域地理第二讲:气候类型Array主备人:沈洪波审核:射阳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高考考纲要求】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是形成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2、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不同的下垫面状况(海洋和陆地、平原和山地、裸地和植被覆盖地、地形、洋流等)都会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3、大气环流: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控制下,气候不同4、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围湖造田等都对气候产生影响。

学生讨论:①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有何不同?为什么?②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现象?③同纬度,沙地比耕地、裸地比林地温带变化快,为什么?④为什么西欧比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气温高?二、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其分布1、世界气候的分布与大气环流、洋流、太阳辐射的关系:三、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温度高为北半球;1月份温度高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气温判读热量带):(1)最冷月气温>150C 热带(雨林、草原、沙漠、季风)气候 (2)最冷月气温在0—15度之间 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气温<00C 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或降水的季节分配判读气候类型): (1)热带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夏半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多雨(2)亚热带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雨型(3)温带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例1:(2010·广东文综)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 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 .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反思归纳】1.判定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的依据:6、7、8月份气温较高说明是____半球,12、1、2月气温较高说明是____半球。

2.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弯曲程度与气温年较差的关系:整条曲线的弯曲状况反映了全年气温变化的幅度,弯曲越大,说明各月气温变化越______,气温年较差______。

3.分析降水分配状况的方法:观察各月降水柱的长度,结合各月对应的气温与月份,可判定所属的降雨类型(即________型、________型、________型和________型),进而确定气候类型。

计算各月降水柱高度之和,可知__________数值。

二、点状折线图例2:下图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下列国家中,具有该图所示气候类型的是()A .中国B .美国C .印度D .巴西 【反思归纳】1.点状折线图判读方法:横、纵坐标分别代表气温和降水量,在图中用点表示月份。

判读时先从图中读出每一个点对应的______坐标和________坐标,即为该月份的________________,然后选取________月和______月对应的点进行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2.点状折线图中的点分布集中或分散与气候的关系: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越集中,气温年较差越__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越______。

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越分散,气温年较差越____,降水的季节分配越________。

三、气温降水变率范围图例3: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 .①②⑥B .②④⑤C .④⑥⑦D .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 .温带草原带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苔原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反思归纳】1.气温降水变率范围图判读方法: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图注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示气温和降水量的__________进行思考。

判读时要分析纵向或横向的________点、________点以及它们的__________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特点,然后再进行气候类型的判定。

2.气温降水变率范围与气候的关系: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纵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__就越大。

某种气候类型范围的横向变化幅度越大,表示该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差别越大(即降水季节分配越不均匀)。

四、气温降水玫瑰图例4:下图表示临太平洋某地气温与降水量逐月分配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所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

(2)简述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反思归纳】1.气温降水玫瑰图表示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方法:玫瑰图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

图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各月的________________,据图可读出每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

2.判读玫瑰图的技巧:明确坐标中心点的数值为0,离中心点越远,气温或降水的数值就越____;注意月份的排列以及气温、降水单位的标注;选取____月和____月的气温、降水数值来进行分析判断。

五、气温降水单元格图例5:读“a、b 、c 三地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图中a 地气候类型为( )A .温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气候类型受两种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B.b地气候类型最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c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地区D.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b、a【反思归纳】1.气温降水单元格图特点:上、下坐标轴或左、右坐标轴对应的________是统一的,用四个坐标分别表示1月和7月的________和________,然后按一定间隔将坐标图分隔成方格状,用阴影方格表示某地1月和7月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2.气温降水单元格图的判读技巧:分析气候特点时要按“先______轴,后______轴”方式进行。

【典型例题】一、选择题(2011·江门质检)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2题。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2.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2011·吉林省十校联考)第十六届亚运会2010年在中国广州举行,开幕时间为2010年11月12日。

据此回答3~4题。

3.右图中符合广州气候特点的是( )4.广州亚运会选择在11月份举办,从气象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广州11月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B.广州11月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C.广州11月份严寒干燥,雷雨天气少D.广州11月份温和多雨,气候宜人读“气候要素材料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B.乙图与图2反映的气候类型相同C.丙图气候类型在非洲和南美洲均无分布D.丁图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6.图2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水果有( )A.苹果、梨 B.猕猴桃、柠檬C.葡萄、柑橘 D.哈密瓜、荔枝7.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图”,其气候类型最可能为()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2009·江苏地理)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8~9题。

8.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9.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10.(2009·重庆文综)读图,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11.下图所示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关于该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盛行西南风B.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适宜发展橡胶种植业(2011·绵阳模拟)下图为“某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13.N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二、综合题14.图1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2)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图,回答问题。

(1)甲为________气候,能否判断甲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2)乙为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气候类型的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什么?(3)丙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但这种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的某些地方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______(填“东”或“西”)岸,例如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 _____,非洲的__________ ______,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______________。

教案03答案专题突破区例1 C [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