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2)》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计划

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3次。

第一学段安排了1次,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

第二学段安排了2次,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本单元是第二次学习“图形的运动”,主要内容有轴对称、平移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运动经验,描述或画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单元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三、单元教学策略:(一)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核心问题。

教科书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关注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有数学知识的认识深化,更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教学时要全面分析教科书,重视教科书的修改变化,确定好教学目标,把握核心问题,落实课标核心理念,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

(二)设计活动,重视数学思考。

教科书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填一填等操作活动,而且还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图形,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绘制直线的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3.能够解决问题中有关图形变化的具体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2.绘制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解决问题中的具体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想象图形做不同的动作,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学习平移
1.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平移操作。

3.练习平移的相关题目。

3. 学习旋转
1.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旋转操作。

3.练习旋转的相关题目。

4. 学习翻折
1.讲解图形的翻折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翻折操作。

3.练习翻折的相关题目。

5. 综合练习
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将平移、旋转、翻折运动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在纸上绘制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计
算每次的移动距离和角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运动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拓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单元备课教习内容:轴对称和平移●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要求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的运动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剪刀;4.作图工具●授课时数4课时第1课时轴对称●明确学习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

●厘清学习目标1.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找出其对称轴。

2.通过画、剪、观察、想像、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现美和创造数学之美。

●教学重难点探索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具准备主题图、剪刀、画图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启发明确目标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图形,出示82页主题图,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吗?每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你有什么发现?轴对称图形里面还蕴藏着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图。

●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出示例1(方格子上的松树图),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探究,集体汇报。

轴对称图形左右两边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3.师:你找到几组距离相等的对应点?4.轴对称图形上有多少组这样的对应点?(无数)5.应用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变式练习检测目标1.84面第1题,剪下附页上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平移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例4二、《图形的运动(二)》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做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三、课标解读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运动现象,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图形的运动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变化的图形运动;另一种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图形运动。

第二学段中,图形的运动的课程内容及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会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在第一、二学段,方格纸是学生认识图形运动很好的平台,利用它可以准确地描述图形的位置,定量刻画图形的运动,这样的描述和刻画又能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只要求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以及图形绕着一点旋转90度,不要求图形沿其他方向平移或绕着一点旋转任意角度。

两个学段的要求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相应地,关于图形的运动(二)的具体编排,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按以下三个层次加以编排:(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四年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图形运动》二教学设计

四年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图形运动》二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聚焦空间观念《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下面是我对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史宁中教授提出:数学课堂应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帮助积累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基于大概念下核心素养的落实,我将从单元学习主题、单元内容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活动、单元评价活动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单元学习主题从数学学科四大领域看:《图形的运动》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内容,要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模型思想、空间观念。

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主要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视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本单元确立的学习主题是:“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图形运动,发展空间观念”。

二、单元内容分析我们首先(一)走进教材1.整体知识架构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第一学段安排了一次,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侧重于感受现象。

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学习,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本册是第二次学习,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

针对本单元的4道例题的特点,将它们整合为两个板块,分别是“轴对称”和“平移”。

2.教材编排特点(1)凸显《课程标准(2011)》的理念。

新修订的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以下变化:①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时,突出了对称点到对称图形的距离相等,同时巩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

②在习题中增加了对称轴是斜置的情况,使学生加深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③增加了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

编排上的这些变化,关注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更加清晰,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提供了学习素材,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图形》 教案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图形》  教案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2).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用你自己的话写一写。

(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出轴对称图形即可)3)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情况如下:习题1:图形正确人数百分比错误人数百分比正方形35 97% 1 3%等腰梯形30 83% 6 17%直角三角形35 97% 1 3%正六边形34 94% 2 6%平行四边形20 56% 16 44%等边三角形29 81% 7 19%扇形24 67% 12 33%四边形26 72% 10 28%五角星28 78% 8 22%长方形34 94% 2 6% 通过调研发现对于大部分平面图形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进行判断,学生对于题目中的扇形和不规则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错误率较高,其中平行四边形出现错误最多。

结合学生出现错误最多的图形,对四位学生进行了访谈。

正确一部分数错两部分都数错完全错误人数23 6 5 2百分64% 17% 14% 5%率通过课后访谈发现学生虽然能够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但是对于如何画出来的并不是像教师预想的那样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特征,而是通过数对称轴左边一条斜线所占方格的数量和方向来判断对称轴右边对应的斜线所需要的方格数量和方向来画,并没有利用本课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特征来解决问题,其实孩子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一旦脱离了方格纸这种方法就很容易出现错误,而利用轴对称图形特征就很容易在脱离方格纸的情况下完成轴对称图形另一半,这就间接说明了轴对称图形特征的重要性。

三道前测习题中前两题了解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及学生思维过程,第三题为了了解学生在以后知识经验基础上对轴对称图形特征本质是否了解。

通过对三道题的分析,我发现了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着重从“对称轴的认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情况区分、利用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这些方面来展开教学。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教学设计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想一想:怎样画又快又好?
归纳小结:
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如果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找,找出端点。
2、定,确定对称点。
3、连,顺次连接对称点
2填空
(1)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①这幅图对称吗?
②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根据问题,同桌合作探究
1、数一数,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 )格,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 )格?
2、图中还有其他相对的点吗?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点A与点A‘互为对称点,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轴称》教学设计
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材P82图形运动(二) 轴对称(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确定对称点的位置,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轴对称的美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对称轴。圆形有( )对称轴。
(3)宋体的汉字“王”、“中”、“田”等都是轴对称图形,再写出3个这样的字( )、( )、( )。
3. 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
四、课堂小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一、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二)P82——P89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四、单元教学安排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第1课时轴对称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1 轴对称》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1 轴对称》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7-1 轴对称》教案 (2)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

2.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3.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介绍,引发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

2.进行实际图形的绘制和判断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注重学生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探讨问题,共同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判断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1.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多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轴对称判断。

三、教学准备1.教学视频关于轴对称的展示。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练习册和绘图工具。

4.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5分钟)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轴对称的概念。

2.观看教学视频:展示轴对称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理论学习(20分钟)1.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题目。

2.学生回答问题:请学生通过画图来说明轴对称,操练判断图形对称性。

第三部分:实践练习(3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不规则图形,请学生判断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2.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互相交流思路,找出答案。

第四部分:梳理总结(10分钟)1.收集学生答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答疑惑。

2.总结课堂要点,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册上关于轴对称的习题。

2.继续练习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轴对称相关内容。

以上为《7-1 轴对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说课稿

《轴对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轴对称》这堂课是人教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知道了轴对称的特点,本课将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这部分知识主要是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对称轴的画法和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方面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一点,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的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第二点,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点,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反思的意识。

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说教法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性质,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创造轴对称图形。

我们将讨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何找到对称轴,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定义轴对称图形,并识别给定图形的对称轴。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教学难点1. 对称轴的确定及其在图形中的位置。

2. 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好的轴对称图形示例。

- 白纸、彩笔、剪刀、直尺和圆规。

- 轴对称图形模型或软件。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剪纸艺术,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新授: 使用教具展示对称轴,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3. 互动探究: 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工具制作轴对称图形,探讨对称轴的位置和作用。

4.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应用。

5.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强调对称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实例。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对称轴,并标注关键点。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包括识别轴对称图形、绘制对称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理解程度。

针对学生的难点,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不仅传授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人教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上的障碍或操作上的困难,这些难点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和详细解释,以确保学生能够克服困难,掌握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轴对称和平移、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步认识图形的输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习找出对称轴和在方格纸上两出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两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半的活动,加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究新知识再让学生通过画画數数填-填等活动认识到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明确平移的特征:面后通过运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

教材中不仅设计了看看画面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椎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等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有了定的知识基础。

2.图形的运动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些简单的现象,学生在平时都对此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基本具备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思维活动探究新的知识。

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图形运动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感知图形运动的现象和特征,并积极体验观察,想象、推理和分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的运动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和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法与学法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认识和探究出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2)》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2)》教学设计

《图形运动(二) 轴对称(例2)》的教学设计内容:图形运动(二) 轴对称(例2)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2、数学思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问题解决: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提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什么?二、新课讲授出示课本例题1.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画一下,看能否画出轴对称图形。

2.学生画完,同位的两名互相对照一下,看画的图形是不是一样。

3.教师在每一小组中抽查一些学生,看他们画得如何,然后请画得好的同学说说画的方法,教师作简单小结。

4.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归纳总结:①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②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④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二十第4、6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说说画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轴对称(2)方格纸上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教学目标使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教学目标使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

重点: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条;剪刀、方格纸、尺子;各种三角形、各种四边形、五角星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谁能说说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谁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的物体?3、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各种图形,不妨来玩一玩。

你们会怎么玩?(学生各自选择图形折纸,先把这些图形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地撕下一块)。

同学们仔细瞧了,如果我们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看一看这些图形大小怎么样?一样还是不一样?形状呢?开始!(看来咱们这一班同学还真会玩)但是,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共同的地方呀?想象一下,我们把这三个图形把他沿着他原来的方向对折,想一想,折痕的两侧是不是完全的重合啊?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看清楚了吗?在自己的作品上也画上一条对称轴。

像这样,沿着一条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可以完全重合的图形。

我们叫做——?4、课件出示课本82页的彩图,动手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如果沿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组织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是沿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

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称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它的对称点吗?学生完成后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运动(二) 轴对称(例2)》的教学设计
内容:图形运动(二) 轴对称(例2)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2、数学思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问题解决: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提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例题
1.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画一下,看能否画出轴对称图形。

2.学生画完,同位的两名互相对照一下,看画的图形是不是一样。

3.教师在每一小组中抽查一些学生,看他们画得如何,然后请画得好的同学说说画的方法,教师作简单小结。

4.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归纳总结:
①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②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④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

2、练习二十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说说画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轴对称(2)
方格纸上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