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精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来写字。
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
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欣赏图片,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的发明。
(1)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龟甲、兽骨)(2)“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青铜器)(3)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书写材料?(竹简、丝帛)(4)课件演示:兽骨、龟甲一青铜器一竹、帛一纸讲解: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
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
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书。
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
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对造纸术的研究。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已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
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他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
提问:当时蔡伦用哪些原料来造纸?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
(用课件展示造纸原料)讲解: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制造成本,造出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通过层层设问,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思考回答中火的知识,提高能力。
也逐渐普遍起来了。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
纸最初传人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人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教案
2019-202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教学设计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流传文化的作用;叙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知识线索: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张出现从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资料有什么弊端?(竹木简太粗笨,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可以大批使用。
)3、什么期间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4、东汉时,谁总结古人经验,改良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升?(宦官蔡伦)5、造纸术发明的伟粗心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益于人类文化的流传,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在总结古人经验的基础上,联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剖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系统的创始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代称为“医圣” 。
2、华佗: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善于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浑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壮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期间家乡: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 )人职业:史学家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 年的史事。
鲁迅先生评论《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办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汲取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仙人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域还有张陵创办的五斗米道,人们只需出五斗米,就能够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学目标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收集整理汉墓的考古成果,了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教材分析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者是由小学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中的古代文化史尤其感兴趣,通过对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明显增强,但他们对一些复杂的历史史实理解上有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以激趣入手,以形象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本课学习。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
难点科技与文化的兴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教学资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6月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XX年6月版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XX年5月版傅举有:《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浙江文艺出版社XX 年7月第1版良渚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浙江摄影出版社XX年12月第1版张道一:《徐州画像石》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译林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王娟:《汉代画像石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文物出版社XX年10月第1版杨孝军、郝利荣:《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文物》杂志XX年第2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秦汉史》中华书局XX年1月北京第1版萧然:《大汉帝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引用中国著名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先生的话导入本学生阅读课文,自学本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学、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
教材通过具体的史实,展示了两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研究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如播放一段古代农业生产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我国古代,农业是如何发展的?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学、医学、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关注重要人物和事件。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技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强。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认识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文化、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深入剖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4.互动交流: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新闻报道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汉时期会出现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局面?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两汉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医药、天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
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产生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如造纸术的发明、中医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宗教思想。
要思考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首先要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
同时要联系春秋战国和秦朝的科技文化、注意文化的继承性。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通过教材材料研读,初步了解纪年法的运用。
观看教材造纸工艺流程图,能够说出造纸的流程。
通过与造纸前书写材料的比较,理解“蔡侯纸”的优点,并进而分析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树立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重点)目标3: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包括教材中相关史事),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目标4:搜集司马迁生平事迹材料并阅读教材,记住《史记》的体例、内容、地位。
体会《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点)目标5: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影响。
观察佛教东传路线图,培养时空观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含反思)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识线索:一、造纸术的发明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职业:医学家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民族:汉族生活时代:东汉末年职业:医学家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历史巨著《史记》作者:司马迁民族:汉族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职业:史学家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两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旨在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繁荣和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与前后时期进行联系和对比。
四. 教学重难点1.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
2.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3.对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进行评价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的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和教学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汉时期的地理和政治情况。
3.教师准备一些历史道具和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两汉时期的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两汉时期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资料,呈现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猿鸟
医学体操“五禽戏”
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鹤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
五禽戏
观看司马迁写《史记》过程的视频
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第一,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条件。
第二,司马迁的史学家传提供了家庭条件。
第三,丰富的知识和个人经历。
第四,司马迁有远大的理想和进取精神。
第五,顽强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精神。
关于《史记》
1.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指本纪:按年代计述帝王的传记及国家大事,为全书之纲;
“传”指列传:以传记的方式记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隐士、说客等各类人物。
“世家”:叙述秦以前各地方政权和诸侯王的历史事迹;
“表”:按世代或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书”:对古代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等进行专门记载和论述。
《史记》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评价
史学价值: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5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两汉时期的具体科技和文化成就认识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多依赖于记忆,对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事例为例,分析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课堂授课提供支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课教案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1.讲述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2.知道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及其各自的医学成就。
3.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围及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5.通过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教学难点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道教与佛教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材料式导入)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导入2:(情境式导入)同学们,请看纪录片“司马迁与《史记》”。
你知道司马迁生活在哪一朝代吗?他是如何完成史学巨著《史记》的?《史记》具有怎样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后人又是如何评价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课堂探究板块一造纸术的发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原因。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3)蔡伦造纸工艺的原料和特点分别是什么?(4)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北宋陈槱正确。
蔡伦是改进造纸术而不是发明。
(2)西汉时期。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不足: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程标准: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在秦汉时期,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推动了科技、文学、宗教的发展,反过来文化、科技的发展又促进了国家的进步。
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许多历史人物贡献等常识性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属于时代性总结,对一个时期的史学、医学、宗教、科技的系统性总结。
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老师的设计,去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领会司马迁著史的宗旨。
通过改进造纸术、发明麻沸散,著有《伤寒杂病论》,了解蔡伦、华佗、张仲景的历史贡献。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预习1、在纸问世之前,人们甲骨、简帛作为书写材料,或者将文字铸造在青铜器上形成金文。
西汉时期,人们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人们广泛书写的材料,便利文化传播。
2、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张仲景被后世成为医圣。
东汉末年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并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华佗模仿熊、虎、猿、鸟、鹿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⑵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⑴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⑵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生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⑵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⑶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实求真的学风,注重学习和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㈠、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展示材料两汉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名称的由来,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以及今天的版图等等。
除此以外,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㈡、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科技篇——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1、自主学习、建构知识①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②东汉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教师质疑:你知道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世界各地各有哪些书写材料吗?它们各有哪些不足?学生小组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播放视频《中国早期书写材料》。
师生共同归纳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
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造纸术的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造纸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及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科技与文化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1 甘肃天水汉墓出土了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蔡侯纸”。
二.张仲景和华佗对医学上有哪些贡献?1.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2.东汉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三.历史巨著《史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史记》叙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两三千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
四.道教和佛教的起源?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最新编辑教材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1.材料展示:
材料: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范晔《后汉书》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
提示: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教师过渡: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4.材料展示:“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5.问题思考:
(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提示:蔡侯纸.
(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提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6.图片展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7.教师讲述:《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材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8.图片展示:蔡伦;;
9.教师补充:蔡伦,东汉和帝时任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尚方令,负责建造宝剑和其他器械.他于105年采用新技术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耐用的纸.汉和帝封他为“龙亭侯”,人们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
10.造纸术的传播: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
1.图片展示: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2.教师讲述: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我国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他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图片展示:华佗;;
4.教师强调: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
目标导学三:历史巨著《史记》
1.图片展示:司马迁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的著书过程,理解《史记》的重要贡献和文学地位分别是什么?
提示:《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3.教师提问:从司马迁的著书过程可以看出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意志坚强.
目标导学四:道教和佛教;;
1.图片展示:《青城山》
2.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思考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是谁?道教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道教起源于我国.时间是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角、张陵.
道教的兴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渴望解脱,张角、张陵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宣传平均思想,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民众的信奉.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2)阅读教材,思考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提示: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3)佛教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提示: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马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那种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作为一位当代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教学的重点,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教师讲述等形式,突破了本课重点.为了突破难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分析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领域取得新成就的原因,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整节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