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韵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译文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刘禹锡,中唐诗人。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
《石头城》(刘禹锡)评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评析: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
其前有小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即金陵,今南京),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即和州,今安徽和县)守,跂而望之。
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歘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尔。
”由序可知:这首《石头城》,及《乌衣巷》、《台城》等《金陵五题》作于长庆四年(824)至宝历二年(826)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期间,时禹锡并未到过金陵,是一组神思遐想、心向往之的悬拟之作。
这首诗写繁华故国的荒芜,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
诗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了一幅悲凉萧瑟的景象:环绕着石头城周遭的群山依然如故,可石头城却空空如也。
起句点明“故国”,见今昔之殊。
石头城本为楚威王所筑金陵邑。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孙权重筑此城,取名石头城。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统治者,相继建都金陵,那时的石头城,虎踞龙盘,黄旗紫气,物华天宝,纸醉金迷,何等奢侈、繁华!然而,这一切有如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自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以来,此城久已废弃,如今陪伴着石头古城的,只有周遭那沉寂的群山。
石头城,这六朝时代政治社会的神经中枢,江南上层统治者权势的象征,昔日的神韵与风采哪里去了?俱往矣!它已不再具有诱使上流社会决策人物风云际会于此的魅力。
次句续出“空城”,益增盛衰之感。
当今这一座空城,除江潮而外,很少有问津者。
六朝时,江流紧迫山麓,城负山面江,南临淮口,当交通要冲,为建康军事重镇。
那时江涛拍城,城中是以怎样的繁响应答!而如今,江潮虽然还按时来光顾这座空城,但拍打几下之后,亦觉兴味索然,无精打采地退走了。
石头城的荒芜连无情的潮水都深感寂寞了,其荒芜到了何种程度,还不十分容易体会出来么? “潮打空城寂寞回”,非仅是日复一日的潮水的寂寞,亦是作者的寂寞,读者的寂寞,历史的寂寞,而首先则是石头城本身的寂寞。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诗中采用了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的艺术手 法,在写景色的时候又兼用拟人的修辞。
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愤的氛围之中。 山川明月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 有。
这冷落荒凉的景象,寄寓着作者对唐朝国 运衰微和人生凄凉的感叹,暗藏了他对时政 治的抨击。
【拓展】《石头城》和《蜀相》的比较
相同点:《蜀相》和《石头城》都有大量景物 描写,而且都在景物描写中渗入感情。《蜀相》 第二联一个“自”一个“空”,写出了诸葛墓 的荒凉,也表达了杜甫心中的凄凉;《石头城》 的前两句用“故”和“空”二字表现山河依旧, 繁华不再的景象,三四句则让月作见证,强化 昔盛今衰的印象。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 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 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 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 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 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 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 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 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 钧,撼人心魄。
“诗豪”
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意象——意境赏析
“这首诗借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 寄托国运衰微的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头城——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富贵,而今没落荒凉 沉寂的群山,冰凉的潮水,凄清的月色 在——回——还过 山水明月依旧,而昔日的繁华不再。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头城》赏析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少时曾随⽗亲在苏州⽣活,后来⼜回到长安和洛阳,作为学霸中的学霸,21岁就在长安⾦榜题名,并很快成为明⽇之星,供职于御史台,与韩愈、柳宗元、⽩居易是同事。
⽽正是因为才华出众,被皇帝的⽼师王叔⽂看中选为改⾰派先锋,没想到王叔⽂改⾰失败,不仅皇帝被迫让位,王叔⽂⾝死,刘禹锡和柳宗元也名列“⼆王⼋司马”,被贬偏远地区,长达数⼗年之久。
这也并⾮全是坏事,刘禹锡和柳宗元把⽂化的⽕种撒播到南⽅,个⼈的修为也不断提⾼,前者写出了千古名诗《乌⾐巷》、千古名篇《陋室铭》,被称为诗豪;后者留下了《捕蛇者说》,名列唐宋⼋⼤家。
《乌⾐巷》后⼈都⾮常熟悉,写的是南京乌⾐巷的情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巷⼝⼣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但很多⼈不熟悉的是,《乌⾐巷》只是刘禹锡组诗《⾦陵五题·并序》中的第⼆⾸,除此之外还有四⾸。
并且刘禹锡为这组诗还写了序,交代了写作背景:余少为江南客,⽽未游秣陵,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守,跂⽽望之。
适有客以《⾦陵五题》相⽰,逌尔⽣思,欻然有得。
他⽇友⼈⽩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不复措词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
意思是,刘禹锡从⼩就在江南长⼤,但是从来没去过南京(秣陵在今天的南京江宁区),感到很遗憾。
后来(824年)到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称历阳,在今天的马鞍⼭,常常踮起脚跟南望,还是没去成。
这时候有客⼈写了《⾦陵五题》给我看,⼀声长叹(逌尔,叹息状),忽然有些感触,就写了这五⾸诗。
后来,好朋友⽩居易写诗写到没灵感,看到这组诗,看了⼜看,直夸我“潮打空城寂寞回”写得好,说这句诗以后的⼈都很难超越。
我觉得,剩下四⾸虽然⽐不上第⼀⾸,但也还不错,也配得上⽩居易的赞美,哈哈。
从序⾔来看,刘禹锡实在是够狂,⽩居易稍微⼀夸他,他就飘飘然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和⽩居易都认为第⼀⾸写得好,但是第⼆⾸却流传更⼴、更受欢迎。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刘禹锡《石头城》表达怎样的感慨呢?刘禹锡创作这首诗句的时候,正是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时候。
石头城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全文翻译: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石头城全文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
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
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
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全诗翻译及赏析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石头城》刘禹锡唐诗鉴赏
《石头城》刘禹锡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原文】石头城1山围故国2周遭3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4东边旧时5月,夜深还过女墙6来。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白话译文】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创作背景】该诗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此城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
六朝统治者都视之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当作南京的代称,到唐代已经荒废。
在南京建都的六朝国祚都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金陵五题·石头城刘禹锡(唐代)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组诗中的第一首。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石头城》课文赏析
《石头城》课文赏析《石头城》是一首描写南京古城风貌的诗歌,诗人刘禹锡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生动地展现了这座古城的沧桑与历史。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主要从历史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展开。
一、历史背景《石头城》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
诗人看到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如今满目疮痍,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石头城沧桑变化的诗篇。
二、主题思想《石头城》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感慨。
三、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石头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了城市的沧桑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3.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四、语言特色《石头城》的语言简练明快,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
诗人通过运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准确地描绘了石头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人物形象《石头城》中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出现,但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败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变迁。
六、情感表达《石头城》的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
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着凄凉与忧伤,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七、社会意义《石头城》作为一首描绘城市衰败的诗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也揭示了城市发展与衰败的必然规律。
石头城赏析
石头城赏析
原文如下: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如下: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石头城》是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首先,诗人以群山、江潮、明月等自然意象,烘托出石头城的荒凉没落。
这种以景抒情的写法,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充分的表达,同时也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无情。
其次,诗人通过对故国、空城、女墙等人文意象的运用,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变迁和沧桑。
这些意象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的存在本
身就充满了历史的意味。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场景,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繁华和现在的衰败。
最后,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描绘石头城的兴衰变迁,表达了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认识。
诗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曾经的繁华和辉煌都将成为过去,而人们所能做的,只是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面对未来。
总的来说,《石头城》是一首怀古诗中的佳作,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石头城的历史沧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无情,更让人们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古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翻译赏析
古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翻译赏析《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其古诗全文如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前言】《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写于826年,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
【翻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鉴赏】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
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石头城刘禹锡翻译刘禹锡《石头城》表达怎样的感慨呢?刘禹锡创作这首诗句的时候,正是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时候。
石头城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全文翻译: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
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然是旧时的明月,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
石头城全文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
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
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
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石头城注释译文
石头城注释译文
《石头城》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注释:
- 故国:故都,指金陵城(今南京市)。
- 周遭:环绕。
-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 淮水:秦淮河。
-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墙。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意思_全诗赏析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赏析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原文】: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前面两句写江山如旧,而今城已荒废。
视角是横向的,由周围的山到周围的水。
接着写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
诗人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
”“旧时月”即六朝时期的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原文】: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 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 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 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 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 《石头城》 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 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 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 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
1/6
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 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 《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 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 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 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空城”即现在已经成为荒 凉的石头城。
“空”即人烟稀少,或者已经没人。
这里的“空”就有王维 写的“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中“空”的意思。
“潮打空城”是因为石 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 江潮拍打石墙。
“寂寞”往往用来形容冷清孤单的人生活 处境。
这里用来描写水,显然是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空城失去昔日繁华景象 而萧条状况。
“回”江水来回 (拍打空城) 。
这句意思是说, 潮水拍打着“空城”, 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
这里,诗人通过对江水寂寞的 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前面两句写江山如旧,而今城已荒废。
视角是横向的,由周围的山到周围的 水。
接着写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
诗人写道:“淮水东边旧时 月。
”“旧时月”即六朝时期的月。
“淮水”即横贯石头城的秦淮河。
杜牧在 《秦 淮河》中写道:“烟笼寒月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
”这就描写出了当时王公贵族们还在醉生梦死, 彻夜笙歌、 纸醉金迷、 欢乐无尽情景。
诗人说“旧时月”即见证过“繁华景象”的月亮, 而今依旧从秦 淮河东边升起, 来照着这座“空城”。
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 《把酒问月》)的审美效果。
是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都城却不是原 来繁华的都城。
月亮用见证了沧桑历史,诗人借此寄托了心思。
然而,历史终将 过去,昔日的辉煌而今已经是萧条,诗人的伤感之绪油然而生。
最后诗人承上写道: “夜深还过女墙来。
”“女墙”即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 小墙。
这里代之城墙。
意思说或,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月光还是照过空城的城墙, 照在这昔日繁华的石头城。
也就是说, 不因为现在已经成了空城而月光照就不照 在城墙上,就不照在这石头城上。
月光依旧,城空萧条,到处一片寂静。
其中, 一个“还”(“仍然”或者“仍旧”之意)很妙,不但把月光拟人化,赋予其人 的情感,而且也更好地暗示了石头城昔日夜晚繁华,今日的萧条清冷,真有物是
2/6
人非事事休之感。
在艺术上,首先,含蓄蕴藉,寓意深刻。
可以说,诗人不只是在发思古之幽 情,而是有“引古惜兴亡”之意,暗示了中唐时期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现状。
可以说,诗人慨叹六朝之兴亡,以警示当今统 治者。
其次,情景结合,情融于景。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 上句句抒情。
诗人通过山、水、明月和城墙等意象,描绘出荒凉凄凉的景象,表 明了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