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行》复习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重点字词解释陈太与友期.(约定)行。
期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到),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同“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与人期行,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下车引.(拉,牵拉)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句子翻译1. 陈太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却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离开。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不到,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8.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四、词类活用期日中(名词用作动词,约定)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五、古今异义词期:古义: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委:古义: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引: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导。
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注意,照管。
六、文言句式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第8-2课 陈太丘与友期行 知识梳理与练习
8.2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梳理一、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二、文言文特殊句式1.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似所何)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2、通假字(1)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2)词类活用。
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2.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3.下面是对文章《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情怀。
B.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赞美了母爱的艰辛和伟大,用平静内敛的文字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也流露出自责和悔恨。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南朝宋,刘义庆,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二、主要内容: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为进行批评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
2、层意:第一层:友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经离开。
第二层:友得知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太丘:汉朝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
长,掌管。
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三、字词积累及运用:1、关键实词:与:和、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放弃、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2、关键虚词:乃:才。
便:于是、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通假字:不,通“否”。
例句:“尊君在不?”古今异义:去,离开。
例句:“去后乃至。
”4、翻译方法: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年——年龄;待——等待;信——信用;惭——惭愧;入——进入。
补充成分省略:(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逐字翻译,落实到每个实词:与人期行——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
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 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 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 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 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 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 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 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 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 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文中“君”“尊君”“家君”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 “您”.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你寻我找:
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 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④寡人 ⑦令郎 ②卑职 ⑤令尊 ⑧陛下 ③老朽 ⑥足下 ⑨麾下
六.课外阅读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 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 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 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 之。 1.解释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 太丘)去后(友)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元方 )答曰:“( 君 不?”( 家君 )待君久( ) 尊君 ) 不至,( 家君)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 尊君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君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君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 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其他同上。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期行]约定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
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哉(zāi)三、通假字:尊君在不:(fǒu)同否,表疑问四、用原文回答:(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
(2)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3)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下车引之。
五、问答题:1、层次结构: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2、第一部分共有 1 道问答题:(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不再等候就走了,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约好正午,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
3、第二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1)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2)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陈太丘1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去后乃5至。
元方6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8。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9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10之。
元方入门不顾11。
注释:1、〔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颖(yǐ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3、〔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5、〔乃〕才。
6、〔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用在句末表疑问。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9、〔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牵拉。
11、〔顾〕回头看。
阅读导引《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一、重点字词句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用在句末表疑问。
2、词类活用元方时.年七岁:时,名词作状语,在当时。
友人惭.: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惭愧。
3、特殊句式:本文中运用了较多的省略句,请根据文意,将文中句子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请根据注释与重点字词句的内容,翻译文中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教师版)《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梳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
主要记载汉未至东__________。
本文与《く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中《》篇二、给加点字注音:舍去( ) 尊君在不( )非人哉( )三、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君与家君/期日中③元方门不顾四、重点字词翻译○1与友期行(期:)○2期日中(日中:)○3舍去(舍:。
去:)○4去后乃至(乃:。
)○5外戏(戏:。
)○6尊君在不(尊君:。
不:。
)○7相委而去(相:。
委:。
)○8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9则是无信(则:。
信:。
)○10下车引之(引:。
)○11元方入门不顾(顾:。
)五、字词分类归纳(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二)一词多义1.之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下车引之( )2.否○1尊君在不()○2日中不至()3.而:①俄而雪骤( )②相委而去( )(三)古今异义①太丘舍去:(古义: ; 今义: 。
)②与人期行:(古义: ; 今义: 。
)(四)词类活用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友人惭( )【省略句】去后乃至。
六、重点句子翻译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客元方:“尊君在不?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礻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问题梳理: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描写。
2.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答:3.陈太丘的友人的性格特点如何?答: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6.谈谈你对“君”“家君”“尊君”的理解7.辦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1敝人○2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8.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答案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陈太丘与友期》文学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文学常识简介: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重点字词:陈太丘,县名。
与:和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舍,丢下,舍弃;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时年:这年。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不,通“否”,意为否。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放弃,抛弃。
君:您。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引:拉,这里指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信用。
礼:礼貌。
重点问题: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与“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解答:第一问是常识性的。
掌握这类常识,读文言文不至于弄错人称。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犹今“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称,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观点一:不失礼因为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责备;而且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于千里之外。
观点二:失礼因为友人当时以觉惭愧,要下车表示友好,既然他能知错就改,我们也应当宽宏大量。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解答:“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知识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词
1.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2.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3.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二、通假字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三、一词多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看)
2、信:
则是无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四、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4、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5、戏:玩耍。
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
词。
表询问。
7、非人哉:简直不是人啊。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1、顾:回头看。
语文课文笔记整理-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考试宝典整理一、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内容主要记录汉末和魏晋名士的逸闻趣事和玄言清谈。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420 – 581年)刘宋宗室临安王刘义庆(403 –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望梅止渴、口若悬河等等。
2、陈太丘,即陈寔,其曾任太丘长。
太丘为地名,古人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二、词语解释1、期:一词多义,在“期行”中为动词,指“约会”;在“期日中”中为名词,指“约定时间”。
2、日中:正午3、过中不至:过,超过;中,指正午;至,到达4、舍去:舍,放弃;去,离开。
不再等待而离开了5、时年七岁:时,当时;年,年龄6、(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去,离开;乃,才;至,到达7、(于)门外戏:戏,嬉戏,玩耍8、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9、不:通假字,通“否”10、(家君)待君久不至:待,等待;君,对对方的尊称(您)11、哉:语气词,“啊”12、相委而去:相,动作,偏指一方;委,抛弃,丢弃13、则是无信:则,就;信:守信用,讲信用14、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指代元方15、入门不顾:顾,回头看,拜访三、句子翻译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
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
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
”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
”友人很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
《陈太丘与友期》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南朝宋,刘义庆,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志人小说”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应了魏晋时代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糊口容貌。
二、主要内容: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动进行批判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
2、层意:第一层:友过了商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离开。
第二层:友得悉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太丘:汉代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
长,掌管。
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看重许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不讲信誉,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应了他的机智和思惟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应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三、字词累积及应用:1、症结实词:与:和、同。
期:约会、商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抛却、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抛却、遗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2、症结虚词:乃:才。
便:因而、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通假字:不,通“否”。
例句:“尊君在不?”古今异义:去,离开。
例句:“去后甚至。
”4、翻译法子: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年——春秋;待——等待;信——信誉;惭——惭愧;入——进入。
补充成份省略:(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甚至。
逐字翻译,落实到每一个实词:与人期行——和他人商定时间一块儿走。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一、会背课下注释。
1、期.行2、期日中..3、舍去.4、乃.至5、尊君在不.6、相委.而去7、家君8、尊君9、君10、引11、顾二、会翻译课文。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3、客问元方:“尊君在不?”译:4、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三、知识点总结。
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陈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他父亲的友人为什么感到惭?(可用原文语句回答)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你从主人公的言谈中得到什么启示?)5、你认为陈元芳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6、请你举出几个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陈太丘与友期加点字解释和译文
(2)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3)之:他,代陈元方。 那位朋友听了感到很惭愧,忙下车前来拉元方。
9、元方入门不顾。 (1)入:进入
(2)顾:回头看。
元方径直走进家门,不再回头看来客一眼。
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家君:家父。 (2)至:到。 (3)则:那么,就 。 (4)无信:没有信用。 (5)信:信用。
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正午时分您没有到, 就是没有信用;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8、友人惭,下车引之。 (1)惭:惭愧。
陈太丘与友期
二、积累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1)期行:约定时间一同出行。 (2)期:约会,约定时间。 (3)日中:正午时分。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一同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至:到。 (2)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 (3)舍:舍弃。 (4)去:离开。 (5)乃:才。
(朋友)过了正午时分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 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1)时年:当时的年龄。 (2)时:当时。 (3)戏,玩耍。
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1)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2)不:通“否”。
来客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
5、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 ”
(1)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2)去:离开。 (元方)回答说:“(家父)等待您很久而您却没有到, 已经离开了。”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陈太丘是我认识的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他的知识点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
与他交谈,常常能够从他那里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以下是我和陈太丘交流时所了解到的一些知识点。
首先,陈太丘对历史非常熟悉。
他能够讲述中国古代历史中各个朝代的兴衰和重大事件,令人叹为观止。
他告诉我,中国古代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从大禹治水开始,到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唐朝的盛世等等,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比如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战略家诸葛亮,以及宋朝的文化瑰宝《梦溪笔谈》等。
除了历史,陈太丘对文学也非常熟悉。
他能够引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并解读其中深层的含义。
他告诉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包括《论语》、《诗经》、《红楼梦》等等。
他解释了其中一些文学作品的意义,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陈太丘还对自然科学有着广泛的了解。
他可以谈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他告诉我,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而化学则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转化等。
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关于生物学的知识,例如人类的进化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他的解释非常详细,让我对这些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陈太丘还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可以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
他告诉我,艺术是一种抒发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作者的感受。
他向我推荐了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巴洛克时期的巴赫。
他还分享了一些关于艺术创作的技巧和经验,令我受益匪浅。
陈太丘的知识点丰富而广泛,几乎触及了各个领域。
他对历史、文学、科学和艺术的了解让我大开眼界。
与他的交流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也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
他的知识点让我明白,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和精彩,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归纳及练习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刘义庆(403—444),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二、词语解释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时年:那年。
6.戏:玩耍。
7.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9.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0.惭:感到惭愧。
11.引:拉,牵拉。
12.顾:回头看。
三、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3.待君久不至,已去。
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5.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问题探究1.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答: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2.“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答: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3.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
《期行》知识点归纳
《期行》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不)
二、重点词语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同行,一起上路)
2.太丘舍去(离开)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丢下,抛弃;连词,表顺承)
4.下车引之(牵引,拉;代词,代指元方)
5.元方人门不顾(回头看)
三、词类活用
友人惭,下车引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惭愧)
四、文意理解
1.《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做人要明礼诚信,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对别人要尊重。
2.(课后习题)结合《期行》中陈元方的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期行》》中首先通过陈元方与友人的语言描写刻画了元方明辨是非、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
元方虽然年纪小,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他用有力的语言反驳了父亲的朋友,使友人很惭愧。
其次,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
友人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却“入门不硕”,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友人的迟到表示不满,更是对当着孩子骂父亲的友人的行为感到不满,通过行为动作衬托元方的态度,考虑到他年纪小,不能理解,这一行为并不算失礼,反而让人觉得可爱,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3.元方聪明机智,令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弱点。
4.文中的“友人”在性格方面有什么特点?
性格急躁易怒,不守时,但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总结
原文
陈太丘(1)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6)。
元方(7)时年七岁,门外戏(8)。
客问元方:“尊君(9)在不(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10)!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1)。
”元方曰:“君(12)与家君(13)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7)。
” 友人惭,下车引(14)之,元方入门不顾(15)。
字词释义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过中不至: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5)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
(6)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至:到达
(7)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非人哉:不是人啊!非:不是。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1)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
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
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12)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13)家君:家父,谦词,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4)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5)顾:回头看。
(16)无信:丧失信用,信:信用、诚信。
(17)无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礼:礼节。
古今异义
1、去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2、委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期古意:约定
今意:日期
5、引古意:拉
今意:引用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
惭:感到惭愧
中心思想
《陈太丘与友期》:本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友人)才来。
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题目解说
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陈寔太丘县令。
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地名附在姓氏后。
“期”是约定的意思。
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479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文章鉴赏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