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公现象的深层次分析

合集下载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分析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分析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分析“当城市里的学生在亮堂堂的教室里打闹时,农村里的孩子在简易教室里歪头听讲;当城市里的孩子们手拉手去少年宫参观时,农村里的孩子在露天的黄土地上做着古老的游戏;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学习钢琴、学习舞蹈时,农村里的孩子学习的是手工的树叶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城乡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极其突出。

据分析,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起点不公平。

什么是教育的起点?我们可以看一看,农村里有多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或者说有多少农村的孩子真正把幼儿教育即三年制学完。

也恰恰是这个时候,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拉开了差别,很多城市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学英语,学特长……我们以2003年为例,当年小学入学儿童10908.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

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当年血灵儿童未入学人数为141.8万人。

据官方统计这百万儿童主要来自农村。

所以说,从一开始农村的孩子就和城市里的孩子拉开了距离。

二、教育的过程不公平。

师资的比较。

首先是教师素质:在全国范围,东西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三十个百分点左右,2006 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24.34%,比城市低约38 个百分点。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

其次,从教师年龄结构来看: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

2006 年全国共有49.9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7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农村里的老师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城市里的老师文化程度高,年龄小,有魄力。

这是令人汗颜的师资力量的比较。

教育经费投入。

长期以来,教育投入毫无例外地“以城市为中心”。

如何看待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对策

如何看待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对策

如何看待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对策1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1.1办学条件的差距(1)现阶段一些城市学校不惜重金大搞素质教育,而许多农村学校连最基本的教育设施(校舍、教学设备、图书等)都难以保证,而且很多中小学校舍还存在危房。

(2)农村学校规模较小、设施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破旧;而城市学校规模较大,设施齐全,教学设备是现代化配置。

(3)图书拥有量、实验仪器等有着明显的城乡差距。

1.2师资力量的差距城乡的师资力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从师资质量看,城市优于农村,单说代课问题,代课教师主要也是集中在农村。

例如:很多民族农村地区缺乏双语教师,只能在当地找不具备教师资格,但却能进行双语教学的代课教师,所以导致师资呈现出学历层次低,队伍不定。

另外,在农村严重存在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有的农村教师找人情托关系,一心往城里调,而城里的教师大都是有关系的,没有谁肯往农村学校去,造成城乡教师比例严重失调,这势必影响农村教育质量。

1.3教育投入差距1.3.1教育投入政策上的嫌贫爱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教育的投入与地方财力挂钩,各地相差悬殊。

农村学校本来就穷,教师培训要到城里去,但学校的生均经费反而少;城市学校相对富裕,政府给的生均经费反而多。

1.3.2企业资金投向倾斜很多企业将资金投向富裕地区,而贫困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利益少,没有企业愿意将资金投入教育,不仅扩大了城乡的教育距离,而且还衍生了一个更为复杂,影响也更加难以消除的教育产业化问题。

2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后果2.1广大农村学生无法进一步在学校深造虽然国家已在全国全面贯彻实施了九年免学费的义务教育,农村的学生也都基本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知识要求的提高,九年的义务教育已显得远远不够了。

但是现在的农村,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除非考上重点高中,否则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摘要】当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差距、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不完善以及政策执行不到位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制定多层次的教育政策,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间差异、城乡差距、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政策执行、多层次教育政策、投入力度、监督评估机制、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1. 引言1.1 概述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人民的素质提升。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要实现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

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充裕,师资力量雄厚,而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导致了基础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差距较大。

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更高,而农村学校的条件相对较差,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些地区的学校设施陈旧,教师配备不足,教学条件落后,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也导致了基础教育的不充分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2 引起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部分地区经济条件有限,难以为基础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教育资源,导致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指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水平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的经济相对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加发达。

高经济水平的地区可以更加充分地投入到教育领域中,从而提高了其教育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数量。

而低经济水平的地区则可能会面临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导致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二、城乡分异导致城乡基础教育质量不均。

由于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差异和师资力量阶段性地向城市集中,导致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村学生都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不仅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且也影响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

三、公办与民办教育机构质量差异大。

在教育市场化的大环境下,民办教育机构的数量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非营利教育机构评估和监管体系,大部分民办机构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师资质量低下,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这使得公办教育机构无法有效地与之竞争,导致其在教育领域的优势被逐渐侵蚀。

综上所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全国教育资源再分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建设;完善民办教育机构的评估和监管体系,确保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和师资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基础教育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走向更加均衡、公正和有效的方向。

教育差距与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差距与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差距与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差距是我国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农村教育状况,但城乡教育差距仍然较为明显。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乡教育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团队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旨在分析城乡教育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乡教育差距的表现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的不公平。

城市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设施和教学资源,而农村学校往往缺乏这些资源。

这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教育质量差距:由于师资、设施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这导致农村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3.教育观念差异:城市和农村在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城市家长更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而农村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容易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二、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1.社会公平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现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学生因为教育质量较低,难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2.人才培养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导致优秀人才储备不足,影响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农村孩子往往因为教育条件有限,无法充分发挥潜力,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3.教育满意度:城乡教育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对教育满意度较低,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这不仅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1.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农村师资水平,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3.推进教育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探索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中国目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本文来分析一下教育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中国教育现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

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二、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三、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2.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2.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

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

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

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

中国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

中国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其城乡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而农村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这种教育不平等现象越来越凸显出来。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才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根源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根源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教育资源不断增加,学校、教师以及教材都比城市丰富和先进。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和人才,教育资源十分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孩子们很难接触到一流的教育资源,他们的教育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直接原因。

二、家庭背景也是城乡教育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另一个因素是家庭背景。

在城市地区,父母的收入和学历水平都比较高,孩子们对教育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

同时,城市中的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想在当地学好,必须在物质上、精神上和文化上耗费巨大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就会更加明显。

但是,在农村地区,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收入普遍较为贫困,这就导致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条件与机会与城市的孩子们有很大的差距。

三、针对城乡教育不平等,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我们应该采取系列措施来解决城乡教育不平等的问题。

1. 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首先,我们应该制定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尽可能多地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进一步消除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学校规模,增加教师数量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

2. 有目的地培养优秀农村学生其次,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农村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成长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优秀的农村学生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

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协作此外,我们还应该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协同。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教学文案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教学文案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显现越发显著。

一、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1.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平等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教育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有所改善,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首先,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城市中的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农村孩子不仅没有机会使用到这些设施,甚至没有像样的房子上课;其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待遇差众所周知,再加上要长期在农村生活,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农村工作,据了解,目前我国教师资源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同时存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仍亟待解决;最后,农村需要读书的小孩数量远远超过城市,但能够接受到大学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有孩子没有读完。

2.富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有部分学校被称作“贵族学校”,而进入这些学校的条件必须是家庭条件较好,因而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能够选择“好学校”,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差学校”,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由于各经济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的,而且富人子女从小可以接受额外的兴趣爱好培养,还可以接受到老师课堂之外的培训,穷人子女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外,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也不能培养自己除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

3.精英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平等有关精英的讨论,进入21世纪后愈来愈多,人们把精英们从人群中选拔出来单独培养,享受特殊待遇,似乎成为了一种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

国家把学校区分为“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的做法颇令人费解,“重点”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那么意味着只有精英才能进入所谓的重点,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蛊惑着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

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它关乎人才培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然而,中国的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一直存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针对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对策。

一、城乡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城乡教育不公平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城市地区高校、重点中学和优质小学集中,而乡村地区则缺乏相关教育资源。

其次是师资力量差距较大,城市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更加优秀,而乡村地区则面临师资不足、师生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此外,学校教学条件也是城乡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之一,城市地区学校设施齐全、学生课外活动丰富,而乡村地区则因多方面原因缺乏相应的教学条件。

二、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造成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可以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教育资源的建设;而乡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无法达到相同的投入水平。

其次是劳动力市场的差异,城市地区职业发展机会多,薪资待遇高,使得城市居民可以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乡村地区民众在经济压力和就业机会方面相对较少,无法在同等程度上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政策对城乡教育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够严密和完善,这使得教育资源在高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分配。

三、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危害城乡教育不公平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对于个人而言,教育不公平可能会导致乡村地区人才流失、教育程度低下、就业和收入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而城市居民则可能面临竞争压力过大、教育体系僵化、社会不公等问题。

对于社会而言,教育不公平很容易引发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甚至可能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威胁。

四、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对策要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具体的对策如下:1.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政策投入,优先保障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源和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补助和资助政策。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1. 地域差异:我国地域差异明显,县级以下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投入相对较低,教育系统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地域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更加匮乏,逐渐衍生出累计效应,其子女更容易落后于城市孩子。

2. 家庭背景:我国许多城乡家庭普遍压力较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有所限制。

家庭贫穷、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职业不稳定等都将对孩子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导致孩子的知识水平差异和心理阴影。

3. 学校之间的差异:我国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差异明显,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连接各阶段教育的中学阶段同等遭受教育资源的向下流失,物质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办学条件差,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日益加重。

4. 教育制度不规范:我国“大而不强”的教育体制和特点,主要导致了“压缩式”教育现象的不断加剧,教育质量真正得到提高的大众基础教育相对较少,面对各种竞争和考压,不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实际获得逐渐拉开。

二、教育不公平的原因1. 政策制定不合理:教育公平欠缺的原因之一是政策制定不合理,政策关注的重点不足,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未能充分得到关注。

政策得到实施后,各种企望、利益和惯性不仅来自各种启事部门,尤其是逐渐抬高的部分教育机构、个人的利益和行为。

2. 财政投入不足和分配不均:我国高投入教育所带来的改变是很微弱的,政府对教育投资的额度和模式不当,经济的发展资源过于集中在沿海地区,各省市之间分配不公,各地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平衡,而且投入教育领域的公共财政资金不足不能满足挤出作用的需求。

3. 学校底子不够:在我国,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和学校底子的差异,造成教育公平的不均衡性。

在电讯网络中,教育系统中部和重要地区的学校数量和覆盖率相对较多,日常状况相对有利,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相对较大,教育项目体现的进展也有一定的差异。

4. 师资力量问题: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师资力量的问题不容忽视。

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源与解决策略

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源与解决策略

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源与解决策略近年来,城乡教育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然而,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源却是一个复杂而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策略。

首先,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源之一在于基础设施的不平衡。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在设施建设上更加先进和完善。

许多农村学校缺乏图书馆、实验室等基本教育设施,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孩子的学习环境。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教师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较差,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

然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力。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此外,学校教育理念的差异也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对于城市学校注重应试教育和知识传授,农村学校在教育理念上更强调实践和生活技能培养。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全面而综合的能力发展。

因此,政府应制定一套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评价体系,并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

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还有城乡学生间的教育机会不均、家庭教育环境差异等原因也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

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拨款和设立特别基金等方式,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愿意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

通过组织师资交流和学生互访等方式,让城市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农村学校,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仍然存在。

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
和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

这种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对于长期积累起来的社
会不公平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
在城乡之间,城市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包括教育设施、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等,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在东西部地区之间,东部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富裕,而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同
样比较明显。

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产出率的不平衡,所以各地应该重
视平衡资源的分配,保证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够享有充足的教育资源。

教育质量的差距:
课程体系的不适应:
除了资源分配和教育质量的问题外,在不同地区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

在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儿童们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例如,有些地区的中
小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课程,但是却没有做好这些方面的教学和学习准备。

各地应该制定不同地区的特殊要求,为儿童提供适合并有用的学习内容。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影响到了每个地区的学生,也影响
到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要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平衡资源分配、提升教
育质量、实现课程适应性。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和充分发展。

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教育文档

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教育文档

我国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关于教育在个人地位获得中的作用,理论界早有深入探讨,教育既是人们向上流动的手段又是社会再生产的工具。

然而,北京大学有一个是关于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汇报讲座,研究者在北京的三所重点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这三所全国顶尖的学校有96%的学生来自城市,只有缺乏4%的学生来自农村。

现在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很低,而且有越来越低的趋势。

一、城乡教育不公平的表现(1)政府在教育上投入的不同以基础教育为例,我国教育支出持续增长,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和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大多数,这无疑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公平。

(2)城乡办学条件的不同办学条件包括:校舍、图书、办公用品和计算机等。

以2010 年的计算机为例,我国城市普通小学平均14人拥有一台电脑,农村普通小学平均45人才拥有一台电脑;城市初中平均14人拥有一台电脑,农村初中平均24人拥有一台电脑。

从上面例子可以反映出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差距。

(3)城乡师资力量的不同最近几年,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均有一定的提高,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

但是城乡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所占比例仍有很大差距。

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广大农村学校教书,已成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1)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制度差异在我国,城乡教育差异表现为城乡教育的地域性差异和城乡教育的制度性差异。

我国的二元结构表现为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长期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工业部门和农业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

教育原本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城乡教育的差距同样在进一步加大,直接导致我国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收入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距。

(2)经济社会开展的不平衡阻碍教育的开展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开展,但是经济的开展差异带来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教育事业的开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还影响了国家整体的发展。

有必要对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之道。

一、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1.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导致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在西部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陈旧,教学条件差,导致基础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城乡差异较大。

在城市,由于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师资力量充足,教学设施完备,基础教育的质量普遍较高;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3.学校的差异化。

一些重点学校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条件,具备更高的办学水平和更好的教学质量,而一些普通学校由于条件有限,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差异化现象。

1.教育投入不足。

我国的基础教育投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不足,学校设施的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一些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一些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

3.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使得基础教育发展不充分。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和健康发展,还影响了国家整体的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大政府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机会,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条件,打破地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化现象,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

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

基础教育公平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在当前的社会中,教育是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教育可以促进个人发展,提高社会创造力,同时改善社会发展环境。

因此,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但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仍然有很多公平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导致基础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基础教育不平等的原因1. 资源分配不均:在很多城市和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学区或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如优秀教师、文化设施和教学设备等。

2. 人口红利失效:人口红利的消失是产生不公平的另一个因素。

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加上政府的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的分配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城市化的加速,城乡教育资源和学术机会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3. 考试竞争激烈: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考试是一个决定学生未来前途的重要因素。

然而,这种考试竞争却是根深蒂固的,导致不公平现象更加突出。

一些学生的考试成绩会因为财富、背景、地域和学校的因素而获得强有力的支持,而另一些学生则被排挤在机会之外。

4. 教育改革缺乏深度: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飞跃。

然而,虽然现有的教育改革中包括了额外的资源、机会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但是缺乏工作人员、教育信息和教育设施,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等,这些也会导致教育不公平。

二、解决方案1. 增加教育资源的调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已经成为教育不公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增加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的调配效果,以保证教育平等。

2. 优化考试制度:考试是当前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几乎所有教育机构的招生和毕业时均要进行考试,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质量。

但是,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不公平,因为贫困家庭或中小门槛的学生通常考不上好的大学。

因此,政府需要考虑实行差异化考试制度。

3. 提高民族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在中国,贫困、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通常受到教育不公的影响。

申论:城乡教育差异的根源及改进

申论:城乡教育差异的根源及改进

城乡教育差异的根源及改进城乡教育差异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凸显出来。

这种差异不仅涉及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更直接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

那么,城乡教育差异的根源在哪里?如何改进城乡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首先,城乡教育差异的根源之一是经济差距。

相对于农村家庭,城市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好,他们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

城市的中小学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渠道,而农村教育往往依赖财政拨款为主,经费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市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课外活动等方面的优势远远超过农村学校。

其次,城乡教育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观念的差异。

传统观念中,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务农才是他们子女的出路,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城市家长普遍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观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城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如何改进城乡教育,缩小教育差距?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确保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提升和教学设备的改善。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农村学校的经费拨款、提供师资支持等方式,鼓励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提高。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教育观念的宣传和教育。

政府可以组织宣传活动,向农村家长普及现代教育观念,鼓励他们重视子女的教育,提高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

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此外,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一环。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村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城市教育资源,从而缓解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状况。

总之,城乡教育差异的根源在于经济差距和教育观念的差异。

城乡差距与教育不公平

城乡差距与教育不公平

城乡差距与教育不公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城乡差距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师资水平的不平衡以及教育投入的不足等因素,都导致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育投入等方面探讨城乡差距与教育不公平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教育资源是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主要根源之一。

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地区缺乏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优质学校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有限,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其次,教育设施和教学用具在城市更加丰富先进,而农村地区则缺乏这些先进的教育工具。

再次,文化和艺术教育资源也主要分布在城市,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些资源。

为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鼓励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二、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师资力量的不平衡也是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学校拥有更多高素质的教师,而农村地区教师队伍质量相对较低。

一方面,由于城市的经济发达,城市学校能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教师。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薪资待遇偏低,很多优秀的教师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为解决师资力量不平衡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增加农村地区教师薪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三、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投入的不足也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地区经济发达,财政收入丰富,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弱,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这就造成了城乡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农村地区学校的基本运行和教学设施的改善。

申论: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与解决办法

申论: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与解决办法

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与解决办法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在城乡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现象。

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存在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没有平等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机会,也影响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

首先,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优质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教育设施都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欠缺这些资源。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使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发展。

其次,城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一致也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城市地区,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则往往被限制在传统教育模式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推动课程改革,使城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城乡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除了资源和课程的不均衡外,城乡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存在差异,这也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在高考制度下,城市地区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应试技巧和备考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生则面临更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探索多元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

除了高考成绩,还可以考虑学科竞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作为评价的依据,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最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也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困难,很多农村家庭无法支撑起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学生的资助力度,建立健全的助学金制度,并向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补助。

综上所述,城乡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公现象的深层次分析摘要: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教育体制性障碍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公的根源。

城乡二元教育体制衍生出来的教育政策弊端加剧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不公。

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分层和教育不公的恶性循环又使得我国基础教育不公持续扩大。

只有改革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二元经济经构转换,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弱化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辅以改革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分层中图分类号:g5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80—03当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公的现象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我国正经历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同时,还由于历史原因出现的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长期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基础教育不公的深层次原因,对于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城乡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乡基础教育不公的根源——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基础教育体制性障碍1 政府间的利益结构变动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学者胡伟在《政府过程》一书中提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张力,这种张力宏观层面上体现为政府体制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两极间反复运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对于具体公共政策的讨价还价。

由此可见,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消长导致了双方财政收入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相对稳定的教育体制。

中央政府想尽量集中财源办它认为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事情,地方政府则希望尽量发展地方利益,这是中央与地方围绕财源分配展开博弈的根本原因。

实行分税制后,我国县级政府实现的财政收入除“两税”要按比例上缴中央财政外,省、地市政府还将来源比较稳定、数额大的收入种类作为共享收入甚至固定收入。

同时一些省份对县级实行的“两税”增量收入也按比例分成,最终造成了财力越来越向上一级财政集中,县级财力越来越薄弱。

事实上,基层政府由于其收入主要来源为非规范收入,对费用的依赖性很强。

地方政府对非税收入的依存度比中央政府大得多。

因此,分税制的实行使得中央财力逐年增强,县基层财政困难却日益加剧,2006年起全国范围内农业税的停止征收更使县基层财政困难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在将财权上移的同时,又不断将事权下移。

公共事业特别是占县级财政支出大头的义务教育仍然由县级政府承担。

收入来源和财力弱化,甚至收入的总量也在下降,但担负的事权却没有减弱,甚至还在加强。

县级政府在两难的境地下,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县级财政收入构成由于非税收比重过多,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大,收入来源本来就不稳定,随着农村地区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需要扩大,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种种新举措、新方案的实施也需要大量资金去完成,县级财政的负担不断加重。

县级财政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与义务教育支出的刚性特征不相适应,最终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笔者认为,政府间利益关系的变动不居是城乡教育出现高度分化和失衡的体制性根源。

2 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与其财政能力不相称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物品在实践上应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责任,再由中央或较高级别的政府承担最终的转移支付责任,财政性教育经费应该成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绝对主要来源。

事实上在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农村地区仅仅占35%左右。

2006年,中央教育经费占政府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仅为10.9%,省级政府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也只有13.8%。

由于分税制改革没有对省级以下各级政府之间的体制调整指明方向,各地省级政府纷纷仿效中央的做法,加强本级政府的财力,从而削弱了县级政府的财力。

加上我国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更是造成县级政府财政资金的拮据。

有些地方省、市级财政集中较多,转移支付的力度又很小,造成纵向间财力差距过大,基层财政发放工资困难。

据国家发改委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平均每个县的赤字约一亿元,全国赤字县占全国县域的比重达四分之三。

这种情况下,县级政府要维持教育投入并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举债。

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对17个省(区、市)50个县的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50个县2001年底基础教育负债为23.84亿元,2002年底上升为31亿元,增长30%;到2003年6月底又增长了25.7%,达38.98亿元。

负债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负债总额相当于这些地方一年财政收入的80%。

近些年,虽然确立了“管理上以县为主,经费投入上中央和地方政府按职责共同分担的新体制”,但因为涉及旧的利益关系的打破和新的利益关系的形成,在行政层级决定行政权威的情况下,新的教育体制的真正有效实施还有待时日。

3 义务教育制度的城乡推行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所需的资金,在城镇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筹措;在农村由乡、村负责筹措,县级人民政府对有困难的乡、村可酌情予以补助。

由此看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在城镇由国家财政投资,即用公众纳税人的钱;而在农村则由乡、村负责投资,县级财政只是酌情予以补助。

乡级财政在相当薄弱的财政条件下,只能继续往下推卸责任,由村来负责;村级又没有财政能力,只能把建校的责任落实到农民的头上。

这项立法看似可广泛调动社会各界投资义务教育积极性,实则为政府责任转嫁提供了制度基础。

“重城轻乡”的教育制度客观上加剧了义务教育的城乡分化和失衡。

城乡二元教育格局——城市的教育国家办、农村的教育则靠教育费附加和各种名目的教育集资转移到农民身上成为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的根源。

这项制度长期实行的后果之一,就是人们对此逐渐习以为常,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城市地区,教育部门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等资源配置上,主要用于或优先用于城市学校,而最需要扶持的广大农村地区得到的资源远远少于城市,从而最终加剧了历史形成的城乡差距。

二、城乡基础教育不公的衍生——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基础教育政策性弊端1 城乡基础教育政策定位偏差教育政策定位是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时的起点,是规划设计各种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的依据,决定着所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达成目标以及社会效应。

如果教育政策的定位出现失误,制定出来的教育政策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政策制定中,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和赶超型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影响,在经济本位教育价值观和效率优先等观念的支配下,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集中。

城市在教育政策制定与教育资源分配上掌握了绝对话语权,无论是教材、教法,还是培养出来的教师,都依照城市发展模式来定位。

但实际上城市的发展模式定位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的情况。

首先,农村四年级的儿童就开始协助料理农务,小学毕业有可能从事生产活动。

但教育政策的制定中并未结合农村的实际出现适合农村主题、农村文明与生产的内容。

其次,农村的教师队伍、教育条件和城市相差很大,但城乡却使用相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因此农村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非常艰巨。

再者,现行的考试评价体系中,也完全忽略了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

这种考评制度将农村中最优秀人才选拔至城市,无形中将农村的基础教育改变成应试教育,这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目标大相径庭。

实际上,当今农村正面临着两个巨大转变:一是城市化,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二是农业的现代化,即传统农业要被现代农业所取代,粗放型的农村发展模式逐步转向现代化大规模机械化发展模式。

因此,农村的教育政策应该根据这两个转变进行定位,要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体系,保障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资源,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准备素质优秀的后备军。

2 教育政策资源调节的短缺和矛盾我国教育的发展属于政策主导型和行政主导型,获得政策资源就可以得到优越的发展机会。

教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因制定的偏误或执行走样或环境变化等因素产生新的矛盾,这就需要制定新的教育政策进行调节以化解矛盾。

如果政策调节不力,不能用新的政策对于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控,就会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政策调节不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既有的政策资源短缺,不能针对现实中的教育矛盾及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或者虽及时制定了政策,但因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我国教育政策对受教育者权利、机会保障方面存在资源性短缺,这种资源性短缺直接体现为农村青少年享受不到政策所赋予的同等待遇而成为被政策“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又如在教育投资政策方面,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确立了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指标以及“三个增长”的目标,但这一指标至今仍未达到,“三个增长”也有很多没有落实,其根本原因在于这项教育政策缺少具体的进一步保障性政策措施,同样缺少责任追究机制或惩罚性措施,以至于形同虚设。

二是调节后的政策和现有运行的政策相互抵触,或是政策有多种表现形式,彼此之间缺乏整合性和协调性,又或是就一类教育问题同时执行多种政策,彼此相互抵触排斥。

如“就近入学”政策因为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因择校带来的高收费,损害了教育公平,政府于是颁布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择校的政策,并取消“小升初”入学考试,同时制定了在公立学校通过进行“电脑派位”来达到就近入学目的的政策。

但事实上,由于受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的制约,这项政策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在实践中异变为催生进一步择校、扩大学校差距的政策。

如原重点学校初中部成为实行高收费的“改制学校”,变相高额择校。

3 制定教育政策时的民主性缺失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

这就要求在决策体制结构中,决策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体应该在公众、专家和政府之间形成一种决策权的分配结构和权力行使的制约机制。

但在现实社会的决策过程中,尽管可以看到公众和专家的身影,但他们的参与更多是点缀性的、符号化的,并不能形成对政府行使决策权的理性化制约。

三、城乡基础教育不公的扩大——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分层和教育不公的恶性循环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厦门大学谢作栩教授及其博士生王伟宜对陕、闽、浙、沪部分高校在校学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专业技术人员”这四个社会较高阶层家庭的辈出率为2.78—6.27,约为平均数1的3—6倍;“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这四个社会较低阶层家庭的辈出率则明显低于平均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