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深圳第二次调研考题及答案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 2019.4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结实/结合驾驭/与会菱角/棱角B.信笺/栈道针砭/贬谪拾级/涉及C.脸颊/要挟精湛/斟酒巷道/小巷D.暗礁/樵夫脉脉/山脉缔造/真谛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是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
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对民众的影响很小,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只能是茕茕孑立的少数人的信念。
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民众忍无可忍,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
A.形形色色 B.茕茕孑立 C.忍无可忍 D.蛰伏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9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逆转,也意味着人们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以及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B.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今年2月份楼市微露回暖迹象,但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来说依然处于冬季,在国家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仍会继续下降。
C.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人类的宇航员和机器人宇航员首次在太空实现了历史性的第一次握手,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D. 很多人就餐时选择洋快餐,是因为洋快餐具有相对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多年积淀的品牌信誉,但是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却对麦当劳的食品质量问题进行了曝光,可见,洋快餐并不一定安全。
4.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西方文化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你我”之见,一种拒绝“非我族类”的价值传统。
,。
,那么我们就要相信:西方文明还没有做好接纳一个多元文化世界的心理准备。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pdf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版)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详解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解析】A中的“同时”不对,原文是“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C中“按照自己的理解”不对,原文是“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D中“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 不对,原文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2.D【解析】“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与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不符。
3.C【解析】原文是这样说的“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解析】“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错,根据图表2的数据分析,应该是东京的人口增长空间比首尔的大。
5. C【解析】A原文“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
在创造相同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
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
”并不是“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
B原文是“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
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
”D说法太绝对。
原文是“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6.参考答案:(1)发挥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控制污染。
(2)加强政策引导,使人口分布更加均衡(或:避免人口与劳动力的过度集中);(3)以人为本,推动人城和谐(或:避免将城市化等同于楼宇化、产业化)。
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2019.4.18(1)
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
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
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详解)(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解析:A项错误,“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随之出现”,但并不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B选项表述正确。
C项错误,原文表述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而非“读者按自己的理解”。
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不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且按照作者意思,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相对最像”“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2.答案:D(解析:A项正确。
文章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出发点,这是其“写作动机”,并指出了多元解读中“混淆事物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读者决定论”等误区,也阐述了“避免纯主观、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等原则,这些都是为了真正(或更好)理解作品。
B项正确,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先从正面说明接受美学“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接着将“斧头—石头”的关系与“作品—废纸”的关系进行类比,批驳了那些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
C项正确,源于文章倒数第二段,由原文“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可推断得知。
D项错误,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及解析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水平。
水平层级为B级、C级。
【试题分析】A项前半句“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源于原文第一段,后半句“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源于原文第三段。
从全文看,文章主要是从“媒体”和“信息受众”两大角度实行对策分析,所以,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即“从媒体能够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能够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升理性使用新媒介的水平”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
由此可知A错。
B项源于原文第一段。
原文说“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题目表述为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误。
C项源于原文第二段,原文“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实行精准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整合两层意思,可知C项准确。
D项,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服务项目的目的”,所以D错。
)2.【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水平。
水平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答案是B。
A项是对原文论证前提和指向性分析。
立论前提由原文第一段“新媒介在……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能够推知;立论指向问题解决策略,即,“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项错。
B项是对文章核心论证问题的分析,前半句“文章围绕着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个问题”中“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错误,“为何”与“如何”区别很大,“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
广东省深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通常是自觉的、有目的的。
当我们说一件东西有内在价值时,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值得重视和追求,而说一个东西具有工具价值时,它的重要性体现于它是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
是内在价值,还是工具价值?不同的思考可导致不同的结论。
比如,同样主张保护自然环境与濒危物种,有些人看重的是自然物种的工具价值。
对于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到最后只留存少量样本的天花病毒,他们更倾向于销毁。
虽然天花病毒样本可能包含有某种遗传物质,可以帮助人类征服癌症、艾滋病之类的疾病,但万一实验室发生破坏性事故,导致天花病毒样本失控、蔓延,人类几百年来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
对他们而言,一个物种的灭绝,最多意味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少了一种手段而已。
然而,重视自然物种内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往往会感到更加痛苦或焦虑。
他们认为,天花病毒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物种,本身就具有保存的价值,至少人类没有权利故意销毁一个天然物种。
又如,有人把肉体快乐当作一种内在价值来追求,也有人认为肉体快乐仅仅是幸福的一个条件、一种手段。
对于前者,肉体快乐作为幸福的内在部分,其作用是无法被别的东西取代的;对于后者,肉体快乐的作用通常是可以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时恰恰只有放弃肉体快乐,才能得到他们所理解的那种幸福。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密不可分。
一方面,目的支配手段,高于手段,但并不是任何手段都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目的,不能借口目的正当而滥用不正当手段,更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手段而放弃目的。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是人类进步的根本目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正是为了要消灭武器而拿起武器,为了要消灭战争而不得不进行战争。
但是,即使在进行正义战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虐待俘虏,不能从肉体上消灭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敌人。
2019年深圳二模语文答案详解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
解析:A项错误,“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只是“随之出现”,但并不是因“提倡多元解读”而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其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
C项错误,原文表述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
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
2.答案:D。
解析:A项正确。
文章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出发点,这是其“写作动机”,并指出了多元解读中“混淆事物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读者决定论”等误区,也阐述了“避免纯主观、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等原则。
B项正确,文章先从正面说明接受美学“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接着将“斧头—石头”的关系与“作品—废纸”的关系进行类比,批驳了那些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
C项正确,由原文“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可推断。
D项错误,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
引用李、杜诗歌的例子,意在为了说明“读者决定论”之类的错误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读者虽然无法起到决定作用,但根据前文,读者的主观理解对作品阐释有着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地位也必然产生影响,没有读者的推崇也就不存在经典文本的地位。
3.答案:C。
解析:A项正确,根据原文“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既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又为阅读提供了基本的限制”可以推断。
2019年4月深圳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及答案解析
深圳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语文试卷2019.0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年深圳市二模语文试卷2019.4.18(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
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
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
2019年4月深圳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试卷及答案解析
深圳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语文试卷2019.0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2019-2020学年深圳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深圳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发冯骥才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
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
或者再努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
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
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
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
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到树枝上去……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作?”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样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
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
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竞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多白发?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4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
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
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
”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
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
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
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
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
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
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
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
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
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1期)材料二: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月)材料三: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
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
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
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
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
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3月19日)材料四:“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
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
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
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
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2018年4月22日)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与首尔、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偏高,但是使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B. 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 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
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D. 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 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
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 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D. 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丁玲“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
”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
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
“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
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
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
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
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
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
洞口塌了。
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
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
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
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
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
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
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
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