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周 五年级 第2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落花生》第2课时(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读、会说、会默记课文。
2.能明确《落花生》的主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能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从中领悟到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隐含含义,领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文《落花生》。
2.粉笔、板书。
3.学生课前准备的自主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勤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二、学习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释义和生词拼音。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3.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三、讨论1.老师辅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含义。
2.学生就文章中的“奶奶”为什么被称赞为“忙人”展开讨论。
四、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2.学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家中展开有关“勤劳”主题的思考,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追溯文章中的主题和角色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真谛。
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成长和启发。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更深入理解《落花生》这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真情。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探索阅读的奥秘,感受知识的魅力。
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5第十一周集体备课讲稿一、说教材本周教学内容是《练习四》和《黄山奇松》。
《练习三》的训练内容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五个项目。
其中“诵读与积累”中有八个成语,写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有着警世劝诫的作用,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小故事和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针对教材的特点本课的训练目标: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情了解: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的词汇量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是学生的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与感悟能力不强。
虽然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但是学生由于受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语感训练仍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质疑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观看课件,探究问题。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荒芜了的花园【第2课时】ppt优质公开课课件
后来他们舍弃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入手方法。 A说:“应该先把杂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杂草和荆棘,因为……” C说:“我同意A君的话,杂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绝不 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C君,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3.三品:描写青蛙和蟋蟀的表现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中描写青蛙和蟋蟀从听到这几个人改造花园的计 划后满心欢喜到最后的失望,从侧面写出了这几个人所 做的都是无用功,他们是一些只会说不会办实事的人。
4.四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我们 以后应该怎么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雄辩。 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最终结果是一无所获。因此我 们要做某件事时,千万不要只是一直计划,一直谈论 方法、技巧,要努力去实践。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荒芜了的花园,之所以还是照旧荒芜着,是因为 他们只是空谈,不去实干;只有理想,没有付诸行动。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本文围绕“荒芜了的花园”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 几个人想让荒芜了的花园恢复往日的美丽,但 他们只说不做,结果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拓展: 1.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_示__例__:__我__们__不____________
青蛙带着满肚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罅(xià)中跳出 来听;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悲鸣,由草丛中露出半个 头来,看他们讨论。
国学诵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 孙丑下》)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课时)说课稿-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说课稿-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也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2.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3.掌握正确的爱国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祖国,有认识国家荣誉和尊严的意识。
2.接受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3.学会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习惯,为传递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2.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习惯。
难点1.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第一步:导入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步:学习1.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2.给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3.通过互动游戏、学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习惯。
第三步:总结1.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和自豪,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第四步:作业1.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背景。
2.能够说出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意义。
五、课堂形式和教具课堂形式1.视频、图片展示。
2.小组讨论、互动游戏。
教具1.电子白板。
2.视频和图片资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祖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也引导了他们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文化习惯,让他们更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
但是对于中华文化的概念和特点这一块,希望在课堂上能更具体、更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北师大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活动五年级劳动教育11 制作彝绣书签 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本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制作彝绣书签》(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活动主要分为劳动准备,劳动过程,劳动评价和劳动日记。
其中主要劳动活动是选择彝绣的其中一两种针法,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彝绣书签。
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创造的魅力,初步领悟到“技近乎道”的劳动文化。
在劳动准备中,学生根据自己审美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绣花线、棉麻布和流苏等作为劳动材料以及选择使用合适的绣花针和剪刀作为劳动工具。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通过绣稿设计、绣布裁剪、纹样绘制、刺绣和书签制作等步骤完成自己的劳动创造,在这过程中获得劳动创造的满足感。
在劳动评价和劳动日记环节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激发更多创意的产生,同时让学生记录本节课的劳动感受和收获,在实践和总结中提升自己的劳动素养。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曾经学习过利用缝衣针缝纽扣,缝补衣服等劳动课程,在上一课时学生也已经初步掌握了彝绣的常见针法并进行了练习,制作出简单的刺绣式样,本节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彝绣书签,在这过程中获得劳动创造的满足感,感悟劳动带来的美好收获,领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了解彝绣制作过程,重视劳动产品,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学习、掌握彝绣刺绣基本技术,并用于彝绣书签制作。
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在实践劳动中感悟彝绣的魅力,领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积极的劳动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书签纹样并进行刺绣。
难点:使用彝绣常见的针法制作彝绣书签进行劳动创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材料:绣花线,纯色棉麻布片,银色荧光笔,绣花针,剪刀,香糊,薄纸板,流苏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教师活动: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彝绣常用的几种针法,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些针法吗?学生活动:回忆上节课所学针法。
教师活动:彝族人民制作了很多有关彝绣精美的作品,如服饰,钱包,书签等。
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5-2第十一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四》、《练习四》。
一、教材简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
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
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
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
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
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教学目标《音乐之都维也纳》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2.学会字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习作四》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2.能够模仿朗读课文并表达其情感。
3.能够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能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2.朗读课文并表达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落花生》教材。
2.大屏幕及投影仪。
3.课堂装饰物,如布景、实物道具等。
4.备课教师教学用书。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回顾前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准备好教学用书和课文的相关讲义。
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小游戏或故事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并解释词语的含义。
3.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和情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4.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引导他们思考人物的感受和行为动机。
5.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进行写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和表达。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落花生》中的一段话,并体会其中的感情。
2.找到身边一件美好的事物,写下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是否准确?•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调动?以上是《落花生》第2课时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和收获。
五年级校本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诵读古诗句上高县敖阳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由古至今,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中国古典文化,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相比的。
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综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教历史的国家,诗教的思想一脉相承,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通过诵读古诗名句,积累古诗名句,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爱国诗教学时间:第一周(3。
7——-3.13)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寸寸山河寸寸金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4、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15、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 新型玻璃【第2课时】》附答案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串珠问题: 1.本文介绍的新型玻璃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9 新型玻璃
当堂检测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
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
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重点)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难点)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让科学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推荐阅读
水的语言 郭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 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
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 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 下子膨胀,发出冲击声,水就“说话”了。
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 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
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妙语言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国学诵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 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刻,叫声又不是那样响了。“响水不 开,开水不响”,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
第11周第2课时《童谣童画》
课题
第14课:童谣童画
第11周第2课时
科目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李常红
备课组
成员
张星韦昆
执教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
过程与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的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相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那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的童画。
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贴、剪纸、版画等)
4、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课时 封闭路段的植树问题
知识点 封闭路段上的植树问题
1.在椭圆形鱼塘周围栽树,鱼塘的周长是1000 m,如 果每隔50 m栽1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棵数 不栽
1000÷50=20(棵) 答:一共要栽20棵。
2.学校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边长为50 m,现在要 在花坛四周栽树,四个角都要栽,每相邻两棵树之 间的间隔是5 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7.一块正方形地,沿四周每隔8 m种一棵树,一共种
了100棵。这块地里种的玉米共收获28 t,这块地
平均每公顷收获玉米多少吨?
100× 8=800(m) 800÷ 4=200(m) 200× 200=40000(m2) 40000 m2=4公顷 28÷ 4=7(t)答:这块地平均每公顷收获玉米7吨。
4× 8+4=36(人)(48-4)÷ 4=11(张) 答:需要并11张桌子才能坐下。
提升点 2 解决方阵问题
6.广场中心设有一个正方形花坛,花坛的最外层
一共摆放了116盆花,最外层每边摆放了多少盆
花?这个花坛一共摆放了多少盆花?
116÷ 4+1=30(盆) 30× 30=900(盆) 答:最外层每边摆放了30盆花。这个 花坛一共摆放了900盆花。
(选题源于教材P110第11题)
2.小区花园是一个长60m、宽40m的长方形。现在要在花 园四周栽树,四个角上都要载,每相邻两棵间隔5m。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选题源于教材P111第13题) (60÷5+1)×2=26(棵) (40÷5-1)×2=14(棵) 26+14=40(棵) 答:一共要栽40棵树。
4.学校体操队排成方阵进行表演,最外层每边有16人, 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人? (16-1)×4=60(人) 辨析:这道题容易忽略每个角上的人是相邻两条边 共有的,最外层的人数=(每边上的人数-1)×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1.课时内容:《落花生》2.教材版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二、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主要人物、事件。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思考。
4.能正确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复习教案,准备教学教材。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
2.教学资源:–课本《落花生》–录音机、幻灯片等辅助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故事主题《落花生》。
2.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预测故事情节。
第二步:教学展开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辅助讲解生词意思。
2.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发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探讨隐含的含义。
第三步:教学总结1.总结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撰写读后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七、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落花生》这一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祝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
音乐五年级上册《小步舞曲》教案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三、小结:让学生谈感受
第 二 课 时
一、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 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 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 教师介绍作者。(莫扎特简介)
二、欣赏小步舞曲
1. 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 得名。“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 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第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小步舞曲
主备人:
上课时间:第 11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五年级下册写字课教学进度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右结构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2.一起做一做二、导入新课三、学习新课1.出示“松”(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右部分在米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应使左右两部分的长短、宽窄、高低适当,搭配合理。
2.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四、学生练习1.学生临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指名评议。
五、巩固练习。
六、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七、了解书法文化常识:学会读帖。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2.正确临写例字。
通过练习,把上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学习新课1.出示“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一类字,用心思考:(1)这类字,它们的字形结构如何?(2)你觉得写这类字时有哪些方面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把它写好了?(3)指名自由说。
过渡:大家想不想把它们写好了?我们先来练习书写一下“街”字。
2.师边讲解边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街”。
3.学生自己练习临写。
4.教师巡视,对少数学生进行指导。
(强调写字的坐姿,握姿,随机表扬做的好的同学。
强调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5.小组汇报,夸夸本组的好字,上台展示、简评、师激励。
6.临写其它字。
三、总结1.反思:(1)你欣赏自己写的哪些字?(2)选出你自己认为写得最得意的一个字,想想理由是什么?2.谁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最得意的字,说说你的理由?3.自荐、评选出今天的书法之星,把掌声送给他们第三课上下结构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上下结构的字的特点。
2024(新插图)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001]-课件
60
14
12 0
21
12 0
21
0
0
25.5÷6= 4.25
4.2 5 6 2 5 .5 0
24
15 12
30 30
0
二、探究新知
王鹏计划每周跑 5.6 km,他平均每天应跑多少千米?
列式: 5.6÷7=
估一估,王鹏平均每天大约跑多少千米?
二、探究新知
5.6÷7= 0.8(km)
为什么要商0呢?
8.4÷12 = 0.7(元) 0.7
12 8.4 84 0
答:平均每分钟付费 0.7 元。
3.计算下面各题。 [教材P26 练习六 第4题]
6.6÷4 = 1.65 43.5÷29= 1.5 18.9÷27= 0.7 1.35÷15= 0.09
1.6 5
1. 5
0. 7
0.0 9
4 6. 6 0 4
R·五年级上册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一、复习导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8÷7= 1.4
1. 4 7 9. 8
7
28 28
0
16.8÷12= 1.4
1. 4 12 16. 8
12
48 48
0
商的小数点要和( 被除数 )的
小数点对齐。
二、探究新知
王鹏的爷爷计划 16 天慢跑 28 km,他平均每天应慢跑 多少千米?
0.7 5 16 1 2 . 0 0
11 2
0.04 5 28 1 .2 6
112
80
14 0
80
14 0
0
0
0.416÷32= 0.013
0. 013 32 0 . 4 1 6
第2课时 植树问题(2)
第2课时植树问题(2)(教材例3,P108)一、填空。
1.一个圆形水池,周长300米,沿着池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最多能栽(60)棵。
2.在边长40米的正方形草坪周围围篱笆,每隔2米打一根木桩,四个角都要打木桩,一共需要(80)根木桩。
在首尾相连的封闭路线上植树:植树棵数=间隔数二、小法官。
1.在一个周长36米的长方形花圃周围,每隔3米摆放一盆花,一共要摆放13盆花。
(×)2.在圆形花坛边每隔1米种一棵树,共植树20棵,花坛周长为20米。
(√)3.把18米长的木头每3米截成一段,最多需截6次。
(×)三、下图是一块蛋糕,它的周长是50厘米,如果每隔5厘米插一根蜡烛,共需要多少根蜡烛?50÷5=10(根)答:共需要10根蜡烛。
四、在一个圆形喷水池边的一周共放了20盆鲜花,每两盆鲜花之间相距8分米,水池周长是多少米?20×8=160(分米)160分米=16米答:水池的周长是16米。
五、生活中的数学。
1.有一块正方形的花坛,在花坛的四周都摆上花盆,每边都摆上4盆,四个顶点都要摆,一共需要几盆花?4×4-4=12(盆)答:一共要摆12盆。
2.按下图摆放餐桌和椅子,15张桌子并起来坐可以坐多少人?五(2)班有48位同学,需要多少张桌子并起来才能坐下?4×15+4=64(人)(48-4)÷4=11(张)答:15张桌子并起来坐可以坐64人。
五(2)班有48位同学,需要11张桌子并起来才能坐下。
六、学校举行队列比赛时,五年级4个班排成了一个大型的方阵,最外层每边有17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人?这个方阵队列有多少人?17×4-4=64(人)17×17=289(人)答:最外层一共有64人,这个方阵队列有289人。
第2课时一、1.60 2.80二、1.× 2.√ 3.×三、50÷5=10(根)四、20×8=160(分米)160分米=16米五、1.解析:每边上摆4盆×4-4个角重复算的花盆就是花坛摆放的花盆数。
五年级下册道法计划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新民镇中心小学韩瑞瑞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幸福”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除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迅速的将下面四个分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 练习) 5 12 10 31 30 67 6 17
指名读题,语气中要重点突出,从而引发思考本题中要求的“迅速”是何 含义?如何迅速呢?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预设】如果用通分的方法比较,找12、31、67、17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 分母难度比较大, 数也较大。 如果受第11题中分子相同比分母思维方法的正迁移, 5、6、10、30有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0,解决起来相对就容易,快捷 迅速了。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些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5 12 = 30 72 10 31 = 30 93 30 67 = 30 67 6 30 = 17 85
1.什么是通分? 2. 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通分的依据是什么?通分应该注意些什么? 3.你是如何比较分数大小的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自主练习。让学生自主整理、然后全班汇报,这些环节深入 地理解了通分的含义、依据和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回顾旧知的主观能动性,也 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在“基本练习”中设计了“自主练习”环节, 不仅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 有了学习的设计权、主动权、民主权,相信经常使用这种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 可持续发展。 (2)注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培养。从整理三种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 较的方法”,到整理求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情况,都注重多种数学方法的引导。 在“分层练习”中也是努力还原学生思维过程的原始状态,尽情展示不同的解题 思路和方法, 引导其优化和选择, 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延展性的锻炼, 从而促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使用建议:注意让学生如何最快的找到最小公倍数来作公分母。 需要破解的问题:是否要渗透三个分数的通分。
再比较
分后直接比较分子即可。 如果有受上面的方法影响, 把分数 1 2 2 化成与 分子相同的分数 ,然后再比 5 3 10
较分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利于第12题的解决。 第三种方法:根据折同样的只数所用的时间长短来比较。 (此法如有学生想 到,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此题处理地很细腻,注重方法的引导,习惯的养成,细节的 强化。 (2)课本第64页第12题。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通分前先观察,根据两个分母的特点,灵活适当确定 分数的最小公分母。 3. 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 根据前面学过的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知识, 把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 方法二: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方法三: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谈话:同学们的整理的非常清晰、重点突出,这节课就让我们运用以上归纳 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通分综合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回顾、整理旧知,很好地促进学生系统回忆所学知识 和数学方法,从而顺利完成了认知桥梁的建构。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 64 页第 8 题。
如果习惯于用小数表示结果的学生,在遇到分数
பைடு நூலகம்
2 时可因势利导,我们小 3
学阶段学习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包括以前学习的整数都可以用分母是1的分 数来表示, 所以为了今后的学习便利, 强调以后养成用分数表示结果的习惯。 通 分时采用优化法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 30 : 5 5×5 25 = = 6 6×5 30 因为 25 30 ﹥ 20 ﹥ 30 18 30 2 2×10 20 = = 3 3×10 30 所以 5 2 ﹥ 6 3 ﹥ 3 5 3 3×6 18 = = 5 5×6 30
请同学们乘胜追击,结合本题情境、理解题意、充分练习。 问题引导:①从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怎样比较出谁折的快?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分析信息可以把问题的解决简单化;提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比较,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独立解决,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预设】想要求谁折得快?首先要统一标准。第一种方法:比较每个人1 分钟各折多少只纸鹤。 芳芳:5÷6= 5 个 6 明明:2÷3= 2 个 3 兰兰:3÷5= 3 个 5
2.完成课本第64页第10题。
友情提示: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讨论: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三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怎 样解决? (3)学生汇报,指名板演。 【预设】第一种方法:先通分再比较。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数的通分和大小比较的知识,所以学生汇报时可 能明确解决这个问题要分两步: 第一步:通分(将这三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 第二步:比较大小(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 怎样通分? 学生可能出现逐步通分和一次性通分。 ●逐步通分。 先比 1 1 1 2 1 1 1 16 16 32 和 , = 通分后比较 ﹥ ;再比 和 , = 2 4 2 4 2 4 2 25 25 50
通分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 64 页,自主练习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熟练掌握通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进行 两个以上分数的通分和按一定的大小顺序排列。 2.在练习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灵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经历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 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提高通分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请大家按照以下提纲整理一下 。 ( 课件出示) 1. 什么是通分? 2. 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通分的依据是什么?通分应该注意些什么? 3.你是如何比较分数大小的 (学生小组内先自己整理然后,组内交流。汇报) 预设: 1.通分的意义: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 通分。通分时,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通分时要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依据: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 通分应该注意分母如果是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倍数关系, 较大数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答:芳芳做得快。 第二种方法:比较每个人折1只纸鹤个需要多少分钟。 芳芳:6÷5= 6 分 5 明明:3÷2= 3 分 2 兰兰:5÷3= 5 分 3
●可直接通分比较; ●为便于比较可先化成带分数再通分比较。 6 1 =1 5 5 3 1 =1 2 2 5 2 =1 3 3
因为整数部分都是1所以不用考虑,因为分子相同比分母,所以真分数部分 1 < 5 1 2 。 1 2 1 与 ,两个分数的分母互质可以分子分母交叉相乘, 5 3 5 2 通 3
孔莉
坛山街道刘村小学
1 1 ×50 50 = = 2 2 ×50 100 未指定书签。 = 64 100
因为
64 50 25 16 1 1 ﹥ ﹥ ,所以 ﹥ ﹥ 100 100 100 25 2 4
第二种方法:化为小数后进行比较三个分数。 1 ÷ 4=0.25 16 1 1 ﹥ ﹥ 25 2 4 第三种方法:可以以 1/2 为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理解的可能不多。 第四种方法:画图比较,这种方法会更少。 ( 4 )对比优化 化成小数与通分后再比较哪种方法更快捷? 在今后的分数大小比较里要灵活选用自己合适的方法。 ( 5 )简化寻找 2 、 4 和 25 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教师表扬寻找 2 、 4 和 25 的最小公倍数快速的同学。 引导学生发现:如何优化寻找 2 、 4 和 25 的最小公倍数? 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由于 4 是 2 的倍数,所以通分时不用考虑 2 , 只要找出 4 和 25 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了。 (6)进行保护视力、卫生用眼教育。 【设计意图】将通分的练习置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情境中,通过练习 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而且还通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探 索优化出通分的方法,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比赛练习。课本第 64 页第 9 题。 教师引语: 同学们的课前准备很充足,不知大家的灵敏性如何呢?接下来进 行——比赛练习。 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6 和 12 4和7 13 和 26 8 和 12 7 和 28 8 和 18 9和6 15 和 20 1 ÷ 2=0.5 16 ÷ 25=0.64 因为 0.64 ﹥ 0.5 ﹥ 0.25 ,所以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危险垃圾多还是废金属多?”实际上是解 决什么数学问题?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追问: 那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 2)先独立完成第一小题。汇报交流通分的过程、比较的结果。 3 1 预设: 和 的分母是倍数关系,所以能很快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 20 4 大的数20,进而通分后比较大小。 ( 3)鼓励学生在解决第二小题时提出不同问题。 预设:第二小题的提出问题中可能出现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法几 种类型,要引导学生问题分类,解决属于本课范围内的分数的大小比较内容,同 时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自然过渡留到下节课学习。 ( 4)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竞答后, 请在寻找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速度较快的学生介 绍经验、发现这些数的特征。
系统整理三种情况: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 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一般关系, 可使用列举法、 短除法等寻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明确目的: 快速灵敏地寻找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 这节课练习的基础,我们要借助对这部分知识的娴熟运用,达到熟练掌握通分的 方法,并能进行两个以上分数的通分,从而提升分数通分的能力。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课本第64页第11题。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所以 30 30 30 30 30 5 6 10 > > > ,也就是 > > > 67 72 85 93 67 12 17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