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教程

合集下载

溶血性贫血演示课件

溶血性贫血演示课件

处理措施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立即给予强心、利尿 、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同时控制患者液体入 量,减轻心脏负担;对于严重病例,可考虑 进行心脏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要点一
预防措施
要点二
处理措施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 间卧床或静坐,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高危患者,可 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骨髓活检
可进一步了解骨髓组织结构、造血细胞分布和异常细胞浸润 情况。
特殊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01
用于检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
性贫血。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
02
用于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03
用于检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了解疾病。
自我监测与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如 观察症状变化、定期检测相关指 标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和处理溶血性 贫血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感染 、血栓形成等,以降低疾病对患
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加强心理干预和情绪调节能力培训
心理评估与干预
脾切除等手术治疗
脾切除
对于部分溶血性贫血患者,如遗传性球 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等,脾切除可有效改善病情。但需注 意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VS
其他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还可选择其他手术治疗方 式,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需在专 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选择。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溶血性贫血演示课件

溶血性贫血演示课件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关心,共同应 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ABCD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 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社交互动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 减轻心理压力。
定期复查计划安排
血常规检查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以 评估贫血程度。
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
预后评估指标
溶血性贫血患者的预后评估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胆红素水平、肝肾功能等。医生需定期监 测这些指标的变化,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预后评估方法
除了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估。如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体 力状况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同时,医生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以全面评估 患者的预后。
血液学检查项目
01
02
03
04
血常规
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等,用于评估 贫血程度和红细胞生成情况。
血清胆红素
溶血性贫血时,血清胆红素水 平通常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
主。
血清结合珠蛋白
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 降低,反映血管内溶血的严重
程度。
尿液分析
尿胆原排出量增加,隐血试验 阳性,提示血管内溶血。
冷凝集素试验
检测血清中冷凝集素,用于诊断冷凝集素综合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相关检测
包括酸溶血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等,用于诊断PNH 。
遗传学诊断方法
1 2
红细胞酶缺陷相关基因检测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检测,用 于诊断G6PD缺乏症。

《溶血性贫血》课件

《溶血性贫血》课件

常的基因转移到患者的细胞中,以替代缺陷基因;基因编辑则是直接对
缺陷基因进行修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受
益于基因治疗。目前,已有多种溶血性贫血的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临床试
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溶血性贫血的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概述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中,免疫治疗旨在调节患者的免疫反 应,减少对红细胞的破坏。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戒烟限酒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蛋白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 助于降低溶血性贫血的发病风险。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预防溶血性贫血。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通过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时发现溶血性贫血的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案例二:慢性溶血性贫血
总结词
病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
详细描述
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通常病程较长,症状逐渐加重。常见的症状包括黄疸、脾肿大、贫血等。由于病 程缓慢,患者通常可以适应,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案例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总结词
遗传因素、反复发作
详细描述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通常由遗传基因缺陷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溶血性贫血。常 见的类型包括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和预
其他药物
如使用铁剂、叶酸等补充 造血原料,促进血红蛋白 合成。
手术治疗
脾切除
对于某些溶血性贫血患者,如遗传性 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等,脾切除可减少红细胞破坏, 改善病情。

第六篇溶血性贫血精品PPT课件

第六篇溶血性贫血精品PPT课件
生成试验:G6PD缺乏症 (6)红细胞特殊形态:靶形红细胞、盔形细胞、破碎细胞 (7)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球形细胞↑
减低:海洋性贫血
镰状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脾脏,窦状隙被球形 红细胞塞满了
血管外溶血的机理及相关检查:
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症、温抗体自身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在脾脏被 破坏,由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后释放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再分解为珠蛋白及 血红素。血红素参与机体代谢。
⑤血管内溶血的检查:
•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大量溶血时可检测血 浆中游离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有严重 的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应与肌红蛋白尿鉴别
•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阳性多见于慢性血管内 溶血,如PNH
(3)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①网织红细胞增多,绝对值升高
②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③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红系比例升高,以中 幼和晚幼红细胞为主,粒红比例可倒置。
④红细胞形态异常:多染性、部分红细胞 含有核碎片,如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 红细胞碎片。
Howell-Jolly小体
cabot环
红细胞碎片
2.进一步确定溶血的病因 (1)Coombs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2)Ham试验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3)血红蛋白电泳和碱变性试验:海洋性贫血 (4)异丙醇试验: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红细胞寿 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 胞的耗损
溶血性疾病:发生溶血,骨髓能够代偿(6-8倍能 力),不出现贫血

讲解溶血性贫血培训课件

讲解溶血性贫血培训课件
讲解溶血性贫血
什么叫溶血性贫血?
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 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 速,骨髓代偿造血功能不足 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
讲解溶血性贫血
2
病因
(一)红细胞内存在缺陷
1.遗传性: (1)膜的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酶的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
PD)缺乏 (3)珠蛋白生成障碍:即血红蛋白病
验:G6PD缺乏症 (4)血红蛋白电泳和碱变性试验:地中海贫血 (5)异丙醇试验: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6)Coombs试验(AIHA)
讲解溶血性贫血
12
一、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讲解溶血性贫血
13
一、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酸溶血试验 (Ham)
讲解溶血性贫血
14
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原理: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 低滲氯化钠溶血的抵抗能 力
渗透脆性减低 渗透脆性增高
讲解溶血性贫血
15

0.6
0.4
0.2


NaCl
讲解溶血性贫血
16
参考值 开始溶血:0.42%~0.46%(4.2~4.6g/L)NaCL
完全溶血:0.28%~0.34%(2.8~3.4g/L)NaCL
临床意义 (1)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脆性减低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海洋性贫 血、缺铁性贫血
①肽链合成量的异常:地中海贫血 ②肽链质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 2.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讲解溶血性贫血
3
(二)红细胞外在因素
1.免疫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2)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①新生儿溶血症;②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2.物理和机械损伤: (1)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人工心脏瓣膜 (2)物理损伤:大面积烧伤、放射损害 3.化学药物和生物因素: (1)磺胺类、苯类、砷和铅等 (2)疟疾、溶血性链球菌、支原体肺炎、蛇

溶血性贫血实验课

溶血性贫血实验课

操作步骤
1、点样,取 20ul 血红蛋白液垂 直点加于醋酸纤维薄膜(无光泽 面) ,距一端 1.5cm 处。 2、电泳,点样端在阴极,无光泽 面向下,电泳 30 分钟。 3、染色, 将薄膜浸入丽春红染液 10 分钟, 移入 3%醋酸液中漂洗至 背景无色,贴于玻片上干燥后观 察。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无酸管 新鲜血清(ul) 灭活血清(ul) 500 - 灭活管 - 500 试验管 500 -
前期准备
1、pH8.5TEB 缓冲液 2、硼酸盐缓冲液 3、丽春红 S 染液 4、四氯化碳 血红蛋白液老师准备
标本准备
1、采静脉血,EDTA 抗凝 1、注射器采血 1ml 血 2ml。 2、同血型或 AB 型采 4ml 生化管提血清。 1、采血 2、制 备 压 积 红 细 胞 和 50%红细胞悬液 3、离心取血清和制备灭 活血清 4、加样 1、12 支试管标号 2、制备不同浓度盐 溶液 3、针尖下面水平朝 上加血样 4、轻轻混匀,室温 静置 2 小时
溶血性贫血实验课
三个试验 耗时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1、血清灭活 30 分钟 2、采血,加样等 30 分 3、洗涤红细胞 3 次,离 心共 30 分钟 4、水箱孵育 1 小时 共计约 2 个多小时 1、0.2moL/L HCl 1、生理盐水 2、水浴箱 37℃和 56℃ 3、试管橡皮塞 红细胞渗透脆样、离 心等 30 分 共计约 3 个小时 1、1%NaCl 溶液 血红蛋白电泳 1、点样等 10 分钟 2、电泳 30 分钟 3、染色 10 分钟 共计约 1 小时
- 50 50 0.2moL/L HCl(ul) 50 50 50 50%红细胞(ul) 加塞混匀,置 37℃水浴中 1 小时(中间轻轻混匀 1 次)后 800r/min5 分离心观察。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不同浓度盐溶液的配制 试管号 1%NaCl 溶液(ml) 蒸馏水(ml) NaCl 浓度(g/L) 1 0.85 0.4 6.8 2 0.8 0.45 6.4 3 0.75 0.5 6.0 4 0.7 0.55 5.6 5 0.65 0.6 5.2 6 0.6 0.65 4.8 7 0.55 0.7 4.4 8 0.5 0.75 4.0 9 0.45 0.8 3.6 10 0.4 0.85 3.2 11 0.35 0.9 2.8 12 0.3 0.95 2.4

05 溶血性贫血

05 溶血性贫血
增生旺盛的骨髓,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时也增多。
骨髓代偿增生检查
网织红细胞增多:达 0.05~0.2
周围血液中出现幼
红、幼粒细胞:约 1% , 还 可 见 豪 - 周 氏(Howell-Jolly)小 体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0.5-1μm,一
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见于晚幼红细胞。在
(hemolytic anemia): 溶血程度超过造血代 偿能力,出现贫血。
分类(Classification )
Classification
红细胞内部异常所致的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外部因素所致 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自身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膜异常: 遗传性:遗传性球形
红细胞症 获得性:细胞膜糖化
素合成
二、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外部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
、新生儿HA
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HA(TTP、HUS、DIC、
败血症);瓣膜病;血管壁挤压
生物因素: 蛇毒、疟疾、黑热病
理化因素 大面积烧伤、血浆中渗透压改变、
化学因素
发生于脾、肝等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见于: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原位溶血
属于血管外溶血,骨髓内的幼红 细胞,在释入血循环之前已在骨 髓内破坏
血管外溶血的过程
★RBC→Hb→血红素 ↓
肝脏←非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 ↓
结合胆红素 ↓ 肠道细菌→粪胆原
(4mg以下)尿胆原 ←肾 粪便→粪胆原

血液科溶血性贫血讲课文档

血液科溶血性贫血讲课文档
第十五页,共40页。
酸溶血试验 (Ham test,acid serum hemolysis test)
特异性高 是国内外公认的PNH确诊试验 利用补体在弱酸性环境中激活,并攻击RBC膜,致溶血。
说明受检者RBC对补体敏感性很高。
第十六页,共40页。
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类型
肽链
正常血红蛋白的种类
所占比例
特点:血红蛋白尿 含铁血黄素尿 破碎红细胞
血管外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免疫性溶血
特点:脾大 黄疸 胆石症 网织红细胞明显升高
原位溶血:巨幼贫 MDS
特点:特殊类型血管外,无脾大、黄疸不明显、网织红细胞不高
混合部位溶血:
原位和血管外溶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溶血病 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 G6PD缺乏症
RBC破坏→促凝物↑→Plt膜→聚集
补体→Plt膜→聚集
第三十八页,共40页。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减低,全血细胞减少 2.骨髓象:红系增生 3.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试验):+ 4.蔗糖溶血试验:+ 5.蛇毒因子(CoF)溶血试验:+ 6.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 7.血细胞膜蛋白异常的检测:CD55和CD59缺乏
第三十九页,共40页。
诊断
临床表现符合PNH
酸溶血、蔗糖溶血、蛇毒因子溶血、含铁血 黄素试验任何的二项阳性 或一项阳性但有确切的溶血试验证据
CD55或CD59缺失
第四十页,共40页。
(二)血管性
1.血管壁的异常 瓣膜病 人工瓣 血管炎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TTP/HUS DIC 3.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三)生物因素 蛇毒 疟疾 黑热病

溶血性贫血..讲课文档

溶血性贫血..讲课文档
抗体。——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阳性;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检查血清中有无游离的不 完全抗体,敏感性差。
第五十四页,共63页。
RBC
抗人球蛋白
IgG不完 全抗体
第五十五页,共63页。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 阳性(右)
第五十六页,共63页。
临床意义
1、正常人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间接均
阴性,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抗体型 37℃条件下作用最强 IgG),(冷抗体型 4℃条件下进行试验 IgM) 3、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SLE、RA、 HD、NHL 可阳性。
• 形成含铁血黄素尿、急性肾衰和休克
第十七页,共63页。
二)血管外溶血 • 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
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 原位溶血,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入
血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
第十八页,共63页。
第十九页,共63页。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 ,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 ,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 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 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 现黄疸、贫血、脾大、血清游离胆红素升高、大便 粪胆原增多、尿胆原增多而胆红素阴性。
1、免疫因素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血管壁异常:心瓣膜病各人工瓣膜,血管炎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TTP/HUS、DIC 3)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3、理化因素 1)化学因素 2)感染因素
第八页,共63页。
3、生物因素
• 蛇毒 • 疟疾 • 黑热病
原理: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

溶血性贫血_(1)

溶血性贫血_(1)

二、鉴别诊断
1. 有贫血及网织红细胞增多:如失血性、缺 铁性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恢复早期; 2. 非胆红素尿性黄疸: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 者 3.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伴轻度网织红细胞增 多:如骨髓转移瘤等
治疗
一、病因治疗 停用引起溶血的药物、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 术 二、对症治疗 输血、纠正肾衰、休克、电解质紊乱、抗血 栓形成、补充造血原料。


临床意义 (1)脆性增高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脆性减低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海洋性贫 血、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原理 37℃孵育24小时,细胞内葡萄糖消
耗增加,ATP减少,钠离子泵出减少,细 胞膨胀脆性增高 。
参考值 未孵育 50%溶血4~4.45%
孵育 50%溶血4.65~5.9%
(三)珠蛋白合成异常的试验
血红蛋白电泳检测:
醋酸纤维膜电泳法,检查有无 异常血红蛋白区带 诊断海洋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
异常HB带

醋酸纤维蛋白膜电泳
免疫性溶血的检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 Coombs)
原理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AIHA)血清中有抗自身红细胞的不完全抗 体,他与表面附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合,成为 致敏红细胞,加入抗人球蛋白与红细胞表面不完 全抗体结合,使红细胞相互连接起来出现凝集现 象。来证实红细胞表面有不完全抗体。——抗人 球蛋白直接试验阳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酸溶血试验 (Ham) 蔗糖水试验
如何诊断溶血性贫血?
诊断的步骤如下: 1、详细询问病史 2、根据实验室检查 第一步 根据H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 红细胞破坏,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的证据 确 定是否有溶血及部位。 第二步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特殊实验室检查 可确定病因及类型。

溶血性贫血教学课件

溶血性贫血教学课件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少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无家族史者可能由新的基因突变所致
三、临床表现
1.家族史 半数有阳性家族史。 2.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多见。 3.临床表现 反复发生的溶血性贫血、间歇性黄疸、不同程度的脾大。 由于遗传方式和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异常程度不同,病情异质性很大。
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的分类。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及其常见类型。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发病机制、 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一、概述
1.概念: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2.分类:珠蛋白肽链数量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五、诊断
1.G-6-PD缺乏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证据。 2.对于有阳性家族史,病史中有急性溶血特征,有食蚕豆或服药等诱因者,应考虑本病并进行相 关检查。 3.如筛选试验中有两项中度异常或一项严重异常,或定量测定异常即可确立诊断。
六、治疗
1.没有外源性氧化剂作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G-6-PD缺陷者的红细胞表现正常,不需要治疗。 2.防治原则 ①避免氧化剂的摄入;②积极控制感染;③对症治疗。 3.急性溶血者,去除诱因,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肾功能不全等;输注红细胞(避免亲属 血)可改善病情。 4.患本病的新生儿发生溶血伴核黄疸 换血、光疗或苯巴比妥注射。
六、治疗
(一)脾切除 (1)术后90%的病人贫血及黄疸可改善,但球形细胞依然存在。 (2)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重型HS,手术时机尽可能延迟到6岁以上;年长儿和成人HS,如病 情轻微无需输血,则无强烈手术指征。 (3)术式首选腹腔镜切脾,脾脏次全切除术也是一种选择。手术前、后需按期接种疫苗。 (二)其他 贫血严重时输注红细胞,注意补充叶酸,以防叶酸缺乏而加重贫血或诱发危象。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22页
(二)试验室检验 1.血红蛋白降低,其程度不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涂片:可
见球形红细胞增多及体积较大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2.骨髓象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 3.血清胆红素:普通在42.75~85.50μmol/L(2.5mg%~
5mg%) 之间,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4.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直接阳性,间接大多阴
(二)试验室检验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17页
HA治疗
1.去除病因和诱因 2.糖皮质激素:AIHA 3.免疫抑制剂:AIHA 4.脾切除: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5.成份输血:AIHA及PNH,输注同型血洗涤
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18页
本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20页
病因
原发性:病因不明
继发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LE、感染、肿瘤、药品等
药品与血浆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产生抗体,非特异性吸附于 红细胞表面,激活补体 常见药品:利福平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21页
诊疗关键点
(一)临床表现 1. 发病较迟缓,可先有头昏、软弱,渐出现贫血,可呈重复发 作 2. 贫血:为主要表现,普通为慢性轻至中度贫血,而稳定时可 无贫血 3. 黄疸:肝脾可呈轻至中度肿大 4. 继发性者,有原发病表现,易忽略本病 5. 急性发病者,多见于儿童,偶见成人,呈急性溶血表现 6. 特殊类型:AIHA伴血小板降低性紫癜,称为Evans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的诊疗和治疗
第12页
②外周血中出现幼红细胞,类白血病反应

溶血性贫血课件演示文稿

溶血性贫血课件演示文稿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作用机理:1)抑制抗体产生 2) 减低抗体对红细胞亲和力 3)减低巨噬细胞破坏红细胞
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 3.脾脏切除
第五十页,共63页。
AIHA治疗原则
4.免疫抑制剂指征: 1)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不缓解 2)脾切除禁忌 3)强的松需要10mg/天维持
溶血性贫血课件演示文 稿
第一页,共63页。
(优选)溶血性贫血课 件
第二页,共63页。
溶贫定义
红细胞遭破坏,寿命 缩短,超过骨髓代偿 能力,引起贫血称为 溶血性贫血(HA)
第三页,共63页。
溶血性贫血分类
1. 按发病的急缓及持续时间分类: 急性溶血性疾病、慢性溶血性疾病
2. 按溶血发生的场所分类:
1.后天获得性红细胞膜内在缺陷 2.慢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 3.临床主要以慢性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第五十三页,共63页。
PNH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导致糖磷脂酰肌醇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磷脂合成障碍
GPI的功能是将某些蛋白固定在细胞膜,称GPI连接蛋白
第六十页,共63页。
再障-PNH综合征
再障-PNH PNH-再障 PNH伴有再障特征 再障伴PNH特征
第六十一页,共63页。
鉴别诊断
MDS
AA
第六十二页,共63页。
治疗 1
1、输血:洗涤红细胞(减少补体) 2、控制溶血发作:
碳酸氢钠 糖皮质激素(减轻减少溶血) 右旋糖酐(阻止血红蛋白尿发作, 但当心出血)
血红蛋白尿
结合珠蛋白+
在肝脏清除
3.部分血红蛋白被肾小管吸收分解,铁蛋白或含 铁血黄素沉积在上皮细胞 含铁血黄素尿

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课件
吞噬细胞破坏RBC
十 DTA阳性

ppt课件
血管外溶血性输血反应
十无需特殊处理 十对症支持 十保护肝肾功能 十一定要查清原因,切忌随意输血 十如果贫血严重,可选择配合性血液输血输注 十少量输血原则
ppt课件
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十海洋性贫血 + G-6PD 缺乏 十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十 PNH
十机械性溶血 十直接毒性影响(脓毒血症、疟疾、毒物)
十谨慎输血,特别是不可立即输入红细胞 十DIC低凝期,可以输入冷沉淀、血浆、血小板,特别注意
补充AT-Ⅲ 十“无辜旁观者现象”导致溶血危象,也应立即行全血置换

ppt课件
血管外溶血性输血反应
十无症状、发热、黄疸 +输血后血红蛋白不升反降(输血无效) 十ABO 以外的抗体导致,必须是温抗体 十抗D、 抗E、 抗C、 抗Jka、抗JKb、 抗D-L 十不活化补体或活化补体至C3为止的抗体,只能通过肝脾的
ppt课件
病例分析
十男,40天。精神差、面色苍白30天。
+WBC9.2,Hb27g/L, 总胆25.4,直胆11.9
十A型 ,RH(+), 抗 筛 ( + ) , 为 非 特 异 性 抗 体 ; 直 抗 4 + ( 多 抗 4 + , 抗IgG1+, 抗 C33+), 间 抗 3 + , 抗 体 3 + ,
十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伤口渗血 十脉细,尿少或无尿,肾衰常见 十出血倾向, DIC 十血液培养可见大量细菌生长,以G-菌为主 十治疗:同感染性DIC

ppt课件
病例分析
十女,32岁, SLE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入院第10天Hb 突然下降至21g/L, 伴发热,呼吸困难。请输血科紧急会诊。

3分钟搞定一种内科疾病――溶血性贫血

3分钟搞定一种内科疾病――溶血性贫血

3分钟搞定一种内科疾病!!!——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溶血。

骨髓有6~8倍的代偿能力,如果红细胞破坏速率在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

正常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只有缩短至15~20天才会发生贫血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内在缺陷(多为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珠蛋白异常:镰状细胞贫血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多为获得性):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溶血发生的场所血管内:血管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在脾脏临床表现慢性:多为血管外溶血,发病缓慢,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3大特征由于某些诱因如病毒感染,患者可发生暂时性红细胞造血停滞,1周左右,称为再生障碍性危象。

急性:发病急,短期内大量溶血引起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疼痛及腹痛,血红蛋白尿。

治疗去除病因:药物所致的停药,感染所致的用抗生素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用于免疫性溶血输血或成分输血:可造成严重反应,可加重贫血,视为支持或抢救措施,严格掌握适应症脾切除:不能治愈,但能缓解个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先天性缺陷所致临床特点为自幼发生的贫血,间歇性黄疸,脾大先天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家族性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血红蛋白病:遗传性血红蛋白异常包括两大类珠蛋白结构异常即异常血红蛋白病:镰状细胞贫血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α或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产生病理性抗体,附着于红细胞并造成破坏,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所需温度的不同分为温抗体型(37度最大活性)和冷抗体型(0~5最大活性)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后天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病临床上以间歇发作的睡眠后血红蛋白尿为特征高峰为20~40岁,男性多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红细胞内酶缺陷 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2)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 3)赫恩小体形成试验 4)G6PD、PK酶活性测定
5、珠蛋白生成障碍或异常血红蛋白病 1)血红蛋白电泳 2)抗碱血红蛋白检测,检测血红蛋白F 3)不稳定血红蛋白检测,异丙醇沉淀试 验,赫恩小体形成试验 4) 血红蛋白H(β4)包涵体检查
二)血红蛋白异常
1、红细胞内酶异常: G6PD缺乏-血红蛋白变性形成赫恩小体,变形力下 降易破坏。 丙酮酸激酶缺乏-ATP生成减少,脾循环中红细胞发 生变形-破坏增多。 2、血红蛋白肽链合成量不平衡-海洋性贫血,多余肽链 形成包涵体,发生骨髓原位溶血或在脾脏破坏增加。 3、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Hb-S、Hb-C病,血红蛋白分 子间发生聚集或结晶,红细胞硬度增加,在微循环中 破坏或在脾脏破坏。 4、珠蛋白肽链与血红素结合能力下降:血红素与珠蛋白 分离,易发生沉淀,形成变性珠蛋白-被脾清除。
• 溶血的本质是红细胞寿命短,红细胞易 于破坏的原因有:
Hale Waihona Puke 一)红细胞膜异常• 红细胞膜结构正常是保持红细胞柔韧性和变形 能力的重要条件,导致膜异常的原因有: 1、红细胞膜支架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症 2、红细胞膜对阳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 3、红细胞膜吸附有凝集抗体、不完全抗体和补 体 4、红细胞膜化学成份改变:无β脂蛋白血症, -红细胞胆固醇增多,磷酯酰胆碱降低导致红 细胞呈棘形
6、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抗人球蛋白试验 抗 2)冷凝集试验 3)冷热溶血试验
八、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1、 祛除病因 2、 对症、支持 3、 针对不同病因给与相应治疗
四)确定溶血的类型及病因
1、病史中有无服药史、毒物接触史、感染 或其它疾病存在。 2、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史。
3、红细胞膜缺陷:遗传球、PNH 1)血液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温育后脆性试验 3)自溶血试验 4)糖水试验、酸溶血试验 5)流式细胞仪:CD55、CD59阴性细胞检测
一)确定贫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
二)确定贫血为溶血性贫血 1、 反映红细胞破坏过多实验室证据 1)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升高, 主要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2)血红蛋白血症:正常血清游离血红 蛋白为1—10mg/l,当急性大量血管内溶血 时游离血红蛋白1000mg/l。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血清结合珠蛋白下降
溶血性贫血
一、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多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 胞破坏过快称为溶血。如破坏速度超过 骨髓造血补偿能力,出现贫血称为溶血 性贫血。如骨髓造血代偿能力足以补充 红细胞的过多破坏,不出现外周血红细 胞减少,称溶血性疾患。溶血时出现的 黄疸称溶血性黄疸。
二、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详见贫血总论
三、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理
五、溶血后血红蛋白的去路
六、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急性溶血性贫血 起病急,突发寒战、高热,腰背部痛,伴头痛、 呕吐。面色苍白及明显黄疸,严重者出现周围 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溶血性贫血 起病缓慢,乏力、头晕、气促等贫血症状,轻中度黄疸,脾肿大,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 害。
七、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步骤
5)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6)血红蛋白尿(+) 7)含铁血黄素尿(+) 8)尿胆原(+)
2、 反映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证据 1)网织红细胞增多:百分值可达5-20%, 绝对值增高 2)外周血可见幼稚红细胞及幼稚粒细 胞,大型红细胞增多。 3)骨髓涂片检查:增生活跃至明显活 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倒置。
3、反映红细胞寿命短 的实验室证据 1)放射性核素红细胞寿命缩短 2)红细胞形态改变:球形红细胞、镰形 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破碎红细胞>2% 3) 红细胞脆性试验(+)
三)确定溶血的部位
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 血管内溶血 病因 后天获得性多见 黄疸 较明显 肝脾肿大 无或轻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 可见破碎红细胞及碎片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明显增高 血浆结合蛋白 明显降低 尿含铁血黄素 阳性 血红蛋白尿 可有 血管外溶血 遗传性多见 较轻 轻、中度 大多有特异性形态改变 无或轻度增高 无降低或轻度下降 阴性 无
三)机械因素
• 红细胞在血循环中受到机械性损伤,在 血循环中被割裂而发生溶血
四、红细胞破坏场所
1、血管外溶血 红细胞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主要是脾脏称血 管外溶血。如果红细胞在释放进血循环之前在骨髓内 遭到破坏称原位溶血,本质上也为血管外溶血。血管 外溶血一般起病多缓慢,见于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在循环中裂解,血红蛋白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称血管内溶血。起病多急,获得性多见,主要见于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血型不合的输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