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4.1《种群的特征》高考领航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

03
遗传特征与进化潜力
Chapter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遗传多样性定义
指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 异,体现在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多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种群 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会,对保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进化潜力评估方法
遗传变异度评估
种群的数量变化
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以 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对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题与讨论话题
01
思考种群特征对种 群生存和发展的意 义。
02
讨论不同种群特征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对种群数量的影 响。
实例二
不同气候区域同一物种种群遗传特征变化。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同一物种种群的遗传多样 性、适应性等差异,分析自然选择对种群遗传特征的作用。
实例三
某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特征变化。分析该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 多样性、基因流等差异,探讨生态环境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特征的影响。
04
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随机分布实例
如森林中某些树木的分布 呈随机状态,与环境资源 的均匀分布有关。
均匀分布实例
如草原上的某些草本植物 种群,为避免种内竞争而 呈均匀分布。
生态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生态学意义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种群内部的动态平衡。
应用价值
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预测种群动态、制定生态管理策略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在农业生产中 ,合理调整作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可以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特 征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种群的特征(基础(讲)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种群的特征(基础(讲)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 种群的特征(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 种群的特征(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专题4.1 种群的特征(基础版)(讲)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专题4。

1 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特征【知识点讲解】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4.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例题讲解】下列关于某地区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种群数量变化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殖年龄与个体数【答案】D【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蚜虫在植物上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 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4.1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4.1种群的特征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数据比较准确,但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标记时的几点注意事项:标志要牢固,不易脱落;不能太显眼,以防其被敌害捕食;标志物本身无毒,不能对动物健康造成伤害;标志物不能太大太重,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活动。
15分钟
板书设计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测定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教学特色与反思
学生活动1:逐个计数。
提问:你准备采取怎样的方法统计三叶草的种群密度?为什么这么做?
分析: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大、数量较少的种群;如果分布范围大,个体小,数量又多的种群,逐个计数的方法太麻烦,也难以实现。
15分钟
学生活动2:随便挑一处统计。
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真实情况相比可能比真实值大也可能比真实值小,这与挑选的位置有关,如果所挑之处恰好该种群分布的少,那么统计值可能偏小,反之偏大。
3分钟
学生活动3:多挑几处统计,求平均值。
用这种方法统计得到的数值比较可靠,但需要注意必须做到随机取样
2分钟
二、标志重捕法:
每组学生有一个盒子(代表一定的区域),盒子里装着未知数量的黄豆(代表某种动物种群),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这个区域内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并计算该动物种群在这个区域内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学生在第一章节已经学习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等相关知识,这一章节将从宏观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种群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相较于这节中种群密度的概念和调查方法比较难掌握的情况,种群的其它几个数量特征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来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巧妙借助生活实例,将种群的几个数量特征放到具体情境中去加深理解,并在现实中加以应用,从而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课件4.1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课件4.1种群的特征

①样方法
②标志重捕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问题探讨
10 m
10 m
怎样估算这块草 地中蒲公英的数 量?
阅读教材61页
思考: 1、样方的大小? 2、取样的原则? 3、取样的方法? 4、计数的原则? 5、样方的多少?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 捕捞多少,才会既不会 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 上该放养多少头羊, 经济效益才最好?
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 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②标志重捕法: 第 1次
第 2次
例2、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一公顷,第 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 标记的17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 为只/公顷)。
34 N=39× =78 17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增加 降低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研究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例4、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 据图回答:

4.1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1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自然罕见 常见农田等人工种群
随机分布
自然较少 资源分布均匀,个体不吸引或排斥
集群分布
最常见 社会性动物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课堂练习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2.3 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
2.4 年龄组成
概念: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 成年 老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 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组 成特点
狭长地带
等距取样法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处理: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1)确定调查对象 如蒲公英 (2)选取样方 (1m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2 14 12 10 13 17 11 15
(3)计数
(4)计算种群密度 N=13株/m2
跳蝻,即蝻,又叫蝗蝻,蝗虫(蚂蚱)的 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 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标志重捕法
(2)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 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特征》说课文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特征》说课文稿

《种群的特色》讲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种群的特色》,我准备从“教材解析、教课要点难点、教课目的、教课方法、教课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解析!第一解析一下教材,《种群的特色》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集体水平的转折点。

对培育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意义。

教材叙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纪构成和性别比率等种群的特色,为学生学习本章要点内容之一种群数目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材又讲到了检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此中还设计了研究活动,属于知识模拟层次。

鉴于以上解析,我将种群的特色确立为本节课的要点,因为在讲堂上学生没法亲自体验检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且该内容比较抽象,故将检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

我教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依据新课标的要乞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我将教课目标分为三个子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感情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种群的观点,列举种群的特色,理解种群特色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检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

解析种群其余特色关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感情目标——能用种群特色去描绘身旁的种群,关注人口问题,认可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目的变化及举措。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要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使作用,因此我确立本节课采纳的教课方法为运用多媒体课件教课,教师指引,学生议论,师生互动。

以详细的生物实例引入课题,启迪学生认识种群的观点,一直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经过提出问题,创建情境,指引学生自学教材,合作沟通,启迪学生踊跃思虑,激发学生的兴趣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详细的教课过程中,为了实现教课目的,突出要点,打破难点,我这样安排教课过程,一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借助多媒体协助工具,展现说明生物不可以以个体的形式长久存在,又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引出种群,由学生阅读教材说出种群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种群的特征
1.(2016.赫山区一模)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1、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底逐渐增多,从6月底到12月逐渐减少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

2、种群最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敌数量、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

答案:A
解析:从题中柱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错误;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的减小,D正确。

本题答案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A选项的分析是难点,解题时要结合题图信息与题干信息分析解答。

2.(2016春.林芝地区期末)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3)常用取样:
①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

②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